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面试心理历程(共)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面试心理历程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
一、心理紧张也非无本之木
无论考生报考什么岗位,能在笔试获得好成绩都是值得欣喜的。但是,我们要想达成目标,加入政法干警的队伍,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通常是“两连踢”:越是通过了第一关的笔试,越是对最终的结果抱有更大的希望。然而,在巨大的希望面前,恐慌是必然存在的。
二、适度紧张对考生有帮助
那么,究竟如何能够更好地克服紧张感、完成面试的光荣任务呢。首先要提出的是,想完全从根源上打垮紧张、彻底消灭恐慌是不可能的,必须缓解与利用它。适当的紧张感与压力会给人学习进步的动力。有人会疑问,这种缓解和动力是怎么产生的呢。举一个很简单的小例子,大家在上学时总会有作业来不及完成的时候,而面对无法按时完成的作业任务,无不提心吊胆、紧张忧虑。此时,只有一种方法能够缓解我们的情绪,那是搁置情绪赶紧行动。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马 上去做”.面对面试的压力也是这样,与其整日恹恹,不如马上行动起来加紧学习与练习。
三、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另外,有许多人开始学习了,心理状态也没能调整好,这样往往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此时备考面试的考生们出现的心理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一种是期望过 高,心理负担过重,紧张感更加严重。具体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急躁、焦虑、思想不集中,消极备考;还有一种是自恃过高,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有了较快的提升,紧 张感消失得无影无踪,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完胜面试了,没什么大不了。河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在此针对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提两点建议:第一,正确地认知自己与接纳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开始,也为接下来的一切备考行为奠定基础;第 二,保持积极的心理暗示与顽强的意志。一句话说多了,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带给人更多的自信。有志者事竟成。意志的顽强程度决定我们究竟能够走多远,到达什么 样的终点,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从笔试成绩出来能够入围面试已经是万千人中幸运的一员,面对更为关键的一步“射门”,一定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相信真诚与谦虚、认真与谨慎一定会帮助你面试成功。
第二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关于“减负”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关于“减负”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
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民生之本。然而近年来关于教育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比如喊了很多年的“减负”问题,比如公平问题,比如择校问题等等。关于减负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对策深喉】
随着新学期伊始,全国各地相继有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跳楼身亡。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让我们明白必须为孩子“减负”。在现代社会,教育仍然是最重要的上升渠道,然而应试教育已经在很多时候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减负”喊了多年,却越减越重。而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日前,教育部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全面取消取消小学阶段家庭作业,引发了网友热议。(背景)
近年来,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不少“减负令”,但收效并不大,因此落实规定才是关键的。目前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就业和生存竞争压力的前移。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共同合力,才能为青少年创造合理、和谐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减负”。
首先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应该取消升学率指标,改革教育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在对应试教育的一片声讨中,升学率成了众矢之的,老师急功近利,学生加班加点,都是因为升学率在作怪。由此,我们或许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样一个推论:要想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要想让教师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退位,就应该首先在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中取消升学率。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教育部才下发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让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学校和家长应该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家长要认识到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培养孩子并非只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必须主动参与其中,唯有家校积极有效地联动,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此,面对减负,家长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只是一味的等候学校、老师的安排,而要主动承担责任,和学校、老师一道研究对策,将减负落到实处,探求“减负”背景下,教育的最优化策略。家长要和老师、孩子一起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减负之后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案学习策略。减负不只是简单的等于减少作业量,它是要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孩子学习的有效含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最终实现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第三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基本常识问与答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基本常识问与答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问:我的笔试成绩排的比较靠后,有希望能考上吗?
答:当然有希望!笔试成绩虽然靠后,但依据规则进行分数折合后笔试的差距会显著缩小,这时即使笔试分数靠后的考生也是非常有希望翻盘的。因此,考生务必要重视面试,好好准备,根据往年的经验,翻盘的同学比比皆是。
问:面试需要找关系吗?
答:随着公务员选拔机制的不断完善,公务员考试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面试,为了避免面试中走后门找关系的现象,许多单位采取了很多方法来 杜绝此类现象的产生,如考官封闭、考官跨区等。因此,各位考生不用过分关注这块,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提高自己、不断进步上才是王道!
问:面试时一定要穿正装吗?
答:人靠衣服马靠鞍,面试时选择合适的服装可以凸显考生的风采,给考官留下较好的印象。在选择服装时可选择正式一点的服饰,以凸显公务员的稳重、优 雅。一般来说以正装为宜。男生可选择西装、衬衫、领带、皮鞋,但夏天可以不穿西装外套。女生正装裙装和裤装皆可,可以稍化淡妆,不宜浓妆艳抹。但请注意,政法干警面试不需要穿警服。
问:我答题的时候感到没话说怎么办?
答:答题时感到没话说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类考生应该注意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素材,通过新闻、报纸、政府的相关文件 以及领导人的相关讲话来积累语言,多说多讲,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对答题思路不熟悉,这样会导致考生答题抓不住重点,理不清思路,越答越乱,因此 考生在备考时要系统学习并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三是不关注时事,知识面窄,考生在面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事件时事很难展开回答的,要克服这个问题必须关注国 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以免在考试中出现类似现象。
问:面试时可以打草稿吗?
答:面试时一般考场里都会有答题纸,但是由于面试时间紧、题量大,所以在打草稿时请考生注意把握时间,不要在草稿上写的太详细,只列提纲和关键字词即可。
问:答题时间和思考时间如何分配?
答:面试时的思考时间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过短则会导致对问题思考不全面,答题不充分;过长则会挤占答题时间,而且会让考官等的不耐烦,降低印象分。一般来说,思考时间占答题时间的四分之一会比较合适,也就是说思考时间每题控制在40秒为宜,最长不超过1分钟。
问:面试的考场布置是什么样的?
答:其中考官由7-9名考官组成,坐在最中间的为主考官,面试题一般2--5道,以3--4道居多,时间大约在20-25分钟。回答问题时,有的在考生席上有答题纸,考生阅读题目后一一回答,有的是考官读题考生听题来回答。
第四篇:2012年国家公务员面试考试备考指导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公平与效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愈益拉大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的观点以来,对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争论就没有中断,而且随着我党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如何对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俨然成为一个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笔者也在不断地思索,时而有一些想法,在此提出,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笔者的基本观点是: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而不是抽象的僵死的和非历史的统一;二者在统一过程中何者“优先”、何者“兼顾”必须视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而变化,而不能一成不变。
一、中国的国情:探讨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
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有关理论,在一种纯粹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或经济统计数学模式中推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式,即使推演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存在于所谓一般的、理想的或线性的经济环境中,而是存在于非常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之中的。所以,笔者认为,如今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一定是在二者关系在某种环境中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和条件下,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这一社会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绝对不能舍弃。中国的国情不是可有可无的外界变量,二是内在于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历史变迁之中的,或者说二者的本质关系只有在中国具体的、变化中的国情之中、日益逼近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之中,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变化和提升之中,才能实现和展开。任何脱离这一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情来谈论二者的关系,无论其数学模型如何精致、逻辑推理如何缜密,也是没有意义的,难听点说,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教条主义(或者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或者是教条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也是有害的。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我们有十三多亿的人口,城乡、地区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巨大,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极小的人均产值,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显著的不平衡,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二重性,我们在体制上、政策上高风险的尝试性探索等等因素,都会使得任何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变得面目全非。这是我们在研究和实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论和政策措施时所必须高度关注的;再说一遍:这些因素不是无关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噪音”,而是我们必须实践于其中的条件、环境和背景。
二、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基础和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认真分析可以得知,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目标。“富裕”指示着效率,没有效率的发展不可能实现富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而效率无非是以最少的代价(时间、资源、人力等)取得最多的收获,无效率的经济过程至多是简单再生产的维持,而不可能有财富的增加。有效率就会有富裕,这具有必然性。为了富裕必须追求效率,这是追求富裕的历史规律的客观要求;舍弃效率不仅违背实现富裕的规律,而且任何其他的方法和路径都只能是缘木求鱼。这一点无须多加言说,无数的经济学著述对此作过有说服力的论证。
笔者所强调的是,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富裕,而是“共同”富裕,“共同”就是“公平”的体现。没有“共同”的“富裕”只能是“不共同”的富裕:部分人的富裕——少数人的富裕——极少数人的富裕,从而也是部分人的贫穷——多数人的贫穷——绝大多数人的贫穷。这毫无疑问也是历史的规律。这个“共同”就是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致富的机会、条件和环境,平等地享有共同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公平。为此我们在政策的决定和执行上、制度建构上、运作体制上、激励机制上都要使全体人民在平等的起点上、在平等的条件下,平等地享有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公平,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富裕本身没有社会性质的差异,但富裕不是无主体的富裕,它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和存在状态却是有社会制度之别的,而“共同”则从生产关系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的特征,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富裕,才从本质上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贫穷固然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只有少数人的富裕就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因此,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首先表现在二者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具体地统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之中。离开共同富裕谈论二者的关系就是抽象的、无益的。
对此还可以从另外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共同富裕是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的高度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财富的增加,才能达到富裕;只有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坚持产品的“按劳分配”,才能有基本的公平、“共同”的富裕。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追求效率,而为了保持和提升、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必须追求公平;没有效率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没有公平的效率都是违背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必须在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自我完善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效率宁可不要。
二是,单纯从经济制度意义上来看,我们将近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单纯机械地理解为它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说就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或者就是服务于、服从于并以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显然这两种理解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主从关系上是有区别的,暂且不论;另一方面,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本质趋向是公平——全体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等,市场经济的本质趋向就是效率——通过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高效率地获取(创造和分配)财富,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就会有不同的实际表现:或者是讲究公平的效率,公平服从效率,效率是目的,公平是手段(学界大多数论述均属此类:公平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它在有限范围内能够提高效率);或者是讲求效率的公平,效率服从公平,公平是目的,效率是手段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对此学界的论述较为罕见)。笔者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对于我国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总体性、决定性和统帅性,市场经济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就连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西方也在高喊“只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的口号),因此总体上讲,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是后者:效率为了公平,效率服从公平——这也符合邓小平同志关于“先富”和“共富”关系的论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显然部分先富就是讲求效率的结果,而部分先富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即实现共同富裕;否则共同富裕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就是乌托邦。
三、不同“经济单位”的不同组合: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共时具体性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现状错综复杂:历时性的不同性质的生产力共时存在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使得整体的生产分工链条上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的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既然任何经济单位都必须面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那么就有一个具体地如何处理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二者之间“何主何从”的关系。通过体制改革,就是要让那些有条件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地区、行业、部门、产业、企业和人(简称为不同的“经济单位”)高效率地先富起来;而对于国家来说,这部分地先富绝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为进一步实现全体共富创造条件。不服从公平的效率即不服从全体共富的部分先富必然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其后果已经有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以为佐证。
再细致些说,效率与公平的几种关系组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抑或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把二者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等等,不但不是“一刀切”式、“一窝蜂”式的关系,而且即使对于同一个“经济单位”也是灵活的、变化的、具有策略性的。在国家发展的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的经济单位可以灵活地采用上述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系组合,在确保微观效率的前提下,通过效率与公平的不同关系组合也就是公平的量的积累来推进公平的实现。因此笔者反对那种中央一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一阵风地全国上下、各经济单位都争先恐后地惟效率马首是瞻,中央一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就一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窝蜂地都无效率地“注重”公平,等等。中央是从总体高度,根据发展中出现的关键和突出问题来明确二者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这个具体阶段的一般关系,各个“经济单位”则应该在有利于实现国家根本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关系组合。这就叫实事求是、因情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看来,任何把二者关系公式化、机械化、教条化的做法都是违背辩证法的,因而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四、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组合: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历时具体性
以上论述表面:只要为了共同富裕,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可以进行灵活地组合。改革之初,突出的问题是整体上缺乏效率,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部分先富的政策就是十分正确的。而当那些先富起来的部分已经足够地富,而未富起来的部分已经极端地贫,以至于先富部分已经不能够再继续保持富裕,或者蕴藏着极大的社会稳定危险的时候,就说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已经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不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导致先富和未富部分两败俱伤、前功尽弃,这时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实施“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口号和措施就是必然的。但现实的历史进程不会这么机械,笔者认为,在大多数时候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该是基本平等的:公平是目的,但必须通过有效率的手段来实现,效率虽然是手段,但当不讲求效率连生存也有问题的时候,效率就是至高无上的;但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要随着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而变化。
共同富裕的确首先是一个目标,但不是所谓“最终的”、与具体过程无关的“目标”。共同富裕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是这个过程中追求共同富裕之各个环节的必然结果,因而也必然规定整个过程的本质;一个与共同富裕无关的社会历史过程,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同富裕固然是目的,但恐怕也不是通过任何手段就可以实现的;不通过与共同富裕有本质联系的手段,也断然无法实现这一“目的”,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是共同富裕的手段和目的的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深刻表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是必要手段,但不是充分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达到共同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政浩教育
您身边的公考服务专家
富裕即实现公平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充要手段之一。这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随着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以及所突现的不同问题,而决定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不同组合,这也是实事求是、因情而异。那种把邓小平同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教条化的做法是违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的。
总之,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势下,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上考虑,根据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无疑是符合我国国情及其变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明智之举,否则将铸成中华民族历史性的灾难。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使二者保持适当的历史张力,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具体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必要的领域、必要的“经济单位”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只要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合理的、正确的。19楼(八一桥头昌北公交站旁)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北大道1号中航国际广场联系方式:0791-83853292
网址:www.xiexiebang.com
QQ群:173034408
119147581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社会现象题作答禁忌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之面试指导:社会现象题作答禁忌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结束啦,接下来还有更加考验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在等待着我们。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文章,助力所有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图在华图公务员面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一忌不明焦点,断章取义
作答社会现象题,一定要明白所答题目为何会成为引发社会争议或公共管理争议的问题,抓住问题的焦点才能体现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否则,不明焦点,断章取义就会导致偏离题干做论述,难以赢得考官认同。比如:“保定大学醉酒驾车撞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伤,但是车主没有下车,而是大喊:‘我爸是李刚’。你怎么看待这一事件?”。回答这道题目的时候考生可能会联想到三个方面的问题:醉驾问题、官员子女教育的问题。显然,官员子女教育问题才是这道题目引起社会争议的焦点,围绕这个问题作答才可能紧扣主题,否则就会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考生在作答中,一定要有从个别到一般的意识,不要就小事论小事。
二忌扣题不准,入题不快
很多考生在作答社会现象题时,花大量篇幅介绍相关背景,入题太慢,甚至还没开始作答核心问题考官注意力就已经不在考生答题上了。入题的时候介绍该现象的政策背景和社会背景,把握得当确实有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啰嗦冗长,反而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三忌公共管理视野缺失
政法干警是有志于改善公共管理的人员,是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人员。政法干警面试就是测查考生是否具备进行公共管理和行使公权力能力的考试。因此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摒弃学生思维,群众立场,要时刻以公务人员的思维,以政府的立场看待问题。比如,“古有孟母三迁,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为了子女上学搬家或在学校附近买房,你怎么看?”很多考生回答这道问题时,仅仅着重于讨论家长的教育心态,而忽视了问题背后和公共管理相关的最核心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其实这才是这道题目考察的核心。因此考生在回答综合分析题时,如果你的思考都是围绕着家长里短讨论就要当心了,要时刻提醒自己--公共管理的结合点在哪里?
四忌答题模式化
世界上本来没有模板,别人说的多了就变成了模板。很多考生作答社会现象题时,动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领导重视力度不够”、“对个人而言”、“对企业而言”、“对政府而言”,模板化痕迹明显,针对性不足,显然难以得到考官认同。
五忌语言不规范,答题无深度
既然面试是一场以语言表达为主、考察周期非常短的考试,那么显然,语言规范的考生在这场竞争中更容易受到考官的青睐。如果说人际沟通题和应急应变题的问题情境较为生活化,语言适当通俗还无伤大雅的话,那么号称“小申论”的社会现象题就更需要考生用较为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除此之外,考生还要注意在笔试阶段就要做好相关政策的积累,否则答题的深度靠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补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