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1:2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

第一篇:2018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

660-历史学综合大纲

历史学综合考试的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考查目标包括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科学地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辨析和解读;分析解答问题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考查内容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范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范围中。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的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时代、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佛教及其传播、孔雀帝国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及其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三世纪危机、古代罗马文化 7.安息帝国与贵霜帝国 8.中世纪的西欧

民族大迁徙、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十字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9.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帝国 10.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1.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2.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史综合部分

世界近代史的上下限、近代世界联系加强的步骤、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演变、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2.近代早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重要作品(或思想)、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英、法、西三国君主专制制度(或绝对主义王权)的形成、宗教改革的起源与扩散、重商主义和主要的商业战争、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形成、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3.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英国的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的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立法、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4.近代的亚非拉

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莫卧儿帝国的兴衰、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反殖民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旦齐马特” 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5.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关系、俾斯麦外交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美日扩张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欧洲两大军事同盟、地区危机与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6.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8.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德国赔款问题、一战后的欧洲安全问题谈判、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甘地主义、凯末尔革命与世俗化改革、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改革 9.经济大危机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分化

经济大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罗斯福“新政” 10.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两大阵营的分化、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民族独立国家的曲折发展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4.当代的科学与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代的哲学新流派、当代的经济学新流派、当代史学新流派、当代文学新流派

第二篇:2018教育学考研大纲原文

2018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中外教育史

教育心理学

教育研究方法 约100分 约100分 约40分 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辨析题

简答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分析论述题

Ⅳ、考查内容

第 1 页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第 2 页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 3 页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第 4 页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第 5 页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第 6 页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第 7 页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3.“六艺”教育

第 8 页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 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第 9 页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5.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第 10 页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 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3.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7.清末的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第 11 页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中国现代教育(—)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3.群众教育 4.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第 12 页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第 13 页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外国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德国近代教育

第 14 页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4.俄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5.美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6.日本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第 15 页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

4.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5.日本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6.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 16 页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教育心理学 【考查目标】

1.识记与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实验事实。2.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3.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第 17 页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智能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 3.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4.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学习的基本含义 2.学习的分类体系

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第 18 页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 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 2.学习动机的分类 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建构(-)知识及知识建构 1.知识及其类型 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1.知识理解的类型 2.知识理解的过程 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错误概念的转变

第 19 页 1.错误概念的性质 2.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1.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1.技能及其特点 2.技能的类型 3.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1.学习策略的概念 2.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注意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 3.复述策略 4.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元认知及其作用

第 20 页

2.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1.时间管理策略 2.努力管理策略 3.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2.多元智力理论 3.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第 21 页 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2.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社会规范的遵从 2.社会规范的认同 3.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3.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1.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2.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成果及典型案例。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 22 页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第 23 页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

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 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第 24 页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

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

(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问卷法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2.问卷的构成 3.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第 25 页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 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 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第 26 页 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七、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步骤 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2.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 2.定性分析的过程 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 27 页 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 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 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第 28 页

第三篇:2018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东汉的政治

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秦汉的民族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东晋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宋元的社会经济

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 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明清国家制度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廷政局 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早期维新思潮 洋务运动 商办企业 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 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 会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 同盟会的建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 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面抗战的爆发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沦陷区与伪政权 侵华日军暴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 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建设的曲折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 批林批孔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0.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中日文化交流

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1.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 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初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 科学革命

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明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工业革命

19世纪的英国改革 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

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3.近代的亚非拉 大西洋奴隶贸易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 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瓜分非洲

埃及阿里改革 土耳其坦志麦特 日本明治维新

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 两大军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

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革命 共产国际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7.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 甘地主义 凯末尔主义 卡德纳斯改革 8.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的建立

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战后的日本

西欧一体化进程 当代科技革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

赫鲁晓夫的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第四篇:2018考研数学(一)大纲(原文)

Born to win

2017考研数学(一)大纲原文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

高等教学约56%

线性代数约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约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

高等数学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Born to win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极限之间的关系.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弧微分曲率的概念曲率圆与曲率半径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Born to win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Cauchy)中值定理.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内,设函数具有二阶导数.当时,的图形是凹的;当时,的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9.了解曲率、曲率圆与曲率半径的概念,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反常(广义)积分定积分的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4.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5.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6.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及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及函数的平均值.四、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考试内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向量的混合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两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坐标表达式及其运算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平面方程直线方程平面与平面、平面与

Born to win

直线、直线与直线的夹角以及平行、垂直的条件点到平面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球面柱面旋转曲面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考试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3.理解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5.会求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6.会求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7.了解曲面方程和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8.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简单的柱面和旋转曲面的方程.9.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并会求该投影曲线的方程.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多元函数的概念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和全微分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二阶偏导数方向导数和梯度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考试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Born to win

3.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4.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5.掌握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的求法.6.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7.了解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概念,会求它们的方程.8.了解二元函数的二阶泰勒公式.9.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第五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

勤思学员:肖同学历史学:331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我是2010年的一名考研学生。由于考研期间参加了勤思考研网的复试指导,我于2010年3月27日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民族史方向。我的初试总分是331分,其中专业课215分,英语52分,政治64分。

考研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两方面的成绩都很重要,1.定,包括有每天的计划、虽然计划的制定和实际完成情况多少有些出入,己的复习起到鞭策的作用。

2.都有可能“一石惊起千层浪”容,其影

3.为了考试,不考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

(其次,复习专业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太迷信一本参考书一定会得即以名字解释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历史学基础中,专权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则可以把名词解释融会贯通于其中,2010年历史学统考试述汉初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发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可以用到我们记忆中的比如“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左官之律”等。如果自己备考有些困难,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辅导班,比如勤思历史学专业的老师就是当前国内比较有名的老师!勤思张老师扣扣1390984927可以了解课程相关内容,听他们的课程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复习的脉络!

(2)英语:英语的复习我也是分版块进行的。首先,我以分值最大的阅读部分着手,精做10年真题,并且不只做一遍,我买了2套10年真题去做,因为真题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难度和范围是有承接性、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所以于真题中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很明显,再辅之以评价较好的参考书进行训练;其次,作文方面我想强调的是千万不能忽略它的存在,看似分值不高,一些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导致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作文应当提早就准备,要做到能熟记3-4种框架模式,每天坚持1个小时训练写作,那么英语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提高;最后,英语卷面考试中翻译部分也是我个人比较侧重复习的一个方面,因为它不仅只包涵卷面的那几道翻译题,更多的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这方面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政治复习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我主要是报辅导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平时多注意下训练相关的题型。

由于自己分数过了初试,我有咨询勤思考研的复试辅导,勤思考研为我制订了一对一的辅导员,1.提前准备,针对性强。我得知自己的初试成绩是3月26即所谓的话语权必须掌握于自己手里。

2.试。因此千万也不能放松,毕竟它有100

3.4.他们在我感到困厄的时候

下载2018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5篇范文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学全国统考,统一命题,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勤&思考研根据北师大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为2015年参加历史学统考的考生推荐2015年历史学......

    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辅导书

    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辅导书 考研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机遇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其实考研只是一种考验。在此过程中,你必须拥有三样东西:复习资料、复习方法和......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籍(最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籍(最新)继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名校2013年历史学考研退出统考后,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也退出统考。......

    2013历史学考研暑期复习计划

    悠长的假期,所有的复习时间都由自己掌控。不过,有些人可以有条不紊地安排假期复习计划,在学业中享受宁静的夏天;而有些人却会在这充裕的自由中迷失了自我,辛苦地奔波于名目繁多的......

    历史学考研资料5篇范文

    历史学考研是全国统考的,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专也在全国排名第一,北师大的古代史应该好考一点,因为北师大的世界古代史是专长。 关于参考书,我给你介绍: 1、朱绍侯的《中国古代......

    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籍

    北京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籍北京大学从2013年开始,历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退出统考,历史学考研专业课改为自主命题。需要 提醒同学们的一点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研究生考试采取分科......

    考研大纲(共5则范文)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45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鉴于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微生物学列入环......

    2018二外日语考研大纲原文(完整版)

    研途宝考研 http://yantubao.com/zykzl?fromcode=2014 2018日语(非日语专业)考研大纲已经发布,详情如下:一、考试性质 日语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