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巩固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
按照市纪委和委党组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了《邓小平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胡长清案件警示教育材料》、《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本书和观看《胡长清案件警录》专题片以及观看《生死抉择》影片,深受教育,感人肺腑,令人深思,从中得到许多收获。
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江泽民总书记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得益的高度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影片《生死抉择》的一幕幕画面,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无一不在警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惩处腐败分子,决不允许其在党内有藏身之地。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变过程中,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我们党和政府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要增强现实紧迫感,不断加强反腐败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
二、各级党组织必须从严治党,各级干部必须严格自律。观看影片《生死抉择》和录像《胡长清案件警示录》专题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面临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是反腐蚀的考验,腐败的本质是权力被滥用。一些不法之徒千方百计地企图用金钱、美色换取权力,谋取暴利。因此,领导干部尤其是手握实权的领导干部,时刻面临着各种腐蚀的考验。《生死抉择》影片揭露了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物欲的诱惑,堕入罪恶的深渊,反映出腐败分子存在一个关系网,他们往往从领导身边的人打开出口,把领导干部拉下水。对此,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引起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还面临着另一方面的考验,即反腐败的考验。一是对腐败问题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如果面对存在的腐败问题,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应有觉悟,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必须贻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大业。二是敢不敢同腐败分子作坚决的斗争。如果面对严重腐败分子不敢斗争,视而不见,丧失了原则和立场,必将放纵腐败,误党害国。三是是否有勇气对自己身边人员的腐败。在目前这种特殊社会条件下,有的领导干部自身难免存在这样那样一些不廉洁问题,尤其是
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身边人员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如果他出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或牵涉到领导干部本人。是否有勇气反对这些腐败问题,是对领导干部更为严峻的考验。反腐败难,反自身和自家人的腐败更需要特殊的勇气和胸怀。李高成市长在这方面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在党性与亲情、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之间需要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决然地站在了党和人民一边,宁可毁了自己和家庭,也绝不让腐败分子蒙混过关,毁了我们的党,毁了我们的改革前程,毁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这是每个真正共产党员应该作出的正确抉择。当前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异常激烈,领导干部管好家庭成员及其亲属并非易事。一些干部走向违法犯罪,就是失是于此。李高成可以说是遵守党的纪律的表率,但却忽视了对自己妻子的教育和管理,以致被人腐蚀,利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中汲取教训,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加强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腐败现象,以维护党的肌体健康和纯洁。
三、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胡长清、郭中姚、严阵以及李高成的妻子之所以走向与人民为敌的道路,那就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政治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经常打扫头脑中的灰尘,做到警钟长鸣。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贫图享乐,骄奢淫逸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滋长起来。这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经常想想我们活在世上为了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点什么?时刻问问自己是不是很好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是不是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作为一名副处级干部,在工作中没有掌握什么权力,很
难有机会去做一些腐败之事,但是,我要通过这次警示教育活动,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筑起一道反腐败防线。具体拒腐防变措施是:一是立足学习,切实抽调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二是努力改造世界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三是增强廉政从政意识;四是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五是全面贯彻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自觉地抵制腐败侵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二篇:为什么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
为什么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1,腐败破坏各种稀 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造成社会上资源的极大浪费,扭曲投资,最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建立和发展;2腐败使政府对经济管理行为扭曲、失控,使一些重大经济改革措施难以得到顺 利、统一和正确贯彻实施,从而容易导致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和结构失调;3腐败会破坏瓦解社 会主义公有制,削弱政府的权威,削弱党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 移地贯彻“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和对内搞活,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坚决 惩治腐败。
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新的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建立起来,旧体制也不可能马上消 失,难免产生摩擦和碰撞。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出现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 套等薄弱环节,这就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如果不及时坚决纠正和采 取相应防范措施,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就会滋长蔓延起来,发展下去必然祸国殃民。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
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采取“两手抓”的办 法,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 动”,从而坚持开放的正确方向,保证开放的顺利进行。
只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安定民心。腐败现象,不仅 危害和威胁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发展,也极大地危害社会的稳定。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 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考虑、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安定 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篇: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
扫盲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确保我乡扫盲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河东乡扫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持久地开展扫盲及扫盲后继续教育,坚持脱盲与脱贫、脱盲与致富、脱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全乡扫盲工作依法实施并取得实效。
二、目标任务
扫除全乡青壮年文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0%。
三、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扫盲工作组织机构,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小组,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中小学校长具体抓落实,各村及相关站所负责人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师任两教”的原则,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扫盲教师队伍。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落实扫盲工作队伍,落实工作职责,加强工作领导,落实好扫盲经费。在各村采取悬挂宣传标语集中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意识。
(二)认真组织扫盲教学工作。定期组织学员学习扫盲教材,如实保证授课教案备课资料齐全,作业布置到位,学员名册及签到册真实有效,有真实图片体现,扫盲工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收集整理好相关的档案资料,认真撰写好总结材料。
(四)认真总结,详实收集资料与图片归类装档。
五、具体措施
(一)教师配置
1、根据扫盲需要,从中小学校教师中抽取若干人作兼职教师。
2、文技校工作人员1人。
3、青年志愿者若干人。
(二)脱盲对象
脱盲对象为15-50周岁青壮年,共14人。
(三)教材内容选用
按照青海省颁扫盲统一教材实施教学。
(四)教学方法
1、开发、编写采集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远程教育资源,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帮助文盲学员掌握所需知识或技能。
2、采用送教上门、包教包学和“小手牵大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六、具体工作步骤
1、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和扫盲工作小组,安排扫盲工作议程。
2、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扫盲对象,文盲对象分类分年龄造册并召开扫盲工作会议,制定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扫盲办法。
3、安排布置扫盲工作小组任务,开始扫盲工作。做到扫盲有实施方案,教学有计划,扫盲教师队伍名册,教师授课教案齐全,作业布置到位,学员名册及签到册真实有效。
4、组织学员脱盲考试。
5、认真总结扫盲成果。收集整理好相关的档案资料,认真撰写好总结材料,迎接上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四篇: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如何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求我们将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发展和谐社会。党风正与否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定,而腐败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将反腐倡廉作为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发展和谐社会。
一、腐败对社会和谐的危害性
1、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导致社会不和谐。
2、腐败侵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致使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个人谋利益,破坏利益分配的正常格局和合理秩序,必然造成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3、腐败是对党风的严重损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党风问题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而腐败的存在必定严重损害党风。腐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权谋私,反映到思想作风上,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反映到学风上,就是不思进取、专营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风上,就是搞形成主义、虚假政绩;反映到领导作风上,就是搞官僚主义,任人唯亲;反映到生活作风上,就是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就必然严重损害党风,破坏党群干群和谐。
4、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谐文化建设。从文化意义上看,腐败是对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否定,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否定,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腐败分子把以权谋私作为价值取向,一切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从发,完全颠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腐败的存在,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破坏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影响和谐文化建设。
二、加强反腐败斗争,促进社会和谐
1、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决定了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的紧迫任务。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反腐倡廉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因此,必须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促进社会和谐。
2、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担负着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领导责任,党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首先必须搞好自身建设,尤其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样才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不断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增强党的凝聚力,使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党内和谐的重要示范作用决定了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党内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而腐败是破坏党内和谐的重要因素。腐败的存在破坏党内生活、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严重影响党内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将反腐倡廉作为紧迫任务,努力抓出成效,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合法权益,形成既有统一意
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党内和谐局面,进而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强惩防体制建设,努力营造廉政氛围
1、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的完善应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对症下药,务求实效。应抓住正确行使职权这个关键,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形成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法规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许多腐败问题是由作风问题引起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需要依靠教育,也需要健全机制和加强监督,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3、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需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应努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创新;积
极构建廉政文化教育大格局,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建廉政文化的局面,善于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和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廉政文化教育效果,更好地发挥反腐倡廉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第五篇:浅析开展反腐败斗争应当正确
浅析开展反腐败斗争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石郎平
【内容提要】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反腐败斗争提出了基本思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常抓不懈与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坚持廉洁自律与加强监督相结合。
党风廉政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地位,它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为卓有成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标,是指事物的枝末和表面;本,是指事物的根本和根源。所谓“治标”,就是严格执纪、执法,严惩腐败分子,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把群众普遍关注的,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所谓“治本”,就是从源头上抓起,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民主监督,完善各项制度,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等措施,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一)治标要在从严上下功夫。
邓小平同志指出:“惩治腐败,要认真做好几件大事,到少抓一二十件,透明度要高。”自开展反腐败以来,自上而下加大工作力度,突破了一批大案要案,纠正了一些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事实证明,只有从严治标,才能把我们党坚定不移反腐败的决心昭告世人;才能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力量遏制和消除各种腐败现象;才能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治本要在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邓小平同志认为,解决腐败问题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个是法律,一个是教育,即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要并重。在加强思想教育中,邓小平同志又十分强调理想、道德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党性、党风教育。目前,在全党中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认真贯彻整风精神,坚决防止走过埸。在学习中要自觉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武器,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把学理论、武装头脑同整顿思想,改进作风结合好,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一步。在加强法制建设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基于这种思想,他把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视为反对腐败的两个主要手段之一。在南巡谈话中,他指出:反腐倡廉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 些。” 加强法制,必须健全法制,要努力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严密的制约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使想贪者不能贪,不敢贪。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治标和治本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治标不治本,腐败就象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查不胜查;如果只治本不治标,腐败发展蔓延的势头就难以得到及时遏制,人民群众就会对反腐败失去信心,只有把治标和治标结合起来,才能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些年来,我们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采取了:第一,把反腐败的关口前移,尽可能在把防腐败的关口设置在腐败行为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发生。第二,建立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思想道德防线,增强了廉洁自律的能力;第二道防线是严肃党纪国法,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反腐败斗争的主动权,才符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的要求。
二、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坚持常抓不懈与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相结合
所谓长期性,是指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常抓不懈。所谓阶段性,是指开展反腐败斗争要不断取得每一个具体的阶段性成果,积小胜为大胜,力求全胜。
(一)反腐败必须坚持长抓不懈。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总根源是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思想,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 但是腐败并未在这种历史更替和历史变更中消除。相反,它在所有制关系的变更中有时更快地滋长和蔓延,直至泛滥成灾。这是因为,这种更替只是用新的剥削制度取代旧的剥削制度,腐败现象在剥削制度下不可能得到消除。在消灭了剥削制度的我国,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中腐败现象也不可能完全被消除。因为:一是存在滋生腐败的历史根源。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它剥削阶级影响将会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二是存在产生腐败的经济根源。经济体制上存在弊端,市场经济还缺乏严格规范和正常秩序,政策上的不完善,让人有机可乘,制度的出台滞后,形成一种时间差,产生薄弱环节。同时,新旧体制并存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腐败产生的温床之一。三是政治根源。法制不健全,监督体制不完善,加上一些部门的执法不严,知法犯法。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特别是对领导的思想工作软弱无力。上述情况表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消除产生腐败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这就决定反腐败必然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常抓不懈。
(二)反腐败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说现阶段腐败不能完全避免,不是承认腐败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不是否认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是要把反腐败作为一场攻坚性的硬仗来打,要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一个个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地把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逐步地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要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体现出我们是真正反对腐败,不是假的。本来我们就是要反对腐败的。”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于群众敏感的问题 和不正之风,必须坚持原则,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不解决问题决不撒手,凡是查证属实,构成违纪违法的,都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把反腐败斗争逐步引向深入。
(三)坚持常抓不懈与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相统一。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 正确地把握反腐败斗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坚持常抓不懈与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相统一,是搞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对于腐败现象这个社会顽症,我们也要从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用长期的观点、根本的观点看,我们完全可以克服和消除腐败现象。但是在确定和完成每个具体阶段任务的时候,又必须非常认真,非常周到细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力求全胜。一方面,要在长期性思想的指导下,考虑和确定具体阶段性任务,没有长期性思想的指导,就会产生急躁情绪,企图在一个早晨把所有的腐败现象一下子消除,毕其功于一役,这只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同时,要有坚信经过长期斗争必定能取得胜利的思想,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否则,就会因为缺乏信心影响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长期性寓于阶段性之中,要把腐败遏制在最低限度以至消除腐败取得战略性胜利,要靠每个阶段性胜利的成果逐步累积来实现,离开每个具体阶段的成果,就没有战略的胜利。因此,现实的每一项具体的反腐败斗争,都同将来的战略胜利相联系,放松现在,也就放弃了将来。反腐败实行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三、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坚持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
所谓“突出重点”,是指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为重点;“兼顾一般”是指突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反腐败斗争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在反腐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特殊地位来看,必须“突出重点”
俗话说,上行下效,兵随将转,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率先垂范,就是下级和部属的一面旗帜,就是无声的命令,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凝聚力。与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相比,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掌握的权力大,责任重,其自身如能保持勤政廉洁,则能有力地推动全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否则就会出问题,给我们的廉政建设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陈希同,王宝森一案,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所发生的一起最严重的案件,二犯给党和国家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令国人无不为之震惊。“突出重点”首先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首先,要围绕中央提出的两个“五条规定”和一系列具体要求,深入抓落实,抓巩固,并结合当前的“三讲”教育要求,进行认真对照检查。其次,要加大力度,重点查办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违纪案件,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贪污受贿,严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和挪用公款等违纪案件上,解决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少数机关部门搞“自我服务”等问题。再次,要抓好以下几个薄弱环节,一是干部人事上,坚持集体讨论,严格按程序办事,防止个人说了算和拿原则做交易;二是要坚决纠正挥霍浪费公款问题,严格财政纪律,纠正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玩乐活动;三是纠正图形式,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纠正弄虚作假,报喜藏忧,欺上瞒下等不良行为。
(二)从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的重要作用来看,必须“兼顾全面”。基层单位是基础,人民群众是主体,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搞好了,同样也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基层单位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抓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的“服务对象”,他们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也是心中有数、极为关注的。因此,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关心党风廉政建设的热情与积极性不应忽视。“兼顾一般”当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抓好基层干部群众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个根本问题,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免疫能力,防患于未然;二要大力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觉抵制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培养奋发向上的情操。
(三)坚持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
一些基层单位在反腐败斗争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其“根子”往往在“上面”少数领导干部和机关的党风不正。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不能“就基层抓基层”,而必须“上下结合”,“双管齐下”。近年来,在一些基层干部的交往中,确实存在着重物质交换,轻思想交流,重私人交往,轻同志友情的做法。如少数人在入党、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问题上,不是从主观上去努力工作,而是靠找领导套近乎,跑官、要官、卖官,且往往能够“如愿以偿”,严重地影响了内部的团结,削弱了人民群众对组织的信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坚持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
四、领导干部自律与自觉接受监督的关系──坚持廉洁自律与加强监督相结合。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指他们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按照行为规范,自我调节和控制个人行为的过程。监督是指建立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控的机制。我们党的监督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开放式监督。
(一)领导干部要保持廉洁自律
“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以身作则,对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应当着重针对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钱权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要求领导干部严把“三关”:一是思想关。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关定向,认真学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自觉抵制和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二是权力关。坚持用权为民,为民用权,不搞权钱交易。三是生活关。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搞特殊化,还要经常查一查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使不廉洁的邪气进不了门、附不了身。
(二)反腐败必须加强监督
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反腐败抓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上,仅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不够的,还须加强监督。这是因为:第一,人的自我约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监督,领导者的自我约束力很难持久并会减退,即使是那些思想觉悟较高的领导者,在缺少外部约束和“酒绿灯红”的影响下,也可能去干容易损公肥已的事,而那些有腐败问题的领导者,一旦失去监督,必将胆大妄为。第二,从现实情况看,现有的道德水准还远未达到人人大公无私的的高度,不可能仅凭思想道德觉悟的约束,就自觉地成为人民的公仆。第三,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公职人员物质待遇偏低,社会财富还不能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上述现实条件下,权力往往成 为少数领导者优先满足自身需求的最好工具。如果对领导者缺乏有效监督,腐败现象的泛滥是很自然的。所以必须加强监督,使领导者不能、不敢产生腐败行为,从而保持党风的清正廉洁。
(三)坚持廉洁自律与加强监督相结合
从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与加强监督的辩证关系来看,二者都是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搞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保持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同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从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提出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和监督措施,在发案多、发大案的单位和部门,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研究一些人违纪违法的手段,找出监督机制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减少大案、要案的发生。二要搞好监督。首先是党内监督,要在上下级组织和党员之间,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同一切危害党的生命和肌体健康的行为作斗争。其次要发挥好人民群众、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为开展党内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发挥好专门机关的职能和作用,各级纪检部门,要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实事求是,一身正气地揭露和查处各种腐败问题。
注: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386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7页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江泽民:《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