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

时间:2019-05-14 03: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

第一篇: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

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

一、积累运用

1.古诗词

(1)默写。(六年级上下册古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如梦令》《渔歌子》《石灰吟》《墨梅》

(2)归类。

爱国诗、送别诗、边塞诗、描写四季的诗、花卉诗、山河诗等。

(3)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恰当运用诗句。

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例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4)建议背诵75首古诗。

2.课文

(1)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正确默写。

(2)掌握文章中心,能用一些词语(或成语)、句子准确概括人物形象、故事

寓意、事物特征、揭示的道理等。

3.掌握每个单元练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如拟人句式、倒顺词、同词异读运用等。

4.归类:名言警句、成语、古今贤文等。

5.仿写句子。看懂例句,注意结构。

二、阅读感悟

1.加标点、标点的作用。

复习标点的用法;知道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作用。

2.修辞手法。

熟练掌握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概括。概括段意、主要内容、人物特点、事物特征等。

4.近、反义词。

5.给文章加题目。

怎样给短文加题目?(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如《学会合作》。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作题目。如《负荆请罪》《三打白骨精》。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如《半截蜡烛》。(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如:《在仙台》《乡村的傍晚》。(5)用与文章中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做题目。如《詹天佑》《船长》。

6.写含义。题目含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

7.句子改写。(反问句、陈述句等)

8.解释词语。

三、习作

1.字数:150-200字。平时要训练小短文的写作。

2.习作材料。

(1)结合时事或活动。如:世博会、花博会、采访调查、课外活动、大课间活

动、学雷锋等

(2)结合课外阅读,推荐好书。

3.学会审题、选材。

第二篇: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时政复习

2014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政治时政复习

一.重大会议

1.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11.9-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会议要求:

①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任组长)。③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会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3.12.1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1)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3)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4)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5)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2013.12.2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4.“习连会”

2014.2.18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5. 亚太经合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3.10.7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习近平出席,主题:“活力亚太,全球引擎”,发表《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在中国举行。

6.习近平

(1)2013.9.5-6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习近平出席。主题:增长和就业。通过《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

(2)2014.2.14习近平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对她病愈重返工作岗位表示慰问。

http://tieba.baidu.com/p/2816917652

第三篇: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泗洪中学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考试

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6年前北京侯工程师用1000元注册的“莫言醉”白酒商标,因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多位酒商争抢购买,现已升值到1000万元人民币。这里的1000万元

A.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B.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C.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是人们消费心理不理智的体现

2.贷款买房是指购房人以在住房交易的楼宇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购房款,再由购房人分期向银行还本付息的贷款业务。适宜贷款买房等贷款消费的人应具有的特征是

①收入稳定②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③储蓄存款较多④暂时没有太多积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保护消费者健康B.保护生态环境C.节约资源、能源D.可持续性消费

4.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每月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表明,税收具有

A.随意性B.固定性C.强制性D.无偿性

5.欧洲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国家财政支出远远超出财政收入所引起的。在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中,这属于情况。

A.财政赤字B.财政盈余C.财政收支平衡D.财政收支相等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以人为本B.和谐发展C.自主创新D.统筹兼顾

7.近几年,东部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其主要原因包括企业产业层次低、工

人工资低且劳动强度大、工人权益无法保障等。民营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正确做法是

A.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提高最低工资标准B.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务市场需要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D.关注工人利益诉求,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8.《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未来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这充分体现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本标志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行宏观调控

C.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增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9.某村300名村民因质疑县政府对该村的征地批复,向县政府提请行政复议,遭拒绝后,村民将县 政府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审理,判处村民胜诉。材料中体现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有

①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②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④司法机关的监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是

A.享有政治自由B.人民当家作主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行使监督权

2012年8月因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再

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短短27天,陕西省安监局原

局长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网络反腐的威力。根据材料完成11—12题

11.从政治生活角度,材料反映出

①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拓宽民主决策参与渠道②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③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④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12.“表哥”杨达才落马,更向我们展现了公民正确行使监督的要求,下例符合要求的有①利用网络充分挖掘官员隐私②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

③要勇于使用领导赋予公民的权利④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3.近年来,老百姓对人大代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提案,到代表们的收入、职业、着装等,都通过各种媒体频繁曝光。对人大代表关注度提高表明

A.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作用越来越大B.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

C.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各种权力D.人大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机关

14.备受关注的“PM 2.5”(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一词首次出现在201

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间引起各方热议。这一事件,体现了① 政府坚持科学执政② 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③ 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④ 政府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15.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论断主

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

A.民主执政B.科学执政C.依法行政D.政治协商

16.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

C.遵守宪法和法律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7.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做到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和要求

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2011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公

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这是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

A.信访举报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

19.我国的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干部,让农民群众做到“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

情自己管”,这

A.是我国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和标志B.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有利于加强我国的基层政权建设D.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0.2012年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这表明人大常委会行使

A.决定权B.立法权C.提案权D.表决权

21.随着我国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将十八大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

写进党章。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22.“你幸福吗”,这是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采访的主题,一位清徐

县务工人员回复“我姓曾”引起网友热议。对于幸福的含义,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说明了

A.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促进作用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

2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行动的束缚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24.“我不叫,太阳就出不来”,面对半轮太阳,公鸡如是说„„下列选项中说法与公鸡的观点的哲学思

想一致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④“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5.“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6.下列短语中与漫画《人生絮语》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D.静者不动,动者不静

27.成语“当机立断”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都说明

A.要注重适量的积累B.要防止质变的发生

C.要坚持实事求是D.要积极地促成质变

28.对消费者而言,选择商家除了简单的有实力可信赖、性价比高好等共性品牌要素外,能够提供个性

需求、满足个性口味的品牌,也是重要的因素。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C.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9.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无论是“正能量”还是“接地气”,它们都鲜明地涂抹着当下时代的情

绪色彩,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动力和目标。与上述观点相符合的是

A.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不受约束,任意生成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30.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他投身航空

事业30年来,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这体现了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B.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意义更大

C.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意义更大D.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客观规律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填涂。

31.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32.债券是由政府发行的,用以筹集资金的一种债务凭证。

33.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制度决定所有制。

3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35.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36.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37.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等而存在的,所以是一一对应的。

3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39.物质是运动承担者。

40.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

41.材料一: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4分)

42.材料一: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布达拉宫。结束了转经的藏族老人们,结伴来到大昭寺附近的光明

茶馆喝甜茶、吃藏面。太阳渐渐爬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里,不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大家都会围坐长桌,谈天说地,就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而这,只是西藏各民族和谐共处的一个场景。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件大事‛,即发展和稳定、‚四个确保‛,即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工作内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工作中的得与失,开拓创新,奋力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从材料一中,你感受到我国形成怎样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6分)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43.2012年夏天,‚去西湖边‘看海’‛、‚到武大操场游泳‛、‚到成都也能看海‛等字眼,成为网民调侃的灰色幽默。6月23日,暴雨中的北京再次登上了众多境外媒体的重要位置。BBC、《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均推出‚水漫京城‛的图集,在时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看来,那场大雨后,‚全世界都看了北京的笑话‛。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面。城市‚逢雨必涝‛的背后,虽是极端天气作祟,但更多的是与城市开发建设中的防汛排涝跟不上,以及盲目扩张不无关系。我国城市‚逢雨必涝‛这一循环往复的怪圈的背后,主要原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再次,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1)据此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

活》知识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3)假如政府公开征集地下排水系统建设意见,你会通过哪些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提交给政府?(2分)

1-5 BADBA6-10 DCDDC11-15 BCBDA

16-20 CCCDB21-25 ABCCA26-30 BDADA

31-35 BBBAA36-40 BBBBA

41.(1)表1表明我国人均GDP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不断攀升,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环境压力(2分); 表2表明“六五”到“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占GDP比重呈上升趋势,“十二五”对环保产投资力度业明显加大(2分);

(2)(2)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每点1分,写出4点给4分)

42.(1)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4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这个道理。②联系(发展)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件大事体现。③辩证否定既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发展自己,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创新体现这点。④矛盾即对立和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公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工作中的得与失体现这点。⑤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工作中的得与失体现这点。(任答三点给6分)

43.﹙1﹚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管理和服务是政府职能,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是有道理的。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应履行相应的义务,解决内涝,需要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对解决内涝问题进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

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在解决内涝的问题上,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每点2分,共6分。如果从人大要加强立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等角度可酌情给分)

(2)①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加强科学管理,治理内涝。(4分)

③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大财政对排水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任答两点给4分,如果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等。(2分)

第四篇:初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初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2014-3-19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suōlínnìdǐng

摩()()选()味人声()沸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B.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C.台湾人最喜欢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D.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校运会开幕式上,全校师生鳞次栉比的排列在操场上。....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C.司机张师傅冒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D.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12分)

(1)桃李不言。(2),可笑不自量。(3)皮之不存。(4),吾将上下而求索。(5)油蛉在这里低唱。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6.口语交际。(4分)

李明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献血会影响儿子健康。如果请你去劝告李明的爸爸,该怎么说?(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中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要融合在一起。)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南宋文学家周密的《野步》一诗,完成第7题。(6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7.⑴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与“景深深吸引。(2分)

⑵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赵普坚请》 一文,完成8一11题。(14 分)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太祖素恶其人()②朕固不为迁官()..(7)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③岂得以喜怒专之()④久之不去()..(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声衬静手法的诗句是,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9)《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景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5.名著阅读(6分)

(1)《西游记》的作者,他笔下的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号人物,他的第一个师傅是。(2分)

(2)从《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在品读其形象时可以汲取怎样的精神养分,同时避免其个性方面的哪些不足。(4分)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例句:久之不去()

A.读之竟日B.至之市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久之,目似暝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灵 通 道 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⑴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结合短文,试说说文中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2 分)

(三)阅读弗雷德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 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 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 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①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1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四)阅读铁凝的《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5.阅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第④段以“我”少年时读书为例,意在告诉我们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第⑨段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意在告诉我们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7.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完成18-21题。(20分)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18.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分)

(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2分)

19.“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20.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 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21.人们对母爱的理解有很多方面,也用很多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请仿照例句再造两句。(4分)例句:

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慵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使你眼前一片青葱。

三、作文(共60分)

在初中学习生活中,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雷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你的学习生活,在惊喜中你会发现——美丽就在生活的路上,美丽就在身旁……

请以“收藏生活的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600字;

⑶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测试答题纸

2014.3.18

学校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密-------------封---------线----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4分)

4.(12分)

(1)(2)(3)(4)

(5)(6)(7),我咬紧了牙,(8),(9)。5.(6分)

(1)《西游记》的作者,他笔下的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号人物,他的第一个师傅是。(2分)(2)(4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口语交际。(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南宋文学家周密的《野步》一诗,完成第7题。(6分)7.⑴ “ ”与“。(2分)

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赵普坚请》 一文,完成8一11题。(14 分)

8. ⑴(4 分)①素()②固()③以()④去()....⑵(2 分()

9.(2 分)两处。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灵 通 道 也 10.(4 分)

⑴⑵11.(2 分)

(三)阅读弗雷德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分)12.(3 分)

13.(4 分)

14.(3 分)

(四)阅读铁凝的《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完成18-21题。(20分)18.(1)(不超过6个字)(2分)

(2)(不超过6个字)(2分)

19.(6分)

20.(6分)

21.(4分)

2.(2分)()3.(2分)()

⑶(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港中学初一语文月考答案

1、略

2、C3、D4、略

5、略

6、注意称呼(1分)理由(2分)语气委婉(1分)

7、⑴羡醉(2分)⑵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翠”“噪”“肥”“斜”任一即可,2分)⑶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意思对即可,2分)8(1)①向来,一向②本来③因为④离开(4分)(2)D(2分)

9(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

10(1)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2)略

11不畏权势,执着,坚定。12.不能去掉(1分)。“据说”一词表明“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的情形并不确定(1分);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1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具体形象地突出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2分)。14.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在温室中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制造露水;通过塑料帆网(捕雾幕帐)收集雾水。(每点1分,共3分)

15、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2分)

16、⑴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气。⑵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4分)

17、言之有理即可(4分)18:(1)这幅画面的主题是:母爱。(2分)(2)温暖、幸福、快乐。(2分)

19:内容上:这个“她”指代母爱,这里运用想像,通过“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这一明媚、温暖、安静、柔和的视觉形象传达了母爱之于人的情感感受,突出母爱的光辉。(3分)

结构上: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从情感体验上概括了上文关于母爱的描写,另一方面将树和母爱联系起来,开启了下文。(3分)20:(1)树是一种平凡到近乎熟视无睹的植物,而树与生俱来的隐忍、顽强、无私、生生不息等高尚品质与“母爱”惊人相似。(2分)

(2)把母爱比喻为柳树,体现了母爱的平凡广泛、温柔宁静、默默不张扬的特点(2分(3)把母爱比喻为枣树,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特点。(2分)21:示例:(4分)

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支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母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难忍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爱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

第五篇: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大纲解读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备考宝典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纲要解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

1、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1、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考点

2、知道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

1、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类型: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特点: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帐户的,银行给予空白支票簿,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银行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考点

3、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考点

4、知道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考点5、6、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说明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有三种情形:(1)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米、面、油、盐等)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黄金首饰、家用轿车等)的影响较大。(3)相关商品(替代品、互补品)受价格变动影响: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7、8、知道几种消费心理;比较不同消费行为的差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1,2种消费心理不够理智要作具体分析,3这种消费心理要反对,4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考点

9、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激烈碰撞。

2、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

1、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P35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即“三个有利于”

(3)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考点

2、理解银行存贷行为

1、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3、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利息是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考点3、4、知道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比较不同的投资行为

1、了解四种投资行为(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2)稳健的投资---债券;(3)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股票;(4)规避风险的投资---商业保险。收益与风险同在成正比,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2、股息:股票持有人即股东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企业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企业破产倒闭,股东还要赔本。

3、储蓄存款、购买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购买基金等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考点

5、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见教材44页)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1)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2)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受的各项权利;(3)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5)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6)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协商、投诉、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考点6、7了解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2、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钟点工、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

1、理解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1、人的需要无限,而资源有限,所以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的相互作用来合理配置资源。考点

2、解释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②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考点

3、通过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必要性(原因):(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局限性(2)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考点

4、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1)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考点5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活生产力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考点

6、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人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考点

7、知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考点

8、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2)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政治生活》纲要解读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

1、知道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

2、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2、(1)有利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3)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4)有助于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5)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考点

3、了解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1、直接选举:(优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缺点)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间接选举:(优点)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2、等额选举: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差额选举: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考点

4、说明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1)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2)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

(3)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标志。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1)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3)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考点

5、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途径,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考点

6、理解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考点

7、知道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

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电话、信函、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考点

8、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1、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城市的基层民主形式:含义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

1、理解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政府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止污染等。

(2)我国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

2、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 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 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除要做到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外,还要做到: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 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考点

3、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依据:权力是把双刃剑。

①政府权力运用的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一是靠民主,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二靠法制,就是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4)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考点

1、知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大:(1)地位: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3)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部分行使全国人大职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地位: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2)职权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有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考点

2、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选连任。

2、人大代表的产生:产生方式有两种一是县级(包括县)乡镇一级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省、市级人大代表又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是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3、人大代表的职责: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去,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考点

3、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考点

4、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考点

5、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

6、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1、国际社会的构成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

考点

3、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1、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考点

4、理解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考点

5、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维护我国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考点

6、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还是不稳定的。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考点

7、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考点

8、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第二,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文化生活》纲要解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考点1、2、了解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与生活密切相关。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考点

3、理解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1、文化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的内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2)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影响的特点:①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

4、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就根源于经济,离不开经济。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密切交织在一起。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考点

5、说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1、2、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1、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考点3、4、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

5、知道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1、含义: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民族节日)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考点

6、说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b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坚持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

7、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文化的多样性要求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点

8、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主要途径:a商业活动。b人口迁徙。c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考点

9、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1、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

1、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考点

2、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考点

3、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各民族文化:①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②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③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

4、知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1、源远流长:主要见证:①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2、博大精深:体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各民族文化。考点

5、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的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5、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考点

6、说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纲要解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

2、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1、理论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3、4、知道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理解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考点

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考点

6、说明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人类。

考点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1)、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2)、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一方面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和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另一方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

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

4、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同时,正确对待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考点

5、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是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考点

6、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7、说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反对一风吹,一刀切。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l)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考点

8、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

1、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2、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考点

9、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方法论要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考点

10、阐释创新的重要意义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1、了解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表现 考点

2、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1、考点

3、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考点

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考点

5、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

2、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3、4、知道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理解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考点

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考点

6、说明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人类。考点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1)、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2)、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一方面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和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另一方面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考点

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考点

4、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同时,正确对待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考点

5、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是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考点

6、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考点

7、说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反对一风吹,一刀切。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l)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考点

8、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

1、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考点

9、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原理:辩证法对于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存在着否定;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A、密切关注变化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破)

B、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

(一方面,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考点

10、阐释创新的重要意义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1、了解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

(1)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

(3)各种(正确、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考点

2、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的价值观,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为什么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发生的„„

(2)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意义: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3)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考点

3、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归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考点

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2)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他为社会和人民的贡献越大,自身价值就越大,证明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

人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2)要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如何理解“个性”?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3)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点

5、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人的价值的内涵: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下载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学业测试语文复习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计划

    2013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计划 (2012学年下学期)隆阳区丙麻中学化学教研组 王延伟 2013年3月10日2013初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计划 寒假即将结束,对于九年级的学......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四部分

    学考复习第四部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二) 【考点】 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了解人工智能实际应用,并能列出一至两种智能信息处理的软件 了解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常用方式......

    初三语文复习测试

    初三语文复习测试一语言知识运用。〔8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2、,洪波涌起。3、默写出含有“水落石出〞一词的两句课文原句。〔?核舟记??醉翁亭记?〕①②4、〈〈出师表〉〉一......

    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测试

    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测试 温故升级 一、根据下面的拼音,你能写出想出相应的词语吗?(14分) diān bǒ jǐ liang yōu chóuzhì xùzhēng zháyín zhuāng sù guǒ ()()() ()()() xiàn m......

    小学六年级语文测试

    小学六年级语文测试 一、阅读《只有一个地球 》回答问题。(13分)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 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纹痕相互交......

    小学六年级语文测试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2011.07) 一、默写诗句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得2分,达不到要求扣1分,错一个字扣0.5分,扣完为止。(学生默写古诗、现代诗皆可,诗歌以一行为一......

    六年级语文复习

    •用“严”字组词,恰当地填在下面一段话的括号里。 •王老师非常关心爱护我们,对犯错误的同学总是耐心地批评教育,从不指责。他经常教育我们要要求自己,对待学习要认真,关键时刻......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复习心得体会(许)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复习心得体会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复习更有针对性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许敏霞 学业水平测试已经在广东实行第四年了,它是新高考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