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资料食品安全
2011年我省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食品安全监管合力初步形成,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全面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食品安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规范了食品市场秩序,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如何,群众是否真正满意,是对政府行政宗旨和理念、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大考验。人民群众利益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有多重,食品安全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位置就有多重。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最大的决心,集中最优质的监管资源,采取最有力的措施,戮力同心、心无旁骛、毫不懈怠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剖析原因,有的放矢地拿出解决方案。要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重点整治与全面提升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分口把关与紧密配合相结合,抓统筹、补漏洞、强基层、建机制,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全力以赴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一是结合“三打两建”,大张旗鼓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三打两建”的重要内容,坚持“打”字当头,重在建设。“打”字当头就是要狠抓重点领域整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司法机关受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要快办、快诉、快判、快结,要“打”出法治权威,“打”出对犯罪分子的强大威慑,“打”出政府公信力,“打”出人民群众安全感。“重在建设”就是要大力加强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推动全程监管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把牢准入关口,健全流通监控,建立追溯机制,健全检验检测,强化监督巡查。三是狠抓建章立制,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大力推行食品企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乡镇的食品风险监测网络;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和应急机制;尽快出台规范小作坊、小摊贩管理等相关法规规章。四是实行专群结合,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大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监督形成防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天罗地网”。加快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推进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建设。
“2011年,地沟油、速冻食品细菌超标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显示目前食品造假产、供、销越来越集团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徐舟昨日表示,今年2月确定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联合,实现情报共享,这次和市食药监局合作,就是为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据了解,去年市食药监局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取缔制假窝点5个,3名制假窝点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被刑事拘留。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虽然经过不断的专项整治,但形势依然严峻。”市食药监局刘为副局长指出,现在一线执法过程中,往往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独立执法力量不足;制假售假窝点隐蔽性强,并且在每一个环节都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专业的制售假网络,因行政执法手段、执法权力有限而不能达到有效取证,有时还遇到违法犯罪人员暴力抗法等。”
据悉,联合执法办公室将设置联络员制度,联络员负责相关协调工作,并可以通过直接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信息和通报有关情况,达到信息交换、情报共享的作用。
农家乐、小餐饮单位使用不合格食品直接吊销牌照
据了解,全省地级市首个联打办公室组建后,将打击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标签标识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并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规范餐饮食品加工行为。严厉打击无照餐具集中清洗消毒黑窝点,规范餐具集中清洗消毒行业,依法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餐具违法行为。
“所有的餐饮单位,特别是是农家乐、小餐饮单位如果在面点糕点、烧卤熟食上使用了不合格的添加剂,我们首先直接吊销他们的经营牌照,并立即通过联打办公室,由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市食药监局长戚耀方指出,食品监管的重点产品将包含肉及肉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大米、米面制品、豆制品、一次性餐具重点,涉及的单位和区域则有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关集体食堂、小型餐饮单位、车站码头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城乡结合部。
“除了食品安全外,我们还要严查药品、化妆品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尤其是美容、减肥产品。”戚耀方指出,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疫苗、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特殊药品等高风险品种将成为严控产品。
第二篇: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资料(农村垃圾处理)
加强农村垃圾管理的建议。代表建议反映,目前广东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尤其是农村垃圾大多处于无处理状态,垃圾污染对广东环境卫生和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建议省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列为省的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尽快启动农村净化工程,统一进行规划和部署,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制。
关于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建议
摘要
近几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扎实推进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全面兴起清洁乡村行动,有效促进了农村环保卫生工作,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看到目前我市垃圾处理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山区农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承担垃圾清运和处理的费用,于是出现垃圾往溪涧、山头乱倒现象,造成再次污染水源的危险。同时,我市仍采用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即将垃圾污染物进行转移。这种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服务于当前,贻害于子孙”的转移方式。而现在温州地区的垃圾场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用于垃圾增长的要求,垃圾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相当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垃圾的成堆摆放没有科学的处理势必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更是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的。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农村垃圾处理: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事业的工作总体规划,摆上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日程,研究探索农村垃圾处理办法,使这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
2、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网络,形成“农户分类、村里收集、乡镇清运、市里处置”的工作格局,提高农村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
3、创新工作机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和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日常保洁、清运和管理的制度;坚持向垃圾处置产业化发展方向,吸引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垃圾开发市场;加大农村环保监督处罚力度。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的查处,解决城市垃圾下乡问题;探索农村垃圾处置方法。对食物垃圾采取就地生态处理,对非食物垃圾,进行分拣处理。
4、强化监督管理。将垃圾处理对策的视点和重心前移到垃圾产生之前,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采取垃圾源头消减的方法,限制所谓豪华性大包装、循环利用包装物、建立完善废品回收系统、鼓励生产环节节省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垃圾分类收集、垃圾计量收费、对电池、灯管和包装等生产企业征收处理费等。严格国家有关“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有关规定,做好全市的监督监管工作。
总之,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纷繁巨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政策管理问题。关键是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建立新的调控管理手段和农村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诚如您所言,农村垃圾处置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艰巨工作,是既涉及技术问题,又涉及政策、管理问题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已取得的工作成效上,继续加大探索研究农村垃圾处置的新办法、新举措,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努力构建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体系。坚持以实施生态环境优先战略为龙头,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制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力求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城乡环保工作做到环境保护标准统筹设置、环保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污染治理统筹开展、环保目标与其他部门的目标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居)四级清扫、三级监管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集中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努力探索村庄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和管理方式。
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全力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以城中村、旧村改造为重点,推进点线面相结合的亮丽工程,努力实现城市整洁、美观、有序。开展“五脏五乱”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小区院落、集贸市场、沿街商铺、公共厕所、城郊结合部等脏乱现象。以“清洁乡村行动”为主题,继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固体废弃物、河沟疏浚和露天粪坑,深入整治农村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种植业污染和土壤污染,严格控制新增污染向农村转移,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取得明显成效。继续巩固和推进城郊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郊结合部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
三、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固废法》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所需经费,督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承担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建设的责任,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水平。加强城乡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抓紧实施一批垃圾综合填埋场、垃圾流转中心、垃圾处置中心等项目,提高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城乡垃圾的能力。2010年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达不到标准的,须在年底前完成无害化改造或封场;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现建设,推进垃圾处置资源化,实现县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达8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达72%以上。
四、着力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促进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2009〕190号)精神,拟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促进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事实意见》,加大环卫事业发展资金投入,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今年市区已投入2200万元,乐清市投入700万元购置环卫作业设备,减轻一线工人劳动强度。
五、强化生态环保宣传教育。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深化宣传力度,采用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环保宣传,逐步增强农民环保意识。通过报纸、广播、宣传栏等传媒,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农村开展环境卫生重要性宣传,加大《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宣传范围,及时曝光“脏、乱、差”等现象,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关心和支持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集中处置工作,逐步消除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不良习惯,有效提高农村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生态环保观念。
六、加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职能,有效整合市容环境卫生监管资源,建立市、区、街道(乡镇)、村居三级监管四级网络格局及相应激励机制,按照统一的标准,对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监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考核计划。对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并将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及时宣传和总结;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力、卫生质量差等情节严重的单位,给予扣除考核奖金处理,并取消相关单位和负责人评先选优的资格。充分发挥市市容环卫监管中心职能,对全市市容环卫工作开展全面监督、管理、考核等,加大对各县(市、区)监管检查工作力度。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在充分享受着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它不仅影响景观,同时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据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市农村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280公斤,而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为此,群众对此十分关注,呼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尽快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1、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质量不高。目前,除福安城区“三办两乡”外,所有农村垃圾都没有经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化率十分低下。大部分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未作任何处理的就堆放于乡村的池塘、洼地、沟渠、溪岸、河道周围,日积月累成了一个个“小山包”,经风吹或降水的淋溶,堆放的垃圾又成为乡村新的污染源。部分乡镇虽然有垃圾处理设施,但处理设施均属于简易型的(有的乡镇简易型处理设施未启用),达不到卫生填埋的标准,二次污染问题极其严重。
2、垃圾处理前管理过程不顺畅。目前垃圾管理一直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一家包揽,这种体制不能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竞争机制,制约着垃圾管理的发展。再者,垃圾产生者不承担任何费用、不承担污染责任,就使得“从源头上控制,以使垃圾减量化”成为一句空话。加上平时垃圾混合投放加大了后续的处理成本,复杂了后续的处理程序。
3、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因而逐年增加,垃圾有数量大、种类复杂的特点,为此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要不断跟上,才会尽可能避免影响村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破坏美丽的村庄自然环境,因此农村需要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式来解决日益突出的村庄垃圾问题。
二、关于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几点建议 农村垃圾整治已成为当前发展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1、完善编制《乡镇垃圾处理规划》,加快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据调查,我市乡镇没有建立标准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大部分乡镇和村庄垃圾随意找一个池塘、一个沟渠、一块洼地,采取露天堆放等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甚至沿江、河、溪、湖、公路旁直接倾倒、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造成污染,影响下游环境质量。要做好乡镇和村庄的垃圾处置工作,不可能每个乡镇都去设置一个垃圾填埋场,这样二次污染源将会增多,也不利于资源(设施)共享,同时还会增加垃圾处置成本。因此,要从乡镇地理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统一规划,建好垃圾填埋场。建议分分片区来建设完成:在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建一座规模为12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填埋场服务范围为赛岐开发区、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溪柄镇和溪潭镇6镇;在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建一座规模为3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填埋场服务范围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穆阳镇、穆云乡、康厝乡;在湾坞、溪尾2乡镇集中建一座规模为5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1个;松罗、晓阳、社口、潭头、上白石、范坑等乡镇各建设1个;三办两乡的垃圾处理纳入市区统一作业。
2、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置长效管理机制。一是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有关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以各成员单位、乡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垃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并对垃圾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和不定期对开发区、乡镇、村庄的垃圾整治情况开展效能督查,及时通报,确保农村垃圾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落实责任。要坚持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建章立制,形成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及管理责任制,使市、乡(镇村)真正成为属地环境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三要加大正确处理垃圾宣传教育。人是垃圾的制造者,是垃圾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垃圾处理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在推进农村垃圾整治工作中,要注重农村村民良好生活方式的培养,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存放等要求,逐步形成“洁净家园,从我做起”的新风尚;注重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养成卫生习惯,培育群众的卫生观念、民主观念、制度观念,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垃圾整治的热情,把集体的决策转化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开展农村垃圾整治的主体和主要力量。通过规范村民卫生保洁公约和村规民约,召开村民大会,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知识进农家”等活动,使“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3、合理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技术。目前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三大类技术。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垃圾性质、垃圾处理目标来决定。结合各乡镇和村庄的垃圾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其它的具体情况,有的乡镇和村庄垃圾处理技术选择以卫生填埋为主,同时辅以垃圾堆肥化技术。有的乡镇和村庄垃圾处理技术辅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高温堆肥化技术并重的技术。经济较发达的城镇从源头上全面推广应用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技术。
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五条建议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当地群众的关注,在很大程上领导的行为就直接影响到当地群众的行为。所以在我区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可以以镇/社区为单位,每月选出一个合理的时间,由镇/社区的领导带头亲自去清理各地方的生活垃圾,从而让领导起到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自觉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的积极性。
二、全员参与
我想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多力量大,在我区处理生活垃圾上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只有全员参与以后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相关部门应该大力进行宣传,号召全区群众讲卫生,爱劳动,不乱扔垃圾,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该加入到生活垃圾的处理中来,共同造就一个美丽干净的番禺。当然,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点,我们应该把宣传工作做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家庭,甚至是每一个人。
三、基础设施
总的来说,现今我区用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还是很完善的,但任何事情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当然,为了使我们的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先对全区生活垃圾管理情况做一个实际的分析,然后把设施投放到卫生环境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去,特别是一些形成多年的卫生死角,更是要多设立一些提示牌和垃圾桶之类的东西。
四、细化责任
在压力才会动力,这是永恒的定律,所以我们应该对各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按月、按季度,更或者按年给出一个具体的任务,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投入到卫生环境的管理工作当中去。这其中又应该把生活垃圾的处理责任特别明确化,因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正常生活与健康。对于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而没有完成任务的则要给予处罚。
五、评选先进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虚荣”,但这份“虚荣”并非一定是坏事,如果我们的相关部门合理利用的话,一定能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在此,笔者建议我区每年针对全民评选一次卫生先进个人,对于那些平时对生活垃圾处理做出贡献或者起到带头作用的给予表彰,这样一来自然就更加增强全民以后对生活垃圾合理处理的积极性。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还可以让这些先进做我区的卫生大使,到各社区、各企业去进行演讲宣传,以此来起到号召作用。(董志合)
人类文明历史跨过农业文明走到了工业文明,二十一世纪正向着生态文明迈进。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方针,要求2020年的时候使我国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且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就是十七大精神。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双重动力,大力推进垃圾资源产业化。共同研究我区垃圾处理对策,妥善解决我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区服务,笔者提出以下三点见解供参考。
第一点见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一是从“娃娃”抓起,巩固“小手牵大手”活动成果。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和重要平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区的中小学“环保教育”起步比较晚,应建立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要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实现教育强区与生态环保双赢的目标。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人人参与环保。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街道、社区、企业、工厂等开展主题活动,让全体市民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建绿色亚运”、“爱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自觉行动起来,共同解决我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区服务。三是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区委宣传部和《番禺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 大家谈”征文活动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能有效地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商讨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是在全社会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实施课题研究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相关部门积极研究,收集并整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市民通过自己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和生活垃圾处理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第二点见解:树立正确导向,提高全体公民环保意识。树立正确导向,加强环保宣传舆论。通过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舆论工具突出宣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唤起全区市民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市民树立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让每一位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及环境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引导市民合理消费,鼓励市民自主自愿地参与废物减量及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及时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形势,增强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人类迄今为止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由人类行为失当所造成的,特别是与决策者偏激的决策思想和行为不无关系。我国环境保护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要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除了有一定的制度体制保障之外,还要靠教育,唤起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点见解:建立健全垃圾综合处理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区绝大部分城市处理的都是混合原生垃圾,垃圾成分复杂,有机物、人工合成材料较多。实行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这不仅加大了处理的难度,而且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虽然采用了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但离能够独立地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垃圾处理技术应由单一销毁方法向多种方法、互相配合、共同处理的综合处理转变。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稳定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惩制度,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持续发展;通过减免增值税等经济手段扶持再生;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等工作;建立危险废物单独收集和处理系统;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共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容器和废油等。采用焚烧处理,虽然具有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占地少,还可回收热能等优点,但投资大、运转成本高。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片蓝天,保护地球,保护蓝天,保护母亲河,做好垃圾处理是番禺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是我们世代生息繁衍的乐土,青山绿水之间,镌刻着祖辈辛劳的足迹,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一方净土,留一片蓝天,决不能让美丽变成历史的记忆,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天更蓝,让水更绿!(雷霖)
结合实际情况,我对创建垃圾处理文明区有以下四点粗浅建议:
其一,从源头上控制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垃圾污染。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方便。例如,减少包装的纸类、塑料类等外在附加物,尽可能的简化包装大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再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可减少大量垃圾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大量资源。
其二,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这种科学合理的方法之所以在很多社区仍停留在有待起步的阶段,原因在于市民对垃圾分类还缺乏了解,无法区分垃圾是否可回收。所以,教育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垃圾分类是所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前提。这方面,北京“以点带面”、“全城推广”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当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法规,引导市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利用。
其三,推行垃圾管理制度化,大力发展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很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的。垃圾回收利用应坚持“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企业参与、资源回收利用”的原则,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和企业等多方力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构建以垃圾排放权交易、资源回收利用为代表的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处理流程,搭建发展决策、协调统筹和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垃圾处理产业的支撑体系。例如,采用矿物加工技术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里头大部分有用的物质,将剩余的极小部分不能回收的物质分别送去填埋、焚烧或堆肥等,真正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再资源化。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市民的心理恐惧,引导市民全面认识垃圾处理政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这是促使市民对垃圾处理从“邻避”到“迎臂”的有效手段。
第三篇: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资料(三农工作)
广东切实抓“三农”工作 扎实推进幸福农村建设
切实在六方面下功夫
● 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 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城乡抗灾减灾能力
●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昨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全省“三农”工作任务。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用志、副省长刘昆、省政府党组成员李容根、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出席会议。
黄华华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统筹城乡力度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加强、民生改善、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生产实现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黄华华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攻坚时期。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不断开创我省“三农”工作新局面。要切实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抓好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好各类农业园区建设,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二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力度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强标准鱼塘和标准渔港建设、畜牧业集约化技术装备建设、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公益林发展等。
三要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城乡抗灾减灾能力。加强江河治理,大兴农田水利,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气象服务。四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大力发展
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批名镇、名村和示范村,加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力度,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六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珠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黄华华强调,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社区建设,夯实农村发展的组织保障;加强各级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
朱小丹强调,必须坚持从省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幸福农村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基石;必须把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作为缓解通胀预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环节。要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重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要大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在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狠下功夫;二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在强化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上狠下功夫;三要大力推进幸福农村建设,在改善农村民生、推进扶贫工作、增进农民福祉上狠下功夫;四要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理顺城乡关系、破除制度障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五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在加强领导、激发活力、固本强基上狠下功夫。
不出所料,前天刚刚公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是以“三农”工作为主题。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这份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五个把”的系统性论述,昭示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结合广东的实际仔细领会“五个把”的内涵,不难引伸出一个结论:狠抓“三农”工作,理当成为广东正在大力推行的经济社会转型系统工程的重要突破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
现阶段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社会的转型,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变人口资源环境的失衡发展为相对均衡的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缩小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两大指标之间的差距。
要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双转移”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就是最根本的抓手。
2009年,广东人均GDP增长速比GDP增速仅低1.1个百分点,创下了改革开放31年以来两大增速指标的最小差距,正是得益于“双转移”的成效初显,特别是得益于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快转移。
据统计,2009年,全省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82.4万人,转移就业128.5万人,分别增长40.9%和20.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加速转移,一方面对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支撑全省产业转移升级起到了基础性的保障作用。抓好“三农”工作成为推动广东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扩大农村需求:广东向内外需平衡发展转型的重要切入口
“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这是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去年全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所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一结论,同样是广东2009年经济转型经验的结晶。对广东如何更好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由内外需失衡的经济模式转向内外需平衡拉动经济增长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省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表明:2009年,广东经济“外需不足内需补”的势头非常明显。在三大需求里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2%、67%和-26.2%,分别拉动广东经济增长5.624、6.365、-2.48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9年广东内需拉动了广东经济增长近12个百分点,明显高于2008年的内需拉力。
而在广东强劲的内需拉力里头,农村需求呈现出比城市需求更高的增长速度。从投资来看,由于农村安居、公路、沼气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一大批农村民生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2963亿元,增长24.5%,比城镇投资增速高6.3个百分点。从消费来看,在“家电下乡”等政策带动下,农村消费潜力逐步得到挖掘,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高于城市市场0.7个百分点。
广东2009年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问题的“五个把”的战略论断的正确性,而深刻地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则有助于广东更清晰地找准“三农”问题这一广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解决“三农”问题要跳出“三农”的局限视野,相应地,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影响也早就超越了“三农”的界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局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砝码。
所谓“五个把”,即: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四篇:2014广东乡镇公务员面试
2014广东乡镇公务员面试:真正的较量在考试前就已开始 在公务员笔试成绩公布之后,每位考生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备战之中。中公教育专家在此提醒大家,面试的真正较量不仅仅是考场那十几分钟,还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我们平时就注意的。
一、面试开始之前的积累
在面试还没开始之前我们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这除了要求考生多做题之外,还应该关心一下最新的时事热点。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预测、押题,而是通过这些热点的积累让我们养成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能力,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们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有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向。推荐:新闻一加
一、新闻会客厅、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二、面试开始之前的心态调整
要说之前的知识积累是侧重对考生能力的锻炼,那么心态就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完全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实力。有人说过,不是因为你幸运才让你感觉到快乐,而是只有你学会快乐才能幸运。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相当著名的墨菲定理。其实,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连最基本的自信都没有,不要指望别人认可你。所以,在面试之前我们要做的是去相信自己,相信顺利通过笔试的自己也能顺利通过面试,因为我们已经比别人更努力了offcn版权。
三、进入候考室后面试就已经开始
候考室其实也是我们这次面试的战场,在候考室的时候我们就和竞争对手们有了“最亲密的接触”,之前竞争对手大部分都是神秘的,当我们在候考室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对他们有了主观的第一印象。但是,无论这个第一印象是好是坏,那都是我们自己毫无根据的粗浅判断,我们不要受此影响。我们要做的是梳理答题思路,放松心情,简单与人交谈,在候考室不大声喧哗,也不要有情绪的大波动,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四、答题候场时要放轻松
每名考生都说过,真正紧张的时刻是在前一位考生进去答题,你在场外候场时。有时候紧张得都会腿抖,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多做几个深呼吸,多想一些好玩的能让自己放松的事就可以了。有的时候很多考生都会碰到马上轮到自己答题时考官休息的这一尴尬事件,这就意味着候场的时间又会增加10多分钟。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这个时候要放平心态,从容淡定,因为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碰到休息的考官,我们展现自己的时候到了,要把握住机会。如果看到考官只要礼貌问好就可以了,切忌趁机谄媚!
所以,面试其实是很综合的一种考察方式,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备考方法和备考侧重点,大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预祝每位中公学子都能顺利上岸,一举成“公”。
第五篇:2012广东乡镇公务员资料(农村养老 医改)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农村经济能否为应对养老提供必备经济基础?„„在近日由中国老年学学会等部门主办的“全国农村老龄问题高峰论坛”上,多名专家发表了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在降低城市老年人口比重的同时却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城市,形成了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严峻格局。
“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已提前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的平台期。”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党俊武分析,在农村,“未富先老”的矛盾更为突出。和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
业内人士认为,在农村,存在一些突出的老龄问题,如农村老年人仍相对贫困,看病难和医药费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老年社会服务短缺等。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认为,“推动发展”和“促进公平”是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国家应制定特殊政策,重点解决农村老年群体中的失地农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养老保障难题。
同时,多位专家表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我们应增强信心,目前正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和关键时间点。
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李本公分析说,目前,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突破了“家庭承包为主加村集体扶助”模式,逐步纳入国家社会事业范畴并初具农村社会福利体系雏形。
李本公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关注民生”的执政观,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挑战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财政资金的迅速积累,为应对挑战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总体上来说,财政用于社会福利的总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大部分用于城市居民,未来应该把重点放在农村。”李本公进一步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长寿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最具综合意义的成果。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们应保持积极心态。他建议,国家应加强统筹考虑和顶层设计,并加大投入,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来推进老年保障事业发展。
专家们认为,老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体现在发展规划、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经费投入、项目实施等多个工作环节上。
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过程中,发扬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采取引入市场机制的创新模式,探索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医保城乡统筹的富有成效的新路子,值得充分肯定。医保“湛江模式”一是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二是优化了医疗保障服务;三是通过引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增加了医保管理的透明度;四是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下一步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完善医保“湛江模式”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制度,积累实践经验,积极扩大试点范围。一是完善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医疗补助的保费划拨方式;二是建立科学的测算机制,合理制定大病医疗保费标准;三是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医疗保障水平。
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惠州、惠来经验,迅速掀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比学赶超的新高潮。她总结了惠州五个经验:一是思想决定行动,市、区(县)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市长、区(县)长担任,只要思想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到位,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二是思路决定出路,必须树立全局观念,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总体思路、改革目标和任务要求;三是方法决定成效,只有建立科学的倒逼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和要领,才能确保改革整体推;四是标准决定质量,必须通过“以投入换机制”提高工作标准;五是组织决定效能,基层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凝聚共识、合力推进。
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她说,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打破“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建立起体现公益性的新机制,是今年医改的主攻方向,是9月底前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时间非常紧迫。具体要做到“五个抓”:一是抓查漏补缺,做好基层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工作。10月下旬将组织一次全省评估验收,没有完成任务的地市要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和改进措施。二是抓专项督导,确保各地改革健康发展。三是抓政策落实,着力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和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按照国务院要求,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化解工作;今年底前,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并实行一般诊疗费。四是抓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抓经验总结,为下一阶段医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医保制度实施,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按照中央要求,必须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但目前我省还有一些地区差距很大,截至9月上旬还有8个地市任务尚未过半,5个地市进度明显滞后。如果这项改革任务落后了,将影响广东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各地打醒精神,只争朝夕,分析排查,找出差距,落实责任,倒排日期,加强督查,及时通报,抓好落实。确保在9月底10月初建立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揭阳市惠来县这么穷的地方都能搞好医改,其他地方也应该搞好。”在近年来的医改实践中,揭阳惠来逐步探索形成了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基础投入的“惠来经验”,为欠发达地区深入推进医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日,记者来到惠来县,跟当地官员和一线医务人员交流,与“惠来经验”零距离接触。汕头部分村民到揭阳惠来看病
三年多以前,惠来县医疗卫生系统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人才匮乏,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2007年,我们去乡镇卫生院巡视时,县委书记说‘看了想哭’,县长说‘像拍《聊斋》的外景地’,确实很破败,谈不上怎么去为人民服务,无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惠来县副县长黄镇城说,为了做好医改这项民生工程,县领导下定决心,县财政挤出10%经费办卫生。11个新卫生院拔地而起,还有3个在规划之中,而每个都至少投入500万。为了改善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今年4月份,惠来县还开始探索镇村一体化管理,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已有50个村卫生站纳入统一建设。每个村卫生站政府将投入5万,为了鼓励卫生站的建设,9月底完成建设还另外奖励2万。
在东陇镇卫生院眼科中心,记者遇到林振德,他曾任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副院长。“也应该让农民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他介绍,这边新购置了一批诊疗设备,其中有一台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仪IOL Master,采用蔡司的镜头,价值30多万。据了解,东陇镇卫生院在建筑方面投入230万,另外320万用于购置医疗设备,从而让农民的就医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隔壁很多乡镇的村民都会过来就医。在仙庵镇卫生院,记者也了解到类似的情况。“以前这里只有2间平房,荒废了20多年,村民都跑到隔壁的汕头田心镇去就医。”内科主任林永生说,现在情况已经反过来了,田心镇的百姓过来这边看病。
近三年,惠来县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00万元,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据了解,揭阳市也在改善农村医疗服务环境上下了苦功,建成、在建、计划建设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共有22个。投入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资金1.3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8个、面积近3万平方米,增购各类诊疗设备一批。
竞聘上岗换掉了9个院长
为了“选好人”。惠来从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入手,全面取消乡镇卫生院的行政级别,正副院长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又给镇卫生院下发了管理考核标准,成绩列后三名的卫生院院长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受“黄牌”警告的予以解聘。据黄镇城介绍,惠来县一共才17家卫生院,就换掉了9个院长。此外,新进医技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经费改由县财政全额拨款,形成“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机制。
去年11月份,揭阳全市开始推广惠来经验做法。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7022人,其中卫技人员比例占人员总数的85.02%,执业(助理)医师占卫技人员总数的67.15%.卫生院想方设法hold住医疗人才
“这里条件比较艰苦,以前带一个博士生过来,但第二次就不愿意来了。”身为博导的林振德感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很难吸引人才。仙庵镇卫生院院长方邦原来是惠来县人民医院的急诊科主任,为了提高医疗水平,他更发动几位退休的县人民医院老同事来坐诊。
为了hold住人才,惠来对乡镇卫生院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县财政每年拿出七八百万元,给医务人员补贴工资、买社保。目前全市9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吃上“皇粮”,平均月薪1500多元。在“吃饱”的基础上,各个医院的业务收入再拿出一部分来分配,作为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让他们有“吃好”的积极性,避免重走“大锅饭养懒人”的老路。近3年,县卫生局统一招聘了约300名医务人员。
此外,还主动与先进医疗机构联系,寻求建立对口扶助和协作关系,加强医务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全市已经完成460名全科医师和460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完成15名乡镇卫生院中医全科医师、15名乡镇卫生院中医技术骨干接受三级医院培训,组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和业务骨干各类培训班10多场次,培训2000多人次,基层医技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朱小丹对卫生部长期以来给予广东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朱小丹指出,近年来,广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极大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目前,广东新农合参合率达99.7%,基本实现农村居民医疗应保尽保。所有统筹地区实行县内住院即时结报,72%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信息系统即时结报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监管机制,保障基金运行安全,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朱小丹指出,近年来,我省各地市加强了对城乡医疗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国家的有关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慎重决策,完善体制,坚决落实国家在农村居民医保中的各种政策措施,推进我省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降低,实现新医改方案提出“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陈竺对广东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自医改正式启动以来,广东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工作上亮点纷呈。希望广东继续先行先试,充分论证,稳妥推进,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路子,为全国最终实现统一的全民医保创造重要经验。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集中精力,扎实工作,把我省的“三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既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又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中心任务,加快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富民为先,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开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必须坚持效益优先、效率优先,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中心任务,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必须坚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把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作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环节,不断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必须坚持一手抓强县强镇、一手抓欠发达地区,把先富带后富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不断推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在建设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调整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集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走体制创新促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扶持力度,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在推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路子,在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上取得新突破。
各级政府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三农”工作的机制,加强学习,改进作风,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要合力兴农,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山区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大力开展“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创新结对帮扶的思路和办法。省级单位原“百乡扶贫攻坚”的结对帮扶关系保持基本稳定,新增的乡镇由全省的发达乡镇结对,开展“百强乡镇帮百乡”活动。市、县也要组织好本地对欠发达乡镇的结对帮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