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解读“密码”,创造“高效”
——读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罗晓玲
在这个梧桐吐绿的初夏,我有幸再次拜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诚服于于老师对“高效课堂”的完美阐释。正如此书封面上写的文字一样,这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于老师的亲切睿智而感动。他不以深奥晦涩的理论让人望而却步,也不以冗长复杂的阐述令人乏味。他仿佛就是生活中熟悉多年的朋友,坐在你面前,娓娓讲述着他所看到、听到、经历到和由此想到的关于课堂、关于教育和学习的点点滴滴。
“高效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于老师认为,高效课堂是诞生于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和谐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
“高效课堂”的核心密码在哪里?于老师带领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高效课堂”强调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的。“以人为本”具体在课堂上,就是要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习知识的过程,理应是温暖生命的过程、快乐生命的过程。”高效课堂理应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应是我们作为老师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
于老师更从实战的角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次“大揭密”:课堂教学规律的探寻,神奇杜郎口的有效解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解构与重建等等。读明白这些“密码”,运用好它们,创造“高效课堂”就不再是虚想。
譬如按照课堂的一般规律,要上好一堂课,先要明白“干什么(目标)”。然后,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放给学生做一做(预习);究竟学得怎么样,有何疑问,展示出来看一看(展示);面对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再共同点拨一下(点拨);最后,通过作业加以巩固(作业)。这并不是多么深奥难懂的理论,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教育要回归“源点”,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下,自自然然地让学生“动起来”、“快乐起来”。他常说:“一喜欢就快乐,一痴迷就成功,一热爱就幸福。”当一个人真正感到了快乐好热爱,学习怎么还会是痛苦不堪的事情呢?
于是在“现代课堂模式的结构与重建” 一文中,于老师提出“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具体为“目标—预习—展示—点拨—作业”的“新五环节”模式,用以指导课堂教学,这就是对一般课堂教学规律的概括。可以想见,按照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教师会因课堂而幸福充实,学生也会因课堂而自信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快乐探究、展示,教师以智慧点拨、引领。每一个生命都得以尽情绽放,师生共同演绎生命的华章。让“生命体验因课堂展示而自信丰富”,让“课堂品位因生命活力而精彩生动”。
高效课堂功夫更在书外。于老师说,如果仅仅就课堂而课堂,恐怕永远不会有高效课堂。他大声疾呼:课改需要师生“大阅读”。他让我们明确了读书学习的意义,增强了读书学习的紧迫感,也让我们懂得读书既要“厚古”更要“博今”,文科教师要“理化”,理科教师要“文化”,外语教师要开发原著阅读。是的,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使生命更加精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师生常常沐浴书香,时时采撷精华之时,高效课堂有“活水”不断涌入,才会历久弥新,日显高效。阅读将成为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生命的价值将在“大阅读”中扩张而愈加可贵。
“高效课堂”是不是因为“高效”而高不可攀呢?非也!于老师作为一位草根教育家,他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哲学思想,也有数千次深入课堂观察研究的实践经验,更有一颗悲悯苍生、关爱一线教师的美好心灵。他就像是我们的知心人,用《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的具体方法和生动的案例指导着我们在实践中的操作技巧。在这本书的指引下,带着这些宝贵的“密码”,我大胆地尝试着,渐渐强烈地感受到课堂改革带来的喜悦:比如在教学课文《我的信念》时,我将学生的自主性(即那个大大的“我”)极力彰显,努力地发掘着学生的“动心”之处。在这课堂里,目标由“我”定,问题由“我”寻,语言由“我”品,结论由“我”评。“我思我创我痴狂”,课堂中精彩生成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理解文章内容、触摸人物心灵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课堂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此课堂实录《动态课堂由“我”生》已经发表于《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429·88期))课堂中我还常常学着用课本剧、歌曲、绘画、对联、顺口溜等活动来创新展示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多读、多说、多练。学生参与性高,参与面广,而且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于春祥老师在《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介绍的“动车组”理论,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把大班小班化,把小班化小组,促进小组合作。按照他指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角色互补”和“小组评价”的激励作用等要求来开展工作。在学习小组建设中,我们还强调习惯的培养。于老师说:“课改深处是习惯。”在这方面,他提醒着教师要注重细致入微的指导。如读写姿势、写字迅速、板演卫生、低声交流、脱稿表达习惯等等,我们都不断地从中加以借鉴和学习。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小组建设和良好习惯细节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能够自主合作、大胆质疑、主动提问、自信展示等等。开动我们的“动车组”,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了“伙伴”,学生与学生真正成为了“伙伴”,大家协同合作,投入学习,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一改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听过之后了无痕”的现象。
高效课堂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操作工具。工具的研发是思想与方法的统整,是操作的具体落实。诸如,高效课堂究竟要评价什么,怎样评价,这都需要评价工具的具体体现。细心周到的于老师为了使教师尽快地迈进高效课堂的宫殿,还无私地他把自己近年来编制的几个常用的评价工具也附于《发现高效课堂》书中。这九个评价表既有对高效课堂整体的评价标准呈现,也有对说课、评课、问题研究进程、小课题研究问题进程、区域推进、书香校园、“五星级”教师等多方面的评价标准的呈现。这些工具可以使初学者快速地明确高效课堂的要求,也能根据标准把握高效课堂的要领。同时,这些评价工具还具有启迪性,它使我们懂得了“要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有什么”的道理。于是我们还可以以它们为范例,根据各个学校和班级甚至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比如,我们在于老师提
出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我校课改发展的实际推进情况,制定了这样的评价表:
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高效课堂二阶段精品课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分值
得分
情景示标
1.有效设置情景,精妙准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
3.学习过程均指向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
班级中70%的学生能通过独、对、群的学习方式掌握70%-80%的学习内容;学生能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热情。
5展
示提升
1.小展示环节,组内对子能充分发挥互检、指导的作用,小组长组织有序,能激励全员、全程主动参与学习,为大展示做充分准备。
2.大展示环节,组内同学能相互补充;组间能质疑对抗,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小组同学为荣誉而战的竞争氛围,展示参与面广。
3.展示内容精彩,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做到:有挖掘——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有自己的观点,能发现规律,并深化提升;有生成——能创造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或作品。2
5点
拨总结
1.教师能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工具三者间的关系。
2.教师能充分了解学情,能建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机制,能适时在易错点、知识点、难点、关键点处点拨、追问、拓展、总结延伸。
3.教师能与学生小组互为发展,结成“学习共同体”,能充分挖掘教材,进行教材的二次利用,能适时激发小组间的对抗。
检测
反馈
1.教师能充分利用黑板等工具当堂测评,及时反馈、纠错、点评。
2.班级后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能当堂达标。
师生
评价
1.班级有小组评价机制,组间得分及时公示。
2.学生点评有深度、广度,能促进组内合作和组间对抗。
效果
高效(100—90分)
有效(89—75分)
低效(74—60分)
无效(60以下)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我们学校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不断在向前推进,不能不说是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那最结实的肩膀。
茫然地抱头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智者的指点引导,才是我们踏上高效课堂建设快车道的光明捷径。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是课改征途上意义深远的书:它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语言生动易晓,风格幽默多趣。于春祥老师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给我们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发现高效课堂》是一本神奇的书:它总能让你在有限的文字里感受到无限的内容——课改的激情,创新的冲动,和更上一层楼的热望„„
衷心感谢于春祥老师领着我们走进高效课堂,去发现和解读高效课堂的密码,去寻觅和领会高效课堂密码的核心,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时时让我们充满了“爱生命”的教学热度,也沉浸于“爱教学”的冷静思考中。于老师说:“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是最自私的表现。唯有爱的时候,才会快乐”。走进《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你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于老师对教育真挚的“爱”心,对中国教师的殷殷期盼。亲爱的朋友,真心希望你也走进《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我相信你的激情也会被这颗火热的心点燃,带上解读后“密码”,创造更美丽的“高效课堂”!
第二篇: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新课程提倡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它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教,让学生快乐学。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分为“高效课堂大揭秘”、“课堂规律有几多”“课堂医案巧拾零”、“模式建构与重建”等十四章内容。通过阅读,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更是让我眼前为之一亮。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意识的运用规律有几多 ?下面这些规律,在阅读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三主”协同率
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它既反对“以教为主”“教”霸权,又有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显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它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2、“双因”统一律
“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利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3、伙伴效应率
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一个重要内涵。
4、学思结合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
审视现在的课堂,问题出在重教“学”,而轻学“思”。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旦缺了思维的黏着,非常容易支离破碎。缺乏思维的“学”,其效率必有折扣。
5、“两化”创生率
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
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构建的过程。
“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6、温故知新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7、愤悱启发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意是:“只有当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其意;只有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时,才可以引导学生达其辞。”
8、视野关注极限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教师在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视野关注极限为25人,再多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视野关注极限定律。这条定律对我们有三点启发: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建立视野资源意识,养成视野转换的习惯;坚持关注后进生。
9、学习快乐率
孔子的古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信是快乐的基础,自信能使人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10、“二八定律”
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真得不断学习,寻求教学规律,有意识地运用规律。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能让学生迷迷瞪瞪的学,老师也不能稀里糊涂的教。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预习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构建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切实加强展示的精彩
首先是设计好问题,才能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思维灵活,更富有创意。此外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信息传递,思维得到激活,力求充分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强化课前检测和落实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整理与提炼知识结构体系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的都是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这是于老师多年来深入教学一线实践的结晶,每一篇文字的背后是他不知听了多少节课,经历了多少个课堂,思考了多少个日夜。这就是草根教育专家的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地方。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变通能力。
第三篇: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1500字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1500字
范亚萍
暑假里,我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书中句句真言,文字富含哲理,又不乏风趣幽默,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人收获颇多。书本封面上印着两行醒目的字“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是的,于老师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他坚持研究与学习,诠释了高效课堂的密码。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读了于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何谓“高效课堂”?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偕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这本书致力于高效课堂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共分十三章,每段文字中,都有作者独到的视野和观点。
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在“高效课堂大揭秘”一章中,他提出“课堂乾坤大挪移”,令人耳目一新。他认为:学生是“天”,教师是“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师者最大的精彩!《易经》的启发之于课堂,竟是如此贴切。诸如此类文化与哲学于一体的阐述,书中比比皆是。许多课堂哲理,教育规律,就靠于老师如是的文化解读,让人印象深刻。
于老师认为,课堂的艺术,就是动与静的艺术。他将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界定为“六动”——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反对以教师的动,替代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动,强迫学生的静,从而将“动”、“静”阐释得淋漓尽致。他还突出强调了“板演效应”,提高记忆效率。
于老师提出的“零界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课堂医案巧拾零”能够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零关注、零起点、零阅读、零书写、零生成、零体验、零疑问、零批评、零板书、零作业,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中要避免的。面对当前课堂上老师一味激励“零批评”的现状,作者给出了临床诊断书。他认为:课堂需要激励,但却不能拒绝批评,学生犯了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当然批评应该建立在尊重、理解、责任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学生如果天天生活在激励的赞美之中,他们的性格将会变得脆弱。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频率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激励失之严谨,不提倡过多地采用“物化”的激励性评价方式。由此,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激励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将优秀变成习惯,而不是为了图表扬才表现优秀。
作者的课堂“动车组”理论也独特新颖,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他还对小组合作的价值、操作路径、使用方法等做了详细的讲解。正是由于于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课改追求,才把高效课堂诠释得如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正是他痴迷于高效课堂多年来的心血和经验之谈啊!
于老师精于课堂细节的研究与推敲,生成了许多理论的精彩,作者在第九章里用一些实实在在的课改叙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是非对错,通俗易懂,让我们在里面或多或少捕捉到自己抑或他人的影子,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再付诸于自己的课堂实践之中。
于春祥老师还说:“高效课堂功夫在课外。”我想,教师应该把读书、写作、反思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生活状态。教师素质提高了,学生自然会受益。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真正注重其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只有坚持读书,坚持反思,坚持创新,我们才能感受到教育的精彩。
反思我自己,在自己从教几年的时间里,我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比如,每次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有错的,我也会及时让学生订正,对他们严格把关,有些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我在课下会专门地辅导他们。每次上完课,我并没有急着回办公室,而是走到学生中间问问他们的听讲情况,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会走过去再跟他们讲一讲,争取让他们掌握住每天所学的知识,增强想学习的自信心。但是教育学生光教给他们知识就够了吗?当然不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我会用无声的行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率先垂范,见到地面上有垃圾,我会主动地捡起来,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自觉地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
第四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前程、学校的发展。因此,今年暑假教委一如既往组织了教师培训,学校也布置了相关任务。阅读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并写成读书心得就成为其中一项。
在此之前,于春祥这个名字也只是偶尔在一些培训中听别人提起过,并未引起我的关注。为此,在读他的书之前,我特地到他的博客中去了解了一下。在他的博客中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平民化”的一个教育家,一个很务实的教学工作者。于是我开始读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由最初的心不在焉到后来的深入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这真是一本实用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于老师围绕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全书分为“高效课堂大揭秘”、“课堂规律有几多”“课堂医案巧拾零”、“模式建构与重建”等十四章内容。其中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应该仔细审视一下自己课堂教学,有意识的运用规律。书中所讲的“二八教学规律”,让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所谓“二八教学规律”是指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于老师十分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分工,这与新课标中提出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一致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常常犯“满堂灌”的错误,一讲到底,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更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改正的课堂模式。关注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于春祥老师也作了明确的解释。就
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生预习以后依然不懂的问题,教课堂讨论后生成的问题,教由教学内容本身延伸演绎的问题。就生命关注而言:教会探索问题的方法,教授正确习惯的养成,教育生命活力的彰显。重建教师师德观,遵循教育规律,交给学生他所需要的正确的东西;重建课堂效率观,将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温暖生命快乐生命的历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促进课堂的高效,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严抓基本常规,如学生的预习。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学生的有效预习。对非书写作业,学生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教师一定要花时间进行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而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对“教什么”的问题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如此,针对一些学困生,教师还应对预习的方法给予相应的指导。同时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应告诉学生新课将解决哪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预习课文。如能做好这一步,对教师的教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当然,要打造高效课堂,仅靠学生的预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材的把握等都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然而我相信,只有把每一步常规环节做踏实,才有实现高效课堂的可能。
总之,我认为,教师要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促进观念的转变,思想指导行为,只有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我们才能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打造高效课堂,于老师提出的很多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尝试,而只要教师秉承正确的教学观念也应该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2012.8
第五篇:《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唐庄乡第六小学:杨新锋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感悟最深的一段话,以生为本,因物而论,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来观察我们的课堂,把握好教学细节中的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但其关键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授受度步调要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去适应孩子的进度,却让孩子加快步伐来适应自己的进度,在这种超越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孩子不但对散步丧失了兴趣,还学会了依赖父母来达到目标,课堂上的类似现象出经常发生在我们老师身上。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学习,减少教师教学进度与学生学习进度的差距。
学生欠交作业,抄作业的现象普存在,有时甚至一些科代表也有这种现象出现,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们应理性地追问自己,当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抄袭作业时,究竟是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作业,还是他们不愿意完成作业呢?如果学生没有能力完成作业,哪教师应该怎样做呢?如果是学生不愿意完成作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果简单地把学生不完成作业归因于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既可能冤枉了学生,又可能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不愿意学习,如果是原初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哪是需要批评的,有可能在批评中就转变了学生的态度。如果是过程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哪么需要的就不再是简单的批评了,而是诊断与帮助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语提醒我们,如果要做好某事,前提是准备好做这件事的工具,而且要掌握做这件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缘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过程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的教育首要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第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上,老师要让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组织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倾诉情
感的知音。第二,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应该是高质有效的。可以说,一位教师的课讲授得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课的始终。所以我们要学会课堂教学的各种组织方法和策略,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人文真诚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地评价学生可能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回答。
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是的,就是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才是精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