04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1: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4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4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第一篇:04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济南市历城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吕学强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具有较强的延伸性、教育性,在学校的发展中可发挥无可比拟的功效,她强大的生命力要靠全体师生细心关注、呵护才能成长、壮大。

济南市历城第二职业中专建校于1971年,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山东省“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市、区城乡就业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承 “厚德强技,自强不息” 校训,坚持“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报务”办学理念,着力积淀和爱文化底蕴,建构“和”为根基,“爱”为灵魂的“自强”文化体系,弘扬学校精神,打造校园外显文化,培育校园文化“软环境”,营造“和、乐、爱” 育人环境与氛围,提升学校文化层次及品位,彰显学校的职业化、企业化教育特色,努力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一个健康温馨的心理环境,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学习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使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集全体师生之智慧,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体系

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更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根”与“魂”,校园文化的内涵应源自师生,又作用于师生,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学校利用2008年的教代会,向全体师生广泛征集校园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初步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议案,并由教代会表决通过;于2009年初,学校成立由师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校的文化定位,即以特色铸就品牌,以文化涵养校园,以应用成就技能。同时,初步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并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是: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职业学校特点,本着突出特色、因形就势、整体统一的原则,重点突出校道文化的总起地位,加强“厚德园”等特殊园区的教育渗透功能,显现石文化功能,用文化线索贯穿各楼宇

建筑,强化教学楼大厅的审美和功能性,打造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特征的文化墙,建设师生的生活文化圈,让校园每一道景观都体现独特的教育内涵,既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又能在修身、为学等方面不断提升师生素养,从而保证学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初步建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理论体系(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并确定学校特色项目,完善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初步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实施时间为1年。

第二阶段主要目标任务是:根据方案实施状况,本着有机统一、承前启后原则,重点打造以楼宇内部、班级、走廊、宿舍、实训车间等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突出科技广场的点睛地位,加强校门口的品牌传播功能,基本完成显性文化建设任务,提升师生对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体系的认同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特色项目出特色,学校人文文化氛围初现,师生凝聚力、向心力明显提升,实现学校管理由规范化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变。实施时间为2—3年。

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等成熟明晰,实现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成功融合,营造浓厚的人文化办学氛围,打造学校特色办学品牌,社会竞争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目标,既体现了全体师生的整体意愿,又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有的放矢,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1.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于人文文化建设,其发展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由此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三个支撑。以“和为根基、爱为灵魂”为校园文化发展主线,体现学校管理以人为本、人文管理,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事关系,从而构建和乐、和睦、和爱、和谐的教育大家庭;以校训“厚德强技、自强不息”(源自《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支撑,构建自强教育机制;以办学理念为支撑,着力抓好以技能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十项重点工作(办学理念为“以就业教育为支点,为学生终身能力发展服务”,既体现职业教育体制的独特性,又体现了学校育人体制的多极性);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支撑,实现“乐教、善教、宜教、多教”教风与“乐学、善学、宜学、多学”学风的充分融合。

2.以规范管理提升文化品位。按照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及年初财务预算,先后投资实施了楼宇粉刷工程、校园绿化亮化工程、管理死角整治工程等物质文化建设工程,着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同时,注重发挥外显文化的熏陶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如1号教学楼命名为弘文楼,取自韩愈“文以载道,以道弘文”,意为弘扬、传播优秀文化;2号教学楼命名为弘毅楼,取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警示学生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刻苦努力的精神;学校广场命名为行健广场,取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契合校训“厚德强技、自强不息”等。把校园环境作为“第二支教师队伍”来建设,校园景点设置力求丰富内涵,寓意深刻,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从而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

3.以人文管理塑造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只有对师生的思想产生作用才是真正的文化。一是坚持学习反思与创新实践相统一,逐步转变教师观念,如学校坚持周五教师集体学习制度、课后反思交流制度,每两个月一篇教学论文制度、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定期谈心制度等,营造天天学习、共同成长的人际氛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相结合,注重制度文化建设,重新修订制度,以制度管理人、以准则约束人,同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出台人文管理制度,如教师每天下午4:30之后的阳光运动制度,特殊教工每天晚到早退半小时制度,允许教师特殊天气迟到早退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学生社团共同活动等,使教职工身心愉悦、轻松工作;三是坚持换位思考与校务公开相结合,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扩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召开教师代表会议通报学校重点工作,定期征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以真心换诚心,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学校教师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提升。

4.以内涵提升打造学校特色。校园特色会形成文化,校园文化中包含特色文化。2009年,学校根据教代会特色学校创建议题,着力实施了与校训“厚德强技”契合 的特色项目。

(1)以强化德育实效为重点的“四心育人特色”项目(厚德)。一是德育管理“耐心”。在面对特殊群体时,应做到冷静分析,不急不燥,学会“对学生微笑、与学生交谈、教学生求知、帮学生明理(学习辨别真善美)、给学生机会”,着重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与学生心贴心、面对面,交流情感,心灵沟通。二是德育机制“精心”。实施分层德育工作机制。总体原则是起点低、坡度小,其目标是“知、励、创”。“知”即在低年级学生中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即在中年级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创”即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目前,学校已开展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文明礼貌月”“法治教育月”等活动。三是德育方法“爱心”。尝试“成功教育”,启动了“校园满天星”特色活动,以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闪光点,成就学生闪光点,让学生尝试成功,找回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使学生语言更规范一点、行动更准则一点、技能更强化一点、学习更主动一点、生活更快乐一点、人生更自信一点,点对点的要求,能够容易激励学生进取,使他们完全可转化为合格人才。目前,学校还通过开辟“校园满天星”活动橱窗,网站设活动专栏,修建校园明星大道,送明星喜报到学生家等一系列举措,增强活动实效,凝炼活动品质,使校园满天星活动制度化、常态化。2010年上半年,学校评选出校园明星、技能金星、才艺金星、礼仪金星等共200余名。校园满天星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同学树立了学习楷模,增强了全体师生的认知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树立了以“强德、强技、强能”为核心的“自强”文化价值观,学校以“和为根基,爱为灵魂”的校园文化精髓得到充分体现,学校的育人特色在教师“乐教、善教、宜教、多教”、学生“乐学、善学、宜学、多学”的良好氛围中逐步形成,学校成了让全体师生感到幸福快乐的家园。四是德育工作“恒心”。实行二十四小时全方位无空档管理,班级实行专职班主任亲情化管理,通过校园信箱、网站留言等途径,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条信息、留言、意见,并及时予以回复,给每一个学生以心灵释放。德育管理工作的系列化、课程化、亲情化、生活化,使学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名片”的自然影响力越来越广。

(2)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滚动式教学法”教改特色项目。学校坚持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强化学生技能是关键。一是启动“名师建设”工程,优化师资水平。以外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以学科转型更新队伍专业知识结构,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综合素质大赛,通过专业技能考核、综合素质大赛等形式,建立校级名师资源库,为培养优秀名师奠定基础。二是启动“名生培养”工程,提升办学质量。狠抓实训教学环节,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性,按照“安全实训十要十不准”、“六讲六零三精心”要求,使学生在“仿真”的模拟岗位上完成对技能的实际运用,完成“产品”制作。坚持“技能大赛”机制,坚持实行“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每学期一次校级技能大赛”制度,在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基础上,建立技能竞赛预备队,定期评选“技能之星”,以企业产品标准衡量大赛实训作品。三是专业建设工程。学校每年投资数百万元优化充实骨干示范专业及传统专业实训车间及实训室,满足技能教学需求。在上述基础上,学校提倡教师尝试自主探究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教师以教法适应学法,提倡教师尝试自主探究符合学生特点的新思路、新模式。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变脸”式课堂、“滚动式”教学等多种特色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相长。其中我们独创的“滚动式”教学模式着重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积极思维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教师们的充分认可。目前,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由1个专业拓展至3个专业的实训课教学,并得到了省市教研部门的充分认可,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并于2009年在济南市职业学校年会上交流推广。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师生全员参与,尊重师生的发展意愿,注重师生的认可度,更有利于管理思想的高度统一。

2.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作用,要把校园环境作为“第二支教师队伍”来建设,注重发挥外显文化的熏陶作用,以校园外显文化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只有学生认可的校园文化,才能留下更加美好的校园生活印迹。

3.要体现质量为核心,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技巧、策略,既作用于管理,又作用于质量提升,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推动学校的人文化、特色化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发校园文化的以境育人功能,我们将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逐步积淀、深厚以“和、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底蕴,塑造“厚德、强技”的强势职业教育品牌。

第二篇:培育书香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书香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林孝宗

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前身为漳平官立高等小学堂,创办于1906年。学校几度易名,校址也几经搬迁,1991年3月,升格为漳平市直属小学,命名为“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2012年7月,市政府将漳平职业中专校园整体划归附小,把原西园中心学校本部作为附小校区。自此,学校迁址扩容,并发展成为“一校两区”。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2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643平方米;其中,本部占地面积136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643平方米。教室、专用馆室和塑胶运动场等设施齐全,设备完善。全校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生 2123人,在岗教职工117人。教师中有福建省学科带头人2人,龙岩市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3人,漳平市名师、骨干教师39人。

多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文化,全面落实“精细管理、质量第一、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书香校园育学子 经典诗书谱人生” 的特色办学思路,着力开展读书活动,积极构建阅读生态,培育书香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一、扎实培育书香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决定学校品味。推进学校“书香校园”文化,必须在精神、制度和环境三个方面不断认识和丰富“书香文化”的内涵。

1.以教师文化为基点,诠释书香校园精神,追求教育的崇高价值。

“教育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培养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我校行政班子服务、高效、进取,是一支敢打开情面,能独挡一面,会开展工作,能解决问题的队伍。几年来学校以发展教师为本,从长程视野、长善救失、人业匹配等因素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全体教师能不断自我反思,自我确认,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经历,彼此滋养,从而自我提高,饱含热情,活跃课堂,激励学生,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007年9月起,学校根据历史积淀和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以“校园溢满书香 好

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让师生从优秀古诗文、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启迪智慧,并以多种形式、不同途径向外界传送和推介,从而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10年新班子上任后,在传承与坚持中积累、维护、调整、提升,将特色建设项目名称修正为“书香校园育学子 经典诗书谱人生”。目的就是为学校不断寻找新的动力点,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使读书成为全体师生、家长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学校在各个层面渗透书香文化,在教师层面实施“读书伴我成长”;在学生层面实施“我读书我快乐”;在家长层面实施“亲子阅读,共话成长”的活动。全体师生在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从“要我读书”到形成热爱书籍、亲近书籍的习惯,可以说,团队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

2.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创设书香校园环境,凸显教育的独特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根据《关于漳平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精神,从2012年7月份起,漳平职专校园划归附小,学校进行整体搬迁。校园迁址扩容工作时间短、项目多、任务重,不仅要搬迁安装还要维修改造。为确保新学年顺利开学,领导班子几上几下,反复琢磨,制订了《附小校园迁址扩容工作日程表》。工程项目实行既分工又合作,指定项目责任到人。仅仅用时2个月,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学生按时开学。在扩容改造校园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学校的改造不只是在拆除中重建,更要在发扬附小传统文化的精神中重建。学校高度重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做到“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我们新建了“蓓蕾书吧”,组织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在书吧“漂流”,让学生手中“沉淀”的课外书“加速度”流动,浸润学生的心田;新建“蓓蕾书法室”,让学生沉浸在书经典、写经典的欢乐中;新建“蓓蕾广播室” 每天早晨和课间时间,播放经典古诗词、经典美文诵读录音和学生的优秀佳作,让全体师生沉浸其中,感受经典的精湛和美妙。“让每一面墙壁飘书香”是附小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在学校大门书形浮雕上写着毛主席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校围墙最显眼处张贴感动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画像及介绍他们的杰出贡献;在百米诗画长廊,篇篇诗作滋润着师生的心田;在教学楼走廊过道墙面上还悬挂中华经典古诗文贴画及装裱精美的学生优秀作品,甚至将楼层的标志与古诗文也做到有机整合。我们还开辟读书活动专栏,对古诗及阅读晋级作具体要求,具体安排每学期读书活动及好书介绍、新书推荐,展示读书活动成果;

每个班级设置 “书香留痕”“书香童年” 等读书专栏,交流读书体会,介绍好书。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校园的橱窗专栏和走廊过道都透露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散发出浓浓的书香,使师生在校的每时每刻都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改造学生的活动场所,2013年7月开工新建近6000㎡含200m环形跑道的塑胶操场。同时,学校与国网漳平供电有限公司协商,由其无偿提供60多万元,做好强弱电线路落地和更换变压器工程;重新装修3号教学楼,改造4号教学楼。整个暑期,学校行政顶着烈日,亲临工程现场,跟踪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现各项工程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做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投入约15万元,在校园内种植了红榕、盆架子、红绒球、龙船花„„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配以学生们的“温馨提示”,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校园是净化、绿化、美化,是学生的学园、花园、乐园。

短短两年来,我校校园迁址扩容、维修改造,完成近500万元的工程量,这样的力量源泉来自何方?来自于市委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委赖书记、市政府蓝市长、市人大原所征主任、市政协陈家鸿主席、市委常委教工委陈文东书记、市政府许志光副市长等市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及股室干部多次亲临工地关心指导;来自于附小的团队成员,讲团结、讲奉献,有信心、有热情。回头看校园迁址扩容、改造维修的成果,我们倍感欣慰。校园占地面积从3914㎡到今天的13635㎡;从24个教学班到今天31个教学班。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都证明了干工作不能“等靠要”,要敢于作为、会作为。

3.以制度文化为核心,确立书香校园制度,呼唤教育的人文关怀。

“校园文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形式上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内化后的人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扎实推行,书香文化才能在师生心头扎根。为扎实推进“书香校园”工作,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开展,学校以人为本,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对学生和老师的阅读都作了具体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古诗词及课外阅读晋级制度。学校印制人手一册的《古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晋级手册》及《漳平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读本》,明确晋级目标、要求、内容,把“古诗文背诵及课外阅读”的内容以晋级的方式,让学生从诗歌读起,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组织学生逐级过关。

(2)时间保障制度。提倡“一日三读”(每天在家进行20分钟晨读,早晨到校进班后进行10分钟早读,中午、晚上在家安排30分钟的阅读或亲子共读),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3)方法保障制度。语文教师不定期地进行各种阅读方法指导,如古诗文背诵指导、朗读指导、读书笔记指导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计划保障制度。各班结合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和班级实际情况,每学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计划,并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制定出个人读书计划。

(5)教师学习制度。我们要求教师在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重点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名著,强教育实践;读教育心理学,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争当优秀的书香教师。

①全方位。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校努力构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个人”四级学习网络,结合岗位练兵活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为实现发展目标,我校开展了“四个一,三个二”读书活动,即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每天看一篇教育类文章,每月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每人订阅两种以上教育报刊,每学期读两本教育专著,每学期撰写两篇以上读书心得。

②多层次。引导教师开展多层次的读书交流活动。学校开辟了教师学习室和书吧,购置了多媒体设备,每学期为教师选购100个品种200册左右的教育教学专著,并在原有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分科学习”制度,以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活动。

二、倾心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合理的特色定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石。2007年起,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广泛的参与度。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都愿,都可积极参与。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能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精神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第三,读书能提升教师素质并释放工作压力。第四,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书香校园”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几年来,根据“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我们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品牌。

1.搭建一个平台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师生搭建读书平台。一是充实学校书库。学校每学年有计划订购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至少800册以上(“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每种书有复本67册),逐步配齐满足学生阅读的图书数量。为追求新书购置的质量和效益,学校成立由办公室、教务处、学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购书组,通过对师生进行阅读意向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购置书籍;二是建立班级小书库;三是建立家庭小书库。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能力等不同,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在自己家里建立起“家庭小书库”;四是建立书香校园网和充实“第二教研共同体博客”读书板块,引领教师读书,推荐最新阅读资料、评论教师文章。五是配合读书活动,学校每学期出两期《蓓蕾》校刊,刊登名人名言、经典名篇、读书方法、宣扬学校读书故事、登载师生作品;六是开辟读书活动专栏,展示成果,树立典型,促进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2.树立两大思想

(1)学生阅读课程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时间保证。在每天的时间表里为学生的阅读安排时间,并把阅读课安排在课表里:每周从语文课里抽出一节安排为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或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向学生推荐介绍阅读材料,或师生交流读书心得等;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为师生诵读经典古诗词时间,确保学生每周背诵一首经典古诗词。

(2)阅读研究课题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智力支持。为引导读书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有效深入地展开,语文组通过省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研究》、《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与对策》研讨,加强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方法和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学研究。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力求产生一系列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科研成果,给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实施三项战略

(1)课程拓展战略:特色学校建设既要体现稳定的特点,又要体现创新的特性,既要重视积累、积淀,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寻找新的增长点。本学年,我们以年段为单位,将每个年段读书活动的拓展内容确定为:一年段“一笔一划学写字”,二年段“吟诵经典我最棒”,三年段“课本舞台好精彩”,四年段“文明礼仪好生活”,五年段“浓墨重彩绘经典”,六年段“集思广益扮校园”。我们以拓展课程形式,在老师们精心的引导下,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实践能力。

(2)读书提升战略: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培育学生文明得体的行为,让中华民

族五千年的传统经典植入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们明确立身之则,仁教之道,察人之方,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成长为有修养,高素质的人。2012年,学校每天利用课间操集会时间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教师对弟子规的内容进行了诠释,用故事引入、集体诵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背诵弟子规,宣扬“孝、悌、谨、信、爱、仁”等传统美德。组织开展“新华杯弟子规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正能量。

(3)专家引领战略:2012年3月和新华书店联合举办“健康阅读 快乐成长”好书推荐活动;2012年5月邀请知名儿童作家商晓娜到我校作《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讲座并进行签名售书活动;2012年10月邀请《课堂内外》主编——柠檬姐姐到校作《 让孩子爱上阅读 》讲座;2013年11月邀请知名儿童作家辫子姐姐郁雨君到我校作《爱上阅读爱上写作》讲座并进行签名售书活动;2013年4月邀请小学教研室特级教师周木发作《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讲座„„

4.落实四个结合

(1)读写相结合:让读书活动与写心得、写读书笔记相结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段摘抄下来,一段时间后展出并评比。中、高年级学生要求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末,全校评选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

(2)读用相结合:我们在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学校的活动中,把开展人人参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当作学校的重头戏。组织举行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歌咏比赛、古诗词配乐比赛,现场古诗作画比赛、唱经典比赛、诵经典比赛、乐器演奏会、最精美读书照片摄影展、书签制作比赛、书经典写经典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一是每学年评选出“四个书香”,(“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家庭”和“书香班级”)并将“书香少年”的照片、读书感言放大装饰上墙。二是读书活动奖励。每学年和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漳平分公司联合举办“新华杯”系列读书活动,如: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对获奖的学生给予物质鼓励(购书卡一等奖30元,二等奖20元)。

(4)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在开展读书活动过程中,大力推进“读书进社区活动。” 一是开展志愿者宣传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政策、法律、交通安全等宣传活动;二是结对帮助一名小学生。

通过与灵地学校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健康快乐同成长”结对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书信、QQ、短信等方式互动增进了解,交流心得;三是演出一台文艺节目。积极参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倡导读书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0年6月,学校代表市教育局举办了 “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漳平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四是开展一项社会调查。参加“啄木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为推广普通话献策出力。

5.开展六项活动

为了给建设“书香校园”提供动力支撑,我们指导学生进行抄、读、讲、写、演、画、做等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

(1)抄:每学年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2)读:一至三年级着重抓好古诗词诵读,抓好古诗背诵和晋级工作,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背古诗比赛;四至六年级着重抓好课外阅读,各班级根据推荐读物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确保每生每学期有质量地读两本书。

(3)讲:各班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

(4)写:每学期与新华书店联合开展“新华杯”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如征文比赛、书经典写经典比赛、默写古诗词竞赛等。

(5)画:开展古诗文配画比赛。学生在诵读古诗后,根据古诗中的景物、人物、意境等进行古诗文配画。

(6)做: 每学年举行一次书签制作、读书手抄报等竞赛活动,并将优秀作品在宣传栏中展出。

回首走过的创建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不懈的实践追求是形成特色学校的保证,同时,要善于思考、会思考,找准支撑点和生长点,用“文化”滋养特色,用特色丰富文化内涵。

历数开展读书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发现,同学们的语言积累和阅读量明显增加,校园文化进一步活跃。学生参加省“海峡杯”征文竞赛和漳平市各项征文比赛均取得了好成绩;2013年5月,在漳平市英语讲故事比赛中,3名同学获一等奖,其中陈彦甫、林若晗同学参加龙岩市比赛获一等奖;2013年9月,在漳平市学生规范汉字现场书写大赛中,6名同学获一等奖,4名同学获二等奖,其中,江莉思、黄华凯同学参加省赛分获二、三等奖;2012年5月连洛尹同学在“幸福漳平青春当先”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2012年9月反映学校读书活动的文艺节目《新学堂歌》获漳平市中小学文

艺汇演一等奖并在漳平电视台展播;2013年10月学校选送的文艺节目《祖国之恋》参加漳平市“中国梦,爱国情”诵读大赛获一等奖。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报道于2011年11月21日、22日在福建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1+1》栏目播出。“我读书我快乐”理念以不可抗拒的姿态融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中,走进学校的每一寸空间。

教育工作,贵在实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育人环境明显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校园文化和特色学校建设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近年来学校被定为福建省示范小学,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龙岩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龙岩市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校。学校先后获得省课题实验先进学校、龙岩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今后我们将以长远的眼光,坚持不懈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打造书香校园。

第三篇:打造青海高速公路特色文化品牌

打造青海高速公路特色文化品牌 推动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青海省高管局承担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收费等各项工作。从建局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创业和发展历程,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我局职工人数也迅速增长到 1382人,职工队伍平均年龄28岁,大学本科、专科以上学历占95%,中专和高中学历占5%,文化层次较高,是一支充满朝气、年轻有为、思想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职工队伍。

“人类有了梦想而伟大,事业依靠文化而繁荣”。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建设是促进事业发展的灵魂。我局从建局之初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树立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营的新理念,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了我省高速公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局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青海高速公路特色的文化体系,培育和提炼鲜明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增强单位凝聚力、战斗力,树立单位社会新形象,营造团结和谐、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规范职工行为,激发职工创造力,形成“和谐、创新、高效、卓越”为核心的青海高速公路文化。

一、努力培育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行业精神。

行业精神植根于职工内心,体现于职工的言行。构建行业价值观,培养健康持续发展的职工队伍是行业文化建设的根基,只有优秀的职工队伍才能使单位取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坚持用行业精神教育、鼓励职工,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各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创业发展氛围。

一是深入开展“和谐、创新、高效、卓越”的青海高速行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为目标,组织开展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深化行业精神内涵;开展弘扬行业文化精神的有奖征文、读书演讲、岗位建功立业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干部职工对行业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了践行“行业精神”的自觉性,使行业精神成为广大职工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是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以“学树创”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树新风)。以“建设高原千里文明通道”为载体,开展“同心筑就文明路劳动竞赛”活动,实行“三优五化”的工作目标,推行“四心三声”、“八个一样”文明服务标准,制定《文明收费服务考核办法》、《星级收费员达标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和评比办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擦亮了文明“窗口”,提升了“文明收费、文明服务”工作水平。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局职工充分发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献身交通、造福人民”的青海交通行业精神、青藏高原“五特别”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奉献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有力的激发了青年职工热爱高速、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

三是模范典型引路,为塑造行业精神发挥积极作用。我局先后涌现出了许振超式的“全国职工创新能手”王展荣和韵家口收费站等模范典型个人和集体,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模范典型引路,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拼搏进取精神和敬业创新精神,培育了一支作风优良、勇于开拓的职工队伍,夯实了践行青海高速行业精神的思想基础。

二、丰富收费站文化内涵,提升收费站文明形象。

我局经过不断积累和提炼,逐步形成完善了收费站文化内涵,得到了全体职工的认可。收费站文化建设包括团结、务实、文明、规范的收费站精神;敬业、高效、勤奋、开拓的收费站形象;“六个一”的管理目标;创新、创先、创优的收费站追求等19项内容,体现了收费站工作的方向目标、理想宗旨、道德规范、“窗口”形象、经济效益、文明建设、等管理理念,发挥了激励约束功能和群体能动性的作用。同时,积极推行“收费站规范化服务标准”,做到“五个统一”和“三个服务”(即:统一收费岛环境卫生标准、统一收费人员着装、统一收费人员仪容仪表、统一交接班流程、统一岗亭收费动作及文明用语和快捷服务、礼仪服务、便民服务),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我局整体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树立了崭新的社会形象。

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我局十分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投入130多万元资金为各站、队配备了室内外健身器材、体育用品和图书,新建职工文化健身房和文化活动室。2005年至今,我局以“构建和谐交通、提升文明内涵、弘扬行业精神、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成功举办了两届“爱高速、展风采”大型文化系列活动,通过篮球比赛、知识竞赛、读书演讲、岗位技能比赛、健美操比赛、职工摄影展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吸引干部职工全员参加。“爱高速、展风采”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我局干部职工“热爱高速、以站为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真正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开辟了文化阵地建设的新领域。

四、注重环境美化绿化,营造“花园式”站区。

为使各站区环境与高速公路景观和谐相融,我局以“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树新貌”为目标,依托各站区所处地理环境,努力营造“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园林文化”气息。为树立职工“以站为家、建设家园”意识,在“植树节”、“重阳节”期间开展“爱站义务周”活动,组织职工进行站区植草栽花和美化绿化。通过“花园式”站区建设,收费站、服务区环境整洁、舒适、美观,展现了文明和谐的路容路貌,扮靓了高原千里文明通道,为职工营造了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过境旅游人员提供了文明舒心的优质服务。

五、构建文化宣传平台,传播先进文化信息。

为加强文化建设交流,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我局于2008年创办了《青海高速公路》期刊。期刊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交通、服务职工”的宗旨,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目标,通过工作动态、经验交流、高速风采、身边楷模、职工天地等多个栏目,充分展现了青海高速职工精神风貌,宣传了青海高速建设成果,为职工提供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同时,我局积极推进OA自动化办公,开通RTX对话和电话通信网络,建立局域网站,开辟文化建设网络专栏,设立交流论坛,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信息的宣传覆盖面。

六、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通过几年的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和实践,广大干部职工对我局精神的实质和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准确,“和谐、创新、高效、卓越”的行业精神逐渐成为全体职工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为我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在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初步建立了新的优质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累计完成130亿元建设投资,先后建成高等级公路442公里,形成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周边7县的高等级公路网络;通行费征收逐年递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建成了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7个,县级文明单位28个,有力推动了高速公路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我局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今天的会议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虚心学习各单位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益的做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局的文化建设,为推进青海交通事业大建设、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打造特色品牌

打造特色品牌

服务科学发展

——芜湖海外联谊会工作回眸

编者按 :

近年来,芜湖海联会在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 下,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强市、统筹城乡、开放合作、和谐发展”五大战 略需要,积极响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以及“两岸融合、拥江发展”的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主动作为服务科学发展,打造活动品牌,彰显工作活力,被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

表彰为“海外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服务发展篇

芜湖海外联谊会成立于 1995 年 10 月 22

日,由芜湖各界人士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自愿组成的、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非盈利性社 会团体。

由中共芜湖市委统战部主管,现有理事单位 213 家。

海外联谊会是新时

期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的组织形式,是开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台海外各界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

芜湖海外联谊会始终秉承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 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提高海外统战工作服务经济实效,有力

推动了全市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

坚持每年年会、会长会等例会开出特色,以会招商

芜湖海外联谊会自成 立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年初全体理事年会和年中会长会的例会制度,同时力争每

次例会都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主题,打造一个亮点,通过三个一的会务模式,使各种例会很好的切入全市经济工作大局,有力地提升了芜湖海外联谊会工作的 影响力。

2009 年 2 月 14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了盛大的 2009 年年会 和“安徽·芜湖投资环境恳谈会”,会议特邀 50

多位台商和外商参加了会议,香

港新界总商会、世界华人华侨总会等 30

多个海外组织发来了贺函、贺电。2010 年 3 月 11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利用 2010

年年会在碧桂园凤凰酒店召开契机,响 应市委、市政府“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号召,充分发挥海联会资源优 势,特别邀请了上海卢湾海联会常务理事一行 10

人参会,市发改委领导在会上

深度解说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会后这些企业家参观考察

并与部分县区进行重点对接洽谈。

为充分发挥芜湖海联会理事单位的资源优势,做好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服务工作,芜湖海联会利用 2010

年会长会议 6 月 3 日至 5

日在浙江宁波隆重召 开的契机,召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部分海 联会副会长与近20

位宁波客商共 60

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市招商

局局长谈祚龙作了芜湖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招商推介。

2011 年 2 月 14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浙江平湖召开 2011

年会,利用年会

契机,召开专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海均瑶集团等 44 家沪、浙、苏知名企业家应邀参加推介会。市四大班子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载体单位负责人共 80

余人出席会议。2011 年 9 月 2

日,芜湖海外联谊会在芜湖

升辉西方财富大酒店举行闽商进芜湖暨海联会 2011

年会长会。来自南京和合肥近30

位闽商与我市各县区招商载体现场对接,就芜湖投资环境和来芜投资创业

第五篇: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有助于增加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已验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学习母语,不是靠传授,而是靠积累”已成为古今中外教育的共识。重视语言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深厚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清风活水何处来”

1、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材料(汉字和词语),又包含大量的语言知识(字词句篇、修辞逻辑等)和语言范例(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当我们走进每篇课文时,便会发现教材中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体现得相当明确。认真学好这些课文,可以为语文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美丽的小路》(人教版二册)一课:⑴叠词: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长长的 嗡嗡地 轻轻地 慢慢地 散散步 说说话 浇浇水 洗洗澡⑵数量词:一条小路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⑶语气词:啊 呀 咦 哪 呢 吧这样,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会成为一部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活词典”。

2、课外阅读是落实语文积累的重要条件。《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这些为语言积累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需要,向他们推荐难度适宜、体裁多样、内容健康而丰富的课外读物。如:学了《小小的船》(人教版一册)后,可向他们推荐儿歌:《月儿弯弯》、古诗:《古朗月行》,谜语、对子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3、日常生活是语言积累的仓库。语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社会、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引导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不断地积累多种表象。正如叶圣陶所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联系绚丽多彩的生活,学生的语言才富有鲜活的灵性。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精妙的广告词、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品深长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影视节目,记录趣味性、鉴赏性语言,如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正大综艺等。学生在受到教育或享受娱乐的同时有意识地记下好词佳句,这样积累语言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欣赏自然景物,体验风土人情,观察实验变化,当学生耳闻目睹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语言文字时,便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活化用语言记录下的美的镜头和描绘出的生活情趣。

二、“海阔天空任自由”

1、夯实积累,理解是基础语言积累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不少教师因为怕别人说是烦琐分析,就不敢涉猎,似乎背些好词、好句,多记诵名家名篇就水到渠成了。其实语言积累是一个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小学数学教案《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没有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也不利于灵活自如地运用。有位老师对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第九册)中“饱经风霜”一词是这样进行积累的: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回忆起了的话,请举手。(学生地意识中,已积累了大量词的形象,作为教师,需要的就是帮助学生,使形象再现,使记忆恢复)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车夫的这张脸。生:额角布满皱纹。生:眼眶深深地陷了进去。生:颧骨高高地突了出来,脸蜡黄蜡黄的,嘴唇干裂、露出一道一道的血口子。生:头发枯黄枯黄的。师:从这张脸上你还能不能看出别的什么来?生:这位车夫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他身体不好,体弱 多病,拉车的活对他来说很累很累。„„很显然,学生的语言表达一旦进入精神层面,“饱经风霜”这个词在学生的心灵上就鲜活起来了,积累过程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操场上》(人教版第一册)中“跑”字时:⑴引导学生如何记“跑”;⑵联系偏旁“足字旁”,理解“跑”的意思。⑶随机出示生字:抱、泡、炮,联系偏旁识记,帮助理解积累生字。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积累,训练是关键众所周知,若想保持语言积累的牢固性和再现的敏捷性,光靠感悟理解、交流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诵读。但在继承传统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她的不足:“读书死,死读书”,不但浪费精力、学力,同时消极积累的语言也不利于内化运用。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寻找传统语言与当代语言积累的契合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提供方法和保证,并引导有效积累。⑴在诵读中积累。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如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包括描写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句和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鼓励学生抄录并诵读,在诵读时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到聚零为整、融会贯通。还可运用多种方式,如:复述、随堂竞背、将帅点兵、小组交流„„使学生把陌生的语言变成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⑵在情境中积累。运用生动的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法创设情境,使他们心情激动、心灵震憾,将对语言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填空:春天到了,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出来了。冰雪消融,草长莺飞,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踏着明媚的春光,漫步于田间小道,看到眼前景象。如果你是游客,你会吟诗句___________;如果你是画家,你会画下诗句_____________所描绘的景象;如果你是农民,马上会想到诗句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学生,你会用_________的诗句来描绘眼前的景象。在对学生的训练中,促进了对诗词的品味,活化语言积累。再看学生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精彩发言:周总理是一位(高风亮节)的人,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因此,当他逝世时,首都人民无不(悲痛万分),与他(依依惜别);他如青松一般(万古长青),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在创设语境、练习说话中积累语言就会落到实处。

3、激趣积累,活动是载体语言积累不是学习结果的描述,而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状态的行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积累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而活动是激发兴趣的载体。如开展“故事大王(讲故事)、新闻广角(每日介绍新闻)、优美词句袋(展评摘录的优美词句)、座右铭大观(名人名言或自写)、童话剧或课本剧、当“小导游”等。例如教学《三味书屋》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按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学生手拿教棒,指着挂图,介绍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活动使学生渐渐地激发了积累的热情,培养了浓厚的积累兴趣。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语言光积累而不能运用,其实是无用的消极语言。实现以读文会意的积累语言到实际运用的飞跃,需要一个迁移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家贾德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份,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在一次口语交际中,当谈到别人正在吵架,你如何去劝架时,一学生说:“不要吵架了!不要吵架了!吵架是不对的。”另一学生则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为小事斤斤计较,伤了和气呢?”结果是大家显而易见的。再如:春夏之交,草木茂盛,群芳争奇斗艳,大自然美不胜收。有位老师带领学生郊游,当学生置身大自然,便睹物生情。随情诵唱、赋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作业中也涌现出一首首令老师拍案叫好的小诗。如写小草的:“草,春气芬芳满天飘。绿如碧,衬饰春光好。”“不比花香,不比树高,苍天之下,青青小草。”正如郭沫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丰富语言积累 积淀文化底蕴

下载04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4积淀和爱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文化品牌

    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走规范办学特色发展之路 以学校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效提升,是我园新一阶段思考和实践的重心。2013年7月16日,我有幸参......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建设文化品牌名校 淮安外国语学校 汤余颖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庄子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载体,从......

    突出德育工作特色 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突出德育工作特色 打造文化育人品牌 加强德育文化建设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升大学育人......

    如何打造乌鲁木齐廉洁文化特色品牌解读

    如何打造乌鲁木齐 廉洁文化特色品牌 作者:杨梦薇 单位:乌鲁木齐市妇联幼儿园 职务:教师 联系电话:*** 2015年7月27日 1 内容摘要: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从文化的角度来审......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

    突出特色 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参事、馆员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在推动文化建设中发挥......

    积淀百年文化彰显教育特色

    积积淀淀百百年年文文化化突突显显宏宏文文特特色色 -----宏文校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片解说词这是一方红色的土地,这是一片成长栋梁的沃土,这是一个创造未来的摇篮。在这块红色的......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打造农村特色品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普及高中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农村中学在规模、师资、设备以及教学教研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面对这......

    加强内涵建设,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举措

    加强学校教学特色建设的新设想、新举措 一、特色建设的方向 我校教学特色的定位上有劣势,也有优势。为此,我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们学校的教学特色建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