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产品标识标注规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二条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在取得生产许可资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
第三条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工作人员。
第四条 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确保产品质量合格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
第五条 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严格、规范,对生产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
第六条 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货验货制度,不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材料加工食品。
第七条 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符合企业明示采用的标准要求。
第八条 具有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和检测仪器定期通过计量检定。
第九条 在生产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厂检验到销售后服务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十条 食品的包装材料、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
第十一条 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检验、确保出厂产品检验合格。
第十二条 产品标识标注及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分工和管理制度为确保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防止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根据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本企业研究,决定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其人员职责分工和管理制度如下:
一、本企业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二、人员职责分工组长:为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所经营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本企业内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责任制,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事故,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副组长:协助组长抓好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食品进货查验、食品质量自检、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经营人员健康管理以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等工作。成员:为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的食品进货查验,食品质量安全自查、自纠、自检,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等工作。成员:为食品购销台账管理人员,负责查验供货商的有效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并索取进货发票;负责本企业食品进货台帐、销货台帐的登记,进货台帐、销货台帐以及相关资料的保管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等工作。
三、食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经本企业研究,决定制定以下相关管理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本企业开业之日起执行。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3、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4、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5、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企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本企业的员工,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抓好本企业员工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教育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上班时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个人卫生必须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要做到防尘、防蝇,专柜加罩,售货时必须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三、组织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工作,并将健康证明材料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存档备查。
四、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并掌握从事食品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了加强本企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本企业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食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进入本企业销售的食品都必须实行进货查验,查验供货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资格证明和许可证明,并留有供货商的相关证照复印件备查。
三、按照食品进货品种和批次查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进口食品的商检证明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证明文件,并留有供货商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对购进的预包装食品,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1、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2、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3、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及其标准方式;
4、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5、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6、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商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五、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农产品及其他食品,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专门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销售。
六、本企业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检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七、实行统一配送经营的食品,由企业总部统一检验供货方的相关有效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八、检验购入的食品是否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污染,如有被污染的食品不得上市销售。
九、本企业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十、本企业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自觉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对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分类统一保管,集中备案,并接受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食品质量自检制度
一、为了加强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销售符合国家法定要求的食品,确保广大消费者购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特制定本制度。
二、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尽可能完善自检设施设备及检测人员,对散装食品、婴幼儿食品等重点食品加强销售前自检,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本经营企业。
三、本企业配备专(兼)职食品质量监督员,负责食品质量的督促管理工作,并做好进货食品索证索票和查验登记工作,经常检查销售食品的内外质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日期的食品。
四、经质量自检或感观检查不合格食品、真空包装食品漏气、包装损坏的食品立即撤柜下架停止销售,进行销毁或作无害化处理。
五、销售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六、有计划地邀请法定检验机构,对场内关系人体健康和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或投诉较多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质量判定。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予以先行下柜下架、停止销售,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配合调查处理。
七、本企业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对食品质量自检结果及时进行公示。食品质量承诺制度本企业自愿按照下列规定从事食品经营活动:
1、认真履行食品经营者必须承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本企业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
2、持有效的证照经营食品;
3、在出售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商品质量信誉卡;
4、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5、本企业负责查验供货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等,并索取进货发票;
6、建立和登记食品进货台账;
7、经营的预包装食品在显著位置标明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质量(品质)等级等;
8、经营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管理制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9、经营的进口食品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10、不经营超过保质期或者保存期的食品;
11、不经营经感官鉴别已经腐烂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食品;
12、不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13、不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4、不经营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标志的食品;
15、不经营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食品。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本企业食品质量管理,确保守法经营,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对不合格食品实施退市制度,是指对销售质量不符合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标准或有关要求,或存在其它安全卫生隐患的食品,采取停业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的管理制度,本企业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三、经自查,发现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的,本企业停止销售,退出要经营单位:
1、包装破损和运输途中被污染的或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
2、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食品;
3、感官鉴别已经腐烂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4、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5、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6、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7、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食品;
8、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食品;
9、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他非食用物质加工的食品;
10、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食品;
1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食品;
12、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或经法定机构检验不合格的食品;
1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品。
四、本企业员工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登记造册。(2)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追回已售出食品,退回供货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3)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五、对已经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本经营单位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六、本企业与供货商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中必须订立供货方食品质量保证条款以及对不合格食品的召回、退货和赔偿等条款。
七、本企业员工应对本经营企业内的食品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退出市场;对可能造成食品安全危害的,应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积极协助做好食品退市和查处的相关工作。食品购销台帐制度
一、为了加强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本企业为加强食品安全的自律制度,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
三、本企业应向初次交易的供货商索取证明其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在进货检查验收时,如发现供货商的有效证件失效,应督促其及时补回,否则不与其交易。每次交易时应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备有关部门查阅。
四、本企业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和销售台帐,登记每次交易情况。
五、进货台帐登记的内容:(1)进货时间;(2)食品名称;(3)食品的数量、规格及品种;(4)生产者厂名、地址、联系方式;(5)食品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情况;(6)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食品标准代号;(7)登记人签名;
六、销货台帐登记的内容:
1、销货时间;
2、食品名称;
3、食品的数量、规格及品种;
4、购货方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七、本企业的进货台帐和销货台帐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以备接受检查。
八、有关行政监管部门检查、监测本企业食品质量的相关情况,应如实记录,列入台帐登记内容:
1、食品质量检查和检验、监测结果;
2、不合格的食品质量情况;
3、经多次检查,检验合格的和不合格的食品情况;
4、其他需要登记的信息。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能够做到及时报告、及时救助、及时阻止事态扩散。
一、成立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组长:成员:
二、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原则和处理程序食品质量安全,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事故处理工作中,要遵循“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密切协同,联系畅通;依法处置,消除危害”的处理原则,要以防止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中毒、死亡,减少经济损失、查明原因,防止事态扩散,及时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发生本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急救治疗。
2、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政府、疾病控制或卫生监督机构、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报告。
3、及时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过和简要情况,主要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展趋势以及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并详细询问发生中毒的地址、单位和时间,中毒人数等。
4、立即封存可疑造成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酒类、肉类、食品、原料、工具、设备和场所等,防止中毒进一步扩散。
5、采集、保留有关食品及其原料样品,送卫生监督管理机构进行检验。
6、协助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的检验人员对可疑中毒的剩余物品进行抽检。
三、责任追究
1、根据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情况,找出事故原因,对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及时向政府、工商、卫生监督等主管部门报告。
2、如发现对本企业的相关责任人有不作为或作为不力的,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正在办QS证,工厂需一套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需最新的按质量监督局要求的。网上找到一些都不齐全,需文本格式,请发1228403896@qq.com!感谢!参考资料:中旭商学院回答者:zxwh004来自团队中旭商学院|七级采纳率:35%擅长领域:企业管理商务文书经济研究创业投资个人理财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谢谢,虽然和我要的有出入,但还是感谢!
第三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1)生产质量管理负责人是生产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负责编制、组织生产作业计划并监督、检查和控制生产作业计划,按质按量完成生产计划的活动。
(2)生产车间是全企业生产系统的枢纽,车间主任或班组长为兼职生产质量管理员。
(3)不定时召开质量工作会议,由生产质量管理负责人主持,各生产质量管理员,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内容为检查生产进度情况,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布置下价段的工作。
(4)做到生产现场通道畅通,清洁整齐,安全线内一律不准堆放工具和其它物品,原辅料、半成品的运转应有专门器具。
(5)工具应摆放整齐,不得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物品混放,工具柜、随时保持整洁,职工应衣着整洁。
(6)安全生产是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能否正常展开,所以应由公司统一指挥,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全公司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7)生产车间负责产品生产现场及其相关领域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8)办公室负责防火、防盗、劳动保护、环保及安全技术的业务培训工作。
(9)发生设备、工件、人身事故时、责任部门必须保护好现场组织抢救,并及时报告,事后应认真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制定、落实纠正的防范措施。
(10)生产现场严格执行《生产现场管理制度》中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条款。
采购管理控制制度
1、采购管理控制制度主要是对采购过程及供方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销售部门按本企业的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对供方的供货业绩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
3、供销科按经企业负责人批准的采购计划在合格供方名录中进行采购。
4、采购计划主要包括原辅料名称、规格、型号、分类、主要技术要求及验收方法等内容。计划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5、采购员接到采购计划后,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货单位,拟定采购合同(按供销合同的统一格式填写),按合同执行。
6、采购物料到货后,采购员会同库房管理员负责对数量、型号、包装进行核对后,由采购员填写到货送检单通知质管科对物料进行检验验证。检验完毕后出具原辅料检验单并呈送供销科、生产部及库房,合格物料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物料,按照《不合格品管理办法》执行,或退货或特采(即代用)。
7、采购员要对每批或每种采购物料的检验结果进行登记,填报进供方档案中,作为供方评定的依据之一。对不合格原辅料要及时通知供方查找原因,确保以后提供的物料能符合质量要求。
8、采购过程中若发生争端尽量采取协商进行处理,如不能协商解决的按《合同法》进行解决。
不合格产品的召回管理制度
1.目的:当交付后的产品可能有批量的严重的不合格(包括存在安 全危害),能及时将有关信息通知相关方,并实施产品召回,并迅速完全地使有关产品得到控制,避免或降低公司的损失。
2.范围:适用于本企业任何已发出的不合格产品的信息传递和回收过程。
3.召回的时机:当本企业某批次产品检测出有害物质超标且已经不在企业可控范围时(如已经交付或物权发生转移),应启动召回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都可能涉及待召回产品,启动召回程序:
(1)顾客的投诉;
(2)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
(3)媒体报告的不合格的产品或事件;
(4)企业内部检查发现受不合格产品影响的批次产品已经交付;
(5)其他的改变(包括技术、法律行规和突发事件)影响到已交付的产品质量或安全。
4.产品召回的方法、途径和时间:
(1)应尽可能利用销售网络作为召回网络,由消费者将召回产品 交回零售商,再由零售商交回经销商。应明确向公司或批发商报告的方式如电话或传真等
(2)应保持从本企业到经销商的接受召回产品的通道,并在召回信息中予以明确。
(3)每一批(或件)召回产品均应编制《产品召回登记表》予以记录。
5.召回产品的处理
(1)召回产品在处理前应进行标识和隔离。
(2)召回产品应作为不合格品,按《不符合产品控制程序》规定处 理。应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单》,并注明为召回产品处理。
(3)当召回产品的处置方法为报废时,可由批发商在公司的监督下 进行。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原辅料检验制度
(1)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检验部门必须对购进原辅料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不合格原辅料不进库。
(2)检验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原辅料应按标准规定的检验内容进行检验或验证,并做好记录,经检验合格的原辅料才能入库。
(3)经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立即呈报销售部门和技质部进行处理。
二、生产过程检验制度
(1)为了提高产品合格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各产品的质量控制点均应进行监控,并按作业指导要求做好记录,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3)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马上通知车间,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作好记录。
三、成品检验制度
(1)对成品实施最终检验,必须在原辅料检验和生产过程完成后,而且在合格的基础上下班才能进行最终产品检验。
(2)产品出厂检验必须由专职检验人员,按产品出厂检验项目要求进行。
(3)在检验过程中必须按产品检验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
(4)质检部必须做到生产一批,检验一批,不能漏检。
(5)成品检验合格后,由质检部开具产品检验合格证,才能入库、出厂销售。
第四篇:绿色食品质量手册
XXXXXXXXX企业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版本号:HBYXLF/OG/B/ 01 修订日期:2014.04.01 实施日期:2014.05.01
XXXXX企业简介
XXXXX企业成立于2009年9月,是XX县重点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专业合作社。现有员工86人,流动资金1850万元。2014年元月该合作社投资3200万元在XX镇XX村开建集办公综合楼、辣椒烤房、辣椒干品仓库、蔬菜精选车间、蔬菜保鲜库、蔬菜加工车间、泡菜车间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厂区,建筑面积达9830平方米,新建厂区将于2014年6月底投入生产。
目前,合作社已签约蔬菜基地覆盖本县XX/XX/XX等乡镇,基地面积6500余亩。年可产干椒1000余吨,泡菜1100余吨,保鲜蔬菜2500余吨,年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可发展社员550余人,带动常年就业1500人,致力于建成全县最大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管理方针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名优蔬菜为主体,开发绿色蔬菜,带动地方群众发展绿色产业。
2、目标:以XX县XX镇XX村总部为中心,在县农业产业开发总体规划框架内,着力开发绿色食品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产业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将郧西县隆丰辣椒合作社绿色食品打造成观音镇闪亮的地域名片。
3、依据 NY/T 39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各项标准。
4、适用范围 合作社全部生产内容。
5、主要生产内容
(1)逐年培育发展高标准新基地,建立绿色食品蔬菜开发及示范基地
(2)推广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及适用生产资料。(3)本地品种培育及改良。(4)建立和完善农事档案及记录。
机构设置及职责
根据《绿色食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等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保证我合作社所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结合基地实际生产情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总经理:XXX 主 管:XXX 办公室主任:XXX 库 管:XXX XXX 车间主任:XXX 营销主管:XXX 财务人员:XXX XXXX 质 检:XXX XXX XXX 卫生管理:XXXX
1、各管理人员认真执行总经理制定的质量目标和生产作业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主管人员负责生产的具体事务,建立健全以质量管理和卫生管理为重点的各基管理制度,并使之具体化和实施。
3、质检人员负责指导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4、车间主任、质检部门协助生产设备的管理,计量器具的定期检验和鉴定。
5、车间主任完成总经理下达的质量任务和生产作业计划并对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卫生进行检查和监督。
6、库管人员负责生产投入品申购、仓库管理和成品的管理。
质量追溯批次号及产品召回规定
1、总则
记录是各类检验及其它质量活动的凭证,是保证绿色食品质量检验的再现性和所有质量活动的可追溯性所必须的。合作社所有生产、销售、用工、财务活动都必须有原始记录,保证产品完整的质量跟踪审查和成本控制。
2、职责
办公室负责质量记录格式的归口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各部门及岗位必须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质量活动予以记录。
3、档案分类
3.1文书档案:包括各级部门来文、来函;中心发文(函)件;重要会议资料等。
3.2技术档案:包括(1)各类标准和规范;(2)各类检验报告和检验工作记录、有关技术资料、意见反馈及处理意见;(3)仪器设
备档案(说明书、验收报告、合格证书、操作规程、检定证书或测试报告、运行检查记录、事故报告、维修记录、检验规程及校验记录等)。(4)合作社基地管理各项农事操作及用工情况;(5)仓库管理,包含出入库及产品贮存和销售。
3.3行政管理档案:包括中心建制批文、人员任命文件、中心认证情况、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人员技术培训及考核记录、质量管理手册相关文件、质量体系审核记录及报告、评审报告、验证和比对试验计划、记录及总结报告等。
3.4批次号管理档案:(1)由基地质检负责,以内检员为直接执行,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追踪体系。(2)有原料批次号、产品批次号、销售批次号三种,以最后一个字母区分。(3)产品批次号由基地负责人负责,内检员协助负责,内容包括基地名称、收购时间、品种名称、级别、产品等级。(4)销售批次号以产品批次号基础上用最后一个字母区分开,保持前后一致性,不得随意更改、添加新的批次号。(5)批次号标志要完整、规范、清晰、持久,与实际内容相符合。
4、措施和方法
4.1质量体系中应保存足够的记录,以证明和验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
4.2 办公室按要求组织编制各类质量记录格式。各部门在检验工作中及相关的质量活动中应按规定格式予以记录,并履行签字手续。
4.3检验工作原始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应完整、准确、及时地直接填写在原始记录表上。原始记录的内容应能再现检验过程。原始记录的填写、更改、检查及管理按程序文件“原始记录的填写、更改、检查及管理程序”进行。
4.4与检验工作及质量活动有关的标准、资料、文件、所有质量活动记录均应整理归档。档案的管理工作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按程序文件“档案管理程序”中的规定进行。
4.5所有记录均应安全妥善保管,并按规定为委托方保密。5.产品召回
5.1任何形式、原因的企业产品回收称为召回,召回必须填写召回记录,由责任人与分管负责人分别签字确认。
5.2产品召回列为内部检查重点内容,对其后续跟踪处理结果,需要有明确意见,所有文字或图像辅助材料要保存至少3年。
5.3召回产品,未达到有效处理并经企业负责人确认之前,不得由任何人擅自处理,其产品是否作为绿色食品销售,需要根据《绿色食品》标准相应条款比对确认。
有机产品内部检查操作规程、内部检查的实施计划
1.1、内部检查的原则必须客观、公正,以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准则。
1.2、各部门的内部常规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1.3、特殊情况下随时检查:
1.3.1、当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环境问题或相关的投诉要有记录,有整改方案,落实措施,整改结果等;
1.3.2、组织机构、生产工艺及生产场所发生较大更改时随时检查; 1.3.3、基地管理层下达内部检查和特殊情况下追加内部检查计划时及时检查。
1.3.4、内部检查计划,每年1月基地管理层按制度标准要求,将内部检查时间安排列入《内部检查计划》,报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内部检查员的责任和权限
2.1、直接上级:分管厂长或有机产品开发负责人
2.2、岗位职责:负责基地种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绿色食品蔬菜的管理能够持续按照NY/T 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执行。
2.3、管理权限:绿色食品蔬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2.4、管理责任:负责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与管理的监督检查。2.5、主要职责
2.5.1、服从基地(分管厂长、负责人)的领导,负责主持基地绿色种植的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并督促各部门人员完成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2.5.2、严格按照NY/T 391-201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4-2013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393-201
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标准对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并对各部门不符合绿色食品操作标准提出整改意见; 2.5.3、配合认证机构进行检查和认证;
2.5.4、负责追踪绿色种植过程记录的确认和签字; 2.5.5、向认证机构提供内部检查报告。
3、纠正、处理措施
3.1、检查报告
检查员进行检查结束后,应在一周内由内检员编制好《检查报告》交绿色生产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存档;检查报告内容包括:检查的目的、范围、依据的标准、检查组成员、检查情况、不符合情况、检查结论、纠正措施计划和建议、检查人等。3.2、跟踪验证
3.2.1、受检部门接到不符合标准的检查报告后,应认真分析原因,在一周内拿出问题原因报告分析和纠错计划上交绿色生产负责人。
3.2.2、绿色生产负责人应对纠错计划进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要返回受检部门重新制定纠错计划,然后再交绿色生产负责人审查批准,审查后交受检部门实施整改。
3.2.3、内检员对受检部门的纠错进行监督,规定整改期限,同时,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作出相应的验证记录,向绿色生产负责人书面汇报。
3.2.4、检查中的文件、记录由内检员交办公室存档。
文件及记录管理制度、目的
建立并保存投工、种植、生产、质检、销售等环境操作记录,明确编号管理,以批次号为标准来标识、保存日常管理工作的记录,要求确保各种记录完整性、真实性,为绿色食品蔬菜开发提供有效追溯管理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销售、质检等环节,及客户反馈意见等记录。
3、职责
3.1、办公室是记录的管理部门,负责记录并保存原始记录,并进行监督检查落实。
3.2、各部门负责记录内部各项资料的记录管理工作,并按期限保存相应的原始记录。4、控制要点
4.1、记录的范围:绿色食品蔬菜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基地管理制定、种植农事记录、生产资料购买和使用记录、收获激励、运输记录、储存保管记录、产品检测记录、包装记录、成品处入库记录、销售记录、客户反馈意见记录、内部培训记录等。并且严格按要求保存这些原始记录,以便跟踪追溯监督检查。4.2、记录应明确编码、标识,字迹完整清晰、实现对产品的跟
踪追溯监督检查。
4.3、记录应字迹清楚,数据完整、填写真实准确,内容完整。4.4、归档
各部门按要求填写各项记录并妥善保存,便于追溯查询。4.5、保存
记录要妥善保存,用保险柜存放,防止损坏、受潮、霉变或其它原因造成破损,影响追溯查询。记录保管年限为7年。
绿色食品客户投诉处理办法
1、投诉的处理方法
顾客投诉时,销售部人员应及时与顾客联系、协商处理,以满足顾客的要求,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发现不合格产品投诉时,责任人应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销售负责人填写《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交质检部负责人,质检人员针对所投诉的质量问题作出书面报告,再由绿色生产负责人和内检员追查相应环节,查出问题所属部门,并及时采取纠正和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反馈顾客,说明原因,让顾客满意。2、投诉处理记录管理
2.1、对投诉不合格产品(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准时记录,并做好标识,以防混用。
2.2、制定《不合格产品控制程序》规定不合格产品处置的职责和权限,严格按此控制程序进行管理。2.3、不合格产品的处置:
2.3.1、返回处置,单独标示存放,追查原因,做好记录。2.3.2、作一般产品处理。;
2.3.3、经授权人员批准,经顾客允许可以调换,或做一般产品处理。
2.3.4、采取措施,杜绝不合格产品的出厂或销售。
2.4、质检员及时追查不合格产品的原因(指单个不合格、批量不合格)并做好记录,责令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详细、真实地做好原始记录,妥善保管。
2.5、在不合格产品整改后,由质检员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是否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3、投诉原因的调查、改正及预防措施 3.1、投诉原因的调查从以下几方面: 3.1.1、质检员确定、收集和分析所得数据;
3.1.2、供分析的数据来源包括自测结果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3.1.3、供分析的数据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3.1.3.1、顾客满意度信息(销售部负责收集)
3.1.3.2、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和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3.1.3.3、产品质量(质检员具体分析,以证实产品是否符合绿色要求)
3.1.3.4、购方信息(销售部具体分析市场动态和需求)3.1.4、可选用数据统计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3.1.5、数据分析的结果
数据分析的结果主要用于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良趋势,寻找改进机会,对此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数据分析的各项记录由质检部保管并保存5年。
持续改进体系
1.持续改进体系的建立要基于各项纠正措施有效实施之上。2.通过不合格报告、顾客反馈意见、相关方投诉、违反法规和其它要求的信息,可以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种不合格情况。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杜绝不合格产品,预防再次发生不合格产品。
3.制定《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方案》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评审各类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
针对已出现的不合格产品事实,从投入品采购至销售各环节中,调查和分析各类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
根据该项不合格产品对企业的影响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应该采取整改措施。
针对不合格产品原因,确定整改措施,并责令相关部门实施纠正。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对实施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预防同类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4.预防措施
总结分析各项不符合项目或者需改进项目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规范以下几方面:
用各类信息收集、识别、确定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其原因;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评价预防不合格措施的效果。实施预防措施,确保预防措施与潜在问题相适应。采取措施后,结果、记录、保管。
由办公室负责人对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评审采取的预防措施效果,确保预防措施的执行,预防不合格的发生。
第五篇: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机制,规范和指导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获证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健康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参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联合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吉林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吉林省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消费者身体健康损害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损失,并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质量安全事件。
1.4工作原则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的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预防为主,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保障安全。
2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Ⅰ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Ⅱ级)、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和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四个级别。同一事件的分级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2.1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涉及2个以上省份普遍范围;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损害,事件危害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2.2重大质量安全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产品数占同类获证产品数的30%以上,且该行业属于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4)国家级媒体予以披露,引起严重社会影响;
(5)农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2.3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或因外源污染造成获证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产品数占同类获证产品数的5%以上;
(4)省级媒体予以披露,引起较大社会影响;
(5)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质量安全事件。
2.4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质量安全事件: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
(2)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农业投入品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可能导致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3)事件涉及到的获证产品数为同类获证产品数的5%以下;
(4)企业或消费者予以反映,尚未形成群体性影响;
(5)省内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抽查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信息已在小范围内通报。
(6)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质量安全事件。
3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3.1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负责对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组长: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管副主任
副组长: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各市(州)农业委员会负责人
3.2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副主任: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各科室负责人,各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质量管理科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管工作。
3.3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应设立地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在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4专家咨询委员会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职责为:为预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并为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5技术支持机构
吉林省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检测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点监测机构及有关科研院所。
4监测、预警与报告
4.1监测
吉林省建立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与国家建立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链接。配合农业部将获证产品纳入例行监测范畴,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日常监测工作,一方面在充分听取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关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开展获证产品抽检和临时抽检,及时掌握获证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及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随时监测各厅委相关公开信息、汇总地方工作机构监测信息及关注国内外动(植)疫情通报信息快速作出反应;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要加强监管力度,主动组织开展对本辖区内获证产品的监测,并及时将监测信息上报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4.2预警
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应会同相关专家,根据监测信息,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好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3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及有关部门报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及其隐患。
4.3.1责任报告单位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发现)获证企业;
(2)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
(3)吉林省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检测机构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点监测机构。
4.3.2报告时限要求
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半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较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一般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地有关责任报告单位应在知悉事件后半日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件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3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4.3.3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范围、危害程度、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件的简要经过。
4.3.4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3.5总结报告
包括事件鉴定结论,对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5应急响应
5.1特别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Ⅰ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召开全体会议对事件进行核实,并迅速将相关情况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2)服从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按要求履行职责,落实有关工作。
(3)核查事件涉及获证企业的认证相关资料,开通与事故发生地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的联系,综合分析和评价事件发生情况,及时将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及处置建议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汇报。
(4)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下发通知,督促其对 5 本辖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事态发展。
(5)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参加和指导现场救援。
(6)根据事件性质,及时配合国家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7)将事件处置结果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汇报。
5.2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Ⅱ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开展全体会议,通报事件情况,对事件进行核实和评估,制定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2)立即对事件涉及获证企业的认证程序、历史资料、文件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查明是否存在问题。
(3)迅速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地方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发展动态。
(4)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将事件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进展等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5)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下发通知,督促其对本辖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掌握相关情况,加大监管力度,控制事态发展。
(6)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专家建议,从技术层面完善应急处置措施。
(7)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并指导现场应急工作,必要时协调有关单位应急力量参与相关工作。
(8)根据现场事件实际情况,及时配合国家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9)将事件处置结果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汇报。
5.3较大质量安全事件(Ⅲ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事件情况,对事件进行评估和确认,提出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原则。
(2)对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涉及企业的认证程序、历史资料、文件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查明是否存在问题。
(3)通知相关市(州)、县(市、区)工作机构迅速组织实施应急响应行动,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原则对相关地方工作机构应急工作提出要求。
(4)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发地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及时建议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5)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和绿办下发通知,督促其对本辖区内获证同类产品认真开展自查,切实加强对获证同类产品的监督管理。
(6)加强与相关地方工作机构的联系,密切掌握事件发展动态。结合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的建议,及时给相关地方工作机构的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工作。
(7)将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应急措施和处置结果及时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5.4一般质量安全事件(Ⅳ级)
(1)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事件情况,对事件进行评估和确认,提出应急处置工作有关原则,督促相关地方工作机构尽快启动应急响应行动,并全面掌握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2)对获证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涉及企业的认证程序、历史资料、文件记录等进行认真核查,查明是否存在问题。
(3)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应将相关地方工作机构的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7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汇报,并根据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引导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4)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应及时了解应急处置工作进展的技术难点,并通过咨询专家,给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5)根据对事件性质的调查,及时配合国家依法暂停或取消相关获证企业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
(6)及时将事件处置结果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报告。
5.4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其危害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件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终止响应。
5.5应急终止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事件相关市(州)、县(市、区)工作机构可提出终止建议,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可上报意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由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6后期处置
应急终止后,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基本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同时,对在特别重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在特别重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监测系统和报告系统,充分实现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与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之间,以及与检测机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6.2人员保障
各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积极配合,有效完成应急处置工作。
6.3资金保障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为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各市(州)、县(市、区)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绿办应积极筹集资金,用于辖区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6.4技术保障
专家咨询委员会应给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要积极开展获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技术平台;注意发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委托检测机构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点监测机构在获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
6.5宣传培训
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引导科学消费。同时,应加强对所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7附则
7.1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日常管理机构联系电话:0431-87980046。
7.2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所认证有机食品在吉林省的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本预案执行。
7.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组
长:于文波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副组长:郭俊英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
杨
林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副主任,各市(州)农业委员会负责人
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杨
林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
公室主任
副主任:苏洪波
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
公室副主任
成员: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各科室负责人,各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