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XX乡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情况仍不乐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XX乡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食品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我乡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
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QS。而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村群众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价格,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很盛行。还有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即使食品消费权益受到
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伪劣食品农村横行,却很少受到举报。面对与城里人差别极大的农村消费人群,不良商贩更是将农村当成了伪劣食品的倾销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专供”农村。
三食品销售加工场所简陋,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一般比较简陋,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加上农村食品经营者进货数量少,档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进货渠道以就近、简单、价格便宜为原则,这也为假劣食品大开方便之门。农村家宴也是农村餐饮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对农村家宴的管理和监管。但是农村家宴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严格,农家宴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加工、保存难以符合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农村家宴的问题更为突出。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工作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长年经费不足、人员匮乏、车辆紧张等这些都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经费
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食品经营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
其责任意识,其次要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做到食品经营证照齐全,制度齐全,亮证亮照,督促食品经营户加强索票索证、台账记载。其次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处,重罚,手不留情。最后要对经营者进行信用管理,提高经营户诚实守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经营户,要及时公开甚至吊销其执照。另外在政府在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倡导、引导、鼓励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规范进货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第二篇: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共)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情况仍不乐观,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食品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在一品街道,农村人口有近15000人,而食品药品监管办公室人员仅两人。各个村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都是由村干部兼任,在职能交叉、人少事多情况下,监管工作难以抓到位。
二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广大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对食品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对假冒伪劣食品缺乏基本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QS。而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并不发达,许多农村群众在选购食品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价格,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在农村地区很盛行。还有农村群众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即使食品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伪劣食品农村横行,却很少受到举报。面对与城里人差别极大的农村消费人群,不良商贩更是将农村当成了伪劣食品的倾销地。把大量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专供”农村。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农药废渣盐”主要销售地区就是农村,还有以地沟油提炼的食用油,也是主要销售农村地区。这些都是对广大农民的公然侵害。
三食品销售加工场所简陋,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农村食品经营户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一般比较简陋,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加上农村食品经营者进货数量少,档次低、交通不便等原因,进货渠道以就近、简单、价格便宜为原则,这也为为假劣食品大开方便之门。而农村地区的赶集也为伪劣商品提供了销售渠道,赶集者定期活动于每个市场,他们流动性强,销售的产品质量差,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农村家宴也是农村餐饮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对农村家宴的管理和监管 但是农村家宴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
严格,农家宴的食品原材料采购比较随意,食品加工、保存难以符合要求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天,农村家宴的问题更为突出
(图2 农村家宴上检查到的过期酱油)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在工作在农村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员长年经费不足、人员匮乏、车辆紧张等这些都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大经费投入是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坚实保障,必须做到专人,专费,专用。做好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兼职转向专职,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鉴于农村市场的分散状况,各部门应携手联动,避免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强协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才能实施从源头的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宣传方式如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借助“3·15”、“12·4”等宣传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食品经营加工者的管理。首先增强经营者守法经营自觉性,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强化其责任意识,其次要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做到食品经营证照齐全,制度齐全,亮证亮照,督促食品经营户加强索票索证、台账记载。其次对无证无照销售食品、销售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一定要严处,重罚,手不留情。最后要对经营者进行信用管理,提高经营户诚实守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经营户,要及时公开甚至吊销其执照。另外在政府在严格执法检查的同时,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大力倡导、引导、鼓励连锁超市进农村,引导大型超市以各种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规范进货渠道,以保障食品安全
农村消费者处于弱势和被动的不利情况下,农村已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要经济发展好了,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各司其职,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
(一品街道桥口坝村 余静)
第三篇: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
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的要求,自6月起*县食药监局承担了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面对新的监管领域和新的职能,如何保证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是我部门面对的一项新课题。我局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把调查研究当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问路石”,集中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摸底调查、重点抽查、座谈走访、典型分析等方式方法,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对全县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餐饮服务行业具体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概述
*县辖区面积约2540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农村人口约47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全县尤其是农村、边远山区的餐饮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固定店面的餐饮总数为862家,其中有许可证的为560家,无许可证的为302家,即将转让的为13家,获证率约为64.9%。在所有餐饮单位中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15家,学校食堂40家,农家游199家,绝大部分为小型餐饮单位,占全县餐饮单位总数的96%。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县餐饮单位基本呈金字塔状,塔顶端的大、中型餐饮单位数量最少,中间部分为较为规范的小型餐饮单位,最底端则是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强、从业人员不稳定、设施设备缺乏、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的“五小”(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餐饮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无证经营现象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方便快捷的就餐需求越来越大,餐饮服务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除较规范的酒店外,绝大多数是家常风味店、特色小吃店、休闲餐厅、烧烤店、大排档、农家乐等,而这些小型餐饮单位常常抱着“省钱经营”的心态去经营,投入少、成本低、分布广、条件差,加之多数业主法律意识不强,存在事先不申请,不管卫生条件符合与否,不经许可即行开办的现象,有的企业则是被查处时才被迫办证,不查不办,更有甚者是遇到检查,听到风声不对,干脆“收兵回营”,躲过检查后再继续经营,导致我辖区内存在着一大批未办证的餐饮单位。
(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健康体检不到位。目前,我县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低文化层次的群体,其中初中、高中文化的居多,部分从业人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起码的卫生知识都一无所知,大多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操作;有的企业不为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或者为了应付办证,节省体检费用,从业人员体检几个就算了事,不符合全员体检的规定,加上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体检了的走了,新来的未经体检随即上岗,特别是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全部未进行健康检查,若有患有传染性疾病(如甲肝、肺结核等)的人员上岗,给消费者构成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些患病从业人员成为餐饮业的“隐形杀手”。
(三)设施设备简陋,经营条件不符合要求。众多的小餐饮单位受自身经营规模、方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业主不愿意在硬件设施上投入,难以做到分间操作,有的甚至生熟案不分,也不能达到远离厕所、粪堆、污水沟等污染源的要求。日常监督检查时经常见到库房、操作间的物品就地堆放或堆放无序,废菜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较为脏、乱、差。特别是夜市、小吃摊点、火锅店等大多数集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段,来往车辆多,卫生环境条件极差,加之自带的清水和餐具有限,但是需要洗刷的餐具、用具又多,为了节约用水,两盆水撑到底,一盆去油,一盆冲刷,更别提卫生消毒了,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隐患。
(四)小餐桌、小食堂管理缺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县中小学校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还比较到位,但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获证率较低,学生小饭桌的获证率极低,这些小食堂、小餐桌未获许可,基础条件差,操作规程混乱,餐饮具消毒空白,责任管理缺失,对其监管难度也很大,几乎处于脱管游离状态。
(五)监管力量不足,制约监管工作有效开展。随着监管体制的调整,餐饮消费环节由我局负责,同时我局还承担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责,而我县餐饮业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执法装备尤其是仅有的3台执法车辆远远不能适应新任务的监管需要,存在着“力不从心”的困境,而我局在乡镇村又没有派出机构,与数量众多而监管难度大的餐饮单位形成了悬殊鲜明的对比。
(六)检验检测技术手段不到位。《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餐饮食品检验检测将实行“买样制”,检测设备、抽样费和检验费将面临巨大缺口,这将成为制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因素。还有,餐饮服务监管职能交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但检验检测工作仍由疾控中心承担,餐饮监管与检测检验两者能否有效对接,能否协调运转都值得商榷探讨。
(七)农家游、农家乐监管工作是一个棘手问题。我县是一个旅游大县,大力发展农家游、农家乐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旅游本身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特殊时令性、区域特色性等特点,尤其是*月中旬至*月中旬较兴旺,农家游、农家乐在这一季节也逐步成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主要表现在:许多经营者在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下对外开放经营,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现象;开办者大部分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人口,法律意识、卫生意识相对较差;厨房功能布局不合理,功能间缺少,卫生设施不全,*造成交叉污染,部分经营户为体现“农家乐”“家常便饭”的意图,在食品操作加工上采用不卫生的“土方法”;部分经营户不配备或者虽配备了餐具消毒、保洁设施,有的不经常使用、有的由于游客数量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形同虚设;前几年,我县为发展农家游、农家乐专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和许可条件,但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旅游人数日渐增多,饮食花样日益繁多,原有的许可条件和规范远不能符合满足现实的监管情况。
三、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经营者守法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上街咨询、手机短信、投诉举报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宣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饮食卫生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月份,利用一周时间,我局通过召开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大会,公开发放执法服装、设置展台、接受咨询,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优秀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五进”活动和餐饮服务执法检查开放日活动,营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要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其进行《食品行业从业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操作规程》等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从业人员规范管理、守法经营的自觉性,扎实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要采取强制措施,调离其直接接触食品的岗位,*月*日,由市局统一安排,组织全县380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二)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申领许可证的企业就其现场布局、设施设备、人员条件等项目进行实地核查验收,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目前,我局已受理餐饮服务经营企业申请书31份,已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20件;
对辖区内餐饮企业落实采购食品及食品原料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追根溯源,*月份我局印制了统一的台账登记册,发放到餐饮企业,同时完善了23项餐饮食品安全制度,指导餐饮企业健全餐饮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装裱上墙张贴在相应功能区;重点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根据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和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以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研究制定“五小”餐饮企业管理办法,借鉴重庆市小餐饮临时许可办法,对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下或者就餐座位在30座以下的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小农家乐、小食堂等符合餐饮服务“即时制作、即时消费”基本特征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办理6-8个月的《餐饮服务临时许可证》,既使临时性企业得到规范,又不至于浪费资源,符合小型企业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特点。*月份,我局在对全县餐饮企业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突出监管重点,将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食堂、农家院、农村集体聚餐及经营规模小*出问题的餐饮服务摊点、小餐饮列为重点规范对象,经过上下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拟定了《*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县餐饮服务摊点监督管理办法》、《*县农家宴席监督管理规范》、《*县农家院监督管理办法》《*县小餐饮临时许可审查规范》,已上报县政府,目前处于审核阶段;
(四)全面推进餐饮业信用体系建设。保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饮去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将餐饮企业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有利于促进餐饮服务经营者提高自身食品安全信用等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我局在具体工作中将坚持“监管并重、量化评价、动态监管、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量化分级;除此之外还将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示范试点工作。通过制定标准、广泛发动、积极参与等形式评选出10名餐饮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店(学校)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全面推动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新台阶,同时主动曝光一批无证经营、无证上岗、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且屡教不改的企业或摊主,使违法经营者无容身之地。
(五)关注群体聚餐,纳入重点管理。小食堂、小餐桌及婚丧嫁娶流动饭店是容*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场所,应重点准入管理和责任管理,按照“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开办者、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饭店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保证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饮服务,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六)强化餐饮业检测工作。按照国家局《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技术装备基本标准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配备基本标准的通知》文件要求,争取资金支持,加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技术监督能力建设,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其为餐饮业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救援等工作服务,目前,我局已购买四个食品快检装置,*月*日,特邀请专家对餐饮食品安全人员进行了快速检测箱的现场培训,并把快检装置充分利用到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按照《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的要求扎实开展驻会保障工作,确保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截止目前,我局共完成包括“红色太行颂党情—走进狼牙山”活动、“走进英雄山”全国旅游媒体登山大会、柿子节等24项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受到了县级领导的好评。
第四篇: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一)、农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食品安全法律意识不强:在农村,食品安全法制宣传不够深入,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边远山区的群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相对不足,食品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二是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在食品选购过程中,看重的只是食品价格、色泽、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激素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并不知道如何识别。三是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造成威胁:在广大农村,传统节日里,喜欢食用一些腌制品、腊制品、卤制品和油炸食品等等,这类食品虽然口感不错,但在加工过程中,其营养成分大多受到破坏,并增加了有害成分,长期食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食品源头、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监管难度大。
1、初级农产品质控制体系不完善:现阶段广大农村大部分还是小农经济,大多数初级农产品还是以单个的农户为生产单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超标准使用有毒农药、化肥,在种植、养殖过程中,滥用非法添加饲料、畜药、激素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蔬菜生产基地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在农村现有条件下,要全面推行还有很大的困难。
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而散: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绝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并且分散,一般人员少、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标准执行不到,产品无检验,销售无记录,很难达到生产许可要求。而这些小企业、小作坊生产的食品,虽然产品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它们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往往很受当地群众的喜欢。如果任其存在,从监管的角度来说是不合法。
3、农村食品流通难以达到准入条件:一是农村食品经营户一般都投资少、规模小,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水平不高,食品陈列和储藏条件达不到要求。二是食品经营者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经营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卫生知识等,服务质量不能让消费者满意。三是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守法经营观念。少数经营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管商品质量,销售不合格食品、个别还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四是索证索照不全。食品进货、配货渠道不清晰,采购、销售纪录不完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招回和追溯困难。
4、农村食品消费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餐饮行业、中小学学校食堂、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单位职工(建筑工地)食堂等,经营面积不足,设施设备简陋,人员大多未经体检、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餐具消毒不严格,很难达到食品质量化分级管理和发卫生许可证的要求。低标准经营,无照无证经营的现象较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饮食安全隐患。
(三)、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一是农村食品信用意识还亟待提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食品消费者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还比较淡薄,一些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够强,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缺乏,重价格、轻质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开展。二是农村食品加工、流通和消费水平相对落后。产品质量、经营方式、消费档次和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使信用体系建设在农村施行缺乏理想的环境和足够的技术支持。三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力不强。由于信用体系建设不是国家强制推行,在广大农村,食品各环节很多只顾眼前经济效益,对信用体系建设长久的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存在消极等待的思想,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法规不完善、职责不明晰。
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缺乏专门的系统性管理法律法规。现有的《食品卫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现存的关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均是对食品生产经营的某个环节或某类产品的专门规定,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食品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还不够细化,有的条文对农村食品市场来说要求相对偏高,执行困难。
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力量较薄弱。
在现行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中,监管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比较健全,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监管手段较先进,而在农村,虽然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组织,但其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在农村食品安全形势错综复杂、职能交叉、人少事多情况下,工作难以抓到位。
3、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点多线长、监管任务重。
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点多且比较分散,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不足,监管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要对各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网点要实现全面监管,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在农村的边远山区、管辖交界区域,一些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流动食品小贩,由于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监管往往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为假劣食品向农村销售提供了“孳生土壤”,增加了监管压力。
4、农村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检测有缺位。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检测设备不全,缺乏食品安全监测的科学技术手段,检测方式较落后。监管人员只能凭肉眼、凭经验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简单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索证索照进行检查识别,而对于食品的内在质量却无法检测。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思考
1、政府重视,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措施。
各级政府应把农村食品安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刻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研究并逐步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严格自律、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意识,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层层分解落实,不断强化政府市场监管的主体职责。
2、完善网络,建立农村食品安全机制。
抓好农村食品“三网”建设(监督网、供应网和信息网)。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确保监管到位: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有领导具体分管,制定职责制度,设立办公室,有专(兼)职人负责食品安全工作,聘请相应的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和协管员。在行政村成立食品安全议事小组,并聘请相应的食品安全信息人员。经常性研究解决辖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工作联络、信息报告制度,协助食品市场巡查,切实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的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供应网络,确保优质供应:倡导“万村千乡”无假货活动,引导大型超市以“安全成信店”的形式,向农村市场配送安全食品。不断改善农村食品销售网络的设施和条件,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农村食品市场的繁荣稳定与安全,形成一条健全、诚信、方便的农村食品供应渠道,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食品消费需求。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确保信息通畅:充分发挥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农村维权网、12315举报网、卫生监督网的作用,及时收集掌握本地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使其真正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的“千里眼”、“顺风耳”。
3、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食品监管水平。
各级政府要在整合现有食品职能部门监管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村食品监管“三项经费”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专项投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置执法装备,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二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专项投入。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解决好他们的工作报酬,使其由“义务兵”向“志愿军”、“正规军”转变,并建立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测队伍和机构的专项投入。充实检测人员,增添检测设备,改善检测条件和检测手段。加大食品抽检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检验结果,指导广大群众理性消费、安全消费。
4、强化宣传、增强农村食品安全意识。
持之以恒地开展农村食品法律法规、卫生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营造政府重视、全民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实施好“四•四工程”:一是做好四方面人员的宣传。做好各级党、政领导的宣传,争取他们对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支持。做好农村食品监管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宣传,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服务大局的意识。做好农村食品各环节从业人员的宣传,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做好农村食品消费者的宣传,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运用好四种宣传途径。运用好乡(镇)、村各种有关会议宣传途径,运用好农村广播、电视和黑板报宣传途径,运用好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协管员宣传途径,运用好农村中、小学课堂宣传途径。三是宣传好四方面的知识。宣传好党和国家食品安全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好食品卫生基础知识,宣传好食品鉴别基本知识,宣传好食品消费维权知识。四是力求达到四种效果。达到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支持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效果,达到食品从业人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效果,达到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鉴别能明显增强的效果,达到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效果。
5、健全法规、确保农村食品依法监管
根据农村食品监管现状,切合监管实际,加快农村食品安全立法进程,制定一部包含从食品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监管法律,重点完善“五方面”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农村食品安全标准和安全检测监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村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三是建立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四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五是建立对相关管理人员实行责任倒查机制;使农村食品源头、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管理有规范,检查有制度,查处有依据,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6、加强监管,保障农村食品安全放心。
建立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分段监管的农村食品市场协作机制,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下移,加大执法力度,在“四个环节”严把食品质量关。一是要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对种植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宣传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等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整治,消除违禁药物使用,合理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防病治病。二是要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环节整治,认真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现场巡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抽检力度。三是要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行索票索证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提高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
7、帮促引导,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用市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积极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制定农村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制度和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等制度。建立企业的生产经营档案、食品安全信用监管档案和信用奖惩机制,逐步形成食品的可溯源管理,全面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凸显出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只有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科学监管,全民积极参与,才能确保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根本好转。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09食品营养与检测 20090931001114,石秀玲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农村现状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在农村务农已经不再是我国广大农民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经走出了农村,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谋发展。2006年河北省承德市启动了“承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更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针对当前偏远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缺信息、乏技术、少资金的实际情况,平泉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摘自《河北劳动保障网》)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以便完成调查并且希望帮助有关部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笔者借过年期间农村劳力返乡回家的契机,在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及周边地区(笔者故乡)走访了20户农村家庭,并对这20户农民进行了典型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基本信息,家庭主要成员状况,年均收支概况三大部分。
在所调查的付家营子村20户村民中大体分为三类:
一、在家务农型。
二、个体经营型。
三、外出务工型。
在此,笔者分别对三种类型选择三户实例进行详细报告。
一、在家务农型。
户主:刘振国,男,47岁,平泉县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村民,务农。家庭成员:妻子李氏45岁,务农;大儿子刘国军24岁,未婚,外出打工;二儿子刘国民22岁,未婚,务农。笔者从对话中得知,刘振国家共有田地6亩,除大儿子不定期外出打工外,剩余3口均以务农为生,田地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间或种植大豆红薯,自家庭院内还有园地半亩,种植白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以供自给。家里年均田地收入4200-5000元人民币,大儿子不定期外出打工年均收入
4000元人民币,合计年均总收入近9000元。支出方面,粮食基本自给,主要支出为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支出,基本上年均1000元每人,年均总剩余为4000至4500元人民币,生活总体水平为温饱。在对话中笔者问到:“三大爷,您在未来的几年内有什么打算么?”刘振国说:“眼下儿子都大了,该说媳妇了,现在家里也不富裕,这几亩地顶多养活家里人啥钱也挣不着,我寻思着过了年带着你大哥出去干点活,家里地就让你三娘和你二哥种着,这么着挣得兴许还多点,尽量早点给你大哥盖间房再娶个媳妇。我现在可是想明白了,光靠种地富不起来,还得想办法干点别的挣点钱。”
二、个体经营型。
户主:刘国权,男39岁,个体经营者,户籍在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现在东临的双河乡开养鸡场,经营家禽养殖业务。家庭成员:妻子李彩霞,40岁,柳溪乡人,夫妻二人共同经营鸡场;父亲刘振才,63岁,现在平泉县城里女儿经营的门窗厂当门卫,有工资收入;儿子刘洋,9岁,在双河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刘国权家在周围是小有名气的成功个体户,2003年禽流感来袭,我国部分省区遭受了很大损失,一时间禽蛋市场崩塌,虽然河北北部农村并无病例,但是人心恐慌还是使得农村禽蛋市场的暂时冷却。一年之后全国禽流感趋势总体缓和,刘国权一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在毗邻的双河乡办起了自家的养鸡场。虽然第一年生意并不景气,但刘李夫妇并不气馁,仍然勤勤恳恳,苦心经营,终于在次年年末夫妇二人就已收回了投资,并且收获了不错的盈利。之后的三年(06年至08年),刘家的鸡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创造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在采访中笔者问:“大哥,现在鸡蛋的销量怎么样?”刘国权答:“现在鸡蛋的销路已经很稳定了,起初的时候你嫂子我俩一边担心着子鸡的状况还一边为销路发愁,第一批蛋出产后我们找不到大的销路只能批发价卖给村里的居民和“倒蛋的”(用自行车载鸡蛋在乡间零售的商贩)。现在就好多了,有了三四年的经验后鸡的健康和蛋的产量已经都有保障了,销路方面咱家现在在街里(平泉县城)有11家饭店每天来进货,这就占日产量的80%多了,剩下的在自己家零售,反正基本上每天都能卖个差不多。”笔者问:“那收入方面怎么样呢?”刘国权答到:“收入嘛,按近年来说这一年销售额是9万多,刨去今年的所有支出净收入能达到7万左右吧。”
三、外出务工型。
户主:姚占忠,男41岁,平泉县七家岱乡杜岱营子村村民,现在陕西省定边油田钻井队务工。家庭成员:妻子,刘国聪,40岁,平泉县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人,务农;父亲,姚德全,72岁,务农;母亲陈氏,70岁,务农;女儿,姚英楠,15岁,黄土梁子镇中
学学生,初中二年级;儿子,姚英博,3岁。据笔者采访了解,姚占忠2001年开始外出务工,先后去过甘肃陕西等地的油田从事钻井劳动,之前在家务农。2004年达到陕西省定边油田工作至今。在对话中笔者问:“大姐夫,最初你是怎么决定外出务工的?”姚占忠说:“当时考虑的也很多,一是你大爷大娘岁数大了,地里活也慢慢的干不动了,我只有五个姐姐没有兄弟,养老方面任务比较重,加上孩子长大上学也需要钱,光靠你大姐我俩种这十好几亩地,劳累不说,收益也不高。我就想还是趁着自己还能干些年头出去转转吧,营子里有个表亲就在甘肃油田干活呢,每年回来都挣不少钱,我最开始就是跟着他去的。”“第一年感觉怎么样?”“刚去的时候感觉累啊,比种地可累多了,而且开始我也觉得很危险,施工危险,下井更危险。不过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只要注意安全生产,危险也就小多了。”“那收入方面怎么样?”“收入倒是还不错,第一年在甘肃挣了3万多回来的,等到了陕西在定边油田,开始当小工时也就挣3、4万这样,后来一直做到队长现在就挣的多点了,今年回来就拿回了9万多,在那就是一点好,没什么开销,大荒野的想花钱都没地方花去,又包吃住,所以挣着点钱就都给你大姐拿回来了。”“呵呵,尽管条件艰苦点,不过收入上也真不错。那咱们家原来十几亩地怎么办了?”“嗯,我走之前就把地卖给别人种了,要不你大姐一个人也顾不过来,而且卖那点钱第一年时也能帮家里度度日。”
报告小结:
根据假期深入农村家庭的走访,我实地的了解到了农村的现状以及近年来的变化,由于调查时我侧重了考察农村劳力的现状,经对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只有5%的家庭全体成员都在家务农,有15%的家庭以家庭为单位的从事个体经商业,而剩余80%的家庭都有成员外出务工,其中仅一人外出的家庭占55%,另外25%的家庭有两人或以上劳力外出务工。
另一则数据显示:走访的20户家庭中,未脱离温饱的占5%,中等水平的占55%,小康家庭35%,富裕家庭占5%。
所以笔者得出结论:近年来农村的发展趋势是,壮年劳力大量外流,外出务工已经成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但劳力的流失一定程度的造成了土地的使用率降低,农民正在从观念上改变一直以来“靠天吃饭,靠地生存”的生活模式。另外,务工和经商的兴盛侧面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后记:很荣幸接受了学校下发的这样一个有关农村方向的调查,使得我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对我所生长的农村进行一次真实、全
面、深入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根据地正是调查者生长的故乡——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这个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为本次调查的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确保了真实性。
最后,感谢村委会给予的大力支持,谢谢!
报告人:刘文龙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07广电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