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导学案5篇

时间:2019-05-14 04: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骨气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骨气导学案》。

第一篇:谈骨气导学案

谈骨气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淫(囚(┌ 骨│ └ ┌ 宁│ └

二、词 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高官厚禄:做大官、享受丰富的俸禄。2.积累 大声疾呼 拍案而起 施舍 吆喝 痛斥 汗青 气概 屈服))┌ 降│ └ ┌ 横│ └ 丞(禄())嗟(贱())吆(号召())

2.给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三、探究几个问题,解读课文 1.什么是论点?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并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要做到正确、鲜明,有现实意义。正确,就是 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鲜明,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论点常在议论 文的首句或首段出现。本文的论点就出现在开篇第一句,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篇课文写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六十 年代初期。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我们先人的榜样,从他 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克服暂时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作者饱 含爱国主义热情,带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正义感,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谈论“骨气”的好文章。2.什么是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文章要有说服力,光有正确的论点不行,还必须有确凿有力的 材料来说明它。论据不可靠,论点就站不住脚;论据不充分,论点就缺乏说服力。本文主要论据是三个 典型事例。3.文中举了哪些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文中举了三个具体事例,都表现了我们中国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其中,南宋抗敌英雄文天祥的事例,着重从“富贵不能淫”的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 古代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穷人的事例,着重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易志的高尚品节; 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例,首重从“威武不能屈”的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4.本文主要以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那么作者对引述的事例是如何进行分析的? 本文叙述的三个事例,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这三个事实论据分别与孟子的三句话互相照应,读 起来显得结构严谨,条理分明。这三个人物是从到今,从士大夫阶层到平民百姓,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有 骨气的范例。他们都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做到了“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

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5.想一想把“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为开篇第一句,而且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不仅能使读者一下子抓住全文论述 的中心,而且极为醒目、突出,加上这句话是表示肯定的判断句,读起来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很有气 魄,充满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句话,十个字,既明确了观点,又表达了感情,放在篇首,又独立 成段,确实有撼人心魄的力量。6.本文三个论据排列的顺序能不能变换?为什么? 三个论据体现了骨气的三个方面,各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的孟子的一句话相联系。例如,举文天祥坚决拒绝的事例对应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句;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对应了“贫贱不 能移”一句;举闻一多怒对敌人手抢,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对应了“威武不能屈”一句。前后 对应,顺序自然,使文章结构严谨,不可变更。如果机械地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局部看是可以的,但从 文章的整体来看,以前后文的联系照应看,就不妥贴了。7.看看文中“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一句,各用一句话表达出它的含义和感情。含义:我们也是(或应该是)有骨气的。感情:表现出民族的自豪感。8.全文得出怎样的结论? 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骨气,不向困难低头,并号召克服困难,奋勇前进。胜利一定属于具有光荣 传统的中华民族。课后练习1.结合课文,谈谈议论文中作为论据的事例叙述与记叙文的叙述有什么区别。《谈骨气》是议论文,且是以理服人,因此,虽然用了很多篇幅来记叙,但跟记叙文相比,这些记 叙文是比较简明概括的,是为议论服务的。它们作为事例,充当论点的依据或论证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都取决于中心论点的需要。记叙文目的是以情动人,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的记叙来使读者受教育,因此,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 要表达方式,需要对人物作细致的描写,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这些,都是议论中的 记叙不可能做到的。2.议论中的叙事,可以根据需要,或者先议后叙,或者先叙后议,或者边叙边议。试在课文中各 举一个例子来。先议后叙:从总体上看,整篇课文就是先议后叙的。先提出论点,并进行阐述,然后用“我们祖先 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带出三个事例的叙述。先叙后议:课文第 5 段先叙述文天祥的事迹,第 6 段再加以议论

论。边叙边议:课文第 7 段,记叙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谈骨气》在线测试 谈骨气》 1.选出加点词音、形、义全对的一项(A、宁可 níng B、折磨 zhé C、屈辱 qū D、吆喝 yāo ①贫贱不能移 A、贫贱卑贱不能使我移动。B、贫穷困苦不能改变我的志向。C、低下的地位不能改变我的志向 痛斥 chì 隐敝 bì 丞相 chén 拘囚 qiú)富贵不能淫:放纵 威武不能屈:屈服 贫贱不能移:改变 照汗青:史册 高官厚禄:多 拍案而起:案卷 嗟来之食:表示呼唤 毫不在乎:一点儿

2.选出下列句子的正确译文

②威武不能屈 A、权势暴力不能够使我委屈。B、权势暴力不能使我理亏。C、权势暴力不能使我屈服。3.选出与“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一句话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A、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B、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千千万万个孔繁森。C、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D、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4.下列材料中不能用来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领取美国人的救济面粉。B、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走在民主运动的前列。C、李时珍在几年内,读了八百多种医药书,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担。D、文天祥面对元人的威胁利诱不变气节,受尽折磨,终遭杀害。5.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引用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是为了印证“富贵不能淫”这句话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后人对文天祥的赞扬。(2)“压不遍,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这组排比句指出了无产阶级骨气的含义,也是对中心论 点的升华。参考答案 1.D 解析:A 中“宁”读 nìng;B 中敝-蔽;C 中“丞”读 chéng。2.①B 解析:注意“贫贱”在这里侧重“贫穷”,“移”是改变的意思。②C 解析:注意“屈”在这里是“使……屈服”的意思。3.C 4.C 5.(1)×(2)√ 解析:本题要求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来完成,不仅从文章的局部来把握文章,还要从整体上来 考虑,不能一叶障目,导致判断失误。(1)注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言志 诗。(2)文章的结论部分是对论点的引申。中考解析 1.加红字注音都答合拼音规则的是(A、树叶(yiè)B、贫穷(qióng)C、回归(guī)D、柳枝(lǐu)肥沃(wò)波浪(buō)侵略(lüè)缺乏(quē))新鲜(xiān)

陈旧(jiòu)知识(zhī)寻常(xún)解析:例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本题考查汉语拼音规则。解此类题,须熟知汉语拼音规则,如 A 项“叶”应拼作 yè;B 项“波”应 拼作 bō,“旧”应拼作 jiù;D 项“柳”应拼作 liǔ。正确答案为 C。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味口 B、佳宾 C、家俱 D、国籍 按步就班 蜂涌而上 迫不急待 哀声叹气 自鸣不凡 金壁辉煌 行踪诡秘 委曲求全 直接了当 锐不可当 再接再厉 渡过难关)

本题考查学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解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在此基础上,

逐项辨识,须无一遗漏地找出各组中的每一个错别字,如:A 组中“味口”应为“胃口”,“按步就班” 的“步”应为“部”,“自鸣不凡”的“鸣”应为“命”,“直接了当”的“接”应为“截”;B 组中“佳 宾”应为“嘉宾”,“蜂涌至上”的“涌”应为“拥”,“金壁辉煌”的“壁”应为“碧”;C 组中“家 俱”应为“家具”,“迫不急待”的“急”应为“及”;D 组中“哀声叹气”的“哀”应为“唉”。C 组 有两个错别字,正确答案为 C。3.对下面文字中所含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A、对偶 C、比喻 公 试比高”用的是拟人。答案:B。4.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原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A、变换成被动句:小李被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B、变换成反问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怎能不激怒小李? C、变换成否句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不能激怒了小李。D、变换成感叹句:老同志这种看来淡漠的反应激怒了小李啦!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句式变换要求掌握好各类句式的特点,进行变换时不可改变句 意。A 句将原句受动者变为主语、介词“被”起了作用,合乎要求。B 句表示反问的“怎能”加否定词“不” 构成反问,语气更强烈。C 句已将原句变换成了否定句,但改变了原句的意思。D 句修改正确,要特别注 意使用感叹号。故答案为 C。谈自制力 一 什么是自制力呢? 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 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有一本专门描写打猎的书,其中写到有一只红狐狸,它为了捕获野鸭子。常常可以连续几天潜伏在 冰天雪地的沼泽地,它是那样顽强而有耐心,慢慢地毫无声息地贴在地上接近野鸭于。当野鸭子无意中 游开了,红狐狸就用舌头舔一

下嘴唇,失望地退回原处等侯着。为了填饱饥饿的肚子,红狐狸可以这样 往返几十次.连续三几天,直到野鸭子由于一时疏忽,终于被它逮住为止。这只红狐狸不是很善于控制 自己的行为吗?实际上,这只是狐狸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猎获食物的本能。如果说,连动物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能控制自己,对于有思想感情的人来说不更应该善于驾 驭自己吗? 二 自制的反面是放任。我们看一个淘气的孩子,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下,有时会说一些没大没小的话,做一些颠三倒四的事。家有客人,他更是调皮捣蛋,无一刻安宁,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当然,儿童的自制力本来就较弱,发一点“人来疯”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有的青年,到了已经懂事的年龄,还不能约束自己的言 行举止呢?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放任自己。比如抽烟,在开始不过是抽抽玩玩的,但有的人却从来不去认 真想一想为什么要抽烟,而只是盲目地听凭自己抽下去。于是一根两根,一包两包,直至成为嗜好,积习难改。这不是从放任自己开始的吗? 如果说,盲目纵欲是自制力的腐蚀剂,那么,反过来自制力又是征服放任的有效武器。一个有名的 例子,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描写的保尔·柯察金戒烟的故事。有一次,青年们就习惯能不 B、排比 D、拟人)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能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对偶兼比喻,“欲与天

能改掉这个问题发生了争论。.有人说;习惯比人厉害,养成了就改不掉,抽烟就是一例。保尔不同意 这种看法,他认为: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不然的话,岂不要得出十分荒唐的结论 吗?这时,有人挖苦保尔,说他吹牛皮,因为他明知抽烟不好但并没有戒掉。保尔沉默了一会儿,从嘴角 拿下烟卷,把它揉碎,斩钉截铁地说:“我决不再抽烟了.要是一个人不能改掉坏习惯,那他就毫无价 值”。从此,保尔果然不抽烟了。每一个不想使自己变得“毫无价值”的青年.都应该像保尔一样,下 决心依靠自制力跟自己的坏习惯作斗争。三 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控制自己需要意志。意志和思想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 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要增强自己的自制力,就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加强磨 练。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青年时代曾经下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诱惑”。他给 自己制定了一项包括十三个名目在内的道德计划,逐条实行。比如,为了矫正女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 列了

第二篇:谈骨气 导学案

《谈骨气》教学设计 丰宁三中 韩德凤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所以重点应让学生掌握学习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本着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我首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吴晗的材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能力。关于论文内容,读懂、读透是理解的前提基础,所以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整体感知,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汇报结果。教者适点拨、引导、突出教学重点。教材本身是一例子,为了开拓学生视野,组织学生谈历史上还有哪些能体现谈骨气的事例?这样训练学生选择事实论据,提练观点能力,为今后写作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知识

2、字词的积累

3、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议论文知识(略)2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章写于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困难时期,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我们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吸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作者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

3、字词积累

嗟()吆喝()丞相()拘囚()高官厚禄()富贵不能淫()4 朗读课文 二 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组元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老师订正)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找出论据并说出论据的类型

3、划分文章结构

4、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论点提出的方式

2、事例的概括

3、论证方法的作用

4、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一、回顾上节课有关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老师订正)

1、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加以分析。

2、孟子的三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3、三四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中选取了哪些事例来支撑论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乎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5、这几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证明论点的?

6、这几个事例典型吗?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7、我们 无产阶级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 方法指导

对于议论文首先要找到中心论点或明确论题,接着寻找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思路,其他问题要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三、知识拓展

1、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阅读材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边摆设了食物,用来等待那些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住自己的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来。黔敖左手送上食物,右手端着汤,向这个饥饿的人吆喝道:‘喂!快来吃吧!’这个饥饿的人瞪着眼睛盯着黔敖说:‘我正是不吃这种侮辱人的饮食,才落到这个地步。’这个饥饿的人谢绝了黔敖的食物,最后终于饿死了。

请同学们对比阅读课文第二个事例和这则材料。这两部分文字记叙的是同一个内容,写法上有何不同 ?

2、补充事实论据练习(先概括其主要 事实,议论中的记叙要抓住最能证明论 点的关键部分,要简明扼要,再进行简单议论。)

从“威武不能屈”这一角度举出无产阶级有骨气的一些事例。教学反思

《谈骨气》是一篇议论文,教授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如在讲析三个典型例证时,教师有意指导学生把议论和记叙的文字分开朗读,以便了解记叙与议论的区别;为了突破“议论中的记叙”这个重点,印发了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记叙文,指导学生与本文作为事实论据的“嗟来之食”进行比较阅读,以区分其异同;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还指导学生做了这样一道练习:以“威武不能屈”为观点,简要叙述现、当代典型事例进行证明。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议论中的记叙”的理解,而且还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如何用材料证明观点。

重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通过反复诵读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关键词语来帮助积累语言等等。

第三篇:《谈骨气》教案

一、授课对象:由于版本不同,这篇课文编进的年级也不同,所以假定为七年级上册,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

二、课型:讲授课

三、教学目标:

1,感受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3,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体会所举的三个例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论点的提出(2)、论点、论据、论证及三个事例的典型性

2、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精心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点的特点,位置

3、论据的分类

4、论证的方法

5、议论文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回顾议论文知识 三要素

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结论——解决问题

二、新课导入:(基本知识)

1、简介作者: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2、写作背景:时间1961年1959年到1961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处于一种非常困惑的时期

原因:党的政策失误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苏联无理撤销援助(重点)

造成一大批人面对困难,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动摇的想法,甚至产生畏惧和退缩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刻,作为历史学家,吴晗站出来,用这篇文章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意在与告诉全体中国人我们是有骨气的子孙,我们应该发扬这种有骨气的精神去克服当前面对的困难(体现议论文的针对性)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4)引论(提出问题)(5-9)本论(分析问题)(10)结论(解决问题)

4、学习引论部分:(1)、第一自然段: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固定句式“是„„的”:增强肯定语气的作用。假设提问:去掉两个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你们觉得那一句话更具有自豪感呢?原因:作者把自己作为有骨气的中国人的一员,自豪地代表全体中国人来说出这样的口号,所以说这是更增强了作者的那种自豪感。

过渡:作者吴晗没有一上来亮明观点之后,就跳入到第二部分,5到9的举例论证,而是用了2、3、4自然段对骨气的含义,以及对骨气的发展演变做一个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解释了论点的基础上,才进入了论证的过程。第二自然段:骨气的含义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什么是骨气,引用了孟子的一短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使之迷惑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之动摇

威武不能屈:威胁与武力不能使之屈服

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大丈夫(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人,对于现在已不仅指男人)作者的解释:高官厚禄收买不来,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来进一步解释了孟子的三句话。第三自然段:骨气的相关问题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意在说明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四自然段:骨气的相关问题

骨气的具体含义根据社会,阶级的不同,而不同(举例:抗日时期)

但是评价骨气的原则是不变的,坚定不移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而服务,在这基础上提出了,我们要学习我们祖先的骨气。

(1-4)段意:亮出观点,用孟子的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指出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号召我们向祖先学习。第三课时(讲授内容)

一、回顾议论文知识 三要素:

论点:见解和主张(灵魂)(证明的是什么)论据:论述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来证明)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用论据)结论——解决问题

二、学习本论部分: 论据

1,南宋的文天祥

处境:关在狱中,元诱投降拒绝降元“富” 论述:正气歌 2,古代的穷人

处境:饿得快要死了,拒绝施舍。给的方式:丢,嗟,来食带侮辱性

施舍者的嘴脸:慈善家的面孔,哟喝一声“喂,来吃” 为人办事:有背良心的事,有违人格的事

评论: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心理活动)——夹叙夹议“ 贫”

3、民主战士闻一多

处境:明知有人暗杀他,还有继续工作

体现骨气的一句话: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用毛主席《别了,司徒雷登》赞扬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体现骨气)“威”

分析三个事例:

1,、由古及今,古代——现代

2、地位阶层涵盖大,封建士大夫——下层人民——知识分子(代表性)

曾想过用朱自清的例子。

朱自清的例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投放救济粮的时候,朱自清当时是一身重病,但宁愿饿死也不愿领美国的救济粮,后来贫病交加去世了,去世之前还立下了遗嘱,叫家里的人绝对不要去领救济粮。

选择穷人的原因:论据的涵盖力,普通来百姓独具有这样的骨气,何况知识分子呢

三、学习结论部分

归结上文,无产阶级骨气的含义

七、整体板书设计

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本论:

1,文天祥,拒绝降元“富贵不能淫”

2,古代穷人,不吃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 3,闻一多冷对暗杀分子“威武不能屈”

林惠珊

第四篇: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学设计

o04211071

先泽然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

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

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

[二]、教学方法:

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 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文章入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课文的兴趣。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前15分钟为学生自读,其余时间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探究性作业 另外安排时间(结合作文课)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三]、教学重点:

引入与课文观点相反的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讨论、把握本文的论点、论据。

一、导入新课

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对吴晗的《谈骨气》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妨先来看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

近日查检以前的书时,不经意地翻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吴晗的《谈骨气》。……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我没有再次感受到什么“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吴老先生一开始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请问:“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答案不说也知道。为了支持论点,吴老先生搬出了那个“不食嗟来主食”的乞丐,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和横眉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闻一多,我真为这三个不屈的灵魂感到不值。人家不屈,说明人家的人格高尚,凭什么拿人家高尚的精神往那些麻木的人,那些坐享其成的伪君子的脸上贴金?还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说吃饺子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有人信,可硬把“有骨气”当成所谓“传统”塞到本国本民族的腰包里,稍明智一些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这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有何区别呢?

这位作者对《谈骨气》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暂时把这些批评的意见放在心里,慢些下结论,先按常规读懂、读好课文,然后再对两篇文章的是非做出自己的判断。相信这个问题会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的。二.提示自读要求

1.通读课文两遍。第一遍默读,要求圈出生字、新词,查字(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按自然段次序标明序号。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

2.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三.检查自读

1.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略)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这篇文章是议论文,主要是讲道理的,但作者写得很有感情,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劲。读的时候尽可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并把那些你认为读起来特别带劲的句子找出来,体味体味。

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剧臣‟等句子。然后结合给“宁(níng)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学生说出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

四、梳理文章内容

1.揣摩思路。教师提示:为了梳理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先来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并根据思路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进行讨论,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学生在讨论作者思路时,意见有分歧,绝大多数学生认为1—4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论点并说明骨气的含义以及今天我们对待骨气的原则。5—-9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分别用文天祥、饿人、闻—多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第10段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有怎样的骨气。个别同学则认为第1段应为文章的第—部分,独句成段,揭示中心沦点,显得肯定而有力。2-9段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话阐明什么是骨气,然后用文天祥等三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印证孟子三句话,这样划分才能显出第二部分思路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第三部分没有意见分歧。教师指出:文章怎样分段,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般教学参考书上都采用第一种分法,但第二种分法确实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学们对作者思路的正确把握。老师欣赏这种独立思考的态度。

2.按“什么”“怎样”“为什么”整体解读课文。学生发表意见,生:“谈骨气”这个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我不同意,“谈骨气‟只是表明论述的范围,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才是揭示中心论点的。(大家表示同意)

师:体会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个语气肯定的判断句,用“是……的”这样的句式,给人斩钉截铁不容怀疑的感觉。

师:你的语感很准确。下面大家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观点的。

生:作者在提出论点后,第2段就用孟子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具体说明什么是骨气。第3、4既从历史、传统的角度进—步肯定了中国人的骨气以及我们今天对待骨气的原则:对历史上有骨气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坚定不移地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

生:从第5段开始,作者用了三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这就支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生:课文最后一段在肯定孟子三句话积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内容,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

生:我有一个问题,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人物,如果按年代先后排列,应该是:饿人、文天祥、闻一多。但作者却没有这样排列,为什么?

师;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

生: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三个人物完全是与孟子的三句话一—照应的;文天祥多次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这是“富贵不能淫”;饿人直至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是“贫贱不能移‟;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死不屈,这是“威武不能屈”。如果三个人物按年代前后排列,就跟三句话的次序不一致,思路就有些乱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思路,从优点说,比较严谨;但同时也显得有些呆板,读起来不大有味道。(不少同学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很会读文章,我也同意这位同学对本文优缺点的看法。这是一篇写得“规规矩矩”的议论文,比较适合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入学习,放在初中三年级学习,确实嫌“浅”了,显得不耐咀嚼。但是我们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仍然是可以学出趣味来的。下一课我们就来做这件事。

五、布臵作业

作者列举的三个事实论据,涉及到三个人物,请同学们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以下资料:1.文天祥《过零丁洋》;2.“嗟来之食”的故事出处;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有关闻一多的文字;4你感到有兴趣的其他资料。(找到资料后,有条件的同学可用电脑制作幻灯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讨论、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要求在关键处都能问个“为什么”;在充分了解本文的沦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考,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布臵探究性作业。

一、学生交流作业

1.文天祥《过零丁洋》(学生背诵)

2.《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由学生作口头解释)

3.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学生就“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论证)的问题展开讨论

师:经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已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全文内容,还找到了课文涉及的一些资料。这是阅读的第一步工作,大家完成得很好。

下面大家再细读文章,请在关键处都问个“为什么”,这样也许会把本来较“浅”的文章读出点“深”意来。

生:我提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把饿人作为“贫贱不能移”的例证?我认为与其以饿人为例,还不如用朱自清的事例好。理由是:1.文中的另两个例证(文天祥和闻一多),都是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饿人却无名无姓,也许只是寓言中虚构的人物,夹在中间似乎有些不大相称;2.朱自清的生活年代离我们很近,事迹真实可信,对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师: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请大家发表高见。

(不少同学赞成把饿人的例子换成朱自清)

生:我不同意大家的意见。我认为文章选用什么例子,应该由写作的目的来定。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要证明“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文章选取的三个人物正好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时代:那个饿人大概是奴隶社会的,文天祥是封建社会的,闻一多则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现代,这就证明了“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作者的举例自有他的道理,如果把饿人换成朱自清,就跟作者的写作目的相背了。

生:我同意,想再补充一点理由: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谈中国人的骨气,举的就是闻一多和朱自清的例子,如果吴晗也举同样的两个人为例,那不是有抄袭的嫌疑了吗?

生:说吴晗抄袭,说得太严重了,但我认为这篇《谈骨气》至少是一篇没有什么创见的文章。如果把它和毛泽东《别了,……》中的那段文字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谈骨气》从论题的确定、论点的提出到论证的整个思路,都是“借用”别人的。

师:我真为同学们眼光的敏锐性高兴!中国过去的文人写文章,有个很坏的“传统”,叫做“代圣人立言”,自己没有思想,写文章只是为了阐发圣人的言论。这篇《谈骨气》也不能不带有这样的烙印。不过我相信,吴晗如泉下有知,一定会以学者的宽大胸怀,为同学们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敢于向名家挑战的勇气而暗暗喝彩的。

这里顺便向同学介绍一点有关吴晗的情况。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和闻一多都是站在斗争最前沿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民主战士,闻被人称为“狮子”,吴被人称为“老虎”,可见两人斗争的勇猛。

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积极“响应号召”,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剧本《海瑞罢官》,竟会被诬陷为“大毒草”,并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期间,他先被揪斗批判,后被投入监狱,在残酷折磨之下,于1969年10月11日自杀(一说吐血而殉,最后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了人格的尊严。吴晗和闻一多一样,也可以说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这也许正是这篇文章写得较有感情的原因所在。

三、就网上的批评文章进行讨论

师:下面是不是请同学们就那篇网上的批评文章谈谈看法。

4(学生发表看法。多数同学赞同批评文章的观点,认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是有不严密的毛病,因为中国人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少数同学认为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显然并不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不言而喻的,吴晗是位著名学者,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理,各不相让。他们都希望老师“给个说法”。)

师:看来,同学们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上。我不想当裁判,只想提供一点资料,究竟谁是谁非,请同学们自己拿主意。

前面说过,这篇文章让初三的学生读虽然嫌浅,但如果在读的时候不是把眼光局限于课文,而让视野稍稍拓宽一些,也是可以读出深意和趣味的。刚才同学们就是这样读的,我发现大家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对我们今后读文章是有启发的。

四、布臵作业

1.阅读下面两段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然后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限,形式不拘。完成作业 前,可以从网上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咖媒体对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报道、报纸社论等),使你的议论像这篇《谈骨气》一样,有具体的事实作支撑,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

(1)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了,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项目。而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这届奥运会上,许多年轻队员和老运动员一起发挥出了世界先进水平,让中国竞技体育又攀登上了一个新的巅峰。同时,他们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思考到底选用什么标题最为合适,有几个词语一直在脑中转动不已,它们就是:中国、中国人、奥运和骄傲。中国运动员在此次奥运会上的表现可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国籍感到骄傲。曾经听某人讲起在澳大利亚的一件事,有一位澳大利亚人间一位中国人是从哪来的,他猜过了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之后,就是没有谈到中国。而且,在得知对方是从中国来的之后;还抱歉地说如果一上来就猜中国的话,是很没有礼貌的,因为在澳大利亚人的心目中,中国人又邋遢又没文化。先不说在外国生活的华人感受怎么样,在经过了这次悉尼奥运会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我们终于把我们拼搏向上、永不服输的中国精神带到了悉尼,带到了澳大利亚,展现给了每一个澳大利亚人,展现给了全世界,让所有的外国人都知道中国人的骨气、中国人的精神,让所有对中国人有偏见的外国人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2)穷人搞别的搞不过富人,能在奥运会上拿几块金牌就成了可以炫耀的事儿。得了金牌后举国欢腾,游行上街的一定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单位专门放假让你回家看奥运会开幕式的也一定是第三世界国家。人家发达国家得块金牌是锦上添花,到咱们这儿就变成雪中送炭了。问题是咱们关心奥运会和别人不一样,人家是喜欢运动的人才看,不喜欢的人跟没事似的,在亚特兰大开奥运会那阵子还有人专门在那几天出去旅游,躲开奥运会。中国就非要闹得举国上下除此无大事,平时连奥运会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老太太,也要对着电视说几句得了金牌,可为咱争气了的话。八八年奥运会没搞好,被说成兵败汉城,全国上下如丧考妣,后来搞好了,又说体育健儿真是最可爱的人。中国足球老也冲不出去,恨得全国人民牙痒痒的,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真像中国足球弄好了就可以超英赶美了。

说到底,把奥运会看成关乎国运的大事,是一种典型的弱国心态。

泸县玄滩镇玉河学校九年级

先 泽 然

2009年9月22日

第五篇:《谈骨气》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能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 过程和方法:教师以讲授为主,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教学难点:论据的选择(代表性、概括性)、基本的写作方法 【道具使用】

课本、多媒体 【课前准备】

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标出文章中不明白的地方,包括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等 教师:1.制作PPT,列出文本中需要掌握的字词句

2.分析文本,标注出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解决的对策

3.写好教案备好课 【教学内容】 1.生字词的解释

2.议论文的三要素

3.理论文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4.引领学生整体感受民族自豪感: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1.提出问题:“什么叫做骨气”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本写了哪几个人的哪几件事?

2.这些人的事情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质?

3.为学生解决生字词问题(通过多媒体投射出来)

4.学生文通字顺之后,提出问题:作者写这么多人与事的目的是什么?

5.由教师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具体的阐述。对于作者对论据的选择,列举了不同时代、不同职位的人的不同事情,提出在写议论文的时候要注意论据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涵括面尽可能要广阔一些。

6.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能够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7.总结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课后作业】

让学生进行一次议论文的练笔:写一篇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议论文,要求论据不得与书本重合,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七、【板书设计】

谈骨气

吴晗

富贵不能淫 南宋 文天祥 宁死不降 贫贱不能移 春秋 穷人 不食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近代 闻一多 宁死不屈

下载谈骨气导学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骨气导学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习本文用充分的事实作论据举例论证的写法。 2.正确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文中赞扬骨气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 3.理解骨气的内涵,以我们伟大......

    《谈骨气》阅读[精选合集]

    《谈 骨 气》 吴 晗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

    谈骨气鉴赏

    《谈骨气》赏析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句话......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教案 黄冈中学高级教师 广德鸿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骨气的内涵及其社会性、阶级性,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立志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2、学习课文提出论......

    谈骨气教案

    谈骨气 北京市怀柔区第四中学 高春燕 一、教材依据 北京版第15册(八年级上学期用);第一单元 议论文; 第二课《谈骨气》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2、设计理念 3、教材分析 4、......

    《谈读书》导学案

    《谈读书》导学案 中学导学案 年 级: 九年级语文 使用时间:XX、12、 题1谈 读 书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了解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及读书的作用、意义;2......

    谈骨气原文及赏析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

    谈骨气议论文(推荐5篇)

    在《谈骨气》一课中,作者通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句话,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人要有骨气这一点。其中,作者在论证“贫残不能移”这一句的时候,用了《嗟来之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