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改良方案
绿色食用菌种植——技术创新方案
一.宗旨
1.倡导绿色食品,通过技术更新提高食用菌产量及品质;
2.增强我校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为我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二.计划实施者
“蚌埠学院生物系食用菌兴趣小组”
成员:王广维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王清泽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鲁德迅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白洋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张泉亮生物系 11级食品工程
指导老师:***
三.首期规模、主要投入及预算
1.首期规模:1500袋,每袋料重约0.5Kg,总料量约750Kg;平菇:1000袋,杏鲍
菇:100袋,鸡腿菇:200袋,茶树菇:200袋。
2.主要投入:(1)固定设施设备:①育菇房(已配)②加热设备(已配)③粉碎机 ④
灭菌设备 ⑤加湿器、温湿计、二氧化碳浓度计等;
(2)原料:玉米芯、棉籽壳、稻壳等
(3)辅料:麸皮、玉米粉、料糠、石膏粉等
3预算:
(1)成本:1.5~2元/袋×1500袋=2250~3000元(不包括固定设备投入及劳动力成本)取均值= 2625元
(2)预期收成:
平菇—10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5.0
元/ kg(市场均价)=2700~3375元
杏鲍菇—1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12.0
元/ kg(市场均价)=648~810元
鸡腿菇—2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9.0
元/ kg(市场均价)=972~1215元
茶树菇—200袋×0.5kg/袋×0.9(接种成功率)×1.2~1.5(出菇率)×12.0
元/ kg(市场均价)=1296~1620元
毛利:5616元~7020元取均值= 6318元
(3)纯利润:毛利﹣成本=6318元﹣2625元 = 3693元
投入产出比 =成本 :纯利润 = 2625 :3693 ≈ 1 :1.4
(首期历时三个月左右)
四.技术创新方案及要点
(一)培养基改良
1.透气效果改良
方法一:加入一些透气性好的物质——分层添加无菌沙子、甘蔗渣。
说明:(1)无菌沙子:在人工装料过程中,分多层均匀加入适宜厚度的无菌沙子
(1-3层),通过沙子增加菌棒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注:该方法只适合于
人工装料。
(2)甘蔗渣:甘蔗渣中含有部分残留蔗糖,大部分属于维生素均可以为食
用菌利用,其结构松软,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在食用菌培养基
透气性改良方面可能会起到就好的作用。
注:由于甘蔗主产区在南方,甘蔗渣的来源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故该配
方的使用范围较局限。
方法二:改变菌棒的构造——“中空培养”
说明:(1)装料完成后,在靠近菌棒中部的位置插入一根中空多孔的通气棒,即可改善透气效果,也有利于以后的注水工作。
注:透气棒需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制作,植入透气棒时尽量避开中部,以免影响接种工作。
(2)在菌丝长满菌袋后(此时食用菌菌丝生长旺盛,竞争优势较大,不
易感染杂菌),利用特制的中空棒或电动钻头将菌棒中部制作出一
个深度适宜的透气孔。
注:透气孔的直径不宜过大,尽量减小对菌丝造成的伤害。
2.基料养分改良
方法一:主、辅料的配比及维生素等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
说明:该方法历时较长,需经过大量对比试验,在原有培养基配方基础之上,调整主、辅料的配比及其他营养元素的配比及添加,达到降低培养基成本,提高培养基利用率及增加食用菌出菇率和品质的目的。
方法二:“阶段式营养液注入法”——分阶段的向基料中注入一定量的营养液
及缓冲剂(调节ph),以保证出菇品质增加出菇率。
说明:由于在食用菌生产后期(第一潮菇采摘后),菌棒中养分被大量消耗,水分大量散失,ph值下降,使食用菌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不利于食用菌生
长,针对此种现象,需根据不同菌棒中的含水量及ph值进行配备相应含有
一定养分的缓冲溶液,分阶段和实际生产需要向菌棒中注入。
注:在统一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作量,使该方法达到更好的效果,应对同一期生长的利用相同培养基培养的同种食用菌进行同一配备溶液,同一时间段注入,并做好相应标识和记录。
(二)高温型金针菇选育
利用选育的方法,通过控制培养时的温度,选择培养出能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出菇的菌种,达到人工驯化的目的,以提高金针菇的生产适应性。
说明:由于金针菇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研究表明,金针菇子实体中含有一种朴菇素,对抑制癌细胞生长有较好的疗效,市场前景
很广阔,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出菇温度要求偏低,一般要求8~12℃,这样
一来,对于很多地区在温度较高的季节,生产难度大大提高。为了提高金针菇
生产适应性,满足市场需求,本兴趣小组,希望通过人工选育的方式,选育出
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的金针菇品种。
注:选育出的菌种需经过稳定性测试,才能进行商品化生产或推广。
第二篇:绿色西瓜种植技术
绿色食品西瓜栽培技术规程
1.此技术适宜于老风口生态区水土条件适宜区域
。1.1基本条件
选择土地平整土层较厚,来水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壤
土或沙壤土,有机质1%以上,碱解氮45 mg/kg以上,速效磷5 mg
/kg以上,速效钾1 50 mg/kg以上,PH值7.5—8.5之间。
1.2绿色食品西瓜引用标准
NY/T39 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2.播前准备
2.1土壤及前茬
西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一般沙壤土,沙土均可种植,最
好选用土壤结构良好的沙壤土进行栽培。前茬最好是小麦,玉米、豆科及牧草,或轮作4—5年以上的地,禁止与瓜类和烟接茬,严
禁连作。
2.2施肥:基肥及底肥
播种前用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亩做基肥,6月初到6月底用00公斤/亩菜籽油渣饼做底肥。
2.3整地及土壤消毒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匀”七字标准,开沟 栽培便于灌水和排水、防涝、防旱、防病,并易于田间管理和操
作。一般开沟为南北向,沟深30—40厘米,沟间距为3.5m,沟上
口宽80 cm。同时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消毒,即在播种用敌克松粉剂
55%喷洒每亩用量80克。
2.4对温度的要求
西瓜作为喜温作物,其各生育阶段对温度要求都不同,一般
最低温度稳定在13—15℃时即可播种。但播种后处于长期低温和
多雨天气会引起种子番烂;出苗后低温天气会造成僵苗;高温条
件会导致猝倒病,疫霉病流行。西瓜茎叶生长一般要求温度在18
—30℃之间,气温高生长快,反之则生长慢,且病害如枯萎病、红蜘蛛易流行,开花结果期要求温度在26—32℃之间,如气温低,果实生长慢,果皮厚,畸型,品质差,同时由于温度高低变化,极易诱发瓜田上述病害蔓延。强光照和较长的光照能使瓜茎叶生
长良好,座瓜期积累较高的糖分,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3.播种及田管
3.1地膜覆盖
采用幅宽70 cm地膜,离沟底10厘米处顺沟沿向上两沿各铺
一膜,如先播种后铺膜则播种穴要留一浅窝,避免出苗时烧苗,如先铺膜后播种则需穴播后覆土封孔;如采用育苗移栽,可在晚
霜过后,苗龄25—30天,3—4叶期定植,定植后立即浇水稳苗。
3.2药剂处理种子一般亩用l 5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200倍液40%福尔马林等液,浸种2小时后用清水漂净(3次)后待播。如果采用营养体育苗,可将种子药剂处理后放恒温培养箱内催芽,待根长0.5厘米时点播
于装有基质饮过水的钵内(1 O厘米高,口径1 O厘米营养钵),覆
土1.5—2厘米厚。
3.3播期及播量
直播一般在5月1 O一20日左右,当1 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通
过1 3—1 5℃时为宜。株行距0.4×1.75m,播深3—4 crIl,亩播量1 00 —1 50克,亩留苗在850—900株之间。育苗移栽需在4月上中旬
进行、待苗龄25—30天、3~4叶期、晚霜已过时进行大田定植、(定植时株行距同直播一样)。
4.栽培技术要点
4.1及时放苗和定苗
西瓜播种后5—7天出苗时要及时放苗、以免烧苗。瓜苗2片
真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2株)到4片真叶时定苗、每1株。
4.2整枝压蔓
一般采取双蔓整枝、即除主蔓外、从主蔓基部留一条生长健壮的侧蔓、或4片真叶时摘心、摘除1.4叶侧枝、每取2.3叶侧枝。
同时要及时压蔓、使瓜苗及秧朝瓜畦方向生长、瓜蔓伸长时需每隔30 cm用土压蔓(或用树条固定蔓)。应注意的是揭膜除草、整
枝及压蔓应选择中午和下午进行、避免在早晨瓜苗及叶片脆嫩、易损坏时进行、以减少造成病菌入侵的伤口。
4.3留瓜
一般瓜蔓第5—7节、节一朵雌开花时植株还较小、营养生长
面积也较小、不宜留瓜。在瓜蔓10—15节处第二朵雌花位置留瓜
最好
4.4.灌水
西瓜苗期要求蹲苗20“一25天、促进根系下扎、同时增强其抗
逆能力。甩蔓及果实膨入期切不可缺水。灌水应安排在早晨和傍
晚、切忌高温时突然灌水、否则会造成瓜秧生理缺水导致病害发
生。同时严禁大水漫灌!:几瓜席跑水、瓜沟也不能积水、以免引发
病害。
4.5追肥
西瓜甩蔓期应视地力适当追施瓜类专用的复混肥20公斤/亩,追施方法是在瓜苗基部向下25厘米处挖六施入,不能损伤瓜根。
施后要及时灌甩蔓水,促进养分吸收及果实膨大和营养物质积累。
4.6除草及防治病虫害
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和防治地下害虫是西瓜苗期田间管理的重
要环节,同时能减少菌源,防止病害蔓延。对西瓜种植前期防止
叶井占病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种子量的2‰拌种。主要防治病虫
害红蜘蛛可用虫螨灵1 0%乳油浓度为O.25‰,10g/亩溶液喷施。
4.7翻瓜
当瓜膨大后要及时翻瓜,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3,雨后也应及
时翻瓜,一般翻动2—3次,可使瓜表皮色泽及网纹美观,成品率及经济效益提高。
4.8采收
采收前7—9天必须停水,以保证品质。若霁调运可九成熟时
采收。西瓜成熟时靠近西瓜3—4节卷须枯萎,瓜蒂向内凹陷,瓜
皮条纹清晰,开散,果粉退尽,光滑发亮,表明瓜已成熟,即可
采收。
4.9包装
按分级、检验、包装、出售流程进行。塔城地区
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硒(Se)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它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早在1984年,芬兰就已利用含硒酸钠的肥料生产谷物并取得成功。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富硒农产品生产。由此,富硒农产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低效分散到高效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富硒食用菌、富硒稻米、富硒茶叶等30多个品种。其中,富硒食用菌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
1、富硒食用菌的优势
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其进行富硒培养,生产出的食用菌将兼具自身和硒的优良效用,成为保持人体健康的高效农产品。大量研究还表明,食用菌通过富硒栽培后,其自身药用活性物质水平呈现增高。如,赵雷等研究发现硒可以明显提高灵芝中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但并不改变灵芝蛋白质的分布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配比,铜和钼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量的增加。孙娟等发现硒还可以同时提高菌丝体的灵芝多糖和灵芝酸含量,添加40 mg/L亚硒酸钠培养,灵芝多糖含量比对照提高42.3%,灵芝酸含量比对照提高10.6%。在富硒培养对金针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的影响研究中,硒不仅能够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而且能够增加其生物量;硒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外已开发的诸如富硒茶叶、富硒稻米、富硒水果等农产品存在发展限制。其一,受到富硒地域限制且硒转化效率没有食用菌高;其二,会因为土壤中的有机质,使得胶体矿物质与硒结合,从而影响硒的植物吸收和富集。如,当土壤酸度偏高时,硒就很难被植物体吸收。再则,硒常以硒蛋白、硒多糖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比起农作物,食用菌可利用低廉的原料进行栽培生产,不受富硒土壤的地域限制,同时其菌丝和子实体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较高,可以实现有机硒的大量富集。
2、富硒食用菌的功效
食用菌中的硒是以硒多糖、硒蛋白及硒核酸为主要存在形式。硒多糖及硒蛋白均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增强动物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其中硒多糖能够抵抗其他金属中毒,而硒蛋白参与构成硒酶的活性中心,能够维护肌肉正常功能,参与炎症调节,预防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症。硒核酸(Se-tRNA)则主要是对某些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有特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调节生物整体代谢。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富硒多糖、富硒蛋白、富硒核酸类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食用菌富硒的栽培
3.1、食用菌富硒栽培的多种方式
目前,国内外已对多种食用菌进行了富硒栽培研究及生产,诸如:金针菇、平菇、灵芝、猴头菇、木耳、香菇、茶树菇、秀珍菇、鸡腿菇等。由于不同食用菌对硒的耐受力和富集力不同且差异较大,所以在生产中常常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硒的添加。通过综合考虑硒的添加方式、生产方式、添加量、菌体(丝)产量、富集力、回收率、生产成本和安全性,来确定具体菇种的生产方式。
常见的硒的添加方式有:安徽硒无忧农业土伯有机硒肥实现转化或以天然富硒原料(杂木、麸皮)作为培养料进行栽培。后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所在,尤其是在富硒地域利用天然的富硒原料、土壤、水进行栽培,具有可持续性、自然特性好、成本低的特点。如:利用富硒大豆进行灵芝菌液发酵;利用富硒原料对香菇、平菇、姬菇进行栽培研究,发现栽培基质含硒量与栽培所得食用菌含硒量成正比。
在生产方式的选择上,通常为液态发酵培养和固态基料培养两种,发酵生产是目前富硒培养的主要方式。发酵生产有周期短、产率高、富集条件易控制等优势,所以众多的食用菌生产厂家均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相应的发酵条件的摸索也较多。
4、富硒食用菌的复合产品研发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富硒食用菌产品,涉及富硒香菇、富硒花菇、富硒灵芝、富硒黄丝菌、富硒灰花树等,还有许多富硒食用菌切片、精粉、硒多糖、硒蛋白及一些复合产品。
富硒食用菌复合产品的研发受到关注。康德灿等研发了金针菇富硒薜荔汁及杏鲍菇薜荔汁复合饮料。吴俐等用富硒食用菌粉制备富硒猪肉脯。在众多的复合产品中,灵芝由于其颇高的药用地位而受到了青睐,富硒灵芝茶、富硒灵芝酸奶、富硒灵芝挂面等多种产品相继研发并面市。如,田广文等以富硒灵芝和茶叶为原料,发酵制得风味独特的保健饮料,毛建等以豆奶和富硒灵芝液为原料,研发出发酵型酸豆乳饮料,刘俊华等以富硒灵芝、米醋和纯净水为原料,按9:10:81的配比,获得一种口味好且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的富硒灵芝醋饮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富硒食用菌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日常补给富硒食用菌,将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富硒食用菌产业发展前途无量。
第四篇:第三节 灵芝(食用菌种植技术)
第三节 灵芝(食用菌种植技术)
一、课时安排 5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灵芝的药用价值。2.掌握灵芝栽培与管理方法。3.掌握灵芝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灵芝的栽培过程与管理。
2.灵芝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难点:
灵芝出菇期条件的控制以及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四、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旧课:香菇栽培过程与注意事项。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珍稀食用菌(灵芝)栽培方面的知识。
II.新课
一、灵芝栽培的基本情况
灵芝(Canoderma lucidum(Leyss,es Fr.)Karst)又名赤芝、灵芝草、还魂草。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属。
灵芝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药用菌。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同时,灵芝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地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二、灵芝的生长发育与常见的栽培品种
灵芝属高温型菌类,灵芝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7℃,最适温度为25~33℃。在菌丝生长阶段,不宜见光,培养基含水量以6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须有散射光照射;生长的pH值6~6.5即可。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选育,在栽培应用上,灵芝应用的菌株类型很多,根据地域不同,主要有信州2号、泰山灵芝、韩国赤芝、日本红芝、东北木灵芝、灵芝10号和赤芝等等。各地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三、灵芝栽培技术
灵芝的栽培步骤主要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种、发菌阶段,第二阶段为出芝阶段,以下具体介绍栽培的过程:
菌种制备→培养料灭菌→接菌→栽培管理→采收
1.菌种的获得和选择标准
灵芝菌种除了从市场上采购外,可以自己分离制备。灵芝菌种是根据灵芝无性繁殖原理,从开放环境中把灵芝分离出来,单独培养,并经提纯、扩制而得到的单一的灵芝纯培养菌丝体及其培养物。
灵芝菌种选择的标准主要是:菌种能维持较强生物活性、菌丝纯度高、产量高、抗病力强。2.培养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
灵芝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是木屑(棉籽壳)加麸皮或玉米粉。木屑栽培产量低,出芝缓慢,菌盖小;但组织致密,形状好;棉籽壳栽培,产量高,出芝快,菌盖大,但质地疏松。培养料不同,对灵芝的功能有较大影响,例如,以药用性能为主的灵芝,宜用小段木、木屑和麸皮为基质;而以观赏为主的灵芝,可用棉籽壳、玉米芯等有机质作为栽培基质。
常用培养料配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木屑70%,麸皮18%,玉米粉12%,石膏粉1%,含水58~60%。
(2)木屑73%,玉米粉5%,麸皮20%,糖1%,石膏1%,含水58~60%。
(3)棉籽壳83%,玉米粉10%,麸皮6%,石膏1%,含水60~65%。
(4)玉米芯75%,麸皮18%,玉米粉5%,石膏1%,含水62~65%。
(5)棉籽壳75%,麸皮18%,玉米粉5%,石膏1%,糖1%,含水60~65%。
(6)棉籽壳39%,木屑39%,玉米粉20%,石膏1%,糖1%,含水60~65%。
3.栽培方式与出菇管理
根据地域的不同,灵芝的栽培方式有所不同,主要的栽培方式有段木熟料栽培和代料栽培。以下主要介绍段木孰料栽培方式:
(1)段木准备与接菌
利用段木栽培,在适宜的气温下1年可出2批菇。为了确保栽培灵芝的产量,可提早接种发菌和选择合适的段木。首先,段木树种应选用材质较硬的阔叶树,如壳斗科的米楮、栎树和枫树等树种;其次,段木采伐时间,要选择在接种前60d左右。当树木表皮略干,内心还是湿润时及时用于制袋。再次,栽培规格视段木直径不同而定,如直径在2~4cm的树枝。可截成25cm长。几根捆扎成束,放入袋内,经过灭菌后两头接种。如直径在12~20cm的木材,可截成15cm长的段木,套上袋子,用一头接种的方式接种。(2)接种发菌管理
经切割好的段木装入袋内及时灭菌,袋子宜用0.6mm厚的筒料袋或其他袋子,并防止划破。在灭菌后,及时冷却接种,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发菌室发菌,温度控制在20~26℃,经过60d左右菌丝即可发透整个培养料,此时控制好温度,即可进入出芝管理阶段。
(3)出芝管理
灵芝出芝期在6~8月,管理的重点是降温、保湿、通气。此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作畦埋袋。在大棚内做好长畦,两畦中部留走道0.5m。在畦子上每隔2.5m处,做一25cm宽的小埂作为踩脚处。畦的深度以摆下15cm长的菌袋为宜。在畦底撒上石灰,喷多菇丰和菇虫净各500倍,5~7d后,即可排袋。
菌袋成熟的标志是:手按菌袋菌丝较松软,具有弹性,接种口原基冒出,袋面有的菌丝分泌出黄色的菌液,此时正好是脱袋埋土的适宜时期。菌袋排放可以横排也可竖排,一般短袋子竖排,长袋子横排。排袋时每袋间隔2~3cm。将菌袋脱下,段木排好后,覆上干净的菜园土或者山林土,覆盖厚度在2cm左右。最后浇水,使棚内的空气湿度达90%左右。经过10~15d的培育,原基露出土面,逐渐分化出芝盖而长大。
其次,适时采收。当芝盖边缘嫩黄色的生长层转化为红褐色时,芝体即停止生长,继而开始弹射孢子,使芝盖表面覆盖上一层孢子粉。当孢子散尽后,即可采收。采收时可用锋利的小刀割断菌柄,及时将菇体放于烘箱内烘干或及时晒干,分级后包装。
4.病虫害防治
灵芝在发菌和出芝过程中均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尤其在出芝期间,白蚁、跳虫、夜蛾、窃蠹,露尾甲虫等是主要害虫。木霉、粘菌和发网菌等都是侵染芝体的竞争性杂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防治:
(1)选用抗杂性好、菌丝生长势强适应本地栽培的灵芝品种
在接种时,加大接种量,可使灵芝菌丝以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培养料,减少杂菌的污染机会,起到以菌抑菌的作用(2)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止污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房内要及时清除菌渣、垃圾,彻底清洗菌种培养架,并进行空间消毒,消灭杂菌隐匿场所,减少地表飞扬尘土以减少传播媒介。
(3)用具和培养料的灭菌要彻底,操作要树立无菌意识。
通过对一些用具和培养料进行充分的灭菌,可以杀死虫卵和一些杂菌,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加强早期防治 栽培期间要经常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感染杂菌或者出现虫害,应立即进行处理,杀灭杂菌和虫害,确保灵芝的顺利生长。
(5)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主要针对虫害,根据发生虫害的类型喷洒不同的药剂。例:跳虫可用100倍敌敌畏喷于纸上,再滴上数滴糖蜜,将药纸分散放置在跳虫发生的土上进行诱杀。
III 作业
1.灵芝的段木栽培过程中,菌袋成熟的标志和菌袋排放的要求是什么? 2.灵芝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第五篇: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
食用菌种植工作总结
2012年**县食用菌种植工作,以“抓示范、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带动种植区农牧民开展种植工作。据统计:种植拱棚379座、“一棚三用”81座,种植面积为7.8万平方。
1、干部包棚,示范操作,带动农户开展种植工作。
各种植区在积极宣传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的帮扶,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户,种植棚上做标识,方便种植户与工作人员的联系。乡村干部从4月份农户准备基料开始就建立了联系手册,逐一落实牛羊粪、麦草、大棚面帘等各项种植工作的前期准备情况,为做好种植工作打好基础。
二、加强培训,技术到位,强化种植管理力度。
种植区从自治区、地区、福建等地请食用菌种植专家授课,干部、群众一起听。同时地区专家还长期住在种植区,自己承包大棚带着农户种植,按生产环节一一示范到位,营造出种植去农户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氛围,使农户的种植信心进一步得到增强。
3、组织收购,种植户无后顾之忧。
为了让种植户的食用菌不滞销,农业局一面鼓励农户自己销售,一面积极与**圣野、**喀尔里克食用菌合作社联系,鲜菇按每公斤不低于8元的保护价收购,促使种植户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没农户反映食用菌未销现象。
4、种植户的效益分析。
种植户每平方投入牛羊粪、麦秸、石灰等价格在20元,每平方产鲜菇4公斤左右,按每公斤9元的价格计算,种植户的收入每平方在16元。2012年种植460座棚,计7.8万平方,纯收入在124.8万元,每座棚平均收入2713元。
5、存在的问题。
1、指导食用菌种植的技术员少,不能构建起良好的技术服务体系。
2、不能在当地培育菌种,购买到的菌种在农户手中保管不当,造成一定的损失。
3、依靠传统粗放的种植,难以提高产量。
六、下一步计划。
1、认真总结,采取一对一的模式给种植户算清帐,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的主动性。
2、引进食用菌制种、鲜菇加工企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体系。
3、提高建好棚的利用率,逐步扩大规模,形成食用菌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