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考时评:食品安全立法就该重典治乱
备注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近日正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修订草案一出,便引发群众热议。
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不管多严厉都不为过,因为这涉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是一些网民和媒体却从保护“生产不合格产品小商贩”的角度,声称“不能光看消费者一方的诉求”,甚至提出“食安法是不是处罚越重越好”的命题,让人颇感意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先污染后治理”的亏,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早已领教,且现在还在为当时的企业环保低准入门槛埋单,食品安全领域岂能重走老路?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撕裂着公众敏感的神经,“黑作坊”“地沟油”也屡次挑战着社会道德底线。面对乱象丛生的食品安全格局,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回头路,更不能为所谓的“培育产业”而放宽准入和监管标准,否则,这在毁掉一代人生命健康的同时,更会因非法添加、恶意生产等无德行为而冲击整个社会诚信体系。
正因如此,食安法此次大修更加突出了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力度、监督管理者的问责力度和受损消费者的保护力度,草案坚持的重典治乱也因吻合绝大多数民众期待,而获百姓“点赞”。
严厉的惩罚和立法,确实会提高食品领域的准入门槛,但提高准入标准维护公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何不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装备水平日新月异,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还公众以安心食用食品的权利。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还去鼓吹所谓的“不能光看消费者一方诉求”“产业需要呵护”,不仅罔顾群众生命安全,更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顽疾必须猛药医,食品安全领域就该重典治乱。国外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但众多网民舍近求远从国外代购奶粉等食品,本就说明他们对国外食品安全领域严厉监管的认可,如果我们再不迎头赶上,那当越来越多国人求诸海外购买食品之时,便是中国食品产业噩梦真正开启之际。
第二篇: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近期发生和查处的几起案件均与此有关。中国官方近日作出系列部署,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并强调要“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国务院作出系列部署 “严”字当头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和非法使用添加物问题,全国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上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李克强强调,食品非法添加危害性大,一旦发生问题,社会影响面广,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必须高度重视。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20日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这份通知可谓“严”字当头,在各个环节作出细致规定。
——严打非法添加行为
严禁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对上述行为,同时依法追究其他相关责任。
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从重从快惩处。要制定依法严惩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具体办法。
——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
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惩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企业;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
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严格行政问责
对行政区域内较长时间或较大范围出现非法添加行为且未及时有效查处的,或者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违法添加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徇私舞弊、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多部门展开行动 密织监管网
在全面部署的同时,各职能部门亦已从不同重点展开专项行动。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了《“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于20日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这次专项整治注重综合治理和全程监管,从“瘦肉精”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等7个环节,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负责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和伪造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铲除“瘦肉精”非法生产“黑窝点”,切断“瘦肉精”地下销售链条。同时采取更加有力、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严密防范“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
20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发布“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明确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告说,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特制定中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将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列为治理重点。
根据这一方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严禁超剂量标准、超适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并将严厉打击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非食用物质。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等餐饮服务单位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场所,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经营过期及劣质食品、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将被严查。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建信用档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地步。
分析指出,这不仅是迄今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就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出的点名最具体、指向最集中、措词最严厉的表态,也是对其产生根由剖析最深刻、思考最深远、忧虑最沉重的告诫。此番警世之语,不仅会让那些已被曝光者无地自容、未被揪出者如坐针毡,更会让整个社会从道德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硬”措施加强食品行业整治监管之外,官方亦着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国办的通知中,就要求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同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此外,根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同时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各地要特别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集中宣教培训,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不难看出,官方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力求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更有力地遏止不法行为。
第三篇: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近期发生和查处的几起案件均与此有关。中国官方近日作出系列部署,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并强调要“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国务院作出系列部署 “严”字当头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和非法使用添加物问题,全国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上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李克强强调,食品非法添加危害性大,一旦发生问题,社会影响面广,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必须高度重视。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20日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这份通知可谓“严”字当头,在各个环节作出细致规定。
——严打非法添加行为
严禁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对上述行为,同时依法追究其他相关责任。
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从重从快惩处。要制定依法严惩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具体办法。
——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
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惩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企业;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严格行政问责
对行政区域内较长时间或较大范围出现非法添加行为且未及时有效查处的,或者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违法添加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徇私舞弊、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多部门展开行动 密织监管网
在全面部署的同时,各职能部门亦已从不同重点展开专项行动。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了《“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于20日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这次专项整治注重综合治理和全程监管,从“瘦肉精”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等7个环节,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负责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和伪造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铲除“瘦肉精”非法生产“黑窝点”,切断“瘦肉精”地下销售链条。同时采取更加有力、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严密防范“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
20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发布“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明确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告说,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特制定中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将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列为治理重点。
根据这一方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严禁超剂量标准、超适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并将严厉打击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非食用物质。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等餐饮服务单位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场所,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经营过期及劣质食品、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将被严查。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建信用档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地步。
分析指出,这不仅是迄今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就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出的点名最具体、指向最集中、措词最严厉的表态,也是对其产生根由剖析最深刻、思考最深远、忧虑最沉重的告诫。此番警世之语,不仅会让那些已被曝光者无地自容、未被揪出者如坐针毡,更会让整个社会从道德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硬”措施加强食品行业整治监管之外,官方亦着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国办的通知中,就要求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同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此外,根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同时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各地要特别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集中宣教培训,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不难看出,官方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力求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更有力地遏止不法行为。
第四篇:2012公考申论热点时评:救助流浪儿
【背景链接】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011年12月26日,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部署从现在起至2012年年底,在全国联合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提出到2012年年底,我国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
2011年8月,国办下发《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和妥善安置,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坚决杜绝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
针对流浪儿童已采取的措施
新疆籍流浪儿童有“家”可回
2011年4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宣称,将接回所有在其他省份街头流浪的新疆籍儿童,并将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所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训中心,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教育条件,让这些儿童在家乡健康成长。
全国失踪儿童快速查找机制建立
2011年4月12日,公安部宣布全国公安系统将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来历不明儿童集中摸排行动,在6月1日前全国将建立实施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决不放弃任何一起未破打拐案件的侦破工作。
【原因分析】
流浪儿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流浪儿童上街流浪的情况形主要是家庭贫困的原因,也有家庭变动产生的父母离婚或者父母判刑或者隔代家庭,同时也有一些教育方面的原因,即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压力过大,出现逃学的问题,也有一些孩子学习不好,受到了歧视,产生了出走的问题,还有一些社会的原因,一些不法分子拐卖、胁迫、利用孩子来流浪乞讨或者从事犯罪活动。
【总体要求】
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落实。及时有效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和妥善安置,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坚决杜绝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
【基本原则】
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家庭监护的指导和监督,及时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严厉打击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受保护权。
坚持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治并重。积极主动救助流浪未成年人,保障其生活、维护其权益;同时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制教育,强化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帮助其顺利回归家庭。
坚持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等手段,落实义务教育、社会保
障和扶贫开发等政策,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责任,不断净化社会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外出流浪。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落实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方协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救助保护工作的合力。
【措施】
一、立法层面
国务院的《意见》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社会、个人多元主体共同求助的制度,并且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救助责任。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创新社会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更完善的政府、社会与个人多元互动的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机制。《意见》明确和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抓住了儿童保护的关键,但保护未成年人是政府、社会与人个共同的责任,因此,在加强政府责任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提升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同时,还应当进一步细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进一步推动相关立法。《意见》根据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及流浪儿童救助有新的制度性安排,使相关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原则性规定更加具体化,但《意见》本身效力层次较低,因此,应当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将《意见》有效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法律文件。
第三,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意见》虽然明确了责任主体,规定了相对具体的保护措施,但有的措施还需要细化,需要更明确的制度来保障,如政府投入问题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力的具体责任追究机制等。
第四,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性的保障措施。例如,应当进一步推动公益慈善机构的发展,加强对慈善机构的管理与资金使用,重建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信心,建立对家庭、监护人等的指导与干预机制。
二、具体措施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应加强心理帮扶
帮助流浪儿童,首先要加强救助站的救助工作。相关部门发现流浪儿童,引导、护送他们进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后,救助站应做好各方面的帮扶工作,包括基本生活的保障、医疗救助,以及针对他们的问题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治。救助保护中心可以通过对儿童友好型的救助,使这些流浪儿童真正体会到一种被帮助的感受,同时对他们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这样不仅可以预防一些有过不良行为的儿童今后走向犯罪的道路,还能帮助其回到家庭后融入正常的生活。另外,救助站应提升服务意识,要在医疗救助,流浪儿童的行为矫治、心里咨询、教育等薄弱环节还需要加强。
做好安置工作预防“再次流浪”
“现在政府主导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行动,是指流入地救助与流出地安置合力配合来帮助这些流浪儿童。”为了从源头预防“再次流浪”,当把流浪孩子送回原籍后,孩子流出地或户口所在地的政府,还应做好后续的救助和帮扶工作。
一方面,从家庭入手开展对监护干预的工作。当把这些流浪儿童送回家后,要对监护人的监护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监护不力的要批评教育家长,如果没有监护人,要委托监护。如果监护人严重侵害孩子权益的,要提起撤销监护人权力的诉讼。这些措施是和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相对应的,目的就是从家庭的原因上进行根治,预防未成年儿童再次流浪。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社会要提供一些培训条件,做好安置工作。年龄较大的,如十七八岁的孩子,由于长期流浪面临教育中断等问题,政府应提供条件进行集中的职业教育,使
其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帮助他们以后能够独立生活。这样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就不只是停留在一个“送回去”的普通层面,而是从更深的层面,解决家庭问题和技能缺失,从根源上来预防流浪儿童的产生。
第五篇:2012公考申论热点时评:用工荒
【背景链接】按往年的规律,元宵节过后是务工人员来温寻工的高峰。而今年新春以来,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却不得不引人深思:
贵阳开往温州每天一趟的K942次火车,往往到丽水站时车厢乘客还是满满的,上个厕所都挤得很;一到青田站,大批务工者就往外涌;最后,列车抵达温州站,下车者已寥寥无几。
这些客流中的绝大部分,本应是来温务工者。然而今年,他们为啥不来了?
据温州火车站和各大汽车站日前发布的综合客流信息表明,今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来温的客流量比去年大约减少了20%至30%。
上周,记者蹲点多家企业和劳务市场时也发现,今年开春,困扰企业多年的“用工荒”难题可谓雪上加霜,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工缺口都在50%以上。而实际上,为了尽快招到员工,我市不少大型中型乃至小微企业都拿出了诚意纷纷上调工资,并在员工食宿等方面开出更优越的条件。可是,“涨薪潮”之下,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原因分析】首先是城镇化的变迁。自新中国建立,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根据我国的人口普查数据,直到1990年,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4%,而城镇人口只占26%。而中国的沿海经济带此时己经逐渐形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沿海城市,并且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形成了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
90年代后,中国的城镇化开始逐渐加速,只用了10年时间,中国的城镇人口猛增了近10%,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6%。而这种增长在之后的10年并没有丝毫减弱,到了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终于历史性地超过了农村人口。根据2012年1月的最新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为69079万,而农村人口为65656万。而正是这种城镇化的变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农村剩余劳力远离家乡去沿海打工,这30年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农村的空巢问题和留守子女问题等等。人们当初远离故乡去打工,为的是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子女的未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家乡已经变成了城镇,而且用工待遇也与原来的沿海城市企业相差不太大时,为何还要舍近求远跑出去打工?更何况每年过春节往返也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而更为重要的是,身在家乡,既可以打工挣钱,又可以与家人在一起,如果有机会,在新的城镇安家落户,总比与家人分开,在千里之外飘泊好。
【应对措施】
(1)提升工资福利待遇:当用工市场供小于求是,价格自然就上涨了,显而易见,提升工资能留住不少员工。以富士康为例,仅仅初八那天,富士康凭借高额的工资就在河南吸引力3万多工人。除了提高工资,企业还要做好福利方面的工作,比如五险一金、休闲娱乐设施、免费提供工作餐等。
(2)大打温情牌: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在家找份稳定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陪伴着家人,感受家的温暖也不错。企业要抓住工人的需求,这样才能稳定军心。目前一起出门打工的80后夫妻越来越多,很多夫妻都选择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工厂工作,企业可以为这些工人提供“夫妻房”,为他们营造家的感觉。很多员工频繁的跳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归属感,若是企业能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员工找到了归属感,有了家的感觉,用工就不会荒。甚至有实力的公司可以为员工的孩子建立学校,让员工彻底安定下来。这样员工对企业已不仅仅是雇佣关系了,工作效率也会大幅提升。
(3)降低采购成本:员工的工资成本把企业的利润挤掉不少,那么对于这部分上涨的成本能否转嫁出去呢?笔者告诉你,能!从采购成本入手,这当然不是要企业近劣质的原材料。而是说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从工厂进货,以我国最大的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世界工厂网为例,注册用户绝大部分是生产商,这样直接面向厂家,缩减了供应链,能成功的降低采购成本,为企业节约一大笔资金。
(4)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用工荒的解决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措施使工人安定下来。广东省已经推出积分制入户政策,务工人员在积累到足够的分数时可以申请入户。这样就能彻底使工人安定下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