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栋生(对于高考作文命名的看法)
王栋生:“现实”难以成为命题依据
2011-06-11 07:34 新京报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
王栋生(杂文家,江苏省特级教师)
应试狂潮引导学生背离了社会生活,而高考作文中那些观点尖锐,抨击时弊,见解深刻,有新意的作文,又经常的在观念保守的阅卷教师那里受到压制。
每年社会都特别关心高考,但是对高考考了些什么,除了学科教师和考生,一般人是不关心的,唯一感兴趣的是高考作文题。特别是部分省区自主命题后,有了十多道可以评说“一见高低”的题目,于是街谈巷议,说三道四,应有尽有。反正说归说,下手做一篇是做不来的,否则全民写作水平将大大提高。
新京报针对“你最喜欢的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一个民意调查。对2011年高考作文题,得分最高的是全国Ⅱ卷的“诚信”,认可率占被调查总数的18.0%,得分最低的竟是福建题,仅仅有0.4%;另有三四个省区的作文题竟然只有百分之一多一些。这个结果很可能与参与者的类型结构及分布有关。评价高考命题,和评价“春晚”不是一回事,这一调查数据也不大可能影响教育界以及命题组。比如,全国Ⅱ卷的“诚信”和2001年全国统一试卷的“话说诚信”过于接近,十年前的“高考佳作”还大量存在于各种教辅资料中;而一时颇受好评的上海题却是一道“重题”,———和一年前影响较大的某作文大赛题材基本相同。这些,接受调查的人可能不一定清楚。因此,究竟孰优孰劣,一时恐难作出评价。
语文教育界不主张以社会评价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这是因为大多数业外人士不了解高中教学状态、命题原则以及评卷标准,不了解阅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为什么不能考陈题,为什么要“出其不意”,为什么题目既要平易又要有利于体现“区分度”,等等。当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学以致用,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从这个意义而言,从调查参与者的选择也大致可以看出社会对高考作文命题的期望。
调查数据显示,本次80%以上的受访者是经历了高考的。从他们的选择可以看出,他们的涉世意识比较强,主张作文命题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也就是传统的“文章合为时而著”。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几个省区明显的有这样的主张,特别是课改实验区的题目“谈中国之崛起”,和时政“结合”得很紧,但以我的经验,此题未必好写;如果考生有真知灼见,那就得考验阅卷人的胆识和胸襟了,难。
以往每年的评论,也多主张“涉世”和“入时”,反对假大空官腔套话。但是,要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命题也不得不看目前教育界的现状。比如,2010年江西题是就“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发表看法,这个是个不错的题目,可是有评论作为社会事件,已有过比较广泛的社会评论,难以考查;也有观点认为,“对农村考生不公平”,认为农村学生不看新闻,信息量不及城市学生,等等。其实,在应试教育深入人心的状态下,大多数(或绝大多数)高三学生可以半年甚至整年不看报纸,虽然生活在家里,“家事”也能不问,至于“国事天下事”,也能事事不知。现今已难得在学生作文中看到“时事评论”,一些老师在阅卷时,仅仅因为学生文章中说了几件近期社会新闻,便倍感欣喜,认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认为“贴近生活”,从而产生好感。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应试狂潮引导学生背离了社会生活。而高考作文中那些观点尖锐,抨击时弊,见解深刻,有新意的作文,又经常的在观念保守的阅卷教师那里受到压制。
无论如何,逐渐开放的高考自主命题呈现了“十几朵花齐放”的局面,这是进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全国统一高考,到1965年中断(1966年至1976年,中国废弃了高考制度),有兴趣的读者如果了解那一阶段的高考作文题,可能会无比惊讶。比如1953年的“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1958年的“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等等,那简直不是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而是看“政治态度”了。假大空之风,由来已久。
1977年恢复高考,各省区自行命题,1978年起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直到2004年批准部分省区自主命题,其间作文题型出现过一些变化,也有过一些新意,但高考这个客观存在的“指挥棒”没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写作教学“走形”,也是事实。毕竟思想观念的束缚仍在,社会干预过多,命题人不得不谨慎小心,这些,就不是这篇短文可以说清的了。
第二篇:王栋生老师谈读书
王栋生老师谈读书
一个语文老师的课堂,某种意义上讲是他的阅读史,读书越多,课堂就越自在。
2.读书多的教师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教师的阅读应当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3.读书是一个人的生活需求,它不应需要考勤等检查手段来保证。对于一个有读书追求的老师来说,他永远有阅读的时间。
4.如何拒绝平庸?一个老师他阅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5.学生有阅读积累,才能形成“经验”,才有“悟”的可能。不要对学生提过高的要求。不要唯“参考答案”是从,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6.在一所学校,只要有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教师是真正的读书人,对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说,已算是很幸福的了。因为在这里,他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他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标杆,他能跟随真正的读书人在一起学习。
第三篇:对于电子游戏的看法(范文模版)
对于电子游戏的看法
对于电子游戏,大家并不陌生。谈起它,大家意见不一。有少部分人认为:玩电子游戏并非坏事,它可以提高人的灵活应变能力、判断能力等,并不能因少数人玩得过分影响了学习而取缔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坚决杜绝电子游戏,一旦迷上了电子游戏,就会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我是赞成后者的,适当的玩一玩本无可厚非,可是,这种游戏很容易让人上瘾。我有一个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是班级的尖子生。可是自上初三以来,他就迷上了电子游戏,一有时间,就泡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最终被家长带回家。我想:他一定很后悔,后悔当初的举动,毁了自己的前程。
我认为玩电子游戏不但会荒废学业,而且还会腐蚀人的思想。如果不及时醒悟,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首先,有的人为了玩电子游戏,就想尽办法节省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后上瘾了,就慢慢发展成偷家里的,学校里的钱财物品,最终走上不归路。
其次,经常沉迷于电子游戏这种虚拟的世界,也往往会误入歧途。听老师说:某中学的一学生因沉溺在游戏中,而将自己的同学杀了。
综上所述,绝不是危言耸听。我班也有一些游戏迷,成绩不好,且又经常去玩电子游戏。我想他们的成绩差,大概是由于玩游戏机所致吧。
我们中学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不应该把时间、精力在不利于我们学习的电子游戏上。
第四篇:对于闪电结婚的看法
班级:日语102班学号:2010012863姓名: 凌刚评分:
論題1:電撃结婚について,あなたはどう思いますか。
最新のイケメンランキングで1位になった人気俳優の水嶋ヒロ(24)と、人気シンガー・ソングライターの絢香(21)が結婚することが2日、分かった。2人は昨年6月、雑誌の対談をきっかけに交際をスタート。水嶋の誕生日の13日に婚姻届を提出する予定だ。デビュー3~4年で一気にブレークした2人が人気絶頂の中、幸せのゴールに飛び込む。そして、女優の広末涼子さ(30)が9日、キャンドルアーティストのCandleJUNEさんと再婚したことを自身のオフィシャルホームページ(HP)で発表した。2人は今年3月、ハイチ大地震救済支援イベントで知り合ったという。広末さんはHPで「お互いを高めていけるようなパートナーになるべく、結婚という形を選ぼうと決めました。寛容な眼差(まなざ)しで見守って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などとしている。また色々な電撃结婚事件ことがある。
私にとって、電撃结婚がよくないと思う。お互いに性格や好きな物や生活習慣なと、まだ全然知らなくて、结婚することにした。その作り方は一考の余地がある。
人生にとって、结婚は大事件だと思う。そして、人生に深い影響を生む。くれぐれも油断しないようにしなさい。その中は、多くの人は結婚することは大切なものとして、慎重に考える必要があると述べています。結婚はただの証明書ではなくて、最も大切なことは結婚した後、夫婦両方の担う責任だ。その上、中年の方は結婚を選んだ人も多い。だから、落ち着いて、慌ててはいけない。结婚する時、慎重に考える後、ことにしたと思う。私も電撃结婚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私の観点まずは恋愛结婚だ。見合い结婚はなかった。そして、结婚の両方はお互いにを探る。性格や好きな物や生活習慣なと、はっきり分かる。彼女は自分の本当の好きな人ではないか。彼女の欠点はどれだ。長所はどれだ。また色々なことが考える。だから、電撃结婚について、私は賛成しない。.
第五篇:我对中国历史的看法(王芸生)
我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王芸生
前言
从书本上看历史,总不免把历史与现实脱离开,我常试想把自己放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中思考,以思考当代政治的方法,思考历史,也许能有新的感悟。也许这也可以称为是“现实历史观”。
史前、封建和三大帝国
我读得最多的历史书,就是黄仁宇、柏杨和内勒格鲁塞,他们都给我一个清晰的印象,那就是中国历史教课书里的狗皮主义历史观纪录的历史分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为什么称她们为狗屁,别人已经写过很多批驳的文章了。而我只想阐述一下自己的分层: 史前、封建、三大帝国。
无论是教科书里还是新华字典背后的历史年表,无不把三皇五帝这样的传说中的人物当作信使来用。究其原因,无非是要把自己的历史拉长,以便和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同列。可是作了四大文明古国又如何呢?能让自己感到骄傲?民主、宪政这些社会目标就能实现?除了体现出文宣机构的无耻以及现代中国人的自卑心理以外,毫无用处。
关于中国人的由来,历来有很多说法。根据只言片语的历史记载试想一下当年的情况,也许能有所领悟。
黄河流域的部族尚处于群龙无首,或者仅在地区间有所联系,在农业革命完成之后,耕地和水源灌溉成为社会第一资源。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性格应该就是从这里形成的。
农业和狩猎以及畜牧的第一大区别,就是并不以体力和勇敢为先,而以经验为先。
第二大区别是,农业需要整合集体力量和社会资源,而狩猎畜牧则更多是个人行为。有人也许会说,狩猎和畜牧也需经验,也要集体作业。然而比较来看,狩猎和畜牧积累的经验较之农业之选择适当时机垦荒、播种、灌溉、收割,要简单的多。而后面四者不仅需要以前的经验积累,更需要对当前时间的掌控,不仅要勤劳更需要有人带头指挥,集体作业。而这种集体作业的领导者只能由年老者掌控,可以想象更早年代的原始部落组织集体活动相当困难,于是产生了精神信仰和偶像崇拜,这种崇拜有利于不足全体成员集中在祭司和部族领袖领袖周围,从而形成社会组织。而中国的农业革命完成以后,部族领袖在神权庇佑下,不必依靠过人的蛮力和勇武形成威信,只要凭借经验带给全族人丰腴的食物,便能证明神的眷佑,而大的灾变则成为厄运的象征。于是几千年以来,大的灾变,旱涝往往成为统治者失去天下的象征。
有人说中国人的性格就是小农的性格这种说法应该是很近时代的。不过农业社会确实给中国带来了祖先崇拜这样东西,让他时时刻刻不能远离轨道农业形成基础 商业造就国家
全民劳作的部族和部族间的交流有可能是产生最初商业活动的起因。因为商业可能导致强大部族的进一步壮大。一方面通过强大的人口、农业技术实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强大部族抵抗灾害的能力更强,从而实现兼并。同时我们还不要忘记了,所有农业部落还需要面对另外一个强大的敌人,北方的游牧民族。
这也许是中原民族的宿命把,注定子子孙孙都要面对牧民的掠夺。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大问题,中国历史中的永远“大反派”游牧民族,他们定期的入侵,中国、伊朗和东欧。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这些入侵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的掠夺性,从中亚的游牧民族领地来看,从西伯利亚,到中国的长城,西到东欧草原,从空间上看这是一块不可能再大的土地了。遇到定居民族的坚固防御,他们不得不用血肉之躯,对抗城郭和各种新式武器。如果草木丰美的话,我想一定不会有人傻到,去那里劫掠。
但是他们还是经常光顾,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要么是草原经济的承载力达到了极限,要么草原发生了重大自然灾害,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回想一下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难道不也像类似?要么农村经济破产,大规模民变,要么中央经济破产,横征暴敛填补亏空导致民变,或者遇到天灾,中央抚恤不利民变。因此我们必须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放在同等道德位置上以后,才能看清楚农耕民族的历史。在定期的侵略中,坚守下来保持不败的,更能得到其他部族的尊敬,从而有机会议保护者的身份,拥有一定数量的脱产战士,从农耕中分离出以后,这些战士或者说公务人员便能从事,税收,管理等一些列工作。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些实力强劲的部落派出军队守护商品,以免被劫掠,从一地到另一地,最终成为职业商人。这些商人回家以后,修筑起更坚固的围墙,以至于修葺另对手恐惧的“城池”。
似乎中国的第二个朝代,已经缓缓朝我们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