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4:5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主任,各位校长、同志们,上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我们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今天,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的工作,参加我们的会议。

这几年北京市教委的同志,特别是几位主任非常重视我们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和发展,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应该说北京市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在稳步推进,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刚才杜主任也总结了,校办产业得到了发展。同志们知道,校办产业不仅仅安排了学校的富余人员,在为学生实习,为教学提供服务,转化学校的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为我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的学校得到了相当的回报,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大支持。这几年,北京市的校办产业,杜主任刚才讲我们现在总资产700多亿、净资产300多亿,我觉得尽管规模不大,但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从很多方面都体现出来。在提供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实习,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特别是在国家领导层面上更多地是重视发展我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校办产业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这方面做了很大贡献。

我想利用今天这次机会,主要跟大家通报一下我们高校校办产业这几年来的情况,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从2005以来,事实上我们这个工作启动试点在2001年,在北大、清华两校开始试点。试点进行几年以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5年教育部召开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发了文件。会议后大约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全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情况一会儿给大家报告一下。第二方面,我想向大家通报下一步教育部想做些什么事情,主要有那些考虑,包括一些工作安排,跟大家稍微提一提。第一项内容,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部署了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尽管我们高校产业工作的方针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但是我们的重点是规范化建设。从教育部来说,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以后列入了教育部的重点工作。我们多次召开部长专题办公会议,基本上每年都有好几次,讨论研究产业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由周济同志担任组长的高校

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推进这项工作,我们科技发展中心作为具体实施部门,在部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司局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很多工作。

首先,开展了会议精神、文件的传达、学习、培训。

第二方面,我们积极进行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比如财政部、国资委、国税总局、工商总局等。因为教育部我们在产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很少,我们不是事权部门,但是我们这项工作都需要把相关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高校产业工作的政策也得到了这些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们成立国有独资的资产公司的时候,2006年出台了新《公司法》允许成立法人独资公司解决了我们很大问题。2006年年终的时候,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及时指导高校组建资产公司的工作。同时,为了加大推进工作的力度,在2006年4月中旬到6月底,我们对全国高校,第一次面向全国的专项检查,落实文件的精神(我也来了咱们北京市,当时杜主任接待了我)。那次检查不是检查规范化的结果,而是检查文件的落实、会议精神的传达。这是面向全国的检查,主要是督促各地高校特别是直属高校、地方职能部门加快推进这项工作。这是一项重要主要工作。

还有一项对工作促进比较大的,2006年11月教育部再次召开推进产业规范化工作的视频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济、赵沁平和田叔兰等部领导都亲自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视频会议后,因为各个各省市、教育部直属院校的领导都参加了,应该说对高校产业规范化工作推进的力度更大。实质上真正重视起来,我觉得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是2006年大家真正起步了。我们文件要求用一年半时间完成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但由于会议文件的传达、会议精神落实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我们要清产核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难度非常大,所以说我们原来估计的一年半的时间要没有达到。

2007年3月份,我们又组织了教育部直属高校进行产业规范化的自查工作。我们多次开会强调,要进行一次自查,并且针对部属高校的自查报告进行了逐项检查。我们还请专家组,因为有几所做的比较靠前的学校,比较有经验的专家,以专家组的名义对各校检查结果写出有针对性较强评价意见和改进的意见。学校自查以后,我们请专家仔细研究了各个学校的进展,针对各个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

转发了专家组《在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建议》,从操作层面对学校实施中遇到的20多个问题给与指导。

去年年终我们还组织教育部直属院校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总结。我们花了一定的时间对各个学校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研究。从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教育部的直属院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各个高校的进度差异也很大。目前,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中,有50所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达到或基本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按照文件的规定全面清产核资、组建资产公司,完成资产划转到资产公司,今后学校对企业的管理不再是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出资额多少以股东的身份参与管理,建立防火墙,避免教学、科研与产业的相互影响。我们说有50所学校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其中有9所学校工作比较出色。同时,我们认为还有22所部属高校从严格标准还没有达到基本的工作要求。对这些学校,我们几次找校长谈、找书记谈,工作现在还都在积极开展,但有些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因为涉及到法律,涉及到案件,(一些案件在处理,等待案件处理完了再继续进行),但清产核资都在进行。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应该说,经过这段工作,全国面上的,特别是部直属院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应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所投资企业都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清理,摸清了所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教育部直属院校目前是这个情况。开展了清产核资,为高校建立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摸清了家底。另外,通过高校设立资产有限公司,将学校经营性资产划入资产公司,基本改变了学校以事业法人的身份直接投资,创办或管理企业的状况,开始探索建立新型高校企业管理体制。到目前,部属高校中有52所已经组建了资产公司,并且拿到了营业执照,已经开始运营,法律上也正在运作。

我们也统计了地方的学校,到2007年8月底,全国包括中央部委和地方的高校,已经有63所(不是教育部所属学校)组建了资产公司,有147所高校正在筹建。清产核资都做完了,地方高校和中央部委高校大概加起来有210所高校进行了(规范化)工作,也是资产规模比较大,严格按照2005年2号文件精神在做这个工作。

第四,各个高校重点围绕着“三重一大”开始探索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和决策的监管体制,严格管理高校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由于清理和规范以后,高校领导对学校的投资行为更加重视,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各高校也认真部署和实施撤并、重组、改组企业,积极推进现

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校产业规范化的其他工作我们也在进行。特别是学校领导在企业中持股和兼职进行认真的清理。特别是这二年来,对学校冠名的问题,学校领导兼职的问题等等进行比较彻底的清理。有些学校开始依法整顿学校冠名问题。

两年来虽说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距离教育部党组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教育部党组着眼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做出了开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决策。决策是正确的也很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颁发了指导性文件,符合高校产业发展的实际,方向明确,目标明确,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想各个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逐步做好这项工作。从2005年的2号文、2006年1号文,到最近又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学校领导兼职的事。

下面我想稍微花一点时间,讲一讲我们下一步做哪些事情。

2007年以来部里专门召开了两次部长专题办公会。特别是2007年4月5号,陈志立国务委员正式听取了高校产业规范化工作汇报。这可能是有高校有产业以来,国务院领导第一次正式场合听汇报。当时财政部、国资委,科技部、国办、教育部、审计署等部门的领导都参加了。陈志立国务委员就高校产业做出重要指示。去年年底12月14号,教育部部长办公会又听取我们对近两年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也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了重要决定。结合落实部长办公会的精神,我们进行了工作的研讨。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有一些想法:

首先在整个高校产业工作的发展方向上,我们还是继续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推进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工作,大部分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今年重点是地方院校,我们还可能会再检查。我们是不是开些现场会?主要是推动地方大学规范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我们想地方大学要继续全面深入清理学校所投资的企业,摸清企业风险。特别是一部分风险比较大的企业,从学校层面要制定阻止风险的预案。我们这几年重点做了教育部直属院校(的工作),一些地方大学的资产规模也很大,给学校带领经济上、法律上的风险都有可能。我们希望学校能全面摸清家底,进行清产核资,把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开建账,分别管理,按照教育部的文件,有条件的成立资产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企业。

第二,我们工作就是尽快建立高校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还没有组织全面清产核资的学校要抓紧组织。我们要求在2008年上半年以

前,对教育部直属院校还没完成组建资产公司部署的高校要组建完毕。同时要求2008年底把科技型企业的资产化转到资产公司。各个高校在建立健全相关产业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防止所投资企业出现重大经济问题。一个是投资失误,监管体制建立起来,也防止个别人犯罪。

第三,要加快全资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步伐,尽快在部属高校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校要在全面清理高校企业的基础上,适当压缩高校企业规模,坚决关闭一部分效益不好的全资企业。要督促一部分负债比较重的高校,退出在企业中的股权,包括一部分上市场公司的控股权,以减轻债务负担。现在学校负债太重,我们能变现的就变现一部分。因为,咱们现在高校作为第一大控股的股东上市公司有41家。这一阵股市不是太好,股市好的时候,希望能够变现一部分,能够减轻债务负担。其它保留下来的企业,要加快推进改制工作,加速社会化进程,按市场化原则来经营和管理。我们重点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把企业要做大做强。但是企业做大作强后毕竟会是个社会的企业,所以我们能够变现的,做大做强后变现。

第四,我们要继续深入其它规范化工作,包括规范学校对外投资行为。要继续清理不合规的企业担保(特别是我们校领导和资产公司老总都在这,我们担保的事情一定要特别重视,不合规的担保一定不要做),以及清理校领导不合规兼职行为。对部属高校,我们最近又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在企业兼职的校领导要在6月底前全部退出。这是科技发展中心会同人事司、监察局三个部门最后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文件,要求直属院校的校领导全部退出在校办企业中的兼职,但在资产公司,主管产业的领导做资产公司的董事长还是可以兼职的,其他校领导一律退出。前两天见到田部长,田部长问怎么样?还有142个直属院校(领导)在兼着,不合规,兼着校企领导。田部长说,授权你们,就是二选一,你做校长就别做董事长,要做董事长就别做校长。这次教育部非常坚决。原来清产核资,或者我们规范化建设推进不力也好,很多是因为校领导在不同的公司兼职。政策也不一样,上缴的也不一样,都是校长谁管谁?这次教育部下决心,除了我们合法规定的,作为学校资产公司的董事长由主管产业的校长来兼任,这个可以,其他的校长一律不得在公司兼董事长或参与企业管理。6月底要清理完毕。今年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还是要组织高校制定经营性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或者是法规性文件。因为资产公司成立起来了,相关的管理我们要做,推动高校建立比较完善的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重点是建立学校对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监管管理制度。今

年我们会出台个指导性文件,具体到学校要根据指导文件,制定学校对资产公司管理规定,资产公司对参股企业的管理的规定。今年我们还会加强对部直属院校的指导和检查,下一步准备依托高校产业协会,建立一个专家巡视组,对一部分进展比较缓慢的和风险比较大的学校,加强督察,召开相关会议,推动和指导地方院校开展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这是规范化建设的几个主要思路。

在积极发展方面,我们也想结合我们国家在准备推出创业版,也跟证监会,因为证监会对高校科技企业比较重视,我们在一块商谈,遴选出一些我们高校条件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创业版条件的,重点支持一批能够在创业板推出。同时,我们也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包括体制机制一些关系。因为我们想积极发展,那么由相关的各方利益,我们现有的法规体系、现在的经济发展环境都要做一些相关研究。我觉得高校科技产业对国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知道有没有新闻界的朋友,不要把我这句话传出去。我就觉得我们的科研现在有点异化。科研到底为了什么?你们校长都知道,我们现在把科研论文当成主业。事实上,科研论文是科研的副产品,而现在我们科研人员也好,校长也好把科研论文当作主业来抓。我觉得这是科研的异化。科研一定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在我们这条战线上,尽管产业规模不大,但我们高校的科研力量很强。我们高校科研现在基本上占到全国,从人员上我们是第一大队伍,从贡献上我们基本上是半壁江山。国家的三大奖我们都超过50%。凡是能够让高校竞争的,比如科研经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项目拿到80%,百分之七十九点几;重点项目占到三分之二。但是我们很多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让学校参与竞争。还是原来的体制,比如说按工业部委他的系统来申请。如果让放开申请的话,高校科研的贡献会更大。所以说,高校的科研一定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我觉得我们的事业,尽管我们北京市现在控制资产700多亿,但是我们的前途非常光明。我们把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也希望北京市教委加强对所属高校的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快这项工作的步伐。今天特别感谢北京市政府各个部门对我们高校产业工作的支持。

第二篇: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农业局++副局长传达了荆州市会议精神,++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学上的分类越来越细,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温家宝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绿色食品工作,2+++年省政府以++号令下发了《++省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以++号文下发了《++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政策和措施。++市在++月初举办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培训班,为我们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技术保证。各级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发展绿色食品是推动优质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的重点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在调整的思路上要由农业的外延系列的调整,逐渐转移到内涵系列的提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我市近几年来大力施实“六优”工程,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较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和收脱、贮藏方式的改进,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近期内农产品供求的基本态势可概括为需求制约,主要农产品过剩加重,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农产品卖难。农产品销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县++集团生产的大米,过去在上海无人问津,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后,上海客商一次性就订购大米5000吨,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市++镇是我省闻名的西瓜大镇,前几年由于没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瓜农的效益与其他瓜农相比没有什么优势。XX年该镇申报了无公害食品西瓜,在西瓜过剩的情况下,每斤无公害西瓜比普通瓜价格高0.05-0.1元,农民仅此一项每亩就增加收入200多元。

3、有利于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更加关注健康、时尚,城乡中富裕了的阶层渴望得到绿色无公害食品,也对食品质量的多样、优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由温饱食品向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但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性的绿色壁垒正在筑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而绿色食品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农药问题,已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以茶叶为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因达不到质量标准我国出口茶叶被拒收、退回原产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应对入世挑战,抢占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农业。

5、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生产规程不科学,如乱用农药、滥施化肥,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局部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天敌破坏。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美化、绿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相得益彰。

二、明确重点,加大措施,加快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

绿色食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我市与++其它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县仅++集团就一次性地申报9个绿色食品品牌,其它县市均有起步。面对现实,各级干部要自我加压,加大工作措施,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近期内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发展无公害食品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也可以直接申报绿色食品。具体讲要抓好五个方面的措施。

1、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重点开发。结合我市资源优势,我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重点:一是粮油产品。以++米业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大米品牌;++酒厂要增加“++”品牌的内涵,创建绿色食品++酒;++粉丝加工厂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创建无公害食品粉丝;以++油脂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食用油品牌。二是瓜果类产品。目前我市几个规模较大的柑桔场要加强联合,组建++柑桔产销协会,以协会名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西瓜、++葡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无公害食品标志。三是茶叶。我市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基础,“++”茶并已获得“++省十大名茶”称号,市特产开发公司对各大茶场要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质量,创建无公害茶叶品牌。四是蔬菜。以++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菜生产基地为基础,发展名优蔬菜、特种蔬菜生产,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五是畜禽蜂产品。++猪、++的养羊、++的黑山羊、鹅、++的山区养蜂,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建设无公害猪、羊、鸡、鹅、蜂养殖基地,培育品牌,创建我市畜禽、蜂类产品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六是水产品。发挥我市水产品优势,以++鳜鱼、++青鱼等品牌为基础,申报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志。七是食用菌类产品。以++食用菌基地、++双孢蘑菇基地为基础,巧借外援,大力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创建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八是饮料及其它产品。我市浓缩果汁加工厂项目已初步达成协议,要高标准建厂,高起点注册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饮品及相关产品。各地要明确重点,把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责任人,以企业、协会为载体拿出强有力的专班和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开发绿色食品,是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粮油产品、瓜果、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构建市场竞争的规模优势。在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一是要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我市在建的科技工程如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是要发展绿色食品种子种苗产业,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种子种苗资源,满足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绿色食品生产准用的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四是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绿色食品包装材料。

3、抓好农产品加工,确保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一个优质品种,要有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引种制种、生产栽培、采摘收获脱粒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收获加工过程中不注意质量,如普通存在公路脱粒的现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要注重绿色食品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贮藏运输技术规程,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要加快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城区要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超市设立绿色食品专柜,并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等大中城市设立我市绿色食品销售窗口,逐步建设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4、培育品牌,加速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今年,一定要实现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零的突破,力争今明两年全市标志数达到4-5个。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从长远出发,舍得拿干货,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工作。全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由享受标志的有关单位向农业部门呈报,再由市农业部门向上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申报。

5、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食品的质量信誉。要按照《++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行为;二是把绿色食品技术落实到实处;三是开展经常性市场打假工作,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标志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有机食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绿色食品产业正在成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无公害食品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主导食品。在现阶段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创建我市农业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培植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否抓出成效,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象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好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绿色食品的申报工作。二是切实加强部门配合。绿色食品工作涉及部门多、行业广,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开发,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绿色食品开发的投入,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食品开发投资机制。农业、科技、畜牧、水产等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在技术上提供支撑。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加快农业信息中心建设速度,不仅要把外面的信息收集进来,更要把我市农产品信息发布出去,发展网上农业。工商、税务、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特事特办;同时加大打击各类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的力度。宣传部门要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好的做法和典型大力宣传。三是加强绿色食品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行政执法服务体系,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申报专班,加强上下联系,为申报工作创造条件。四是积极开辟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加强流通中介组织建设,培育绿色食品市场,开通鲜活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减免收费的绿色通道,开展绿色营销。五是加大奖励措施,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重奖。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凡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的企业,市政府研究决定,市财政将按每个品牌给予1万元的奖励。

同志们,绿色食品是高科技产品,虽然我们起步晚、任务重、困难大,但我市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为发展绿色食品工作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蕴藏了后劲,只要我们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就一定能够把我市绿色食品工作搞上去,就一定会为我市农业添上新的一页。

第三篇: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农业局++副局长传达了荆州市会议精神,++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会议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学上的分类越来越细,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温家宝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绿色食品工作,2+++年省政府以++号令下发了《++省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以++号文下发了《++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政策和措施。++市在++月初举办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培训班,为我们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技术保证。各级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发展绿色食品是推动优质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的重点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在调整的思路上要由农业的外延系列的调整,逐渐转移到内涵系列的提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我市近几年来大力施实“六优”工程,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较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和收脱、贮藏方式的改进,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近期内农产品供求的基本态势可概括为需求制约,主要农产品过剩加重,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农产品卖难。农产品销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县++集团生产的大米,过去在上海无人问津,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后,上海客商一次性就订购大米5000吨,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市++镇是我省闻名的西瓜大镇,前几年由于没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瓜农的效益与其他瓜农相比没有什么优势。2001年该镇申报了无公害食品西瓜,在西瓜过剩的情况下,每斤无公害西瓜比普通瓜价格高0.05-0.1元,农民仅此一项每亩就增加收入200多元。

3、有利于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更加关注健康、时尚,城乡中富裕了的阶层渴望得到绿色无公害食品,也对食品质量的多样、优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由温饱食品向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但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性的绿色壁垒正在筑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而绿色食品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农药问题,已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以茶叶为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因达不到质量标准我国出口茶叶被拒收、退回原产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应对入世挑战,抢占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农业。

5、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生产规程不科学,如乱用农药、滥施化肥,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局部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天敌破坏。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美化、绿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相得益彰。

二、明确重点,加大措施,加快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

绿色食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我市与++其它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县仅++集团就一次性地申报9个绿色食品品牌,其它县市均有起步。面对现实,各级干部要自我加压,加大工作措施,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近期内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发展无公害食品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也可以直接申报绿色食品。具体讲要抓好五个方面的措施。

1、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重点开发。结合我市资源优势,我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重点:一是粮油产品。以++米业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大米品牌;++酒厂要增加“++”品牌的内涵,创建绿色食品++酒;++粉丝加工厂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创建无公害食品粉丝;以++油脂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食用油品牌。二是瓜果类产品。目前我市几个规模较大的柑桔场要加强联合,组建++柑桔产销协会,以协会名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西瓜、++葡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无公害食品标志。三是茶叶。我市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基础,“++”茶并已获得“++省十大名茶”称号,市特产开发公司对各大茶场要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质量,创建无公害茶叶品牌。四是蔬菜。以++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菜生产基地为基础,发展名优蔬菜、特种蔬菜生产,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五是畜禽蜂产品。++猪、++的养羊、++的黑山羊、鹅、++的山区养蜂,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建设无公害猪、羊、鸡、鹅、蜂养殖基地,培育品牌,创建我市畜禽、蜂类产品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六是水产品。发挥我市水产品优势,以++鳜鱼、++青鱼等品牌为基础,申报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志。七是食用菌类产品。以++食用菌基地、++双孢蘑菇基地为基础,巧借外援,大力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创建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八是饮料及其它产品。我市浓缩果汁加工厂项目已初步达成协议,要高标准建厂,高起点注册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饮品及相关产品。各地要明确重点,把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责任人,以企业、协会为载体拿出强有力的专班和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开发绿色食品,是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粮油产品、瓜果、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构建市场竞争的规模优势。在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一是要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我市在建的科技工程如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是要发展绿色食品种子种苗产业,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种子种苗资源,满足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绿色食品生产准用的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四是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绿色食品包装材料。

3、抓好农产品加工,确保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一个优质品种,要有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引种制种、生产栽培、采摘收获脱粒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收获加工过程中不注意质量,如普通存在公路脱粒的现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要注重绿色食品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贮藏运输技术规程,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要加快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城区要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超市设立绿色食品专柜,并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等大中城市设立我市绿色食品销售窗口,逐步建设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4、培育品牌,加速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今年,一定要实现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零的突破,力争今明两年全市标志数达到4-5个。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从长远出发,舍得拿干货,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工作。全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由享受标志的有关单位向农业部门呈报,再由市农业部门向上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申报。

5、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食品的质量信誉。要按照《++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行为;二是把绿色食品技术落实到实处;三是开展经常性市场打假工作,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标志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有机食品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绿色食品产业正在成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无公害食品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主导食品。在现阶段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突破口,创建我市农业精品名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培植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是否抓出成效,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象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好这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绿色食品的申报工作。二是切实加强部门配合。绿色食品工作涉及部门多、行业广,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开发,确保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食品开发项目的信贷扶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对绿色食品开发的投入,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食品开发投资机制。农业、科技、畜牧、水产等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在技术上提供支撑。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力度,加快农业信息中心建设速度,不仅要把外面的信息收集进来,更要把我市农产品信息发布出去,发展网上农业。工商、税务、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特事特办;同时加大打击各类假冒绿色食品行为的力度。宣传部门要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好的做法和典型大力宣传。三是加强绿色食品工作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质量监测检验体系、行政执法服务体系,建立绿色食品标志申报专班,加强上下联系,为申报工作创造条件。四是积极开辟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加强流通中介组织建设,培育绿色食品市场,开通鲜活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减免收费的绿色通道,开展绿色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销。五是加大奖励措施,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重奖。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凡获得省级以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品牌的企业,市政府研究决定,市财政将按每个品牌给予1万元的奖励。

同志们,绿色食品是高科技产品,虽然我们起步晚、任务重、困难大,但我市发展优质农业、特色农业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为发展绿色食品工作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蕴藏了后劲,只要我们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协力,迎难而上,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就一定能够把我市绿色食品工作搞上去,就一定会为我市农业添上新的一页。

第四篇: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为开好这次会议确定了指导思想。下面,我从部门的角度,谈几点工作意见:

一、XX县茶叶产业发展

情况

我县茶叶种植分散,遍及全县6乡1镇。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7774亩,其中,采摘面积14995亩,丢荒面积2280亩,新植面积449亩。年产茶叶鲜叶576.5万公斤,其中:春茶148.3万公斤,夏茶287.7万公斤,秋茶140.5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24个,其中,精制加工厂3个,初制加工厂2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164台(套),从业人员201人。2004年共加工生产茶叶68.97万公斤,其中:加工毛茶40.99万公斤,精制茶27.99万公斤(春茶加工毛茶10.9万公斤,精制茶7.5万公斤;夏茶加工毛茶22万公斤,精制茶13.8万公斤;秋茶加工毛茶8.2万公斤,精制茶6.6万公斤),实现总户值642.33万元,销售收入567.53万元。涉茶农户3140户,13472人,茶农人均增收420元。

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XX茶叶遍及全县6乡1镇,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涉及面广而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大部份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茶园丢荒现象严重

我县茶农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出现“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丢荒现象十分严重。截止2004年10月,丢荒面积就达2280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

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引进的FF大叶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大部分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生产部门恶性竞争

长期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没有设置专管机构,一直属代管,全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秩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茶叶流通体制放开后,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内乱,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

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有部分企业虽购进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闲置,生产出的茶叶产品与拥有设备不相符,造成极大的浪费。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毛茶,使XX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

(六)品牌多、名牌少

我县茶叶品牌有“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蒸梅茶”、“白兰花茶”等。品牌虽多,但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七)缺乏流动资金,企业运作困难

茶叶生产季节性强,3月中旬收购加工春茶,5—6月收购加工夏茶,8—10月收购加工秋茶,8月至次年3月是茶叶销售的旺季。随着社会信用度的降低,买空卖空现象十分突出,应收款不能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资金匮乏,不能及时收购茶农生产的原料,造成加工企业处于停厂、半停厂状态。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严重的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茶叶生产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一)茶叶产业的指导思想

XX县茶叶产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快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形成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日摆脱困境,促进农业增效,茶农增收。

(二)茶叶产业目标及任务

根据我县东、西部茶叶种植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特点,我县2004年至2010年茶叶生产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东部种植区,和平、白云、湾塘、新华四个乡,应切实加强现有茶园管理、改良、改造低产茶园,努力提高单产、逐步使茶叶单产水平达到50公斤以上,更新现有加工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中上等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西部种植区新现、玉屏、白河三个乡镇应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经济优势,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强科学管理,挖掘茶叶增产潜力,更新落后设备,改进制茶工艺,不断开发

第五篇: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X副县长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作了《抓住机遇、拓展思路,努力开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发潜力、发展态势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为开好这次会议确定了指导思想。下面,我从部门的角度,谈几点工作意见:

一、XX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我县茶叶种植分散,遍及全县6乡1镇。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7774亩,其中,采摘面积 14995亩,丢荒面积2280亩,新植面积449亩。年产茶叶鲜叶576.5万公斤,其中:春茶148.3万公斤,夏茶287.7万公斤,秋茶140.5万公斤。全县现有茶叶初、精制加工厂24个,其中,精制加工厂3个,初制加工厂21个。拥有各种加工设备164台(套),从业人员201人。2004年共加工生产茶叶68.97万公斤,其中:加工毛茶40.99万公斤,精制茶27.99万公斤(春茶加工毛茶10.9万公斤,精制茶7.5万公斤;夏茶加工毛茶22万公斤,精制茶13.8万公斤;秋茶加工毛茶8.2万公斤,精制茶6.6万公斤),实现总户值642.33万元,销售收入567.53万元。涉茶农户3140户,13472人,茶农人均增收420元。

二、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XX茶叶遍及全县6乡1镇,茶叶种植以农户为生产主体,涉及面广而分散,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大部份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增加了生产成本。给科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科技意识差,管理滞后,茶园丢荒现象严重我县茶农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技意识不强,病虫防治、修剪和培肥管理工作跟不上,茶园出现“遍地开花,处处结果”,丢荒现象十分严重。截止2004年10月,丢荒面积就达2280亩。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滞后,茶农凭据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三)茶叶品种单一,茶树品种严重老化、退化我县种植的茶叶品种为70年代引进的FF大叶种,经过30多年的采摘,大部分茶园已老化,品种退化严重,茶园普遍产量低、品质差、抗病虫能力弱等问题,亟待进行茶园改造和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改良。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各生产部门恶性竞争长期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没有设置专管机构,一直属代管,全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秩序混乱,没有一个部门全面掌握茶叶的生产发展情况。茶叶流通体制放开后,企业主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经营上,无人顾及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恶性竞争,相互内乱,导致茶叶产品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和加工人才,茶叶加工水平低我县茶叶加工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产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有部分企业虽购进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但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闲置,生产出的茶叶产品与拥有设备不相符,造成极大的浪费。无法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只能加工一般毛茶,使XX茶叶只能成为外地茶叶商的原料基地。

(六)品牌多、名牌少我县茶叶品牌有“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蒸梅茶”、“白兰花茶”等。品牌虽多,但精品品牌的茶叶少,企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深加工程度低,产品的技术质量和附加值不高,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七)缺乏流动资金,企业运作困难茶叶生产季节性强,3月中旬收购加工春茶,5—6月收购加工夏茶,8—10月收购加工秋茶,8月至次年3月是茶叶销售的旺季。随着社会信用度的降低,买空卖空现象十分突出,应收款不能及时到位,银行贷款难度大、企业资金匮乏,不能及时收购茶农生产的原料,造成加工企业处于停厂、半停厂状态。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严重的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茶叶生产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一)茶叶产业的指导思想XX县茶叶产业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快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形成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日摆脱困境,促进农业增效,茶农增收。(二)茶叶产业目标及任务根据我县东、西部茶叶种植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特点,我县2004年至2010年茶叶生产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东部种植区,和平、白云、湾塘、新华四个乡,应切实加强现有茶园管理、改良、改造低产茶园,努力提高单产、逐步使茶叶单产水平达到50公斤以上,更新现有加工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中上等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西部种植区新现、玉屏、白河三个乡镇应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经济优势,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加强科学管理,挖掘茶叶增产潜力,更新落后设备,改进制茶工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叶新品种、新品牌。实现茶园管理和制茶工艺规范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种茶经济效益。(三)茶叶产业发展规规划根据我县茶叶种植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品种的适应性等特点,从2006年至2010年,在保持东部茶区现有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的同时,将在西部茶区昆河公路、屏八公路两侧发展13000亩无公害茶和有机茶,其中:无公害茶10000亩,有机茶3000亩。玉屏镇发展2000亩,新现乡发展8000亩,白河乡发展3000亩,使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000亩以上,投产面积达到25000亩以上,产量达到2000吨,产值达到25 00万元,使之真正成为我县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四、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一)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化种植我县玉屏、新现、白河三个乡镇有茶叶面积13938亩,占全县茶叶面积的78.4%,县内的三个精制加工厂,XX县茶厂建在玉屏镇,XX县外贸公司茶厂建在白河乡辖区内屏八公路旁,大深沟茶厂建在新现乡辖区内昆河公路旁,三个乡镇森林覆盖率高,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土壤呈酸性,土质肥沃,具有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我县优质茶园建设将重点布局在玉屏、新现、白河三个乡镇使之形成规模,促进产业化经营。湾塘、白云、和平、新华四个各的茶叶生产,在认真抓好现有茶园改造管理的同时,把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者组织起来,实行弱弱联合,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二)加强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加强茶园建设管理,根据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千方百计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一是对树势衰老的茶树实行台刈,重新培养树冠:二是对树龄老化、放荒和生长不规范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促使茶树迅速生长;三是加强培肥管理,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增产素,提高茶叶产量;四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多用生物农药,把我县茶园培育成为生态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县委、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对茶叶企业的扶持:一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外资,对落后、陈旧、老化和淘汰的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水平;二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和设备进行独立、联合、开发;三是转变家庭作坊式加工为现代化流水线加工,提升茶叶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五是加大优良品种的扶持力度,对茶叶种植专业户,尤其是优良品种的种茶专业户,从资金和物资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加快优质茶叶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四)开发各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紧紧抓住州委、州人民政府加快茶叶产业培植的机遇。加大XX茶叶种植力度,坚持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路子,对整个茶叶市场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按照“生态、保健、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利用本地优质茶原料,引资开发“玉女环”、“碧螺春”、“银针”等名特优茶系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研发不同风味和功能的茶叶新品种,如:降糖茶、降压茶等。同时,提升“糯米香茶”、“云雾茶”、“绞股蓝茶”、“白兰花茶”等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开发精品名牌。通过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名牌宣传拓宽市场,带动我县茶叶生产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增强市场竞争力,立足FF、面向FF、走向国内国际市场,促进XX茶叶走向辉煌。

下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李志民主任在北京市校办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科技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科技工作任务。动员各乡镇、企业、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新生同志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务通报第49期 (二○一○年五月十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小平(2010年1月7日)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扬州市委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研究分......

    在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王尧主任宣读了《关于表彰优秀科技特派员和优秀专家大院的决定》。继模局长对全县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具体部署,我表示赞同。市局张局长的重要讲话,是我县今后......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科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科技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速推进“科教兴市”战略,为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

    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XX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省科技战线认真贯彻“xxxx”重要思想,全面部署和组织启动科技攻关计划,深化科技体......

    在全镇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夏静波同志在全镇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天,镇党委、政府隆重召开全镇科技工作大会,总结表彰上一年度为我镇科技进步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研究部署今后的科技工作。......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新生同志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政务通报第49期(二○一○年五月十日)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