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哲学(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多选题
1.管理主体的主要因素是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社会历史性 C.客观性D.协调性
2.政治素质中,据核心地位的是()A.政治方向D.政治立场
3.孔德提出人对真理认识的三阶段是()B.神学阶段C.形而上学阶段D.实证阶段
4.以下哪几项属于管理主体系统()A.决策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监督系统
5.参谋系统的智能有()A.优化决策方案B.创新方法C.提供情报D.出谋划策
6.管理主体应具备的管理素质有()A.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控制和自控能力D.协调组织能力
7.以下哪几项正确的表述了哲学和政治的关系()A.哲学和政治紧密联系B.哲学为政治服务
8.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
A.相互依赖B.相互统一 C.相互区别D.相互对立 9.管理哲学的作用有()
A.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B.促进管理理论发展C.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D.把哲学具体化
10.管理者必须具备哪两个知识素质()A.全面的知识C.专业的知识
11.管理客体系统的辩证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A.目的性和稳定性B.协同性C.不协调性D.变动性
12.管理客体具有哪些性质()A.客观性C.可管理性
13.管理主体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哪些()A.专业技术能力 B.人事组织能力 C.综合分析能力
14.分析哲学在哪几个方面对管理产生影响()
B.分析方法C.强实证主义精神 D.拒斥形而上学结果
15.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条件有()A.人才 C.管理D.信息
16.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A.穆勒B.泰罗C.斯宾塞
17.人为什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
A.具有能动性 B.只有通过人能管理财和物C.可以反作用管理主体
18.管理客体的客观性,由哪两种因素决定的()B.客体现有特性C.管理主体所具备的条件
19.以下几项,属于部门哲学的是()A.美学B.伦理学C.管理哲学 D.教育哲学
20世纪50年代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很快在决策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决策方法出现了()这是自然科学方法向管理决策大量渗透的一种趋向。A数学化 B模型化D计算机化组织的定义包含哪些含义()
A组织必须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
B组织必须有分工和合作关系
C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3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来说,决策可分为()
B战略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4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C战略决策 D一般决策
5在执行被选中的决策方案中,要通过()对决策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A控制系统D信息反馈系统
6科学决策应同时具备()
A时间最短 B目标正确 C方案正确 D使用资源最少
7计划的范围和复杂性随着管理的层次不同而不同,高层管理人员的重点是()
B制定方针、策略 C创新
8管理者的思维方法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客观实际,实事求是B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C坚实的唯物主义立场
9归纳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A典型归纳法 B简单枚举归纳法 C科学归纳法 D统计概括归纳法
10.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有那些()
A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C联系的、全面的思维方法 D过程论的思维方法
11管理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可分为三种情况()B管理主体对外在客观信息的选择
C对于管理系统原有内储信息的选择
D在管理主体对所接受信息进行初加工后的优化选择
12对未来行动方案的说明是()B计划 C策划
13计划的形成过程包含着那些活动的辩证统一()A建构 B反映 C选择
14以下对反映、建构和选择的相互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选择是建构的手段 B反映是选择和建构的基础
C反映为选择提供对象 D反映为建构提供材料
15真正严格的管理应分为三部曲:()
B制定严密、系统、科学且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C让职工认识了解掌握这些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D采取配套设施来保障制度和规范的贯彻实施
16管理控制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A确定质量标准 B获取偏差信息 C调节 D监督
17控制过程表现出那些辩证关系()
A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的对立统一B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18管理控制过程的意义是()
A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B有利于加强人们的信息意识
C为管理自动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19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联系表现在()
A都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B逻辑方法对历史方法有指导意义
20系统的特点有哪些()A整体性 B相关性 C动态、有序 D目的性
21管理活动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多种智能的统一 B多种因素的统一 C多领导的统一 D多层次的统一
1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性协调有两个方面内容,即()A对外制度性协调 B对内制度性协调 2会议协调的类型有哪些()A信息交流会议 B表面态度会议 C解决问题会议 D培训会议 3利用开会这种协调方式,开会的艺术应注意到()A认识到开会的重要作用 B开好非开不可的会 C会议的准备要充分 D树立良好会风
4戴维•迈克提出的三种需求理论,是哪三种()A成就需求C权利需求 D亲和需求
5激励的具体方式有()A物质激励 B参与激励 C领导激励 D尚贤激励
6在现实中,人们对价值的理解包括()
A政治经济学的价值 B社会科学中的价值 C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D哲学最高抽象意义上的价值7以下对“价值观”理解正确的是()A是人们对基本价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B价值观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利益和需要
C价值观反映了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
D价值观具有评价标准的功能
8管理价值评判由哪三方面组成()B管理效率 C管理效能 D管理效益
9协调的手段有两种基本方式,分别是()A儒家方式C法家方式10协调的提出,三个方面的客观依据是()
B主客体的共同目标 C一个以上的组织存在 D相互间有误解的可能
11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A物物关系 B物人关系 C人际关系
12协调的类型可分为()A制度性协调 B沟通性协调 C利益性协调
13可持续发展观包含哪些原则()A生态原则 B经济持续 C社会持续 D文化持续
14对现代管理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有()A是否尽职尽责
B是否有利于实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
C是否被管理者的需要 D是否与公众总体利益相一致
15文化背景与经济管理思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文化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管理思想的特点和水平B经济管理思想的飞跃来自文化的变迁和转移 C经济管理思想对文化大背景具有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经济管理思想一旦形成就将成为文化的一部分16如何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A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 B企业给员工提高企业理念 C企业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D必要的奖惩措施
17为什么管理伦理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A为管理变革作舆论准备 B可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指导思想
18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种需要,可分为哪几个方面()
A生存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19“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的启示()
A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C给员工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0企业管理者需要从哪些方面,为员工提供服务()
A物质利益C人群关系 D精神生活
1中国社会学从产生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哪两个阶段()A新中国成立前D改革开放后
2以下对社会管理理解正确的是()
A对整个民族国家的管理 B对整个社会的管理
C对某一种具体组织的管理 D对某一团体的管理
3孔德为什么被称作社会学的鼻祖()
A提出社会学这三个字 B社会有机体论思想
C把社会秩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D提出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并指出社会事实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B外在性 C强制性 D普遍共有性
5韦伯认为价值的本质不在真实的事实性而是它们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表现在()
A价值附着在对象之上 B价值与行动主体相联系C主体的行动变成价值判断
6现代城市的主要特征有()
A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B城市功能的多样性 D整体的高效性
7现代城市的强密集性表现在()
A人口高度密集C物质财富高度聚集 D文化、知识高度聚集
8人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划分城市的类别()A城市规模 B行政层次吧 C主导功能
9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A原始城市阶段 B中古城市阶段 C近代城市阶段 D现代城市阶段根据各国城市化发展现实情况,现代城市化具有的特点是()
B城市化进程加快C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性 D不同规模城市的不平衡性
11保障市长作用的条件有()
A政治、身体素质 B能力、知识素质C道德修养素质 D思维方法素质
12城市规划的意义是()
A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B对城市各项建设的发展起着统筹协调作用
C对城市发展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3我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有()A综合性 B政策性 C地方性 D长期性
14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A城市发展规划 B布局规划 C工程规划
5城市经济管理职能包括()
A计划和组织 B指挥 C控制 D调节
16城市经济管理在调节城市经济各种活动中,应注意()A局部和整体辩证统一起来
B根据城市的矛盾特殊性来确定城市性质并进一步确定经济结构
C根据实际条件发展优势产业
D调整城市经济结构
17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有()A经济方法 B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政治思想方法 18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二重性 B间接性和综合性C系统性和协调性 D经营管理上的强制性和多样性 19乡镇行政组织设置原则()B法制原则 C精简原则 D智能需要原则
20乡镇行政组织智能()A经济职能 B政治职能 C文化职能 D服务职能
第二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管理监督(本站推荐)
电大行本政治监督学
一、名词解释 1.五权宪法:五权指: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和考试权。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他认为传统西方宪法在政府机关采取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仍有流弊,因此认为应该再加入考试权与监察权。2.风闻弹人:言官可以根据风闻弹人,弹奏不必提出确实证据,弹奏不当也不负错误之责。即不一定要有实据,即可奏弹官吏
3.权能分开:即权与能要分开,就是说要把国家的权力分成政权和治权两部分。4.腐败:违法违纪或违背公认的道德准则,利用公共权力或社会上的优势,不正当地满足私欲的行为或胡作非为就是腐败。
5.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有组织的联合政治行动,是和平请愿。
6.三反五反: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和反对官寮主义,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7.香港廉政公署的涉嫌即可起诉:如果公务员拥有的财产与其收入不相称,而本人又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时,便是涉嫌贪污,廉政公署有权对其进行调查并起诉。
二、简答题
1.权力来源观点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答:把权力监督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民主政治中的监督,一种是专制政治中的监督。权力来源于人民,就会出现民主监督,权力来源于君主,就会出现专制监督。专制监督的主体是专制统治者,实行的主要是自上而下针对臣民的监督,目的主要是维护专制统治,而非人民的利益。民主监督的主体是民众,实行的主要是自下而上针对政府的监督,目的主要是维护民众的利益。
2.简述古代监察的特点
答:1.古代监督监察的总目的,不是伸张民权,而是维护君王2.专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让人说话,人民没有批评政治的自由3.中国古代有谏官监督君王,谏官人数很少,起不了什么作用。4.中国古代的监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层层监察。5.中国古代监察的理论基础是儒家的道德学说。6.在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中,舆论监督受到严重扭曲。7.中国古代重人治不重法治,强调道德约束而实际上不起作用。8.监督监察被扭曲还表现在古代地方监察官往往转化为行政官上。
3.简述主权派与人权派之间的比较 答:两在派别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主权派认为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而人权派则强调个人权利不可剥夺,国家权力不能超越个人权利。主权论和人权论论这两种学说都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建立其理论上的共同点在于都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并且后来分别为不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所继承,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立国的基础。它们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对待国家权力的态度。主权论者对国家权力极端信任,不会做出违反人民利益的事情来,因而人们应当完全服从他,对他的一切行为都没有评判和反对的权利,当然也就谈不上任何意义上的监督。而人权论者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对主权者和国家权力都表示极度的不信任,对国家权力持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4.简述监督与监察之间的区别
答:监督与监察的区别在于监督一词使用的范围较大,监察一词使用范围较小。1.使用的习惯不同 2.实施主体不同 3.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4.监督与监察的客体也有范围大小的差别。一般而主,监督的客体范围比监察更广一些。
5.简述腐败产生的原因
答:1.剥削阶级思想产生腐败2.社会转型期导致腐败的产生3.理性经济人的理论。4.寻租理论。5.权力异化说6.文化根源说7.体制腐败说8.意识形态腐败说 6.简述香港廉政公署的涉嫌即可起诉。答:如果公务员拥有的财产与其收入不相称,而本人又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时,便是涉嫌贪污,廉政公署有权对其进行调查并起诉。对公务员的要求不同于普通公民,对公务员在作风、人格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罪推定原则不同,但它无疑对于反贪污来说是极为必要,也有其合理之处。另外,与一般司法机关“告诉即受理”原则不同,廉政公署在无人举报的情况下,如果认为任何政府官员有贪污或其他违法行为,也可进行调查。7.简述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制度的功效 答:1.政党监督功效受到政党政纲、规章的约束,也受本国宪法和法律的约束。2.政党派别之间差别缩小,导致政党监督主要是为竞选而争。3.金钱政治日益成为政党监督的障碍。
8.简述当前我国反腐败工作存在的问题 答:1.尚未建立起对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权力制约的有效机制2.部门保护、地方保护主义是反腐败的主要障碍3.法律、规章和制度仍不完善、不健全。
9.简述我国现阶段反腐败成效的基本评价
答:1.形成共识2.明确方针和制定法规3.成效明显但仍有问题。
三、论述
1.论述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与监察 答:1.权力的绝对专制,绝对地会导致腐败。这是因为绝对专制必然没有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对最高权力者或高官的监督,而没有有效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也必然出现腐败。
2.对任何掌权者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掌握权力的是具体的人,人性中恶的一面很容易受到权力的诱惑,从而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
3.利用权力给自己规定特权,是掌权者的一个通病。特权,主要是高官或上级官员所有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专制时代的君主不能受到有效监督,因而再严厉的监督都不能遏制政治腐败的蔓延。4.权力运行的公开和透明,是监督的必要条件。权力的运行应该公开与透明,以便宜接受公众的监督。与此相反,就是搞暗箱操作,必然是出于保护腐败和滥用权力的目的。
5.同等权力的相互制约才能起到监督的效果。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且相互制约的权力要有同等的地位,这样才能起到制约的作用。
6.仅有权力系统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外部监督。外部监督必须有足以制服监督对象的监督力量和机制。所谓监督机制就是有法律保证,有公民自由权为基础,有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有令公众满意的效果。
7.小政府与大社会的模式,是限制权力的一种思考。小政府就是以最精简的国家机构来进行国家事务的管理,大社会就是许多事情要由社会来做,而不是由政府来做。8.监督要落到实处。凡有监督必要有结果,凡有结果必以达到监督者满意为准,代表民意的机构真正向人民负责。
2.论述我国现行的监督、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安善。
答:1.监督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监督主体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现代政治学已经证明,监督指向实质上与权力指向相一致。任何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其监督指向都应当是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平衡配置,不能畸轻畸重或强弱过分悬殊。监督机构必须保持相对独立,监督主体的地位应当高于监督客体或者至少与监督客体平等,这是实施有效监督最基本的条件。2.重复监督现象比较严重。重复监督,指的是有过多的监督主体对同一监督对象或同一监督对象的同一行为实行监督,致使有的监督主体有名无实,有的监督工作相互推诿,不能落实,有的监督措施令出多门,难以协调和兑现。3.监督内容过于单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监督工作的重点放在查错纠偏上。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而忽略了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进行中的控制,这就难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4.监督法规不完备,监督弹性很大。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总是要以一定的客观依据为准绳,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来实现。可是,目前我国实施监督所必需的由法律、纪律和条例等构成的监督规范还很不完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监督标准,难以准确判断和及时纠正被监督者的越轨行为,二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难以操作。
3.论述孙中山监督学说存在的缺陷 答: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及其监督与监察思想也存在不少漏洞。首先,从其学说本身来看,孙中山强调监察权独立,但对政府首脑,即国民政府主席或总统的权限未多加阐述。总统是虚位还是实位?如果是虚位,无实权,行政院长相当于法国式的总理,五权分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如果总统或国民政府主席是具有实际统治权的最高领导人,在其领导下的五院就难以说是真正的独立了,这一点,孙中山是没有讲清楚的。在后来的历史实践中,国民政府主席或总统往往大权在握,监察院院长由政府首脑提交国民大会通过,实际上受到政府首脑的挟持和控制,与监察权独立的原则显然是相悖的。这样,监察院对于政府首脑的监察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孙中山“权能分开”的理论认为,“根据于个人天赋的聪明才智”,“人类应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叫做“先知先觉”,是发明家;第二种人叫做“后知后觉”,是宣传家;第三种人叫做“不知不觉”,是实行家①。在这里,他片面地夸大了天赋对人的聪明才智的决定性作用。他又强调行使“治权”的政府官员是“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而行使“政权”的人民是“不知不觉”。他又说,前者就是诸葛亮,而后者就是阿斗,要让阿斗来管诸葛亮。在理论上既要人民掌握政权,又贬低他们的智力和能力。这样,孙中山的权能分开、治权万能的学说很容易就会被曲解为“天才”、“超人”统治群众的理论,而使人民主权成为一句空话。另外,孙中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未能体会到政府机关、军队、监狱、警察这些“治权”的具体性及严酷性,未考虑到在所谓民主、民权的外在形式下,仍然可以是封建专制的老一套。孙中山对国家机器的分析往往显得过于天真,他哪里知道,既然强调治权归能人,又强调行使治权的为先知先觉,就很容易被少数专制独裁的人所利用。蒋介石就利用了这一点,他的确把孙中山的所谓“万能政府”实现了,然而却是残酷的“行政万能”。至于人民所拥有的所谓四权,在万能政府之下不过是一钱不值的一纸空文,对于党国领袖的独断专行,人民要依法进行监督弹劾,实际上不可能,历史进程也用事实展现了党国取代民国的闹居。
4.论述西方政党监督的评价
答:通过以上对当代西方诸种监督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监督理论对政府持极其激烈的抨击态度,这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批判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当代西方学者从总体上说没有减弱自己的斗志,对于现存政治民主制度下的监督理论以及政府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斥责。除了上述列举的观点外,公共选择学派的布伦南和布坎南还把政府称为“怪兽”(原文为Leviathan,即利维坦),认为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府总是企图通过自身税收收入的最大化尽可能地压榨它的公民,他们设想通过种种途径限制它使用税收和其他财政工具,核心目的是约束政府这个“怪兽”。兰德斯一波斯纳则指出,“甚至宪法也是被利己的利益集团所操纵。”这些言论,使人振聋发聩。
2.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监督理论在对政治权力滥用的研究中,注重采用经济理性主义的科学方法,如进行成本、效用、交易、供求等等分析,使政治研究透射出凝重的经济定量分析色彩。寻租理论运用的就是经济学的租金(超额利润)理论,并由此引申来分析人为的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总之,当代西方监督理论广泛运用了经济模型、公式、图表、统计资料等方法,使人们对政府监督问题有了简捷、精细、具体的了解。
3.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监督理论不仅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权力滥用和监督问题,使政治理论获得经济学的意义,而且还从社会文化、人的心理等层面来分析政治权力滥用的原因和相应的诊治措施。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不但从政治制度层次上揭露了官僚病问题,并且还从心理因素上对官僚病作了透彻的解剖。科层制消除了通过私人关系和依靠世袭制、指派制获得官职的弊端,因而使形式化、非个人关系的因素上升到支配地位,会造成缺乏精神情感支持的结果。科层制的合理性把每个人变成这架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或螺丝钉,但他们情绪抑郁、态度冷漠,只想如何从一个小齿轮变成一个更大的齿轮,产生追逐权力向上爬的发迹思想。因此,反官僚病还得从文化与心理角度考虑对策。亨廷顿在分析政治腐败时也指出,一定社会文化所规定的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能够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公共选择学派的戈登·塔洛克认为,由于教育普及、道德观念增强,寻租活动的规模就会受到制约。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在监督政府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论文
论文样本
对完善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思考
目 录
(要求:目录必须自动生成,在WORD2010中点“引用”中的“目录”,在WORD2003中点“插入”中的“引用”中的“索引和目录”)
综述
一、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借鉴我国历史上科举制
(三)借鉴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
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
(一)确立了机关依法进入的新机制
(二)改善了公务员队伍结构
(三)考试录用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四)考试录用基础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三)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三、对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思考
(一)强化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基础
(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三)健全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结束语
对完善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思考
摘要: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自推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制度层面上的缺陷:一是考录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考试缺少效度;二是技术层面的保障不足,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三是考官队伍的素质尚待提高。目前,我国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在不断增多,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非常必要和迫切。本文借鉴西方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的对策设计和改革构想:一是强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基础。二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关键词:公务员 公务员法 录用制度
综
述
从1993年国家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以后制定的近40个单项法规开始,我国在创立公务员制度和改革完善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社会环境不够成熟,导致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环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初步建立了“凡进必考”的进入机制。公务员系统通过向社会公众招考,从社会环境吸取“新鲜血液”,实现了人员更新和素质更新的双重功能,提高了政府运转效能。
1.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在增多,其文化程度逐渐呈现高学历化。同时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使得学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逐渐攀升。
2.报考人数受待遇等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加上公务员工资和医疗、住房、交通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得到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务员的稳定性和地位性,吸引了其它性质单位的人员报考。
3.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无论是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还是考试录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在录用的过程中,不断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同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管理水平和测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考试日益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更多的社会人员愿意参与竞争。
由此可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借鉴我国历史上科举制
我国历史官员考录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的选举制度。
二、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
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确立了机关依法进人的新机制
考试录用制度强调录用公务员必须坚持“凡进必考”,凡符合条件者均可报考,凡未经考试或者考试不合格者均不得录用,确立了机关通过考试的方法补充 工作人员的新机制,改变了过去机关进人上的随意性,这是考试录用制度的最大成果。
三、对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思考 由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较快,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所以在录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存有某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阻碍了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推广,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亟待改进克服。
(一)强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基础
结束语
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只有与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结合,吸收借鉴别国的先进制度经验方法才有意义才能成功。因此,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的同时,还应注意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正确处理好借鉴与继承、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公务员考录制度发展的阶段性之间的关系,不能生搬硬套或“全盘西化”,同时对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先进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经验进行中国化的科学实践,才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切实可行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斌,杨彦,光明日报出版社《申论》,第3页
【2】徐银华、石佑启、杨勇萍著:《公务员法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1页 【3】郑尚元:《我国行政法实体法的突破与瞻望》,《行政法学研究》2005 年第3 期 【4】彭兴业:《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跨世纪发展与创新》,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5】施雪华主编:《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6页 【6】刘垂春:《 公开选拔的公正考量》[ J ].《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
【7】吴容娇:《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公务员管理机制的思考》,《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4卷第4期,《公共行政》2004年12月,1671-1750(2004)04-0012-04 【8】代青:《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1/5.410
论文要求说明:
摘要300字左右;
关键词3—6个;
论文本科5000—10000字
参考文献8个以上
第四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措施
[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关键词]:
存在的问题 具体的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8年2期27卷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2005
[3]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第五篇: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
策措施
[摘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具体的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
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需要
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
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文件公布的数字,我国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具体到农村的话,每年增长近750多万人。同时,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急剧
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第三,用人机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从体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党在政策上对城市实行倾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的倾斜。第二,设置严格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设置将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禁锢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不得随意迁往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的不健全。农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敢于坚持真理、说真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压排挤。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第一,造成了农技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后,农村地区的农技站几乎成为一个空壳,主要原因是工资得不到保障。第二,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要快,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城镇或城市教师,部分农村教师生活比较困难,许多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或“攀高枝”调离农村,或以升学的方式脱离农村教育事业,造成骨干教师的严重流失。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力是农村建设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第一,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青年党员新增人数不多,因此,一些支部班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新的矛盾的能力不强。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不健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力,凝聚力不强。第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存在严重的知识贫困,不能摆正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用
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工生存和生活条件恶劣,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必须关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生存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已制定的各种保护性的政策法规,要贯彻落实,已经落实的则要不断完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优势。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利用。一要不断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加大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力度,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农村的总体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不断发展针对农民所设置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针对农村原有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随;中国新农村建设创新理念与模式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8年2期27卷
[2]陈锡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2005
[3]徐勇;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