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

时间:2019-05-14 04: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

第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

1、西方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古印度,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

2、西方高等教育(1)专门性学校(宫廷学校和职官学校,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修辞学校和哲学学校(雅典))(2)博物馆和图书馆

3、中国古代高等教育

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活动,3000多年前西周就出现:(1)西周大学: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私学:春秋齐国(稷下学宫,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3)太学:汉朝,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4、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1)中世纪大学:同乡会和教授会两者组合是中世纪大学的雏形;(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3)中世纪大学实行的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5、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开创了研究生教育先河):学术自由(教自由和学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6、“莫利尔法案”:1862,赠地学院(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威斯康辛大学)

7、“威斯康辛思想”:确立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1862年,京师同文馆,最早班级授课。

9、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开创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0、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第二,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第三,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第四,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我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成果。

第三章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1.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  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 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  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 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 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扩大高

等教育机会,调整教育结构、改革高校入学制度)

 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2.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  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 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 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 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3.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 ●. 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1.高等教育在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2.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知识改变命运)(大题):(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舒尔茨,人力资本)(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3.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造新的文化。

4.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

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5、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能:三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它既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等学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时高等学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等学校本身发展的要求。问题:有人认为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有人认为是直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你如何理解?(79)答:(1)这是两种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

(2)个人本位价值观指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嫁设计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的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3)两种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个人本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了个体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它把社会视为个体的简单结合,使得社会对复杂的个人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个体责任感降低;社会本位价值观肯定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于教育密切社会联系起积极作用,但也导致教育被动性,易县长高等教育短视行为,影响长远利益,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4)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协调整合,历史上出现在种价值观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在特定地区、条件下作出动态调整。

第五章 高等教育目标 1.大学生身心特殊性:

较高的智力水平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 较好的品德修养 较为远大的理想

面对的压力也较大 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

2.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高等教育目标:是指把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它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高等教育

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性质:主观性质、复杂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德、智、体等方面达到的程度。

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德与才的关系(道德品质与才智);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人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关系)4.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或作用

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作用

 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 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5.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德与才的关系;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材质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6.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7.大学素质教育

(1)概念: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片面地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应。

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1949~1978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1979~1982 发展能力

1983~1989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990~素质教育(核心是创新教育)

(2)素质的定位:素质教育是指导思想,必须贯彻教育的整个过程

(3)背景:

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和全球化使职业变动和岗位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要求更加突出;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是双刃剑; 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 人的发展要求知识、能力、素质、身心的和谐发展

(4)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包括所有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全面素质

(5)任务: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自然素质)

(6)重点:科学与人文(7)核心:培养学生创造力(8)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 8.19世纪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

0.课程:课程是教学科目,教学活动及其安排进程的总和。1.高校课程特征: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2.课程划分:

普通和专业课程;选修和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课程;显性和隐性课程

3、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4.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教材:高等学校的教材或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等,他们都是课程内容的直接表达。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原则

0.教学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1.教学过程的特点(特殊性、双边性、发展性)大题:怎么理解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1)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与一般认识活动的对象不同

(2)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也有所不同(教学认识活动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3)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2.判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正确)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典型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4.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孙子提出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原则,《学记》中总结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原则。5.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 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形式与方法

1.班级授课制度是美纽斯创立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其主要优点: 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 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的“相观而善”的机会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③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是班级内的学生有更多的“相观而善”的机会。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服从于班集体的共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4.备课的基本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5.有人说大学教学不像小学,不要那么讲究,你怎么看?上好一堂课的标准是什么?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述清晰、气氛活跃 6.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7.远程授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新技术发展的结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首开先河。

8.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的多样化。

8.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评议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为主;第二类是以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第三类是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

9.讲授法是最基本、最常规的教学方法,要求: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逻辑性、语言的感染性。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10.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1.案例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

12.发现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而鲁纳提出的。13.程序教学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14.大题: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依据教学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4)依据教师自身素养条件(5)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15.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的泛指。

16、选课制萌芽于德国,成型于美国。

17、教师的教学评估: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师个体工作质量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包评估要素括:教学准备程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是外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2.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可从19世纪初算起,德国洪堡

3.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大题) 科研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 科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 科研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 科研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科研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4.简答:高校教育研究的内容:研究教育对象;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

5.高等学校教育研究的意义:只有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6.判断:科研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7.选择:高校科研管理中常见的方法:激励法、计量法、权利控制法,专家评议法

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师

1.1681年,法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2.我国第一部法律:1980.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唯一一部人大会议通过的,基本法),1996《职业教育法》,1998《高等教育法》

3.教师的角色特征:传道者管理者代理人

4.大题: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或者三个基本任务、作用)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基本任务(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创造性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开户学生智慧,有培养学生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  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4.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群体性

5.教学的基本任务:知识、能力、思想

6.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教学事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有强烈的成就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有强烈的自警自省意识;教师劳动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高度的协作意识。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向师性”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决定了教师劳动有示范性。

8.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1)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2)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

(3)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

(5)身心素质(身体:体质健康、耐授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愉快的心境、开朗的心胸、幽默的情绪、列强的毅力)

第二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高等)

教育学教程

选择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学术性、职业倾向性的,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的专业培养人的活动。

2、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形态、教育结构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3、在西方,由于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历来被看做“问题研究”,因此至今未形成高等教育学学科。

4、美国不仅是现代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最发达的国家。

5、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自开始就以创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作为明确的目标。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就初步创立了高等教育学学科。

6、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清末的洋务学堂。此外,还出版了孟宪承撰写的《大学教育》一书和郑若谷翻译的《大学教育新论》等译著。

7、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8、1984年潘懋元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的系统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正式确立。

9、高等教育研究界从学科创建之初,就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探讨。

10、2001年出版的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从11个学科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11、高等教育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也先后建立起来,主要包括:从高等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交叉学科、应用等教育学来研究各类型高等教育问题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12、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带有明显的模仿特征。模仿的对象一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二是高等教育的工作体系。

13、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要求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复杂性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其研究方法论推崇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从局部机制和微观结构中寻求宏观现象说明的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15、高等教育研究广泛地运用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几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法、比较法、调查法。

16、历史法是通过对已经发生的教育实践进行挖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17、历史法的实施过程:确定课题;搜集、鉴别、整理和解释料资;做出结论。

18、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本质的研究方法。

19、正确运用比较法研究教育问题,就要把教育摆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即联系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20、调查法是借助样本分析来了解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21、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经历商代到西周,时间从公元前21世纪延至公元前771年。

22、我国古代的高等学校萌芽于奴隶社会初步发展的殷商时代。殷人设右学为大学。西周的大学称辟雍。

23、“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判断

24、我国宋朝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宋朝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辟雍皆属大学性质。宋朝考生的范围更广,高校类型更多,考生选取的比例更大,书院在唐朝的基础上发展为正式的高等教育制度。25、1862年成立我国第一所过渡性质的近代高等学校—京师同文馆。

26、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

1、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

2、政治体制。

3、政治纲领的制约。

4、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会的政治目标。27、1810年柏林大学创建,被公认为是现代意义大学的开端。时任德国内务部长的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创立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当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两项工作,体现了一种专业化的、以研究为方向的理想。

28、高等学校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的思想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或社区服务,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内容。

29、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以及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功,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化。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30、“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内容。

31、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知识的增加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是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术及其他可以影响其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比物质资本更大的贡献。

32、素质教育: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33、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理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是大众化教育阶段;达到50%以上则为普及化教育阶段。

34、全面发展是人的智力和体力、智趣和才能、道德和审美等方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35、我国高校培养目标的内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6、广义的高等教育制度:还包括高等教育的政治法规、管理体制等,37、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主要指高校的办学制度、教学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管理体制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组织、调控、监督方式。

38、高等教育制度:招生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教师聘任与使用制度、经费的使用制度、学生和教师奖惩制度、学位制度。

39、日本的高等学校教育评价制度是在美国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40、1902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发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学制的开端。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壬戌学制”,此学制经过整理和修改沿用至全国解放。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学制颁布,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41、我国高校现行学制: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级。42、1980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1981年1月1日起施行,43、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特殊性、稳定性

44、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师明确的行为规范、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社会实践态度。

45、大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相关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46、大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47、大学生成长的生理特点:身体形态变化、神经系统发育

48、专业:广义指专门职业,尤其是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狭义的指高等学校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49、新时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风貌、业务素质

50、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前瞻性、可行性、因地制宜原则、因需性原则

51、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或学习资料

52、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53、教学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配。

54、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某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55、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借此而展开。

56、教材教学资料:文本教材、电子教材、实物教材、视频

57、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59、教学活动系统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影响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

60、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程序。它包括“教”的方法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的方法。62、教学影响主要是指教材、班级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物质手段以及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等。63、教学过程本质的诸种观点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是:实践说、交往说、情知统一说、多本质说、特殊认识说。

64、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65、讲授法现在为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采用,是讲述、讲解、学校讲演、讲读等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总称。66、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实验原料,使之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它的变化及其过程,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67、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事例为题材,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事例,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分析、综合,上升为理论认识的教学方法。

68、问题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把现成的答案直接教给学生的做法,应当使教学成为发展与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

69、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的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毕业设计

70、学绩评价的方法: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在差异评价法

71、科学研究:指的是人类在实践中用正确的观点和客观的方法,观察未知事物并通过理论思维正确反映其本质规律或验证、发展有关知识的认知、实践活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72、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产业性、综合性、基础性、应用性、聚合性、多元性、地方性。73、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74、德育:就是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被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75、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76、道德评价: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机构及各个高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法规和德育目标,根据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际以及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和实际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过程。77、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门人才;做好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与道德建设,保

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学校稳定。78、高等学校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无论是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科学文化方面,都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79、高等教育管理:指对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专业教育的管理,其本质是协调高等教育系统有限的资源投入与高校地实现高等教育总目标的矛盾。80、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有中央高度集权、条块分割、科类单

一、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特点。

81、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政策指导、教育立法、财政拨款、教育评估 判断题

1尤其到了21世纪初,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客观上更多地表现出交叉和融合的态势。正确

2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仍处在初步建设和发展中。正确

3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发展成熟。错误

4调查法包括几种最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正确

5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的质量规格总体设想或规定。正确 6高等学校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含义是党委集体领导;校长负责全校全面工作3;教职工通过校代会、教代会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正确

7美国高等教育学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错误

8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确 9 “课程”:在学校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这样就不仅包含课程表上规定的正式课程,还包括了课外活动及学校文化等隐性课程。正确 辨析题

1高等教育学是一个学科群。错误

答案: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科学的基础之一”。事实上,高等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除高等教育学之外,还包括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

2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称为所从事全

领域的专家。错误 答:①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②是其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的专家。③然而仅此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备如何“教”的理论和技能,是一位通晓教育理论、具备教育能力的教育家。简答题

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答案:教育科学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科学,因此,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也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也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他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2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功能 答案:

一、有助于正确地认识高等教育的现象

二、有助于指导高等教育实践

三、有助于进一步学习高等教育科学理论

四、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

3新中国建国后前30年的高等教育研究具有何特点?

答案:①从性质上看,基本上属于政策阐释、情况描述、工作总结一类;从组织形式上看,多数是由研究者个别、零星、分散进行的;②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小型并且少量;

③从研究者看,大多是领导、管理人员或学校各学科教师,几乎没有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这一阶段被看做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非制度化阶段”。总之,这一阶段虽然为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然而创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还不成熟。

4高等教育学的学习,主要应掌握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多学科的视角

(三)学与思的结合 5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学方法? 答案:

1、运用多学科的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

2、运用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强调以定性与定量、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科学研究。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历史法、统计法、测量法、个案法等

6如何才能学好高等教育学?

答案: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要借用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三是强调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7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答案:(1)高等教育受到足够重视,但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2)讲求尊师重道,师道尊严。以“道”为求师的标准,强调“师”与“道”的依存关系。(3)主要采用“学在官府”的办学形式,书院官学化的现象日趋严重。(4)教学内容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轻视科学技术教育。直至清代,实学教育思想突起,开始重视“实才实德之士”的培养。(5)在选士制度方面,产生于隋、发展于唐、改革于明、结束于清的科举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选士制度。

8高等教育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答案: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权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2、政治体制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体制。

3、政治纲领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9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3.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10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案: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批判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11人的发展的规律?

答案:

1、顺序性与阶段性

2、不均衡性

3、稳定性与可变性

4、个别差异性

5、不可重复性

6、整体性

12如何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答案:1规范给雷高等院校的办学形式,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2大力发

展网络化多媒体教育,是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捷径;3完善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骨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积极性;4政策配套、措施落实,积极发展民办高等学院

13教育目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指导、调节、评估

1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二)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三)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四)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五)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5、新时期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举措

答案:

1、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

3、考虑学校的专业设计

16高校教师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案:

1、明确讲授目的,知晓讲授计划。

2、熟悉讲授内容

3、要运用讲授语言

4、结合体态语言的讲授。

17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

1、方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实效性原则。18高等学校科研评价的原则? 答案:科研评价重在实效的原则;科研评价分门别类的原则;科研评价质量第一原则;科研评价工作公开性原则 19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原则?

答案:

(一)方向性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五)层次性原则

(六)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八)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0高等教育管理的任务

答案:

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2、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

21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任务 答案:(1)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教育制度,掌握高等教育的政治方向。(2)制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确定各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做出全面规划。(3)掌握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规模、速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办学形式结构和地区布局。(4)保证教育经费,使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以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并运用拨款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5)提高信息服务,组织社会评估,总结交流经验,引导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22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容?

答案:

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内容。

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校内管理机构设置、深化用为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大学生思维发展是同学习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第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更高的发展;第三,逻辑思维带有较强的纯逻辑性、情感性和跳跃性。一般认为,智力发展在20岁以前呈不断上升趋势,35岁以后缓慢下降,大学阶段处于智力高峰期。2.情绪的发展:情绪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情绪的外部表现方式和隐蔽化的趋势。其次,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2)课程综合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科学与技术、工程科学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提供基本文化素养和改善理论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二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渗透,以和谐发展的全人文教育的目的。3.高等学校课程的人文化:长期以来人文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人制度改革、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答:

1、专业教育职能

2、科学研究职能

3、社会服务职能

4、国际交往职能

5、引导批评社会职能

6、社会成层职能 2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职能?

答:高等学校的性质就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进行专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否则大学便不称其为大学。

3分析影响人发展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素质: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学校教育: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个体自身: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

4请评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

答:

一、在教师聘任制度方面:1.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强调:第一;聘任关系平等,实行双向选择。第二;教师聘任制度实行任期制。第三,聘任形式多样化。2.实施教师聘任制度是为了更新教师任用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的教师任用与管理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制度的变化,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在教师资格制度方面:1.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制度。2.我国教师资格实行分级认证。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前,须取得高校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含师范类毕业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非师范类毕业生要进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体检合格后申请人提交所需材料。

5评述大学生成长的心理特点

答:1.认知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可以分的内心情绪体验。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是由强烈的情绪外倾逐步变为隐蔽的内心体验。随着青年期的消逝,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激情的体验就会逐渐变为冷静客观的鉴赏。3.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体现在:第一,自我评价趋于稳定和成熟。第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和容貌。第四,道德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人生观是人对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的认识水平的发展,二是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

6试论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科学性原则:课程建设要符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的核心是各门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知识体系。3.适应性原则:课程的建设要做到三个适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4.个性化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素质、爱好和需要等不尽相同,因此要求课程要有多样化、个性化的设置。

5、有效性原则

7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答:1.高等学校课程的基础化:所谓基础化应当表现在:加强信息时代和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基础学科,如外语和计算机,强调普通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在专业高等教育中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2.高等学校课程的综合化:(1)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有其社会和科学技术等背景。首先,从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身来看,就有综合人文课程不是被轻视,就是被政治理论课程所取代。近年来,要求重视人文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试图通过增设人文社会科学部来弥补自身的缺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出更深层次的调整。4.高等学校课程的职业化: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具体做法,一是对综合性大学进行职业化的改革。二是重视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以及短期的高等技术教育。今后高校课程改革必须纠正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错误,真正做到把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重点来发展,因为高等专科学校能够灵活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课程,为国家,尤其是本地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5.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信息的传输已越来越不受时空的限制,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全球化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要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知识与经验。因此,为适应时代的要求,高等教育就必须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高等学校课程的国际化。8高等学校如何完成和提高科学研究的任务?

答:

一、提高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办学层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并吸引优秀的教师来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提升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这既是高校科学研究说呈现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科研的基本任务。

二、承担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课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许多国家都认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应加强,才能建立足够的科学储备,从而保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而且,在许多国家中高校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基地。

三、培养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早就高级科研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教育实习以及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形式是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对科技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是大学生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造就高级科研人才,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是本任务之一。

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我国,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要明确高校科研的任务,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的体制;要加大国家对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动师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要努力使高校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新产业培育发展的源泉,国家和地方放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主要力量之一。9如何理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评价与学术腐败的关系?

答:学术腐败的表现:

1、造假

2、剽窃

3、不求真。评价措施:

1、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争论,不以资格、名望作为学术评价的标准。

2、要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把创新性摆到基础研究立项的突出位置。

3、营造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环境,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评价方法,逐步形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公认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4、强调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5、将成果的创新性引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6、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

10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二)教职员工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四)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

(五)社会实践

(六)校园文化

11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

1、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评价方法

2、定性与定量统一的评价方法

3、动态与静态统一的评价方法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世纪(12 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1)高度自治(2)深刻的宗教性(3)国际性(4)随意性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 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着高等教 育的受教育权(3)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法律等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 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机哦阿育发展的速度和 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5.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影响广泛,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 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 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6.高等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 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 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 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二年华的功能 7.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 会提供服务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18 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在西方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可追溯到西周。

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2)19 世 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洪堡柏林大学)(3)19 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1862 年《莫里尔法案》颁布,引发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 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系统(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8.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1995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具体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 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9.马克思注意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与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2)分工 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3)现代工人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 实现(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5 方面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10.个人本位高等教育教育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 和谐的人。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以社会为中心,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11.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 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特征:(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的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

业需要 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设互岗位的需要。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敬爱快发展速度(2)自爱注重规模 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 育体系

13.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 等教育的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 的关系:

(一)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1)高等教育的自愿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 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2)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3)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 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

(二)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一统一的范畴(1)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2)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 条件 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 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 要求,二是指目前仍然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实现,而职能用发挥在那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 实的最大努力。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1)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自愿多元化,多方筹资,充分利 用各方面教育自愿(2)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 要的各种人才,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自愿优化配置。(3)高价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 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14.高校教师聘任制:是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阿华中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 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 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自愿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

作的评 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 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15.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1 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 2 完善高校招 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 3 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 权。1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 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见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2)权利分散型的(美国)(3)集权与分权 相结合型(德、日、英)1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 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其次,建立 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再次,扩大高校的 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18.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的特点: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特点为(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1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 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 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 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 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20.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 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狱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和微观 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是 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学科、技术因素(体现在 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21.一体化模式: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户奥于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 机构。多样化模式特征:(1)目标是维学习能力、动机等不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2)不同 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3)其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4)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尽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 的区别 2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一)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 供给能力为支持点,做到与记过疟疾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1 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专科层次的规模 2 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 理规划 3 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承认高等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 在能级结 构上,终点支持少数大学发展,鼓励其他学校探索 5 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缩小不同地区间教育 落差。

(二)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 学和终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总和发展”的 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 局面。23.高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基本的)(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 会服务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个体性与群体性 高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 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2)学历结构(硕士、博士);(3)年龄结构(要有一个合理的梯队,即老中轻结合)(4)专业结构 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 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24.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1)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 性明显增强(2)在心理学、论理

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洪,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 行平等家谱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3)教师应重新审视 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爱能来影响学生(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 点 25.专业:狭义指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 成。广义指专门职业优质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专业的形成:1,专业的 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却相关 3,专 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专业设置和调整地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 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地教 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 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高校专业设置过细,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实用,影响了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 了规模效益。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基本要求 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 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 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跟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持边缘学 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3 符合高级人才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 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具体做法:1,拓宽专业面,变 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争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 生;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 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26.对 21 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 2 未来社会要求人 1 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 4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 精神。27.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 专业人才

第四篇:(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基本知识

教育学基本知识:

1、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层次高)与“专”(专业教育)两个字概括。

2、陆懋元:1984年,《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3、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在组织与管理上属于学生大学。

4、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大学。

5、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点。

6、学位原来的饿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13、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14、清政府1898年7月“百日维新”运动中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15、1922年“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颁布。“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在发展阶段。

16、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

17、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可获“硕士”、“博士”、“教授”学位。

7、16世,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学院和神学院。17世开始,欧洲出现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8、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9、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10、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

1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当时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学问传播中心。

12、太学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教育学基本知识:B

23、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24、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24、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1862年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2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一般来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

26、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27、1862年美国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

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28、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29、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30、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1、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32、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与合作。

18、高教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当前影响中国高教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19、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目的。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到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②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20、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21、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2、高等教育对社会起的作用,也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33、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34、1951年新学制确立,从根本改变了旧中国高校的办学性质。

35、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37、目前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

38、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

39、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4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41、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42、教学管理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43、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考点归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五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是微观管理体制。

2、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3、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中央集权型 以法国、意大利为典型。

(2)权力分散型 美国。

(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以德、日、英国为代表。

4、我国的高校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5、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1)欧洲大陆模式,法国、意大利。(2)美国模式,(3)英国模式,6、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7、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

相关推荐: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文章来自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下载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南师大-教育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填空题 来源:青年人(Qnr.Cn) 2010-9-13 12:17:54【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是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之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其组织结果和......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5、6章

    第五章 一、 概念解释 1、 高等学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他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他们不仅担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而且还对国家科学技术水平......

    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以下是高等教师资格考试资料,欢迎阅读。考点一: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 2 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上传

    高等教育学 一论述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

    汇总_高等教育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