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材料作文赏析(一)——越过心墙
中考材料作文范文赏析
(一):越过心墙
人心好比一堵高墙,“高墙”曾夸下海口:“想要从我头顶跨过去,比登天还难,就算是“鲤鱼跳龙门”的坚毅决心,也休想逃离我“高墙”的阴影。生活在“高墙”阴影下的人们终日遑遑不安,可是想穿越“高墙”看世界的人却越来越多。
“痛恨”来到“高墙”下,用尖锐刻薄的话语中伤“高墙”,还用花言巧语煽动无知的人群,攻击“高墙”,而“高墙”无动于衷,反而比以前更高、更坚固。不过,“高墙”看着仇恨它的人们,心中的悲凉愈益加深,不由默默地流下了孤单的泪水。
“坚毅”趾高气扬地对着“高墙”大呼:“我就不信,用我比愚公移山的毅志与精卫填海的决心砸跨不了你这堵废墙。就这样,“坚毅”开始了砸墙行动,年复一年,“高墙”不仅毫发未损,反而比以前更坚硬,而“坚毅”仍“辛勤”地劳作着,“高墙”不禁感到好笑,“真是个蠢材,以个人的力量就想毁了我,做梦吧!”人们听到的只是一串阴森的冷笑。
“关爱”闻此笑声,觉得这人傲慢而又寂寞,渴望得到别人谅解却又心胸狭窄。于是,她来到“高墙”之下。“高墙”望着“关爱”,轻蔑地说:“有什么方法,尽管使出来!”“关爱”微笑着,眼里的泪光闪耀着,他用手抚摸着“高墙”曾经因流泪而长满了苔藓的痛处,温和地说:“你就那么想控制你阴影底下的人,比如„痛恨‟、„坚毅‟、„嫉妒……‟,他们想冲破你,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你却狠狠地压抑着他们,致使他们的灵魂变得丑陋。你以为自己很
快乐,可事实恰恰相反,你在与他们斗争的时候根本就忽视了外面的阳光世界。”
“高墙”听到“关爱”的话,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着,最后“高墙”倒下,变成了一块块石头,静静地躺在溪水边,为行人休憩;变成了一枚枚透亮的鹅卵石,为城市增添了色彩;变成了一颗颗尘埃,快乐地飞舞在空中。
关爱能化解怨恨,溶解嫉妒,蒸发疑虑,它能使我们心胸更广阔,越过心之墙,做自己快乐的事。
点评:
同题作文新者胜。考场上,谁的写作角度巧妙、谁的情节出人意料、谁的语言文采飞扬,他的文章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这位考生在考题故事的牵引下,能够构思出如此巧妙的的寓言,令人惊叹。作者欲扬先抑,用“痛恨”与“坚毅”作反面陪衬,先极力宣扬了“高墙”的傲慢与自大;接着切入主题,引出“关爱”,虽然语言简洁,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微笑”、“抚摸”、“温和”等词语将“关爱”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他仅仅用一席动情话语竟然让“高墙”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在对比中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关爱的强大力量。
第二篇:中考满分作文《墙》
满分作文《墙》
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
厚厚的高墙,怎能隔阻父女之间的亲情?
董像往次一样,习惯地坐到探监室的窗台前,身边依旧站着两个警察。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佳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了,她完全能看懂父亲眼神中的无奈、自责和无限的关爱了。
佳像往次探监归来一样,坐在台灯下发呆,她的眼神略带些忧郁,她的手里有一本小时候的日记,在昏暗的灯光照射下,显得更为泛黄的日记纸上,幼稚、笨拙的字体中那一句句“爸爸,我恨你。”使佳感到有些失意和彷徨。
那是她9岁那年记下的文字。那时,佳的爸爸在外面欠下了一大笔债,而他所谓的朋友一个比一个逼得紧。佳的爸爸变得沉默寡言了,他脸上的微笑也吝啬的收敛了起来。而他要佳去接那一个个催债的电话,要她去撒谎,说“爸爸不在家”,每次她听电话时,爸爸都背靠在椅子上,眼睛望着天花板不停的吸烟,佳感觉到爸爸对自己的爱就像吸烟时的烟从牙齿缝里逃逸了一样,消失在空气中,再也找不到了。
那段时间里,佳每天夜里都悄悄地在日记里写那句话:“爸爸,我恨你!”佳每天都会在台灯前发呆。一晚,佳隐约听到门外爸爸的脚步声一直在徘徊,佳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开门,佳跟爸爸虽然只隔着一扇门,可感觉上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终于,爸爸旋开了那扇门,佳下意识的把头低了下去。爸爸走到佳的身边,他那两只有力的大手此刻正在颤抖,他轻轻的坐到佳的身旁,满满的抱住了佳,佳想反抗,但她从未见到爸爸这个样子,所以她没敢把那句话喊出来,但她还是在心里说了:“爸爸,我恨你。” 第二天早上,佳在朦胧的睡梦中听到门锁转动的声音,却迟迟没人进来,门缝里塞进了一张纸条,好奇心使佳去打开那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佳,爸爸今天要出远门,很久才会回来,你不要找爸爸。爸爸以后再不让你撒谎了,请你相信,爸爸永远爱你。”佳不懂爸爸的意思,扔下纸条就冲出了自己的房门,佳看见爸爸身后跟着两位警察,正向外走去。
佳禁不住打了个寒战,疯一般的跑上前去抱住了爸爸。过了一会儿,佳又跑到高个子警察跟前,哭着向他哀求道:“叔叔,请你们别抓我爸爸,他是好人,放了我爸爸吧!” 爸爸用力的满满的抱住了佳,什么话也没说,用自己的脸在佳的头发上轻轻的摩挲。警车渐渐远逝,爱她的爸爸远去了,雨中只剩下两个人影--佳和妈妈。
第三篇:【中考试题集锦】古诗词赏析一
【中考试题集锦】古诗词赏析一
古诗词赏析一
一、《过零丁洋》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二、《春望》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3、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9、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10、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1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三、《己亥杂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浩荡离愁(离愁)”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四、《山坡羊 潼关怀古》
1、简要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五、《泊秦淮》
1、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
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5、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六.《渔家傲
秋思》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12、(1)一个“异”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13、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七、辛弃疾《破阵子》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中醉里挑灯
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这词首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6、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7、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号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本词上阕描写军旅生活,写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和沙场点兵等五个画面;
下阕描写了骑快马、拉雕弓的战斗场面。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可怜”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第①段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 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3、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4、你认为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答: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诗句,表现出作者在自己生活极度艰难的情景下,依然不忘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5、本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答: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答: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九、《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考题集锦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描写);下阕重在抒情。
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3、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十、《雁门太守行》
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这首七言古诗,借用乐府就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颔联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的很壮美,其中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颈联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的刺客荆轲的《易水歌》。
6、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的燕昭王所筑,引用这个典故,作用是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7、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所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区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
十一、《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十二、《观沧海 》
1、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3分)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7、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8、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9、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答: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十三、《望岳》中考题集锦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8、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十四、《登飞来峰》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指困难、挫折、障碍等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十五、《行路难》中考题集锦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4、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自信的性格。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7、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下确的一项是(C)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计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主沧海扬帆的勇气。
9、形象的比喻和善于用典是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请说说“行路难”比喻什么?并写出诗中的一个典故(用计中文字作答)及诗人运用这个典故的用意。
比喻:仕途受阻;典故:长风破浪(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用意:希望实现政治理想(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
十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题集锦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5、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十七、(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离别难舍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旷达宽慰之怀。2.甲诗的送别地点是渭城,乙诗的送别地点是长安,两诗的共同点是都通过对饯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挚友之间的深情厚意。3.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十八、《夜雨寄北》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的与友人团聚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第四篇:中考作文赏析
中考作文赏析:放学路上
2010-03-29 来源:博客作者:匿名
放学的路,月光下的灯,拉长了的影,飞速地转着的脚蹬子,在这无尽的路上,每天仿佛只有我一个人,除了学习对一切都没有感觉的我仿佛只有孤单与我相伴。
终于有一天突然意识到:后面仿佛有一个同样速度的人影紧紧追随。我就不由加快了速度,可后面的人也仿佛一下子提了速。
我就主动地放慢些,任凭他超过去,懒得看他,无聊,或又是不思学习的懵懂少年!居然还回转头冲我笑笑!才懒得理你呢,还是继续想着我回家要赶的作业吧!
他居然又放慢了,和我并排骑着了!我就想超过他,再骑到他的前面去,他居然不让,我快他也快,依然和我并排骑着。莫非我遇上了坏人,欺负我这弱女生!我一下子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提高了警惕!
“水哥,是水哥吗?”他率先打破了沉默。
“你是谁呀,我不认识你。”
“你是水哥吗?原来住A区的小菲,我们都叫你水哥,假小子,喜欢和我们一起玩的小菲!”
他的声音急切而且有着强烈的期待,更把我带进了无尽的回忆。
那时我们都还小,我留着短发,特喜欢玩水,整天领一帮小破男孩在一起玩童年的游戏,你追我赶,无忧无虑,有着天真烂漫的难忘岁月!
“你承认了是吗,那你就是水哥了!”
是呀,不承认都不行呢,对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的留恋和向往让我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那时真快乐,没有作业,没有中考的压力!”
“是呀,哎,水哥,总算没有白追这几天!你什么时候搬回来的呀,以前听说你家搬进了豪宅的!”
“还叫我水哥,我还不知道你是谁呢?”
“嗨,变化大了是吧,我是胖子呀,不好意思,这一大,变成麻杆了!”
应是胖子,还是那样会逗人,可天都不敢相信,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变化,原来短短的粗变成今天的电线杆了,我盯着他看了好一会才寻回昨天的记忆:“是,就是胖子!”
“别逗了!”我们俩都笑了!
“你家怎么搬回来了!”
“嗨,还不是为了中考!”
“怎么,不情愿,就不想我们这帮穷哥们!”
“才不是呢,仍然想和你们一起玩呀!只是这作业,这中考……”
……
一路上,洒下了我们的笑声和交谈也还有时夹杂些跟作业有关的事情。
放学的路开始变得有些短了,路边被遗失了的风景突然生动形象起来。
夜悄悄地降临,月色洒向大地,放学的路充满诗情画意。有了朋友和欢笑的路上,我们没了寂寞,而且想慢点儿,再慢点儿!
专家指点:中学生如何才能提高语文水平
2010-03-25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匿名
首先,精读课文,精确掌握每一课所有词汇和句子的用法,多读多背文言文以及短小优美的文章,这对培养语感以及写作大有好处。同时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天天坚持下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自己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其次,多读课文,熟悉课文的所有知识点、语言点以及内涵,同时不放过课文后面的练习和所有注释。每次考试后把自己答错的题,用一个错题本抄下来,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填写上正确答案。这样既可以找出自己知识的缺漏,也可以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平时阅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归纳古文常用字的意思和各种文言现象,而且还要注意归纳现代文中出现的修辞方式、表达方式等,这样就能达到熟练掌握语言规律的目的。
第三,多看点中考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类试题,在读文章的时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抠,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第一感觉。
第四,抓住课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难点,多问老师、同学,多做课外辅导资料。多做课外辅导资料并不是多多益善,关键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同时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性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第五,建议每天坚持看《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各一篇,同时每周试着写一两篇类似的文章,小小说、微型小说和杂文惜墨如金的精简能让你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最后,学语文难,难在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之上,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爱迪生有句名言:“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每个人的头脑就是这样神奇,你输入什么信息,它就产生什么结果。你给自己头脑所输入的是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你的心智系统就会起来强化你的思想和行为,你就会想尽办法地发奋努力,当然成功也就会紧随你的行动向你走来。
2010年中考试卷不考偏题怪题
2010-03-31 来源:北京晨报作者:罗德宏
“中考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不会出现偏题、怪题。”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撰文称,命题专家还会通过专门设计,让试卷内容和试题难度总体符合北京考生的特点。
针对不少考生和家长对于今年中考试卷难度的担心,臧铁军表示,中考与高考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中考更接近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查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试卷中呈现的主干内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其次,试题的编制重在体现考生的素质水平,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总体难度不大,可以让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保证大多数同学通过中考都能得到肯定和激励。”
据介绍,在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方面,今年试卷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只是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必要的地方进行一些小的调整,这些地方都已经明确写进了《考试说明》。
臧铁军表示,中考试卷不会刻意追求很难的题目,也不会出现偏题、怪题,除了考试说明中明确的记忆性知识积累外,不会出现所谓要求“死记硬背”的题目。
家长注意:北京中考志愿填报的六个建议
-2010年3月14日来源:中考网整合保过培训
-【中考网整合-北京中考指南】:
1、根据考生所在区的排名位置报中考志愿,这样把握比较大。
所谓排名是指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你在所在区的排名是多少位,还有中考“一模”在全区排名多少位(不加体育分),两次排名取平均值就是你现在在区里的排名基本位置。这是学生报考学校的主要依据,如果你的排位能进入本区参加中考学生总数的前25%之内,那么考取市、区重点校和示范校的把握就比较大。
如果你的成绩连全区的学生总数的50%都没进入,那么考取重点校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因此报什么样的学校不能想当然,不能一厢情愿,而是靠实力说话。
2、中考的第一志愿报哪所学校,不能盲目,在现在成绩的基础上可以稍微冒点尖,万一发挥好了,不会由于没有报这所学校而后悔。
因此“一模”拆分特别重要,拆分过程如下:
把各门“一模”题拿来,一分一分找,哪些是根本不会的,这些分是该丢的,哪些是会的,但是由于马虎、审题不严、题目没看清、计算疏忽或者时间分配不好、来不及做等等原因而造成丢分的。将这些与现有成绩相加就是你应该所得的分值,将五门总分积累再加上你的体育成绩,就是你应该的总成绩,再将总成绩与07年各校的录取分值对照,就是你报考第一志愿的依据。
举一个例子,你的物理“一模”成绩为82分,有10分是不该丢的分数,那么你的应得分数是92分。将各门拆分结果累积相加,再加上体育分,如果达到07年北京八中录取分数线了,那么就可以将八中作为你的报考的第一志愿校。
3、报名中考八个志愿校,顺序有学问
(1)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不可顺序颠倒,浪费志愿。
(2)水平相当,录取分数非常接近的学校,只可报一所,两所并列没有意义,举例:西城07年44中录取分数线为481分,而159中录取分数线为480分,这两所学校只可取一所为好,海淀区07年101中录取分数线为523分,首师大附中录取分数线为522分,这两所学校只能取一所报名。
(3)家近是一宝,报考学校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应选离家比较近的学校为宜,这样避免三年高中学习把有限的学习时间全浪费在路途之上。
4、只有市重点高中才可以跨区报名,各区的区重点校和一般高中原则上只收本区学生(除非区教委特批)。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市重点校都对全市学生开放招生,应该特别关注招生简章所提供信息,市重点校给有的区有名额分配,有的区就没有名额分配,如果这所市重点校对你们区没有名额,你如果报了名,这个志愿就作废了。
5、推荐“招优生”和“签约”生,只能把“招优”校或“签约”校作为第一志愿,如被“招优”校或“签约”校录取,则不再参加统招了。
6、注意填好托底学校。
每位考生必须找一所比你现在水平低一个档次的学校作为八个志愿中最后的托底学校,以免由于中考发挥失常丧失考取学校的机会,如果志愿报的很高,所有志愿学校均不被录取,就成了死档,再选学校需托人而且还要花不菲的择校费,得不偿失。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总之报考志愿关系到孩子的三年的高中生活甚至影响到三年后考取大学,对前途命运不可随意,要认真对待。
第五篇:中考作文及赏析(范文)
2009 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
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
海峡对岸,余光中的乡愁传递而来。这夜月明,余光中独斟一杯浊酒,惆怅了数十年的思绪,都寄予了明月。他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看远山被飘然的白雪覆盖,撷一枝腊梅,把心中的赤热传递给故乡……梦还是醒了!他只能老泪纵横地在高山上远眺,用痛哭将这份悲愁传递,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洛夫的悲痛与绝望传递而来。踏上归途,马背上洛夫的琴弦轻响,抑制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就在不远处,他乍然勒马,笑容凝结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抚一抚故乡的泥土,谁知,却抓回一掌冷露。我踏着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后的背景,一点一点,变成严冬。忽然传来一声脆响,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冻裂。他蹲下身去,竖起衣领,独立过着他火烧的寒冬。不远处满山凋零的杜鹃,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么无形的墙壁竖立在一湾浅峡,只有这份悲愁,从那一岸,传递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百万同胞的期盼传递而来,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深得无法逾越,游子们用满心的希望把这深渊填满,一座回家的桥梁即将被建立,一道传递爱与真的虹桥在暴风骤雨之后的天空隐约开始显现。游子欣喜,他说故乡一点也不远,就在这海峡对岸,我,可以指给你看!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我站在天涯海角久驻,凝望着海峡的对岸,细听海风传递来一曲令人生疼的《回家》。猛然间,泪如雨下,我放声呼喊:“你快回来!”然后,静静地祈祷,不知这温情的海潮能不能把我的心情传递,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点评:此文立意较深刻,作者从渴盼祖国统一的高度来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确实棋高一着。
所选材料典型而独特。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洛夫是享誉国际文坛的“诗魔”,作者选择了两位诗人的乡愁诗作为表现主题的素材,实在是慧眼之举。
文章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
1、勾勒诗意的意境,动人的画面。余光中站在高山远眺大陆故乡;洛夫骑马难回故乡;彩虹横跨海峡两岸;作者站在海边遥望台湾并呼唤同胞回归。四幅画,展示了四个动人的场面。
2、间接引用诗人的作品。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反映了作者对诗人的作品很熟悉,作者就是巧妙地引用了诗作来塑造诗人的形象、勾勒画面的。如:“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海棠贴在胸口”、“撷一枝腊梅”等都引自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3、运用凝练、饱含感情、富有意蕴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一下笔,诗意一般的句子就从笔底流淌了出来:“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浸湿了泪雨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文中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这样的写作功底一定来自于作者对语文的热爱和平时的勤学苦练。
总之,此文精致、深情,为中考作文的文风又拓宽了道路
让自己跑起来
无数次驻足在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看眼前永不变幻的风景。冬日掉光叶的大树和已然泛黄几乎不见的小草,陌生的行人行走至此便义无反顾地转身。偶尔会感到有点无奈,有点彷徨,有点手足无措,却从未想过让自己跑起来。
沿着石板路慢慢地走,心里却有着惆怅,明明守着自己独有的梦想,却失去了无数个可以拼搏的日子。在一次次的彷徨与 无奈中,拿回自己并不满意的成绩单。该背的没有背,该做的没有做,尽管如此,我仍然怀着一腔莫名的情感停下了前进的脚步。风中的小草突然间多了绿色的影子,依稀的绿色,就在不远的前方。我的脚步突然间轻快了起来,仍然有许多希望,那不变的小草不也抽出新芽、开始新生了吗?我的心头开始涌动起一股潜滋暗长的力量。
沿着石板路慢慢地跑,心里也多了许多希望。我已经开始跑起来了,偶尔却想要放弃,害怕前行的道路上困难险阻,害怕别人的目光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更害怕奔跑后迎来的却不是成功。不知不觉中,又看到了熟悉的风景。树还没有长出新叶,大树俯瞰着小草,有着些许戏弄的意味,可是低矮的小草在阳光下生长得生机勃勃,这儿一撮绿色,那儿一撮绿色,虽然还夹杂着黄色,但长势已经够喜人的了。这里人烟稀少,但是大树的注视却并没有使小草失去希望,从抽芽到现在,它们执着地成长着,一刻也不停,一刻也不停,尽管生长的速度很慢很慢,但每天一点点的进步积累起来却显得那样饱满。我的心头开始蓬勃着一股生机迸发的力量。
沿着石板路飞快地跑,心里更少了一些彷徨。我眼前的风景已然开始改变了,那许许多多的小草已连成一片,淡青色的小草,夹杂着新生而出的嫩绿色,汇成我眼前力量的源泉。即使在大树仍未出新芽的情况下,小草们旁若无人地生长着。它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杂草作斗争,它们克服了大树不知意味的目光。没有琼浆甘露,它们只凭着淅沥的雨水接受日月的精华。它们毫不害怕眼前一切的一切,认准了前进的方向,便执着地向前奔跑。它们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奔跑,是在用心灵唱出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歌。我的心头开始迸发出一股势如破竹的力量。
我开始让自己奔跑起来,真正地奔跑起来。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我忽然明白了很多很多,不管前方有怎样的困难险阻,不管别人有怎样注视的目光,不管未来的结果是否是成功,但是,只要让自己跑起来,收获的就一定是梦想的彼岸!
[点评]这篇习作语言比较流畅,通篇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自己心境的变化,写得非常成功。
“无数次驻足在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看眼前永不变幻的风景。冬日掉光叶的大树和已然泛黄几乎不见的小草,陌生的行人行走至此便义无反顾地转身。偶尔会感到有点无奈,有点彷徨,有点手足无措,却从未想过让自己跑起来。”这个开头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比较新颖,而且清新可感,令人顿生喜爱之情。这就是漂亮的开头,在应试作文中,这是一处明显的亮点。
本文内容积极并层层递进,辅以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
细节处需要修改,但不妨碍大局。
人生点点
父亲老了。
是的,父亲老了,岁月的皱纹慢慢的爬上他的额头,布满了他的一切,斑斑驳驳。
夕阳缓缓西斜,闪着血色光芒。与父亲奕棋驱车跳马沉炮,我无情地攻陷父亲的领地,气势汹汹。父亲,只是一味防守,立土飞象平车,苦心修筑防线,缓缓地调兵遣将,面无表情。
什么时候,他如此保守?如此怯弱? 思绪游离,忆起曾经的父亲,弃子干脆,落子果断,总自信满满地说:“你输了!”然后我不服气地抢着,拽着他再下一盘。
人生匆匆,那青春,那勇气,那自信,那些拼搏就这般无可奈何地从父亲躯体上流逝,又缓缓注入我的体内。我又驱车破豪,叩开父亲的城门。
此时,父亲缓缓地说:“我输了。”
从未轻言放弃的他竟轻易认输,他本可以弃车跳马抵抗一番,但他没有。我看着父亲竟一下子看见那冷白的发丝,那密而深的皱纹。粗心的女儿怎能知晓父亲一日日地变老,一点点丧失青春?噢,我的父亲不再年轻!夕阳绚烂,缓缓笼罩这楚河汉界,又悄悄流逝去昔日雄风。我竟一下子想起:我轻松扳倒父亲的手腕,我乐呵呵地跑到父亲的面前,我不屑地看父亲艰难地解数学题„„
人生点点,一日又一日中,父亲慢慢边老了,一点一点„„我却一日日长大,一点一点。我突然有些明白,父亲的老因为我,我渐渐不需要他了,不需要那宽宽的温暖的胸膛。心里酸酸的,闷闷的。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总若无其事地消逝,我也不可避免会这样的。
又看看了父亲,宛如夕阳。他的嘴微微动了一下:“再下一盘吧。”
语言缓缓的,目光中却充满着慈爱。我突然明白,他只是希望我赢,希望我超过他,希望把信心和勇气传递给我,即便是让他老去„„
夕阳无可挽回,绽放巨大的光芒,我依偎着父亲,看着这点点人生,心里想的只是:与父亲一起,慢慢变老。
点评:通过父女对弈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是本文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另外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对父亲的感激、依恋也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对比手法的运用,人物内心的刻画,细节描写,叠词的运用,又为本文增添了一个个的亮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确实不易。(一类文55分)
一道风景线 南通一考生
我的一道风景线充满绿色——生命的颜色。边走边涂,便是我一生的使命。草,绿
草的绿很特别,是一种厚重的绿,溢满沧桑。我绿色涂料的底料便是它——草之绿。
草将所有的坎坷只当作对自己命运的考验,刚刚长出的小草只有一种嫩绿,很淡很浅。经过风雨的洗礼、动物的踩踏与侵犯、早春的严寒、仲夏的干旱,绿色逐渐变深变厚重,于是“疾风知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贱如草芥”,草自卑吗?不,它从不自卑,即使被踏在脚下,它也只是弯一弯腰,不折不断,拒
绝伤痛。它坚韧,它懂得平凡就得坚强,所以草拥有的绿是特别的绿,只属于草的绿。
我要将它作为我心中风景线的底色,在人生路上涂抹坚韧、顽强,涂抹着自己平凡里的不平凡。树,绿
树叶的绿给人安静、亲和、愉快的感觉,是一种墨绿。我的绿色涂料里决不能少了它——树之绿。
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总会抬抬干涩的眼,投向窗外的树,树叶的绿让人消除疲劳,找回轻松。树懂得谦和,它和谐地生活在世上,年年泛绿;它更懂得乐观,将上天对它的折磨——暴雨,化作大地浅浅的微笑,丰润着它的墨绿;它将上天对它的考验——烈日,化作自己不竭的能源,收集着它的墨绿;需要时,它把绿奉献出来,毫无保留。我要将它作为描画我心中风景线的涂料,让我的人生闪出乐观、谦和与奉献的亮色。水,绿
水的绿很透明,很清爽,是一种碧绿。它灵动、活泼,充满智慧。我要在我的生命的涂料里加进它——水之绿。
当你的手伸入冰凉的水中想给自己的手染一层清爽的碧绿时,水只是潺潺地抚着你的皮肤,将凉意渗入你的心中,却丝毫不留恋你手心的温度,不会将它空灵的碧绿赋予你。当你满怀期待地拿出手时,碧绿便弃你而去。水不贪恋,它只朝自己既定的方向奔赴,翻腾着它一身的绿一路作别,智慧地挥手。
我当然要将它作为心中风景线的涂料,让我的一生机灵、鲜活而充满智慧。我心中的风景线充满绿色——生命的颜色。有了它,风景才有灵魂,生命才能常新。
〔点评〕这是一篇新意迭出、含义隽永的抒情散文。特点有三:一是借“绿”抒情,三种“绿”代表着三种人生追求,立意高远;二是将眼中之绿与心中之绿交融,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悟合一,巧妙地展示了一幅既有生动的形象性又有深邃的哲理性的“心中风景”画,使读者既有美的享受,又有理的启迪;三是讲究结构的精致严谨,小标题、开篇收尾、每部分的内部构建,或一线贯串,或复沓回环,或照应紧密,或布局整饬,无不体现匠心。
一道风景线
时黄时绿的田野,一片接着一片从车窗外飞过。也许是因为睡了一个上午了,我竟然会被这样了无生趣的“风景线”所吸引,歪着头望着窗外。
车箱里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就连刚刚那个吵闹不休的小男孩也躺在妈妈怀里睡着了,还流着口水。忽然觉得左肩有些沉重,扭过头一看,原来是妈妈的头挨在了我的肩上。妈妈竟然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一种莫名的欣喜涌上心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睡在妈妈肩上的吧?微风透过开着一半的窗户吹了进来,脖子里痒痒的。我转动着眼球,发现是那位妈妈额前的几缕头发。我试着用右手去触摸窗户,既保持身体不动,又想将窗户关上。妈妈的身体动了动,我赶紧停止,生怕
把她惊醒了。我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任微风吹进来。尽管左肩被压得有些麻了,脖子被挠得很痒,但我始终“岿然不动”。因为这是一种幸福,一种成全母亲的幸福。窗外的风景不再引人,车内却有一道平常而又特别的风景线!
那个小男孩仍然躺在他妈妈的怀里,睡得很香。口水也越流越长。我转动着眼球,看着妈妈熟睡的脸庞。现在的妈妈呀——额上皱纹是那么清晰,再也没有昔日的光滑。我的妈妈为家操碎了心,为我这个不懂事的女儿挖空了心思,她肯定也很累,也到该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想着想着,慢慢觉得左肩不那么沉重了,脖子也不那么痒了,浑身顿时有了劲儿。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让自己好好“享受”一下这样的“累”,让世上所有的妈妈能享受宁静和幸福,哪怕就是短暂的一瞬!我继续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周围的人们投来赞赏的目光。此时,一个想法在我心头涌起:只要你有一份爱心,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付出,也会构成一道引人注目的美丽风景线!
〔点评〕这是一幅感人的旅途助人为乐图,一道充满着和谐温馨的风景线!作者善于选材,构思很有新意,巧妙地把小男孩和他妈妈之累、“我”之累和“我”的妈妈之累结合起来写,歌颂了天下所有为他人“累”着的母亲,表达了作者“累并快乐着”的深刻感悟,揭示出“风景线”的独特内涵。本文的细节描写很出色,正是有了脖子的痒痒、微风的吹拂、口水的流淌、额上的皱纹、几缕头发的微动、凝固的姿势,才使“一道风景线”显得那么真实可信,那么美丽动人。
一道风景线
什么是“心中的风景线”?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勉联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自喻,抒发自己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性格志向,这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心中风景线”!
翻开中学语文教材,我激动地发现:吴晗的《谈骨气》这样赞美文天祥:他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以做大官劝降,但他坚决拒绝,最终被害。文天祥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最后一次讲演》的结尾何等感人:“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闻一多在回去的路上被暗杀。闻一多也是“无欲”的“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陈然的《我的“自白”》给人何等震撼——“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陈然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读陈毅的《梅岭三章》绝笔诗,怎能不为陈将军的浩然正气所感动?面对“血雨腥风”,陈毅唱出“此头须向国门悬”的强音,决心“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更是“无欲”的“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综上所述,“无欲”之“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今,人民的好公安任长霞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置个人安危和家庭儿女于不顾,亲临一线指挥“扫黑除恶”战斗,百姓发自肺腑地称她“任青天”。她牺牲后,出现了登封20万群众挥泪送长霞的动人场面。任长霞就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无欲” 的“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抗震救灾中的谭千秋,以血肉之躯勇救4名学生的动人姿势,又一次展现了和平环境下“无欲”的“千仞壁”、壮丽的风景线!
学“无欲”之“千仞壁”,描画心中永不变色的风景线,必将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就是炎黄子孙心中美丽风景线的盛大检阅!
〔点评〕这篇议论文把中心论点缩小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是心中的风景”上,很机智。全文论据多样,论证充分,初中生能写出这样的议论文,确实不易。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唯有平时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在写作时从容地“过电影”,选取典型材料演绎主题或论点。考场出佳作,“工夫在诗外”。教材内容是素材积累的简捷而重要的渠道,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储存时代活水是积累鲜活素材的有效方法。作者选取任长霞、谭千秋两位英雄人物,时代性和典型性强,有说服力。素材的选取和使用紧扣论点,由古到今,由民主人士到共产党人,由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自己选一篇200字的吧 回答时间:2011-2-21 23:55 |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