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时间:2019-05-14 03: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第一篇: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通过传统柜台交易渠道办理各种业务过程中,由于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通常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引起,具有内生性、多样性和损失不确定性的特点。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近年来已成为监管机构以及银行的重要课题。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几种。一是操作失误型。这类风险事件较为普遍,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形成损失不大。二是主观违规型。这类风险事件总量不多, 但带来损失相对较大。三是内部欺诈型。损失金额较大。四是外部欺诈型。内部欺诈、外部欺诈统称为欺诈,也包扩内外部勾结欺诈。欺诈是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形式,一旦成功,造成损失非常巨大。

目前对防范此类风险工作还有待加强。具体包括: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未有效建立。一是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建立,对柜面操作风险的普遍性、长期性、顽固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柜面操作风险看成是偶然、孤立、局部的事件,存在侥幸心理。二是经营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稳健经营”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贯彻到经营实际,对速度和规模关注多,对质量和安全考虑少;对信用和市场风险关注多,对操作风险研究少。

柜面操作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创新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和体制改革、流程与制度再造都是为适应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创新的不均衡性也体现在内控机制建设与操作风险防控要求的差距上。如:操作风险管理运做机制有待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操作风险控制不协调,在柜面操作风险控制问题上,重事中、事后,轻事前管理;重检查,轻辅导培训;重处罚,轻正向激励引导;重人防,轻机控、技防。业务发展与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错位”现象。规章制度政出多门、频繁修改,业务执行标准不尽一致,催化了操作风险的发生;业务流程频繁整合,岗位人员经常变动,致使岗位制约难以有效落实。

人员因素对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一是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二是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三是职业操守教育开展少。四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激励办法不科学。

科技应用水平不高。这表现为银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系统还处于持续优化完善过程中;操作风险防控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操作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操作风险识别控制效率;柜面风险事项机控、技控水平低,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识别控制。

要更好地防范柜面操作风险,首先要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要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建立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推广。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加强操作风险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部门职能人员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强化事前控制,优化事中控制,合理进行事后控制,实现“前、中、后”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建立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区分风险度和管理目标,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结合业务发展变化和管理要求对相应制度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加强员工管理。要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合理计量合规价值创造,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面人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营造合规文化氛围,加强包括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坚持人本思想,实行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通过定期对员工行为排查,达到了解员工的目的。

加快推进新技术应用。要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监测、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的自动化处理,实现以风险度为依据的风控资源的投入,高风险高密度监控,低风险低密度监控,有效提高操作风险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的技防水平,配备点钞机、票据鉴别仪、柜员身份指纹认证仪、居民身份证验证等必要结算器具,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加强柜台业务处理的事前、事中控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第二篇:浅析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分类和特点

(一)分类。根据《巴塞尔新资本[1.48 0.00%]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柜面操作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只有通过柜面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起防范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执行到位。

(二)特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样性。柜面操作风险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二是破坏性。柜面操作风险涉及的种类多样,覆盖面广,加上近年来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三是不可预知性。银行柜面由于人员多、流程多、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四是影响大。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对外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对品牌形象损毁巨大。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柜面操作风险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 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二)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造成制度缺陷,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也会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的因素之一,因管理关系不理顺,职责分配不清晰,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一)培育风险理念。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推广,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而在思想认识上,则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防范柜面操作风险。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制约、实时交易 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等的自动化处理,有效提高操作风险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的技防水平,配备必要结算器具,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作者单位:建行山东省分行)

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的控制

【摘要】笔者基于对某市基层银行的大量调研,分析了基层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的四大问题和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提出了控制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操作风险;制度;基层银行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长期以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直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角,只是近年来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的频发才使操作风险的控制逐渐受到全球银行界的高度重视。如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因账务处理错误形成的6000万美元的损失,日本大和银行因操作风险控制制度缺失导致的11亿美元的损失。我国此类案件也不乏其数,如中行的“高山卷款10亿潜逃案”,建行的“吉林5.4亿金融诈骗案”,农行的“邯郸金库5500万被盗案”等。

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的影响,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特征是:覆盖范围广,成险概率高,人为因素大。这一风险时刻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过程的始终,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得不研究的课题。而“操作”主要由基层来完成。

一、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柜员制下的操作风险

1.在综合柜员制下,柜员单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增加、业务量增大、劳动强度也不断增大,高强压力下,稍有放松便可能出现差错形成风险。新业务知识和新操作技能的欠缺也是造成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2.职业道德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有些柜员由于工作态度不认真、操作不经心,导致操作失误。柜员之间、柜员和主管授权人员之间互不防范,也造成风险隐患。

3.考核激励模式的偏异性。股改上市后,许多行在经营转型上逐渐向营销创利这一重心转移,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更注重规模指标和速度指标。这种导向必然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的风险越积越重。

4.基层网点柜员更换频繁。近几年,新入行的员工大多被安排到操作一线,他们虽然学历较高,但工作能力不强,刚刚熟悉业务,又被充实到其他岗位了。周而复始,基层行成为新员工的培训基地,这也增加了操作风险。

(二)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

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银行看重的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风险的事后惩处,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关注较少。

(三)基层行存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问题

员工由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不能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信任代替纪律、习惯代替制度、情面代替管理的现象较普遍。

(四)股改后“人情机制”仍未打破

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使商业银行难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规范进行资源的调配和管理,导致效率低下、风险频发。

二、操作风险产生原因的深层探讨

虽然“基层”是“操作”的前台,但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绝不在“基层”本身。

(一)商业银行体制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但相关风险监管理念却没有跟进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并不突出,虽然国有银行也曾因内部控制等的不完备或失效,或某一外部事件的影响,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但无论从损失的额度还是影响力来看,与今天相比都只是小巫见大巫。“接轨”使银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银行不得不迅速拓展业务范围,这为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风险监管的理念却没有及时跟进。

(二)风险内控制度缺失

操作风险的性质决定其产生大多与内部人为控制因素有关,因此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而良好的内控制度是建立在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又依赖于明晰的产权关系。虽然上市的商业银行产权关系相对明晰,但国有体制的惯性还没有彻底消除。

(三)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文化

操作风险是一种几乎覆盖银行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全方位风险。国内外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损失事件是由处于业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造成的,所以必须制定出全体员工“愿意”遵守的统一的、权威的、全面的规章制度。而这“愿 4 意”是出自心灵、发自肺腑,源于浓厚的企业文化。不形成内部控制的文化,根本无法控制源于每个人、甚至每个岗位的操作风险。

(四)缺乏市场约束和外部监管机制

国外大都有权威的评级机构,通过其对银行各项指标的收集、分析、判断,向公众及时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对银行形成外部监督和约束。同时由于存在发达的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市场并购的压力也使高管人员无法对操作风险掉以轻心。而以上两方面我国都不健全,就使得操作风险的控制缺乏外部促动力。

三、基层行控制操作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适合基层行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基层行要建立适合自身风险管理的独立的组织体系,增强内控机制的活力;要建立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的机制,及时传递风险信息,使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二)健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对业务操作全过程应遵守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操作环节制定出详细、明确的操作流程,达到可控、流畅、细化和可操作。

2.完善和细化岗位责任制,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制度。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严密的划分,完善岗位之间业务结合点的权限、责任,建立一种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对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的要严格地追究、严厉地处罚。

3.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做好激励引导。通过激励制度使员工的报酬与风险控制挂钩,使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风险的可控。

(三)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基层行要精心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一种融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管理理念、风险控制、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使其真正意识到防范操作风险人人有责。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

2.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

3.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1.加强运行督导,认真做好网点业务的检查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全面检查、重点抽查、监控系统检查等多种检查方式,对大额业务、反交易业务、特殊业务要进行单独检查。

2.明确总会计、营业经理职责,强化业务操作风险的现场监控。总会计、营业经理应坚持对每一笔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查和监管,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管,把好风险防范的关口。

3.认真做好事后监督工作。监督中心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重点网点、重要柜员、重点时间、重要业务、重要环节的监督,特别是对大额资金流向、柜员办理本人业务、错账冲正、反交易、内部账户取现等业务做到重点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严厉查处,以防再犯。

4.加强对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对总会计、运行督导员、营业经理等管理人员职责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形成制度,以约束其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篇:浅析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浅析如何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剖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分类和特点

(一)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柜面操作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只有通过柜面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起防范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执行到位。

(二)特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样性。柜面操作风险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二是破坏性。柜面操作风险涉及的种类多样,覆盖面广,加上近年来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三是不可预知性。银行柜面由于人员多、流程多、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四是影响大。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对外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对品牌形象损毁巨大。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柜面操作风险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二)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造成制度缺陷,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也会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的因素之一,因管理关系不理顺,职责分配不清晰,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一)培育风险理念。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推广,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而在思想认识上,则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防范柜面操作风险。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制约、实时交易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等的自动化处理,有效提高操作风险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的技防水平,配备必要结算器具,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第四篇: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1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导致银行和客户资金财产损失(内部,外部)2类型:操作失误,主观违规,内部案件,外部欺诈,技术风险

3操作风险: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发展影响

4任何岗位都应该有岗位责任制的订立

5“三清原则”:客户认清,钞券点清,一笔一清

6禁止:假作废,假遗失凭证,私留废纸的凭证,违规跳号使用,先在凭证上加盖印章私自将凭证带离营业场所,不按规定运送凭证。

7账户违规:销户后不销毁凭证,违规办理查询冻结解冻扣划,虚增存款调剂库存擅自垫款

压款无理退票,长款私拿,短款自补,以长补短。违规揽存,虚假宣传,8三先三后:先卡大数,后点细数先点主币,后点辅币先点大面额票币,后点小面额 9会计印章:专匣保管,固定存放,临时离岗,人离章收。错用,串用,提前过期使用。10柜员短暂离柜5分钟之内,可不签退,但必须将现金抽屉,票夹门上锁。

11受理票据业务:一听,二看(双色底纹印刷,渗透性油墨),三摸(纸张挺括感,水印凹

凸感,下排流水号凹凸感),四测(看颜色,规格,暗记,填写规范)

12装现取钞:同装同取同清点,钱箱启闭符合:同开同闭同加锁。

13柜面业务规范:一核(三见面三核对,账折,账款,凭证款项)二平,三定,四准卡点卡,五清,六发现差错三立一定(立即清点,立即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定期总结经验)14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

1票据行为:产生票据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事实。

2票据特征:金钱有价完全证券(谁占有归谁),要式证券(类型和格式,内容有法律规定),无因证券(无条件支付),流通证券(背书转让),文意证券(由出票人定大小),设权证券(权利可以创设),融资证券工具(可以贴现)

3票据权利(付款请求权,票据追索权),请求权对象(付款人或代理),追索权对象(承兑

人,前手,连带债务人),权利补救(申请止付,公示催告)

1存款经济概念:银行的货币信用行为,法律概念:契约行为。

2管理部门,银监会,人民银行,外管局。管理制度:准备金,基准利率,利率公告 账户管理,实名存款,分类开户,大额预约。反洗钱管理,大额现金,可疑现金。

3金融犯罪,指行为人违反国家金融法,根据刑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

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第五篇:如何提高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如何提高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将操作风险管理充分融人全行整体的风险管理之中,操作风险衡量与市场风险管理银行业开始考核现有组织结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开始进行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将进行全面控制。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领域。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剖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分类和特点

(一)分类。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操作风险管理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管理,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管理,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只有通过柜面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起防范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执行到位。

(二)特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样性。柜面操作风险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二是破坏性。柜面操作风险涉及的种类多样,覆盖面广,加上近年来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三是不可预知性。银行柜面由于人员多、流程多、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四是影响大。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thldl.org.cn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对外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对品牌形象损毁巨大。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管理。

(二)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造成制度缺陷,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管理体制也会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因素之一,因管理关系不理顺,职责分配不清晰,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一)培育风险理念。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管理理念推广,开展操作风险管理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管理意识。而在思想认识上,则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管理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

理工作,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制约、实时交易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等的自动化处理,有效提高操作风险管理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技防水平,配备必要结算器具,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管理的发生。

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防止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因此,国际金融界和监管组织开始致力于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组织框架的探索与构建,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下载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浅析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多年来,柜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面向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收入和产品服务,同时还是银行营销产......

    柜面操作风险题库

    第一部分: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 单选: 1.注册验资的临时账户在验资期间如何运作?( A ) A.只收不付 B.可收可付 C.只付不收 D.不收不付 理由:注册验资的临时账户用途唯一,是为了单位注......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

    当前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及措施范文大全

    当前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及措施 0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行的零售网点转型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培训,大家都能深刻地认识到网点转型的......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

    手机银行柜面操作

    其它要求1、请教师在递交“课件审核意见”时将所授课程的PPT资料(电子版)交于人力资源部,以方便课程的修改。 2、授课教师需要填写以下信息,同“课件审核意见”一并交于人力资源......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1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1、 、、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范文合集

    Ⅹ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3 第一条 【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