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探讨
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探讨
高增安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摘要: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决定于法律规制和控制体系,它集中体现为制度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产品/服务风险、客户风险、地理风险,它聚焦于账户。通过回顾反洗钱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提出了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细分与风险评估的洗钱风险管理两阶段模型。
关键词:金融机构;洗钱风险;风险细分;风险评估;反洗钱机制
作者简介:高增安,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sk-Based Anti-Money Laundering Mechanism Abstra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s’)money laundering risks(MLRs)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terior risks and exterior risks.Originated from legal regulations and control systems, the interior risks are typically represented by regime risks.The exterior risks include product/service risks, customer risks, and geographical risks, with their focus on accounts.A two-stage MLR management model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FIs’ risk seg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anti-money laundering(AML)approaches.Key words: Financial institution;Money laundering risks;Risk segmentation;Risk evaluation;Anti-money laundering mechanism
经济金融一体化加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Alexander, 2001)[1]。作为资金流动的载体和媒介,金融机构是反洗钱与洗钱较量的主战场。目前,我国的融资渠道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截止2005年底,金融业90%以上的资产都集中在银行业。基此,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金融机构确定为现阶段反洗钱监管的主要对象。然而,现行监管制度假定,所有金融机构都提供相同或者大体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业务关系类型和组织结构状况也类同或近似,因而凡事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其实,金融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相似”只是偶然,“个性”才显客观。尤其是众多的民营机构,他们充满活力,在商业化的、高度竞争的、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锋芒毕露。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反洗钱方法,赋予金融机构以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应该成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重要理念和举措。本文拟探讨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细分与评估的反洗钱机制。
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细分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系统风险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进入90年代以后,全球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飞速发展、资产证券化趋势的加强、表外业务的迅速膨胀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其他一系列重大变革,已经把市场风险推向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风口浪尖。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以来,随着洗钱和恐怖融资形势的日益严峻,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专业性机构的一系列规定,都赋予金融机构以法定的反洗钱义务,防范洗钱风险因而成为金融机构的监控重点。
洗钱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为从事、参与、纵容或便利洗钱活动而带来的商誉损失和合规风险,是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系统风险的综合反映。无论从发生的可能性还是从危害程度来看,洗钱风险都是当前金融监管和机构行为自律的一大重点。就微观而言,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内部风险决定于法律规制和控制体系,它们集中体现为制度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产品/服务风险、客户风险、地理风险,其焦点集中在账户。
a)内部风险b)外部风险
图1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模型
1.制度风险。金融机构的内部洗钱风险集中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它是由法律环境和内控体系共同决定的。反洗钱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将给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机构洗钱以可乘之机。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制度一方面应该是国家法规强制性要求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机构自主反洗钱意识的体现,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漏洞都会使金融机构面临体制性洗钱风险。比如,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失察所滋生的白领犯罪,便是金融机构内部洗钱风险的一种表现。
2.产品/服务风险。这是金融机构因为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带来的风险。普通的产品和服务风险体现在产品/服务不为消费者所接受,或者被市场所淘汰,但洗钱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风险恰好来源于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不同产品或服务被用作洗钱媒介的几率是不一样的。产品/服务风险蕴含在通过账户进行的交易之中,并因产品或服务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和程度。研究表明,高洗钱风险的产品/服务主要有三类:
(1)电子汇兑和电子银行业务。现代通讯与银行技术的发展,使得资金可以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快速、便捷地转移且不留下传统的纸质痕迹,这就使事后追踪调查缺少了有力的“证据”。电子银行业务通过电话、个人电脑、自动取款机、自动清算所等电子方式传送信息,提供信用卡、贷款、储蓄、电汇、支付账单等产品和服务。用户的匿名性便于洗钱者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是电子银行业务对洗钱者最大的诱惑力。
(2)国际往来账户。各银行之间为便于结算而相互开立并保留的大量往来账户,扩大了银行与外界的联系,更为非法资金进入金融系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私人银行账户。这类账户的开户人往往是政治公众人物(politically exposed persons,PEPs)、商业团体、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信托公司等,他们的特殊身份背景决定了银行必须为其提供完备的个性化服务,这同样可能使银行置身于较大的洗钱风险之中。
3.客户风险。金融机构的客户风险是由客户的反洗钱体系建设、被其他洗钱者利用的可能性、风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决定的。客户不同,潜在的洗钱风险也不同。根据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2002)[6],银行的高风险客户有:(1)非银行类金融机构(NBFI),包括货币服务机构(如证券经纪经销商,支票兑现服务商,货币交易商或兑换商,旅行支票、汇票或储值卡的出票人、销售方或赎回人)、纸牌俱乐部、赌场、汇款人等;(2)非政府组织(如慈善机构);(3)离岸公司、发行无记名股票的股份公司、位于离案金融中心(也叫做税收天堂或保密天堂)的银行;(4)大量使用现金支付的企业(如便利店、停车场、餐馆、零售商店等)。
4.地理风险。金融机构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客户开立账户、便利不同地区的交易所承担的洗钱风险是不一样的。地理风险是洗钱犯罪的区位特征,它存在的逻辑是:“如果某地的洗钱活动猖獗,那么该地的任何客户都是值得怀疑的”。在国际反洗钱领域,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定的“不合作国家和地区”(NCCT)是典型的高洗钱风险地区(见表1)。各国政府根据本国情况拟订的黑名单,也是反洗钱的重点监控对象。
表1 FATF不合作国家和地区(NCCT)名单变更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FATF有关NCCT报告(2000~2006)整理。
在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因为走私猖獗,云南因为毒品贸易,江浙地区因为民营经济发达且多以现金交易为主,深圳和珠海因为非法经营外汇买卖的地下钱庄较多,新疆因为非法炒卖外汇,甘肃和山东因为黄金产销,湖北因为物质回收公司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偷逃税收,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列为人民币和外汇重点可疑交易行政核查的重点区域,特别是广东,其重点可疑信息占全国总量的40.5%[10]。图2说明了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协助警方破获的洗钱案件的地区分布情况,它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洗钱高发区,也就是洗钱的高风险地区(括号内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数)。
反洗钱方法的历史演变
从总体上看,反洗钱方法经历了从早期基于规则的推理到当今运用异常识别和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的转变。
基于规则的方法用来发现与洗钱有关的特殊交易行为模式。规则通常是根据警界、业界或者司法界提供的类型,由专家来制定的。《美国9·11事件调查报告》发现,恐怖分子偶尔通过慈善机构来转移资金。但是,假如规则定义“所有通过国际汇兑系统划转的资金都是可疑的”,那么,大量的慈善机构就会不堪其冤。
FATF强调识别异常交易(行为)模式。但是,基于异常识别的方法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技术,只有首先确定了什么是“正常”的,才可以借助标准差或方差等来判别哪些是“不正常”的。9·11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的恐怖分子持学生签证进入美国,他们的银行账户有大量资金进出,而且大多数是从已知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大笔电汇的,但几乎没有典型的学生消费支出。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会杜撰许多“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其“异常”表现,这正是基于异常识别的反洗钱方法的缺陷。所以,要谨慎选择警兆指标来区分“正常”与“可疑”,而不是简单地区别“正常”与“异常”。
预测模型是根据先验知识,运用决策树、回归分析、粗集神经网络等技术来建立模型,计算任何新进入行为的可疑概率。该方法在信用卡和保险欺诈识别中有非常成功的应用。但是,预测模型要求用已知洗钱和非洗钱行为模式的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而这正是许多机构所欠缺的。
在实践中,上列方法都各有成功的应用,但伴随着大量的误报。只有把各种方法集成起来,才可以在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对账户交易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基于风险的方法,正是综合运用专家规则、孤立点挖掘、预测模型及其他工具,就每一种情境下的风险进行赋权,汇总每一笔交易或者每一个账户的风险得分,进而确定监控目标。这样,某一账户或客户可能因为某个高风险的行为或者多个低风险的行为或属性而被列为调查对象。
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管理机制
[5]借鉴KPMG(2004)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管理的反洗钱机制,如
图2所示。该机制要求发挥高级管理层的主导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将国家法律
规制内化为机构的政策与程序,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机构对客户身份的识别能力和对可疑交易的监控能力,并强调机构对反洗钱的承诺。同时,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应该贯穿于反洗钱工作的始终。
图2 金融机构反洗钱机制示意图
资料来源:参考KPMG LLP in the United Kingdom,2004制作
1.发挥高级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高级管理层要在三个关键领域为反洗钱工作确定基调和重点:(1)制定政策与程序;(2)通过明确的、合乎逻辑的组织机构来授权;(3)正式监控有关流程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适时了解有关业务与控制的管理信息。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能够制定高水平的政策和详细的操作程序,但确保政策与程序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作却较难落实。在整合资源、确保理想与现实不脱节中,高级管理层应当对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2.建立健全机构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机制。
在金融机构面临的洗钱风险中,制度风险是“特洛伊木马”,它的存在注定了金融机构会被洗钱者从内部攻破,进而纵容、便利甚至直接从事或参与洗钱活动。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把国家的反洗钱法律、规章内化为其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并始终保持内控体系与有关法律规制要求的一致性。具体地说,起码要做到下列几点:
(1)制定机构内部关于防止洗钱的政策、规章、程序、措施,为不间断履行反洗钱法律规定的义务提供制度上、组织上、程序上的保证,为机构内部人员提供监督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规范标准;
(2)设置反洗钱合规专员(money laundering compliance officer,MLCO),在央行反洗钱机构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监督和实施有关反洗钱的程序;
(3)对员工进行持续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组织各层次的风险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洗钱手法演变、洗钱犯罪动态、可疑(交易)行为模式的特征与识别技术、国外立法趋势、专业性机构的指引、行业自律、职业操守等;
(4)建立独立的稽查部门,督促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确保反洗钱原则(如合法审慎原则、保密原则、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合作原则等)和制度(如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保密制度等)得以
[8]贯彻落实(高增安,2007a)。
3.基于风险细分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与风险类别和等级相适宜的客户调查(KYC)程序和账户监控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管理两阶段模型
产品/服务风险和客户风险大多是通过账户来体现的。账户是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就金融产品/服务的提供与消费达成的协议,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载体,是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的焦点。因此,金融机构对洗钱风险的控制主要就是对账户的监控。基于洗钱风险细分
[7](Veyder,2003)的风险评估,要依据国家法律、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专业机构指南、银行内控制度等,进一步划定风险等级,将账户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类。比如,“一锤子买卖”的现金存取业务的风险小,发售股票的持续业务的风险大。单一的存折存款账户因为不涉及到资金的转出和转入,而且每笔业务都由开户人亲自到柜台办理,所以洗钱风险小;相反,信托账户和公司账户洗钱的风险就比较大,因为一方可以轻易地代理另一方管理资金,来自犯罪活动的非法所得也易于与合法的营业收入混为一体,从而掩盖其非法性质和来源。如果某人在某家银行位于闹市区的营业部开立工资账户,其洗钱风险较小;但如果某人与FATF不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做生意,其账户被用于洗钱的风险就比较大。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应该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1)对于低风险账户,执行一个完整的KYC程序就足以完成审慎监控的义务。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银行客户尽职调查》[3]文件精神,健全的KYC程序包括四点内容:
1)客户接受政策;2)客户身份识别;3)持续监视高风险账户;4)风险管理。
(2)对于高风险账户,在KYC程序之外,还应该实施账户监控程序。不管是表内、表外资产还是以受托人名义者,都应以全球化为基准,设定若干账户属性警兆指标,严格监控其交易。如果账户流通量或者余额在规定范围内,只需要定期执行经过更新的KYC程序就可以了(Gill and Taylor,2003)[4];倘若超过了警兆值,则需要实施标准监控程序和重点监控程序。
关于监控数据库的来源,依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KYC一体化风险管理》[2]的意见,可以考虑建立集中数据库和分散数据库。前者是通过统一设立和管理的数据库来监控账户余额、交易活动与支付情况,其优点在于任一分支机构都可以利用同一数据库系统来全面监控集团内部的每一个账户。后者是由各个分支机构自行建立有关账户和交易的数据库,因此,总行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双向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可能将机构的风险降至最低。
(3)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及FATF《40条建议》等,对账户的监控分为标准监控和重点监控。
标准监控执行常规的监控程序,主要针对的是账户正常存取范围内的异常交易(如突然与账户日常交易行为模式不符的一系列大笔交易)、账户的异常交易量、账户的异常条件、短期内重大的集中转入分散个 转出或分散转入集中转出交易、重大现金和支票交易、没有摘要的交易、圆整金额等,必要时可以借助同类参照组账户比较分析来判定异常交易(高增安,2007b)[9]。
重点监控是有选择的监控,主要针对长期闲置不用而突然活跃的账户、重点检查账户、境内账户(home account)、远距离开立以后未曾使用过的账户、经他人介绍开立的账户、政治公众人物(PEPs)的账户、账户主管的统计数据、客户偶然开立的账户(仅限现金交
易)等。重点监控是在标准监控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外国的往来银行账户,监控分析的内容还包括开户意图、外国银行的处所、银行许可经营协议的性质、对方银行的洗钱侦破与预防措施、国家对银行的规制和监管程度等。
对于私人银行客户,要强调开户审查与交易监控的有机统一。尽职调查的范围应该延伸到开户人的直系亲属和亲密伙伴。除了进行常规调查外,还要确认证明人的身份,并进行背景调查。尤为关键的是,要弄清楚并详细记载客户的财富来源、需要、预期的交易水平和类型。私人银行关系可能是极其复杂的,可疑交易行为监测与报告系统要能够合理地评价客户的全部行为活动。
4.借助黑名单,防范洗钱的地理风险。
金融机构应该清楚在高风险地区开展业务、为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客户开立账户、便利涉及高风险地区的交易所蕴涵的洗钱风险。黑名单是识别高洗钱风险的地区和客户的过滤器,又是金融机构有效的保护网。
黑名单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政府间组织或国际组织的黑名单,如FATF“不合作国家和地区”名单、恐怖组织名单;(2)外国政府拟订的黑名单,如美国国务院观察名单和《国际麻醉品控制战略年度报告》(INCSR)名单、美国外国资产监管局(OFAC)“主要关注”名单、美国财政部“主要关注国家(地区)”名单等;(3)本国政府编制的黑名单;
(4)银行管理机关根据本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的黑名单。
掌握了有关黑名单的信息,金融机构就可以制定或者修订有关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或措施。对于来自黑名单国家(地区)或者机构的交易,金融机构必须特别谨慎。另外,政治公众人物是一个特殊群体,也应该引起进金融机构的特别关注。
5.积极参与国家反洗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机构间、区域间、国际间信息共享与合作力度,全面防止本机构被卷入洗钱犯罪活动之中。
结论
金融机构要以风险细分和风险控制为导向,制定与洗钱风险类别和等级相适宜的KYC程序和交易监控程序。金融机构建立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首先要明确高层管理者对实施有效的反洗钱内控制度的责任。同时,要发挥教育、培训和机构反洗钱承诺的支撑作用和内部审计评估与洗钱风险评估的保障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控、可疑信息报告、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制度规定,并设置专员就机构反洗钱工作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汇报,确保高级管理层能够适时了解有关业务与控制的最新信息。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Alexander, K.The Need for Effici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a Global Supervisor [J].Journal of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2001, 5(1): 52–65.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Consolidated KYC Risk Management [S].October 200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Customer Due Diligence for Banks [S].October 2001.Gill, M.and Taylor, G.The Risk-Based Approach to Tackling Money-Laundering: Matching Risk to Products [J].Company Lawyer.2003, 24(7): 210–213.KPMG.Global Anti-Money Laundering Survey 2004: How Banks Are Facing Up to the Challenge [R].2004.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Money Laundering: A Banker’s Guide to Avoiding Problems [R].Washington, DC, December 2002.Veyder, F.Case Study: Where Is the Risk in Transaction Monitor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2003, 11(4): 323–328.高增安.反洗钱:可疑交易行为报告制度有效吗?[J].证券市场导报.2007a,4:17–22. 高增安.基于交易的可疑洗钱行为模式与反洗钱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b. 中国人民银行.2005中国反洗钱报告[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第二篇: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
(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
(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应当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相互配合。
第八条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制定反洗钱内部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反洗钱培训,增强反洗钱工作能力。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第九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对要求建立业务关系或者办理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业务的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求客户出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并登记,客户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新;
(二)按照规定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有效识别交易的受益人;
(三)在办理业务中发现异常迹象或者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有疑问的,应当重新识别客户身份;
(四)保证与其有代理关系或者类似业务关系的境外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并可从该境外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客户身份信息。
前款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十条 金融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能够反映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业务凭证、账簿等相关资料。
前款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
第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告人民币、外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
第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指
导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制定本行业的反洗钱工作指引。
第十三条,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四条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
第十五条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报告可疑交易、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可疑交易活动等有关反洗钱工作信息予以保密,不得违反规定向客户和其他人员提供。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提交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以及稽核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工作有关的内容。
第十八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履行反洗钱职责的需要,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反洗钱现场检查:
(一)进入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二)询问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对可能被转移、销毁、隐匿或者篡改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前,应填写现场检查立项审批表,列明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执法证和检查通知书;检查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执法证和检查通知书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检查。
现场检查后,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应当制作现场检查意见书,加盖公章,送达被检查机构。现场检查意见书的内容包括检查情况、检查评价、改进意见与措施。
第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根据履行反洗钱职责的需要,可以与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谈话,要求其就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二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必要时将检查情况通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发现可疑交易活动需要调查核实的,可以向金融机构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涉及的客户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上海总部、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
第二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
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可以询问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说明情况;查阅、复制被调查的金融机构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藏、篡改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可以封存。
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出示执法证和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出具的调查通知书。查阅、复制、封存被调查的金融机构客户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省一级分支机构负责人批准。调查人员违反规定程序的,金融机构有权拒绝调查。
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的,被询问人可以要求补充或者更正。被询问人确认笔录无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调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调查人员封存文件、资料,应当会同在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由调查人员和在场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金融机构,一份附卷备查。
第二十三条 经调查仍不能排除洗钱嫌疑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侦查机关报案。对客户要求将调查所涉及的账户资金转往境外的,金融机构应当立即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经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并以书面形式通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予以执行。
侦查机关接到报案后,认为需要继续冻结的,金融机构在接到侦查机关继续冻结的通知后,应当予以配合。侦查机关认为不需要继续冻结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接到侦查机关不需要继续冻结的通知后,应当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金融机构解除临时冻结。
临时冻结不得超过48小时。金融机构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后48小时内,未接到侦查机关继续冻结通知的,应当立即解除临时冻结。
第二十五条 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区别不同情形,建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二)取消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任职资格、禁止其从事有关金融行业工作;
(三)责令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发现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的,应报告其上一级分支机构,由该分支机构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处罚或提出建议。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03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反洗钱风险评估标准
金融机构(法人机构)反洗钱风险评估标准
一、环境(Circumstance)(29分)
1.组织架构(18分)1.1 风控架构:(2分)
1.1.1 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控制政策目标清晰。(1分)
参考评分要点:(1)反洗钱内控制度中不具有反洗钱风险控制政策或反洗钱风险控制目标的描述扣0.5分,具有相关描述则不扣分。(2)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人员是否知晓反洗钱风险控制政策或反洗钱风险控制目标,知晓的,不扣分,不知晓的,扣0.5分。
1.1.2 金融机构按照全面风险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反洗钱风险控制体系。(1分)参考评分要点:(1)反洗钱风险管理政策与其他风险控制政策相比不存在明显弱化现象。是否明显弱化可从以下方面判断,例如,反洗钱风险管理政策制定的层级是否足够,反洗钱风险管理政策与其他风险控制政策问责严厉程度是否足以警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发现一项问题,均扣0.5分,扣完为止。(2)金融机构对各类风险的管理政策均衡,反洗钱风险控制体系与金融机构控制其他方面风险的机制性差异不可能导致洗钱风险控制不力。(3)金融机构自身公司治理结构不存在较严重的缺陷,例如金融机构是否按照《公司法》成立并建立了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如被评估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原则上此项可不扣分。以上各项累计最高可扣1分。
1.2 高管履职:(4分)
1.2.1 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的反洗钱职责定位适当。(2分)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高级管理层的反洗钱职责并予以完整清晰描述的扣0.5分。(2)承担反洗钱合规管理职责的高管人员级别适当,具有履职的充分权限,例如高管人员级别应不低于承担对其他风险事项进行管理的高管人员。承担反洗钱合规管理职责的高管人员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不扣分;为分管负责人的,如果经了解,其分管的反洗钱业务经主要负责人授权可获得充分履职权限的,扣0.1分;级别低于分管负责人,或为分管负责人但没有充分履职权限的扣0.5分。(3)在制度中明确、完整地规定了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对于反洗钱重大事项或敏感事项处理的责任。上述层次人员的责任缺一项扣0.5分。
1.2.2 高级管理层(法人机构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成员反洗钱履职情况。(2分)
参考评分要点:(1)高级管理层(法人机构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讨论反洗钱事项的会议次数年均少于3次的,扣0.5分;少于2次的,扣1分;少于1次的,扣1.5分。(2)董事长或总经理(或类似职务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书面批示年均少于5次的,扣0.5分;少于3次的,扣1分;少于1次的,扣1.5分。(3)根据会议记录、书面批示以及监管掌握的其他情况,判断高级管理层(法人机构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具有履行相关反洗钱职责的素质或能力,判断标准:一是会议记录、书面批示以及监管掌握的其他情 况出现与反洗钱法规政策不符或滞后于当前反洗钱法规规定的,扣1分;二是会议记录、书面批示仅是简单复制反洗钱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要求的,扣0.5分;三是批示中明显错用反洗钱法律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的,扣1分。以上各项最高可扣2分。
1.3 机构和岗位设置:(8分)
1.3.1 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合规管理工作。(2分)参考评分要点:(1)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合规管理工作,未设立或未指定的扣2分。(2)所指定的反洗钱合规管理部门内部未建立专业反洗钱机构或团队的,扣1-2分。以上各项最高可扣2分。1.3.2 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具有履职的基本能力和素质。(2分)参考评分要点:(1)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专兼职情况,专职人员少或低于同等资产规模或同类型其他金融机构平均数的扣1-2分。(评估全辖情况和本级机构情况)(2)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岗位级别低于本机构其他风险管理岗位(如银行信贷风险、稽核检查、业务检查,保险理赔岗等)级别的,扣1分(评估本级机构情况)。(3)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稳定性,反洗钱专员在当前岗位上的平均任职年限低于40个月的扣0.5分,低于30个月的扣1分。(评估本级机构情况)(4)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反洗钱知识测试平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分类,综合本级和下属分支机构情况评估),良好扣0.5分,及格扣1分,不及格扣2分。以上各项最高可扣2分。1.3.3 业务条线反洗钱资源配置情况。(2分)参考评分要点:(1)业务条线设置反洗钱岗位并明确其反洗钱职责,未设置反洗钱岗位的,缺1个扣0.5分;未明确职责的,缺1个扣0.5分,职责内容笼统不具备操作性的,扣0.5至1分。(2)业务条线人员参加反洗钱知识测试平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分类,综合本级和下属分支机构情况评估),及格扣0.5分,不及格扣1分。
1.3.4 反洗钱资源配置是否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风险变动情况相适应。(2分)“得分=公式(1)和公式(2)的低值 一是以客户规模增长为参照系:
计算公式(1):客户规模增长率=[本年客户(账户、保单)量-上年客户(账户、保单)量]/上年客户(账户、保单)量×100% 计分方法:(1)增长率≤0且有专职反洗钱人员增加,或是反洗钱专职人员增加超过20%的,得2分。(2)反洗钱专职人员增加超过10%的,得1分。(3)0<增长率≤1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2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且未增加专职反洗钱人员的不得分。(4)1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2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增长率≤3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5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且未增加专职反洗钱人员的,得-1分。(5)3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5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增长率且未增加专职反洗钱人员的,得-2分。二是以资产规模为参照系:
计算公式(2):资产规模增长率=(本所有者权益-上所有者权益)/上所有者权益×100% 计分方法:(1)增长率≤0且有专职反洗钱人员增加,或是反洗钱专职人员增加超过20%的,得2分。(2)反洗钱专职人员增加超过10%的,得1分。(3)0<增长率≤2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3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且未增加专 职反洗钱人员的不得分。(4)2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3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增长率≤3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5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且未增加专职反洗钱人员的,得-1分。(5)30%(规模较大金融机构)或50%(规模较小金融机构)<增长率且未增加专职反洗钱人员的,得-2分。” 1.4 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4分)
1.4.1 对于分支机构的反洗钱合规管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4分)参考评分要点:(1)对分支机构应报告的反洗钱重大事项或敏感事项予以明确,对报告和处理流程,处理机构、部门、人员的权限和责任进行制度性安排;没有的,扣1分;制度不完善的(如报告事项不全、路径不清晰、责任不明,未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酌情扣0.5至1分。(2)对分支机构反洗钱现场检查(含内部审计)做出计划安排或其他制度性安排,没有的扣0.5-1分。(3)对分支机构开展定期反洗钱现场检查或内部审计,没有开展本项不得分,现场检查覆盖率(按下一级分支机构数计算)低于10%的扣1.5分,10%-20%的扣1分,20%-30%的扣0.5分,30%以上的不扣分。(4)对分支机构的检查和审计项目设置合理,未将最新监管要求纳入检查和审计项目的扣0.2分,对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开展全面检查的机构数低于20%的扣0.5分。(5)根据内部审计和内部检查情况,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工作;根据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没有提出整改要求的,或没有采取措施督促落实整改的,每项扣0.5分,没有追责的,每项扣0.5分,高级管理层未对整改情况和追责情况进行督促落实的,扣1分。以上每项最高可扣4分。
2.内控制度(8分)2.1 制度建立:(2分)
2.1.1 反洗钱内控制度全面覆盖监管要求。(2分)
参考评分要点: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可疑交易识别和报告、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反恐怖融资、海外机构和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反洗钱保密、反洗钱内部审计、反洗钱宣传培训、反洗钱工作绩效考核、反洗钱责任追究、协助反洗钱调查等制度,缺少一项酌情扣0.5-1分,扣完为止。
2.2 制度更新:(2分)
2.2.1 根据监管政策变化及时更新制度。(1分)
参考评分要点:评估期内监管政策没有变化,或者根据监管政策变化对内控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了及时更新的得1分,监管政策有变化,但未对内控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更新的不得分。
2.2.2 根据业务发展建立匹配的反洗钱制度或对反洗钱制度进行更新。(1分)参考评分要点:评估期内推出新业务(产品、服务),及时制定或对已有的反洗钱内控制度或相关业务操作规程进行了更新的得1分,有更新但控制措施不足以抵御新业务洗钱风险的扣0.5分,未更新的扣1分。
2.3 制度约束:(4分)
2.3.1 各部门(条线)将反洗钱风险控制要求有机融于业务流程,并相应建立业务操作规程,具有可操作性。(2分)参考评分要点:(1)与反洗钱相关业务条线的操作规程中均包含反洗钱工作要求的得2分。(2)反洗钱内控要求和操作规程完全或大部分独立于业务条线操作规程存在的,酌情扣1-2分。(3)部分业务条线业务操作规程中没有反洗钱风控要求的,酌情扣0.5-1分。
2.3.2 反洗钱合规纳入绩效考核要求。(2分)
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将高级管理层和业务条线人员反洗钱履职行为纳入或其他定期的绩效考核范围,缺少对高管层考核的,扣2分,缺少对业务条线人员考核的,每项扣0.5分。(2)对分支机构和海外机构高管的绩效考核中包含有反洗钱绩效考核内容的,没有的扣1分。(3)绩效考核中包含有反洗钱内容,但不充分或不合理的,酌情扣0.5-1分。(4)对于发现重大可疑交易线索的金融从业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表扬,未包含上述内容的酌情扣0.5-1分。
3.合规文化(3分)3.1 宣传培训:(3分)
3.1.1 宣传。(1分)
参考评分要点:(1)组织分支机构开展宣传活动,每年2次及以上得1分,1次得0.5分,未开展宣传不得分。(2)宣传工作具有创新性,综合考虑形式和内容的新颖程度、宣传效果等,判断标准:一是完全采用人民银行提供的宣传材料,仅宣传反洗钱法规内容的,扣0.5分;宣传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行设计和印制宣传材料,采取较为新颖有效的宣传方式的不扣分。3.1.2 培训。(2分)
参考评分要点:(1)对培训有制度性安排,对培训频率、参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效果检查有明确规定,没有制度安排的,扣2分;缺一项内容扣0.5分;对分支机构培训情况未纳入考核审计内容的,扣1分;(2)组织员工开展持续的反洗钱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反洗钱培训,得1分,5次以上得2分,未开展培训的,不得分。(3)报告期内,未对本机构和分支机构新员工开展培训的,扣1分,仅对本级机构培训而未对下属分支机构(含新设分支机构)培训的,酌情扣0.5-1分。(4)反洗钱培训覆盖董事会或下设专业委员会、高级管理人员、反洗钱主管部门成员及反洗钱专员、各业务条线人员的不扣分,覆盖的人员类型缺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5)反洗钱培训内容设置合理,能满足受训对象反洗钱工作所需,培训内容不涉及最新监管要求的,扣0.5分。
二、产品/客户(Commodity/Client)(19分)4.产品(金融产品及金融业务)对风险控制的影响程度(10分)4.1 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风险(10分)4.1.1 评价金融机构高风险产品、金融服务面临的风险(10分)参考评分要点: 银行业(共6项): 1.网上银行业务
计算疑似被同一人控制(通过同一IP地址控制3个以上非同名账户发生交易、或通过相同手机号控制3个以上非同名账户发生交易等统计,含3个)的多个疑 似非同名账户的数量或交易量的占比。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疑似非同名账户数占比=疑似非同名账户总数/活动账户总数×100% 占比1﹤0.05%的得2分;0.05%≤占比1﹤0.1%的得1.5分;0.1%≤占比1﹤0.5%的得1分;0.5%≤占比1﹤1%的得0分;1%≤占比1﹤1.5%的得-1分;1.5%﹤占比1≤2%的得-1.5分;占比1>2%得-2分。
占比2:疑似非同名账户交易总额占比=疑似非同名账户交易额/活动账户交易额×100% 占比2﹤1%的得2分;1%≤占比2﹤5%的得1.5分;5%≤占比2﹤10%的得1分;10%≤占比2﹤15%的得0分;15%≤占比2﹤20%的得-1分;20%占比﹤2≤25%的得-1.5分;占比2﹥25%得-2分。2.现金交易业务 计算公式(1):
大额取现与关联业务关联度1=(大额存现笔数+网银公转私笔数)/大额取现笔数×100%;大额取现与关联业务关联度2=(大额存现总金额+大额取现总金额)/网银公转私总金额×100%。
评分方法:两项指标均≤1%的得1分;其中一项指标≤1%,但另一项指标1%﹤指标≤2%的得0.5分;两项指标均在1%﹤指标≤2%的得0分;有且只有一项指标2%﹤占比≤5%的得-0.5分;有两项指标2%﹤占比≤5%的得-1分;任意一项﹥5%的得-1.5分。计算公式(2):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
2、占比
3、占比
4、占比
5、占比6得分中的最低值
占比1=本机构存现金额前100位个人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2=本机构存现金额前50位对公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本机构存现金额前100位个人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该100位个人客户的账户贷方交易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4=本机构存现金额前50位对公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该100位对公客户的账户贷方交易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5=本机构存现金额前100位个人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该机构个人存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6=本机构存现金额前50位对公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该机构对公存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5、6≤80%得1分,80%﹤占比1、2、3、4、5、6≤90%得0.5分,90%﹤占比1、2、3、4、5、6≤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3、4、5、6≤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3、4、5、6≤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5、6,得-1分。计算公式(3):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
2、占比
3、占比
4、占比
5、占比6得分中的最低值
占比1=本机构取现金额前100位个人客户报告期的取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2=本机构取现金额前50位对公客户报告期的取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本机构取现金额前100位个人客户报告期的取现总额/该100位个人客户的账户借方交易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4=本机构取现金额前50位对公客户报告期的取现总额/该100位对公客户的账户借方交易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5=本机构取现金额前100位个人客户报告期的取现总额/该机构个人取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6=本机构取现金额前50位对公客户报告期的存现总额/该机构对公取现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5、6≤80%得1分,80%﹤占比1、2、3、4、5、6≤90%得0.5分,90%﹤占比1、2、3、4、5、6≤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3、4、5、6≤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3、4、5、6≤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5、6,得-1分。3.一次性交易业务
占比1=报告期一次性交易笔数/交易总笔数/行业均值×100%。占比2=报告期一次性交易金额/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4.跨境交易业务
占比1=报告期跨境交易笔数/交易总笔数/行业均值×100%。占比2=报告期跨境交易金额/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5.提前还贷业务
占比1=报告期内提前还贷客户数/贷款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占比2=报告期提前还贷金额/还贷总金额/行业均值×100%。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6.银行卡业务(1)信用卡
占比1=信用卡一人多卡(同一客户本机构办卡3张以上)客户数/信用卡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2)借记卡(或存折)
占比2=借记卡一人多卡(同一客户本机构办卡(折)3张以上)客户数/借记卡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占比2得分。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证券业(共4项):
1.转托管、指定(撤指)业务 占比=报告期转托管、指定(撤指)业务笔数/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占比≤80%得2分,80%﹤占比≤90%得1.5分,90%﹤占比≤100%的得1分,100%﹤占比≤110%的得-1分,110%﹤占比≤120%的得-1.5分,120%﹤占比,得-2分。
2.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主辅账户之间资金划转笔数/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主账户交易总笔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主辅账户之间资金划转金额合计数/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主账户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2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5分,100%﹤占比1、2≤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120%的得-1分,120%﹤占比1、2,得-2分。3.网上交易业务
计算疑似被同一人控制(通过同一MAC地址控制3个以上非同名账户发生委托交易,含3个)的多个疑似非同名账户的数量或交易量的占比。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疑似非同名账户数占比=疑似非同名账户总数/活动账户总数×100% 占比1﹤0.05%的得3分;0.05%≤占比1﹤0.1%的得2分;0.1%≤占比1﹤0.5%的得1分;0.5%≤占比1﹤1%的得0分;1%≤占比1﹤1.5%的得-1分;1.5%﹤占比1≤2%的得-2分;占比1>2%得-3分。
占比2:疑似非同名账户交易总额占比=疑似非同名账户交易额/活动账户交易额×100% 占比2﹤1%的得3分;1%≤占比2﹤5%的得2分;5%≤占比2﹤10%的得1分;10%≤占比2﹤15%的得0分;15%≤占比2﹤20%的得-1分;20%占比﹤2≤25%的得-2分;占比2﹥25%得-3分。4.电话交易业务
计算疑似被同一人控制(通过相同手机号(固定电话)控制3个以上非同名账户发生委托交易,含3个)的多个疑似非同名账户的数量或交易量的占比。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疑似非同名账户数占比=疑似非同名账户总数/活动账户总数×100% 占比1﹤0.05%的得3分;0.05%≤占比1﹤0.1%的得2分;0.1%≤占比1﹤0.5%的得1分;0.5%≤占比1﹤1%的得0分;1%≤占比1﹤1.5%的得-1分;1.5%﹤占比1≤2%的得-2分;占比1>2%得-3分。
占比2:疑似非同名账户交易总额占比=疑似非同名账户交易额/活动账户交易额×100% 占比2﹤1%的得3分;1%≤占比2﹤5%的得2分;5%≤占比2﹤10%的得1分;10%≤占比2﹤15%的得0分;15%≤占比2﹤20%的得-1分;20%占比﹤2≤25%的得-2分;占比2﹥25%得-3分。“ ”寿险业(共8项): 1.代理销售业务
占比1=报告期代理销售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代理销售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2.投资理财型产品(含投资连结型产品、万能险、分红险)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
2、占比3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趸交保费金额/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80%得1分,80%﹤占比1、2、3≤90%得0.5分,90%﹤占比1、2、3≤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3≤110%的得0分,110%﹤占比1、2、3≤120%的得-1分,120%﹤占比1、2、3,得-2分。3.团险产品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4.保险事项变更业务
占比=报告期发生保险事项变更保单数/存量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0%得1分,80%﹤占比≤90%得0.5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20%﹤占比,得-1分。5.退保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占比
3、占比4得分的低值+占比
5、占比6得分的低值+占比
7、占比8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新增退保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新增退保总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报告期新增犹豫期退保涉及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4=报告期新增犹豫期退保总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5=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退保保单数/报告期新增投资理财型产品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6=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退保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投资理财型产品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7=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单数/报告期新增团险产品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团险产品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5、6、7、8≤80%得0.5分,80%﹤占比1、2、3、4、5、6、7、8≤90%得0.2分,90%﹤占比1、2、3、4、5、6、7、8≤100%的得0分,100%﹤占比1、2、3、4、5、6、7、8≤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3、4、5、6、7、8≤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5、6、7、8得-1分。6.第三方付费投保业务
占比1=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7.理赔资金转入保险权益所有人以外第三方账户业务
占比1=报告期理赔资金转入保险权益所有人以外第三方账户业务笔数/报告期理赔业务笔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理赔资金转入保险权益所有人以外第三方账户金额/报告期理赔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2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120%的得-1分,120%﹤占比1、2,得-2分。8.保单贷款业务
占比=报告期办理质押贷款保单数/存量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0%得1分,80%﹤占比≤90%得0.5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20%﹤占比,得-1分。“ ”财险业:(共6项)1.代理销售业务
占比1=报告期代理销售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代理销售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2.团险产品
占比1=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
2、占比
3、占比4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3.保险事项变更业务(批改业务)
占比=报告期发生保险事项变更保单数/存量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0%得2分,80%﹤占比≤90%得1分,90%﹤占比≤100%的得0分,100%﹤占比≤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1分,120%﹤占比,得-2分。
4.第三方付费投保业务
占比1=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新增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2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120%的得-1分,120%﹤占比1、2,得-2分。
5.理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非缴费账户业务
占比1=报告期理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非缴费账户业务笔数/报告期理赔业务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理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非缴费账户金额/报告期理赔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2≤80%得2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120%的得-1分,120%﹤占比1、2,得-2分。6.退保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占比
3、占比4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新增退保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新增退保总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单数/报告期新增团险产品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4=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费金额/报告期新增团险产品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80%得0.5分,80%﹤占比1、2、3、4≤90%得0.2分,90%﹤占比1、2、3、4≤100%的得0分,100%﹤占比1、2、3、4≤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3、4≤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得-1分。“ 5.客户类型对风险控制的影响程度(9分)5.1 客户类型对风险控制的影响程度:(6分)5.1.1 计算金融机构高风险客户数量占比,评估金融机构应控制的客户风险敞口。(6分)
”参考评分要点:
根据报告期有关数据,计算金融机构高风险客户数量占比,评估金融机构应控制的客户风险敞口。计算公式为: 银行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占比3的得分+占比4的得分 占比1=(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客户数+开立离岸账户的客户数+私人银行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其他高风险客户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占比2=(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新客户数+开立离岸账户的新客户数+私人银行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占比3=代理开户客户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4=新增代理开户的客户数/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5=一人多卡客户数(借记卡3张以上、信用卡3张以上)/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5≤80%得1.2分,80%<占比1、2、3、4、5≤90%得1分,90%﹤占比1、2、3、4、5≤100%的得0.5分,100%﹤占比1、2、3、4、5≤110%的得0分,110%﹤占比1、2、3、4、5≤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5得-1分 证券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占比3的得分+占比4的得分+占比5的得分+占比6的得分 占比1=(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客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单客户多银行存管客户数+其他高风险客户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单客户多银行存管客户数+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3=代理开户客户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4=新增代理开户的客户数/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占比5=非现场开户客户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6=新增非现场开户的客户数/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5、6≤80%得1分,80%<占比1、2、3、4、5、6≤90%得0.5分,90%﹤占比1、2、3、4、5、6≤100%的得0分,100%﹤占比1、2、3、4、5、6≤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3、4、5、6≤120%的得-1分,120%<占比1、2、3、4、5、6得-1.5分 保险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 占比1=(持非可核查证件投保的客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其他高风险客户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持非可核查证件投保的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3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1分,110%﹤占比1、2≤120%的得-2分,120%<占比1、2得-3分“ 5.2 制约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控制效果的外部因素:(3分)
5.2.1 测量制约金融机构客户风险控制效果的外部因素。(3分)参考评估要点:
金融机构受自身资源能力所限,反洗钱工作实效将受制于许多外部因素,例如在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时,客户身份证件的核实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的 努力程度。金融机构如果有能力排除相关外部制约因素,则可提升反洗钱风险控制效果。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
占比1=使用不可核查证件个人新客户数/个人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无业+其他职业个人新客户数/个人新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5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5分,100%﹤占比1、2≤110%的得0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三、控制(control)(44分)6.产品风险评估、识别与控制(9分)6.1 对产品风险进行评估的机制:(2分)
6.1.1 建立科学合理的产品风险评估机制。评估流程科学、合理、完善。(2分)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对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洗钱风险评估有相关制度安排,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产品风险评估标准。建立产品风险评估标准,但标准存在缺陷,酌情扣0.5至1分;没有制度安排的,未建立产品风险评估标准的,扣2分。(2)评估从初评到审核各个工作环节是否完善。如果只有系统自动评级,缺乏人工审核、参与的,酌情扣0.5-1分。(3)业务条线没有充分参与评估工作的,酌情扣0.5-1分。(4)针对评估结果在相关业务制度中制定了洗钱风险控制措施,没有制定的,每项新业务扣1分;措施不合理或不具备操作性的,每项业务扣0.5至1分。(5)高级管理层对新业务洗钱风险评估机制及标准是否知晓,是否对本机构新业务洗钱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审批,不知晓评估机制和标准的的,扣1至1.5分,没有对本机构新业务洗钱风险评估结果及控制措施进行审批的,每项业务扣1分。
6.2对高风险产品的识别。(1分)
6.2.1金融机构对高风险产品识别到位。(1分)
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高管层及反洗钱合规管理部门负责人、反洗钱合规管理人员能够知晓本机构高风险产品或业务种类,并知晓各产品(业务)洗钱风险点或环节及其风险控制措施;不知晓的每项扣0.5分。(2)金融机构业务部门负责人、反洗钱岗位人员能够知晓本部门高风险产品或业务种类,并知晓各产品(业务)洗钱风险点或环节及其风险控制措施;不知晓的每项扣0.5分。
6.3 对高风险产品的控制程度:(6分)
6.3.1 金融机构针对高风险产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6分)参考评分要点: 选取人民银行重点关注的高风险业务品种或服务,评估金融机构该项业务的风险控制力度。1.银行业:
(1)私人银行业务
计算公式:得分(风险控制资源的充足率)=(客户经理人数/私人银行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2)POS机业务
计算公式:得分(商户管理强度)=(现场核查特约商户数/POS机特约商户数)/行业均值×100% 强度﹥110%且无涉案的得0.5分;100%≤强度﹤110%的且无涉案得0.2分;强度﹥110%但无涉案的得0分;强度﹤100%且无涉案得-0.2分;100%≤强度﹤110%的但有涉案得-1分;强度﹤100%且有涉案的得-1.5分。(3)提前还贷业务
计算公式:占比=报告期提前还贷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提前还贷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4)网上银行业务 计算公式:占比=报告期网上银行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网上银行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1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5分;80%≤占比﹤90%的得-1分;占比﹤80%的得-1.5分。(5)现金业务
占比=报告期现金存取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现金存取业务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1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5分;80%≤占比﹤90%的得-1分;占比﹤80%的得-1.5分。
(6)一次性交易业务
占比=报告期一次性交易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一次性交易业务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7)跨境交易业务
占比=报告期跨境交易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跨境交易业务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1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5分;80%≤占比﹤90%的得-1分;占比﹤80%的得-1.5分。(8)银行卡业务 ①信用卡
占比1=信用卡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信用卡业务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②借记卡 占比2=借记卡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借记卡业务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占比2得分。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证券业(共4项):
1.转托管、指定(撤指)业务
占比=报告期转托管、指定(撤指)业务上报可疑交易笔数/转托管、指定(撤指)业务笔数/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占比≤80%得1分,80%﹤占比≤90%得0.5分,90%﹤占比≤100%的得0分,100%﹤占比≤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20%﹤占比,得-1分。
2.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业务上报可疑交易笔数/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主账户资金交易笔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所有单客户多银行存管主账户资金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计分方法:占比≤80%得1分,80%﹤占比≤90%得0.5分,90%﹤占比≤100%的得0分,100%﹤占比≤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20%﹤占比,得-1分。3.网上交易业务
计算对疑似被同一人控制(通过同一MAC地址控制3个以上非同名账户发生委托交易,含3个)的多个疑似非同名账户网上交易风险控制程度。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得分=网上交易业务疑似非同名账户上报可疑交易户数/活动账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得分=网上交易业务疑似非同名账户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活动账户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2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5分,100%﹤占比1、2≤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120%的得-1分,120%﹤占比1、2,得-2分。4.电话交易业务
计算疑似被同一人控制(通过相同手机号(固定电话)控制3个以上非同名账户发生委托交易,含3个)的多个疑似非同名账户电话业务交易风险控制程度。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与占比2两者得分的低值
占比1:得分=电话交易业务疑似非同名账户上报可疑交易户数/活动账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得分=电话交易业务疑似非同名账户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活动账户交易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2分,80%﹤占比1、2≤90%得1分,90%﹤占比1、2≤100%的得0.5分,100%﹤占比1、2≤110%的得-0.5分,110%﹤占比1、2≤120%的 得-1分,120%﹤占比1、2,得-2分。“ ”寿险业(共8项): 1.代理销售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代理销售业务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代理销售业务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代理销售业务上报可疑交易保费金额/报告期代理销售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2.投资理财型产品(投资连接型产品、万能险、分红险)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上报可疑交易保费金额/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3.团险产品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团险产品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团险产品上报可疑交易保费金额/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4.保险事项变更业务
占比=报告期上报可疑交易涉及发生保险事项变更保单数/存量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5.退保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占比
3、占比4得分的低值+占比
5、占比6得分的低值+占比
7、占比8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新增退保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新增退保上报可疑交易总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报告期新增犹豫期退保上报可疑交易涉及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 行业均值×100% 占比4=报告期新增犹豫期退保上报可疑交易总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5=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退保保单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新增退保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6=报告期投资理财型产品新增退保保费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新增退保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7=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单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新增退保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费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新增退保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5、6、7、8≤80%得0.5分,80%﹤占比1、2、3、4、5、6、7、8≤90%得0.2分,90%﹤占比1、2、3、4、5、6、7、8≤100%的得0分,100%﹤占比1、2、3、4、5、6、7、8≤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3、4、5、6、7、8≤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5、6、7、8得-1分。6.第三方付费投保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第三方付费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7.理赔资金转入保险权益所有人以外第三方账户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上报可疑交易理赔资金转入保险权益所有人以外第三方账户业务笔数/报告期理赔业务笔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上报可疑交易理赔资金转入保险权益所有人以外第三方账户业务金额/报告期理赔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8.保单贷款业务
占比=报告期办理质押贷款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存量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0%得0.5分,80%﹤占比≤90%得0.2分,90%﹤占比≤100%的得0分,100%﹤占比≤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20%﹤占比,得-1分。“ ”财险业(共6项): 1.代理销售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代理销售业务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代理销售业务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代理销售业务上报可疑交易保费金额/报告期代理销售新增保费总金额/ 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2.团险产品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团险产品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团险产品上报可疑交易保费金额/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3.保险事项变更业务(批改业务)
占比=报告期上报可疑交易涉及发生保险事项变更保单数/存量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0%得1分,80%﹤占比≤90%得0.5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0%的得-0.5分,120%﹤占比,得-1分。
4.第三方付费投保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新增保单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第三方付费业务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第三方付费新增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5.理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非缴费账户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和占比2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上报可疑交易理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非缴费账户业务笔数/报告期理赔业务笔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上报可疑交易理赔资金转入第三方或非缴费账户业务金额/报告期理赔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2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6.退保业务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
1、占比2得分的低值+占比
3、占比4得分的低值
占比1=报告期新增退保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新增保单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报告期新增退保上报可疑交易总金额/报告期新增保费总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3=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单上报可疑交易保单数/报告期新增退保保单 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4=报告期团险产品新增退保保费上报可疑交易金额/报告期新增退保保费总金额/行业均值×100% 占比1、2、3、4≤80%得0.5分,80%﹤占比1、2、3、4≤90%得0.2分,90%﹤占比1、2、3、4≤100%的得0分,100%﹤占比1、2、3、4≤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3、4≤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3、4得-1分。
7.客户风险识别、划分与控制(13分)7.1 客户接纳:(5分)
7.1.1 客户接纳政策是否符合反洗钱监管要求。(1分)
参考评分要点:(1)可考虑在客户身份识别流程没有按要求完成的情况下,一般不应与新客户建立业务关系,除非有合理依据确信相关的流程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评估时,可现场查看已经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是否存在未按规定留存身份证明文件,登记身份基本信息,联网核查等情况,发现一例扣0.5分,扣完为止。(2)高管对本机构与外国政要建立业务关系进行了授权或批准等因素,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7.1.2 客户信息登记表或相关业务凭证身份识别要素完整,且便于反洗钱工作应用。(1分)参考评分要点:(1)客户信息登记表或相关业务凭证身份识别要素完整,且便于反洗钱工作应用,缺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2)完整登记对公、对私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且便于反洗钱工作应用,缺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3)将评估期内新客户“职业”登记为“其他”和“无业”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扣0.5分。(4)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留存已过期的身份证件,发现一例扣0.2分,扣完为止。
7.1.3 对于客户尽职调查有合理的流程安排。(1分)参考评分要点:客户办理高风险业务(可参考产品/客户部分)、客户为高风险客户或政要人物的,在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时需建立复核、授权、审批等机制,上述机制缺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7.1.4 实际受益人识别。(2分)参考评分要点: 银行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占比3的得分+占比4的得分 占比1=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客户数+开立离岸账户的客户数+私人银行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其他高风险客户数)/行业均值×100%。占比2=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新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新客户数+开立离岸账户的新客户数+私人银行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3=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的机构客户数/机构客户总数×100% 占比4=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的机构新客户数/机构新客户总数×100% 占比1、2、3、4≤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 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3分,120%<占比1、2得-0.5分 证券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占比3的得分+占比4的得分 占比1=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客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单客户多银行存管客户数+其他高风险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新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单客户多银行存管新客户数+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行业均值×100%。占比3=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的机构客户数/机构客户总数×100% 占比4=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的机构新客户数/机构新客户总数×100% 占比1、2、3、4≤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3分,120%<占比1、2得-0.5分 保险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占比3的得分+占比4的得分 占比1=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投保的客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其他高风险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新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投保的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3=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的机构客户数/机构客户总数×100% 占比4=已识别出实际受益人的机构新客户数/机构新客户总数×100% 占比1、2、3、4≤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3分,120%<占比1、2得-0.5分
7.2 持续尽职调查:(2分)
7.2.1 及时更新客户信息。(1分)
参考评分要点:(1)查看是否有相关制度措施保证能够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如不存在相关制度规定扣1分;(2)是否存相关技术措施保证能够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如不存在相关规定扣1分,如电子台账、系统在客户信息到期前具有提示功能等。对有管辖权的分支机构,重点评估其更新客户信息的执行情况。7.2.2 持续识别客户。(1分)
参考评分要点:有制度性和技术性措施保障在业务存续期间,当客户身份特征或经营特征发生重大变化,或与建立关系时不一致,客户行为、交易出现异常等情况时,应持续履行识别义务,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7.3 客户风险等级管理:(6分)
7.3.1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流程符合监管要求。(2分)
参考评分要点:(1)建立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且等级划分标准科学合理,符合规定,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2)对初次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未在规定时间内 划分风险等级的,有制度或流程方面缺陷的酌情扣分。(3)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从初评到审核各个工作环节是否完善。如果只有系统自动评级,缺乏人工审核、参与的扣1分。(4)业务条线没有充分参与评估工作的,酌情扣0.5分。(5)高级管理层了解风险评估情况,不了解的扣1分,没有充分了解的扣0.5分。(6)按要求对客户风险等级进行调整,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7.3.2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流程执行效果(2分)1.银行业:
合计得分=(1)项得分+(2)项得分+(3)项得分 计算公式(1):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
占比1=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客户数+开立离岸账户的客户数+私人银行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其他高风险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新客户数+开立离岸账户的新客户数+私人银行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计算公式(2):
计分方法:占比=一人多卡客户(借记卡3张以上、信用卡3张以上)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多头开卡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计算公式(3):
计分方法:占比=代理开户(卡)客户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代理开户(卡)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 ”证券业:
合计得分=(1)项得分+(2)项得分+(3)项得分 计算公式(1):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
占比1=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客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单客户多银行存管客户数+其他高风险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开户的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单客户多银行存管客户数+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0.5分,80%<占比1、2≤90%得0.2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 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计算公式(2):
计分方法:占比=代理开户客户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代理开户客户总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计算公式(3):
计分方法:占比=非现场开户客户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非现场开户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0%的得0.5分;110%≤占比﹤120%的得0.2分;100%≤占比﹤110%的得0分;90%≤占比﹤100%的得-0.2分;80%≤占比﹤90%的得-0.5分;占比﹤80%的得-1分。“ ”保险业:
计分方法:得分=占比1的得分+占比2的得分
占比1=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投保的客户数+敏感地区客户数+政要人物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客户+其他高风险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2=分母所包含客户类型中已划分出高风险客户数之和/(持非可核查证件投保的新客户数+敏感地区新客户数+政要人物新客户数+无业及其他职业新客户+其他高风险新客户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1、2≤80%得1分,80%<占比1、2≤90%得0.5分,90%﹤占比1、2≤100%的得0分,100%﹤占比1、2≤110%的得-0.2分,110%﹤占比1、2≤120%的得-0.5分,120%<占比1、2得-1分“ 7.3.3 应用客户风险分类结果有效地进行反洗钱风险控制。(1分)参考评估要点:高风险客户占可疑交易报告量比例。评分方法:得分=占比1得分+占比2得分 一是计算涉及高风险客户可疑交易报告。
占比1=(涉及高风险客户的可疑交易报告量/报告总量)×100%;
占比1﹥50%的得2分;30%≤占比1﹤50%的得1分;20%≤占比1﹤30%的得0.5分;10%≤占比1﹤20%的得-0.5分;5%≤占比1﹤10%的得-1分;占比1﹤5%的得-2分;
二是计算涉及低风险客户可疑交易报告
占比2=(涉及低风险客户的可疑交易报告量/报告总量)×100%。
占比2﹥50%的得-2分,30%≤占比2﹤50%的得-1分;20%≤占比2﹤30%的得-0.5分;10%≤占比2﹤20%的得0分;5%≤占比2﹤10%的得1分;占比2﹤5%的得2分。” 7.3.4根据风险分类结果在高风险领域采取了强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在低风险领域采取的简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符合法定的合规标准。(1分)
参考评分要点:(1)对网上银行等非面对面业务采取更严格的身份识别措施,采取指纹、视频等手段认证客户身份的,得1分,采取动态验证口令、数字证书(U盾)、文件证书的得1分,仅采取用户名、密码的,不得分。(2)对其他高风险业务都采取匹配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得1分,发现缺一个的扣0.2分,扣完为止。(3)根据客户风险分类结果对高风险客户采取了强化的客户尽职调查措施,对 低风险客户的简化客户尽职调查措施符合法定的合规标准,酌情给分。
8.资料和记录保存(3分)8.1 应该保存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范围、期限符合反洗钱监管要求:(1分)
8.1.1 应该保存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范围、期限符合反洗钱监管要求。(1分)
参考评分要点:(1)交易记录要素满足反洗钱工作需要,例如包括汇款交易记录、网上交易IP地址、办理手机银行业务的手机号等,如不包括的酌情扣分。(2)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时限和完整符合反洗钱法规要求,不符合的酌情扣分。(3)合理留存了反洗钱工作痕迹,未留痕迹或不符合要求的酌情扣分。
8.2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方式便于反洗钱利用:(2分)
8.2.1 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的方式便于反洗钱利用。(2分)参考评分要点:反洗钱监测系统及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系统(或者是功能模块)中,能方便调取客户身份资料(一般是开户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不扣分;能方便地从其他系统调取的,扣1分;不能通过系统调取的,但可疑交易、风险等级划分、配合行政调查的内控制度或操作流程中具有调取上述资料的内容和方式的,扣1.5分;不能通过系统调取且没有相关制度安排,缺少其他及时调取交易记录或身份资料手段的,扣2分。
9.交易分析和报告(9分)9.1 报告流程:(7分)
9.1.1 按照反洗钱监管要求建立健全适合本金融机构的异常交易监测指标或模型。(2分)
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未建立异常交易监测指标或模型的,扣1分;指标或模型有问题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2)金融机构未根据洗钱风险状况变动、业务发展创新和新的监管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了异常交易监测指标或模型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3)金融机构未及时报备异常交易监测指标或模型及调整情况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
9.1.2 异常交易数据经过必要的筛查和分析。(2分)参考评分要点:(1)只有系统自动筛查,缺乏人工参与分析审核的,酌情扣0.5-1分;
(2)对系统筛查和人工主动发现的异常交易数据,应全面关注并分析①客户职业、年龄、收入等基本信息;②客户风险等级;③交易的可疑特征;④客户的历史交易情况;⑤关联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情况;⑥客户行为特征等方面情况。缺少一项或发现一条扣0.2分,扣完为止。
(3)业务条线没有充分参与异常交易筛查和分析工作的,酌情扣0.5-1分。(4)人工筛选可疑交易上报率
人工筛选可疑交易上报率=由人工筛选上报的可疑交易份数/可疑交易报告总份数/行业均值×100%。
占比≤80%扣1分,80%﹤占比≤90%扣0.5分,90%﹤占比≤95%扣0.2分。"
9.1.3 参与异常交易数据筛查分析的人员具有相应的履职能力和资源保障。(1分)
参考评分要点:(1)参与异常交易数据筛查分析的人员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客户信息、交易背景,不能及时获取的,每缺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2)相关人员具有对异常交易数据做出合理判断所需的必要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3)高级管理层和业务条线相关管理人员对异常交易数据筛查分析工作提供支持,并了解本机构或本条线异常交易情况,支持不够或对情况不了解的,酌情扣分。
9.1.4 金融机构内部可疑交易信息处理流程合理、有效、健全。(1分)参考评分要点:(1)建立合理、有效、健全的内部可疑交易信息处理流程,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扣完为止。(2)在处理涉及重大案件线索、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控名单以及各类敏感交易信息时,建立适当的程序确保信息处理工作的及时和保密,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3)可疑信息处理流程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相衔接,程序安排适当,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4)数字证书管理。报告机构未能妥善使用和保管数字证书,影响报送工作正常开展的,酌情扣分。
9.1.5 可疑交易监测机制有助于预防内部人员作案、金融欺诈等案件发生,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1分)
参考评分要点:在可疑交易监测指标设计、分析流程等方面有考虑预防内部人员作案、金融欺诈等案件发生的给1分,否则不得分。
9.2 报告质量:(2分)
9.2.1 金融机构对于可疑交易填报工作有无明确具体的要求,以指导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填报高质量的可疑交易报告。(2分)
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有制度性安排,要求员工在填报可疑交易报告时,全面关注并清晰描述相关问题:①客户职业、年龄、收入等基本信息;②客户风险等级;③交易的可疑特征;④客户的历史交易情况;⑤关联客户基本信息和交易情况;⑥客户行为特征等6方面情况,缺少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2)金融机构员工未按上述要求填报可疑交易报告的,发现一个或缺少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3)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质量。金融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应包括:涉及可疑交易客户的详细信息、客户可疑行为特征描述、交易的主要可疑特征、交易资金来源及流向分析、可能涉嫌洗钱犯罪的类型分析、金融机构分析甄别后得出的初步结论和拟采取的措施等内容。重点可疑交易报告质量不高、报告要素不全的,酌情扣0.5至1分。
10.系统支持:(7分)10.1 技术保障:(5分)
10.1.1 客户身份识别资料和交易记录采集、管理和保存有必要的技术系统支持。(1分)
参考评分要点:建立客户身份识别资料和交易记录采集、管理和保存系统的得1分,未全部实现系统采集、管理和保存的,缺一项扣0.2分,扣完为止。
10.1.2 金融机构内部核心系统或业务系统架构和功能设置能够满足反洗钱工作需要。(2分)参考评分要点:(1)反洗钱系统是否能够涵盖全部业务数据,缺一项业务的扣1分,扣完为止。(2)反洗钱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是否有效对接,能够方便的获取客户尽职调查信息,不能有效获取的,每缺一种扣0.5分,扣完为止。(3)有技术手段支持风险等级划分和管理工作,没有的扣1.5分,不完善的酌情扣分。
10.1.3 建立并应用功能完整的信息系统筛选、提取和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含对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监控名单的监控)。(2分)
参考评分要点:(1)使用系统筛选、提取和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未建立系统的,扣2分,系统功能不全的,每项酌情扣0.5分,扣完为止。(2)能够对监控名单进行实时监控,不能实时监控的,扣1分。(3)能够借助必要的技术手段,完成对涉及监控名单交易的回溯性审查,不能进行回溯性审查的扣1分。
10.2 系统更新:(2分)
10.2.1 金融机构能够根据风险控制需要及业务、技术发展,及时完善针对与网上金融、自助金融交易终端等非面对面业务渠道有关的技术控制措施。(1分)参考评分要点:根据网上金融、自助金融交易等非面对面业务发展及时进行更新技术控制措施,未能及时更新或技术控制水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酌情扣分。
10.2.2 能够及时按照反洗钱监管要求,完善相关技术措施。(1分)
参考评分要点:结合当前反洗钱监管要求,及时完善相关技术措施,例如系统能否支持在10个工作日内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能否支持对高风险客户的非面对面业务限额进行交易额度限制等。如发现系统中有不满足反洗钱监管要求的,酌情扣分。
11.自主管理(3分)11.1 稽核审计:(1分)
11.1.1按规定定期开展本级反洗钱内部审计和检查。(1分)
参考评分要点:(1)评估期内对本级机构开展了反洗钱内部审计或检查,未开展的扣1分。(2)内部审计和检查的目标符合反洗钱风险管理政策导向,项目设置科学合理。发现问题的,酌情扣分。(3)及时根据监管要求、内部审计和内部检查情况,开展有效整改工作,并根据内部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有一个问题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扣0.5分,扣完为止。此项评估结果可以负分。
11.2 风险应对:(2分)
11.2.1 金融机构及时总结分析洗钱及其他犯罪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的风控措施。(2分)参考评估要点:(1)有制度性安排,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对本机构发生的典型案例(包括涉嫌洗钱案例、可疑交易线索或有权机关要求协查的案件线索及可疑客户信息)进行追溯、审查、分析及追责,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没有制度性安排的,扣2分。(2)金融机构发生重大洗钱或涉嫌洗钱案件,未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反洗钱工作不到位的(如对涉嫌犯罪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交易分析甄别工作不到位)每发现一个问题扣2分。(3)金融机构未深入分析典型案例,查找自身风控漏洞,依据制度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并提出风险提示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的,每项扣1分。(4)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未参与案例分析,未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未审查案例分析报告和改进措施,并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推行的,每项扣1分。(5)在涉及自身的案件发生后,金融机构未及时通知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每项扣1分。(6)金融机构业务条线及其他相关部门未深入参与案例分析及改进工作的,每项扣1分。(7)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根据监管机构风险提示,转发、组织学习并查找自身风控漏洞,研究、审查相应改进措施并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推行,没有转发或组织学习的,每份提示扣1分;其他工作没有到位的,每份提示酌情扣0.5至1分。上述项目均可扣负分。
四、沟通(Communication)(8分)12.内部沟通(3分)12.1 传递反馈:(3分)
12.1.1 反洗钱事项报告制度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具有必要的独立性。(1分)参考评分要点:(1)对于分支机构上报的反洗钱重大事项或敏感事项,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没有及时处理的,每项扣1分;没有及时反馈的,每项扣1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未按职责对反洗钱重大或敏感事项进行处理的,每项扣1分。(2)反洗钱合规部门及其负责人能就可疑交易是否应该上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有权决定是否上报可疑交易,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无权限的,扣0.5分。(3)可疑交易报告路径具有合理性和独立性,如符合保密规定、经过适当的审核环节、不受业务系统运行的制定,不具有独立性的,扣0.5分。(4)高管的角色定位能够屏蔽利益冲突,如可考虑高管的其他分管业务是否与反洗钱存在冲突,不能屏蔽利益冲突的,扣0.5分。
12.1.2 反洗钱监管要求能够及时传递到各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1分)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能够第一时间知悉反洗钱监管新政策。不能及时知悉反洗钱监管新政策的,扣0.5分。(2)金融机构传递反洗钱监管信息的渠道快捷通畅,并能确保信息在各层级机构及各条线间完整传递。通过电子方式渠道传输的不扣分,仅通过纸质文书传递的,扣0.5分;对新 政策进行系统内转发或传递,缺转发或传递一项扣0.5分,扣完为止。
12.1.3 反洗钱合规管理部门与业务条线之间、上级机构与下级机构之间为完善反洗钱内控机制、反洗钱风控措施进行有效沟通。(1分)
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建立某项反洗钱内控制度或风控措施前,经过上下级之间、不同条线之间的必要沟通和讨论,未经必要沟通和讨论的,扣0.5分。(2)反洗钱合规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与业务条线、下级机构就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内控及风控措施进行回溯性审查、政策研究,未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溯性审查、政策研究的,扣0.5分。(3)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参与相关内部沟通及政策研究工作,高管层未参与内部沟通及政策研究的,扣1分。
13.外部沟通(5分)13.1 向人民银行报送监管数据、报告或其他资料、信息的情况:(3分)
13.1.1 向人民银行报送监管数据、报告或其他资料、信息的情况。(3分)参考评分要点:(1)未报送的,缺报一次扣1分。(2)报送不及时、不准确的1次扣0.5分。(3)新设分支机构报备资料不符合规定的,每个新设机构每项扣0.5分;新设机构高管和反洗钱工作人员反洗钱业务知识测试不合格的,每人次扣0.5分。(4)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工作,不配合的每次扣1分。上述各项可扣至负分。
13.2 金融机构或其高级管理层以适当方式向人民银行报告重要反洗钱事项、敏感反洗钱工作信息:(2分)
13.2.1 金融机构或其高级管理层以适当方式向人民银行报告重要反洗钱事项、敏感反洗钱工作信息。(2分)
参考评分要点: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因未勤勉尽责、未有效与人民银行就反洗钱监管问题进行沟通而造成不利影响的,造成不利影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扣负分,扣2分,情节较轻的,扣1分,扣完为止。
五、调整(Correct)
14.案件破获 14.1 提供线索。
14.1.1 提供有价值的可疑交易线索破获洗钱及上游犯罪案件。
参考评分要点:根据金融机构提供线索情况酌情加分,加分应考虑与9.1.1-9.2.1的评分结果保持均衡,原则上加分不得超过5分。
14.2 协助破获案件。14.2.1 积极协助破获洗钱及上游犯罪案件。
参考评分要点:根据金融机构配合洗钱案件调查情况酌情加分,总分原则上不超过3分。
15.工作成果 15.1 调研成果。
15.1.1 调研成果被各级人行采用或被人民银行表扬。参考评分要点:根据调研成果被人民银行总行采用(表扬)、省级分支机构采用(表扬)、地市级中心支行采用(表扬)、县支行采用(表扬)等不同情形酌情加分,同一调研成果仅按最高等计算一次,加分累计不超过2分。
15.2 工作创新。
15.2.1 工作创新:反洗钱创新工作得到人民银行认可或推广。
参考评分要点:根据反洗钱创新工作被人民银行总行书面认可、省级人行分支机构书面认可,反洗钱创新工作被人民银行总行决定推广、省级分支机构决定推广的等不同情形,酌情加分,加分累计不超过3分。
15.3 外部表彰。
15.3.1 反洗钱工作受到各级人民银行或外部单位表彰。
参考评分要点:根据反洗钱工作受到人总行或其他部委表彰的、受到人民银行分行或省级单位表彰、受到人民银行地市中支或市级单位表彰等不同情形,酌情加分,加分累计不超过3分。
16.配合工作
16.1 配合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情况。
16.1.1 配合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情况。
参考评分要点:不配合人民银行反洗钱现场检查、反洗钱调查和反洗钱现场评估等重要工作的,不得高于E级。
17.负面报道 17.1 负面报道。
17.1.1对于涉及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媒体负面报道,金融机构未做恰当处理。参考评分要点:(1)被国家级或境外媒体报道的,酌情扣3-5分。(2)被国家级以下媒体报道的,酌情扣1-2分。
18.反洗钱内控措施合法性 18.1 反洗钱内控措施合法性。
18.1.1 评价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参考评分要点:(1)反洗钱内控制度一旦出现与反洗钱监管制度基本原则和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政策有根本冲突之处,金融机构风险评估等级不得高于B级。(2)反洗钱内控制度一旦出现与反洗钱法律规定有关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的强制性规定有抵触的,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评估等级应在原始评分基础上酌情扣5-10分。
19.现场评估。19.1 现场评估。
19.1.1 经现场评估发现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流程或风险控制系统有效性不足的。
参考评分要点:(1)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流程或风险控制系统存在系统性严重缺陷的,可考虑:一是被评估单位未采取合理方式对可疑交易进行人工分析并留存人工分析痕迹;二是客户职业信息划分十分粗糙(职业分类不超过5类),不足以支撑客户尽职调查的;三是系统经过升级或改造后大量丢失或无法查询以往客户大额和可疑交易分析记录的,(丢失或无法查询的信息跨度超过三个月的);四是被评估单位未将反洗钱违规行为纳入考核、未将反洗钱制度嵌入业务操作流程、评估期内未开展稽核审计三类问题同时存在的。最终评级不得高于D级。(2)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流程或风险控制系统有效性不足的,最终评级不得高于C级。(3)人民银行对于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流程或风险控制系统有效性存在不确定的,最终评级不得高于B级。(4)人民银行认为金融机构反洗钱合规管理流程或风险控制系统存在技术性缺陷的,可将原始评级降低一级。
20.行政处罚。20.1 行政处罚
20.1.1 现场检查发现重大违规问题受到行政处罚。
参考评分要点:(1)被人民银行处50万-500万罚款的,可将原始评级降低一级或二级,且最终评级不得高于D级。(2)被人民银行处20万-50万罚款的,可将原始评级降低一级,且最终评级不得高于C级。
21.内部案件 21.1 涉案情况。
21.1.1 内部机构或工作人员参与洗钱案件。
参考评分要点:(1)高管涉案的,直接降二级以上且不得高于D级;(2)内设机构或其他员工涉案的,直接降一级以上且不得高于C级。
21.2 泄密事件
21.2.1 发生反洗钱泄密事件。
参考评分要点:发生反洗钱泄密事件的,直接降二级以上且不得高于D级。
第四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安起雷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快速推进,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力度逐渐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农村金融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农村金融风险大、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缺乏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金融资源聚集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明显障碍。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同时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已经成为构建普惠制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有三类模式:一类是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发组织起来的金融组织,一类是按照相关法规政策组建的金融机构,一类是介于前两者之间、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由民间资本投资发展起来的金融组织,主要包括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在改进“三农”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9年以来,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力军的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在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一直处于供求失衡状况。随着农村经济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需求规模发展迅速,不仅农户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专业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需求也很旺盛,农村信用社“一社难支三农”的问题日趋突出。在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存量改革的基础上,以组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发展迅速。在本轮改革过程中,相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更为突出。但从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角度分析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现状,“三难”和“三缺”即“进入难、发展难、退出难”、“缺政策”、“缺资金”、“缺管理”,仍然制约着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
1.农村金融机构机制不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逐利的,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收益与成本的核算与权衡。而农村经济天然的弱质性造成了农村信贷市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严重失衡,农村金融风险的高企使得金融机构不得不采取信贷配给的手段来应对信贷资金盈利性要求与农业贷款高风险低收益之间的矛盾。
2.农村信贷资源投入数量减少。一是由于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配置到风险收益高的地区和领域,导致农村地区资金流出多、流入少,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二是农村地区资金大量流出。农村地区的大量存款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农业银行甚至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领域,从而造成信贷资金来源本已相对稀缺的县农村地区难以得到金融的有力支持。三是信贷产品期限短。许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农业信贷“春放秋收冬不贷”的经营观念,信贷投放以一年以内短期贷款为主,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很少。四是信贷产品金额小。目前各地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贷款一般不超过5万元,农业产业化企业从当地单家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也很少能超过500万元,很难满足农村经济日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五是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的范围受到限制,大多仅能提供开户、结算、小额贷款等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农户和企业,尤其是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3.农村金融市场获取金融服务的代价高。为实现有效的信贷配给,金融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引入抵押担保条款。抵押担保条款的引入一方面使得借款人违约成本上升,违约的可能性也随着抵押担保价值的上升而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金融机构不用支付高昂的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成本,而得以低成本地识别出低风险的借款人。这种做法对农村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一是金融服务价格高企;二是获取贷款难度加大。除小额信用贷款外,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普遍要求提供担保或资产抵押,对农户和农业企业来说要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很高、难度很大。
4.相关金融政策依然缺失。这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反映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还缺少政策和制度保障。村镇银行尽管是由银行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正规金融机构,但是由于准入批准进程缓慢,极其有限的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很难体现丰富农村金融体系的作用,而村镇银行目前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吸收存款难。另外,由于农村互助资金组织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缺乏相关配套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安排,大部分都只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小额贷款公司也无法拿到银行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只能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由于主管部门不同,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难以有效依法开展相应的监管和业务指导。
5.农村金融资金来源不足。这是农村金融组织普遍面临的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自有资金规模小,业务量有限,与农民及农户的实际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各地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信誉积累薄弱,客户认同度低,吸收存款难度大,存款的稳定性也较差。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注册资本金,一旦投放完毕,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尽管各地也有一些大的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机构融入资金,但毕竟是极少数,相当一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面临无钱可贷局面,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6.农村金融组织内部管理有待提高。目前各地农村金融组织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金融“正规军”相比差异较大,因此急需提高相应的金融政策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村镇银行属于农村社区小型商业银行,规模小,应对市场风险、坏账风险及操作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
7.涉农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不完善。从我国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看,缺乏机构退出机制是主要教训。由于退出机制缺位,一些长期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扭亏增盈无望的高风险农村信用社不能实现正常市场退出,制约着国家“花钱买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和农村信用社一样,农村合作基金会在其存在的10多年里,一直没有建立退出机制。
二、构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
从宏观上讲,要从农村金融风险的根源出发,根据不同风险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以实现有效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稳定性的目标,使农业金融领域成为金融机构眼中风险可控,经营可持续的业务领域。
1.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分散和补偿自然风险。农业生产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博弈,是具有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战略意义的产业,因此客观上需要政府给予农村和农业领域有力的财政支持,以克服由于自然风险带来的天然弱质性。一是加大对农业公共设施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财政资金要大力支持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或重要农业科技项目、水利和环境保护、重要农业防灾、减灾及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鼓励和资助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农户个人、企业或联合投资建设中小型灌溉设施给予资助,对小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补助金;对小型农田改造项目和农用机具及农用设备采购给予财政补贴或优惠贷款支持。三是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保障,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被许多国家作为扶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政策性工具之一,但由于农业保险具有交易成本高、风险高的特点,很难完全由市场提供,必须将其作为重要的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加以支持、引导和推动。第一,确立农业保险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如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棉花等粮食作物采取强制保险政策,同时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提高自愿性保险参保率。第二,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提供保费补贴、费用补贴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或设立单独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第三,政府出资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巨灾农业风险保障基金或农业再保险机构,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民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分担农业保险公司的风险。
2.大力推进农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市场调控能力,分散和补偿市场风险。一是搭建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引导农产品生产,避免市场过度波动。二是制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平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三是增强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通过套期保值的方法分担市场风险。
3.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和保险制度,分散和补偿信用风险。一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建立健全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加快农村信贷征信系统建设,使农村金融市场上,守信者步步为“赢”,失信者寸步难行,营造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二是以信用征信系统为基础,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设立由中央、地方财政按比例出资,吸收农户和农业企业参与的涉农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以信用征信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为依据,为守信者提供优惠费率担保服务,对失信者给予惩罚性高额担保费率或不予担保。三是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引导建立涉农贷款保险机制。由中央财政出资建立覆盖全国的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参与,按照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农业贷款保险机制。一旦发生信贷风险,将根据风险类型不同由中央风险补偿基金、地方财政、银行和保险公司承担不同比例损失。
4.加大国家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制定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整体规划,完善相关法制和制度环境,确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法律地位,并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以便于其发展。一是降低准入门槛,在农村金融服务欠缺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加快设立村镇银行。二是在税收方面予以优惠,所得税和营业税的征收标准应低于其他金融机构。农民资金互助社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应采取更优惠的财税政策。三是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风险担保与损失的财政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投放的杠杆作用。
5.多措并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大力拓宽目前村镇银行主要业务内容、范围和领域,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增强农村金融自身的吸储能力。根据村镇银行发展实际和农村信贷需求实际,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对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鉴于当前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受到农民欢迎,并在试点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县和试点村,由贫困村扩大到普通村。同时建议国家适当增加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对小额贷款公司应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放宽一些经营情况良好、内部控制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并能根据资金头寸开展市场拆借,以增强其放贷能力。
6.强化内控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操作规程、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与账务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引人金融专业人才,切实提高农村金融组织的“软实力”。充分利用规模小、审批环节少的优势,不断创新,推出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分散贷款风险,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还可探索与银行同业、保险公司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
7.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发展中存在着制度设计和自身机理上的缺陷,只有建立起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在出现问题时,才有利于国家采取区别对待的分类处置方法,在不断完善中促其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局长、高级会计师)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第五篇: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制度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制度(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及时、全面、准确掌握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情况,有效开展非现场监测分析,为人民银行切实履行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职责、预防辖内金融机构洗钱风险和相关风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构建##反洗钱工作长效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形成的相关公文、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报表等纸质、磁介质、感光介质等各种形式的客观资料。
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分行负责指导、综合、协调##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管理工作,分行负责跨市设立分支机构的驻鲁管辖机构反洗钱报告管理工作,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负责当地其它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报告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营业管理部以及在##范围内依法设立的下列金融机构:
(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
(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
(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
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
(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第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本制度,指定专人及时、客观、如实地向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告反洗钱相关工作资料,并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第六条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应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制度、保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本制度落到实处,保证反洗钱工作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整齐有序,利用方便,严防丢失和泄密。
第二章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收集范围
第七条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概况
以文字材料形式介绍本单位概况,并加盖单位公章。文字材料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全称、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编号、国际收支编码、机构代码、成立日期、营业执照注册号、登记机关、经营范围、详细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在##境内的管理体制,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名称及地域分布,如本系统在##境内设立了本单位没有管辖权的分支机构,应注明不包括的地域及机构、主要业务量、业绩指标及与上期比较、截至报告期本单位及辖区在职职工人数等。附件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正本)复印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复印件;
5、经营金融业务的其它许可证件复印件。
(二)反洗钱制度建设情况
1、反洗钱专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本单位制定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等;
2、与反洗钱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考核制度、稽核审计制度、宣传培训制度、保密制度、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反洗钱相关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等;
3、与内控制度相关的统计报表。详见附件1:“##金融机构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情况统计表”。
(三)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建设情况
包括本单位及辖内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名称、岗位及职责、人员数量、姓名、职务、岗位及分管领导等,详见附件2:“##金融机构反洗钱专门机构或指定内设机构建设情况统计表”。
(四)落实反洗钱法规政策及反洗钱内控制度情况
1、本单位反洗钱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包括半年及工作总结和计划等;
2、本单位转发上级行、人民银行反洗钱相关公文以及下发的反洗钱相关公文;
3、本单位负责人履行有效实施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法定义务的书面记录。包括高级管理层有关会议记录、决策、单位负责人批示等;
4、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包括落实《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特别是其第十五条要求报告的可疑交易报告及其相关统计报表,详见附件3:“##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情况统计表”;
5、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包括客户身份识别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及相关统计报表,详见附件4:“##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情况统计表”;
6、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工作。包括客户身份资料和交
易记录保存工作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及相关统计报表,详见附件5:“##金融机构客户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统计表”;
7、反洗钱宣传和培训情况。包括自行开展及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宣传、培训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及相关统计报表,详见附件6:“##金融机构反洗钱培训和宣传情况统计表”;
8、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成效。包括开发的反洗钱信息系统或相关系统投入情况、名称、功能及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成效等;
9、配合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调查情况、执行临时冻结措施情况、协助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情况及相关统计报表;详见附件7:“##金融机构协助人民银行、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洗钱活动情况统计表”;
10、反洗钱检查、稽核、审计情况。包括本单位、本系统开展的反洗钱业务检查报告或检查报告中的反洗钱业务情况;对本单位、本系统反洗钱全面业务或单项业务的内部审计报告;对本单位、本系统内部审计报告中的反洗钱工作内容等;
11、本单位落实反洗钱法规政策及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其他情况,以及配合人民银行完成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五)反洗钱自我评估报告。本单位依照人民银行反洗钱自我评估办法,对反洗钱工作进行的全面自我评价。
(六)人民银行、行业监管部门、外部审计部门关于本单位反洗钱工作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分析结论、审计结论或处罚决定。
(七)本单位因开展反洗钱工作获得的内部、外部表彰、荣誉及事迹介绍。
(八)重大事项实行“一案一报”制,各金融机构发现涉嫌洗钱犯罪的重大事项时,应及时以书面方式报告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收到金融机构报送的重大事项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并将经核实的情况报告上级行。重大事项报告应包
括以下基本内容:可疑线索特征;初步掌握或已确定的违法违规事实,包括案发时间、地点、涉嫌违法主体、涉案金额、初步定性等;当前状态、进展情况及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处置方案及有关工作意见。
第八条
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专门针对该机构的反洗钱行政调查、现场检查以及认为应归档的该机构媒体信息、举报信息等其它资料,与该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一并归档管理。
第九条
金融机构应于本办法印发之日起30日内将本形成的、或本仍有效的、本制度“第七条”要求报送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集中、全面报送一次(其中,已报送的列明目录,不再重复报送),自印发之日起后形成的工作资料,按以下时间报送:
(一)本制度第七条“第(一)项”、“第(四)项第1、3、5、6、7、8款”、“第(五)项”每半年报送一次,分别为每年的7月10日前、1月10日前将截至上半年及截至上年底的相关情况报人民银行;
(二)本制度附件报表均为季报,报送时间为每季结束后10个工作日;人民银行另有早于该时间要求的,依照其要求;
(三)本制度其余条款于工作资料形成后10日内报送;人民银行另有早于该时间要求的,依照其要求。
第十条
各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告反洗钱纸质工作资料的同时,应同时报送与纸质一致的电子稿。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反洗钱工作部门收到后,应认真进行审核、登记、整理、分析和汇总,一旦发现金融机构报送的情况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应责令其补正,并将审核无误后的电子稿及时通过notes传分行反洗钱处,涉密资料应采取加密措施传送,纸质稿留存备查。
第十一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管理情况列入考核指标,纳入对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反洗钱工作综合考核,并作为评估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状况、采取风险预警、限期整改、通报、现场检查、行政处罚等
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的整理、归档
第十二条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收到当地金融机构报告的反洗钱工作资料,应对每家机构单独建立档案。资料较多的同类档案,可以分卷,但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注明各卷序号。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如有变动的,人民银行留存的档案资料要及时整理更新。
第十三条
每终了,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要及时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进行汇总整理,逐件编制档案目录,一式两份,一份随档案装盒,放在卷内首页,一份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 档案整理装订结束后,应及时装盒。档案盒封面的正面应填写归档材料全称、、形成单位、保管期限等要素,侧面填写档案简称、、盒号等要素。
第十五条
对反洗钱行政调查、现场检查、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等涉密信息资料,单独立卷归档,但在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中登记目录、备注。
第十六条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各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上传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电子资料,分机构建立反洗钱工作电子档案库,为非现场监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章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的保管
第十七条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指定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妥善保管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报告资料。定期检查,维护工作资料的完整,确保工作资料安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洗钱工作资料
管理人员调离岗位时,必须在离岗前办理工作资料移交手续,由相关负责人监督移交过程并签章确认。
第十八条 借阅、复印、摘抄涉密反洗钱工作资料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借阅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解释和修订。分行营业管理部、(##)各市中心支行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报分行备案。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