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艺术的含义与特征
领导艺术的含义与特征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领导策略、资源、方法和原则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技能技巧。其中,领导者的知识、经验、智慧、才能等因素是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前提;对领导原则、条件、资源、方法等纯熟巧妙的运用并富有创造性,是领导艺术的核心;而领导风格和领导者创造性的实践所塑造的“美”的形象,是二者结合的结果,是领导艺术的外在表现。因此,领导艺术是非规范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领导行为,是领导者把握领导规律、履行领导职能的最高境界。
(二)、领导艺术的特征
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领导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以自己的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领导科学知识。因此,领导艺术具有科学性,更彰显其经验性。
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原则是行事的根本遵循,也是领导者处理各种问题的指导思想。当前我国领导工作的根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人为本,依法领导,严格遵循党的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领导在处理问题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领导原则加以灵活运用,将原则的普遍性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的特殊性。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领导者在实践活动中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无数人通过实践证明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原则和方法,体现为领导艺术的共同基础、共性特征。但是由于个人的素质、阅历、知识结构等各不相同,领导者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便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技能技巧,体现为领导艺术的个性内容、个性特征。
4、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领导工作既要求创新,又要求稳定。
领导艺术不是对已有方法的机械的、简单的运用,而是在坚持规范性原则的基础上体现一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的技艺。正因为这种创造性,才使得领导方法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领导效能才越来越显著。
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模糊性是指对事物之间的关系难以用定量的方法描述或单纯用定型的方法分析,处于“模糊区间”。艺术的魅力就在与它的模糊性,领导艺术也不例外。但领导艺术的模糊性不是糊涂性,它仅仅是对于不需要清楚的不苛求清楚,不必须量化的不苛求定量而已,但模糊的背后仍然蕴含着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和条理性,绝非无原则、无规矩地任意妄为。
第二篇: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人类从地球上一出现就开始了群体生活的历程,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社会组织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结构和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单位。就“组织”一词而言,古已有之。在中国,组织的原意与纺织有关,是指用麻绳编织成布帛。在西方则渊源于“器官”,指的是自成系统的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对组织的理解开始从传统的物的意义,逐步引申到人类社会层面。社会组织的概念由此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看作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把规模较小的人群如家庭、邻里、同乡、朋友群体等视为初级群体的具体形式。然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解却存在着许多不同观点。被西方社会学誉为社会学创始人的韦伯认为,社会组织是法人团体,是一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封闭团体。美国社会学家凯普劳认为,社会组织是一种社会体系,有明显的群体认证,正确的成员名录、活动的计划以及成员的更替程序。综合学术界的多种看法,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是指追求特定社会目标、实现特定社会功能、有意识地组建的社会群体。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宗教组织等。
社会组织可以由初级群体或正式群体演化而来,但是当它被称为社会组织之时,已和家庭、氏族、邻里等初级群体高度分离。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共同活动的群体形式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群、血缘家庭和家族,以及稍后出现的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村社等。他们都是人类发展的初级群体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的出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的社会活动日趋复杂,社会组织适应社会及社会成员的需要逐渐形成并发挥作用。但这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共同活动的形式还是以初级社会群体为主。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法适应发展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完成特定目标和承担特定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就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组织的产生,其动力来源于功能群体的出现,以及群体正式化的趋势。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方面,功能性群体自然演化成了正规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群体的正式化,也造就了组织的形式。有学者认为,组织可以通过社会功能的专门化、社会动员和社会暴力三种原因而形成。现代社会的组织同样具有上述的特点,各有不同。象各种跨国公司是功能群体演化成的组织,而军队则一直是战斗群体正式化的产物。那种认为社会组织只能通过社会分工来产生的观点是片面的。[1] 1.
蔡建飞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2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主要特征有:①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人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它一般是以章程的形式出现,并作为组织成员进行活动的依据。组织的行动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它通过辅助的奖惩制度制约组织成员的活动,以维护组织活动的统一性。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一个组织如果绝对的自我封闭,组织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工厂、机关、医院、学校、商店等都是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及一种群体。[2] 2.
社会组织
.中国传统文化网 .2011-03-19 [引用日期2013-05-28]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一)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所形成,这是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但是,与初级群体不同,社会组织的成员人数多、规模大、更重要的在于某个人要加入某个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履行一定的手续。这样可以强化确认参与者对组织的目标认同,明确组织与成员的关系和各自的权利义务及社会组织的边界,同时可以由强化参与者对组织的归属感,有利于社会组织对参与者的有效管理。
(二)特定组织目标
任何社会组织的活动都有明确、特定的目标,作为成员加入组织、参与组织活动的目的和意愿可能千差万别,但他们必须服从于组织统一的、共同目标。当然组织的共同目标需要体现组织成员的愿望和利益。否则,人们即使走到一起也难以明确努力的方向,更不可能产生共同行动的热情。特定的目标是组织构成的重要因素,是组织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组织的灵魂,一旦组织目标丧失或模糊,组织面临解体的危险。
(三)正式的规范
任何社会群体开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规范,社会组织也不例外,但与初级群体不同,社会组织的规范往往是组织正式的规定、并以书面形式明确固定下来的一些规则与制度,它规定着组织成员“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等。在社会组织中,由于实行高度的分工与协作,成员之间的互动多以间接的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为了使成员各自独立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组织正常运转与组织目标的完成,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对于成员的互动作出明确的规定,以保证成员的行动互相配合。
(四)权威的领导体系
权威的领导体系是指由职位等级所确立的权力和领导体系,它确立了不同层级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组织内部的秩序和共同行动的可能性。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在社会组织中,权威是由具体的职位来代表的,一个人离开了职位,他的权威作用也就停止了。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组织中的权力结构是由决策层和执行层所构成的一种支配。决策层人数较少,处于塔尖的权力核心地位,少数管理者处于塔中的权力边缘,大量执行者则处于塔底的权力外围。在组织中,决策者往往以指令的形式通过管理者将其意志传递给执行者,要求其认真贯彻执行。除自上而下的纵向分配外,从横向分配来看,还存在着不同的权力之间的分工负责和相互配合协调。这种纵向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和横向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使得组织活动能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五)一定的物质设施与技术条件
组织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基本物质设施和技术条件。组织的物质设施和技术条件可以分为软硬两部分。硬设施包括组织活动的场所、工具等,比如学校要有图书馆、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医院要有药品、医疗设备、病房等,工厂要有厂房、机器、原料,没有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组织活动难以展开,组织目标也无法达到。软技术是指组织成员熟练运用这些设施完成个人活动的技术,它有赖于组织对成员的培训及成员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六)组织环境
组织所处的环境也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一个组织如果绝对地自我封闭,组织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因此,对组织环境的关注与研究是现代社会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篇:解读微笑的含义与特征
解读微笑的含义与特征
一、微笑的基本含义
人是微笑的唯一载体,微笑是人的面部表情因双唇轻启、牙齿半露、眉梢上推、脸部肌肉平缓向上向后舒展而带来的一种效果,有时象慢镜头中的花朵开放,有时象遮月的薄云缓缓退走,有时也象平缓的沙滩上掠过了一串淡淡的浪花……“微笑”二字在字词典里的意思原本没有褒贬之分的,它是略带笑容、是不显著、不出声的一种笑。而习惯上人们却误认为只有真善美的微笑才算是微笑。其实不然,很多场合下我们还能真实地感受到或遭遇到带有酸楚的、无奈的、嘲讽的、轻蔑的,甚至是阴沉的、狡诈的微笑。诸如这些带有不同意味的微妙表情都是靠淡淡一笑来表达的,不渲染声色,不夸张感情,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自然产生,悠然显现,默然消失……
笑的种类
微笑的种类很多很细,但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以下16种:
真诚、信服、友善、爱恋、喜悦、美媚、娇羞、苦涩、无奈、礼仪、职业
虚假、轻蔑、嘲讽、阴沉、狡诈
1、真诚的微笑:具有人性化的、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2、信服的微笑:带有信任感、敬服感的内心情怀的面部表示,或是双方会心的淡淡一笑。
3、友善的微笑:亲近和善的、友好的、原谅的、宽恕的、诙谐的轻轻一笑。
4、爱恋的微笑:男女之间的、依恋相爱的、欲火烧心的甜蜜一笑。
5、喜悦的微笑:成功或胜利后的高兴、愉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6、美媚的微笑:优美雅静又带有逗趣的轻笑,或既妩媚漫柔、讨人喜欢又带有挑逗性的谄笑。
7、娇羞的微笑:娇溜溜、羞答答、文静静,嫩面含羞、浅笑似花。
8、苦涩的微笑:内心的莫大酸楚或伤痛不愿意渲染外泄,只有挂在嘴边的一丝苦笑才能真正表达深刻.9、无奈的微笑:失意时、失败时无所求助、无所寄托、无可奈何的窘迫、尴尬、困惑、忍受、忍耐的勉强低笑。
10、礼仪的微笑:陌生人相见微微点头的招呼式、应酬式的笑容,平时谦恭的、文雅的、含蓄的、深沉的或带有其他礼仪成分的浅笑。
11、职业的微笑:服务行业或其他一些临时性宣传、表演职业,保持微笑是起码的要求,无论心情好坏,无论自己有没有微笑的动因,都需要自觉地面带笑 容,这是领导的要求,职业的需要,长期也可能形成了习惯;有时竞技场上负于对手也需要高雅的职业姿态的微笑。
12、虚假的微笑:不实在、无诚心、假意、做作,带有令人不可信任的笑眯眯的表情;有些时候,虚假的笑也带有良善的意味,以对亲人掩饰真实的失望和痛苦。
13、轻蔑的微笑:带有轻视、蔑视、鄙视的神态,是根本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的自然流露。
14、嘲讽的微笑:带有嘲弄、愚弄、讽刺、挖苦的意味,但又不动声色的一种浅笑。
15、阴沉的微笑:脸色阴沉、冷漠无情,不该有笑但却是露出一半牙齿的笑。
16、狡诈的微笑:很善于算计的人,在欺诈或玩弄什么鬼把戏的时候,对人流露出的一种奸诈、唬骗,使人无法信任的一种笑;有时也可能是怀有某种幸灾乐祸的恶意低笑。
二、微笑的特性:
微笑应该是人类独特的一种微妙表情,是人类的体态语言,是一种不确切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感召,一首无曲的小调,是一朵无香的尚未绽放的小花,是一片飘忽不定的似幻似真的淡淡白云。可以因时因事而来,也可以是无意识、下意识地产生,而且会无缘无故瞬间消失。总之,微笑具有普遍性、时效性、示意性、感召性、美感性、不稳定性、可交换性、超凡洒脱性、缓解缓冲性、隐饰深密性……
1、微笑不分贵贱,不分雅俗,凡是智力正常的人皆可有之。
2、微笑不用投入,无须成本,没有价码,更不是商品,因此它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买卖,无法租借、无法偷盗,它是人自然生成、自然消失的临时性表情。
3、微笑不用费神、不用耗力,时间短暂、回味悠长,内容复杂、说明深刻,做来容易、保持却又很难的一种心情表达。
4、微笑是给予别人、映衬自己的心灵语言,是人对人的心领神会、互动感应。
5、微笑是理智的潜能,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通行证,是协调关系的润滑剂,是生活情调的添加剂,也是一些窗口服务单位的名片。
6、微笑是沉默、幽默的伙伴,是智慧的使神,是无声的语言,是感情的副产品。
7、微笑是可以对等或不对等交换的,有些时候也可以用金钱交易的,不管 是不是货真价实的微笑。
8、微笑是自信、自豪的象征,是胜利者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内存博大、涵养深沉的象征,是失意者掩饰伪扮的苦涩表情;也是勾通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招呼、友善、信任、依恋、默许的一种既简单又快捷的表达方式。
9、微笑还具有隐情演化的特征,有时是高傲、鄙视、虚伪、狡奸心态的一种缓冲形式。
10、微笑表现在脸部,起因于内心,因此需要感情作支柱。富有真情实感的微笑,是真善美的直接表达。否则,微笑就会因曲意、隐饰、虚伪而变得不自然、不美丽。
第四篇: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章 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含义与特征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被动性 D、破坏性 判断题
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
正确 错误
判断:风险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正确 错误
第二节 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与分期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A、一般突发事件 B、间接突发事件 C、重大突发事件 单项选择题
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
A、自然突发事件 B、人为突发事件 C、社会冲突危机 D、严重性突发事件 判断题
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
正确 错误
第三节 中国突发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判断题
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正确 错误
第四节 中国应急管理政策体系 单项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5年 单项选择题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
A、应急预案 B、应急管理中心 C、应急体制 D、应急法制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调查与协调机制 B、预警与监测机制 C、救援与处置机制 D、善后与恢复机制
第五节 国外应急管理的启示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美国应急管理中心的职能?
A、调派人员
B、制订、修改应急计划 C、幼儿教育与保护 D、接待来访者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总监的职能?
A、发生紧急事件时辅助执事 B、强化协调各局的功能 C、快速向相关机构请求救援 D、管理预案
第二章 应急管理的政策要求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建设与管理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
A、总体预案 B、单项预案 C、特别预案 D、现场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
A、编制演练计划 单项选择题
B、实施演练模拟 C、评审应急预案 D、评估总结
第二节 应急保障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救援队伍?()
A、综合性救援队伍 B、专业救援队伍 C、志愿者队伍 D、新闻媒体 判断题
判断:注重实效,切忌“走过场”、“装门面”,应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的基地化、实战化。
正确 错误
判断:应急救援队伍是根据指令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承担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和应急控制的任务,且可以参与突发事件的预测、响应与处置、事后恢复与重建各项工作的队伍。()
正确 错误
第三节 预警与监测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正式启用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单项选择题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判断题
判断: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渠道只有举报电话、电子邮件和短信信箱。()
正确 错误
判断:如果突发事件演化、产生次生和衍生灾害或应急处置取得新进展,可以选择性地续报。()
正确 错误
第四节 应急处置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步不是信息发布的流程?()
A、设立信息中心 B、举行新闻发布会 C、开设公众咨询电话 D、进行演练 判断题
判断:突发事件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情况不断变化,出现其他各种不同的情况,甚至引发次生灾难。因此,应急决策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现实状况不断调整。()单项选择题
正确 错误
判断:因为专业限制,现场应急处置人员一般不可能对这些损失实现精确的估计,所以只需对损失进行观察和登记,为日后的专业估算提供依据。()
正确 错误
第五节 评估学习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案例中的应急管理问责属于行政免职?()
A、2003年开县井喷事故 B、2005年吉化爆炸事故 C、2003年“非典”事件
D、2008年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件 判断题
判断:应急管理问责是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对造成突发事件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政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正确 错误
第六节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与源头治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领域?
A、劳资纠纷 B、环境维权 C、城市拆迁 D、邻里矛盾 判断题
判断:群体性事件包括以下三类:人民内部矛盾、境内外反动势力煽动的群体性事件及国际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正确 错误
第三章 应急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第一节 社区工作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B、常住人口多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判断题
判断:社区是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群组成的,具有相关利益和内在互动关系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正确 单项选择题
错误
第二节 卫生技术人员 单项选择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判断题
判断: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正确 错误
第三节 教学技术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特点?
A、明显的时间规律 B、城市地区为多发地区 C、低年级学生更易发生安全事故 D、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单项选择题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教育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A、日常管理和预防机制 B、预警和信息沟通机制 C、分级应急响应机制 D、善后恢复机制
第四节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的工作原则?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重在防范 C、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D、全面恢复,重点重建 判断题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指在公共场所领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事件。
正确 错误 第五节 媒体工作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是媒体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A、应急体系缺乏统一协调 B、应急预案编制的规范化水平低 C、应急人员配备不完善 D、媒体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媒体应急报道机制的内容?
A、领导机制 B、人员机制 C、发稿机制 D、预案机制
第六节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一线队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
A、参与救灾,提供服务 B、掌握政策,熟悉法规 C、把握主题,驾驭全局 D、注重人文,守护良知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的突发事件?()
A、工程施工安全 单项选择题
B、工程质量安全 C、市政公用设施运营安全 D、人为灾害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A、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 B、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 C、应急处置机制 D、善后恢复机制
第五篇:理想的含义与特征最后的教案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件曾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的话题。2009年9月2日,网上有一段关于“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采访视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段视频是记者在采访一所小学开学日时拍下的。关于长大了想做什么,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画家,有的说老师,有的说消防员。一个小女孩却回答说想做官,记者问做什么样的官,女孩说:“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广州小学的入学年龄是6岁,这个6岁的孩子说长大要做贪官,引来很多关注。网上的这段视频,截至9月2日晚11时30分,已经有1.42万次点击,激起网民的解读和议论,成为当天的热点话题。
无独有偶,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留言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句子: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想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理想的含义。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 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我国古代把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哲学大辞典》解释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确立于人们观念之中,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我们认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给自己的构建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的主管臆造,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了解了理想的含义,下面我们来看看理想的特征。首先,第一个特征:理想的实践性。
二、理想的特征
1、实践性
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理想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不相同。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对实践产生反作用,一方面给人生提供导向,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修改和发展。此外,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理想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必须通过脚踏实地的反复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的力量。离开实践,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空想。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冯如和他的飞机之梦。冯如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留学期间就确立了自己的理想,要为中国制造第一架飞机。在研制飞机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不断的反复实践。他甚至宣誓:“苟无成,毋宁死”,“飞机不成,誓不回国”。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冯如终于开着自己研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兰的上空。他用实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且成为中国制造飞机的第一人。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曾经立下了各种目标,都有各自的理想,但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吗?实践了吗?如果不实践,理想就只能是空想,永远不会实现,只有付诸实践,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了解了理想的实践性,下面我们来看看理想的第二个特征:时代性。
2、实现的可能性
理想虽然是人们以观念的形态对未来作出的想象和设计,但是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人们对客观实际的自觉反映,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经过人们的努力,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它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是理想与空想和幻想的根本区别。
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是这种想象缺乏客观依据,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它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例如:人们幻想自己长生不老和发明永动机,这些都是无法实现的。幻想:是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引起的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一旦条件具备,便可能成为现实。例如: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曾经是古代人们的幻想,在现代社会成为了现实。还有古代传说中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当时也只是人们的幻想,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了现实。
总之,理想不同于空想,但理想和幻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可以有适当的幻想,但不能是空想。曾经有一只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幕就对母鸡道:“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道“飞得高有什么用,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学们应该有高大的目标,但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让理想仅仅成为空想。
3、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定的社会存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反映。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理想。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理想是解决温饱、得以生存。在封建社会,人们只希望过上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日子。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中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了21世纪,人们则追求的是汽车、电脑、数码等等。孙中山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的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他15岁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立志让祖国“富强、独立起来”,他把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终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结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也成就了世界公认的一代伟人。
诗人流沙河写的一首诗,也体现了理想具有时代性,他这样写道: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总之,理想总是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理想,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超越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就是理想超越性的体现。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设想,是人们以预见的方式超前的反映未来,它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使现实朝着我们理想的状态发展。
5、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理想必然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在资本主义社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玻璃商则希望家家户户的门窗一夜之间都被冰雹打碎;资产阶级的利益被隐藏在“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后面,希望榨取工人阶级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工人阶级的理想则是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总之,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理想,总是从他们自己所处的阶级利益出发的,没有也不可能产生各个阶级都信奉的超阶级的社会理想。
同学们,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活的精彩,就必须有远大的理想。理想使贫困的人变为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到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远大的理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而又意义。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