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林业局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管理暂行办法(写写帮推荐)
国家林业局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管理暂行办法
(林发[2005]2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林业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建立科学的机构体系和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更好地适应林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管理应当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服务林业中心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动态监督。
第三条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人事教育司负责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
第四条机构的设置以职能的科学配置为基础,做到职能明确、配置合理、精简高效。
第五条局机关司局机构按国务院和中央编办的批复设置。直属事业单位按中央编办的批复设置。严格控制新组建单位,确
因工作需要成立新单位的,由人事教育司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经局党组批准后,报中央编办审批。
第六条局机关司局和无人事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处级内设机构的设立、调整等工作,由人事教育司审核后报分管业务局领导和分管人事局领导审批。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设立的总数,由人事教育司审核后报分管业务局领导和分管人事局领导审批;在核定的内设机构总数范围内,经报分管业务局领导同意后可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调整情况应及时报局有关部门备案。
第七条处级内设机构应当综合设置,行政管理、后勤等非业务性机构应精简。每个内设机构编制数不得少于3人。
第八条处级内设机构的设立、调整,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尽可能保持机构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延续性。
第九条申请设立、调整处级内设机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立、调整的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设立、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调整、变更后相关机构的名称、职能、编制数额、人员结构比例、领导职位、职数等。
第三章人员编制
第十条局机关司局公务员编制按国务院和中央编办批复执行。直属事业单位编制数按中央编办批复执行。
第十一条 局机关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核定的编
制数录用和配备人员,不得突破。调录人员时应注意优化本单位人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第十二条 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一般不得挤占或者挪用,确因工作特殊需要调整的,由人事教育司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后提出调整意见,报局党组批准。需要报中央编办审批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领导职数
第十三条局机关司局级领导职数按国务院和中央编办批复核定。
直属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职数按如下原则设置:
(一)编制数在30人以下的单位,行政领导职数一般为3名,其中,编制人数较少的单位,行政领导职数可缩减至2名;
(二)编制数在30人及以上的单位,行政领导职数一般为4名,其中,编制人数特别多的单位,行政领导职数可增加至5名。
第十四条设立党委(党组)且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按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机关党工委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党委(党组)领导职数1名。党政领导正职一肩挑的应当配备专职党委(党组)副书记。纪委书记可由党委副书记兼任,一般不设专职。
第十五条重点林业工程管理办公室、赋予行政管理职能的总站和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可设置总工程师或总会计师职数1名。
第十六条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党组设纪检组长职数1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的各研究所(实验中心)司局级领导职数均为2名。
第十七条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按如下原则确定:
(一)编制为3人的,领导职数为1名;
(二)编制为4至7人的,领导职数为1正1副;
(三)编制为8人及以上的,领导职数为1正2副。其中,编制数特别多的,领导职数可酌情增加,但总数不得超过编制数的25%。
第十八条局机关司局和无人事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由人事教育司审核后,报分管业务局领导和分管人事局领导审批。有人事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核定、调整处级领导总职数,由人事教育司审核后,报分管业务局领导和分管人事局领导审批;在核定的总职数内,各单位按规定对内设机构处级职数进行调整。
第十九条非领导职数由人事教育司按有关规定审核后报分管业务局领导和分管人事局领导审批。
第五章纪律要求
第二十条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管理工作要严格履行程序,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纠正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
人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一)擅自增加或调整内设机构的;
(二)擅自超编制配备人员的;
(三)擅自增加或变相增加领导干部职数的;
(四)擅自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三条
第六章附则 本办法由人事教育司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二〇〇五年九月十三号
第二篇:镇原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
镇办发„2011‟ 号
中共镇原县委办公室 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镇原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
《镇原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镇原县委办公室 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2月28日
镇原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甘办发„2010‟88号)和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机编发„2010‟6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指机构编制部门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实时监督、全程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以《机构编制管理证》为载体,以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为平台,以编制使用核准为主要手段,以部门配合制约机制为必要条件,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照规定审批的机构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
的重要标志,编制证分“在编”编制证和“非在编”编制证两种形式。编内人员使用“在编”编制证,编外人员使用“非在编”编制证。持证人员自然减员、工作调动后,应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注销或重新核发编制证。临时人员一律不核发编制证。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建立和维护“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提供信息共享平台;核发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和《编制证》,并及时作出变更记录;审批机关事业单位用编进人指标;办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入编手续;对《机构编制管理证》进行年检,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 组织人社部门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用编进人指标,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录用(聘用)、调配、安置人员;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入编记录,确定相关人员工资待遇,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等。
第十条 财政部门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入编、出编记录和组织人社部门核定的人员工资待遇标准,编制
管理证》建立本部门、本单位“在编人员信息库”和“非在编人员信息库”,县机构编制部门建立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库。
第十六条 经批准新设立的机关、事业单位,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工作。
第十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调动或职务发生变动时,所在单位凭任职文件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及时变更“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和《机构编制管理证》相关信息和有关内容。
第十八条 机关、事业单位出现工作人员调出、辞职、辞退、开除、退休、死亡等减员情况,所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向机构编制部门申报。机构编制部门根据申报单位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及时在“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和《机构编制管理证》中进行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因工作调出、辞职、辞退、开除、退休、死亡等自然减员后,所在单位或本人应在30日内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注销或重新核发编制证。
第二十条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出现空缺时,优先从本单位非在编人员中按规定程序递补列入。非在编人员通过递补、离退休、提前离岗、调配调整、自然减员
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纪发[2009]15号)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 积极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扩大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充分发挥“12310”机构编制举报电话的监督作用;机构编制、组织、人社、财政部门要加强配合,各负其责,严格把关,认真督查,严肃查处违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镇原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机构编制工作 实名制管理 暂行办法 通知
抄 送: 县人大、政协、武装部办公室。
中共镇原县委办公室 2011年2月28日印发
共印100份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办法(范文)
国家林业局
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是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有关规定,林业局制定了《国家林业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现将《暂行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林业局
2012年12月11日
国家林业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根据《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结合林业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编制内工作人员,适用本办法。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或聘任、涉密岗位聘用等确需通过其他方式选拔补充外,一般都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1—
第三条 公开招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招聘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等方式进行。
第四条 公开招聘坚持统筹管理与落实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实施。成立国家林业局公开招聘工作小组,由人事人才、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负责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由本单位自行组织实施,无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由人事司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第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招聘岗位所需的专业、学历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应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或者因违规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聘任合同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六)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八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得设置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歧视性条件。
第九条 公开招聘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招聘方案;
(二)发布招聘信息;
(三)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四)考试;
(五)体检与考核;
(六)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 招聘方案、公告发布与资格审查
第十条 制定招聘方案。各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求和批复的招聘计划,制定本单位招聘实施方案,报人事司审批。招聘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核定的编制数及空编数、招聘岗位及条件、招聘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方式等。
第十一条 发布招聘公告。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事业单位自行在网站发布招聘公告,无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事业单位由人事司统一组织发布。招聘公告应包含用人单位简介,招聘岗位、人数及条件,招聘方式及程序,报名时间、方式,考试时间、科目,招聘咨询方式等内容。招聘公告发布后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二条 资格审查。各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接受应聘人员报名,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参加初试人员名单,并通过网站公告。
第四章 考试、体检与考核
第十三条 考试。考试分初试与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初试成绩,一般按不少于1:5 的比例确定复试人选,并通过网站予以公告。
复试可采用面试和专业考试的方式,用人单位制定复试工作方案,报人事司备案。面试应成立不少于5人的面试小组,主要测试应聘人员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可根据岗位特点增设专业考试。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初试和复试成绩按4:6的权重比例计算得出总成绩。根据总成绩由高
到低,按照人选和岗位1: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核人选。
第十四条 体检和考核。对确定为体检和考核人选的应聘人员,由用人单位组织体检和考核。体检应到指定医院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学习(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核。体检或考核不合格者,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对于由此产生或因应聘者自愿放弃等原因产生的岗位空缺,可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第十五条 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或特殊岗位需要的,报人事司审核后,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第五章 聘 用
第十六条 确定拟聘人员。根据考试、体检和考核结果,用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报人事司。人事司按程序报局审批备案(京内事业单位聘用应届高校毕业生需报人社部审批)。
第十七条 公示。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涉密岗位的拟聘人员,可不对外公示。
第十八条 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人事关系,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第十九条 公开招聘的人员按照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一般试用期为一年,包含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
凡与用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人事、财务、纪检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用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开展公开招聘工作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也应当回避。
第二十一条 严格公开招聘纪律。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严肃处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聘人员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提供虚假报名信息,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或过失泄漏考试题目的;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擅自聘用人员的;
(六)招聘工作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
(七)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 局公开招聘工作小组设立并公布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负责受理有关投诉或举报,组织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调查处理情况。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现行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人事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川编发[2010]15号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范围内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
第三条 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应坚持与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和精干高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四条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载体,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第五条 乡镇卫生院主要由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乡镇政府给予支持。
第六条 乡镇卫生院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
第七条 乡镇卫生院的设置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方便农村居民就医要求,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设置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
第八条 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及时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重点预防控制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提供妇幼保健服务;定期实施免疫接种;开展医学康复、精神卫生、基本职业卫生、保健咨询等服务,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倡导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
(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基本医疗
服务;现场救护和转诊服务;慢性病管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三)综合管理服务:协助政府制定和组织实施辖区内初级卫生保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村级卫生机构业务工作,并对乡村医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法规宣传与咨询,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配合做好即时补偿结算等工作;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调查工作,承担区域内公共卫生相关信息收集与报告;承担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九条 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数量和密度、服务区域范围、地形地貌特征、交通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按农业户籍人口1.0~1.5‰的标准核定总量,并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编制不少于8名,时间报市(州)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
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各卫生院的实际情况在总量范围内分配下达编制。
第十条 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为财政补助的事业编制。
第十一条 乡镇卫生院领导职数,原则上按以下标准配备:人员编制8~15名不得多于1正1副,16~50名的不得多于1正2副,51名以上的不得多于1正3副。
第十二条 乡镇卫生院人员配备应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数的90%。在编制定员内,每个乡镇卫生院应确定2人左右从事日常公共卫生及突发公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妇幼人员,中医药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20%至30%,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应配备1名以上的中医或民族医人员。
乡镇卫生院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后期服务人员不再占用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第十三条 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
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合同相关部门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并不得将村卫生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畴。
第十四条 经批准设立的乡镇卫生院,应依法向所在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各级机构编制、纪检监察、卫生、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本办法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要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文
号:皖政[1999]31号 发布日期:1999-7-30 执行日期:1999-7-30
第一条 为加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日制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是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实行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规
范自律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坚持精简、统一、优化、高效的原则;坚持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模效益、师资队伍建设等相适应的原则。
第五条 中小学根据学校规模、任务,确定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
(一)规模在18个班以上、17-12个班、11个班以下的高中,分别设置内设机构4个、3个、1-2个,校领导职数分别为3名、2名、1-2名。
(二)规模在24个班以上、23-12个班、11个班以下的初中,分别设置内设机构4个、3个、1-2个,校领导职数分别为3名、2名、1-2名。
(三)规模在18个班以上、17-8个班的小学,分别设置内设机构2个、1个,校领导职数分别为3名、2名。7个班以下小学不设管理机构,配校长1名、教导主任1名。
(四)中小学基层党群组织按有关章程建立。12个班以上的高中、初中,可配专职团干部1名。12个班以上的小学,可配专职少先队辅导员1名。
(五)中小学内设机构一般包括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等。其职责按教育教学任务和
内设机构数量确定。
(六)职业中学内设机构数、校领导职数,比照普通高中和普通初中规模、条件审定。县级以上的重点职业高中,可增设生产实习处。
本条所称的班,是指按国家规定设置的标准班。
第六条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职工工作量、每班学生人数确定。编制标准由基本编制和附加编制构成。
第七条 中小学基本编制标准:
(一)重点和普通高中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班额比例为4∶50、3.8∶50,专职教师编制占
教职工总编制分别不少于77%、76%。
(二)城镇初中和农村初中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班额比例分别为3.5∶50、3.3∶45,专职教师编制占教职工总编制分别不少于77%、80%。
(三)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班额(不含学前班)比例分别为2∶45、1.4∶30-35,教师编制占教职工总编制分别不少于80%、90%。
(四)城镇和农村职业中学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班额比例分别为4.1∶40、3.8∶40,专职教师编制占教职工总编制不少于76%、74%。
(五)盲聋哑学校教职工人员编制,按在校学生12至15人配2.2名教师、0.5名职工
核定。
(六)各类学校工勤人员编制控制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的8%以内。
第八条 中小学附加编制:
(一)建有图书馆、微机室、实验室、语言室、电化教育室的中小学,可按实际工作需
要,增配编制1-3名。
(二)1200人以下规模的学校,配卫生人员(或保健教师)1名;1200人以上规模的学校,配卫生人员(或保健教师)1-2名。
(三)承担全乡(镇)小学业务指导工作的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可根据指导任务大
小,配教育指导人员1-2名。
(四)有寄宿学生的学校,按每300名寄宿学生配管理人员1名。
(五)为教学和后勤服务的校办产业单位,列入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管理序列,其人员编
制按学校编制总额的1-3%另行核定。
(六)承担示范、实验任务的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其教职工编制在本编制标准基础上视情况适当增加,但增编不得超过基本编制的10%。
第九条 中小学教职工机构编制以校为单位(农村小学以中心小学为单位)核定。完全中学教职工编制分别按高中、初中编制标准计算,九年制学校分别按初中、小学编制标准计
算。
第十条 市、县(市、区)可针对学生自然入学高峰或低谷等情况,按标准班人数折算编制,实行人员编制动态管理,但上下浮动幅度不得超过本地教职工基本编制与附加编制之和的5%。编制浮动幅度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经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编制浮动部分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掌握使用。
第十一条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
教师:指学校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职员:指学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教辅人员:指学校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教、计算机、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工勤人员: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第十二条 中小学教师标准工作量按周标准授课时数计算。以语文、数学课为基准,高中教师10-12节、初中教师12-14节,小学教师16-18节。担任其他课和承担教学指导、跨课任教以及班主任等工作应折合相应工作量,折合标准由市、地结合本地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中小学按照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安徽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登记管理制度。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学校,校长是法定代表人。
第十四条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管理人员实行职员选聘、招聘制度,教辅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工勤人员实行用工合同聘任制度。
第十五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实行省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总量控制,县级以上机构编制主管
部门分级管理。
中小学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以及经费预算形式,原则上每三年重新核定一次。其中省属单位的中小学由其主管部门或省教育行政部门报省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市、地、县属中小学由市、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抄省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乡(镇)属中小学由乡(镇)人民政府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县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抄市、地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未经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中小学不得超限额设置内设机构、增加编制,不得超编进人。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干预中小学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举办(不含企业举办)的中小学。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省机构
编制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文
号:皖政[1999]31号 发布日期:1999-7-30 执行日期:199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