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籍

时间:2019-05-14 04: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籍》。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籍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其一,有助于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

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二,有助于从源头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要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三,有助于从纵深层面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特点的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但不少人没有经过长期严格的党内生活考验和艰苦条件锻炼,党性意识、理论素养相对比较欠缺。中央党校曾有学员反映,听老师讲《费尔巴哈论》原著课后,了解了唯物史观曲折发展的历程,认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有了真正在思想上入党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加强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要管用

中央党校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和教学。从教学实践看,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忙,难得静下心来读经典,即使到中央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也不可能把所有经典著作读完。因此,读经典,一要精,二要管用。具体来说:

要选择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篇目来读。比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集中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再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撰写“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而写的总的导言,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论证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还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类似这样的经典著作,一定要重点研读,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魅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作为重点,养成学哲学、用哲学的良好习惯。

要选择对当代中国实际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篇目来读。比如《资本论》这样的经典著作,虽然是以19世纪初期至中叶的资本主义为背景的,但其中阐发的关于商品、劳动、价值、货币、分配、生产、消费、流通等方面的原理,对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类似这样的经典,必须重点研读。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新的视角读出新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要以《选编》作为基本读本来读。马列著作卷帙浩繁。目前已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50卷,约3200万字;列宁全集有38卷,约1600万字。底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10卷,《列宁专题文集》共5卷。要求一般党员干部自己从中选择出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来读,是不切实际的。《选编》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重点遴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25篇,还附有6个方面的专题论述摘编,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适应了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实际和理论需求,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实用性,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本教材。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在求真务实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应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要通过学习经典原汁原味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又要切切实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着力”:

一是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党性修养,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现着鲜明的群众立场和党性立场。《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读经典,要深刻体会这样的立场,牢记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坚持真理,增强党性,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是结合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共同的理论品质,具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点。读经典,要深刻领会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从源头和基础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观点和体系,以及这一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丰富和发展,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三是结合提高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方法论。领导干部读经典,要重点学习经典著作中所阐明和运用的科学方法,并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好当前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结合改进文风,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马克思主义经典,都是以严谨晓畅的方式揭示马克思主义的要言大义,堪称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之作。领导干部读经典,必须认真学习经典作家们严谨求实的学风,学习他们通俗鲜活的文风,努力杜绝各种不良文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学习导读》作为《选编》的学习辅助材料,逐篇介绍了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撰写过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及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领导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以《选编》为精品教材,以《学习导读》为权威参考,联系实际学好经典、用好经典,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第二篇:教师自我学习必读书籍:教育著作

基 础 篇(30部)

1,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学记评注》, 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 《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 《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8, 《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0, 《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1,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中国教育史》(修订本),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5, 《儿童发展》,(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6, 《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7, 《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贤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8,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 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9, 《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0,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22, 《终身教育引论》,(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年版

23,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4,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 《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7, 《素质教育学习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三联书店200年版

28,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司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9,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0,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拓展篇(50部)

31, 《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2,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 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教育系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3, 《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 任仲印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4, 《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 王承绪、赵祥麟编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5, 《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修订版), 陈学恂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7,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 《中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沈灌群、毛礼锐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9, 《外国教育家评传》(精选本), 赵祥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0, 《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 周毅、向明,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1,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俄)塔尔塔科夫斯基著,唐其慈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2, 《人的现代化》,(美)英格尔斯著,殷陆君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3, 《自我实现的人》,(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1986年版

44, 《宽容》,(美)房龙著,迮卫、靳翠微译, 三联书店1985年版

45, 《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46,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 彭歌、陈敬著,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47, 《顺生论》, 张中行,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 《教师人文读本》, 张民生、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49, 《教育哲学通论》, 黄济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0, 《中国的智慧》, 韦政通, 岳麓书社2003年版

51, 《西方的智慧》,(英)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52, 《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3, 《发现母亲》, 王东华,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 《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55,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 李洪涛,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6, 《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声》, 刘军宁主编,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57, 《教育的未来》, 温世仁著, 三联书店2001年版

58, 《朱兰质量手册》,(美)朱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9,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美)拉里•博西迪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60,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美)奥格•曼狄诺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61, 《更新教育观念报告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2,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 《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 朱小蔓,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64,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 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

65,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教师博览》编辑部,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6, 《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7,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68, 《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著,王传璧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9, 《教育过程》,(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70, 《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曹延亭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1, 《人的教育》,(德)福禄倍尔著,孙祖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2, 《再论教育目的》,(英)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73,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瑞士)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4, 《学校无分数三部曲》,(苏)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75, 《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6, 《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美)彼得;诺思豪斯著,吴荣先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7, 《科学家论教育》, 周川选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8, 《成功智力》,(美)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79,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80, 《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实践篇(20部)

81, 《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高万祥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2, 《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窦桂梅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3,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4, 《帕夫雷什中学》,(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5,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86,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87, 《向孩子学习》, 孙云晓主编, 晨光出版社1998年版

88, 《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屠美如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 《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 毛蓓蕾,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0, 《教育诗》,(苏)马卡连柯著, 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

91,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2,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 左雅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94,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5, 《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96, 《案例教学指南》, 郑金洲,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97,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李吉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8,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9, 《青浦教育实验》, 顾泠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0,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钟启泉等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三篇:必读书籍

必读书籍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约翰·迈占(美国1912—1987)

《股票作手回忆录》 爱德温·李费佛(美国1877—1940)《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德国1906—1999)《伟大的博弈》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1944—)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菜根谭》 洪应明(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傅雷家书》傅雷(中国1908-1966)

《致加西亚的信》

《古海荒漠》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

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6、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

7、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8、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9、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0、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1、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5、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6、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7、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18、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做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19、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20、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彷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2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3、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5、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6、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27、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28、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29、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0、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1、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2、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即产品起初奴役生产者而后又奴役占有者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3、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4、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5、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36、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给威·白拉克的信>》(1875年)

37、“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38、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就是用延长工作日,或者提高生产率,增强劳动力的紧张程度等等办法,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39、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40、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41、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42、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

43、如果说在文明时代的怀抱中科学曾经日益发展,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一再出现,那也不过是因为在积累财富方面的现代的一切积聚财富的成就不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罢了。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

44、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45、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46、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7、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 马克思《资本论》

48、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资本论》

49、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同样,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

―― 马克思《资本论》

5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 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51、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 恩格斯《反杜林论》

52、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 恩格斯《反杜林论》

53、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

54、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

――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

55、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种状态是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

56、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

――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

57、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

58、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59、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60、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

61、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

62、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老的或新的)的经验,使工人中一年比一年多的人清楚地看到了马克思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

63、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

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64、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

――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65、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66、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适应无产阶级的任务,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完全的胜利。

―― 列宁《论粮食税》

67、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它有助于克服小生产者的涣散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在这一限度内,流转对我们是有利的。

―― 列宁《论粮食税》

68、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

――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

69、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建设,你们只有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那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

70、你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共产主义者。青年团的任务就是要这样来安排自己的实际活动:使团员青年在学习、组织、团结和斗争的过程中把他们自己和那些以他们为带头人的人都培养成共产主义者。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

――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

71、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

72、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从1917年起,这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证实。

――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73、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 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1902年)

74、革命家的组织应当包括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以革命活动为职业的人(因此,我说是革命家组织,我指的是社会民主党人革命家)。既然这种组织的成员都有这种共同的特征,那么,工人同知识分子之间的任何区别也就应当完全消除,更不用说他们各种不同的职业之间的区别了。

―― 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1902年)

75、地方报刊比中央报刊占优势,这既可以是贫乏的表现,也可以是富裕的表现。当运动还没有创造出从事大生产的力量时,当运动还拘泥于手工业方式,还几乎完全沉溺于“工厂生活琐事”中的时候,这就是贫乏的表现。而当运动已经完全能够执行全面揭露和全面鼓动的任务,因而除了中央机关报之外,还需要有许多地方机关报的时候,这就会是富裕的表现。

―― 列宁《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1902年)

76、我们到我国专政根基最深的地方去发掘新的力量。

―― 列宁《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1923年)

77、可见,恩格斯的这个公式,对那些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消灭现存经济规律和创造新经济规律的人们,决不是有利的。恰恰相反,这个公式所要求的不是消灭经济规律,而是认识它们和善于运用它们。

――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78、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应用新的规律或多或少是顺利的 与此不同,在经济学领域中,发现和应用那些触犯社会衰朽力量的利益的新规律,却要遇到这些为量的极强烈的反抗。

――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79、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80、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81、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82、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83、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84、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

――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

85、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

86、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

87、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

88、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

89、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90、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91、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92、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93、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94、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95、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

96、因为这样,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

97、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

98、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

99、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

100、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1、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2、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3、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4、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当然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5、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6、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7、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8、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09、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0、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1、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3、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4、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5、现在就是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搞改革开放。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6、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7、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19、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20、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

――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

121、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

――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

122、党要管党内纪律的问题,法律范围的问题应该由国家和政府管。党干预太多,不利于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 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

123、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 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

12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

12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

1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

127、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

128、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

129、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讲话》(2004年)

1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1、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4、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5、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

137、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38、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3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2、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4、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5、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7、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4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0、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1、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3、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4、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156、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

第五篇:CEO必读书籍专题

CEO必读书籍_Ultra Marin 2010-08-10

CEO必读书籍

2008-11-08 10:14 一代又一代成功的 CEO 和企业家都把自传定格为“当今的霍雷肖•阿尔杰式神话”(Horatio Alger,美国作家。阿尔杰式神话指只要勤奋,就能白手起家而致富──译注)。自传中讲述的故事内容如出一辙:野心勃勃、抱负不凡的年轻人最终获得了财富与尊敬,他的成功取决于不懈的努力、敏锐的洞察力、持之以恒、高尚的道德、明察秋毫、悉心保持个人卫生和从不缺乏的个人品行。

但问题是,霍雷肖•阿尔杰的故事情节并非如此。不错,阿尔杰的通俗小说──写于 19 世纪后期,正值美国工业高度繁荣──颂扬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但故事所描述的却往往是冥冥之中难以把握的运气带来大笔钱财。有一个阿尔杰小说主人公救了一名溺水儿童,孩子父亲对他印象很好,于是给了他一份工作;另一个主人公挡住一辆失控滑行的婴儿车,里面的婴儿正是华尔街经纪人的女儿;还有一个主人公发现一大块金子„„阿尔杰写道:“正是这么幸运的机会,让人受惠而发迹。”阿尔杰笔下的所谓依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也不过如此。如果要从中吸取教训的话,除了你应该救银行家的亲戚外,那就是:你不能真的听信某些有关“经典商业书籍”的说法。最佳的办法是学会自己挑选和阅读。我们推荐书目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像辛勤工作的图书管理员一样,帮你仔细阅读书库里的书,找出你所需要的书。它们向你提供了对今天商业世界最为有用的观点和见解,有写于 2000 年前的,也有几个月前刚刚完成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择的书目与 MBA 课程有所偏离。部分原因是,我们认为它们更具趣味性,而且这些小说、科幻、哲学以及科学书籍提供给大家的有关商业的视野是其它书籍所不能及的。的确,我们的一些选择有矛盾之处(很难想象在弗里德里克•泰勒与彼得•德鲁克之间能够找到很多共同点),但是,这与造就了众多成功的商业故事(更不必说成千上万种商业书籍了)的那种不断探索、进取的精 神却是一致的。商业图书浩如烟海,我们为你挑选了必读之书。资本主义的支柱

《国富论》(1776)(The Wealth of Nations)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细读斯密著名的有关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效能的分析,需要浓浓的咖啡相伴。该书还有一些对促使工业品产生的复杂经济学动态的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作者: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像久已被忽略的布鲁斯作曲家一样,熊彼特最近才为人们所关注。在这部世纪中期的作品中,他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观点,以此说明新技术和社会趋势如何不断地对商业中的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他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

《富裕的社会》(1958)(The Affluent Society)作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加尔布雷斯在这本畅销书中开篇就指出:“富裕没什么不好”。不过,随后他又说“但是„”。该书是最早颇有说服力地对经济、政治、军事及全球社会一体化趋势如何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加以解释的书籍之一。《富裕的社会》描述了一种包括上层和底层观点在内的美国式远景。

《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Capitalism and Freedom)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里德曼在该书中对资本主义如何能被利用来服务于个人和政府所需进行了界定。如果衡量一部巨著的标准是其所引起的争论,那么,说弗里德曼才智过人绝对当之无愧。“教育补助金券”及“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概念正源于此。管 理

《科学管理原理》(1911)(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作者:弗里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Taylor)最好不要过于从字面上理解泰勒的这部作品。泰勒对工厂效率的狂热使他提出了好的组织规则,但这些同时也是扼杀心灵的规则(使用秒表)。然而,他也为更为人性化管理的管理者们在如何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方面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管理实践》(1954)(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作者:彼得•F•德鲁克(Peter F.Drucker)

《管理实践》使人们开始把管理作为一门基本的商业学科进行研究,德鲁克从此成为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书中指出,成功运作企业远远不是露骨地剥 削工人,以此作为获利工具。德鲁克是最早强调用语言激发员工积极性、保持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创造业绩的人之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为人们所推崇。《我在通用的岁月》(1963)(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作者:阿尔弗雷德•P•斯隆(Alfred P.Sloan)

比尔•盖茨曾说,假如你只读一本商业书籍的话,就读这本。盖茨这么说,绝非没有道理。斯隆在该书中描述了他们如何努力把通用塑造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表面看来它是有关 CEO 的自传,实际上它也是一部绝佳的管理与商业指南。《第五项修炼》(1990)(The Fifth Discipline)作者:彼得•M•圣吉(Peter M.Senge)

圣吉有关“团队学习”和“个人修炼”的模糊讲解引起他对商业管理精髓的思考。此种含糊不清的确令人沮丧。但是,与大多数管理书籍不同的是,他的书试图在现代商业中寻找精神核心,考虑员工所需。战 略

《孙子兵法》(c.300 B.C.)(The Art of War)作者:孙子(Sun Tzu)

尽管《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战略指南,但其中蕴涵的智慧、简明扼要及纯粹的乐趣却不容忽视。孙子管理军队、发掘并把握机会、“攻其所短”(竞争者)的见地简洁明了,为企业管理者所推崇。

《竞争战略》(1980)(Competitive Strategy)作者:迈克尔•E•波特(Michael E.Porter)波特认为,强大的公司需从以下三方面中的一个著手,以打击竞争对手:成本、差异化或聚焦。尽管他说选择本身非常艰难,但是其透彻的分析却明确告诉我们企业应如何进行恰当的业务定位。《基业长青》(1994)(Built to Last)

作者:詹姆斯•柯林斯,杰瑞 I 波拉斯(Jim Collins and Jerry I.Porras)

与所有旨在说明如何使新企业成功的作者不同,柯林斯和波拉斯对数十年来一直繁荣不败的通用汽车、沃尔玛这类巨头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 企业长足发展需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创新和尝试的空间。

《Banvard 的愚蠢》(2001)(Banvard's Folly)作者:保罗•柯林斯(Paul Collins)

在这部引人入胜、有趣的书中,柯林斯把商业中最令人沮丧的东西──失败──编成了令人兴奋的故事。柯林斯找出了 13个例子,从“Concord”葡萄创始人的悲惨故事到有关一辆气动列车的有勇无谋的主意。目的是说明,糟糕的时机、自负、欺诈或彻头彻尾的愚蠢是导致人们或企业衰败的原因。创 新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托马斯•S•库恩(Thomas S.Kuhn)

该书产生了一个“范式转换”的术语。库恩对科学思维习惯全面转换的深入研究引起争议,也为其作为商业读本赢得了第二次生命。库恩写道:“新的范式„„突然出现,有时在半夜,在一个被危机所困的人的大脑之中。”作者捕捉到了激发无数新商机的灵魂。

《迪斯尼版》(1968)(The Disney Version)作者:理查德•希克(Richard Schickel)

希克写的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批评性传记,著实给喜爱米奇老鼠的中产阶级帝国不小的打击。但是,该书也对迪斯尼本人早期职业生涯中的冒险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迪斯尼曾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制作了“威利汽船”(Steamboat Willie), 在大萧条时期对第一部大型动画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的制作开绿灯。《双螺旋》(1968)(The Double Helix)作者:詹姆士•D•沃森(James D.Watson)

寻找 DNA 密码时,最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激励和意愿。沃特写道:“许多科学家缺乏远见,迟钝,甚至还有些愚蠢。”《双螺旋》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在畅销书之列,就是因为它强调了冲破传统学识的重要性。

《创新者的窘境》(1997)(The Innovator's Dilemma)

作者: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

新技术能够激发新的商业模式,那些僵化模式应被取而代之。克里斯坦森通过对各产业进行详尽的案例研究,强调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前瞻性和开放性至关重要。领导力

《手册》(公元一世纪)(The Manual)作者:伊比克底特斯(Epictetus)

斯多葛派哲学家伊比克底特斯富有哲理的著作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商业书籍,其中有这样的名言:“在你的能力所不及的领域你没有竞争力,闲话少说,并简明扼要。”《手册》是鼓舞士气的领导通用的指南。《君主论》(1513)(The Prince)作者:尼科•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人们通常认为《君主论》是犬儒学派的作品,例如书中所说“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但实际上马基雅维利的观点还是很精细的,在治理国务上他提倡明达的行为和追求德行。这也是对有效的组织行为的有益指南。

《白鲸》(1851)(Moby-Dick)

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这是一部有关领导人误解领导价值的英雄悲剧故事。至今,阿哈船长仍然是文学作品中盲目执著的最佳例子。阿哈船长把恐惧作为追求他缺乏远见的目标的动力,因此,他失去了船员们的支持,最终也失去了他的船。

《沙克尔顿领导艺术》(2001)(Shackleton's Way)作者:玛戈特•莫尔,斯坦芬尼•卡培尔(Margot Morrell and Stephanie Capparell)

该书讲述了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的动人心魄的故事。沙克尔顿的船被南极流冰压坏,船和船员被困长达两年之久。这是世界上有关生存故事的巨著之一。当然,很少管理者遇到过这类辛酸。但是,这部扣人心弦的书歌颂了才略、团队合作以及征服困难的精神。《变革制造者》(2003)(The Change Makers)

作者:莫里•克莱因(Maury Klein)

克莱因对 26 位企业家的传记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和比尔•盖茨。他总结了他们成功的秘密。人们可以从他讲述的每个轶事中发现,尽管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创造性、失败、家庭、职业道德组合在一起造就了这些领导人。营 销

《有闲阶级论》(1899)(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作者: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凡勃伦所提出的“炫耀性消费”一词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对社会批评家,还是对精明的营销人员,它都有价值。作者对驱使人们支配自 己钱财的动机与态度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对“与潮流同步”这个观念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触及本质的评说。《奥格威谈广告》(1983)(Ogilvy on Advertising)作者:戴维•奥格威(David Ogilvy)

奥美公司(Ogilvy & Mather)创始人写的这本书是一本确立现代广告业地位的实用战略与技巧指南。该书看起来像是对奥格威本人成功职业生涯的自吹自擂,但对广告人的确大有裨益。而且,奥格威非常敏锐,他对那些把广告混同于艺术的人表现出莫大的蔑视。他说:“广告如果不卖的话,就失去了创造性。” 《公共关系!》(1996)(PR!)作者:斯图亚特•艾文(Stuart Ewen)

“大订单销售”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公共关系产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现代的产物。就公共关系兴起的关键历史事实,即兴起于一战期间的军队,艾文指出,从业人员、理念和操纵手法等已经迅速演化成为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市场就是谈话》(2000)(The Cluetrain Manifesto)作者:里克•列文,克里斯托弗•洛克,多克•瑟尔斯,戴维•温伯格(Rick Levine, Christopher Locke, Doc Searls, and David Weinberger)

“市场就是谈话”,这是作者反对营销的悲哀宣言。《市场就是谈话》颂扬 互联网推翻等级制度的能力,直截了当地鼓励企业领导者抛弃传统的使命宣言,仔细聆听客户的心声。该书自出版以来引起巨大争议,至今仍为互联网时代最具煽动性的书籍。《不要品牌》(1999)(No Logo)作者:纳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

一些全球化的批评者往往歇斯底里地宣称他们的观点,但克莱恩不同。她以有理有据的方式表达她对全球化的指责。克莱恩通过对今天的商业文化进行深入调查,指出,她对当今商业文化对劳动力、新闻书报审查制度、消费至上与公民权之间的争执所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引爆流行》(2000)(The Tipping Point)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著名的“引爆点”就是格拉德威尔提出的,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谈话的主题。该词极为准确地传达了一种信息:微小行为如何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引爆流行》还通过说明某些时尚(从地铁里的乱涂乱画到暇步士)如何最终令世界大吃一惊,揭示了许多社会现象背后的秘密。投 资

《聪明的投资者》(1949)(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的哲学基础非常简单:寻找价格被低估的证券(难怪在dotcom 繁荣期,你听不到他的观点)。通过直截了当的思考和对市场的研究,他强调投资中要注重分散投资、控制市场波动,并避免随大流。他那位著名的学生沃伦 巴菲特严格恪守了他的投资理念。

《漫步华尔街》(1973)(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作者:伯顿•G•马尔基尔(Burton G.Malkiel)30 年来,马尔基尔这本书八次再版,他对“分散投资”的经典指导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建议:选择指数基金等)。他极具幽默并非常到位地嘲讽那些挑选股票的人,对那些想学会驾驭市场波动的人来说,将受益匪 浅。

《华尔街投资经典》(1996)(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作者:詹姆斯•P•奥肖内西(James P.O'Shaughnessy)奥肖内西是第一位进入标准普尔 50 年证券数据库的外行。他透彻的“数量压缩”表现出他极强的投资洞察力。该书在价值与成长的基础上,巧妙地对股价 / 销售比及指数基金进行了重点讨论,进而对现代市场如何运行进行了解释。繁荣与萧条

《常见超凡谬误大全》(1841)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作者:查尔斯•麦凯(Charles Mackay)

麦凯写道:“金钱总使人产生错觉”。此书初版时并未得到重视,但后来被人们发掘出来。作者通过郁金香狂热和追逐巫师的故事,隐喻充斥当今整个市场的病态发狂和潮流。

《疯狂、惊恐和崩溃》(1978)(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作者:查尔斯•P•金德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

从 18 世纪的“南海泡沫”到 20 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再到 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再版时增加了此内容),作者刻画了金融政策与大众心理的关联,说明当经济被新市场和新技术迷惑的时候人们将如何误入歧途。金德伯格说:“再也没有什么比看到朋友变富更能影响人的幸福感和判断力了。” 《网络欺诈》(2002)(Dot.con)作者:约翰•凯希迪(John Cassidy)

在所有试图让人们认清网络泡沫的作者中,《纽约人》的作者凯希迪绝对称得上是最敏锐的。他指责说,从每一位硅谷风险资本家到艾伦•格林斯潘,都要对创造 20 世纪 90 年代末网络“非理性繁荣”负责。《奢侈》(2002)(Extravagance)作者:加里•克瑞斯特(Gary Krist)

这是一部颇有独创性的描写繁荣时代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威廉•莫瑞克(William Merrick)说:“没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是,每个人都会 把钱握得紧紧的。”小说通过对两个繁荣时期的都市,即 17 世纪 90 年代的伦敦和 20 世纪 90 年代的纽约的描写,说明“无节制”如何一直在金钱文化中发挥著作用。技术产业

《人月神话》(1975)(The Mythical Man-Month)作者:弗雷德里克•P•布鲁克斯(Frederick P.Brooks Jr.)

该书的写作接近打卡时代结束,它对软件开发复杂性的分析仍未过时,极具可读性。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你所得意的技术方案滞后、古怪或超出预算,就读这本书,它会给你颇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打造天鹰》(1981)(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作者:崔西•基德(Tracy Kidder)

该书为基德赢得了普利策奖。它描述了数据通用(Data General)如何致力于设计和构造一种新的微型电脑。该书至今仍是展示新技术创造中存在的混乱、创造性、英雄主义内幕的书籍之一。

《硅谷之火》(1984)(Fire in the Valley)作者:保罗•弗莱伯格,迈克尔•斯韦因(Paul Freiberger and Michael Swaine)

《硅谷之火》不仅仅是关于 PC 机发明的故事,也是有关创造信息经济的故事。作者从更宽泛的角度对人物进行介绍,重点是那些打造硅谷的人物,而不是机器,使《硅谷之火》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读本。《完美商店》(2002)

(The Perfect Store: Inside eBay)作者:亚当•科恩(Adam Cohen)

书名听起来似乎有些无聊,但它按实际情况描述了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的创造过程。虽然它揭露了一些有关 eBay 的神话(该公司的创建并不是为了销售糖果自动售货机),但科恩更想通过 eBay 的成功反映出在网络上从事商业的现实。贪 婪

《说谎者的扑克牌》(1989)(Liar's Poker)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刘易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是华尔街的债券经纪人,该书是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s.)的工作传记,也是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有关华尔街内幕的书籍。由于该书揭示了 1987 年黑色星期一陷入崩溃的那个时代的残忍以及模糊不清的道德标准,因此成为最畅销的商业新闻作品。

《华尔街粗人》(1990)(Barbarians at the Gate)作者:布瑞恩•巴罗,约翰•海叶(Bryan Burrough and John Helyar)

该书详尽地记录了 1988 年纳贝斯克(RJR Nabisco)金额达 250 亿美元的杠杆收购的故事。由于故事中充斥著大量激烈的争吵、极端行为以及自大傲慢的情节,让人觉得像是在读小说。收购风盛行的十多年后,《华尔街的粗 人》出版,它巧妙而深刻地刻画了当贪婪与公司财务搅在一起的时候,其破坏性是多么严重。

《投弹手》(1995)(Bombardiers)作者:保•伯朗森(Po Bronson)

这是一部讲述债券交易的小说,作者曾是债券交易商。故事生动地描述了混乱市场之滑稽、可笑,其中不乏各色人等,有骗子、说谎者,还有天方夜谈式的销售额,令人啼笑皆非,亦发人深省。它告诉人们,要当心自己的储蓄,尤其当你准备把它交给基金经理的时候,更要三思而行。

《国际都市》(2003)(Cosmopolis)作者:唐•德里洛(Don DeLillo)

德里洛刚出版的这本书,无论如何称得上是最尖锐的小说了,它痛快淋漓地揭示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华尔街厚颜无耻、荒诞不经的格调。小说描述了 28 岁亿万富翁乘著高级轿车在曼哈顿招摇过市的场景。德里洛向读者们呈现了全球经济的缩影:追求刺激,打赌日元下跌,恐怖主义威胁,金钱激发的恐惧与欲望交织在一起。职业生活

《只争朝夕》(1956)(Seize the Day)作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

贝娄的这部忧郁的小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推销员整日为生计奔波,为保持工作与精神平衡不断抗争的故事。《只争朝夕》生动描述了从推销技巧 到猪油投资(lard investing)(是的,猪油投资)对白领造成的紧张与压力。《工作》(1972)(Working)

作者:斯特兹•特科尔(Studs Terkel)

《工作》出版于 1972 年,作者通过对经理、教师、招待、掘墓人等职业人员进行访谈,探索“人们通过工作寻找满足与意义”这一主题。此书在今天看来可能需要有所修订,但由于它突出地阐述了人们如何通过工作认识自我,因此,它仍是迄今为止描述美国人职业生活的最生动读本。

《美国生存体验实录》(2001)(Nickel and Dimed)作者:芭芭拉•厄莱雷奇(Barbara Ehrenreich)厄莱雷奇体验了女招待、女仆、养老院看护、沃尔玛雇员等苦工的辛劳,而收入却几乎只是 1999-2000 年的最低水平,她努力使收支相抵,但往往做不到。该书以第一人称叙述文体,尖锐、冷静地道出了底层职业者非同寻常的艰辛,从租用公寓房到与多疑的老板打交道。而所有这些,却是美国下层职业者每日都要承受的。传 记 《公民赫斯特》(1961)(Citizen Hearst)作者:W•A•斯文伯格(W.A.Swanberg)

在所有有关报业大亨威廉•鲁道夫•赫斯特的传记中,该书仍然是最好的。斯文伯格讲述了赫斯特享有特权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作为十字军民粹主义者和向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调情的事实。作者刻画了这位出版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面:矛盾性。他作为一个商人获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功,却几乎没有为他赢得他极为渴望的公众的敬仰。

《档案》(1996)(Dossier)

作者:爱德华•杰伊•艾波斯坦(Edward Jay Epstein)西方石油公司主席哈默(Armand Hammer)1990 年去世之前,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强调创造卓越的企业,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艾波斯坦写的这篇调查性报道却彻底粉碎了他的形象。该书揭露哈默是一个苏联间谍,一个玩弄女性的男人,而且还 是一个污秽的商人。书中涉及的公司欺诈和国际间谍活动简直能让安然丑闻相形见拙。《卡内基》(2002)(Carnegie)作者:彼德•克拉斯(Peter Krass)

尽管安德鲁•卡内基的慈善事业大名鼎鼎,但他是个感情强烈的微观经理人(micromanager),他不能无视任何微小的失败。本书超越了人们对卡内基“强盗贵族”的平常认识,指出其个性中的一面驱使著这位实业家或者说美国首富之一去积聚钱财,然后又赠送出去。

《世界的车轮》(2003)(Wheels for the World)作者:道格拉斯•布瑞克利(Douglas Brinkley)20 世纪最伟大的制造商亨利•福特也是罕见的怪人。《世界的车轮》细致、深入地研究了福特富于梦想的才华以及易怒、傲慢自大的个性。大多数有关 CEO 的传记往往巧妙地躲过阴暗面,而该书却有魄力地暴露了主人公粗糙、难堪的一面。预见未来

《基地三步曲》(1951-1953)(The Foundation Trilogy)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伟大的科幻小说往往思考重大问题。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跨越 1,000 年和整个宇宙。作者对银河帝国(以不同的商业及政体形式出现)的变迁进行了思考,对大众的集体思维及行为给予了犀利的评注。《神经浪游者》(1984)(Neuromancer)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随著时间的流逝,看来吉布森的科幻经典更具预见性。《神经浪游者》设想了一个“赛博空间”(网络空间),其中有对网络成瘾者和黑市商人。该书描述了由网络和高技术文化创造的“地狱”的低级和诱惑力。

《雪崩》(1992)(Snow Crash)

作者:尼尔•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

旧媒介产品中几乎很少能够像这本书那样,为新媒介世界注入如此多的东西。被企业化的政府和送比萨饼的敲诈勒索景象简直令人头晕。《雪崩》引发了“赛博朋克”(cyberpunks)的产生,而后者依然能够从这本有趣且令人心醉神迷、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中获得灵感。

《聪明一族:下一代社会革命》(2002)(Smart Mobs)作者: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 Rheingold)瑞恩高德经过对自发组织的“灵活组织结构”(ad-hocracies)进行广泛而长期的研究,指出 Wi-Fi、瞬间信息传递以及移动电话的剧增是如何对商业、政治和社会造成深刻影响的。

译者:冯利

CEO 阅读书目

安妮•马尔卡希(ANNE MULCAHY),施乐公司董事长兼 CEO 《从优秀到卓越》(2001)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言行一致、坚定不移、正直并且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是优秀的领导人,才能攀越高峰。柯林斯发现,优秀领导人与卓越领导人之间的差异在于个人谦逊与职业意愿这两者相互矛盾的组合。卓越领导人的志向集中于公司,而不是他们自己。”

理查德•帕森斯(RICHARD PARSONS),时代华纳董事长兼 CEO

《原始领导力:了解情绪智能的力量》(2002)(Primal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作者:丹尼尔•高曼,安妮•麦基,理查德 布雅吉(Daniel Goleman, Annie McKee, and Richard Boyatzis)

“卓越的领导人必须拥有情绪智能,许多人直觉上有。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我们可以读《原始领导力》。该书界定了这一概念,而且也提供了有用的例子,对我们每日在商业中面对的各类情况具有真正可以利用的价值。” 史蒂夫•朱沃森(STEVE JURVETSON),DFJ 公司执行董事

《智能机器时代》(1999)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作者:雷•库尔兹威尔(Ray Kurzwell)

“作为投资破坏性技术的风险投资商,当我评估将运用于未来的产品的时候,我不能把目标放在今天的市场机会上。预测技术趋势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难。库尔兹威尔的书极为详尽地介绍了迅猛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的事实。” 拉塞尔•西蒙斯(RUSSELL SIMMONS),Rush Communications 公司董事长兼 CEO 《七条成功的精神定律》(1994)

(The Seven Spiritual Laws of Succes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Fulfillment of Your Dreams)

作者:狄柏•卓巴(Deepak Chopra)“无论如何这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书。因为,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根本是 给予。只有当你愿意无条件给予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到。” 价值被高估的四本 商业书籍

《镀金时代》(1873)(The Gilded Age)作者:马克•吐温,查尔斯•杜德利•华纳(Mark Twain and Charles Dudley Warner)这是马克•吐温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最糟的一本。该书也表明,描绘金融世界绝非他的强项。理论上讲,这部 19 世纪 70 年代的有关贪婪和强盗贵族的小说在今天应该能够引起共鸣,但是,它却因沉闷乏味的散文体而著名,而且全书缺乏作者后来在其大部分作品中所散发的那种幽默和智慧。

《地球的震栗》(1957)(Atlas Shrugged)作者:艾•兰德(Ayn Rand)

1999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称该书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也许,《地球的震栗》之所以能够如此获得好评,是因为它著重描述了在线投票骗局,而不是因为兰德本人有关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拙劣观点。至于此书之枯燥乏味、伪善,则在于它对国家存在的小病发出过于夸张的咆哮。这对吉米•卡特(总统)没用,在这儿也同样没用。

《追求卓越》(1982)(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Thomas J.Peters and Robert H.Waterman Jr.)作者有过正确的构想,也激发了无数效仿者,他们也因此著手研究共同的主题:如何能够使伟大的公司成功。不幸的是,他们的许多选择,如 Atari、数据通用及王安电脑公司(Wang Labs),现在几乎只可作失败实例的教训了。曾一度辉煌的技术公司最终会失败、倒下。呜呼!

《谁动了我的奶酪?》(1998)(Who Moved My Cheese?)作者: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

这是一部长篇寓言故事,以老鼠隐喻工人。这不仅带有侮辱性(你是一只老鼠!),而且故事发生在一个迷宫里,这未免也太幼稚、愚钝了。雇员可能 会对“尾巴”之说一笑置之,而他们的老总却把这派胡言奉为灵感

下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读书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学必读书籍

    现当代诗歌必读篇目: 郭沫若《天狗》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穆旦《诗八首》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岛《回答》 多多《我读着》 韩东《有关大雁塔》 罗门《流浪人》......

    男人必读书籍

    文学类 ­《悲惨世界》 《雾都孤儿》 《源氏物语》 ­ 《牡丹亭》 ­ 《哈姆雷特》 ­ 《浮士德》 ­ 《瓦尔登湖》 ­ 《追忆似水年华》 ­ 《新月集》 ­ 《先知》 ­ 《......

    商界必读书籍

    【商界必读九本营销书】1.菲利浦•科特勒《营销管理》2.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3.艾•里斯.特劳特《定位》 4.奥格•曼狄诺《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5.艾•里斯.特劳特《......

    管理学必读书籍

    管理学必读书籍 来源:叶晓林的日志 1. 《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2. 《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韦伯 3.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

    高中生必读书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语 》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呐喊》 《女神》 《子夜》 《家》 《雷雨》 《围城》 《哈姆•雷特》 《堂•吉诃德》 《......

    初中必读书籍

    一、必读名著:《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详子》、《繁星,春水》、《鲁滨逊飘流记》、《格利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成炼成的》、《名人传》。二、......

    必读的书籍

    修养类: 《论语》 孔子 《圣经》 《道德经》 老子 《曾国藩家书》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 《小窗幽记》 陈继儒 《蒙田随笔》 蒙田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

    大学必读书籍

    北大和人大两年整理出来的阅读书单【无论你是什么专业】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第七版(人大) 金融学----------------------(PDF)-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