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

时间:2019-05-14 04: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

第一篇: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

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对于一个省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高等教育是创造人才的摇篮,但是如何体现高等教育的好处确实难题。

理想的高等教育结构模式应该是分层次的,同时也是面向社会需求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中专、技校,高职、高专,加上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需要有合理的比例,将来毕业生的出口也就呈现出多元化,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以求达到国家、家庭、受教育者本人“三赢”的最佳结局。

在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模式之下,没有必要贪大求全,应该强调高等学校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高校应该有一定的规模,但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还是有没有特色和高水平的师资。现在往往追求大而全,通过合并、扩招,学生达到多少万人,校区面积达到多少万平方米,学科门类求全(文、理、工、医、农、艺样样都要有),有些没条件的理工学院也要创建文科、医科等;一些特色学院改成了面面俱到的科技大学、城市大学,结果反而丢掉了传统优势和特色,降低了水平。因此,建议今后适当控制高校的规模扩张,以提高高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和突出特色为高校发展的特点。对高校建设的评价与“考核”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多规模适当、教学科研水平高、特色突出的高校。

在我国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并没有大的变化。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学校行政领导与师生的关系,往往重管理、轻服务。上级管理要求多,各种条例越来越具体、严格,各种检查评估也是轮番不断,而为学校设想的服务却考虑较少。学校行政领导对师生也是管理多、服务少。有些方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不分,行政过多干涉学术。

今后应对高校管理体制予以改革。关于校长人选的任免,可由目前中央或地方政府任免改为由本校师生员工推荐,再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审查、任命。要提高教授的地位和权力。办好一所大学,关键在教师,尤其是教授这一阶层。他们的影响最大、最直接,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想办好高等教育,除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还要有一支精干的、甘于奉献的管理队伍。目前高校对这支队伍的定位尚不明确,虽然在职称评定上有研究员系列,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与真正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紧密挂钩,因此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篇:改革开放对中国科技发展意义非凡

·

改革开放对中国科技发展意义非凡

摘要:“科学春天”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专有属语,相伴着一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和书写中国历史的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思想活跃、为中外历史学者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与机会。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是科学研究创新的原动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定会使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学术主流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改革开放 科技发展

社会进步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竞相发展的时代,经济的激烈竞争和军事政治的强力角逐,日渐异化为科技实力的比拼,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又助推了国际社会竞争,而中国科技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突飞猛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结出的震撼世界科坛重大科技成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竞争格局,但与此同在的科技急功近利和浮躁短视,正构成阻碍中国科技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潜危。站在科学发展观高度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的忧患意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互动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繁荣发展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国历史学中独立的分支学科,是在承载了回答近代中国社会现实需求的任务、特别是将中国的救亡作为主要课题而在上个世纪诞生的,正如许多学者一直强调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①所以,尽管在那之后时代在不断变化,但对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始终影响着近代史的研究。3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中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与向现代化目标的长征的时候,中国近代史研究同时开始了向新时期的迈进。可以说, 3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是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发生巨大的社会转型、政治转轨的变革中,应对时代的思潮而出现的,这一发展当然还要继续下去。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思想文化及学术领域受“左”倾教条主义的消极影响,过分强调政治立场的思想方法被注入学术研究,存在以政治或直接以阶级斗争覆盖一切的倾向,用生吞活剥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政治理论描述历史,取代具体的历史研究,学术研究被局限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许多研究领域被视为“禁区”,因此难以用比较宽阔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重大突破的科技理论引领科技新战略 改革开放后,中央几代领导集体都将科技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持续实现科技理论的重大突破,引领中国科技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人们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继之又升华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刻揭示了科技的战略地位、内在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指明了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的方向,推动科技发展目标的重大调整和科技体制的大刀阔斧改革,制定并启动一大批重大计划和规划,夯实了新时期科技发展的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式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推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方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研原则、转变科研体制和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决策和决断,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突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把握当代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把科技尤其是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战略决策和部署,发布了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方针,在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积极推进科技法制化,形成了以科技进步法为核心、众多科技专门法为支撑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胡锦涛同志则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概括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谐科技理论,丰富发展了党的科技思想,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发明和研究探索提供了思想武器,从而开辟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新纪元,迎来了真正的“科学春天”。

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科技事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义无反顾发展创新中国的战略决择,代表了中国人民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心声,但面对我国当今只有39%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和高达50%以上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创新型国家分别为70%以上、30%以下),真正认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彻底消除市场经济、社会浮躁对科技的负面影响,切实增强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就成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科技发展尚存潜危,实施科技战略迫在眉睫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事业的的确确发展了,而且迅速和惊人,从科技理论到科技实践,从科技成果到科技效应,足以表明这个时期科技的灿烂。但我们不能满足,更骄傲不得。一是中国科技发展的质量和品质远不如发达国家。瑞士洛桑国际管理研究院关于全球60个经济体2005年IMD竞争力的排名中国位居第31位,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的报告中我们仅名列第49位,中国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拥有的核心技术量令人堪忧,可能某方面领先世界,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对外依存度过高是不争的事实。二是科技发展的韧劲和毅力不如建国初期。现在的科技环境和条件不知比那时好多少倍,而自强不息的志气、傲视洋人的豪气、战胜困难的勇气却大打折扣,形形色色的浮飘浮躁和名利主义、实用主义纷纷出笼,与当时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格格不入。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科学家为什么想当官”专题,表达了有识之士对科技界官本位的忧虑。众所周知,现在社会公认的能够震撼世界科坛的创造和发明,大多出自新中国前30年,改革开放以后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都立项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也全部产生于那个时代。如今中国科坛看似群星灿烂,然而有几人像这个时期的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竺可桢、袁隆平、陈景润等被国际公认为大师?研究成果有几项能如当年的陆相生油理论、“两弹一星”试验、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引起世界瞩目?可以说,目前科技的过度行政化和科研人员的名利化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潜危。三是歪曲对外开放政策阻碍了中国创造的进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缩短与世界的差距,鼓励引进技术和装备、以合资方式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本无可厚非,也非常之必要。可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却将此异化成模仿爬行的“拿来主义”、“跟随战略”,以致不费力气的“摘果实”特别是制假贩假、盗版侵权的不端行为屡屡发生,极大挫伤了科技和经济领域自创、原创、独创的积极性。一些人对上述情形视而不见,依然固步自封,坐井观天,颇有些当今科技舍我其谁的忘乎所以。胡总书记明察秋毫,在2009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还比较少等严重问题。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正视中国的科技差距,消除夜郎自大的盲目乐观,强化自主创新的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觉性。

(二)科技征途隐匿暗流,自主创新丝毫不能动摇

中国确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完全基于科技的现实与未来,不想却遭致国内外明枪暗箭的攻击,实乃令人费解。第一,西方国家以己度人的非议和责难。洋人们惧怕中国强大由来已久,不希望更不愿看到中国自主创新,担心因此失去遏制中国的资本,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中国坚持自主创新会像他们那样歧视国外产品。恰恰相反,我国实施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与体现非歧视、市场导向相统一的方略,国货不会因此垄断市场,洋货也不会受到排挤和打压,只是比照国际惯例政府采购上的同等优先,没有任何非议的理由。至于借自主创新的独立创新翻译而说三道四,简直是扯淡!当今世界,建设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已成大势,瑞典、丹麦、芬兰、德国、美国等国家走的都是依靠科技创新的兴国之路,何以单单非议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更可恶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洋人竟把中国的自主创新污蔑为宣泄民族主义的情绪,不知持此论洋大人的国家是如何借创新宣泄民族主义情绪的,反正中国确定自主创新战略,没有任何民族主义情绪之类的色彩,完全是顺应世界科技潮流的结果。第二,国内一些人打着改革开放旗号的无端发难。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中国人理当高兴和自豪,奇怪的是一些人却与洋人沆瀣一气,发出种种指责:什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应放下自主品牌心理负担,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什么“中国制造不可替代,中国创造应该降温”,甚至说中国自主创新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倒退”。这些人貌似关心开放,实则是亵渎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88年就敏锐地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事实也正如此,倘若中国发展不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仅仅靠廉价的劳动力和有限的资源、能源,依赖国外现成的技术和产品,那么势必被世界科技大潮淘汰,也注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甚至挨打的境地。在科技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都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竞争力,不仅用技术控制市场,凭借科技优势建立损人利己的“国际规则”,垄断世界市场以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且用技术控制资源,像昔日以武力占有殖民地资源一样,依仗高科技独霸国际资源,阻碍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此,我们既有受西方技术封锁的刻骨铭心记忆,又有受洋人技术诈骗的切肤碎心痛苦。反观那些中国应放下自主品牌的心理负担、让中国创造降温的论调,是多么的匪夷所思!按照科技发展的走势,将来的世界唯有生产和输出知识的头脑国家、引进和应用知识的躯干国家,难道这些人想让中国变成只有躯干没有头脑的国家,继续让洋人卡我们的脖子?可以断言,没有自主创新做后盾和支撑,没有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大幅下降,就没有挺直腰杆地对外开放,不可能排除此中的歧视性附加条件,实现不了平等互利的对外开放,更难以达到通过对外开放吸取先进技术形成后发优势的最终目的。伟人有句名言,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国内外不怀好意的人如此起劲反对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决策的英明。

(三)冷静反思发展理念,坚韧不拔练就科技内功

最近,胡总书记非常明白地告戒全党全国尤其是科技界:要尽快在能源、材料、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科学、环保技术、太空和海洋科技、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八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变中国科技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等状况。试想,总书记对中国目前科技“受制于人”的境遇如此忧虑,难道国人尤其是科技工作者不应该认真反思吗?我们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而理念却是正确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实践思维定式,理念的偏差必然引发实践的南辕北撤。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靠的是坚忍不拔练就科技硬功,“衣带渐宽终不悔”地壮大科技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大家不妨冷静地回顾一下,32年来我们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虔诚之举,大量招商引资,开放市场,甚至忍痛割爱去换“先进技术”,可时至今日,我们真是大大地“予”了却“取”不了,外资企业和洋货已经遍布中国,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先进技术,合作合伙的“中国制造”看似红红火火,关键的核心的技术我们并不掌握,充其量是外国的加工厂,不管承认与否这是有目共睹的。因为许多高技术是外国遏制中国的资本,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卖给我们。这不能怪洋人太狡猾,只能说我们太天真,老祖先早已讲过:“宁予之鱼,勿授之渔”,他们把高技术卖了,还凭什么大量赚我们的钱?中国古代就吃了“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大亏,把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教会了洋人,他们却用学到的技术侵略中国。试想以此发家的洋人,又怎能让中国的“市场”换到他们的“技术”?人们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曾大量地引进了日本的彩电生产线,可他们却始终不转让关键技术,连我们购买一些易损关键部件都一次次卡脖子,有时一个部件的价格竟然超过当初一条生产线;还有更气人的,洋人们竟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机器设备和洋垃圾加以伪装,作为先进的东西卖给我们,诸如此类的技术诈骗不胜枚举,想来都令人扼腕,怒发冲冠!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却不以此为戒,依然违反引资与引技、引智结合的原则,不顾自主创新的实际而追求表面效应的粗放型招商引资,甚至引进让中国亡国灭种的东西,真可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最近温家宝总理嘱咐科技人士:“要永远记着,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真可谓如雷贯耳,发人深省。现在的一些领导整日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自主创新,但有几人懂得“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真实含义,又有多少领导理清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弄清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创新中国发展关键是端正发展理念,着力发展核心技术。只有认识到中国自主创新的重点是技术创新,方能把技术研究的目标转移到战略性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凭借后发优势,使原创性技术研发催生可观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从而增强科技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四)珍视中国科技法宝,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科技发展独辟的蹊径,更是中国科技崛起的法宝,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却假借歌颂改革开放对此大肆诽谤和疯狂诋毁,以达到渗透、西化之政治目的。行文至此,不仅使我们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沦为洋奴的人,总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攻击中国现行科技战略和新中国科技崛起的法宝?原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企图利用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深厚感情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拉中国科技的倒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由来已久,绞尽脑汁绞杀中国的发明创造,最近则通过媒体恶意中伤、法律诉讼等卑鄙手段,引诱逼迫中国公开专利技术秘密,消除他们认为的潜在“威胁性”,“龙芯2号”的遭遇就是明证。我们自力更生尚且受到打压,更何况仰人鼻息的过活?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真正价值,认真探求这个科技法宝的威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对一穷二白的科技废墟,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旗帜下,创造了“两弹一星”、层子模型、有限元方法、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独领世界科坛风骚的科技奇迹。现今“鸟枪换炮”,不少科技工作者却丢失了我们最可宝贵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以致体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在每年的评审中多次出现一等奖空缺,相形之下多么不可思议!那时以报效祖国为荣,大量的有成就的中国学子甘愿放弃优厚待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层层封锁,投身新中国科技事业;现在却以出国为荣,一些学子稍有成就便卑躬屈膝地托门子、办绿卡跑向国外,又形成何等的反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检验,使我们刻骨铭心地感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那些肆意诋毁新中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科技精神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法宝,本质是抽掉中国科技灵魂,把中国科技引向爬行模仿的歧途。据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斩钉截铁地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只能依靠自主创新”。的确,新中国成立以来令敌对势力心惊胆寒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感召下的科技崛起;能够显示改革开放为科技插上腾飞翅膀的是,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取得的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就;当今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阴招和洋奴们讨好主子的手段是,断送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灵魂和科技精神;而中国科技的最大潜危和阻碍创新中国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是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乃至企业家丢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法宝误入追逐名利的邪路。因此,“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个科技法宝,激发科技工作者以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志气,振兴中国科技的骨气,迅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总之,我们正站在一个超大科技时代注定引发国际性科技发展战略调整的历史起点上,站在党积累领导科技丰富经验和实施科技发展战略的历史节点上,应当而且必须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兴起的重要机遇,只争朝夕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给这个尚在崛起之中的文明古国带来智慧的光芒。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实践,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一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作用。

二是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科技发展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口健康、食品安全、人居环境、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把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是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培养,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在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实践中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

五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弘扬科学精神,发展创新文化,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第三篇:十八岁 一个意义非凡的年龄分界线

十八岁

一个意义非凡的年龄分界线

——成人节致辞 淳安二中:王小平

同学们:早上好!我首先向你们表示祝贺:祝贺从今天起,你们已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年龄达到十八周岁的更有思想,更有理想的成年人。那十八周岁意味着什么?成年人应该是什么样呢?下面我们从几个具体的事例来理解。事例一:

2001年11月12日。天津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公安机关的户籍材料证明,杀人犯年双喜是1981年2月5日出生。法院依法判处年双喜死刑,而后来公诉机关获取的证据证明:杀人犯年双喜是1983年12月份出生。结果杀人犯年双喜没有判处死刑。你们知道为什么年双喜没有判处死刑吗?

不满十八岁?。不。应该是不满十八周岁。因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规定,未满18周岁犯罪不适用死刑。

这说明:成人意味着你成为一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了,要负一切法律责任了。所以,以后你做事更要考虑后果,不可以再像孩子一样冲动。事例二:

我们知道明年要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代会,并且人民代表每四年要进行换届选举,选举时,选举人要拿着红红的选民证到指定的地方投票选举。请问: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这种选举吗?明年你们能参加这种选举吗?这又是为什么? 对,又是十八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选举法}规定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说明:成年人已具备忧国忧民之心,参政议政、为国出力之能。并且有为国捐躯之倒算。我相信你们将来人人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事例三:

在你们当中可能有父母离异的,假如你父母离异后你是跟母亲生活。你知道你父亲虽不与你一起生活,但你父亲会提供生活费,如父亲不提供你的生活费,你可以去法院告他,但我要告诉你:你如是昨天去告会一告一个准,你如是明天去告不一定告的准,如是读大学再去告他,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 对,还是十八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现在你十八岁是成年了。所以不管你的父母是否离异。父母对子女都没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了。特别是你们读大学时父母可以完全不管你们。

这说明:成年人已具备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不过。现在我们所有的同学虽都已成成年人。但你们父母都还是把你们当作孩子,你们还享受着父母为你提供的一切。所以你们成为成年人后更应该懂得感恩。要感谢父母、尊重父母。感恩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感恩才能爱,感恩才能善,感恩才能上进。

同学们:从上面几个简单的事例可看出:十八岁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龄分界线;成人也不是两个简单的文字。而是具有很强的法律意义的两个字。

最后我想再借用毛泽东的一段话再次表示对你们的祝福:“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谢谢.

第四篇:论名族团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的民族问题虽然表现复杂多样,但是从根本上说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这是我国民族问题的主题。它决定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牢把握这一工作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构建和谐社会与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平等,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历史长短、不分先进落后一律平等,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平等,不仅是政治上的平等,而且也是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全面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就是实践全面平等的基本观点,本质是“共同”。对一个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发展水平等条件大为不同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各民族“共同”,并不是、也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发展,当然也不是在一个既定模式下的共同发展。我国的国情特点,只能采取有条件快速发展的地区先发展,进而这些地区的发展成就(资金、技术、市场、经验等),通过国家的统筹、协调和地区间的支援、合作,带动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的加快发展。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大局”就是对共同发展最深刻的、实事求是的解读。因此,“共同”就是大局,共同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的“共同”,而是通过阶段性的、策略性的先、后发展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协调各民族、各地区发展愿望最有效的方式。我国在东部率先发展,进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除历史遗留的发展差距、缩小现实扩大的发展差距,就是对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要求的统筹兼顾,也是实现全面平等、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

团结,是民族关系和谐的保障。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各民族团结,是国家层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团结的基础是平等,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包含了各个民族自身发展的特殊利益要求,如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多样性的文化、语言、宗教和社会生活习俗等,对此不仅需要各民族相互的尊重和理解,也需要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在我国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的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作为我国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利益群体,在实现其利益要求方面受到自身条件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产生和加剧的矛盾是影响民族团结

最广泛、最普遍的原因,也是我国民族问题最广泛、最普遍的表现。同时,在我国的民族问题中,也存在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那些最广泛、最普遍的问题制造舆论、蛊惑人心、煽动不满、挑起事端。因此,抵御这些主要来自外部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问题。

互助,是民族关系和谐的动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通过互助实现的。没有互助,就不可能实现“共同”。互助是民族关系充满活力的表现,其特点是各民族之间互动关系的日益密切和相互依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既是我国形成统一多民族格局的历史动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动力。民族关系,就是指各民族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抗的民族关系,是冲突、分裂、隔绝;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我国各民族之间结成的“三个离不开”关系,既不是历史上的朝贡封赏关系、也不是现实中“等、靠、要”的依赖关系,而是互助关系。互助关系的基础是平等、保障是团结、目的是共同繁荣发展。互助是双向的互动和帮助,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不仅仅是靠经济数据之类的指标来衡量,而是要从国家统一的全局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多样化、生态多样性、资源多样性等方面去认识。多样性的互动交流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我国民族多样性的结构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条件。

构建和谐社会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基本国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符合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国情,而且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中体现了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作用。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政治文明建设范畴。正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一样,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需要通过自治制度的实践、自治法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坚持是前提,完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坚持和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这既包括制度本身的完善问题,也包括制度实践的成效问题。邓小平同志在50多年前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多年来,在落实方面,5个自治区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尚未出台等等。这也正是党和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任务的原因,也是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中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原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建设的实现程度不可能超越这一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也正是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出发点,目的是充分实现这一制度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切实保障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作用。

无论是观察世界范围的民族问题,还是审视我国的民族问题,都不能脱离本国历史的和现实的国情实际,一个具有先进理念的制度模式的确立,并不意味着这个制度已经充分实现

了它应有的优越性。因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各民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就、实现全面平等权利的切实保障。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体现的基本内涵,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这一基本内涵的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这一基本内涵的制度保证,就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肩负着如此大规模的少数民族人口、如此大范围的贫困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繁重任务。因此,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加强民族工作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最重要保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实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完善、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的族际互动关系将日益广泛、深入和密切。民族关系的社会化、民间化,将越来越多地与各种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民族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和影响力也将日益显著。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工作已经不再是专门机构的独有职责,而是全社会的责任。这就需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健全社会工作机制来加强对民族关系的调节。通过切实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两个大局”策略整合为一个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战略大局,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平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707014YC2009-11-30 14:45:57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征和工作大局。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2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3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电视节目22009-11-30 20:22:

3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才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表述,指出了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顺应了人类历史潮流,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与中国实际结合,逐步将其变成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的6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既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发展与稳定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6个方面的要求既阐明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又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原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运动在苏东国家遭受的严重挫折,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是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样板。但如此强大的国家却出人意料地迅速解体,苏联共产党也丧失了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苏联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社会成员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没有把社会公正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到应有的重要位置。苏共的许多党员和广大工人、农民对其感到绝望,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党的十二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党的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拓展为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而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和谐社

会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拓展深化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格局,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系。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强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强调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贯穿于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概括形成“和谐社会”的概念,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党需要加强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目的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遇到新的挑战;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凝聚起来,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物质力量,可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广泛的世界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努力使当代人类1/5以上的人口进入和谐状态,这无疑具有世界意义。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将对当代人类追求美好社会

第五篇:质量对于一个企业存在的意义

质量对于一个企业存在的意义

为响应本公司“质量月”活动主题,我在这与大家浅谈一下hi质量对一个企业能否存活在此行业而存在的意义。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质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工业基础,每当我们提到质量,就会想到产品,其实,这只是狭义的概念,所谓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多方面。作为一个企业而言,从产品的研发,原材料的采购,组织生产到销售成功,最后打客户的反馈,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在本行业存活,关键就在于“质量”二字。

1、论发展,质量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产品的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今天,产品质量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产品的生命,乃至企业发展的命运。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命运质量就没有发展,特别是公司现正处于发展初期,公司唯一的利润就靠河南中烟的订单,周边市场没有打开,因此产品的质量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决定公司的命脉,所以说对于本公司而言,质量才是硬道理。

2、抓质量,质量意识是关键

产品质量决定于构成决定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员工在工作中对工作的一种太俗,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试试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进行管理的人们放入“质量”,所以,要高度中试员工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和工作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命的灵魂,因此,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先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

所以我们要以质量求生存,、求信誉、求发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社会信誉,创名牌产品,打造国内一流烟标印刷行业。

下载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对于一个名族的发展意义非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愿我的12岁生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愿我的12岁生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愿我的12岁生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无数个......

    辛亥革命对名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演讲稿)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主题: 一.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二.不......

    一个男人对于家庭的意义——《劳动节》观感

    一个男人对于家庭的意义——《劳动节》观感 一个好男人对一个家庭是至关重要的。离异后中年女子和未成年的儿子,沉闷且混沌无序的生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男人来拯救。哪怕他......

    整合营销系统对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大全

    整合营销系统对于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据测算,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5年来翻了两番。 从1988年开始,我国部分企业就开始进入电子商务,成绩喜人。电子商务经过......

    我国是一个由56个名族组成的统一的多名族国家[范文大全]

    我国是一个由56个名族组成的统一的多名族国家,个名族不论人口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规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

    辛亥革命对名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演讲稿)(五篇范例)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一主题: 一.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二.不......

    一个员工对于公司发展的心声和建议

    一个员工的心声和建议 我将我的工作经历和我自己的一些思考结合在一起,写的这篇心声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公司发展有一点点的帮助。 我之前在两家公司工作过,一家是刚刚创办的企业......

    贷款担保公司的发展对名族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分析大全

    贷款担保公司的发展对名族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分析 什么才是贷款担保公司,我觉得可以参考担保公司的有关定义。因为贷款担保是担保公司的业务范畴的之一。我们常见的担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