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款识(共5则)

时间:2019-05-14 03: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法作品款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法作品款识》。

第一篇:书法作品款识

今天勤布谷,一生多收获

书法作品款识

款识也叫题款、落款或署款,是书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补充交代性文字,属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题款要求文字简介明快,不落俗套,可与正文相映成趣。如果处理得当,可与正文相得益彰,所以古人说“妙款一字抵千金”,是一点也不过分。题款的分类,相当复杂,根据文字的先后可以分为上款和下款(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款、短款与穷款,此外还有印款、单款、双款与文款,本文不叙述)。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之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词

1. 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般称××先生,××同志,××方家,××女士,××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以称××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以称××翁。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者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

如:静豪先生清雅、经纬方家正笔

2.同辈

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同志,××书友,××仁兄,××同窗,××大兄,××贤弟,××学友××小妹,××小弟等。但是,如:××大姐,××二哥,××三妹等,这样的俗称就不合适。

在称呼后面还可以加上谦词,如:留念,惠存,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属,铭记等。

如:经纬书友惠存永明贤弟雅属

3.晚辈

写给晚辈的书法,上款可题××学生,××贤契,××贤侄,××爱女等。

如:文华贤契嘱书,南祯贤侄铭记

4.正文出处:

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者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

如:王勃滕王阁序句杜甫诗客至

(二)下款

时间+地点+姓名(号字)+谦词

1. 时间

公历:二零一四年一月

农历:癸巳年腊月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月:孟夏、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月:季夏、暮夏、荷月、暮月、溽暑

七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月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

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

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称下浣

2. 地点

题款时如落书写地名,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宁波鄞州面食店,这

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属于布谷书画坊等是可以的。

3. 署名

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或者号。如:程胜清书,胜清书,建兰书,抱元斋客书

4. 谦词

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等谦词。

如果所书作品内容是伟人,领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下款的完整题法应是:

“癸巳年腊月上浣于布谷书画坊程胜清敬书”。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篆书、汉隶的古文字,题款最好用行楷或楷书,不宜用正文的字或者狂草;如果正文是楷书、行书或者狂草,那么题款时的字体最好是用行书。题款字体应小于正文,以便协调一致。

程建兰

癸巳年腊月于布谷书画坊

第二篇:书法作品推荐

张首罡,1952年生,甘肃灵台县人,从一九九七年以来,有上百幅作品

和艺术简历,刊登在国家级大型书画刊物之中,并被电视台和知名报刊作了报道,简历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和《世界人物辞海》,在甘肃中医学院,2012年5月,兰大、交大、政法学院、西北师大联合举办的书画摄影展,本人作品得到省美协主席的好评,并将作品在四校巡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第三篇:单田芳书法作品

单田芳书法作品欣赏

单田芳,男,祖籍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宝级评书大师。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从艺半个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100余部15000余集评书作品,整理编着17套28种传统评书,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56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任评书演员;1995年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从艺50年来,已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亦有现代题材。《隋唐演义》是单田芳先生走进广播电台的开山之作,在全国影响甚大,重播数十次收听率依然不减,几近家喻户晓。

第四篇: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欣赏

漫话精致绝伦的书法艺术一字行天下【书法园地】朱 毅 江 行 楷张 鸿 宾 书 法 作 品石文生书法作品欣赏漫话精致绝伦的书法艺术

苏轼《洞庭春色赋》“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

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独响,并且能够千古绝唱,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成为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言简意赅的笔墨线条背后,蕴涵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不绝于缕的文化。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

中国书法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现代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至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在文字创始的契刻阶段,先民们在刻下远古的图画文字时,就不仅仅注重文字的记事功能,还有意识地作出修饰,强调文字的美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书法艺术的历史与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同步。

在接下来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宗法社会,书法艺术也伴随着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体的发展。到唐初,书体的形成臻于成熟和稳定,中唐以后,中国书法从书体的变化演进发展到了一个注重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自觉时期。书法艺术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它又不同于其他的纯艺术,它不是一种孤立的艺术形式,而是以文字为载体,大多数时候具有艺术之外的实用目的。因此对后人而言,书法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层的历史、文化价值。事实上,书法艺术一直以来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因此,书法艺术的历史,即从一个角度折射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学习书法艺术,必然也会相应地了解到其背后更广阔的中华文明史背景。

例如,欣赏甲骨文,除了审美的愉悦,还能透过文字了解殷商时代人们的活动;欣赏作为大篆代表作的青铜铭文,可以了解周代部族之间的征战、受封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欣赏宋代以降的文人书法,可以感受艺术家诉诸笔端的才情逸致。苏轼《寒食帖》书法艺术体现了“贵中尚和”的中国文化精神。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主张“贵中尚和”。在儒家看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孔子强调了重和去同思想,要求君子一方面以“和为贵”,一方面又要把握和坚持“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周而不比”。

书法艺术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整齐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即所谓“和而不同”。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所云:“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段精辟的论述正是儒家“贵和尚中”的思想的在书法艺术中的具体表达,也是每一位书家穷其毕生精力想追求的境界。具体到每一件作品,笔画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在注重个体存在的同时,要兼顾整体的和谐。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王铎的行草书作品,单个的字表现出倾倒险绝、剑拔弩张的态势,但整幅作品字与字之间的险峻彼此呼应,反而形成了摇曳多姿的中和之美。可见,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书法艺术反映儒道互补、刚柔相济的精神。

儒家思想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而道家与儒家的刚健截然相反,主张阴柔。老子《道德经》主张“致虚极,守静笃”。相传孔子问教于老子,老子“大音希声”,一言不语,只张开掉了牙的嘴,伸出舌头,向孔子示意齿亡而舌存,告诫孔子以柔胜刚的道理。中国书法艺术兼受儒家阳刚之美和道家阴柔之美的影响,二者兼而有之。书法艺术不仅追求笔画的刚健有力,也强调笔画的刚柔相济。世人给王羲之书法以极高的赞誉,谓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一评价正体现了书法艺术刚柔相济的美学标准。

这种刚与柔的审美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侧重。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受晋代士人虚静无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

而在清代,由于满族入主中原,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异族统治的抑郁愤懑情结,文人满腔的抱负转移到学术考据和艺术追求,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康有为、梁启超的书法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既有雄强浑穆之气象,又有意态潇洒之奇逸,刚中带柔。颜真卿《祭侄稿》书法艺术体现中国虚实结合的哲学思想。道家的虚静无为、虚实相生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老子》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道家虚实相生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无数经典法书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稿》等。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种类,篆刻艺术对方寸之间空间的经营、虚实的对应更是成就了这门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艺术是一片充满无限生机的园地,艺术背后隐藏的是艺术家鲜明的情感、意志甚至精神气质。常言道:书为心画。因此,透过书法作品,我们看到的是创造作品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内心。后人也是通过作品,进入书法家的世界,来感同身受,提高个人的修养。

自古以来,人们欣赏和学习书法,除了实用的目的(如求仕、显名)外,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提高修养品行的法宝。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故以道德、事功、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东晋书圣王羲之郁郁不得志,挥毫慨叹,世间便存有美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唐“安史之乱”颜真卿丧兄亡侄,悲愤不已,奋笔疾书,《祭侄稿》便成书法佳构;宋代文豪苏东坡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苦雨小屋写就《寒食帖》,也成千古名篇;明清之际王铎由明降清,身为“贰臣”,背负着沉重的道德压力,内心孤独苦闷,发而为书,成就了险峻奇崛、风规自远的行草书。

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拙朴的甲骨文和端严的金文,给我们描绘了商周先民卜问上苍“此受又(佑)?”时的虔诚神态和镌刻“子子孙孙永保用”时的郑重神情;中正匀衡的秦刻石,给我们表明了四海之内初统于一时,始皇经营秦帝国的良苦用心。即使是从某个汉字的书写中,我们也可以体味到民族文化的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深刻而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精致绝伦的一面,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郑板桥书法一字行天下【书法园地】

第五篇:少年宫书法作品新闻稿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到来,又一次到了孩子们展示风采的时候了。这不,少年宫书法兴趣小组的孩子们早已经忙着准备作品了。这学期王老师开设了毛笔书法课程,许多小朋友想要在此一显身手,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下载书法作品款识(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法作品款识(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作品活动策划书

    翰墨飘香株洲市第三届大学生书画作品巡回展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站策划书株洲市第三届大学生书画作品巡回展组委会湖铁职院南峰书法协会2011年3月23日一、 活动要旨:株洲是炎......

    小学书法作品点评

    县进修学校举办全县小学 书法教师培训班学员结业作品点评 (孔繁良 冯强) 6月26日上午,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全县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学员结业作品点评活动,教育局的部分领导以及7......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 时指二○一四年一月十日,按阴历说法年没过就还是癸巳年,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会有周岁和虚岁之说呢。 昨天在笔会看到一位书法朋友落款:甲午年一月 某某书。今......

    苏轼书法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一、教学导入:(先以作品欣赏导入) 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 款识年代表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制壶人在壶上镌刻或钤印的文字、符号、图案,我们称之为紫砂壶的印鉴款识,它便于鉴赏识别名人名作。......

    书法作品感想(精选五篇)

    上海博物馆书法作品之感想 本次在上海博物馆主要参观了历代书法作品展览馆,可称之为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正如展览馆入口的前言所述“中国的文字是依指事,象形等法则构成的单体......

    浅谈书法作品的欣赏

    浅 谈 书 法 作 品 的 欣 赏浅谈书法作品的欣赏摘要: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欣赏书法作品,可以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欣赏书法要从字的用......

    书法作品义卖活动策划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书法协会 援建汶川书法作品义卖策 划 书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书法协会 2009年4月26日援建汶川书法作品义卖策划书 一、 活动主题 为汶川祈福,同时提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