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财和基金业务风险防范专题讨论报告终稿
一、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风险、风险成因以及防范对策 银行理财业务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有几千款理财产品发售,募集资金更是早已突破万亿大关。尤其是今年,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态势更是快得让人难以置信,仅2011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参与发行理财产品的达到了130家,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较2010年1至6月产品数量增加5170款,增幅达123.1%。2010年上半年月均发行700款,而2011年上半年月均发行产品数量为1561款,产品数量同比增幅明显,近几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特点。从募集资金的数量看,截至6月21日,年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预估发行规模达到8.25万亿元,已然超过去年全年7.05万亿元的发行规模。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规避监管,获取流动性,争夺存款市场份额的有力工具。然而,随着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比如今年发行较多的超短期理财就有变相高息揽储的嫌疑,因理财业务而引发的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银行借助理财业务规避监管和央行的货币政策,理财业务中的违规问题越来越突出等。鉴于此,银监会于6月24日召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座谈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风险提示。银监会已注意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近期发展中初现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要求商业银行坚持合规开展理财业务,做好风险管控和信息披露工作,并且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预计,关于理财业务的各种监管政策将于明年开始正式执行,因此各家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监管政策出台以前重新审视自己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迎接即将出台的各种理财业务监管政策。
(一)银行理财业务面临风险
1.理财主体风险。理财主体的风险既包括理财机构,也包括理财参与人,换言之既有法人也有自然人。理财主体风险主要是指理财参与人的适格性。作为理财业务参与人包括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和客户。银行理财人员应当具备从事理财业务的资质。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仅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尚未强制推行理财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商业银行在营销产品时,必须按照“了解你的客户”要求对客户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确定客户的产品适合度,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面签。
2.理财流程风险。理财流程的不完善或存在问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中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具体包括理财产品设计风险、营销
风险、信息披露风险和售后服务风险。理财产品的名称不得包含只赚不赔、无风险等误导性宣传,理财产品的设计应当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并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中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如某银行设计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竟然低于同期外币存款利率,引发客户广泛投诉,最终无法销售,无疾而终。营销是理财产品与客户投资联系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财产品流程风险最突出的环节,其集中表现为客户评估流于形式、理财顾问协议权利义务不对等,格式合同涉及客户责任条款缺乏解释,不利的投资情形和后果等风险揭示不全面、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告知义务等,营销人员违反银监会规定,任意夸大理财产品收益等。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保障客户的知情权,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理财产品属性不透明,产品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完备、不按时提供理财产品对账单据、市场行抢报告、收益情况报告,未与客户明确约定信息披露方式等。理财产品营销需要服务,服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产品。售后服务风险集中体现在客户投诉上。实践证明,大量客户投诉一旦处理不当,极易演化为法律诉讼,甚至是集团诉讼,银行缺少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仅影响客户利益,也会严重损害商业银行信誉。
3.理财系统风险。理财系统风险是指系统中断及失灵,包括硬件,软件,电信,设备故障或中断而引发客户财产,收益损失,还包括与第三方交易不能进行造成的损失、交通费用损失、误工损失等。
4.理财外部事件风险。外部事件引发商业银行理财操作风险事件屡见不鲜,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以及政府行为、交通事故、外部销售商和供应商违约等都会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重大风险,其中尤以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为重。如2007年9月,北京银行发行0770号和0771号两款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购买美林、雷曼兄弟等信用主体的债券,原本预计于2008年9月17日到期,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行为已经构成“信用违约事件”,理财目标无法实现,可以说,金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而言是灾难性的风险。
5.理财法律风险。银行在创新开展理财业务时,可能会因法律制度不完善引发理财行为合规风险。如工商行政部门以商业银行超越经营范围经销理财产品进行处罚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处于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操作性风险当属高发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理财业务法律等风险仍是当务之急。
(二)风险成因
1.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完善;二是未有效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三是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明显不足或有意弱化;四是未能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
2.客户方面存在的认识误区:一是将银行理财等同于储蓄存款;二是将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误认为是实际收益,忽视收益的不确定性;三是将口头宣传等同于合同约定;四是盲目从众心理,将别人说好的产品误认为适合自己;五是投机心理做怪,将投资理财误认为投机发财。
(三)防范对策
1.规范理财人员资质,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操作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推行,人的因素更是关键。无论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是不完全合同导致法律风险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理财专业队伍是防范理财业务风险的根本,全面推行理财业务资格制度,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行为,能够有效地防范理财售前、售中、售后风险,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合规文化和风险意识尤其是法律风险意识的培育,抓好法律制度、合规文化和理财队伍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多种途径,克服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人员管理上用人失察,违法违规处罚不力等因素,依法促进理财业务规范、稳健发展。
2.严格市场准入手续,防范理财产品涉及风险。规范理财业务的主体资格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资质,这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客户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准许制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理财产品实施必要的核准、备案制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对外文件合规性监管,有效监督商业银行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进一步完善理财业务的监管和法律制度。
3.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提升售后服务质量。银行与客户法律关系的本质是合同关系,全面履行合同约定义务是银行的法律责任,也是客户依据合同规定依法享有的权利,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约定履行理财义务,同时,银行还应该依据《合同法》等规定履行告知、通知等附随义务,逐步建立健全理财客户档案资料,实施全过程跟踪理财服务,把售后服务质量作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来抓。
4.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依法保护客户权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理财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而导致的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理财客户投诉风险。
二、银行基金业务面临的风险和应对之策
(一)银行发展基金业务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各种基金的托管人,同时也是基金的主要代销机构,因而在发展基金业务中自然要面对包括基金销售业务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基金销售业务风险就是指基金销售机构在办理基金业务时,因为各种原因而对其自身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依照产生风险原因的不同,商业银行开展基金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合规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信誉风险等。
1.合规风险。包括基金销售机构的合规风险和基金销售人员的合规风险。基金销售机构的合规风险主要是指基金销售机构在开展基金销售业务中出现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监管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业务规则和自律规则的行为,可能使销售机构受到法律制裁、监管部门处罚、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基金销售人员的合规风险主要是指基金销售机构聘用的员工违反法律法规或机构内部规章等有关规定,致使基金投资者或基金销售机构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
2.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办理基金销售业务中,由于业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而使基金销售业务出现差错,使投资者和销售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技术风险。主要是指基金销售机构的电子信息系统发生技术故障,从而使销售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而可能带来的损失。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承办基金业务时未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托管协议、代理销售合同以及协议、合同的缺陷所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常常伴随着合规风险。
5.道德风险。如银行业务人员故意泄露基金交易的秘密,基金交易不公平。
6.信誉风险。基金交易涉及千家万户,银行的差错失误将损害银行的信誉。由于投资者不成熟,不能区分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职责,可能由于非银行方责任却到银行挤赎基金。
(二)防范基金业务风险的措施
1.合规风险防范
1.1防范销售机构的合规风险。(1)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充分认识违法违规经营带来的巨大损失。
(2)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各项业务操作规程都应有章可循。
(3)基金销售机构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4)要加强业务管理和重点业务环节的控制,强化岗位制约和监督,做到遵章守纪、规范操作。
1.2.防范销售人员的合规风险。
(1)基金销售机构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职责意识和法律意识。
(2)基金销售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授权控制体系,基金销售机构各业务部门、各级分支机构在其规定的业务、财务、人事等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能。
(3)销售业务和管理程序必须严格遵从操作规程,经办人员的每一项工作必须在其业务授权范围内进行。
(4)重要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操作风险防范
(1)基金销售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销售业务的性质和自身特点严格制定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和岗位手册,明确揭示不同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控制措施。
(2)在业务基本规程中,应对重要业务环节实施有效复核,确保重要环节业务操作的准确性。
(3)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4)应建立业务差错处理预案,提高差错或纠纷的处理效率。
3.技术风险防范
(1)基金销售机构的营业场所和信息系统设施必须符合有关信息系统的基本管理规定,硬件设备应当可靠、先进、高效,软件运行稳定、业务处理高效。
(2)关键的硬件设备、软件应当有必要的替代设备,信息技术运营有完善的备份措施.(3)基金销售机构应做好业务保障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并定期组织信息系统运营的应急演练。
总之,银行要强化风险意识,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内部管理,加强检查监督,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操守,健全理财系统和证券业务系统技术风险防范措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建立违规惩戒机制,对机构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建立包括基金产品、理财产品、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运营操作等在内的科学严密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基金和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业务规范以及规章制度进行合法、合规的操作,加强营销人员的法规和业务培训,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业务管理和操作水平,预防和减少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业务差错,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做好基金和理财产品的风险教育,促使投资者正确认识基金和理财产品这两种投资工具,了解各方当事人的职责和关系。
第二篇:如何防范银行理财业务风险
如何防范银行理财业务操作风险
作者:卜祥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2-18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已经是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纷繁复杂的理财业务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巨额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本文仅就银行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如何防范进行探讨。
理财操作风险——银行无法回避的现实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行《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统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定义,并明确了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方法,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监管的统一框架,要求银行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这是第一次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提并论。
操作风险是与银行业相伴而生的最古老风险之一,它从银行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停的演进,以至于近些年来愈演愈烈,如 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在套利操作过程中因违规豪赌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0亿元)的巨额损失事件。这成为世界银行业迄今因一名员工理财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案件。在国内,某商业银行自2005年以来,因代理基金、销售保险产品、担当理财顾问等引发被诉案件高达700多件,银行败诉率95%以上。
借鉴国际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探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操作风险中防范迫在眉睫。
银行理财业务的五大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中提出操作风险概念,它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在上述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理财主体风险。理财主体的风险既包括理财机构,也包括理财参与人,换言之既有法人也有自然人。理财主体风险主要是理财参与人适格性。
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符合理财业务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作为理财业务参与人包括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和客户。银行理财人员应当具备从事理财业务的资质,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
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仅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尚未强制推行理财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国外、境外相对成熟的银行理财监管机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香港监管机构对无财富管理牌照银行业人员擅自代客理财则进行则较重的经济处罚。目前,取得国际理财师资格的银行从业人员还很少,国内理财师资格的数量也远远不能适应日趋火热的银行理财市场需要。
商业银行在营销理财产品时,必须按照“了解你的客户”要求对客户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确定客户的产品适合度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面签,否则商业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应当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经销理财产品应当合规,商业银行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在理财主体方面,银行从业人员还必须正确面对第三方理财问题。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有近万家,但第三方理财在管理资金的安全性、品牌性、市场资格准人、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与之合作应采取审慎态度,银行从业人员也不宜向客户推荐第三方理财。
理财流程风险。理财流程的不完善或存在问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
一是理财产品设计风险。理财产品的名称不得包含只赚不赔、无风险等误导性宣传,理财产品的设计应当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并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如某银行设计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竟然低于同期外币存款利率,引发客户广泛投诉,最终无法销售,无疾而终。二是营销风险。营销是理财产品与客户投资联系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财产品流程风险最突出的环节。其风险集中表现为客户评估流于形式、理财顾问协议权利义务不对等、格式合同涉及客户责任条款缺乏解释、不利的投资情形和后果等风险揭示不全面、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告知义务等等;营销人员违反银监会规定,任意夸大理财产品收益;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和方式的理财产品,在有关材料中不得标明预期收益率或者最高收益率;简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客户风险评估或理财产品销售等。
三是信息披露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保障客户的知情权。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理财产品属性不透明、产品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完备、不按时提供理财产品对账单据、市场行情报告、收益情况报告,未与客户明确约定信息披露方式,仅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有关信息属于仍然属于信息披露不当行为。银行还
应与客户明确约定联络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是售后服务风险。理财产品营销需要服务,服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产品。售后服务风险集中体现在客户投诉上。实践标明,大量客户投诉一旦处理不当,极易演化为法律诉讼,甚至是集团诉讼。银行缺少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仅影响客户利益,也会严重地损害商业银行信誉。
理财系统风险。早在1989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计算机和系统中的风险》,专门对商业银行系统操作风险进行提示。理财系统操作风险是指系统中断及系统失灵,包括硬件、软件、电信、设备故障或中断而引发客户财产、收益损失,还包括与第三方交易不能损失、交通费用损失、误工损失等等,广义理财系统包括自助设备维护、管理后果。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够有效维护和管理自助设备,客户因此产生损害,依法有权要求商业银行赔偿。理财系统风险还必然涉及系统供应方的法律责任纠纷等问题。
理财外部事件风险。外部事件引发商业银行理财操作风险事件屡见不鲜,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以及政府行为、交通事故、外部销售商和供应商违约等都会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重大风险。其中尤以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为重。如2006年11月,招行发行“金葵花”——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表现联动理财计划,该产品与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挂钩但招行将保证此理财计划项下的本金安全,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计算和兑付收益,随着雷曼公司的破产,不排除收益泡汤的可能。2007年9月,北京银行发行0770号和0771号两款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购买美林、雷曼兄弟等信用主体的债券,原本预计于2008年9月17日到期。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行为已经构成“信用违约事件”,理财目标无法实现。可以说,金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而言是灾难性的风险。
理财法律风险。银行在创新开展理财业务时,可能会因法律制度不完善引发理财行为合规性风险,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商业银行超越经营范围经销理财产品进行处罚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处于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操作性法律风险当属高发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理财业务法律等风险仍是当务之急。
防范风险的四大对策
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涉及法律关系具有复杂性,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必须从多维度入手。
其一,规范理财人员资质,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推行,人的因素更是关键,无论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是不完全合同导致法律风险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理财专业队伍是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的根本。全面推行理财业务从业资格制度,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行为,能够有效地防范理财售前、售中、售后风险。加强理财从业人员风险文化尤其是法律风险意识的培育,抓好法律制度、风险文化和理财队伍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多种路径,克服商业银行在理财人员管理上用人失察、违法违规处罚不力等因素,依法促进理财业务规范、稳健发展。
其二,严格市场准入手续,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
规范理财业务的主体资格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资质,这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客户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准许制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理财产品实施必要的核准、备案制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对外文件合规性监管,有效监督商业银行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进一步完善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制度。同时,监管部门应尽快改变理财监管滞后局面,将第三方理财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其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银行与客户法律关系的本质是合同关系,全面履行理财合同约定义务是银行的法律责任,也是客户依据合同规定依法享有的权利,商业银行必须严格依据合同条款约定履行理财义务。同时,银行还应依据《合同法》等规定履行告知、通知等附随义务,逐步建立健全理财客户档案资料,实施全过程跟踪理财服务,把售后服务作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来抓。
其四,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依法保护客户权益。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理财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理财客户投诉风险。
防范银行理财操作风险必须和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孤立地按部门和业务线条认识和处理操作风险,徒加成本并抑制累积效果。应该把操作风险管理做法嵌入直接进入损益表的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依法合规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 工行南宁分行
第三篇:关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
关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
论文关键词:个人理财;风险防范;风险规避
论文摘要:在个人理财规划中,风险始终伴随左右,舒适的退休生活、孩子的教育经费、购车置房等、家庭现在与未来的收支平衡、资产增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物安全和风险管理。文章重点阐述了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需求。我国理财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就个人理财业务风险一问题有如下见解:
一、当前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业分业经营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二)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
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
(四)资金持有者风险保留过少或者过多
这种现象存在比较普遍,有些客户将大部分现金保留,以防应急,这样就会无形的损失资金的创造价值;有些把全部资产投资到股票或者房地产中,家中没有闲置应急资金,或者很少,这样也很大地增加了风险。这两种极端的现象都是不可取的,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较大或者无法预测的时候,要考虑个人家庭需要,每个家庭需建立家庭应急基金,有备无患。
(五)缺少系统支持
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
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
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并不是没有市场风险的,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人民币理财产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预期收益率,若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二)流动性风险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储蓄型产品。储蓄型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常常被投资者忽略,那就是流动性风险。储蓄型理财产品往往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合同,银行理财产品要求的金额也较大,在投资者急需用钱,产品又没到期时,一旦投资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将损失提高利率的机会收益。如果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却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产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一个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确定客户的资产组合。但在很多情况下,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营销,银行基层网点“理财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下,为客户理财时,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机构的产品,其次才是客户财产的增值,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
(四)法律风险
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我国混业经营的政策才刚刚松动,法律还禁止商业银行直接开展证券、信托业务,同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产品和场外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对象还十分狭窄,品种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
(五)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虽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损失,但是它会给交易组织机构及交易主体的公众形象带来很大损害,使人们对交易组织机构和交易主体失去信任,势必对其业务拓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声誉风险这种无形损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转化为有形损失。
三、个人理财业务风险防范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
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理财中心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风险管理架构。
(二)提高风险规避和转移的技术手段
在理财产品的研发阶段,商业银行应根据潜在客户分布,对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和资金成本进行测算。商业银行不得销售风险加权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债券(票据),或者虽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准确测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资工具(如零息债券、外汇理财资金的打包销售等),商业银行应当对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风险进行测算与评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错配风险对冲手段或转移工具的情况下,相关理财产品应当与相应的投资组合在规模、期限和流动性等方面相匹配。
(三)建立银行内部监督审核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的内部调查监督,应在审查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情况。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业务审计,应制定审计规范,并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四)建立理财业务分析报告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对其所开展的理财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建立相关信息的统计与监测制度和机制,就理财业务的总体情况、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投资组合设计及投资情况、理财产品的终止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有关统计报告或报表,以及相关法律诉讼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报告银行高级管理层。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五)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素质
从业人员能力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最大障碍之一,也是银行风险管理最深刻的隐患之一,其导致的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将时时刻刻影响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应该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同时,积极建设一支长期稳定的能力全面的个人理财业务团队。首先,有关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理财服务;其次,银行应坚持对从业人员开展适时的继续培训,并对其业务水平及服务进行跟踪评价,将现有的长期分业经营产生的大量银行专业化人才培养成为具有综合金融理论和财务分析知识以及市场分析能力和投资技巧,并且具备职业道德和操守的全面复合型理财专家。
第四篇:典当业务操作规程及风险防范
典当业务操作规程及风险防范
第一节
典当业务操作流程图
一、典当操作流程概念:
指典当作业的先后顺序及其具体过程。
狭义典当——
主要是指某笔业务一个具体的典当过程,即从当户将当物交给典当行起,到得到所需要的当金为止。这一具体的典当过程准确地应称为“收当”。
广义典当——
不仅包括收当过程,而且还包括续当、赎当、绝当等环节内容。
典当业务操作流程图
二、典当四阶段:
收当
●
续当
●
赎当
●
绝当
由于收当、续当、赎当、绝当四部分在整个典当过程中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独立地存在于不同的时间阶段,因此我们把典当业务的操作划分为“典当四阶段”。
第二节
典当各程序及相关规定
(一)交当
• 概念:
当户执合法有效证件及当物所有权证明将当物交付给典当行营业员的行为。
• 操作人:估价员(评估员)
• 相关规定:
1、接受当物应小心谨慎,避免磕碰、摔落。
2、对贵重物品应戴上手套。
(二)验当
■
概念:
由典当行营业员查验当户及当物有关情况的行为。
■
操作人:估价员(旧称首柜、“朝奉”。)
■
相关规定:
《典当管理办法》第六章第35条规定:个人出当的应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单位出当的应出具单位证明和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委托典当的,被委托人应当出具典当委托书、本人和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1、查验当户
(1)身份证件:
●
是否为有效身份证件(种类与期限)。
●
是否真实,人与证是否相符、一致。
●
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是否真实,是否超期。
(2)民事行为能力: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无民事行为能力
2、查验当物
(1)是否属于禁当物品
《办法》第四章第27条规定不得收当的八类财物:
(一)依法被查封、扣押或者已经被采取其他保全措施的财产;
(二)脏物和来源不明的物品;
(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
(四)管制刀具、枪支弹药、军警标志、制式服装和器械;
(五)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及其管理的财物;
(六)国家机关核发的除物权证书以外的证照及有效身份证件;
(七)当户没有所有权或者未能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财产;
(八)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自然资源或其他财物。
来源是否合法:
一要核查当物原始发票;二要通过观察、交谈、了解、判断。
年龄--住址--数额--数量
(2)权属真伪
是否合法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
●他人财产(借来的和租来的)
●共有财产(夫妻双方)
●有争议财产(继承的和转让的)(3)真假优劣。
查验当物的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成色、性状等。防止以假冒真、以劣充好。特别当物还须到相关登记部门去查询登记。
(三)估当
• 概念:典当行营业员根据商品市场行情,对当物现行价格进行评估的行为。• 操作人:评估员 • 相关规定:
1、评估当物要科学合理,当物大多是二次进入流通领域,故价值都远低于一次进入流通时价格(文物除外)。因而估价要考虑其使用年限及折旧损耗,重点参考二手市场价格。
2、严禁恶意压低估价和故意与客户串通抬高估价。前者有失公平原则,丧失典当行诚信声誉;后者反映员工思想品德败坏,损害典当行利益。
(四)折当
• 概念:典当行营业员根据估当结果和当户协商,按一定比例折扣确定典当金额的行为。• 操作人:估价员 • 相关规定:
1、应按合理的浮动幅度确定折扣比例。原人行管理办法规定按估价的50%—90%确定当价;商务部、公安部新出台的办法对此未作明确规定,实际过程中一般按估价的50%—70%报价(个别例外)。
2、折当比例的高低,应充分考虑当物的二次流通性和变现性。
3、当金的确定要充分体现和当户的“协商原则”。《办法》第六章第36条规定:“当物的估价金额及当金数额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
4、当金的最终确定应符合公司内部规定的评估员的放款权限,超越权限应上报审批。
(五)写当
• 概念:填写当票的简称,即根据与当户协商确定当金数额以及明确当期、费率等事项后,由营业员填写当票,签订借贷契约的行为。• 操作人:估价员 • 相关规定:
1、当票上各要素要如实填写齐全,不得遗漏,尤其对当物的瑕疵要注明清楚。
2、综合费率不得突破《办法》规定的最高上限,可以预扣,利息到期支付不得预扣,实付典当金额要计算准确。
3、当票一式四联,字迹要清楚,数字书写要规范,不得随意涂改。
4、当户须在当票上亲笔签名,当行须加盖业务专用章或公章。
5、如当票上已注明的条款不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双方意愿,可重新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或合同的签订人仍然是当物的所有权人或代理人(代理人须持有所有权人的委托书)。
(六)管当
概念:又叫“存当”,典当行营业员凭当票保管联收妥当物,当面封
包(袋),将当物存放到库房进行保管的行为。
操作人:保管员(旧称“管楼”、“管包”、“管饰”)
相关规定:
1、封包前将当票与当物核对、看“票”、“物”是否相符。
2、封包时,要与当户当面清点,包装、封存,封口处让当户签字。
3、封包后,保管须在当票上签字,同时在封包上应贴牢当据编号。
4、封包入库前,保管员应根据当票“保管联”在“库存当品登记簿”上登记入库;同时按照《办法》有关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典当物品登记表上对当户姓名、单位、居民身份证号码及当物名称、数量、规格等逐项登记。
5、入库后的当物封包、封袋要求按品种类别,先后顺序存列、摆放整齐。
(七)当出
概念:旧时行业术语,即发放当金,简称“放当”,指典当行营业员根据当票实付金额向当户支付当金的行为。•
操作人:出纳员(旧称“管钱”)•
相关规定:
1、必须凭当票的“出纳联”如实支付当金,坚持见票付款、先记帐后付款的原则。
2、付款前必须仔细审核当票要素是否齐全,实付金额是否准确,是否有保管员终审人或经理签字。
(八)续当
概念:又称展期、延期,指当户典当期限届满时,不能偿还本金,经
双方同意仍以原当物继续典当,续签当票和合同的行为。续当标志着典当 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延续。
操作人:评估员、保管员、出纳员 ·相关规定:
1、当户由于资金等原因到期不能赎当的,可以续当。
2、续当应于典当期内或期满后5日内办理。
3、当户续当须持有居民身份证和原当票。
4、办理续当时,评估员应审核原当票及当户身份证,填写续当凭证,一次续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5、保管员应根据续当凭证“保管联”对续期当物在“库存当品登记簿”上予以登记。
6、出纳员复核续当凭证后,与客户结清前期利息和本息综合费用。
(九)赎当
• 概念:当户按期偿还当金本息,赎取当物的行为。• 操作人:评估员、保管员、出纳员 • 相关规定:
1、当户赎当须持当票和居民身份证办理,评估员应审核赎取人身份证明及所持当票真伪。
2、出纳员收取本金利息,确认结清后,开据一式三联“收款单”。
3、保管员见出纳“收款单”保管联后,方能按当据编号入库取物。
4、保管员对当物出库必须登记销号,并将当物与当票核对无误后交当户当面拆封,清点核收。
5、赎当时,应结清有关利息、费用;逾期赎当的,按逾期天数补交当金利息和有关费用(含罚息)。
(十)绝当
• 概念:俗称“死当”,典当期限届满5日后,当户既不赎当也不续当的行为。
• 操作人:保管员 • 相关规定:
1、对大宗当物或折当率较低的当物,当期届满,先要发函或电话通知当户。
2、保管员每月应根据“库存当品登记簿”清理逾期当物,列出绝当物清单。
3、绝当物清单包括绝当物品名、种类、数量、原当金额,拟处理价格等应由经理召集评估、保管等商议,最后须提交有权人或经理签字审批。
4、保管员根据审批意见,填写出库单,将绝当物出库,并在“库存当品登记簿”上登记销号,同时应建立“绝当品专用台帐”,用以逐一记载绝当品的增加或减少。
5、大额绝当品按规定委托拍卖,小额绝当品按审批标价列于门市柜台自行销售变卖。
第三节
典当业务操作风险
风险的概念
• 什么是风险
经济学意义上的风险,通常是指某种不利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典当行的业务风险是指典当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典当资产收入、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的概念
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一)违法违规经营风险
指典当行工作人员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违反政策规定操作,使典当行蒙受法律法规的惩治带来的风险。
●
非法高息集资,变相吸收存款;
●
高利盘剥当户、用暴力手段强迫当户赎当;
●
收当国家禁止典当的物品(包含赃物)。
这些都会引发法律法规处罚和制裁,给企业造成经营风险。
分析:该风险在操作程序上,主要表现在交当和验当两个环节。
如果当户所交当物是《办法》明文禁止的,或者明知当物有赃物嫌疑,为贪图暴利铤而走险,甚至和犯罪分子勾结恶意收赃、销赃,这些违法违规操作,轻者经济处罚,重者吊销典当经营许可证,勒令关门,甚至个人还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二)收当风险
指典当行从业人员因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业务素质不高,鉴定评估水平较低,造成收当环节把关不严,病从口入,给典当行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
该风险在操作程序上主要表现在“验当”环节,它包括三种情况:
1、收假
即当户以假冒真,拿来假货典当。
●
假钻石、假画、假黄金、假项链等这是假货之类;
●
假房地证、假车牌(套牌)、假身份证、假结婚证等假手续。
以假当真,都是骗当和诈当。因而在收当金银饰品,文物艺术品时,一定要请专家“把脉”,一旦自己不小心“走眼”,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收错
即当户交当的当物虽是真货,但由于其品相、质地、性能等大打折扣,其现实价值与原价相距甚远,而典当估价人员因误信其原价值之高而收错,导致“物无所值”。
3、收偏
即典当行收当自己不熟悉的当物,造成当物种类中出现偏门、冷门,一旦绝当,无法变现。
一些典当行为了扩大规模,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什么黄金首饰、家用电器、五金百货、钢材电缆、古玩字画、珠宝玉器、房产、股票等等一应俱全,有
些行业自己熟悉,但有些行业自己从未涉足,一味贪大求全,肯定会吃亏上当。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整个市场不断细分,划分越来越细,随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典当经营也要找准市场定位,走专业化道路,突出自己的典当品种和典当特色。
(四)绝当物变现风险
指典当物品出现绝当后,绝当物品在处理过程中,再次进入市场流通的难易程度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两方面:市场价格原因和过户手续原因。
●价格原因分析:
(1)“两高一低”,即估价过高,折当率过高,出现绝当后,其变现率低。
分析:典当发放的当金较高,收取的利息费用较高,且容易和当户
达成协议,但隐含的市场风险较大。
(2)“两低一高”,即估价过低,折当率过低,出现绝当后其变现率较高。
分析:典当发放的当金较低,收取的利息和费用较低,且容易挫伤当户积极性,但隐含的市场风险较小。●手续原因分析:
(1)机动车绝当
当户不配合,没有原身份证件和当事人不到场,不能办理过户手续。(2)房地产绝当过户手续
当户不配合,不能协议抵债、变卖或委托拍卖,收回现款,为买受
人办理过户。
(五)职业道德风险
指典当行工作人员违反典当行各项规章制度,个人道德品质恶劣,利用职务之便,以牺牲典当行利益为代价来谋取个人私利,从而给典当行带来各种损失的风险。
主要表现:内外串通有意高估,超额发放当金;免除抵押、质押条件,发放人情信用当款;在业务中搞地下交易,暗拿回扣、佣金,造成典当行利润流失。
该风险存在于典当业务操作上的任一环节,但并非每一环节都会出现此种风险。
第四节
典当操作风险防范
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战术上:制定具体防范措施 •
战略上:制定防范风险的策略
一、防范风险的基本措施
(一)依法依规经营,防范违法违规风险。
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认识,强化法律、法规学习,自觉规范经营,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有效规避法律政策风险。
(二)培养典当专业人才,防范收当风险。
●
强化现有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特别是经理人员及主要业务骨干的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培训考核上岗制,努力提高典当专业人员鉴定水平和估价水
平;
●
大胆引进人才,大力吸收与典当业务相关的具有较强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业务人才进入典当行,广泛接纳市场经验丰富和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管理人才进入典当行,夯实抵御经营风险的人才基础。
(三)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贷款比例风险。
加强风险教育,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通过企业“责权利”的合理分配和内部放款审批制度的相互制约,提高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市场网络、把握价格趋势,防范绝当风险。
●
典当行要建立自己的各类“商品市场价格信息网”,包括新产品
价格,二手市场价格,建立稳定的多个的信息来源渠道,搞好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汇总及反馈工作。
●
把握一般当品的价格走向,摸清其市场价格弹性。
商品一: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其价格走向是一条下降趋势线,如电器产品(电视、VCD)、微机产品、电信产品(手机)等;
商品二:市场供需比较均衡,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相对价格影响不大,其价格走向走的是一条平稳的水平线,如黄金、铂金饰品、钻石、名贵手表等;
商品三: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供求状况,是可以预测其市场价格趋势的,如汽车、房产等。只有掌握了商品市场价格弹性一般规律,典当时才能“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
●
因“物”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当物具体对待
掌握了当物的市场价格信息,尤其是二手市场价格行情,在当物的估价和折当上,灵活运用:
对价格弹性较小的当物,在估当和折当时不妨高一点; • 对价格弹性较大的当物,估当、折当时不妨低一点;
• 对有些无法确定未来价格走势的当品,随着当户的不断展期,在押时间过长,其市场价格会因某些不可确定因素突然发生变化,从而可能给绝当后的物品变现带来困难。唯一的办法是一旦绝当,立即处理。
●
疏通绝当物品二次流通渠道,广交朋友、广辟途径,与较大型旧货市场、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彻底解决典当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绝当物的市场变现,从根本上解除后顾之忧。
(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范绝当物产权过户风险
1、办委托公证为了顺利过户
机动车:委托公证,办理过户
房地产:委托公证办理出售、收款、解除抵押,交易过户手续
2、预签不可撤销委托拍卖合同
3、预签抵债协议
4、预签买卖合同(附委托公证)
5、用典当行关联公司控制借款公司的股份,签订股份回购协议
(六)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机制,完善内控制度,防范职业道德风险
建立适合典当企业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在传统的典当业确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
• 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酬薪制度、股权制度、增加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 • 完善内控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管人,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合作的内部制衡制度。•
二、防范风险的基本策略
1、风险回避
指考虑到风险的存在而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风险,属一种事前控制。
风险回避是一种保守的风险控制办法,不承担风险当然就不可能蒙受风险损失。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回避风险也就是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所以在权衡收益和风险之后,对于极不安全或者收益不足以反映风险水平的风险应采取回避态度。例如明知客户信誉低,获利来源不稳定,即使利率很高,也不宜向其发放贷款,因为巨大的市场风险很有可能导致血本无归。
2、风险抑制
指承担风险之后,采取种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
● 积极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消灭或减少风险来源。例如典当行对大额客户发放贷款后,应定期对借款人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帮助其及时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
● 消极的风险抑制:即通过事先充分准备,即使风险一旦发生,其造成的风险损失也极小。
3、风险分散
指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他们之间的 相关程度取得最优的风险组合,使这些风险加总得出的总 体风险水平最低。风险分散是典当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一 种重要策略,典当贷款的风险分散措施主要有三种:
第一,贷款客户分散化。
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 借给更多的客户
贷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把贷款给更多的借款客户,如果在贷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贷款客户越少,贷款风险就越大。
☆
客户之间的借款额度分布均匀
避免将贷款过多地集中在少数客户身上。如果贷款过分集中于少数客户,就会使典当行的全部贷款风险水平可能因少数客户发生违约风险而大大提高,从而给典当行贷款资产带来威胁。
因此,典当行一般都控制大额贷款的发放,增加小额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比重,这样就可以使典当行在贷款客户不至于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风险。
第二,当物品种分布多样化。☆
行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多样化。
贷款要分散在各种不同的典当物品和不同行业上,而不要将贷款资产局限于某一两种行业或当品上,避免某一行业受市场疲软影响而给典当资金带来风险损失。因为众多的行业同时出现市场梗阻的概率很小,而单一行业受市场影响而疲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行业和品种须有较强的独立性。
这些典当物品和典当贷款所支持的行业之间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如果相关度高,这些当品和行业往往会在市场风险面前具有相同的命运,市场稍有波动就会产生连锁反映。
第三,贷款发放主体的多元化。☆
学习“银团贷款”办法。
即由一家或几家典当行牵头,多家典当行联合,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特定借款客户提供大额贷款安排。由于贷款是分家提供,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则风险也就同时分散。☆
减少失误。
贷款项目是由多家典当行共同考察、评估和决策的,这样集各家所长,大大提高了评估和论证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精确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减少了因单个典行评估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4、风险转移
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
☆ 投保:通过预测有的典当业务可能会有风险,事先可将“质押物”和“抵押品”进行投保,甚至和保险机构协商开办某类放款风险保险,一旦出现风险,可由保险公司理赔。
☆
置换担保物:针对有的大额贷款客户因多次续当延期造成当期过长,在押物价值随市场行情变化明显降低,要求客户增加或更换质押物或抵押物。
☆
资产保全:预测收回本息非常困难,担保物有风险,这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当户的其他优质资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
预留买家:将质押物、抵押物预先与认为有收藏价值的买家签订收购合同,这样,通过转移风险,保证典当资金安全。
5、风险补偿
属于一种事后控制,也是一种被动控制。指典当行在正 常经营年份,提存足够多的风险基金或贷款呆帐准备金,用以 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又称为“风险自留”。
☆ 风险自担:以典当行自身的财力直接将风险损失摊入经营成本,弥补一些对经营活动影响不大且规模较小的风险损失。
☆ 风险自保:对那些损失较大,无法直接摊入成本的,主要用每年从盈利中提取专项准备金(贷款呆账准备金)冲销。
风险自留并没有减轻典当业务风险,只是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使风险不致于影响典当行的经营信誉和形象。
湖北楚华典当研究所 ●刊物信息:
《中国典当》刊
物
《典当纵横》电子刊 ●书籍信息:
《现代典当经营管理》(湖北人民出版社)
《典当经营案例》
(武汉出版社)
《典当论文选》—纪念中国大陆典当业复出20周年论文集
第五篇: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及其防范
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及其防范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国各地有关银行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为此,银监会对当前银行卡业务风险进行了专门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一、银行卡业务主要风险类型及其特征
(一)外部欺诈风险。在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外部欺诈风险是目前最严重、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欺诈目的的实现渠道主要有三种:ATM机取现、POS机套现(消费)或网络(电话)转账。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主要是指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中介机构的交易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为犯罪目的的实现提供了渠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甚至是非法)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三)内部操作风险。内部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的风险。与外部欺诈风险和中介机构交易风险相比,此类案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是内部专业人员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也更严重。
(四)持卡人信用风险。当前各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外,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少年和在校生等)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些均反映出部分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发卡量而对申请人状况审查不严或者降低门槛的问题。
二、如何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
(一)完善银行卡业务内控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银监会成立以来,先后发布了授信尽职、外部营销、银行卡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风险提示,各银行机构应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根据银行卡种的属性、业务种类及其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各行应从各类风险事件中吸取教训,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实,把银行卡业务的审计工作纳入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计划中,结合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发卡环节风险管理,严把风险源头关。发卡机构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的原则,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确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针对当前不少银行发卡业务外包的现状,发卡机构应慎重选择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并严格约束与外包商之间的外包关系,对于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或单位批量提交的申请资料,发卡机构应加大资信审核力度。
(三)加强收单环节风险管理,防范交易风险。一方面,收单机构应加强对特约商户资质的审核,强化对特约商户的风险控制,防范特约商户
套现等风险。另一方面,收单机构应建立健全对特约商户和POS机具的管理制度,根据银行卡受理市场的有关规定,按照“一柜一机”的要求布放POS机具,并严格按照相关业务规范设置商户编码、商户名称、商户服务类别码、商户地址等关键信息,为发卡银行对交易风险度的判断和对交易的正常授权提供准确信息。另外,收单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日常监控机制,对商户的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或整数交易等可疑异常现象,收单机构应及时进行监控和调查。
(四)加强ATM机等自助设备管理,防范欺诈风险。一要切实加强对银行自助设备的日常检查。银行机构要严格落实ATM机等银行自助设备的检查制度,定时对自助设备工作区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尤其要加强自助银行区域的安全管理。二要定期检查监控录像设备和相关录像资料。各银行机构必须在自助设备营业场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报警系统、24小时监测系统等。要完善相关制度,按制度规定调阅银行自助设备区域的全套录像资料,重点查看有无可疑人员在银行自助设备上安装物件,并做好调阅情况记录。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银行机构要高度重视对干部员工的教育和思想动态管理,加强内部员工的合规和职业操守教育,重视对有异常活动员工的排查。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公众进行有关银行卡知识的宣传,使公众了解银行卡的基本常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客户提示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作案的新手段和新动向,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加强协作,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一方面各银行
机构应加强与银联、公安机关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是中国银联建立的包括不良持卡人、黑名单商户等银行卡重要负面信息的系统,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应积极利用该系统,对确认的不良持卡人、商户名单应及时报至该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共同防范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业协会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的职能,督促各会员行严格执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同业约定,共同营造有利于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