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机考判断题√
三、判断题
C1.处理冲突的回避方法就是领导者要忽视冲突,任其自身自灭。(×)2.成就感是领导激励方法中的一种内在的激励方法。(√)
3.从理论的角度上说,上层领导者领导幅度可以比下层领导者的领导幅度大一些。(×)
4.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组织发展的主体。(×)
D5.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可以由国家和企业共同提供。(×)
6.电子政务就是网站与软件的简单应用,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7.电子政务的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
8.对员工的信任是一种荣誉激励的方法。(×)
9.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领导人才问题是决定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F10.非正式群体一般总是处在不稳定、不平衡、不断重组、不断调适的状态中。(×)
11.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互相对立、不能相互转化的。(×)
G 12.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渠道进行。(×)
H 13.缓冲法是按照老子原则处理冲突的一种主要的办法。(×)J14.集体主义的典型价值观是荣誉、成就、遵从和服从。(×)
15.渐进决策的模型是美国著名学者西蒙所提出的。(×)
16.决策效能主要属于宏观领导效能。(×)
17.决策信息在决策系统内、外处于枢纽地位,是决策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18.经理制领导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产物。(√)
K19.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10%左右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L20.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21.领导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
22.领导素质有着很广泛的内容,其基础是与生俱来的。(×)
23.领导决策的过程是动态的,一次性完成的。(×)
24.领导素质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领导素质的提高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
25.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具有权变色彩的领导理论。(√)
26.领导授权实际上是领导活动过程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上级领导给下属分配任务。(√)
27.领导的控制功能是从外部对组织战略与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宏观把握。(√)
28.领导效能测评的对象是领导者个人或者集体。(×)
29.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社会要素的总和。(×)
30.领导效能的测评工作应该重视直接效果,忽视间接效果。(×)
31.领导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32.领导权力和权威的影响时限是一样的。(×)
M 33.目标原则是领导群体结构优化组合与调整的第一原则。(√)
34.美国著名领导学家德鲁克认为有效领导者的决策是从搜集事实开始。(×)
35.模拟测评法目前已经成为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挑选和训练领导与管理人员的重要方式。(√)
Q36.权力腐败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私有制度与私有观念的产生而产生的。(√)
37.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寻租和造租。(×)
38.群体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群体一般被称为协作群体。(×)
R39.软专家是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他们的出现使专家式领导趋于成熟,它推动了领导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40.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就是增值性。(×)
W 41.我国领导体制的最主要的弊端是组织结构设置不够科学。(×)
42.我国在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方面发展比较成熟。(×)
43.我国传统的领导素质的测评方法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重定量轻定性的弊端。(×)
44.危机就是突发事故或者紧急事故。(×)45.危机对于组织来说既是一种毁灭,同时也是一种机会。(√)
46.外部的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开展具有最为直接、最为迅速的影响。(×)
47.物质文化是文化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性质直接决定文化结构的整体性。(√)
X 48.现代社会纵向分工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
49.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的基本线索即非价值中立理论向价值中立理论的发展。(×)
Y 50.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最为道家人物所倡导。(×)
51.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集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于一身的。(√)
52.一般来说,委员会制比一长制更为优越。(×)
53.一般说来,目标是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54.一般来说,群体的规模越大,成员之间的沟通就越困难。(√)
55.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56.一般来说,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个人的经验越丰富,他的直觉或预感就越准确。(√)
57.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提出了人力资源发展理论。被公认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58.有效的团队应该做到在一个人的领导下用一个声音说话。(√)
Z 59.直线式的领导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
60.在现代军事科技中如核子爆炸、推盘演习、电子模拟战等都广泛采用了模拟决策法。(√)
61.转型时期的社会权力一般与宗教权力或者宗教迷信等曾经相互结合。(×)
62.重人式领导方式是带有权变特点的现代管理理论。(×)
63.重事式领导方式实质上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管理理论。(√)
64.最早对思维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心理学家。(×)
第二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机考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空(b领导目标)是取得领导效能的前提,是领导效能的中心线。
空(C领导效能)既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又是领导活动的归宿,是反映领导者能力和领导活动成效的综合性指标 空(d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空(c权力)是领导关系存在的前提。
空(d人)是领导关系中的核心。
空(A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
空(c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A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概括了九个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他认为其中最根本的是(C)。
C.文化手段的便利
A按决策目标的数量分类有(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A按照权力的控制程度来看,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体或个体手中是(b)。B.集权式领导
A按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类有(A)。A.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A按决策问题的出现概率分类,决策可分为(A)。A.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B被公认为“人力资本之父”的是(a)。A.舒尔茨B不属于发挥专家的团体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决策方法是(C)。C.模拟决策法
B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d)。D.决策前景
B不属于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有(d)。D.最佳原则
C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c)。C.领导力
C冲突属于(B)。B.高对抗性行为
C曹冲称象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思维形式上属于(D)。D.交叉思维
D对于领导者来说,(c)是第一位的。C.政治素质
D道家的政治思想是(c)。C.无为而治
D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a)。A.虚拟政府
F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a)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A.领导者个人特质
F风险决策法有D.决策树法
G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b)。
B.完整制与分离制
G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c)。C.层次制与职能制G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A)。
A.集权制与分权制
G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D一长制与委员会制)。J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a)组织结构。A.直线式J激发思维创新的首要因素是(A)。A.目标
J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相一致的方法是(C)。C.决策追踪J结构理论认为,领导效能取决于(B)。B.组织特性
J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b)的国家在不
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B.89%
K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A)。A.人本思想K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B.发现问题
L领导者素质在内外环境与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主要走向(c)。C.正负两种方向L领导者把自己的意图按照可以理解的方式传递给收讯者是(A)。A.领导沟通
L领导者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的行为属于(B)。B.协调艺术
L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c)。C.社会属性
L领导体制的核心是(A)。A.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L领导关系的两重属性中,(d)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属性
L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b)紧密相连的。B.社会发展阶段
L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又称为(d)。D.俄亥俄模式
L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A)。A.科学性原则
L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具有(C)的领导理论。C.权变理论色彩L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B)。B.社会属性
L领导效能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a)的关系。A.反映与被反映
L领导活动的归宿是(D.领导目标)。
L领导学的产生是D.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L领导行为模式的本质特征是(领导行为与目标联系的间接性)
L领导艺术美的内核是A.品德
L领导艺术美的体现方式是A.领导技巧
L理论在领导方式上的表现是(D人事并重式)
L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有B.最佳原则
M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是首先提出“创新”概念的学者,他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以(c)为核心对“创新”进行了论述。C.技术创新
Q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D)。D.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R人力资源区别于物质资源的根本所在是由于它的(d)。D.能动性
R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怎样(C)。C.激励人的内在潜力
R任务结构是指(d)。D.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S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a)。A.决策目标的确立
S事物的实际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是A.问题
S思维创新的逻辑起点是(创新意识)
S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实质的部分是(c)。C.思维方法
S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a)。A.梅奥
S受X理论影响而产生的是(a)。A.重事式领导
S生动活泼的领导艺术形象,一般都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C)。C.审美功能
T提出期望理论的是(d)。D.弗洛姆
T提出公平理论的是()。A.亚当斯
T通过指挥渠道来协调组织内部的关系属于(b)。B.纵向协调
W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是(a)。A.智囊系统W文化本质上是(C)。C.社会活动的产物
W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c)。C.物质文化
W文化的(A)主要用来说明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及其历史性成果。A.非自然的指向
W我国领导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B)。B.20世纪80年代
W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d)。D.权力过分集中
W为缩小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总体设想是A.决策目标
X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b)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B.神权说
X下列属于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的有A.有效性
X形成团队文化,需要C.设立共同的目标
Y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人的(b)。B.气质
Y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指人的(a)。A.性格
Y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D)为宜。D.二八律
Y运用同态模型的原理进行决策的方法是(d)。D.模拟决策法
Y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团队首先要(B)。B.了解团体方面的理论
Y以下属于领导艺术审美特征的是D.适度性
Y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特点是B.满意原则
Y有效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发生的方法是A.危机预警
Z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MLQ(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中,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
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c)。C.智能激发
Z在领导生态系统中,领导者、被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其中领导活
动的基本关系是(b)。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互动关系
Z在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A.自然性影响力Z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b)。B.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Z在《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把领导方式归纳为四种基本模式的作者是(c)。C.利克特Z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B.呈正相关关系
Z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大约有(a)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A.90%
Z在(d)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D.传统社会
Z在组织文化中、最基本、最具持久性的因素是(核心价值)
Z在团体建设中,让每个成员都能做到各尽其才的方法是B.合理建构
Z组织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信息丢失的现象,属于(A)。A.信道障碍
Z组织的公共沟通首先必须(A)。A.分析相关利益者
Z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b)。B.政治领域
Z纵向联想是联想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决定纵向联想能力强弱的因素是(c)。C.对偶然事件的敏感程度ZZ理论在领导方式上的表现是(d)。D.人事并重式
Z造成传送障碍的原因C.非语言障碍
Z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B.系统管理学
Z战略环境分析有A.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Z战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预测
Z战略制定的基本原则是C.长期效应原则
Z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B.创新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论文
论文样本
对完善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思考
目 录
(要求:目录必须自动生成,在WORD2010中点“引用”中的“目录”,在WORD2003中点“插入”中的“引用”中的“索引和目录”)
综述
一、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借鉴我国历史上科举制
(三)借鉴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
(一)确立了机关依法进入的新机制
(二)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三)考试录用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四)考试录用基础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三)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三、对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思考
(一)强化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基础
(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三)健全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结束语
对完善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思考
摘要: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自推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制度层面上的缺陷:一是考录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考试缺少效度;二是技术层面的保障不足,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三是考官队伍的素质尚待提高。目前,我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在不断增多,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非常必要和迫切。本文借鉴西方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对策设计和改革构想:一是强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基础。二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关键词:公务员 公务员法 录用制度
综
述
从1993年国家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以后制定的近40个单项法规开始,我国在创立公务员制度和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社会环境不够成熟,导致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初步建立了“凡进必考”的进入机制。公务员系统通过向社会公众招考,从社会环境吸取“新鲜血液”,实现了人员更新和素质更新的双重功能,提高了政府运转效能。
1.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在增多,其文化程度逐渐呈现高学历化。同时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使得学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逐渐攀升。
2.报考人数受待遇等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加上公务员工资和医疗、住房、交通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得到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务员的稳定性和地位性,吸引了其它性质单位的人员报考。
3.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无论是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还是考试录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在录用的过程中,不断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同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管理水平和测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考试日益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更多的社会人员愿意参与竞争。
由此可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借鉴我国历史上科举制
我国历史官员考录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选举制度。
二、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
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确立了机关依法进人的新机制
考试录用制度强调录用公务员必须坚持“凡进必考”,凡符合条件者均可报考,凡未经考试或者考试不合格者均不得录用,确立了机关通过考试的方法补充 工作人员的新机制,改变了过去机关进人上的随意性,这是考试录用制度的最大成果。
三、对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思考 由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较快,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所以在录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存有某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阻碍了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推广,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亟待改进克服。
(一)强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基础
结束语
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只有与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结合,吸收借鉴别国的先进制度经验方法才有意义才能成功。因此,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的同时,还应注意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正确处理好借鉴与继承、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公务员考录制度发展的阶段性之间的关系,不能生搬硬套或“全盘西化”,同时对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先进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经验进行中国化的科学实践,才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切实可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斌,杨彦,光明日报出版社《申论》,第3页
【2】徐银华、石佑启、杨勇萍著:《公务员法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1页 【3】郑尚元:《我国行政法实体法的突破与瞻望》,《行政法学研究》2005 年第3 期 【4】彭兴业:《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跨世纪发展与创新》,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5】施雪华主编:《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6页 【6】刘垂春:《 公开选拔的公正考量》[ J ].《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
【7】吴容娇:《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公务员管理机制的思考》,《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4卷第4期,《公共行政》2004年12月,1671-1750(2004)04-0012-04 【8】代青:《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1/5.410
论文要求说明:
摘要300字左右;
关键词3—6个;
论文本科5000—10000字
参考文献8个以上
第四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措施
[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关键词]:
存在的问题 具体的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8年2期27卷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2005
[3]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第五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措施
[摘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具体的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
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
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
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文件公布的数字,我国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具体到农村的话,每年增长近750多万人。同时,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急剧
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第三,用人机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从体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党在政策上对城市实行倾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的倾斜。第二,设置严格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设置将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禁锢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不得随意迁往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的不健全。农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敢于坚持真理、说真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压排挤。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第一,造成了农技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后,农村地区的农技站几乎成为一个空壳,主要原因是工资得不到保障。第二,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要快,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城镇或城市教师,部分农村教师生活比较困难,许多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或“攀高枝”调离农村,或以升学的方式脱离农村教育事业,造成骨干教师的严重流失。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力是农村建设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第一,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青年党员新增人数不多,因此,一些支部班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新的矛盾的能力不强。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不健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力,凝聚力不强。第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存在严重的知识贫困,不能摆正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用
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工生存和生活条件恶劣,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必须关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生存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已制定的各种保护性的政策法规,要贯彻落实,已经落实的则要不断完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优势。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利用。一要不断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加大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力度,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农村的总体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不断发展针对农民所设置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针对农村原有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8年2期27卷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2005
[3]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