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沟镇人的风俗习惯调查报告(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3: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枳沟镇人的风俗习惯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枳沟镇人的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第一篇:枳沟镇人的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枳沟镇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冶文慧

内容摘要:随着枳沟镇日新月异的发展,枳沟镇的老百姓从一间矮矮的土房跨入了高楼大厦的大门,这一步步演变的过程中,枳沟镇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随着时间的演变,一些风俗习惯渐渐离我们远去,不为人所知,因此我特地走访了我们村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向他们询问了一些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

关键字:风俗习惯、中秋、春节、端午 庙会

风俗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和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不同的地方风俗也是不一样的,我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本地的风俗习惯。

从前,枳沟镇是一个到处都是乱石和黄土的荒地。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辛勤劳动,枳沟镇增添了一片又一片緑色家园,枳沟镇人从一间矮矮的土房跨入了高楼大厦的大门,这一步步演变的过程中,枳沟镇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演变,一些风俗习惯渐渐离我们远去,不为人所知。因此我们特地走访了一些年纪较大的老人。向他们询问了一些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枳沟镇这一片蓝天下的人们都有哪些表现与行为呢?

每逢元宵,人们都会吃汤圆,陷一般有花生的、芝麻的,还有糖,过去,都是自己搓的,现在一般都是到市场上买了,在过去(现在很少见了),小孩子们都会提着自制的灯笼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据说妖魔鬼怪都怕火,一看到灯笼就吓跑了,提灯笼是为了驱鬼邪。还会从庙里把一些神位抬出来穿过大街小巷,有的村民也会把钱投入一个罐子里。

清明节,当属所有节日中最为严肃了的,一家人都会去为先人上香、烧纸钱、除去坟上多余的草,把鸡鸭鹅等许多好吃的奉在坟前,还会求先人在天之灵赐予他们保佑。然后就会再呆一会以求心灵的慰藉。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插柳条,据说是为了去除小鬼之类的。

至于端午节嘛,枳沟镇人喜欢包各式各样的粽子,味道各种各样,粽子叶也有几种,每种的包法也不一样。还上香烧纸拜祖宗,求得平安,拜完祖宗后就吃粽子,不仅是包给自己,更多的是送给亲戚朋友、临街四访,以示友好。有的也会把一些投入流水中(但

很少见)。这天,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天还没亮,妈妈就会给我们带上“五丝”,等到端午之后的第一场雨,将其解下来放在房檐下的雨水中,据说可变成龙,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这天,人们还会在房檐下插艾蒿,这好像是为了驱虫。

到了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有月饼,买来的,送来的,自己做的,各式各样,口味繁多,除了月饼之外,人们还会做年糕祭拜祖宗(通常是在白天),到了晚上,圆月当空之时,拿着月饼祭拜月亮,月儿本无情,是历来的文人墨客对它倾注了太多的情感,使得月亮也变得有了情,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看见月就会思念远方的亲人的原因了吧,特别是月圆的时候,月圆人不圆的滋味也就只有自己才能明白。这一天幸运的小孩子们还会得到“橘子香”,它是一种用很多根香插在橘子上,插得密密麻麻,首先会捆在一起,点着后把绑在上面的绳子解开,煞是好看!还会把剩余的香都整齐地插在泥地里。以求新一年的平安。

到了春节,不用说,当然是最热闹的了,还会做各式各样的年糕。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宰鸡宰鸭是只有春节才敢想的事,因此人们都会期盼着新年的到来,不仅仅是可以和家人团聚。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鸡鸭鹅早已成为了人们饭桌上的“家常便饭”,除了燃放礼花、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以外还真是没什么不同,难怪人们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除夕晚上看晚会,守岁,吃新年饭,不过这吃饭的时间还真是不一样,例如在东半天是凌晨五六点吃,在西半天就是半夜12点吃,这也是各自不同的风俗吧。大年初一就是给祖宗上香,接下来的几天就是一家人吃饭或者是亲戚朋友拜年的日子。吃完饭后都会给小孩子压岁钱,远房亲戚和朋友也会带着大袋小袋的礼物。还会在门前贴春联,有自己写的,买来的,屋里屋外都贴满了红红的春联好不热闹!然而晚上,烟花炮成群集放,炮声轰隆。

除夕夜这一天,人们通常都会熬通宵,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就会聚在一起搓麻将,以抵挡眠意,每家每户还要包饺子,浑的素的应有尽有,都是根据各自不同的风俗看。24点整时炮竹声会准时地想起。这声音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开始啦!过去,人们还会把桃木放在大门口,抵小鬼,求平安。

接下来就来看看只属于枳沟镇人的节日风俗。

三月三庙会,这是我们这里相当重要的一个节日,每逢这天,人们就会穿戴一新,前往庙山赶庙会,这天可热闹了,山上卖东西得应有尽有,还有唱戏的,耍把戏的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到神庙离去烧香、烧纸,祈求神灵保佑一年平安,而且一去还必须得连去

三年,到那天我们周围的几个县市的各界人士都会齐聚这小小的庙山。我们小孩子不管什么祈求、赐福、平安之类的事,只喜欢一群群的在人堆里钻来钻去,看热闹,找乐子。

再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就是七月二十二,俗称“财神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这里家家必过的,不管贫穷与富有,决不马虎,好吃的好喝的还不说,单单放鞭炮这一项就够热闹的,从下午一直放到半夜,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放鞭已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近几年都改放礼花了,看来每个人都盼望着财神老爷爷能青睐自家啊。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明白了很多的习俗都有它很深刻的渊源,从这些习俗里面我们也知道了习俗其实也就代表着文化,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传统的节日,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然深深的扎在大家的心里,因为在这些传统节日,传统风俗的身上,寄托了人民群众美好的愿望。

第二篇: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人:文学院096 王星云

地点:江苏省兴化县沙北村 正文: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吃饺子、给压岁钱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春节习俗的缘由呢? 调查经过:

通过随机对全村50名村民的调查,举出了“为什么要拜年”“为什么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为什么要”等问题,只有5%的人能够知道原因,而75%的人基本上不知道,另外20%的人仅仅知道一点点。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上网搜索

调查目的:

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 为什么要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便流传开来。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二. 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有的人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其实这里有一个

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之后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三、为什么要贴春联?

据有关调查,只有18%的人对春联的认识较多,其实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如今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增加喜庆,期盼好运。

分析及总结:

由于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年文化越来越陌生,对春节习俗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使得年味越来越淡。希望通过此次的社会调查能够给大家对春节习俗多一点了解,使得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浓,开开心心,喜气洋洋地过好每一个春节。篇二: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前言: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下面我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向同学们来介绍了我的家乡湖南春节的几种习俗。

一、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的家乡湖南也都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办年货)、打糍粑、做叶子粑粑、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二、调查目的:

探究湖南家乡春节习俗,了解湖南家乡人们是如何度过春节的。

三、调查内容:

1.贴春联: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

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在我们家乡的对联,有人是去市集买,也有毛笔字写得不错的人买来笔墨自己写。

2.年夜饭: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一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或12道菜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再加上鸡、猪头肉,饭前家人会带着蒸熟的猪头祭拜祖先,还会将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3.放鞭炮: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现未解除。在我湖南大年三十晚上的12:0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放完鞭炮就会全家人一起边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团团圆圆,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家里的长辈还会给我们压岁钱,"守岁"在年轻人来说是玩的最好时间(在这期间可以一家

人聚在一起打打牌,或一起看跨年等等).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初一早,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

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放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带上礼品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一家之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祭祖

8、过元宵:元宵节全家会一起吃汤圆,意寓“团团圆圆”,吃完汤圆后一起观赏烟花。

四、结论: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生活变得多么现代化,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篇三: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四川省内江市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高2016级2班苟宇

一. 调查背景.春节在中国是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是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也有许多的风俗。在我们的祖国中国这个地域广阔的土地上春节也会因地域的不同在春节习俗上有着南北的一些差异,借这个调查机会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西部城市四川省内江市春节的习俗。

二. 调查目的.探究春节习俗,了解人们是如何度过春节,春节的表现,探讨如何发扬和改善。

三. 调查方法.亲身体验,询问老人和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四.调查时间.2013春节期间。五.调查结果.1.洗 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2.清 洁

自古就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按民间的说法因 “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在内江也不例外,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贴 春 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人们认为贴春联不仅仅可以增添喜气的气氛选择了对的春联还可以体现出主人家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因此一直到现在这个习俗都还没变,家家户户都很乐意在大年的前几天就把喜庆的春联贴上。4.年 夜 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鸡鸭鱼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而鸡鸭又是人们最喜欢最常见的食物.它们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呢!5.拜 年 与 红 包

拜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俗话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拜完年后,长辈们都要给小孩子们红包,给红包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六. 如何发扬或改善春节文化.把春节看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认真去对待每一年的春节,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过,积极参加与春节有关的活动,把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发扬光大。

第三篇: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青海省乐都县地处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东南麓和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以东,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一带,自古以来便是由内地进入藏区的咽喉要道;青海重要水系“湟水”横穿境内,使该县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辖区内居住有汉、蒙、藏、土、回等名组。这些均使乐都县成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地方特色浓郁,对青海各族文化风俗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大美之地。县政府所在地碾伯镇文物古迹颇多。特被是东关街的西来寺,创建于1606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2100多平方米,山门、金刚殿、关圣殿、正中大殿、观音殿等,都无不宏伟壮观。

乐都以田园景色而久已著名。清代文人写下了大量描写郊野风景的佳作。所谓“东溪春色”是碾伯镇八景之一,府志称“春时小桥流水,花发鸟鸣,亦可游赏。”由于乐都比西宁海拔低,温度高,山乡风光幽美。大概正因为山乡气候好风景秀,所以《穆天子传》上叫做“温谷乐都”的吧。

乐都温润的气候也适宜于水果生长。每当秋季,碾伯镇上水果丰富,价格便宜,质量上乘。其中“乐都的沙果子”是早已远近闻名的,外地人甚至以“沙果子”代指乐都人。乐都沙果子是梨的一种,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还有一种“软儿梨”也很有名,其吃法很特别。一般是放置到严冬,待冻成冰梨,吃时放在凉水中融解,食之酸甜可口。如果自然解冻,果皮呈黑色,拿起一吸,便可尽食其肉,香甜如蜜,所以叫做“糖包”。

彩陶文化是青海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以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数量居多。

柳湾在乐都县东高庙镇。镇东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就是柳湾村。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子,村北那东西走向的旱台,也从来没有外地人光顾过。1974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前的世界。于是,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队的工作者,在这里扎下根来发掘。他们勤奋工作了6年,1980年宣告发掘结束。他们在这里清理了1700余座原始墓,出土了35,000多件文物,而彩陶多达15000件。一个彩陶世界清理出来了,考古工作者将它命名为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后来又创办了柳湾彩陶研究中心。厚厚的两大本《青海柳湾》在全国发行。“柳湾”从此出名,为国内外文化、学术界所关注,游人也从此摩肩接踵,前来观赏。

柳湾墓地是新石器时期的。从考古文化分期讲,出土的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也有齐家文化的类型,其中以马厂类型的数量多。

彩陶是原始先民们的生活用具。先民们不仅讲究实用,而且讲究美观。在陶器上绘有大量精美而神秘的花纹图案,底色与花纹颜色搭配得当,相得益彰。彩陶上还有大量类似

十、○、、工、×之类的符号,有人认为是最早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是数学代码,还有人说是氏族的徽号。

彩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件“阴阳合体壶”。陶壶颈腹部塑有一个全裸的人像,下边又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性器官。可是性器官是两性的,既有男阳又有女阴,很难说人像是男还是女。搞原始文化的学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实,这件彩陶的价值恐怕在于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环节,即由女性崇拜走向男性崇拜的过渡阶段——男女性同时崇拜。

在柳湾墓地附近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质地为夹砂红陶,表面为紫红色,并绘有条纹、回纹、三角纹等黑彩,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长统靴相似。这种陶靴在中国还是首次出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它形象地说明了早在青铜器时代,青海高原上的先民们已经会制作和穿用长统靴子了。

柳湾彩陶中精品众多,每一件都会使人发现一个新的问题,让人看到原始文化的一个方面。如果要想感受一下原始文化,莫过于亲自到柳湾彩陶世界里漫游一番。

青海有句谚语:“去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意思是看一看瞿昙寺的建筑,就可以想象出北京紫禁城的样式。这自然有些夸张,但瞿昙寺的殿堂建筑的确有点像故宫,据说当初就是仿照故宫修建的,所以又有“小故宫”之称。尤其可喜的是,青海的古老建筑群在历代劫火中屡遭焚毁,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极少,而瞿昙寺是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瞿昙寺在乐都县城南17公里的瞿昙乡。乡以寺名,足见寺院之影响。

寺的周围群山围绕,近处林木葱茏,郁郁苍苍,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远处乐都南山终年积雪,寒光逼日,“皎洁凌空似玉山”,“影射长天迷素鹤,光浮浅水失群鹇”便是真实的写照。在雪岭翠山的映照下,瞿昙寺更加幽静壮丽,古香古色。从山门而入,迎面就是高大的金刚殿,穿过金刚殿,即是瞿昙寺殿和宝光殿;左右两边殿堂众多。依次而进,后边是最宏伟的隆国殿。从高处看,主要的大殿与山门对齐,建在一条线上。

隆国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之一,建于1427年(明宣德二年)。大殿面积为912平方米,高筑坡台之上,飞檐翘角,画粱雕栋,高大雄伟,富丽堂皇。殿内还有一座高达3米的泉神堂,堂中有一眼泉水,人称瞿昙池,据说是神泉,饮之聪明倍加。大殿两边廊房相连,浑然一体,人们称之为“七十二间走水厅”。在两廊墙壁上佛画如长卷,粗粗看一遍也得半个小时。

二、乐都县春节风俗介绍

湟水千年流,唯富南凉都(乐都县在十六国时为南凉国都城),富饶的物产蕴育了发达的乡土文化。同时,来自互助的青稞酒文化、源于牧区的藏文化、扎根于本地世居汉族群众并吸收了甘肃、陕西风格的青海东部文化及祖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河湟花儿,共同蕴育出了乐都县独具特色的春节风俗。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开始忙于为过年做准备,到处都弥漫着节日将至的喜庆气氛。

在县城地区,人们早早便忙着大扫除,采办年货,准备过节食品了。年货主要是各类食品、烟酒、蔬菜和肉类及走亲戚时的礼品。过去的礼品主要为茯茶、酒等,农家则或捎些自家炸的油饼,或带点自家田地里产的东西。现在市面上各种礼盒为拜年礼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过节食品主要是炸油饼、炸麻花、馓子等面食及炸丸子、卤肉等肉类。馓子是青海特有的一种油炸面食,形如一盘线,粗细如同筷子。卤肉种类很多,猪肉、猪蹄、牛肉、鸡等均可卤制作为过年食品。

而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一头“年猪”,用一年的时间精心饲养,为过春节做准备。进入腊月,家里的男人们便会选定一个好日子,起柴架锅杀猪,程序极为干净利落;而主妇们则将猪肉仔细清洗,然后将一部分肉以卤、炒等方式制成各种美味,邀请左邻右舍来自家做客。这也同时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成为一个固定的习俗。

品尝着鲜美的肉食,佐以青海特有的青稞酒,真是——

朋酒思乡,曰杀牛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一早便忙碌起来,贴对联,进行年前最后一次清扫,到了下午,便开始准备年夜饭,饺子是永远的经典。和面,剁陷,包饺子,油泼辣子,炝蒜泥,一切都准备停当。而在年夜饭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祭祀祖先。

传统信仰相信,人死了仍会在“阴间”“活着”,因此,这里的祭祀活动便带上了一层浓浓的迷信色彩,祭祀时,携带各类食品、“纸钱”等物品到祖先坟前焚烧,俗称“烧纸”,人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祖先便能吃到子孙孝敬的食物,收到能在“阴间”通用的“纸钱”。最后再浇上“奠茶”和酒。在县城里的居民因老家较远而选择到路边或郊外的田地进行祭祀。乐都县属城乡结合地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丧葬祭祀方式。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路边被焚烧过后留下的痕迹破坏了环境青海,同时,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隐患。然而几百年传下来的风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更改的,因此笔者希望这种传统的祭祀方式能渐渐朝着文明、环抱的方向发展,同时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引导和对火灾隐患的防预。

祭完祖先,一家人便齐聚桌前,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还有卤肉、排骨、猪蹄、肘子等佳肴,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精彩上演,团圆饭便开始了!真是一派和乐融融的盛世图景!

窗外的鞭炮声已是此起彼伏,因为是小城便没有了“禁放”、“限放”等约束,孩子们提着灯笼,在大人的看护下尽情燃放烟花。整个除夕的夜晚,全城成了一个烟火的世界。

有的家庭还有守岁的习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喝酒,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老人们说除夕晚上守岁到天亮可以更长寿。

初一早晨,晚辈们要给长辈们拜年,乐都的礼节,拜年要“磕头”,如果头“磕”得响则叫“响头”,是礼仪中最重的一种,孩子们还可得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一般说来,大年初一人们是不会去走亲访友的,因为了除夕夜守岁彻夜未眠后,人们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渐渐地这也成为了一种习俗,现在不管是守岁还是不守岁的人家,基本上大年初一是不会去亲友家拜年的。

大年初二是在自己家族中互访的日子,堂叔伯兄弟间你来我往,是增进族中感情的方式之一。大年初三则是出嫁女儿回娘家、女婿看望老丈人的日子。初四起人们便开始到一家家亲戚家去拜年。

到了亲戚家,若家中有长辈,则以“磕头”礼仪拜年问候。主人会邀请客人入坐,敬上糖果烟酒等,然后将精心准备的一盘盘菜肴端上桌,盛情款待客人。这里还需提及青海的“酒文化”。青海酒类以青稞酒著称于世。豪爽的青海人也将青稞酒文化发扬得内蕴丰富,情感质朴。一瓶酒,一个酒碟,两个或四个酒盅,猜拳喝令,推杯换盏之间,青海人的豪情立现。然而酒桌礼节的真正体现还是在敬酒上,一般来说都是晚辈向长辈、年龄小的向年龄大的敬酒,并且是年龄最高者为八盅,意在“八福长寿”,小辈敬叔伯辈则为六盅或四盅,意在“六六大顺”或“四季发财”,同辈间兄长为四盅,敬酒时要相应地送上自己对长者的祝愿。而被敬者有时也会礼节性地推娩,这时就需要敬酒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才智,如何才能说服他将酒喝下去,吉祥话、祝福、善意的恭维,最后被敬者不得不顺从地将酒喝下,并且心悦诚服,满心欢喜。而主人给客人敬酒时,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如果客人坚决不喝的话,主人会认为是自己招待不周,当然客人身体原因等则另当别论。敬完酒,主客之间便开始“划拳”,赢者兴高采烈,输者也心悦诚服,杯酒下肚,心里顿时暖和起来。正是“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狮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还报儿、官老爷、大哑巴、卖膏药、胖婆、傻公子等。每一位身子都尽情表演,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

据文字记载,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如今,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青海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了青海,同时又吸取了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舞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节目。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

至于社火来历,还有一种说话。据说明代洪武年间,诸氏巷人耍社火,一个男人扮演女人,露出袍下大脚。有人向马娘娘进馋言,说露出大脚是污辱马娘娘,困为马娘娘是有名的大脚,最忌讳别人挖苦她是大脚女人。朱元璋发怒,下令将诸氏人发配到青海,诸氏巷人就一路把社火耍到青海。

现在,河湟地区社火在融入了“花儿”文化后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艺术美。花儿又名少年,是产生并流行于甘、宁、青、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在“花儿与少年”、“亲家母”等调令的旋律中,身着各种社火服饰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共同赞美社会主义祖国和越来越好的生活。

不管民间传说怎么说,高原人通过社火表演来表达自已的快乐和心愿。

正月十五,便是元宵节了,人们白天一般去街上观看县政府组织的全县社火调演,有县城附近的也有周围乡镇的社火队,很是热闹。

到了晚上,人们就出去看一年一次的焰火。而在这绚烂的焰火的余烟,便也做了春节的尾声。正月十五一过,春节就算结束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一年的生活中。

第四篇:2013年枳沟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3年枳沟镇农业农村 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3年,按照镇党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农业农村工作将落实好全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大投入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工作

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按照“适当压缩粮田面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连片发展设施农业,扩大保护地栽培”的调整原则,挖掘传统特色种植品种,发挥专业合作社优势,家庭农场27家,10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

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每月定期进行农产品检测。

发放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875个。

二、农机工作

严格技术培训,规范农机安全。我镇充分发挥农机科技人员的作用,组织师资力量对农机驾驶员进行操作人员专业知识和安全常识培训,2013年组织培训三次,培训人员达150人。

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督促检查。对我镇的农机使用拥有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了枳沟镇农业机械台账,统计农机982台,其中四轮拖拉机632台,手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50台.发放创建“平安农机”宣传材料1万多份。

三、水利普查工作

2013年移民村项目工程共涉及6个自然村,投资930.5万元,切实保障移民的生产生活。

实现全镇1459名移民“去折换卡”,进行信息核对,确保资金发放及时到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七、林业工作

2013年,全镇完成成片造林2597亩,其中更新造林877亩,国家沿海防护林工程1800亩,水系绿化1720亩,完成任务量的103.8%。

八、气象工作

举办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培训,在社区开展了气象地震灾害应急演练,做好了镇域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达标和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3年,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在镇、社区、自然村三级干部以及全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2014年的工作中,农业农村工作将紧紧围绕全镇2014年工作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大投入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抓好农业、农机、水利、林业、移民、气象等工作,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农业工作

完善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抓好万亩标准粮田、全程机械化千亩黄烟示范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等高标准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精品农

加强农机购补贴核查力度,组织人员对购机户逐一进行核实,通过核查杜绝了违法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情况,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和购机者及商家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三、水利工作

1、确实做好2014年辖区内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沟渠、管理工作,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保养工作,加强河渠综合管理,改善和美化城乡河渠环境,发挥河渠的水利及生态效益,促进人水和谐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做好全镇饮水安全后续工作,让社区村民慢慢增进了解,提高入户率。

3、抓好用取水、节水、水土保持工作。

4、抓好汛期防汛减灾工作,落实防汛责任,加强防汛应急队伍建设,防汛物资到位,确保安全度汛。

四、林业工作

1、计划完成成片造林2000亩

2、森林防火工作:调整充实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新增护林员进行护林防火工作,开展防火宣传、加强基础建设、更新设备,通过责任落实到位、巡山人员到位、火灾隐患排查到位等,确保没有森林火情、火灾。

3、林政资源管护:组织相关人员按每个季度一次对辖区内木材加工、经营户进行监督检查工作。

五、农村水库移民工作

1、做好农村水库移民核减工作。

2、做好农村水库移民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

3、积极争取农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移民应急资

第五篇:枳沟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枳沟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努力构建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我镇教干教师岗位职责履行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我镇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

2、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师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3、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

4、扎实推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达标培训为手段,同时加强教师“粉笔字、板画、钢笔字”的基本功培训。

5、加大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6、以人为本,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为教师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7、立足长远,加强教干的培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来管理、规范我镇的管理行为。使我镇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办法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学校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强化对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亲自指导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工作。做到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主动参与。

(二)健全完善培训工作制度

镇小学教研室对各校教师培训的规划、目标、措施、成效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是年终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和依据,教师完成培训情况是教师个人年终考核,岗位聘用和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

(三)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以教干、班主任、教导主任、电教仪器室教师和教科研及学科带头人为依托,建立我镇教师培训网络体系。重视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学习,树立现代化培训意识,掌握现代化培训规律方法,提高培训及培训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和培训后管理工作

积极推进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实行凡训必考,实行交互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等各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继续加大推进网络培训力度,研究和探索名师创新团队等新的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双名”(名校长、名教师)培训实效。切实加强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将培训与推进工作相结合,努力使培训成果体现在工作实效上。

四、具体措施

1、教研室牵头,系统组织本镇教师举办新课程知识以及现行小学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理论讲座,着力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坚持以校为本,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发挥校园网与学校资源库的功效,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4、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教学教研活动,并加强管理,做到“学有收获,学以致用”,而且教师培训要求后能在其业务学业论理中交流经验体会。

5、开放学校图书室,学校定期购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向全体教师提供书目,要求每期教师至少精读一本理论书刊。

6、暑期通过专家报告会的形式,对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及教干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修养和管理水平。

7、保障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投入,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师培训资金保障机制,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从而提升我镇的师资水平。

下载枳沟镇人的风俗习惯调查报告(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枳沟镇人的风俗习惯调查报告(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彝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彝族风俗习惯调查报告 计科系08级3班XX 摘要: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西川乡踏地坪村的二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彝人的文明世界和欢乐的节日。 凉山彝族人民有两大......

    枳沟初中班主任责任书1

    枳沟初中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省、市、教育局,枳沟中心校有关安全工......

    枳沟初中学生交通安全保证书

    枳沟初中学生交通安全责任书 为认真贯切落实诸城市教育局和中心校对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要求, 推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努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 枳沟初中......

    枳沟初中师德承诺书(推荐5篇)

    枳沟初中师德承诺书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展示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完成职业任务,在此,我向学校、向社会、向家长郑重承诺: 一、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热......

    枳沟镇东枳沟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典型事迹

    枳沟镇东枳沟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典型事迹 东枳沟社区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的精神,东枳沟社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

    枳沟小学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5篇模版]

    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诸城市枳沟小学我校自启动“牵手两代 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不断加大对家长课程的宣传工作力度,以多种形式开展家长教育,学校以家长......

    西枳沟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总结

    西枳沟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总结2010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和谐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全年共调处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8起,其中,一般性矛盾纠纷27......

    东枳沟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情况汇报

    发挥区位优势 强化引领示范 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社区 东枳沟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情况汇报 东枳沟社区辖枳沟四村、五村、六村、赵庄、小埠头、薛家官庄6个自然村,共1900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