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安排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共6学时,本学期成绩满分为20分。
一、授课安排
把《时事报告》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
二、考核方式
1、每人完成一篇小论文,字数在1000字以上。
2、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特别注意:须在文章的题目之上注明学期、学年、班级、姓名、学号。如:2010-2011-2班级:工程2姓名:xxx学号:12345673、论文提交日期:11月7日。由班长收齐,按学号排好,交老师。
4、论文题目由任课教师从《时事报告》中自行选取。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指南(小题目自拟):特别要求:与党和国家观点一致!
1、关于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2、关于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3、大学生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
4、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5、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
6、日本核泄漏带来的问题
7、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局势
8、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与中国的影响
9、如何看待世界资源之争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范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这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十分精彩,使我获益匪浅。
一、关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总体运行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下行的压力较大。据测算,如果保持目前的环比增长水平,2011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降至7.5%左右,明显低于合理的潜在增长水平。二是通胀预期并未完全消除。尽管总体价格形势基本保持平稳,但在货币供应增长较快、货币存量较高和工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胀预期仍然居高不下。通胀预期较高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难度,也限制了政策运用空间,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潜力的发挥。三是保持和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难度较大。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缺少长效机制,当前调控主要依靠短期和行政措施,现有调控成果并不稳定,存在着反弹的可能。此外,受开发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调控对经济增长的一些不利影响也未完全显现。四是结构调整和短期增长的矛盾比较尖锐。由于2009年以来重工业增长明显加快,单位GDP能耗和排放水平有所上升,导致今年特别是下半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任务异常繁重。五是货币信贷增长存在着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货币信贷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资金紧张程度却趋上升。信贷宽松与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很大。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这突出表现在增长速度加快,并初步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许多指标均创近几年新高。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除了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所抬头,还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警惕性不够;对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得多,对启动消费需求考虑得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对策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少;对增加经济总量比较关心,对调整经济结构关注较少;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正面效应认识充分,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滞后效应估计不足。这些新的情况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总之,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牢固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一年来,对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新的概括。从诸多社会主义价值中明确核心价值,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鲜明地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对这一重大课题作出的科学回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个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这个体系既全面完整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从特征上看,这个体系充分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从作用上看,这个体系把我们党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理念提升到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以建设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第二,丰富和完善这一科学体系,也必须以建设为基础,这样才能不断把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推向前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入新世纪,我国在总体上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增强全体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在全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化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对世界文明和进步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
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制定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教育,也要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键性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时,要使人民群众通过享有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主导和被主导。既不能因为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简单地排斥社会思想多样化,也不能因为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关键是进一步提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想的水平,形成社会思想领域既百花齐放又主旋律鲜明的生动局面。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1、2、3、4》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党委宣传部
课程编号:160000-14b,160000-15b,16000-16b,16000-07b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学时:总计3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观看专题片、课内讨论、考核12学时
学分:形势与政策1、2、3、4各0.5学分
面向对象:全校本科专业
教材:依据教育部每年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由校党委宣传部制定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时事报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资料手册》(中宣部、教育部编辑)2.《瞭望》、《中国新闻周刊》、《国际资料信息》、《环球时报》等时事报刊.《形势政策教育辅导资料》(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主编)
4.《时事》VCD(教育部指定“形势与政策”课音像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5.江苏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航标灯”思政网站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的国内外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理论,科学地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地理解党的现行政策,引导他们自觉地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学习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b本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奋发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重大意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第一,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即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本程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发展及本质特征等基础知识。
第二,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第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1.国内形势方面:(160000-14b2学时,160000-15b2学时,16000-16b2学时,16000-07b2学时 合计 8学时)
(1)“两会”精神及聚焦的热点。(2)中央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3)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4)学习了解解决我国祖国统一问题的政策走向。
2.国际形势方面:(160000-14b2学时,160000-15b2学时,16000-16b2学时,16000-07b2学时 合计 8学时)
(1)国际政治形势基本格局。主要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多极化发展趋势、全球战略安全形势及经济发展态势
(2)大国关系及其走向:主要了解我国外交政策和根本原则;了解时下中美、中俄、中欧、中日关系及其特点。
(3)国际热点问题。了解热点的形成、我国对待这一热点的态度及其发展趋势。(4)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态势,了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总体发展格局。
3.结合重要纪念日活动、重大事件进行专题爱国主义教育(160000-14b1学时,160000-15b1学时,16000-16b1学时,16000-07b1学时 合计4学时)
(1)5.12四川汶川大地震(2)2008北京奥运会(3)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4)建党、建国、建军纪念活动
4.观看专题片(160000-14b2学时,160000-15b2学时,16000-16b2学时,16000-07b2学时 合计 8学时)(1)“两会”精神及聚焦的热点。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2)中央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3)国际形势的特点与热点问题。(4)重大事件的纪实与分析
5.课程考核(160000-14b1学时,160000-15b1学时,16000-16b1学时,16000-07b1学时 合计 4学时)
(1)本的国内外大事
(2)对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分析。
(二)基本要求:
1.通过国内形势的学习教育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在对国家发展历史进程的了解中,产生荣誉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通过国际形势的学习教育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的对外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变化的多种因素,目的是认清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从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3.通过专题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4.通过专题片观看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明确社会责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专题讲授形式为主,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等多样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校思政网站“航标灯”开辟形势与政策教育专栏,同时采取报告会、名人讲坛、专题学习等形式。每学年开展“精彩一课”教学评选活动,每学期组织1-2次教学观摩活动。
建立资料库。鉴于本课程没有相对稳定的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教学要求和要点,自编教材和教辅资料,定期订购形势教育音像资料,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观看。全面收集和编印上级部门和相关渠道来源的信息资料,保证授课时效性。
六.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
本课程是考查课,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书面考核和口试、知识答卷和论文写作相结合方式。低年级以形势与政策基本知识答卷为主,高年级以论文写作的形式,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和个人的思想实际进行剖析、认识。总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平时成绩为40%,期末成绩为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纪律、考勤、讨论、作业等。期末考核采用统一开卷考试。
七、说明: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自1987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课的特点是重要、特殊、难度大,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讲授内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每学期由校党委宣传部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组织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
(制定人:邹 颖 审定人: 张坚强)
第四篇:2016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南海争端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号:
2016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南海争端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的领海南海区域发现大量油气资源以来,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在该区域内对部分岛礁进行了军事控制和资源开发,从而引发了该区域的主权争端。40年来,围绕南海的主权和资源争端一直处于未解决状态,并时有紧张态势。2016年,菲律宾单方面组成的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做出了所谓的“最终裁决”,上演了一出政治闹剧。中国已多次阐明“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这一立场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南海问题的“裁决”导致南海地区的进一步军事化,危害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使菲律宾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降至冰点,影响两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南海争端主权权益周边稳定发展
一、南海争端的历史
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精神,中国(当时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派遣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专员接管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并树立主权碑;1947年,中国内政部对包括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礁进行了命名,实际上对南海海域宣示了主权,在当时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条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南沙和西沙的权利,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同时南越则在参与制定该条约的会议上声明对南沙、西沙群岛的“权利”,这为后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被动局面留下了根源。
20世纪60、70年代,在南海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随后菲越马等国家开始了对南海海域内岛礁的占领和控制,并强调对南沙等区域拥有全部或部分主权。越南自1973年起开始占领南沙的岛礁,1975年发表白皮书对南沙、西沙宣示主权,至1991年共侵占南沙岛礁27个。1971年,菲律宾声称8个岛屿不属于南沙,也不属于任何主权范围;1994年菲律宾宣称对黄岩岛拥有管辖权,进而宣称主权。马来西亚在1979年发布的地图中将部分南海岛屿纳入版图;1983年侵占弹丸礁;随后不断扩大侵占范围,至1987年已达17万平方公里。这些国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号:
家初期各自为战,而后逐渐以集体的姿态提出在南海的权利主张。例如,1992年第25 届东盟外长会议通过了《东盟关于南中国海问题的宣言》,在南海资源的争夺上联合一致对抗中国。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长期未能收回被侵占岛礁的控制权。一方面,中国有限的海上军事力量不足以对南海海域进行控制;另一方面,由于1982年通过的《国际海洋法公约》没有对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进行明确的划定,使得中国在依法捍卫领海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二、南海争端的现状
当前,中国在捍卫南海主权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上述国家对南海岛礁和领海的侵占仍在加强。例如,2008年,时任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在南沙燕子岛宣示主权;2009年,时任马来西亚巴达维在南沙的弹丸礁和光兴仔礁宣示主权。越南国会于2012年6月审议通过了《越南海洋法》,将南沙、西沙群岛包含在越南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内,目前实际控制的南沙岛屿达到了30个。
同时,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除了菲越马等国以国际团体(东盟)的姿态联合发声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的介入程度也在加深。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加强了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公开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稳定”等为借口,密切与南海诸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合作,加强对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日本则呼吁东盟四国联合对抗中国。印度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并与越南签订了《国防合作协定》。菲、越、马等国也积极与美、印进行以军事为主的合作,建立利益关联。
在这些大国中,美国在南海的影响力无疑最强,表现也最为活跃。2010年提出的“重返亚太”显示了美国夺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对抗中国崛起的企图,对于南海问题的介入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借助美日联盟的基础和菲律宾提供的驻军许可,美国在南海一带的军事存在明显强于其他国家。
三、南海争端的解决方法
有关南海问题的争端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南海争端问题。南海的战略价值凸显。南海地区所蕴藏的战略价值使南海地区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号:
周边国家对南沙诸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也纷纷以种种借口抢占和争夺我南沙诸岛。
20世纪80年代,为了和平解决本不存在任何主权归属问题的南海争端,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时至今日,南海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变得异常复杂,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也变得越来越被动。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下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首先,改变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巨大声望和和平。对于像越南这样的国家,既然你占领我的南海,我就占领你的陆地。迫使他不敢觊觎南海诸岛,吐出吃到嘴里不该由他来吃的肉。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则要综合考虑。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美国不会在这些小岛屿上实行真正的军事占领。
其次,继续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一来穷国不一定打败仗,这一点,毛主席时代通过几次重要边境冲突都证明了。二来经济强大不一定打胜仗。过去大宋朝经济强大无比,最终被金国和蒙古骑兵所灭。而讲过初期国内一穷二白,也打败了美国侵略朝鲜。总有一些人担心打仗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必须相辅相成,才能铸就强大的国家。从国外看,美国经常要打仗,因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借机刺激经济,发大财;大炮一响,美国人都团结在总统周围。从国内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不但没有让经济停滞,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打造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性能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问题。海军方面,作战能力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不可少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号:
最后,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中国现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国内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内不稳定。依我看,国内稳定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同外国打仗,而在于国内百姓对政府是否满意。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得大部分老百姓喘不过起来,使得老百姓对政府严重不满;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严重腐败,公信力尽失。我们的官员,有多少人整天算计怎样弄到很多钱,怎样弄到钱后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转移?有多人关心国家大计,有多少人在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鞠躬尽瘁呢?因此,惩治腐败,建立公正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基础。改变现有的愚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目前南海的局势,知道真相,万众一心,去争取胜利。
四、总结
我国与菲律宾等国家的南海争端问题,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而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浅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国家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向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机。但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形势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这也是对中国经济结构和运行状况的严峻考验。从年初日本发生大地震对国民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到美国面临债务违约,最终信用评级被降至2A+导致了全球股票市场大幅震荡,再到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货膨胀日益严峻,CPI不断攀升,经济面临软着陆等等,2011年上半年可以说是全球经济动荡的半年。下面,仅就本人对经济的一点认识浅谈一下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
国内方面,今年面临的依旧是CPI居高不下,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多生活压力。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分析2011年上半年的CPI指数6.67.27.36.86.87.17.5及其走势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处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对这些危害人们一般概括为物价上涨,社会动荡和人心不安等。但实际上,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可见,通货膨胀不仅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健康发展也是强大的冲击。抑制通货膨胀是政府不可避免要考虑的:政府通常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如紧缩信贷、控制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压缩基建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加有效供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等。为此,在过去的半年中,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政府与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
国际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人民日报曾原引德国Ifo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指出,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形势明显恶化,全球经济复苏陷入了停滞的局面。对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的担忧影响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期望。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都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不利的”。该研究所在慕尼黑宣布,无论是针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未来的发展,受访者均评论为明显的恶化趋势。
调查显示,世界经济气候指数由第二季度的107.7下降到目前的97.7,该指标仅略高于长期以来的平均值96.6。在北美和西欧,世界经济气候指数相对略低,在亚洲则略高一些。通货膨胀预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所增长。导致这一经济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应该属美国面临的债务违约和信用评级下降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韩国《每日经济》说,这是1941年以来世界评级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很可能发生美国国债价格猛跌、美元持续贬值、全球股市下降等全球性冲击波。甚至有专家预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可能引发全球大崩溃,远甚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
在即将迎来自己的大二生活之际,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但使得自己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学会了观察生活中人民的生活疾苦以及国家在面临各种困难时采取的强有力的手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