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上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篇: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我国之所以要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历史经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从1938年,毛泽东在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至今日,经历了62年,经过几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探索,不断钻研,马克思中国化逐步得出了宝贵的四大理论成果,分别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四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有着各自的特殊的内容和作用。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四者有着相互区别的特征,又由于是对同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四者又相互紧密相连。首先,我们应该对四个理论成果作一定的了解:
毛泽东思想,作为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是其形成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是其产生和形成的思想条件。在土地大革命时期萌芽,在遵义会议后走向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可以说,毛泽东思想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如果没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前途将会一片渺茫。
伴随着中国发展,毛泽东思想也逐步完善和丰富起来,拥有了自己丰富的内涵,总结起来,毛泽东思想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与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等多个科学理论共同构成。其中贯穿其中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理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包含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丰富内涵。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成绩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就国际形势来讲,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其时代背景;就国内形势来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其实践基础;就中国共产党内的情况而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其现实依据。在这一系列的必然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了三大主要内容,分别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中,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我国现今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个理论,是最新的,但绝不会是最后的,马克思中国化是一个进程,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以上所述,表明了四大理论成果各自的不同与区别,但这四者绝对不是毫无关系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之间是前后相继的、不断传承和发展的。毛泽东领导全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正是这种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科学分析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这种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个党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结合新世纪以来中国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向前推进,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由于实践在不断发展,因而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这几大理论成果生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总的来说,这四者构成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并着不断发展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也就是说,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实事求是则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精髓。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根据时代特征探索不同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始终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建设我们的国家,时刻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并在实践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第三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共)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摘要: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是几代中央领导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虽然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都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基本的原则,而且不断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理论上不断创新,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配置的巨大实践亲昵相联的重大理论题目。四代向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毛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研究了社会主义问题、江泽民研究了执政党建设问题、胡锦涛研究了科学发展问题。这些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但同时,每个新问题的提出都有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每个新观点、新思想的形成都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是对后者的指导,后者在坚持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又对前者作出了重大发展。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因为正是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而“邓”、“三”、“科”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们的“脉”,即共同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各理论是如何实事求是的呢?
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勇敢地突破了苏俄中心城市暴动的革命模式,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独创性的经验,写下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完整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他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出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揭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而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明确指出:首先是思想解放,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大胆地纠正了“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持改
革开放,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不断总结,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的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所展示出来的理论对实践的引导的强大肆量,为其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生长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奠基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江泽民继续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三个解放出来”,为新时期坚持解放思想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时期,正是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我们应对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胜利,形成了“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它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高速发展的中国,也面临着制约进一步发展的新问题。贫富悬殊有所扩大;经济增长模式过渡依赖资源消耗,增长质量不高而面临不可持续,环境污染严重;告别了衣食之忧的国民,对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分配的 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充分享受民主权利的资源越来越迫切;腐败现象仍然严重人自身的价值依托和精神出路问题,等等。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根据形势变化提出一个又一个重大主张,及时回应着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又取得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成就,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由此可见,这一系列理论成果都是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下,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形式而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它们的共同主题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必将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一)毛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当时的情况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总结才提出实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1年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之后,开始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合乎实际的完整的路线、理论、方针和政策。抗日战争初期有努力排除右倾的干扰。在延安整风之后马克思中国化得到了党的共识。七大通过对党章的修改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定了以马克思列宁注意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邓小平研究了社会主义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后期运用中出实用性受到一定影响。邓领航人牢牢捉住“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老思想的英华,总结了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导,特别是总结了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紧张错误,大胆罗致和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创造的新经验,牢牢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配置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理论,解决了列宁来不及解决、斯大林不行能解决、毛老没有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题目,找到了我们党在引导社会主义配置题目上恒久犯“逾越阶段”的“左”的错误的相识源头,第一次系统地回复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力落伍的国家怎样配置社会主义,怎样牢固和生长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题目,在社会主义生长的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三)江泽民研究了执政党建设问题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面风云幻化,我国革新开放和今世化配置的进程波涛壮阔。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回复了“配置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配置党”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四)胡锦涛研究了科学发展问题
中国在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但在这之前,邓小平、江泽民已经多次提出这一问题,包括发展的速度要与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包括改革、发展和稳定要有机统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要全面发展、社会要全面进步,包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治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等重大战略。这些重要思想和发展战略是十六大以来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可见,这些理论成果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三、结语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深入研究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不断深化认识,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作为根本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真题解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实是 D.改革创新 答案: C 解析:这道单选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的理论基础是实事求是。所以,C选项都符合题干要求,正确选项;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实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改革创新是新时期党的重要理论成果,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基础。所以,ABD选项不符合题干题意要求,不选。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4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6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9-15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38;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P41(2必然性,3条实现途径)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4-46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P48:四个客观条件,2个主观条件;意义P48最后一段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P53第一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7 第二段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 最后一段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66-67,3条
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P71—73,5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P75-84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成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关于经制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85-86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86-89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P96;P982、如何理解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P101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P106
第三段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是什么? P107-108,五个方面
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P109,最后一段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怎样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内涵+特点+意义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3)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就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中,在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统一过程中,来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的。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P115,3条
3、如何理解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P121,第二段三步走战略,第三
段小三步,第四段 特征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P122,第一段后半部分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22-124中国梦提出+中国梦的内涵+实现途
径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实行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过程+成就+改革开放性质+结论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重大意义:P131-132三条
目标任务:P132第二段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P133
①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②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P136
①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②改革是动
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140-141,3条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P176-17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
破和创新?P146-147 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基本经济制度制定依据+基本经济制度意义
3、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5-156,3条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P163主要内容;P165-166
相互关系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P163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P165-166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7、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P179-80 三条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P182-187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P192-193,4条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198 第二段
2、如何认识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P199第一段,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P200第一、二段,经济全球化趋势。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204三条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P214-217 三个标题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P218最后一段
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P221 最后一段
4、为什么说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P223最后一段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P229 三条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理论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P241 四条
2、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P247 第三段,说明党建科学化遵循的主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定义、措施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定义、措施
4、如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P250-251每段定义之后是建设要
求。
热点问题
1、中国梦问题:P122,中国梦提出、内涵、实现途径
2、生态文明建设问题:P173,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内涵、建设途径(理念+制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65,提出背景、内涵
4、全面深化改革问题:P131,重大意义、目标、任务
5、贫富差距问题:贫富差距形成原因、缩小差距的措施。
6、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问题:P1677、如何看待民族分裂行为?我国的民族政策。
8、如何看待宗教极端行为?我国的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