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备战2013年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第二章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一节 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
1.预算的分类
【提示】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也就是说,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都可以用货币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这样一来,财务预算就成为了各项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整体计划,故亦称为总预算,其他预算则相应称为辅助
预算或分预算,因此,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
预算工作的组织
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
1.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应当对企业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可以根据情况
设立预算委员会或指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2.预算委员会或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拟订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等。
3.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的跟踪管理,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
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与建议。【★2010年判断题】
4.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相关工作。
5.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是企业预算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的相关工作。
【备考提示】预算管理概述主要是客观题的出题点,考生应重点掌握预算的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
【提示】弹性预算是为了弥补固定预算的缺陷而产生的,其编制可以采用公式法,也可以采用列表法。
(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
(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的编制程序
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企业编制预算的程序包括:(1)下达目标;(2)编制上报;(3)审查平衡;(4)审议批准;(5)下达执行。
第三节 预算编制
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与目标利润预算
1.年度预算目标
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预算目标是预算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企业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必须解决以下
两个方面的问题:(1)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2)测算并确定预算目标的指标值。
2.目标利润预算方法
主要预算编制
专门决策预算编制 专门决策预算主要是长期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通常是指与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的专门预算,它往往涉及长期建设项目的资金投放与筹集,并经常跨越多个年度。专门决策预算的要点是
准确反映项目资金投资支出与筹资计划,它同时也是编制现金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第四节 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的执行
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预算单调整
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中国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网()电话:010-621***49
第二篇:备战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知识点第一章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法律基础
A.法和法律:
(一)法和法律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法的本质与特征【★2009年多选题命题点】
1.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
2.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
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
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提示1】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因为最少要有两个主体,才能在它们之间形成以权利
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提示2】人身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活人的整个身体,显然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二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三是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
行。
C.法律事实: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
者现象。
(二)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作不同的分类:
1.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2.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4.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5.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6.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提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都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区分要点是“当事人的主观意志”。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属于法律事件。
D.法的形式和分类:
中国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网()电话:010-621***49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
(一)法的形式是指法的具体的表现形态。法的形式及种类,主要是依据创制法的国家机关不同、创制
方式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
(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2011年单选题命题点】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A.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
动。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
理的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1)
劳动争议的仲裁;(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
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3.独立仲裁原则。4.一
裁终局原则。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
院不予受理。
(四)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主要是指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
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五)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
2.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
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4.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
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
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六)仲裁裁决
B.民事诉讼:
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以提起民
事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有五类: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案件;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
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二)审判制度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
1.合议制度。2.回避制度。3.公开审判制度。4.两审终审制度。
(三)诉讼管辖
(四)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
2.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
(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
(2)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如《民法通则》规定,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
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3.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五)判决和执行
C.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范围
(二)行政复议申请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
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5.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四)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被申请人的下列具体行为,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变更或
者确认违法: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
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五)行政复议决定
1.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2.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
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3.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
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D.行政诉讼:
(一)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
(二)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2.地域管辖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
(三)起诉和受理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
内提出。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4.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
以提起上诉。
(四)审理和判决
1.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3.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
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上述人员回避。
4.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5.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经批准程序。
6.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
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五)侵权赔偿
第三节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种类:
根据我国经济法的有关规定,违反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
责任三种。
第三篇:财务管理知识点
财务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分析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第一节 资金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第三节 资金结构
第五章 投资概述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六章 项目投资
第一节 项目投资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及其计算
第三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第四节 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第七章 证券投资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债券投资
第三节 股票投资
第四节 基金投资
第八章 营运资金
第一节 营运资金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现金
第三节 应收账款
第四节 存货
第九章 利润分配
第一节 利润分配概述
第二节 股利政策
第三节 利润分配程序与方案
第四节 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第十章 财务预算
第一节 财务预算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
第十一章 财务控制
第一节 财务控制的含义与体系
第二节 财务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第三节 责任中心
第四节 责任预算、责任报告与业绩考核
第五节 责任结算与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节 财务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财务指标分析
第四节 财务综合分析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财务、财务管理的概念;
(二)掌握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含义与类型;
(三)掌握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
(四)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熟悉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
(六)了解财务管理的环节。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二)投资活动,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
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后者仅指对外投资。(三)资金营运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付活动。
(四)分配活动,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
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三、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5)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6)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7)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念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
二、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
三、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形式方面的法规和税收法规。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
税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税法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法律责任等。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四、金融环境
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利率四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金融工具按其期限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前者主要有商业票据、国库券(国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后者主要是股票和债券等。
(三)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含义与要素
金融市场是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外汇和金融衍生品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要素主要有:市场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组织形式。
2.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期限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按证券交易的方式和次数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即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或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四)利率
1.利率的类型
利率也称利息率,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2)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3)按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利率通常由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和风险收益率三部分构成。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可表示如下: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
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其中,违约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流动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要达到的目的。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三种: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假定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目标的主要缺点有: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4)可能导致短期行为。
(二)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净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一目标的优点是便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其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这一目标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4)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在于,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或股东则希望经营者以较小的享受成本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通常可以采用解聘、接收、激励等措施。
解聘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最大,就解聘经营者。为此,经营者会因为害怕被解聘而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提高,该公司就可能被其他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股票市价。
激励是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措施。激励有两种基本方式:
(1)“股票选择权“方式。它是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的价格越高于固定价格时,经营者所得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必然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
(2)“绩效股“形式。它是公司运用每股利润、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绩效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价最大化,也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约定的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
(2)所有者或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的方式有:限制性借债、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等。
限制性借债是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是指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仅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指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所施加的影响或进行的调节。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根据核算资料,运用有关指标和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终值与现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二)掌握年金终值与年金现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三)掌握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推算方法;
(四)掌握风险的类别和衡量方法;掌握期望值、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的计算;
(五)掌握风险收益的含义与计算;
(六)熟悉风险对策;
(七)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八)了解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通常情况下,它相当于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这是利润平均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终值与现值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记作F。
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通常记作P。
单利计息方式下,利息的计算公式为:I=P·i·n
单利计息方式下,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单利现值与单利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P=F/(1+i·n)
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n
式中(1+i)n简称“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i,n)。
复利现值与复利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P=F·(1+i)-n
式中(1+i)-n简称“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i,n)。
三、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通常记作A。
年金按其每次收付款项发生的时点不同,可以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类型。
(一)普通年金
普通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年金终值系数“,记作(F/A,i,n)。
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一定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聚一定数额的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的存款准备金。
偿债基金与年金终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偿债基金系数“,记作(A/F,i,n),等于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
普通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i,n)。
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年限内等额回收初始投入资本或清偿所欠债务的金额。
年资本回收额与年金现值互为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式称作“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等于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二)即付年金
即付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先付年金。即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仅在于付款时间的不同。
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A·[(F/A,i,n+1)-1]
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A·[(P/A,i,n-1)+1]
(三)递延年金
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时间与第一期无关,而是隔若干期(m)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其计算公式主要有:
P=A·(P/A,i,n)·(P/F,i,m)
P=A·[(P/A,i,m+n)-(P/A,i,m)]
P=A·(F/A,i,n)·(P/F,i,n+m)
(四)永续年金
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即期限趋于无穷的普通年金。其计算公式为:P=A/i
四、折现率、期间和利率的推算
(一)折现率的推算
对于一次性收付款项,根据其复利终值或现值的计算公式可得出折现率的计算公式为:
永续年金的折现率可以通过其现值计算公式求得:i=A/P
若所求的折现率为i,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为α;i1、i2分别为与i相邻的两个折现率,且i1
普通年金折现率的推算公式为:
即付年金折现率的推算可以参照普通年金折现率的推算方法。
(二)期间的推算
若所求的折现期间为n,对应的年金现值系数为、n1、n2分别为相邻的两个折现期间,且n1 (三)利率的换算 当每年复利次数超过一次时,这时的年利率叫作名义利率,而每年只复利一次的利率才是实际利率。 将名义利率调整为实际利率的换算公式为: i=(1+r/m)m-1 式中:i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m为每年复利次数。 第二节 风险分析 一、风险的概念与类别 (一)风险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风险是对企业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三个要素所构成。 (二)风险的类别 1.按照风险损害的对象,可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2.按照风险导致的后果,可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 3.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4.按照风险能否被分散,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5.按照风险的起源与影响,可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或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企业特定风险又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风险衡量 (一)概率 概率是用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出现结果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将随机事件各种可能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同时列出各种结果出现的相应概率,这一完整的描述称为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可分为离散型分布与连续型分布两种类型。 (二)期望值 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对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三)离散程度 离散程度是用以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1.方差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2.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离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3.标准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值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待决策方案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三、风险收益率 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的收益率。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和标准离差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RR=b·V 式中:RR为风险收益率;b为风险价值系数;V为标准离差率。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投资的总收益率(R)为: R=RF+RR=RF+b·V 上式中,R为投资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其中无风险收益率RF可用加上通货膨胀溢价的时间价值来确定。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一般把短期政府债券(如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 四、风险对策 (一)规避风险 当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可能获得收益予以抵消时,应当放弃该项目,以规避风险。例如,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 (二)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三)转移风险 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项目,企业应以一定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如向保险公司投保;采取合资、联营、联合开发等措施实现风险共担;通过技术转让、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四)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 [基本要求] (一)掌握筹资的分类;掌握筹资的渠道与方式; (二)掌握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销售额比率法、直线回归法和高低点法; (三)掌握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和优缺点; (四)掌握普通股的含义、特征与分类、普通股的价值与价格,普通股的权利,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五)掌握优先股的性质、动机与分类、优先股的权利和优缺点; (六)掌握认股权证的含义、特征、种类、要素、价值与作用; (七)掌握银行借款的种类、与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和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八)掌握债券的含义与特征、债券的基本要素、债券的种类、债券的发行与偿还、债券筹资的优缺点;掌握可转换债券的性质、基本要素和优缺点; (九)掌握融资租赁的含义、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融资租赁的形式与程序、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 (十)掌握商业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条件、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利用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十一)掌握杠杆收购的含义、利用杠杆收购筹资的特点; (十二)熟悉筹资的含义与动机; (十三)熟悉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与出资方式; (十四)熟悉银行借款的程序; (十五)熟悉普通股的发行与上市要求; (十六)了解筹资的基本原则; (十七)了解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定性预测法。 [考试内容] 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一、企业筹资的含义与动机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等活动对资金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企业筹资的动机可分为四类:设立筹资、扩张筹资、偿债筹资和混合筹资。 二、筹资的分类 1.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分为权益筹资和负债筹资。 2.按照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 3.按照资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为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 4.按照筹资的结果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反映,分为表内筹资和表外筹资。 5.按照所筹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资金筹集与长期资金筹集。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我国企业目前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银行信贷资金; (2)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3)其他企业资金; (4)居民个人资金; (5)国家财政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 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留存收益和杠杆收购等。 四、筹资原则 企业筹资必须遵循“规模适当、筹措及时、来源合理和方式经济“等基本原则。 五、企业资金需要量预测 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可以采用定性预测法、比率预测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一)定性预测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资金需要量作出预测。 (二)比率预测法 比率预测法是依据有关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资金需要量的方法。常用的比率预测法是销售额比率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随销售变化的资产(变动资产);B为随销售变化的负债(变动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ΔS为销售的变动额;P为销售净利率;E为收益留存比率;为单位销售额所需的资产数量,即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为单位销售额所产生的自然负债数量,即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三)资金习性预测法 资金习性预测法是根据资金习性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所谓资金习性,是指资金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资金习性可将资金分为不变资金、变动资金和半变动资金。 资金习性预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资金占用总额同产销量的关系来预测资金需要量;另一种是采用先分项后汇总的方式预测资金需要量。 设产销量为自变量x,资金占用量为因变量y,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y=a+bx 式中: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其数值可采用高低点法或回归直线法求得。 高低点法的计算公式为: a=最高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高销售收入 或:a =最低收入期资金占用量-b×最低销售收入 回归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 或: 式中,yi为第i期的资金占用量;xi为第i期的产销量。 第二节 权益资金的筹集 一、吸收直接投资 (一)吸收直接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包括:吸收国家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和吸收个人投资。 (二)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中的出资方式主要包括:以现金出资、以实物出资、以工业产权出资和以土地使用权出资等。 (三)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二、发行普通股 (一)股票的含义、特征与分类 1.股票的含义与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一种筹资工具,具有法定性、收益性、风险性、参与性、无限期性、可转让性和价格波动性等特点。 2.股票的分类 按股东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可将股票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按股票票面是否记名,可将股票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按股票票面有无金额,可将股票分为有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按股票发行时间的先后,可将股票分为始发股和新发股;按发行对象和上市地区,可将股票分为A股、B股、H股和N股等。 (二)股票价值、股票价格与股价指数 1.股票价值 股票的价值有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和市场价值。 2.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股票价格就是股票交易价格。广义的股票价格则包括股票的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两种形式。股票交易价格具有事先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性特点。 3.股价指数 股价指数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他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并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简单算术平均法、综合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综合法等。 (三)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 (1)公司管理权,包括投票权、查账权和阻止越权经营的权利; (2)分享盈余权; (3)出让股份权; (4)优先认股权; (5)剩余财产要求权。 (四)股票发行 1.股票发行条件 股票发行分为新设发行、改组发行和增资发行等形式。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必须符合《证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发行条件。 2.股票发行程序 股票发行的基本程序如下:作出新股发行决议;做好新股发行准备;提出发行股票申请;提交有关机构审核;签署股票承销协议;公布招股说明书;按规定程序招股;认股人缴纳股款;向认股人交割股票等。 3.股票发行价格 股票的发行价格有等价、时价和中间价。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不准折价发行。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法、净资产倍率法、竞价确定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等。 (五)股票上市 股票上市指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经批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 公司股票上市的好处主要有: (1)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 (2)便于利用股票收购其他公司; (3)利用股票市场客观评价企业; (4)利用股票可激励职员; (5)提高公司知名度,吸引更多顾客。 公司股票上市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使公司失去隐私权; (2)限制经理人员操作的自由度; (3)公开上市需要很高的费用。 (六)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也不用偿还; (3)筹资风险小; (4)能提高公司的信誉; (5)筹资限制少。 缺点: (1)资金成本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权。 三、发行优先股 (一)优先股的性质 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它虽然属于自有资金但却兼有债券的某些性质。 (二)发行优先股的动机 企业发行优先股的动机包括:防止股权分散化;调剂现金余缺;改善资本结构;维持举债能力。 (三)优先股的种类 按不同标准,可对优先股作不同分类。 1.按股利能否累积,可分为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 累积优先股是指在任何营业内未支付的股利可累积起来,由以后营业的盈利- 起支付的优先股股票。一般而言,一个公司只有把所欠的优先股股利全部支付以后,才能支付普通股股利。 非累积优先股是仅按当年利润分取股利。如果本的盈利不足以支付全部优先股股利,对所积欠的部分,公司不予累积计算,优先股股东也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后中予以补发。 2.按是否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可分位可转换优先股与不可转换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是股东可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把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转换的比例是事先确 定的,其数值大小取决于优先股与普通股的现行价格。 不可转换优先股是指不能转换成普通股的股票。不可转换优先股只能获得固定股利报酬,而不能获得 转换收益。 3.按能否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可分为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是指不仅能取得固定股利,还有权与普通股一同参与利润分配的股票。根据参与利润分配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全部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和部分参与分配的优先股。前者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与普通股股东共同等额分享本期剩余利润,后者则表现为优先股股东有权按规定额度与普通股股东共同参与利润分配,超过规定额度部分的利润,归普通股股东所有。 非参与优先股是指不能参与剩余利润分配,只能取得固定股利的优先股。 4.按是否有赎回优先股票的权利,可分为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又称为可收回优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一定价格收回的优先股票。在发行这种股票时,一般都附有收回条款,并规定了赎回该股票的价格。此价格一般略高于股票的面值。至于是否收回,在什么时候收回,则由发行股票的公司来决定。 不可赎回优先股是指不能收回的优先股股票。因为优先股都有固定股利,所以,不可赎回优先股一经发行,便会成为一项永久性的财务负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优先股均是可赎回优先股。 (四)优先股的权利 优先股股东的权利包括:优先分配股利权;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部分管理权。 (五)优先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没有固定到日期,不用偿还本金;股利支付既固定,又有一定弹性;有利于提高公司信誉。 缺点:筹资成本高;筹资限制多;财务负担重。 四、发行认股权证 (一)认股权证的含义与特点 认股权证是由股份公司发行的,能够按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一定数量该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凭证。 认股权证的特点: (1)认股权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筹资手段,对于公司发行新债券或优先股股票具有促销作用。 (2)持有人在认股之前,既不拥有债权也不拥有股权,只拥有股票认购权。 (3)用认股权证购买普通股票,其价格一般低于市价。 (二)认股权证的种类 1.按允许购买的期限长短,分为长期认股权证与短期认股权证。 2.按认股权证的发行方式不同,分为单独发行认股权证与附带发行认股权证。 (三)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 认股权证的基本要素包括: (1)认购数量; (2)认购价格; (3)认购期限; (4)赎回条款。 (四)认股权证的价值 认股权证的价值有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之分。其理论价值可用下式计算: 认股权证理论价值=(普通股市场价格-普通股认购价格)×认股权证换股比率 影响认股权证理论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换股比率; (2)普通股市价; (3)执行价格; (4)剩余有效期间。 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是认股权证在证券市场上的市场价格或售价。认股权证的实际价值大于理论价值的部分称为超理论价值的溢价。 (五)认股权证的作用 1.为公司筹集额外现金。 2.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 第三节 负债资金的筹集 负债资金的筹集主要包括向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利用商业信用和杠杆收购等。 一、向银行借款 (一)银行借款的分类 按不同标准可将银行借款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借款;信用借款、担保借款和票据贴现;政策性银行借款和商业银行借款。 (二)银行借款筹资的程序 银行借款筹资的一般程序是:企业提出借款申请,填写《借款申请书》;银行审查借款申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贷款;企业还本付息。 (三)与银行借款有关的信用条件 银行发放贷款时,往往涉及以下信用条款: 1.信贷额度 信贷额度亦即贷款限额,是借款人与银行在协议中规定的允许借款人借款的最高限额。如借款人超过规定限额继续向银行借款,银行则停止办理。此外,如果企业信誉恶化,即使银行曾经同意按信贷额提供贷款,企业也可能因银行终止放贷而得不到借款。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银行从法律上承诺向企业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在协定的有效期内,只要企业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企业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企业享用周转协定,通常要对贷款限额的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的一定百分比(通常为10%~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损失;但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补偿性余额贷款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4.借款抵押 银行向财务风险较大、信誉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往往需要有抵押品担保,以减少自己蒙受损失的风险。借款的抵押品通常是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银行接受抵押品后,将根据抵押品的账面价值决定贷款金额,一般为抵押品账面价值的30%至50%。这一比率的高低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的风险偏好。抵押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高于非抵押借款,这是因为银行主要向信誉好的客户提供非抵押贷款,而将抵押贷款视为一种风险贷款,因而收取较高的利息;此外,银行管理抵押贷款比管理非抵押贷款更为困难,为此往往另外收取手续费。企业取得抵押借款还会限制其抵押财产的使用和将来的借款能力。 5.偿还条件 无论何种借款,一般都会规定还款的期限。根据我国金融制度的规定,贷款到期后仍无能力偿还的,视为逾期贷款,银行要照章加收逾期罚息。贷款的偿还有到期一次偿还和在贷款期内定期等额偿还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企业不希望采用后种方式,因为这会提高贷款的实际利率;而银行则不希望采用前种方式,因为这会加重企业还款时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拒付风险,同时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6.以实际交易为贷款条件 当企业发生经营性临时资金需求,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求解决时,银行则以企业将要进行的实际交易为贷款基础,单独立项,单独审批,最后做出决定并确定贷款的相应条件和信用保证。如某承包商因完成某项承包任务缺少资金而向银行借款,当他收到委托承包者付款时,立即归还此笔借款。对这种一次性借款,银行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进行个别评价,然后才能确定贷款的利息率、期限和数量。 (四)银行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利随本清法 利随本清法又称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借款的名义利率等于其实际利率。 2.贴现法 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企业再偿还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贴现法的实际贷款利率公式为: (五)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 缺点: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额有限。 二、发行公司债券 (一)债券的含义与特征 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公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有: (1)债券是债务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 (2)债券是固定收益证券,股票多为变动收益证券; (3)债券风险较小,股票风险较大; (4)债券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股票一般不退还股本; (5)债券在剩余财产分配中优先于股票。 (二)债券的基本要素 债券的基本要素包括面值、票面利率、债券期限和发行价格等。 (三)债券的的种类 债券可按以下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 按有无抵押担保,可将债券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 (1)信用债券。信用债券包括无担保债券和附属信用债券。无担保债券是仅凭债券发行者的信用发行的、没有抵押品作抵押或担保人作担保的债券;附属信用债券是对债券发行者的普通资产和收益拥有次级要求权的信用债券。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往往有许多限制条件,这些限制条件中最重要的称为反抵押条款,即禁止企业将其财产抵押给其他债权人。由于这种债券没有具体财产做抵押,因此,只有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公司才能发行这种债券。 (2)抵押债券。抵押债券是指以一定抵押品作抵押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将抵押品拍卖以获取资金。抵押债券按抵押物品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动产抵押债券、设备抵押债券和证券抵押债券。 (3)担保债券。担保债券是指由一定保证人作担保而发行的债券。当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债券时,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偿还。保证人应是符合《担保法》的企业法人,且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净资产不能抵于被保证人拟发行债券的本息; ②近三年连续盈利,且有良好的业绩前景; ③不涉及改组、解散等事宜或重大诉讼案件;④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2.按债券是否记名分类 根据债券的票面上是否记名,可以将债券分成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1)记名债券,是指在券面上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同时在发行公司的债权人名册上进行登记的债券。转让记名债券时,除要交付债券外,还要在债券上背书和在公司债权人名册上更换债权人姓名或名称。投资者须凭印鉴领取本息。这种债券的优点是比较安全,缺点是转让时手续复杂。 (2)无记名债券,是指债券票面未注明债权人姓名或名称,也不用在债权人名册上登记债权人姓名或名称的债券。无记名债券在转让同时随即生效,无需背书,因而比较方便。 3.债券的其他分类 除按上述几种标准分类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债券,这些债券主要有: (1)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按规定的价格或一定比例,由持有人自由地选择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券。 (2)零票面利率债券。零票面利率债券是指票面利率为零或票面上不标明利息,按面值折价出售,到期按面值归还本金的债券。债券的面值与买价的差异就是投资人的收益。 (3)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是指利息率随基本利率(一般是国库券利率或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债券。发行浮动利率债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 (4)收益债券。收益债券是指在企业不盈利时,可暂时不付利息,而到获利时支付累积利息的债券。 (四)债券的发行 1.债券的发行条件 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符合《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有关条件。 2.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等价、折价和溢价。在按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情况下,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如果企业发行不计复利、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则其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债券发行价格=M·(1+i2·n)·(P/F,i1,n) 式中:M为票面金额;n为债券期限;i1为市场利率;i2为票面利率。 (五)债券的还本付息 1.债券的偿还 债券偿还时间按其实际发生与规定的到期日之间的关系,分为到期偿还、提前偿还与滞后偿还三类。 (1)到期偿还 到期偿还是指当债券到期后还清债券所载明的义务,又包括分批偿还和一次偿还两种。 (2)提前偿还 提前偿还又称提前赎回或收回,是指在债券尚未到期之前就予以偿还。只有在企业发行债券的契约中明确规定了有关允许提前偿还的条款,企业才可以进行此项操作。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要高于债券的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浙下降。具有提前偿还条款的债券可使企业融资有较大的弹性。当企业资金有结余时,可提前赎回债券;当预测利率下降时,也可提前赎回债券,而后以较低的利率来发行新债券。 赎回有三种形式:强制性赎回、通知赎回和选择性赎回。 ①强制性赎回,又有偿债基金和赎债基金两种形式。 偿债基金主要是为分期偿还未到期债券而设。它要求发行人在债券到期前陆续偿还债务,因而缩短了债务的有效期限,同时分散了还本付息的压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违约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看好时(如市场价格高于面值),强制性赎回使投资人遭受损失,举债公司要给予补偿,通常的办法是提高赎回价格。 赎债基金同样是举债人为提前偿还债券设立的基金,与偿债基金不同的是,赎债基金是债券持有人强制举债公司收回债券。赎债基金只能从二级市场上购回自己的债券,其主要任务是支持自己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 ②通知赎回是指举债公司在到期日前准备赎回债券时,要提前一段时间向债券持有人发出赎债通知,告知赎回债券的日期和条件。债券持有人的这种权利称为提前售回优先权。 ③选择性赎回是指举债公司有选择债券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债券的权利。选择性赎回的利息率略高于其他同类债券。 通知赎回中对于债券持有人,还有一种提前售回选择权,指债券持有人有权选择在债券到期前某一或某几个指定日期、按指定价格把债券售回举债公司,这和选择性赎回的选择主体正好相反。 (3)滞后偿还 债券在到期日之后偿还叫滞后偿还。这种偿还条款一般在发行时便定立,主要是给予持有人延长持有债券的选择权。滞后偿还有转期和转换两种形式。 ①转期:指将较早到期的债券换成到期日较晚的债券,实际上是将债务的期限延长。常用的办法有两种:直接以新债券兑换旧债券;用发行新债券得到的资金来赎回旧债券。 ②转换: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债券可以按一定的条件转换成本公司的股票。 2.债券的付息 债券的付息主要表现在利息率的确定、付息频率和付息方式三个方面。利息率的确定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形式。债券付息频率主要有按年付息、按半年付息、按季付息或按月付息和一次性付息(利随本清、贴现发行)五种。付息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现金、支票或汇款的方式;一种是息票债券的方式。 (六)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相对股票筹资而言,债券筹资的优点有:资金成本较低;保证控制权;具有财务杠杆作用。缺点: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七)可转换债券 1.可转换债券的性质 可转换债券赋予持有者一种特殊的选择权,即按事先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将其转换为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在转换权行使之前属于公司的债务资本,权利行使之后则成为发行公司的所有权资本。 2.可转换债券的基本要素 (1)基准股票。又称相关股票,即可转换债券的标的物,一般是发行公司的普通股。 (2)票面利率。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因为其持有人有一种特殊的选择权。 (3)转换价格。转换价格是指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期内转换成普通股的每股价格。转换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当时相关股票价格的10%~30%,在转换期内,随着股票分割或股利分配要调整其转换价格。 (4)转换比率。转换比率是指每份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成普通股的股数。 (5)转换期限。转换期限是指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起始日至结束日。一般有两种规定:一种是发行公司制定一个特定的转换期限;另一种是不限制转换的具体期限。 3.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可转换为普通股,有利于稳定股票市价; (2)利率低于普通债券,可节约利息支出; (3)可增强筹资灵活性。 缺点: (1)若股价低迷,面临兑付债券本金的压力; (2)存在回售风险。 三、融资租赁 (一)融资租赁的含义 租赁是指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收益的条件下,授予承租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和使用财产权利的一种契约性行为。 融资租赁也称为资本租赁或财务租赁,是区别于经营租赁的一种长期租赁形式。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融资租赁包括售后租回、直接租赁和杠杆租赁三种形式。 1.售后租回,是指企业根据协议,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其租回使用。采用这种租赁形式,出售资产的企业可得到相当于售价的一笔资金,同时仍然可以使用资产。当然,在此期间,该企业要支付租金,并失去了财产所有权。从事售后租回的出租人为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 2.直接租赁,是指承租人直接向出租人租入所需要的资产,并付出租金。直接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是制造厂商、租赁公司。 3.杠杆租赁。此种租赁方式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资金出借者三方当事人。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租赁与其他租赁形式并无区别,同样是按合同的规定,在基本租赁期内定期支付定额租金,取得资产的使用权。但对出租人却不同,出租人只出购买资产所需的部分资金(如30%),作为自己的投资;另外以该资产作为担保向资金出借者借入其余资金(如70%)。因此,它既是出租人又是借款人,同时拥有对资产的所有权,既收取租金又要偿付债务。如果出租人不能按期偿还借款,那么资产的所有权就要转归资金出借者。 (三)融资租赁的程序 融资租赁的程序是: (1)选择租赁公司; (2)办理租赁委托; (3)签订购货协议; (4)签订租赁合同; (5)办理验货与投保; (6)支付租金; (7)处理租赁期满的设备。 (四)融资租赁的租金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融资租赁租金包括设备价款和租息两部分,租息又可分为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租赁手续费等。 2.融资租赁租金的支付形式 租金通常采用分次支付的方式,具体类型有: (1)按支付间隔期的长短,可以分为年付、半年付、季付和月付等方式。 (2)按支付时期先后,可以分为先付租金和后付租金两种。 (3)按每期支付金额,可以分为等额支付和不等额支付两种。 3.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方法 (1)后付租金的计算。根据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后付租金方式下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数额的计算公式:A=P/(P/A,i,n) (2)先付租金的计算。根据即付年金的现值公式,可得出先付等额租金的计算公式: A=P/[(P/A,i,n-1)+1] (五)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融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等。 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固定租金负担重。 四、利用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其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 (二)商业信用条件 商业信用条件是销货人对付款时间和现金折扣所作的具体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预收货款;延期付款,但不涉及现金折扣;延期付款,但早付款可享受现金折扣。 (三)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 如果购货方放弃现金折扣,就可能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四)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 采用商业信用筹资非常方便,而且筹资成本相对较低,限制条件较少,但其期限一般较短。 五、杠杆收购筹资 (一)杠杆收购筹资的含义 杠杆收购筹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筹资活动。 (二)杠杆收购筹资的优缺点 杠杆收购筹资的特点: (1)杠杆收购筹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 (2)以杠杆筹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 (3)对于银行而言,贷款的安全性保障程度高; (4)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筹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即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 (5)杠杆收购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第四章 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 [基本要求] (一)掌握个别资金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掌握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方法; (二)掌握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和资金边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三)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量方法; (四)掌握资金结构理论; (五)掌握最优资金结构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公司价值分析法; (六)熟悉成本按习性分类的方法; (七)熟悉资金结构的调整; (八)熟悉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九)熟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以及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十)了解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十一)了解资金结构的概念; (十二)了解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资金成本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用资费用筹资费用和两部分。 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股利和利息。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证券发行费。 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二)资金成本的作用 资金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 (1)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 (2)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 (3)资金成本是企业选用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 (4)资金成本是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主要参数。 资金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表现为: (1)在利用净现值指标进行投资决策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 (2)在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决策时,一般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 二、个别资金成本 个别资金成本是指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包括债券成本、银行借款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二者可统称为负债资金成本,后三者统称为权益资金成本。 1.债券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2.银行借款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3.优先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4.普通股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三种: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在每年股利固定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在股利增长率固定的情况下,采用股利折现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为: Kc=Rf+β·(Rm-Rf) 式中:Kc为普通股成本;Rf为无风险利率;β为某公司股票收益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期望收益率的变动幅度。 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计算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金成本公式为: Kc=Rf+Rp 式中,Rp为风险溢价。 5.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需分普通股股利固定和普通股股利逐年固定增长两种情况: 在普通股股利固定的情况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在普通股股利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指分别以各种资金成本为基础,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计算出来的综合资金成本。它是综合反映资金成本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四、资金的边际成本 资金的边际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计算确定资金边际成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最优资金结构; (2)确定各种方式的资金成本; (3)计算筹资总额分界点; (4)计算资金的边际成本。 第二节 杠杆原理 一、杠杆效应的含义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三种形式。 二、成本习性、边际贡献与息税前利润 (一)成本习性及分类 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如产量、销量或产销量)之间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成本按习性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单位固定成本将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浙变小。 固定成本还可进一步区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如厂房,机器设备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企业的经营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有重大改变,因而这部分成本具有很大的约束性。 (2)酌量性固定成本,属于企业“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确定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成本,如广告费、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 应当指出的是,固定成本总额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的一定范围(通常称为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属于变动成本,但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将保持不变。 与固定成本相同,变动成本也存在相关范围。 3.混合成本 有些成本虽然也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不成同比例变动,这类成本称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又可分为半变动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1)半变动成本。它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 总成本习性模型为:y=a+bx 其中,y指总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单位变动成本,x指业务量(如产销量,这里假定产量与销量相等,下同)。 (二)边际贡献及其计算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以后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产销量 (三)息税前利润及其计算 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支付利息和交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 三、经营杠杆 (一)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经营杠杆的计量 对经营杠杆的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或经营杠杆度。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为: (三)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经营杠杆系数、固定成本和经营风险三者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其关系可表示为: 四、财务杠杆 (一)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财务杠杆的计量 对财务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对于存在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且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三)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财务杠杆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举债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应越强,财务风险越大。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可通过计算分析不同资金结构下普通股每股利润及其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来进行测试。 五、复合杠杆 (一)复合杠杆的概念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二)复合杠杆的计量 对复合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复合杠杆系数或复合杠杆度。复合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三)复合杠杆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由于复合杠杆作用使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称为复合风险。复合风险直接反映企业的整体风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复合风险越大;复合杠杆系数越小,复合风险越小。通过计算分析复合杠杆系数及普通股每股利润的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可以揭示复合杠杆同复合风险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资金结构 一、资金结构概述 (一)资金结构的概念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金结构是指长期资金结构;广义的资金结构是指全部资金(包括长期资金、短期资金)的结构。本章所指资金结构是指狭义的资金结构。 (二)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 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包括: (1)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资产结构; (3)企业产品销售情况; (4)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5)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 (6)行业因素; (7)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8)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等。 (三)资金结构理论 资金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传统折衷理论、MM理论、平衡理论、代理理论和等级筹资理论等。 1.净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债务成本一般较低,所以,负债程度越高,综合资金成本越低,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将达到最大。 2.净营业收益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金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的净营业收益。不论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如何,其整体的资金成本不变,因而不存在最佳资金结构。 3.传统折衷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尽管会导致权益成本上升,但在一定范围内并不会完全抵消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务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会使综合资金成本下降、企业价值上升;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综合资金成本又会上升。综合资金成本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资金结构达到最优。 4.MM理论 MM理论认为,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的价值不受有无负债及负债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存在所得税及税额庇护利益,企业价值会随负债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股东也可获得更多好处。于是,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越大。 5.平衡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负债程度较低时,企业价值因税额庇护利益的存在会随负债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当负债达到一定界限时,负债税额庇护利益开始为财务危机成本所抵消。当边际负债税额庇护利益等于边际财务危机成本时,企业价值最大,资金结构最优。 6.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认为,债权筹资能够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少个人享受,并且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但是,负债筹资可能导致另一种代理成本,即企业接受债权人监督而产生的成本。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7.等级筹资理论 由于企业所得税的节税利益,负债筹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即负债越多,企业价值增加越多,这是负债的第一种效应;但是,财务危机成本期望值的现值和代理成本的现值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即负债越多,企业价值减少额越大,这是负债的第二种效应。由于上述两种效应相抵消,企业应适度负债。最后,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企业需要保留一定的负债容量以便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来临时可发行债券,避免以太高的成本发行新股。 从成熟的证券市场来看,企业的筹资优序模式首先是内部筹资,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筹资。 二、最佳资金结构的确定 最佳资金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有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比较资金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 (一)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又称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资金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各种筹资方案的每股利润的无差别点,进而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的方法。 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处的息税前利润;I1,I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年利息;D1,D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优先股股利;N1,N2为两种筹资方式下的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如公司没有发行优先股,上式可简化为: 这种方法只考虑了资金结构对每股利润的影响,并假定每股利润最大,股票价格也就最高。最佳资金结构亦即每股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二)比较资金成本法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各方案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 (三)公司价值分析法 公司价值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和比较各种资金结构下公司的市场总价值来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最佳资金结构亦即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资金结构。 公司的市场总价值=股票的总价值+债券的价值 为简化起见,假定债券的市场价值等于其面值。股票市场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五、资金结构的调整 企业调整资金结构的方法有: (一)存量调整 其方法主要有:债转股、股转债;增发新股偿还债务;调整现有负债结构;调整权益资金结构。 (二)增量调整 其主要途径是从外部取得增量资本,如发行新债、举借新贷款、进行融资租赁、发行新股票等。 (三)减量调整 其主要途径有提前归还借款,收回发行在外的可提前收回债券,股票回购减少公司股本,进行企业分立等。 第五章 投 资 概 述 [基本要求] (一)掌握投资的含义与动机 (二)掌握企业投资的种类及各类投资的主要特征 (三)掌握投资收益的类型和必要投资收益的计算公式 (四)掌握由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的计算及评价;掌握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的构成内容及其在风险分散中的变动规律 (五)掌握投资组合的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六)熟悉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七)熟悉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计算方法;熟悉投资组合风险的分散化的意义及方法 (八)了解投机与投资的关系;了解投机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九)了解投资风险和投资组合的定义;了解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在投资组合风险分析中的作用 (十)了解单项资产的系数的意义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一、投资的定义 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使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机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等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从特定企业角度看,投资就是企业为获取收益而向一定对象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 二、投资的动机 企业投资的动机包括行为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三个层次;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获利动机、扩张动机、分散风险动机和控制动机等类型。 三、投机与投资的关系 投机是一种承担特殊风险获取特殊收益的行为。 投机是投资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的目的基本一致;两者的未来收益都带有不确定性,都包含有风险因素,都要承担本金损失的危险。 投机与投资在行为期限的长短、利益着眼点、承担风险的大小和交易的方式等方面有所区别。 在经济生活中,投机能起到导向、平衡、动力、保护等积极作用。 过度投机或违法投机存在不利于社会安定、造成市场混乱和形成泡沫经济等消极作用。 四、投资的分类 (一)按照投入行为的介入程度不同,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二)按照投资对象的不同,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三)按照投入的领域不同,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四)按经营目标的不同,分为盈利性投资和政策性投资; (五)按照投资的方向不同,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六)按照投资的内容不同,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房地产投资、有价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投资、信托投资、保险投资等多种形式。 第二节 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含义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得实际投资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导致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因金融市场变化所导致的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以及投资决策失误等多个方面。 二、投资收益的含义 投资收益又称投资报酬,是指投资者从投资中获取的补偿,包括:期望投资收益、实际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和必要投资收益等类型。其中,期望投资收益是指在投资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按估计的各种可能收益水平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的加权平均数;实际投资收益则是指特定投资项目具体实施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真实收益,又称真实投资收益;无风险收益等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通货膨胀补贴(又称通货膨胀贴水)之和;必要投资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与风险收益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资金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贴(率)+风险收益(率) 三、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者同时以两个或两个以上资产作为投资对象而发生的投资,就是投资组合。如果同时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价证券作为投资对象,称为证券组合。 (一)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是组成投资组合的各种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权数等于各种投资项目在整个投资组合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为: 式中,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Wj为投资于第j项资产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为投资于第j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m为投资组合中不同投资项目的总数。 (二)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 1.协方差 协方差是一个用于测量投资组合中某一具体投资项目相对于另一投资项目风险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ov(R1,R2)为投资于两种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R1i为在第i种投资结构下投资于第一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为投资于第一种资产的期望投资收益率,R2i为在第i种投资结构下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投资收益率,R2为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期望投资收益率,n为不同投资组合的种类数。 当协方差为正值时,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同方向变动;协方差为负值时,表示两种资产的收益率呈相反方向变化。 2.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协方差与两个投资方案投资收益标准差之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一种和第二种投资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投资于第一种资产和投资于第二种资产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相关系数总是在-1到+1之间的范围内变动,-1代表完全负相关,+1代表完全正相关,0则表示不相关。 3.两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总风险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离差来衡量。由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VP为投资组合的方差,W1,W2分别为第一、二项资产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两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的计算公式为: 不论投资组合中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项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变。 (三)多项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的风险及其分散化 投资组合的总风险由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两部分内容所构成。 非系统风险(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一种特定原因对某一特定资产收益率造成影响的可能性。通过分散投资,非系统性风险能够被降低,如果分散充分有效的话,这种风险就能被完全消除。非系统风险的具体构成内容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部分。 系统风险(不可分散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因而又称为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风险,因而不能被分散掉。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系数 (一)单项资产的系数 单项资产的系数是指可以反映单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上全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之间变动关系的一个量化指标,即单项资产所含的系统风险对市场组合平均风险的影响程度,也称为系统风险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系数还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Cov(R1,R2)为单个资产i资产与市场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表示该资产对系统风险的影响),Rm为当全部资产作为一个市场投资组合的方差(即该市场的系统风险)。 当=1时,表示该单项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呈相同比例的变化,其风险情况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情况一致;如果>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如果<1,说明该单项资产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 (二)投资组合的系数 对于投资组合来说,其系统风险程度也可以用系数来衡量。投资组合的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投资组合的系数受到单项资产的系数和各种资产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两个因素的影响。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内容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在特定条件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式中,E(Ri)为第i种资产或第i种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为第i种资产或第i种投资组合的系数,Rm为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 单项资产或特定投资组合的必要收益率受到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和系数三个因素的影响。 2.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投资组合的系数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风险收益率与投资组合的系数成正比,系数越大,风险收益率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投资组合的系数推算 在已知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率E(Rp),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率Rm和无风险收益率RF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特定投资组合的系数,计算公式为: (二)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依据的假定条件 建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定条件有: (1)在市场中存在许多投资者; (2)所有投资者都计划只在一个周期内持有资产; (3)投资者只能交易公开交易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并假定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以固定的无风险利率借贷; (4)市场环境不存在摩擦; (5)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并且都能获得完整的信息; (6)所有的投资者都以相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来对待各种投资工具,他们对所交易的金融工具未来的收益现金流的概率分布、预期值和方差等都有相同的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企业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 B.企业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C.对于非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很难客观和准确 D.对于上市企业来说,股票价格的变动可以完全揭示企业价值的变化 【正确答案】:D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对于上市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的价值。 2、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不属于其主要原因的是()。 A.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B.剩余产品的多少可用利润衡量 C.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D.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 【正确答案】:A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其主要原因:(1)剩余产品的多少可用利润衡量;(2)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3)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3、下列方法中,属于财务决策方法的是()。 A.定量预测法 B.比例法和因素法 C.平衡法 D.优选对比法 【正确答案】:D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财务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验判断法,是根据决策者的经验来判断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淘汰法、排队法、归类法等;另一类是定量分析法,常用的方法有优选对比法、数学微分法、线性规划法、概率决策法等。定量预测法是财务预测的方法之一;平衡法、比例法、因素法是确定财务计划指标的方法。 4、下列关于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采用该体制,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直接参与各所属单位的执行过程 B.采用该体制,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优化配置资源,有利于实行内部调拨价格 C.采用该体制,可能导致缺乏主动性、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 D.采用该体制,集权过度会使各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市场机会 【正确答案】:C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缺点是:各所属单位大都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活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5、以下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存在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B.通常只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C.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 D.强调股东利益 【正确答案】:B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是:(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于应用,因为无法像上市公司一样随时准确获得公司股价。(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企业外部的因素,有些还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如有的上市公司处于破产的边缘,但由于可能存在某些机会,其股票价格可能还在走高。(3)它强调得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6、按照所交易的金融工具的属性可以将金融市场分为()。 A.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B.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C.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D.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正确答案】:B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金融市场的分类。按照所交易的金融工具的属性将金融市场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选项C是按照期限划分的;选项A和D是按照功能划分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包括()。 A.考虑了风险和时间价值因素 B.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C.用价值代替价格,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D.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AC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选项B、D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优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财务考核是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 B.财务分析系统只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C.财务控制的方法通常有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 D.财务预测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 【正确答案】:ACD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资料,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趋势的过程。所以,选项B的说法不正确。 3、财务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 B.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C.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和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 D.明确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与分层管理思想 【正确答案】:ABC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财务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需要考虑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和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以及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此外,集权和分权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选项D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之一。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将企业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而赋予各 所属单位自主经营权。下列关于该体制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全部权限集中管理 B.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C.在经营上,不能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D.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正确答案】:BD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意在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核心,将企业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而赋予各所属单位自主经营权。其主要特点是: (1)在制度上,企业内应制定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方法,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补充。 (2)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3)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5、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范围包括()。 A.企业组织形式 B.公司治理结构 C.日常经营 D.投资活动 【正确答案】:ABCD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本题考虑法律环境的相关内容。法律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 三、判断题 1、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即使企业做到合理合法、互利互惠、相互协调,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还是无法实现。()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评价指标,只要合理合法、互利互惠、相互协调,就可以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2、财务控制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的过程,其方法通常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财务控制是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控制的方法通常有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 【该题针对“财务管理环节”知识点进行考核】 3、企业对外投资必须遵守的原则有:效益性、时效性和合理性。()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企业对外投资必须遵守的原则为:效益性、分散风险性、安全性、整体性及合理性。 4、如果说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必要程度是企业有无必要实施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则是企业能否采取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条件。()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如果说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必要程度是企业有无必要实施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特征则是企业能否采取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条件。原题的说法错误在于缺少了“特征”二字。“企业与各所属单位的资本关系”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掌握的各所属单位的表决权比例,而“企业与各所属单位的资本关系特征”指的是企业掌握的各所属单位的表决权比例的特征,“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指派较多懂事有效地影响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也只有这样,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5、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通货膨胀初期,企业可以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 Y.对 N.错 【正确答案】:N 【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本题考核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通货膨胀持续期,企业可以采用比较严格的信用条件,减少企业债权;调整财务政策,防止和减少企业资本流失等等。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备战2013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第七章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的组成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 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方面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等项目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 列;“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所属 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 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 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长期股权 投资”等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 资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减去“累计 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 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利润表的概念和结构: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我国企业采用多步式利润表。 中国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网()电话:010-621***49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利润表的编制: 1.利润表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 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 资损失);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或亏损)。净利润(或亏损)=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2.利润表项目的填列说明 利润表各个项目需填列的数字分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其中,“上期金额”栏各个项目,应 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利润表中“本期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除“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外,应当按照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可以分为经营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在具体编制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概念和作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结构: 应单独列示的项目包括: (1)净利润; (2)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5)提取的盈余公积; (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学历教育完全解决方案---今同程,为明天! 第六节 附注 附注的概念和作用: 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 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的主要内容: 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 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第七节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运营能力指标:运营能力主要用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一般来说,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 高,则资产运营能力越强。资产周转速度通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周转天数)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 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注意】 第一,周转额的确定,除存货周转速度计算周转额为营业成本外,其他资产周转速度计算的周转额均 为营业收入。 第二,资产平均余额的确定,通常为该资产的年初数与年末数之和除以2。 获利能力指标: 【注意】 在实务中,也经常使用营业净利率、营业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计算公式如 下: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营业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综合指标分析: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各方面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揭示 和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主辅指标功能匹配;满足多方信息需要。第四篇: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第一章习题
第五篇:备战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第七章财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