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识的力量
语言艺术在聋校语文课中的作用与魅力
前两天听了一节我同事的课,聋校三年级《这是我应该做的》一篇小课文。当时听下来就感觉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整节课也显得生硬,不连贯、不流畅。后来仔细想想,还是因为一节课太中规中矩:看图、说话、读课文、背课文,缺少了“题外话”。
我认为教学活动,具体到每一堂课,它总有一定的主题的,该讲什么,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上课之前应心中有数。“题外之话”、“课外之言”,从时间上来说它们属于课外、题内,从内容上来说,似乎关关系不大,却藕断丝连。曾有这样的例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有位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是说,“德国有位思想家曾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希望同学们把握如飞的现在,有计划地去安排时间,刻苦、勤奋地学习。下面,请大家打开新课本……”这段“开场白”,精彩、简炼,富有鼓动性和启发性。它虽与接下来的新课没有多大联系,时值上不到1分钟,但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始之际,肯定比平时板起脸来作思想工作要强。
一句好的“题外话”,一段好的“课外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语文课,少不了要课堂上齐读或背诵。可是,常出现人多声音小的局面,这时如果教师问一句:“你们都吃早餐了吗?吃饱了没有?”学生肯定会笑着回答你。如果趁机要求学生再读,一定会大胜如前的。
碰到诸如此类的情况,处于指导地位的教师,如果一味地正儿八经的“传经授道”,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但总觉得少了点生气。是的,有时,在紧张而繁杂的课堂教学中,突然地不失时机地说几句“俏皮话”,不也可以松驰一下彼此的神经吗?反过来,学生亦能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题外之言实强于题内之言,退而且进,可谓此为“曲线救课”。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首先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然后我对大家说:同志们,做好战斗准备了吗?同学们哗的一声笑起来。这时我说,做好准备请告诉我,然后大声读题。。。
整节课气氛活跃。在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是每个孩子都识夸的。但有的孩子自尊心强,性格又腼腆的,就一定要采取鼓励。
我们班上学期考试,我首先表扬了王红梅,进步最大的,考了78分,结果这几天,发生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默写词语,我的战友邱少云,除了生字词以外,我又加了两个书本中词语,全班七同学,只有刘家任和王红梅是100分。
今天默写课文,王红梅也是女生中背诵最好的,为此,她还在日记中写道,自己要努力,考南京聋人高中。。。
所以,语文课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交给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
第二篇:赏识的力量
赏识的力量
教材分析
在大力推行“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赏识教育”需要被倡导。因为赏识教育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点燃学习的热情、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赏识教育落到实处,以此来改善学校教育,让它成为我们教学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被肯定被认可被赏识,是人最重要的需求。根据综合实践课的特点及课程要求,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延伸,通过学生的参与与感受进行实践性学习。因此,我决定这次活动的课程设置是先学习《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开始,了解被赞美和辱骂后的水的结晶体有很大的区别,然后向学生分析,人、动物与植物的90%以上是水,引导学生尝试做植物的实验,看看长期被赞美赏识的植物与被辱骂遗弃的植物有什么区别,从而学会赏识他人,就此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学情分析
中小学生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恪守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只是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历。这一转变过程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在课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水知道答案》,理解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结晶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这能够启发人们对很多社会现实思考的新角度。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好的情感与心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2)通过对植物与煮熟的米饭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赏识的力量。
2、能力目标
(1)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
(2)通过长期对植物与实验米饭的不同语言的赏识赞美,培养学生的发现美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到赞美、肯定、赏识给人带来的愉悦,增强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思考如何待人处事,换位思考,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周遭的人和事。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水知道答案》,理解其中的意义。实验具有长期性,需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
教学策略
采用学生讨论法结合教师指导进行总结归纳;采用讨论法、指导法,结合教师指导来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教学准备
1.所有学生阅读《水知道答案》一书,并分组讨论读书心得,为赏识实验奠定理论上的基础,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课件展示大量的视频和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将学生以6——8人分为一个小组,不同的组别可以做不同的实验,例如把领养不同的植物进行赏识,把煮熟的米饭放进一个密封的盒子里,观察其发酵霉变的过程在赏识与否的情况下有什么区别。
第三篇:赏识教育的力量
赏识教育的力量
案例:
刚参加工作便接到了一个一年级,班里形形色色的学生都有,有天真可爱的,憨态可掬的,娇小玲珑的,聪明伶俐的,也有机灵淘气的,沉默寡言的,调皮捣蛋的,爱说好动的。最让我感到费力就是有几个同学写字速度如蜗牛,梦宇是其中最慢的一个。
这个孩子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爷爷奶奶的娇惯溺爱让他养成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写的坏毛病。怎么样才能让他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呢?我冥冥苦想,最后选定一个办法----哄吧,也就专家们说的赏识教育开始时,如果别人写两遍我就叫他写一遍,如果完成了就表扬他、鼓励他,并奖给他一朵红花。他尝到了被表扬的甜头。一写完作业就拿到我面前扬起脸等着表扬,不夸几句坚决不回座。我见他这样进取的劲头便及时地鼓励他。渐渐地他变快了,即使和别人写一样多也能及时地完成。目的是为了换取表扬、爱抚。当他手捧作业本递到我面前时,那份自信、自豪溢于言表,我也在心里窃喜。
鼓励、表扬、奖励能改变一个人。在梦宇的身上,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力量。
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师要坚持从成功中学习的思想。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孩子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成功。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师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师殷切的话语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切实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在老师给予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赏识教育的力量
赏识教育的力量
一、妈妈,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欣赏我......这个孩子叫丑丑,因小时候十分顽劣,弄得他的父亲处处难堪,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婚来逃避这个令他头疼的儿子。为了不让儿子在单身家庭里的成长受到伤害,他的妈妈每个月都用他爸爸寄来的钱买他需要的东西,并且说这是爸爸买给他的。因此丑丑长大后从未觉得爸爸离他很远。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二、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河南郑州一所私立学校。
他是一个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孩子。从小学高初中,他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倒数。初中毕业后,他连一所高中也没考上。家人于是很无奈的把他送到了当地一所私立学校。
交到私立沉渣瓣那一大把钞票都是从亲戚、邻居那里借来的。临走,家人找到校长,希望校长能够帮孩子一把。
校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这个孩子酷爱长跑。于是第二天早上,校长就出现在那条跑道上。他见到了这个孩子,还叫出了他的名字。孩子很惊讶,从小到大,除了接受别人冷漠的目光,他还从来没有被哪个人--尤其是这个看起来还像教师模样的人关注过。他的心里起了一种很微妙的感动。
一个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一次跑步的时候,校长装作很不经意地说:“孩子,我想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一个月后你做到了,我就满足你一个愿望!--从今天开始,你能不
能坚持坐在教室里?当然,只要不影响别人上课,你在教室里干什么都成。”
孩子很爽快的答应了。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孩子真的都坐在了教室里。不过,他基本上也没怎么听课。
第二个星期,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学科听一听,顺便记一下笔记,好吗?”孩子就照着坐了。
到第四个星期的时候,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试着去听听你不喜欢的课吧,其实有些东西也很有意思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在一天天的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是他们每天早上的长跑。
终于到了满足孩子愿望的时候了。孩子此时已经知道,每天陪自己跑步的是校长。而且,他们一起跑步的情景让班里的同学很是羡慕。孩子就说想和校长照张相。校长说,这好办!不过我希望与你的第二张合影是你考上了某重点大学的时候!
三年过去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孩子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重点大学体育系!其实,一个孩子,不管他基础如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有一种超乎我们想象的结果。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家长或者教师,你有耐心让孩这样做吗?这位校长做到了,相信你也能够,只要你愿意。
评: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校长,两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老师或家长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而改变他的一生,若遇到一个好教师和好家长也许是他一辈子的幸事,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关键在于耐心、方式和方法。
第五篇: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成人赏识的眼光,能使孩子创出奇迹。
在我生命的锦囊里,有一份妈妈赠予我的礼物--勇气。这种敢于自己说“我能行”的勇气,正是小时候在妈妈赏识的力量的鼓舞下形成的。
从小,家里人都说我勇敢,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勇敢的人。星期天,妈妈带 我和二哥去公园玩。公园里有一座天桥很高很高,桥板又窄又长,两边围着护网。虽然如此,走上去还像走钢丝一样,令人心惊胆战的。开始走天桥,我也很害怕。妈妈鼓励说:“你行,想上去就上去吧!”走上桥,我心里想着“我不怕,一定能行”,一步一步地试,勇敢地走了过去!那种惊险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现在想一想,父母认为孩子“行”还是“不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的确很大。父母的赏识与放手,对孩子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信息,使孩子慢慢建立起“行”的意识;父母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使孩子真的认为自己“不行”。
孩子“行”与“不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小时候父母和老师如何看待他们--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成人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投以欣赏的眼光,兴趣才有可能转化为特长,孩子就会创造出奇迹。当然,孩子的自我馐兑埠苤匾煤⒆哟有⊙Щ嵴啡鲜蹲约海嘈抛约海灰谝獗鹑说目捶ǎ拍芩称渥匀坏胤⒒幼约旱哪芰Α?/p>
在我所接触的学钢琴的孩子中,大多数孩子讨厌弹琴,只有极少数孩子喜欢,其中有一个云南的女孩对我说:“我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弹钢琴,因为爸爸妈妈爱听我弹。”
女孩告诉我:“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的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您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是听女儿弹琴,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了一会儿,称赞道:„真没有想到,中国21世纪的音乐家就出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21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女孩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在孩子对某件事萌发兴趣时,父母和老师不应是挑剔者,而应该是会喝彩的观众。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发展特长并不是为了搞专业,而
是为了培养兴趣,提高素质。如果整天挥舞着“大棒”跟孩子较劲,还不如不让孩子学。
赏识,是激发孩子兴趣最好的营养剂,挑剔、训斥、打骂也许能培养出画匠或琴师,但绝不会培养出艺术家!因为天才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创造出来的,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人物。
赏识从哪里来?来自科学的思维方式:永远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不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孩子比较。如果总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你就永远没有成就感、自豪感,永远对孩子赏识不起来。
当然,赏识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故意装出来的。有个年轻妈妈听了我的课,决定改变自己的生硬态度,回家就笑着对孩子说:“太好了!儿子你真棒!”孩子莫名其妙,马上过去摸摸妈妈的额头:“妈,您是不是烧糊涂啦?”
第二天,这位母亲跟我讲起,我俩笑得前仰后合。孩子已经习惯于父母的指责、打骂,难怪对这种正面的激励觉得那么陌生。
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激励的,特别是孩子们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和激励时,就会勇气大增,创造力也会大大提高。有的父母认为严厉督促是好办法,其实大错特错,因为人不愿意总是被动地做事情。
激励不仅对孩子有效,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效。
我母亲就很善于赏识人、激励人。每次我父母过生日,姑爷们都主动带些好东西看望他们。妈妈的生日在桃子上市的季节,我二姐夫最会买桃子,我妈逢人就讲:“我最爱吃二姑爷买的桃子,又大又甜又软,特别好吃。”我的先生最会买鸡,我妈也总说:“他可真会买,又嫩又好吃。”我妹夫特别会炒菜,每次全家聚会,我妈妈一遍遍地夸他:“看人家做的菜,比饭馆里的还好吃呢!”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大家也心情愉快地为老人做这做那。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生活中,学会赏识别人,你也会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悦,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