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政府工作报告(环境保护部分)
2018政府工作报告(环境保护部分)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
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开展省级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八)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加强散煤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优化能源结构,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
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加强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中央环保督察,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三)深化基础性关健领域改革。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
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
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
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附:《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名词解释
1、P2第5行 暖心行动:指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县组织开展的由县领导带头联系108户企业,91个县直单位联系100户企业,11个乡镇联系辖区企业,通过“说暖心话、开暖心会、办暖心事”解决企业困难的活动。
2、P4第17行 四年行动计划、三百工程:指4年内生态工业园区实现100个项目建成、100个项目开工建设、100个投资项目签约。
3、P5第1行 飞地经济: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
4、P7第10行 十有县:指2009年国土资源部对县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体制建设的十项具体要求。“十有”即有组织领导机构、“一划两案”(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稳定的经费渠道、落实到人的监测体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联络员、排查巡查报告决策等制度、宣传画和警示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简易报警器材、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5、P7第21行 六症:指不思进取的“平庸症”、形式主义的“虚假症”、铺张浪费的“奢侈症”、相互掣肘的“内耗症”、急功近利的“浮躁症”、脱离群众的“官僚症”。
6、P7第22行 一设立、两集中、三到位: “一设立”指在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按“撤一建一”、“并一设一”或“挂牌”等方式设立行政审批服务股;“两集中”指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服务股集中,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股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三到位”指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入政务服务中心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首席代表授权到位,纪检监察部门、政务服务中心、各相关职能部门三个层面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监管到位。
7、P8第10行 三区一廊:“三区”指新站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一廊”指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
8、P11第13行 “金边”工程:指政府在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中,同步规划建设商服等配套设施,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安置及生活生计问题。
9、P11第15行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10、P12第13行 退二进三:指将老城区的工业企业(第二产业)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在原场地发展第三产业。
11、P17第8行 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12、P17第20行 33项民生工程:指省政府决定2010年在继续实施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加实施新建(改扩建)61个县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在农村建设2万个留守儿童之家、建设30所标准化光荣院、在每个乡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等5项民生工程。
13、P18第21行 农村“五化工程”:指道路硬化、村庄亮化、庭院美化、山林绿化、农户沼气化。
绩溪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秘书处2010年1月
第三篇:作风建设部分(政府工作报告)
作风建设部分
一、2010年总结
──立说立行破瓶颈,投资环境有效优化。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的统筹和服务力度,实行工业项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项目贴心服务机制和区、镇、村三级联动现场协调机制,抽调250名干部组建13支服务重点项目建设青年突击队。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容缺预审”,有效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多部门规章相互前置问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出台“项目BT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洽谈引进中水、中交、中广核等大央企、大集团参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扶持企业上市,帮助企业争取各类金融支持。积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采取“放水养鱼”策略,让利地方税收,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扶持港口物流业发展,出台《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大方面35条具体措施。全力对上争取土地指标,保证工业用地需求,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加大国有资产、土地资源盘活整理力度,有效确保项目用地用海需求,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泉港发展的信心,形成了“八方宾客,纷沓而至”的良好局面。──雷厉风行抓作风,政府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和完善政府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
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复率达100%。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革命加拼命精神,加班加点干工作,形成“晚上议工作,白天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府决策沟通协调机制,提倡“快节奏、满负荷、高效率”工作,领导在一线办公,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细化绩效考核标准,形成日常评估、年终集中考评和综合评价“三位一体”机制,有效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创新行政监察机制,建设办事信息公开平台,对全区74个部门2893项职责权限进行规范建库并在网上公开,提供办事流程、投诉渠道等信息服务;建立行政电子综合监察平台,将公共资源交易、农村“三资”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推动行政行为依法、规范、公开和高效。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和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和执法监察工作取得成效。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招拍挂”出让等制度,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发展港口经济,用活用好港口资源
坚持码头、库区、加工、贸易一体化的发展方针,实施物流园区化战略,做好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实现由
单纯集疏功能向物流体系、临港工业、商贸枢纽综合开发并重发展。
1、完善港区集疏运系统。加快码头泊位建设,全力抓好肖厝7—10#泊位征海征地工作,大力推进5、6#泊位、富源石化码头、方通港口储运工程建设,力争泰山石化、东港石化码头及仓储工程建设。全力推动港区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全力推进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省道201泉港至仙游连接段建设,抓紧福厦高速公路泉港接肖厝作业区高速支线、进港道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三大海事工程”、兴通港口溢油基地建设,构建港区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争取检验检疫局石化产品检测实验室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整体运作能力。
2、推动临港经济崛起。依托靠近港口、临近公路和铁路枢纽的交通优势和现有产业优势,着重发展粮食加工业、化工工业、港口物流业等主导产业,培育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发挥海上、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网络优势,建立铁矿石、煤炭、粮食、原油和化工品的集疏运中心。依托港务、三梅等码头,积极推进福海二期30吨/年面粉加工等一批“大进大出”型临港工业项目建设,以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带动临港产业集群的崛起。规划建设海西物流中心暨石化产品批发市场,为石化行业提供化学产品交易、仓储、物
流等综合性服务。抓紧完成海洋功能区域调整,抓好新和隆船舶服务园区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加快峰尾二级渔港建设,组织申报一级渔港码头,推动建设峥嵘外海堤围垦工程、峰尾环岛路及造地项目。
3、扶持物流行业发展。抓好物流园区规划编制,着手对沙格、洋屿片区进行临港物流园区控规编制,加快建设环球伟业化工品物流基地。积极筹建和申报保税物流中心,全力争取“区港联动试点”或保税港政策,力争一批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实施港口物流投资企业在资金、用地、物流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政策。进一步发挥肖厝港对台直航口岸优势,积极促进与台湾物流企业、项目的对接,推动两岸物流信息网络互相衔接。发挥物流同业公会作用,积极鼓励和吸引本地民营资本进入港口经济,扶优扶强兴通船务有限公司等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壮大航运经济,力争开通集装箱航线,扶持发展油轮运输和港航疏竣企业。拓宽货运企业经营领域,向大型化、厢式化、专用化、社会化方向调整提升运力结构。2011年计划新增船舶动力8800吨、道路货运动力1000吨。
第四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农业部分
2010年农业工作情况汇报
慈利县农业局
一、2010年主要工作成绩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项目带动、管理推动、改革促动、上下互动”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业结构,创新农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全县农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县农业保持了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形势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粮食生产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为了巩固我县的“粮食生产大县”地位,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我县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了生产计划,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我县粮食总产继续稳步增长。据统计,今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为95.06万亩,同比减少1.49 %。由于2009年我县发展双季稻不成功,今年双季稻面积为0.44万亩,减少了6万亩;但是今年优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幅较大,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25.57万亩,同比增5.27%;马铃薯播种面积为6万亩,同比增20%。预计今年粮食总产为29.91万吨,同比增3.1%。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旅游带动,工业 强县”战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今年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35家,其中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 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1家,市级龙头企业 11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已完成销售收入61037万元、增加值 17680 万元、税金3386 万元、劳动者报酬3658万元。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全县的旅游企业、农家乐也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全县旅游休闲及农家乐共计达到91家,解决就业702人,接待游客达485276人次,带动农户1089户,带动农民就业1228人。
三是农业行政执法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我县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总体部署,成立了农资打假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文件,并在全县31个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共出动检查车辆80 多台次,执法人员200 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00 多家。共查处违法销售种子5起,及时查处了未审先推品种4起,查处无证经营个体户3家,不合格品种16个,未审先推品种6个,内外标签不规范种子2.6万公斤,没收种子450公斤;对全县肥料市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生产和经营与批准登记内容不符肥料产品的业主进行了依法查处;检索新进入我县的96个品种农药标签,其中标签标识不合格的只有11个品种,仅占11.4%,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到目前,共立案9起,现已结案8起,向工商部门移送一起。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显著。为了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人心,我们广泛开展送法下乡、现场咨询等活动。加大了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诚信建设,从源头上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化肥(硝酸铵)等禁用品进入市场和生产环节。制定了柑桔、茶叶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规划,在示范基地内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制度,建立田间生产记录档案,统一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认证管理工作。对县城范围内芙蓉超市、家和美超市、紫霞超市、城西批发市场、大世界市场以及永安、双安等蔬菜基地进行重点抽检。到目前共抽检果蔬样品1894个,其中合格样品1883个,抽检合格率99.4%;督促芙蓉超市、城西批发市场开展自律性检测,共抽检样品3575个,其中合格3573个,合格率为99.9%。
五是农业项目建设推动力在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项目带动”的战略位置,以项目实施带动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今年,我们先后实施了双低油菜示范县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测土配方施肥、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乡村清洁工程、世界银行贷款生态家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共投入资金1000 多万元,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利用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的大好机遇,加强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积极申报了一批农业发展项目,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全面完成。今年,我县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按照“精干高效、科学设置、优化队伍、提高效能”的基本原则,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机构体制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截至到目前,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三定”和人员分流工作已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了公益性服务体制,我县也成为张家界市率先完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任务的县。据统计,本次参加竞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改革的人员为166名,批准和确认竞聘上岗受聘人员104人;接近法定退休年龄人员自愿申请离岗待退30名;原在编落聘人员保留身份、创办实体25名;申请辞职1名;原改革分流人员保留身份6名。
七是农业部门的技术服务深入有效。今年以来,农业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全县的优势产业,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农技宣传;下大力气加强柑桔大果实蝇的控防工作;及时发布农业信息,病虫害、疫情防治及时有力。同时,我们围绕今年我县雨水较多、洪涝灾害时常发生的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我们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奔赴全县31个乡镇指导抗灾救灾工作。截至到目前,已累计发行《湖南农业》1800份,编印《慈利农业》科技小报7期3万余份,编印《慈利植保》9 期1.5 万份,发放《病虫防治通知单》4期 8万份,《慈利植保》公告版4期、2400份,印发各类单项技术资料35万余份,开展农技讲课60余次,完成大面积技术推 广8项300多万亩次。
八是局机关管理和有关民生工作得到改善。我局以创建学习型、效能型、廉洁型、节约型的机关为目标,深入、扎实地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整顿工作,充分调动了全局干部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全局上下比学风、比工作、比思想、比成绩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针对今年县纪委对我局财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加强了局财务监管力度,出台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为全局干部职工开通了多年未能实现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开展了自2000年以来全局系统第一次干部职工文体活动,并经多方斡旋,为园艺场全体职工完成了多年的心愿——饮水工程。
九是局属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今年,我们对4家局属企业逐个进行了摸底,召开职工大会,制定了改制方案,并向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今年4月份,乡镇企业矿产品公司、乡镇企业物资公司和乡镇企业培训中心3家企业完成了资产拍卖,我们按照慈发[2001]12号文件的有关精神,基本完成了产权和职工身份的两个置换。大世界市场管理站经请示县政府同意,与今年9月份已正式启动改制,目前已完成债务清算、财务审计工作,企业资产已进入拍卖程序,该企业改制工作有望在今年底基本完成。
二、2011年工作思路
一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继续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着力化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制约瓶颈,建立健全农业发展的长效机 制,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
二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着力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和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努力构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把制止耕地抛荒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作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重要途径来抓,尽力减少季节性抛荒,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积极推进粮食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粮食产业化程度,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全年确保完成95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
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依托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整合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加工率。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产销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继续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产标准化生产,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对限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执法活动,坚决打击销售国家禁用农药的非法行为。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品牌农业的创建,实施“三品”认证。坚持围绕“特色产品、市场需求、龙头企业、产业基础”建基地的原则,扩大生产基地面积,增加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 全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提高农业部门的服务水平,化解农业灾害风险。全面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警、农作物病虫害可视预报工作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争取资金,化大力气搞好柑桔大果实蝇的扑灭治理。建立和完善农业自然灾害应预案,努力争取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抗风险能力。
六是培育我县优势产业,建立和壮大五大基地。把提升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突出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和质量调高,发展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建立和壮大柑桔、油菜、茶叶、水稻、苎麻等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城镇化部分
(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