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 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第1文秘网文章-http:// 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
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第二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
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
第三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巷道乡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查报告
殷桂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农村社会治安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增多,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成了很大障碍,在关注农民人和增收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农村社会治安,把这个问题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制种去思考,保证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保证农村社会繁荣稳定,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对高台县巷道乡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进行了调查,村中发现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若干问题,以下是我结合当地实际做出的几点分析。
一、巷道乡社会治安现状
截至2011年10月份,全乡发生各类群矛盾纠纷)206见起,与去年全年发生数相比较上升36%。其中涉农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35件49起,占总数的33%,较突出地反映在征地拆迁、租(占)土补偿、农村村务公开等方面。全乡治安案件72起,破案72起,刑事案件28件,破案9件,审查违法犯罪人员26人,全乡暂住入口3541人,发证人148人,重点人口98人,高危人群27人,违法青少年30个,巷道乡治安形势比较严峻。
二、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因素较多。
通过调查。我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
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三、对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
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要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治安管理。一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管理,对顽固分子、治安危险分子、邪教骨干成员实行包夹管理,坚决控制在本地,严防其制造事端,并把外来人员纳入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严而不死、活而有序。二是加强对管制物品的管理,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要严格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场所规范化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制度健全、经常检查,并适时开展集中清查整顿,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第四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
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
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治安管理。一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管理,对“XXX”顽固分子、治安危险分子、邪教骨干成员实行包夹管理,坚决控制在本地,严防其制造事端,并把外来人员纳入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严而不死、活而有序。二是加强对管制物品的管理,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要严格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场所规范化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制度健全、经常检查,并适时开展集中清查整顿,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第五篇: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农村现状调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在农村务农已经不再是我国广大农民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经走出了农村,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谋发展。2006年河北省承德市启动了“承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更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针对当前偏远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缺信息、乏技术、少资金的实际情况,平泉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摘自《河北劳动保障网》)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现状,摸清存在的问题,以便完成调查并且希望帮助有关部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笔者借过年期间农村劳力返乡回家的契机,在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及周边地区(笔者故乡)走访了20户农村家庭,并对这20户农民进行了典型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基本信息,家庭主要成员状况,年均收支概况三大部分。
在所调查的付家营子村20户村民中大体分为三类:
一、在家务农型。
二、个体经营型。
三、外出务工型。
在此,笔者分别对三种类型选择三户实例进行详细报告。
一、在家务农型。
户主:刘振国,男,47岁,平泉县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村民,务农。家庭成员:妻子李氏45岁,务农;大儿子刘国军24岁,未婚,外出打工;二儿子刘国民22岁,未婚,务农。笔者从对话中得知,刘振国家共有田地6亩,除大儿子不定期外出打工外,剩余3口均以务农为生,田地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间或种植大豆红薯,自家庭院内还有园地半亩,种植白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以供自给。家里年均田地收入4200-5000元人民币,大儿子不定期外出打工年均收入
4000元人民币,合计年均总收入近9000元。支出方面,粮食基本自给,主要支出为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支出,基本上年均1000元每人,年均总剩余为4000至4500元人民币,生活总体水平为温饱。在对话中笔者问到:“三大爷,您在未来的几年内有什么打算么?”刘振国说:“眼下儿子都大了,该说媳妇了,现在家里也不富裕,这几亩地顶多养活家里人啥钱也挣不着,我寻思着过了年带着你大哥出去干点活,家里地就让你三娘和你二哥种着,这么着挣得兴许还多点,尽量早点给你大哥盖间房再娶个媳妇。我现在可是想明白了,光靠种地富不起来,还得想办法干点别的挣点钱。”
二、个体经营型。
户主:刘国权,男39岁,个体经营者,户籍在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现在东临的双河乡开养鸡场,经营家禽养殖业务。家庭成员:妻子李彩霞,40岁,柳溪乡人,夫妻二人共同经营鸡场;父亲刘振才,63岁,现在平泉县城里女儿经营的门窗厂当门卫,有工资收入;儿子刘洋,9岁,在双河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刘国权家在周围是小有名气的成功个体户,2003年禽流感来袭,我国部分省区遭受了很大损失,一时间禽蛋市场崩塌,虽然河北北部农村并无病例,但是人心恐慌还是使得农村禽蛋市场的暂时冷却。一年之后全国禽流感趋势总体缓和,刘国权一家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在毗邻的双河乡办起了自家的养鸡场。虽然第一年生意并不景气,但刘李夫妇并不气馁,仍然勤勤恳恳,苦心经营,终于在次年年末夫妇二人就已收回了投资,并且收获了不错的盈利。之后的三年(06年至08年),刘家的鸡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并创造了相当可观的收益。在采访中笔者问:“大哥,现在鸡蛋的销量怎么样?”刘国权答:“现在鸡蛋的销路已经很稳定了,起初的时候你嫂子我俩一边担心着子鸡的状况还一边为销路发愁,第一批蛋出产后我们找不到大的销路只能批发价卖给村里的居民和“倒蛋的”(用自行车载鸡蛋在乡间零售的商贩)。现在就好多了,有了三四年的经验后鸡的健康和蛋的产量已经都有保障了,销路方面咱家现在在街里(平泉县城)有11家饭店每天来进货,这就占日产量的80%多了,剩下的在自己家零售,反正基本上每天都能卖个差不多。”笔者问:“那收入方面怎么样呢?”刘国权答到:“收入嘛,按近年来说这一年销售额是9万多,刨去今年的所有支出净收入能达到7万左右吧。”
三、外出务工型。
户主:姚占忠,男41岁,平泉县七家岱乡杜岱营子村村民,现在陕西省定边油田钻井队务工。家庭成员:妻子,刘国聪,40岁,平泉县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人,务农;父亲,姚德全,72岁,务农;母亲陈氏,70岁,务农;女儿,姚英楠,15岁,黄土梁子镇中
学学生,初中二年级;儿子,姚英博,3岁。据笔者采访了解,姚占忠2001年开始外出务工,先后去过甘肃陕西等地的油田从事钻井劳动,之前在家务农。2004年达到陕西省定边油田工作至今。在对话中笔者问:“大姐夫,最初你是怎么决定外出务工的?”姚占忠说:“当时考虑的也很多,一是你大爷大娘岁数大了,地里活也慢慢的干不动了,我只有五个姐姐没有兄弟,养老方面任务比较重,加上孩子长大上学也需要钱,光靠你大姐我俩种这十好几亩地,劳累不说,收益也不高。我就想还是趁着自己还能干些年头出去转转吧,营子里有个表亲就在甘肃油田干活呢,每年回来都挣不少钱,我最开始就是跟着他去的。”“第一年感觉怎么样?”“刚去的时候感觉累啊,比种地可累多了,而且开始我也觉得很危险,施工危险,下井更危险。不过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只要注意安全生产,危险也就小多了。”“那收入方面怎么样?”“收入倒是还不错,第一年在甘肃挣了3万多回来的,等到了陕西在定边油田,开始当小工时也就挣3、4万这样,后来一直做到队长现在就挣的多点了,今年回来就拿回了9万多,在那就是一点好,没什么开销,大荒野的想花钱都没地方花去,又包吃住,所以挣着点钱就都给你大姐拿回来了。”“呵呵,尽管条件艰苦点,不过收入上也真不错。那咱们家原来十几亩地怎么办了?”“嗯,我走之前就把地卖给别人种了,要不你大姐一个人也顾不过来,而且卖那点钱第一年时也能帮家里度度日。”
报告小结:
根据假期深入农村家庭的走访,我实地的了解到了农村的现状以及近年来的变化,由于调查时我侧重了考察农村劳力的现状,经对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只有5%的家庭全体成员都在家务农,有15%的家庭以家庭为单位的从事个体经商业,而剩余80%的家庭都有成员外出务工,其中仅一人外出的家庭占55%,另外25%的家庭有两人或以上劳力外出务工。
另一则数据显示:走访的20户家庭中,未脱离温饱的占5%,中等水平的占55%,小康家庭35%,富裕家庭占5%。
所以笔者得出结论:近年来农村的发展趋势是,壮年劳力大量外流,外出务工已经成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但劳力的流失一定程度的造成了土地的使用率降低,农民正在从观念上改变一直以来“靠天吃饭,靠地生存”的生活模式。另外,务工和经商的兴盛侧面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后记:很荣幸接受了学校下发的这样一个有关农村方向的调查,使得我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对我所生长的农村进行一次真实、全
面、深入的调查。本次调查的根据地正是调查者生长的故乡——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黄土梁子乡付家营子村,这个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为本次调查的开展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确保了真实性。
最后,感谢村委会给予的大力支持,谢谢!
报告人:刘文龙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07广电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