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3:5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第一篇:《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改产业[2011]3229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行业协会: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根据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编制《山东省“十二五”制造业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食品质量,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原辅材料及生产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全省食品工业持续较快发展,提前完成了”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取得的成就

1、食品工业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到201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6885家,资产总额4981.41亿元,从业人员118.65万人,年均增长10.60%、18.40%和5.40%;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4.64%、9.39%和12.77%。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2780亿元,年均增长2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04.39亿元,年均增长23.4%;利润654.86亿元,年均增长24.7%;利税990.93亿元,年均递增24%;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1.98%、12.45%、10.84%、10.2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占全国食品工业的20.31%、20.68%、20.03%。

2、食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饮食结构、饮食方式的改变,推动了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一是名优食品增多,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增加。2010年末,全省食品行业有62个产品获中国名牌,381个产品获山东名牌,分别比2005年增加37个和271个;获中国驰名商标68件,省著名商标487件,分别比2005年增加53件和151件。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鲜冷藏冻肉、乳制品、啤酒、葡萄酒等重点产品产量比2005年增长60%—310%。二是食品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淀粉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50亿元,海洋食品1500亿元,速冻调理食品500多亿元,均比2005年增长一倍以上。三是重点龙头企业增多。2010年末,全省过亿元的重点龙头食品企业超过1300家,比2005年增加600多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00多家,比2005年增加500家;50亿元以上的15家,比2005年增加11家;100亿元以上企业6家。

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一五”以来,我省食品工业科研和技改投资增多,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食品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末,有13家食品企业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食品企业获省级技术中心,分别比2005年增加9家和41家。目前,我省食用植物油、肉类加工、乳制品、淀粉糖及功能糖、真空冷冻干燥食品、速冻调理食品、啤酒、葡萄酒等行业的重点龙头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4、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十分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制订完善食品相关法规、标准,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支持食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等认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管力度,增强

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目前,全省大、中型食品企业基本上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近9000家企业获得了1万余张食品生产许可证;2006年以来共制订、修订地方食品标准近300余项。2010年,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7%以上,其中白酒、啤酒等重点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食品流通环节检测合格率达86%以上;出口食品检验合格率为99.8%。

5、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2006年以来,食品工业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有关政策,认真抓好啤酒、白酒、酒精、淀粉及淀粉糖等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作,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西王、保龄宝、阜丰、菱花、鲁洲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实现了玉米产业链多层次开发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青啤、景芝、生力源、古贝春等酿酒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目前,全省有16家食品企业被命名为山东省环境友好型企业。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定要求,对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的酒精、味精以及工艺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或依法关停。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目前,我省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五点。

1、初加工和低档产品多,深精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少。2010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全省食品工业的72.45%,食品制造业占18.28%,饮料制造业占9.27%。

2、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中小食品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自主创新率低。

3、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多数小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

4、食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粮油、肉禽、果蔬、水产品加工等行业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5、食品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食品企业缺少稳定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分散农业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等方面不能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有利因素

一是政策环境较好。各级政府重视食品工业,加大了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发展条件好。特别是我省将要实施“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食品产业将成为发展的重点领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二是优势产业竞争力强。玉米深加工、畜禽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食用植物油、啤酒、葡萄酒等优势产业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三是食品行业名牌产品数量多,国内市场占有率高。青岛啤酒、张裕葡萄酒、鲁花花生油、龙大食品、西王淀粉糖、保龄宝功能糖等知名品牌省外市场发展快,产能扩张迅速。

(二)不利因素

一是竞争压力加大。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增大。“十二五”期间,食品原材料

价格、劳动力成本仍进一步上涨,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对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将产生较大影响。三是部分食品行业原料供应省内难以保证。目前,玉米加工、花生油等行业原料省内供给严重不足,30%以上加工量需要由省外或国外购进,大豆、啤酒大麦和模拟蟹肉、鱼糜制品原料等全部依赖进口。四是部分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技术改造任务重。食品生产大多属于传统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能源、资源消耗率相对较高,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食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坚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提高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加强食品标准、质量安全和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加强食品企业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提高食品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全省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加强市场调研,开发生产市场销路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机制,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求。

2.突出技术创新原则。加快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技术的研发,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工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优化食品产业结构。

3.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流动,抓好重点产品,促进产业延伸,培植和提升具有特色的食品优势产业集群。

4.坚持名牌带动原则。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依靠树品牌、创名牌、讲诚信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原则。加强专用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体系,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受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6.坚持发展循环经济原则。加快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促进食品工业可持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5300亿元,利税1900亿元,利润12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0家,50亿元以上企业32家,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100家以上,国家级食品龙头企业的技术装

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制造业的产值占全省食品工业的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全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5%以上;八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0亿元,占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

四、发展重点

(一)粮食加工业。小麦加工以增加面粉品种和提高面粉出粉率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粉、小麦谷元粉、面制品、改性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扶持:民天、半球、白樱花、发达、利生、泰裕、永乐等企业。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为基础向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玉米改性淀粉和糖、醇、酸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玉米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扶持西王、保龄宝、鲁洲、雪花、诸城兴贸、寿光金玉米、青援、山东龙力、沂水大地等企业。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重点发展花生油、玉米油,积极开发营养保健食用油和食品专用油,稳定发展大豆食用油,提高专用油的比重。充分利用我省大豆饼粕、花生饼粕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浓缩蛋白、组织蛋白、专用分离蛋白、蛋白活性肽及大豆改性蛋白、蛋白粉、低聚糖、多糖、黄酮、纤维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重点扶持鲁花、龙大、三星、西王、香驰、渤海、嘉冠、蓝山等企业。

(三)畜禽加工业。稳定发展冷冻猪肉和高温肉制品,重点发展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深精加工制品。鲜肉制品向小包装、细分割方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营养化、易存储、食用方便方向发展。采用生物等先进技术,搞好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行食品国际注册,努力扩大肉制品和生物制品出口。加大推行定点屠宰工作力度,提高屠宰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重点扶持金锣、得利斯、龙大、九联、诸城外贸、凤祥、六和、盈泰、德州扒鸡、绿源等企业。

(四)水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罐头、速冻调理食品、海带食品、鱼糜、鱼片和调味料等深精加工产品,大力开发系列营养方便食品,提高水产品加工品附加值,加大藻类和水产品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我省水产品加工优势,寻求国际合作,做好水产品来料加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水产加工出口。重点扶持好当家、泰祥、波德隆、京鲁、亿路发、昌华等企业。重点抓好威海、烟台、青岛、日照海洋水产及微山湖、东平湖湖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五)果蔬加工业。扩大加工广度和提高精深加工,减少资源损失和浪费,提高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果品加工以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及复合果汁饮料、罐头为重点,开发多风味的果冻、果酱、果酒、果脆片等产品。蔬菜加工以发展FD干燥蔬菜、芦笋罐头为重点,稳定发展速冻保鲜菜等产品。重点扶持安德利、鲁菱、汇源、康发、龙大、万福、安丘外贸、恒润、华光、宏泰等企业。

(六)焙烤及方便食品。焙烤食品重点发展传统名特食品、中高档饼干、中西糕点以及老年人需求的保健营养食品。重点扶持青食、青援、金乔、益康等企业,抓好沂水县饼干产业集群的建设。方便食品重点发展方便面、方便主食品、速冻面食品、即食食品、休闲食品等,大力开发适应生活快捷、方便安全的型方便食品,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七)酿酒业。白酒行业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重点发展芝

麻香型、浓香型和兼香型名牌白酒。重点扶持扳倒井、生力源、景芝、古贝春、趵突泉、兰陵、孔府家、花冠等企业。啤酒行业要积极开发各种风味啤酒,提高啤酒的风味稳定性和新鲜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扩大产品出口。重点扶持青啤、烟台朝日、泰山克力策三孔(燕京)等企业。葡萄酒行业要抓好原料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全汁发酵干型高中档葡萄酒,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可发展有特色、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葡萄酒庄,促进葡萄种植、加工、旅游消费一体化。以烟台张裕、中粮、威龙为龙头,抓好烟台葡萄酒产业集群建设。

(八)乳制品。加强和规范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冷链运输、储存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和配方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积极开发多风味、功能性、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有条件的企业可适当发展干酪、乳清和奶油等。重点扶持得益、佳宝、亚奥特等企业。

(九)调味品。采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改善生产卫生条件,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发展酱油、食醋、酱类、酱菜、味精(鸡精)、芝麻香油等调味品的同时,重点开发复合调味料、新型调味品、方便调味料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以及低钠盐产品。重点扶持菱花、三

九、阜丰、欣和、玉兔、德馨斋、富氏、巧媳妇、玉堂、福瑞等企业。

(十)食品添加剂。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发展现有主导产品,限制化学合成及安全性较低产品发展,重点开发天然高安全性产品。乳化剂重点发展单甘脂、卵磷脂、大豆磷脂等;营养强化剂重点发展氨基酸、维生素、β—胡萝卜素、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甜味剂重点发展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及低聚糖醇、山梨醇等,防腐抗氧化剂重点发展山梨酸、异VC钠、儿茶酚、丙酸盐系列产品等;增稠剂重点发展黄原胶、改性淀粉等。

五、发展措施

(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制订科学的营销策略,建立新型的营销机制,提高营销队伍素质,完善连接国内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加强市场调研,把准市场变化趋势,有针对性的组织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展会,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有关权威认证,加强与国际间大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食品出口水平。

(二)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打造食品工业自主创新平台。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增加技术改造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加快传统食品产业的改造,提高食品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优化投资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全省食品工业结构升级。

(三)全面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制订食品工业品牌发展规划,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扎扎实实地推动品牌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开展山东省食品行业品牌创建活动,培植和发展一批特色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知

名产品、知名企业、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园)和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加快食品产业的聚集,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食品工业增长的质量,推动食品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四)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师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质量控制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从原料生产到食品加工、储运、销售等全过程监控。要认真贯彻执行工信部等十部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增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建全企业诚信制度,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加大食品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五)推进节能减排。全面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量为重点,推广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食品工业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废水废弃物的综合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食品工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搞好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原则,建设一批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专用原料生产基地,逐步使原料基地建设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或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发挥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

(七)加快鲁西及基础薄弱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我省西部及食品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地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龙头企业少,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与东部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要制订扶持发展政策,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公司通过合资、股权收购、租赁等方式去西部及基础薄弱的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辐射面广等有利条件发展食品工业。通过强弱结合、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企业扩张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培育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省食品工业协会 编制)

第三篇: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改委和工信部昨日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了重点关注,提出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责令召回和退市制度,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等行业可追溯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等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规划》中提出,目前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一些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自律意识不强,诚信缺失。

在政策措施一项中,《规划》表示: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明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堵塞监管漏洞。此外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召回级别、召回处置等具体规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

分析称我国召回制度不完善

2006年,国家发改委在《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到,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支持流通企业建设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去年5月23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公开征求《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修改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食品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在3日内向地方质量监督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召回已经销售的食品。

据悉,在2008年三聚氰胺危机以后,2009年我国将召回制度列入了《食品安全法》。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从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召回制度并不完善,缺乏对企业在实施中的监督及召回产品如何处理的监督。此外,也存在国家相关部门职责分配不清的情况。”

关于食品行业可追溯体系建设,王丁棉举例称,近期发生的蒙牛致癌**,企业本应该按照国家对于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要求,向公众公布问题饲料来源的查询追溯,但企业至今未公布。

王丁棉表示,在美国及欧盟,召回制度及可追溯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全程都有专人跟踪到位。”

■ 相关

鼓励乳制品企业兼并重组

《规划》对于乳制品工业做了较为详细的部署。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提出了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

“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乳制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

《规划》中要求在大城市周边产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加工项目。支持乳制品加工科技的研究与产业升级,率先实现乳业现代化;鼓励新型乳制品的开发,主要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产品,适当发展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目标到2015年,原料乳产量达到5000万吨,增长33.4%;乳制品产量达到2700万吨,增长15%,其中干乳制品(乳粉、炼乳、奶油、干酪素、乳糖等)产量900万吨,液体乳产量1800万吨。

■ 链接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

到2015年,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保障安全和营养健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食品产业。

●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明显提升。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利税达到1.88万亿元,增长75%,年均增长12%。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食品安全控制、新型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掌握和开发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重点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区域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到2015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产品结构取得明显改善。

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四篇:中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回顾

食品工业“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刘 治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万亿元,比2010年的6.3万亿元增长了72.7%,年均递增约14.6%,略低于“十二五规划”中“食品工业年均增长15%”的目标。

2014年,食品工业上缴税金总额924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4.8%;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8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95.1%,年均增长18.2%。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88:1提高到2014年的1.05: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根据我会统计,2010年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家,2014年,全国达到和超过这一规模的食品工业企业有54家,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百亿元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家的发展目标。

2014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共计5789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1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54.0%;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62.9%;上缴税金占全行业的83.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2011年—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3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43万亿元,增长1.5倍。

201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8%,年均增长27.2%;全国食品工业总资产6.5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6.6%,年均增长13.6%。

食品工业是最早开放的竞争性行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食品工业企业已经适应了按市场经济方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目前,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8%是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其他资金来源只占到全部投资的12%。

四、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指导下,食品工业区域经济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了领先和优势的地位,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了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59万亿元,比2010年的3.26万亿元增长40.8%;其中山东省2014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8万亿元,一直以来稳居全国首位。

中部地区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2万亿元,比2010年的1.45万亿元增长101.4%;其中河南省2014年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631.55亿元,自2010年起连续4年居全国第二位。

西部地区借助政策优势,食品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西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比2010年的1.20万亿元增长71.7%。从增长速度上看,“十二五”期间,中部发展最快。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分别为45.1:22.9:19.4:12.6,到2014年发展为42.1:26.8:18.9:12.2。从中看出,东部地区食品工业份额占比减少,中部地区份额增加。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48.34%提高到2014年的57.89%,基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五、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

“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4年累计实现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806.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52.4%,年均增长11.1%。食品出口四年累计2256.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750.4亿美元增长28.9%;进口累计3550.5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060.3亿美元增长72.3%。“十一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年—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粮食、油料、油脂等)量、值不断创出新高,加之对乳制品和肉及肉制品食品进口的大幅增长,导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六、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及食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

七、食品工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1.粮食加工业

粮食加工业转化农产品数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60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比2010年增长98.4%,年均增长18.7%。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大米13042.82万吨,比2010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2.2%;生产小麦粉14116.02万吨,比2010年增长39.5%,年均增长8.7%。

2.食用油加工业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食用油加工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1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6534.13万吨,比2010年增长66.9%,年均增长1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69.98亿元,比2010年6076.80增长70.6%,年均增长14.3%。

3.乳制品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乳制品制造业在整顿和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诚信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

2014年全国乳制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97.73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年均增长13.8%;乳制品产量2651.81万吨,比2005年2159.39增长22.8%,年均增长5.3%。

4.酿酒工业

酿酒工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工业之一,也是世界酒类品种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十二五”期间酿酒行业在经历“十一五”高速发展后,逐步向“理性变革、力求稳健”发展,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科技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2014年,全国葡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57亿元,比2010年309.5增长35.9%,年均增长8.0%;葡萄酒产量116.10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6.6%,年均增长1.6%。全国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6亿元,比2010年增长35.8%,年均增长7.9%。全国啤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24亿元,比2010年增长46.2%,年均增长10.0%;啤酒产量4921.85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9.8%,年均增长2.4%。

2014年,白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8.89亿元,比2010年增长94.2%,年均增长18.0%;白酒产量1257.13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60.2%,年均增长12.5%。白酒行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节粮降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5.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7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72.6%,年平均增长14.6%。

2014年,畜禽屠宰业生产鲜冻肉3903.44万吨,比2010年2116.8增长84.4%,年平均增长16.5%;肉制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42.2%,年均增长9.2%。

八、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全球食品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跨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人才、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实现食品工业重组,这些也对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食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2、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迫切而艰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长期的主要任务。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对这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

3、高新技术应用加速,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

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4、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阶层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①民以食为天--刚性需求--吃的饱②生活水平提高--结构需求--吃的好③健康长寿--功能需求--吃的安全有营养,而且正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转变,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5、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县市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带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食品工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和经验交流活动。截止目前,已在全国培养和认定178个食品工业强县和1046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这些强县的食品工业产值均占到全县的经济总量的50%以上。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动化解“三农”问题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6、聚集特色发展

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发展食品工业一是要聚集,二是要有特色。聚集发展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产业贯通,融合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有利于产域融合,成为新城镇建设的载体,进而实现农业人口和农产品就地转化,实现食品产业和新城镇建设的融合推进。聚集发展的有效形式就是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有特色就是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统筹规划,业态集中,形成优势,如最近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功能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有机食品、休闲食品等等。

第五篇:《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部分)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部分)

(本文件内容摘自《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第五部分“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之“

十三、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

(十三)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

1、发展方向与重点

开展食物新资源、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资源和功效成分的构效、量效关系以及生物利用度、代谢效应机理的研究与开发,提高食品与保健食品及其原材料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发挥和挖掘我国特色食品原料优势。大力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以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为重点,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孕妇、婴幼儿及儿童、老人、军队人员、运动员、临床病人特殊膳食食品,以及用于补充人体维生素、矿物质的营养素补充剂;结合传统养生保健理论,充分利用我国特有动植物资源和技术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新功能的保健食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等状况。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产业布局

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重点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特殊膳食食品、营养配餐和新功能保健食品等;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保健食品和营养强化食品,建设特殊膳食食品原材料基地,推动原料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3、发展目标

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 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 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50%。

下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

    十二五发展规划(模版)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我院在为晋庙铺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

    街道“十二五”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梳理今后五年xx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xx街道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对于xx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接和促进"xxx"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

    “十二五”发展规划

    盐源县中医院肛肠痔瘘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医院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制定本规划。 一, 科室规模 (1开设病床20张 (2)年门诊量600人次,床位使......

    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西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学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的......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http:// 2012/7/24 8:34:13 来源:Gkong整理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于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来源:原材料工业司】 【字体:大 中 小】关于印发《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

    “十二五”后三年发展规划(优秀范文5篇)

    山东济矿民生煤化有限公司 “十二五”后三年发展规划一、 企业基本情况 山东济矿民生煤化有限公司是由山塑集团与济能发集团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08年组建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