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事件策划案[推荐]
关于中国向马其顿无偿援助校车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青春通讯社校电视台记者
王斌峰
●选题:
中国无偿马其顿捐献校车引发国内社会争议
●目标宗旨:
通过此次新闻报道,让同学们深度了解中国向马其顿无偿捐献校车这件事,并由此引发同学们对国内目前的教育基础设备情况和对中国在国际上一系列的对外援助行为的思考和见解,提倡当代大学生积极关注国内外社会动态时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为今后走上社会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做好准备。
●报道范围和重点:
一、阐述事件背景
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称改善该国学生的学习环境。事件报道后,在国内引发巨大争议。
二、介绍事件具体内容
2011年11月25日,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此次中国一共向马其顿无偿捐赠了23辆校车,中国大使称这些校车值100万欧元。
校车不是普通的巴士,它们是严格按照安全标准选取的,配备自动门,灭火器和安全带。每辆车有35个座位。校车由中国宇通集团生产。马其顿曾向宇通采购过双层巴士,以更新首都的公交系统。今年九月刚刚接手。宇通官网称,共有68辆。
马其顿总理Arifi表示,马其顿政府应当优先投资发展教育事业,这些校车将给马其顿城市,尤其是郊区和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便利。
中国大使指出,随着今年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也开始寻找机会援助其他国家。这些校车,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对马其顿学子的友谊。中国还曾在学校改建、电脑物资上给予过马其顿援助,09到10年曾花50万欧元为马其顿见了一所小学。
三、各方对这件事的回应
外交部 :中国向马其顿捐献校车,年初即达成协议。外交部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接受过大量的国际援助,包括在扶贫、环境、医疗和技术等各个领域。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我们也向外提供援助,虽然数额有限,这是中国国际责任的体现。
宇通集团:校车援助是政府行为,宇通公司只是校车生产商。
马其顿总理:对中方无偿援助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将会继续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四、指出公众质疑(重点)
只是生意还是无偿赠予?
新浪微博网友:
【这只是一桩生意】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再次玩弄了公众的感情。2009年宇通客车公司中标了马其顿公交车采购项目,2010年4月,正式与马其顿政府签署202台公交车商业合同。近期向马其顿移交了首批68辆双层大巴,而赠送校车是这桩交易的附属环节。这赠送的校车,也就是普通大巴车刷了黄色漆,并非美国式校车。
天涯论坛网友:
【这其实是宇通公司对外宣传的手段】报道上称“援马校车制造商中国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出席了仪式,并介绍了校车的功能情况。”说白了是宇通客车对外宣传自己而已。
自己的孩子没有车座,凭什么把车给外国孩子座?
有网友指出:教育部曾做过一个“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方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亿人,有接送中小学生及幼儿上下学车辆28.5万辆,其中符合标准的校车2.9万辆,仅占10.32%。换句话说,平均6428名中小学生才拥有一辆专业校车。在国内校车如此匮乏耳朵情况下,政府难道不应该率先考虑一下本国的孩子吗?
人民网:对外援助与对内解决民生问题这两者并不矛盾。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我们对外所提供的援助是力所能及的,就是说对外援助不仅与国力相当,而且兼顾了国情和民生的信息对称。向马援助校车正是这样的项目。俗话说“人情不是债,锅顶头上卖”。向马其顿援助校车完全没到这种程度。
中华论坛:我们援助马其顿没有什么错误。作为一个国家,不仅要处理国内事务,也需要处理国外事务。马其顿是前南斯拉夫国家,属于东南欧,国家规模小,经济也比较落后,援助马其顿,花费的经费比较少,但容易树立中国积极从事国际援助的良好形象,可以说是本小利大,是在国际上树立正面形象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这一点讲,我们援助马其顿没有什么错误。
五、结合相关新闻报道
甘肃校车车祸事故 :
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向东行驶的陕D-72231大翻斗运煤货车,与一辆向西行驶的榆林子镇幼儿园核载9人,但实际载有64人的校车相撞。当场致5人死亡,其中校车司机1名,幼儿园学生4名。其余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及抢救过程中,有15人因伤势过重死亡,其中老师1名,学生14名。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44人受伤。
正宁县政府在其门户网站上通报了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一是校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规超载,左道超速逆行;二是幼儿园私自改装车辆,逃避监管,车辆限定9座改装为无座;三是小博士幼儿园董事长李军刚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所辖737名学生只安排4辆校车接送,没有尽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因大雾天气影响,货车和校车司机遇到紧急情况处置不力;五是教育、交警部门监管不力。
马其顿向宇通购置63辆双层大巴改善其首都城市公交:
今年3月份,马其顿向全球招标200多辆城市公交,中国厦门金龙和郑州宇通与其它国家的厂商共同竞标,结果郑州宇通汽车中标(赠送的校车也是宇通品牌),在宇通客车中标过程中,中国外交部和驻马其顿领事馆都大力支持。
据悉,该批车辆是公司依据客户需求专门量身打造的新型双层公交车。它色彩艳丽,造型独特。配备了康明斯欧五发动机,排放达到了欧洲最高标准。采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ZF自动变速箱,科林恒温自动空调和倒车监视系统,全车配备了5个摄像头,司机对车辆内外状况一目了然。特别是电子计数系统,只需通过电子显示屏的数字,乘客和司机就清楚上层是否有座位,非常实用。
9月份,这批车辆顺利移交马其顿,投入马其顿首都公交运行中。
●提出自己的见解
做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看待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去看,理性的进行分析思考。同样,做为一个大国国民要有大国心态,要有大国思维,要有大国气魄。将问题扩大化,谣言化,猜测化,联想化都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新的问题。
国内的问题应由国内解决,把国际间的友好交往牵扯其中,只会对我们有害无利。此次事件,质疑原因是因为最近甘肃孩子遇难事件挑动了国人的敏感神经。甘肃孩子遇难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校车超载和破旧,所以校车成为最近中国舆论的焦点。而恰在此时,马其顿的校车闯入我们的视野。其实如果没有国内的校车事件,马其顿也会接受中国援助的校车,那时候恐怕大家不会质疑援外事件。不过很可惜,马其顿校车出现的很不是时候,一下成为舆论的焦点。这就说明,援助校车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中国国内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把国内的问题延伸到另一个本不相干的事件,迁怒于人本身是不理性的行为。
中国的校车事件问题出现在国内,解决也需要在国内。有网民说的很好,少用一台公车,多买一台校车。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理性方法,也是最科学合理人性的方法。我们欣喜的看到,已经有很多省市在着手解决孩子们的校车问题。这是舆论推动的作用,也是中国逐步走向开明和谐的标志。每出现一个问题,只要网络舆论跟上,总会不同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当前令人欣喜的一个现象。大家的舆论监督力量应当用在适当的地方。
向马其顿援助校车利大于弊。援助马其顿校车可以提升中国形象,促进友好交往,加深国民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一台大客车和坦克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和体育馆,政府
大楼比起来更是九牛一毛,但援助的性质是一样的,用低成本援助达到增进交往的目的,这个买卖合情合理。大家可以看到这几辆黄色校车是宇通客车的产品。原来日本大发展的时候,半导体收音机等电子产品都是国礼,国家领导人帮助企业推销。我们的宇通客车也是这个道理,通过援助的形式让欧洲人民接受中国品牌,也是我们企业拓展市场的一种有力途径。如果我们的援助能够带来市场的拓展,我想这个援助做的值。
●征求听众意见:
向广大听众提出问题:
1、你认为此次中国对马其顿无偿援助校车是否应该?
2、你觉得中国向马其顿无偿援助有何意义?
●结束语
感谢大家对本次报道的关注,谢谢!
第二篇:新闻事件
1、5月22日清晨,吹了一夜北风的乌鲁木齐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温。这个与北京有着2个小时时差的城市从早上7时开始醒来:晨练的依然早起,出行的依然匆忙,早市里也依然熙熙攘攘。没有人想到,乌鲁木齐这个平静的早上会被一次惨无人道的暴恐袭击打乱。7时50分许,一伙暴徒驾驶2辆车撞毁防护隔离铁栏,冲进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冲撞碾压人群,引爆爆炸装置。截至发稿,暴恐袭击已经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其中老年人占据了大多数。
2、昆明火车站暴恐案 即 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截至3月2日18时00分,已造成29死143伤,已有10名遇难者和多名受伤者名单被公布,名单还在持续更新中。今天(20日)中午,湖北黄冈麻城市南湖办事处五里墩小学发生一男子闯入校园持菜刀砍人事件,8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惨剧发生时,5名教师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
毕淑敏《敬畏生命》 原文
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尊敬生命,在实际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我都保持真实。根据同样的理由,尽我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是尽善尽美的。在我内部,生命意识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识。她渴望透过自身达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我只能坚持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意识透过我展示了她自己:成为与其他生命意识相互依存的一员。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识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在实践中,我们真的被迫选择。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罪行。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第三篇:新闻事件
第一章
第二节
(3)【逾六成国企入职仍查乙肝 三成企业明显歧视】2011年2月14日,来源:长城综合网。去年2月,三部委明令要求,入学和就业体检中禁查乙肝。但禁令执行一年来,各企业执行情况却令乙肝病毒携带者寒心。昨天,国内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发布《2010国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被调查的180家大型国企中明确表示入职体检要进行乙肝检测的高达61.1%。
>>发布 明显歧视乙肝企业占35%
人社部、教育部、卫生部2010年2月10日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
但调查显示,一年来,禁查乙肝、禁止乙肝歧视政策在国企贯彻执行得并不理想。
报告显示,在调查的包括13家食品药品企业在内的180家大型国企中,有110家企业明确表示入职体检时要“检测乙肝项目”,所占比例高达61.1%,只有42家企业表示入职体检时“不会检测乙肝项目”,占调查总数的23.3%。超过六成的国企在入职体检时仍违规检测乙肝项目,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仍无保障。
被调查国企中,有63家企业明确表示“乙肝携带者不行,完全不会考虑”或“大三阳不行,小三阳可以”,即对乙肝携带者具有明显歧视行为,占调查总数的35%。表示“不会歧视乙肝携带者”的企业有76家,占42.2%。
据悉,这是我国首部针对国企乙肝歧视的专项调查报告。该报告在昨天寄往卫生部和人社部。>>探因 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
对于调查发现的问题,北京益仁平中心负责人于方强表示,主要原因是部分法律法规滞后、企业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部分医疗机构利字当先。
调查发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国企对乙肝携带者歧视程度比较高,“绝对不行”“这是特殊行业,国家规定禁止乙肝携带者从事”,这两个行业的招聘人员拒绝乙肝携带者底气十足,其依据即为现行的《药品管理法》第51条规定: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于方强表示,这种不作任何区分、笼统地对所有“患有传染病”的群体作出从业限制的法律规定,至今尚未修改。
报告指出,即便企业败诉,赔偿金往往只有几千元,最高的也只有几万元,这对于财力雄厚的国企来说可谓“不值一提”。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前反歧视维权的通道仍不畅通,劳动者投诉难、立案难、举证难、胜诉难、赔偿难;同时,劳动者反歧视维权成本太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
此外,无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舍“义”取“利”也是助长此不正之风的原因之一。就在今年1月,广东省电力一局医院体检中心因违规为多家企业暗查乙肝被处罚。而调查发现,该事件绝非个别现象,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沦为企业实施乙肝歧视的“帮凶”。>>政策 入职入学禁查乙肝
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
三部委《通知》要求,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因职业特殊确需检测乙肝项目的,经卫生部核准后方可开展相关检测。
除卫生部公布的特殊职业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
>>建议反歧视应有具体保障措施
国内知名反乙肝歧视人士陆军表示,国企在用工方面的制度规定和处理办法是大部分私营、外资企业效仿的对象,国企严格遵守三部委《通知》,对国企招聘人员及私企、外企招聘人员都会有积极影响,将会大大促进乙肝歧视的消除。
“要消除就业歧视,立法保障是第一步,国家和政府颁行了法律法令后,还要有具体行政措施和司法措施来保障贯彻落实。”北京瑞风律师事务所著名公益律师李方平说,尤其是对于国企,更应该有较高的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当严格要求他们,而不应放松要求、降低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刘小楠副教授认为,中国应尽快设立一部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法律,对就业歧视进行明确定义;尽快设立“平等机会委员会”去调解就业歧视,让受害人得到救助。>>人物改简历两年内换6份工作
只因是乙肝大三阳,大学毕业后的两年,王华阳在歧视的目光中,不得不使用化名、修改简历、换了6次工作,目前,终于在北京落了脚。
2009年,王华阳收到了廊坊某公司入职通知书,但在入职体检中,他被告知是大三阳,不能参加一切活动。对该公司的拒绝录用决定,小王既气愤又不能理解,便告上法院。经调解,该公司向王华阳支付1万元并在企业内部举行乙肝反歧视的相关宣传及活动。
随后,小王到保定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后正式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2月,在该公司内部体检中包括检验乙肝五项及肝功能项目。小王预感不妙,果然,他不久就被公司要求其回家“休息”,且不得在公司食堂吃饭,不得与其他人集中就餐,“这不明显是歧视吗”。接到公司的辞退通知后,他又一次选择用法律的武器为自己维权。
“这么委屈的经历,父母知道了肯定担心。”小王说,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在“下岗”期间打零工挣钱糊口,至今已换了6份工作。现在的工作基本稳定了,“沮丧过,也失落过,但现在最怕的是别人害怕我们,如果所有单位都无知地看待乙肝,那么我们怎么过活”。(京华时报)“禁查乙肝”何时才能走进“春天里”?
去年2月,三部委明令要求,入学和就业体检中禁查乙肝。但禁令执行一年来,各企业执行情况却令乙肝病毒携带者寒心。昨天,国内知名反歧视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发布《2010国企乙肝歧视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被调查的180家大型国企中明确表示入职体检要进行乙肝检测的高达61.1%。(2月13日《法制日报》)
禁查乙肝被认为是“春天里”的温暖信息,而事实上,却是高兴得太早,依然行走在“寒冬里”。各企业阳奉阴违地执行禁查乙肝,不仅仅是在助长就业歧视,而且是重创社会不公。
禁查乙肝为何如此艰难?说白了,就是利益所致。一方面企业可以不对潜在的乙肝患者埋单;另一方面无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舍“义”取“利”,毕竟检查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禁令变成一张废纸,是对禁令的嘲弄。其实,在颁布禁令之时,应该是能够预料的。毕竟就业歧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沉重,毕竟对乙肝患者还存在着程度深重的“偏见”,这些都不可能仅靠禁令所能够“消融”的。
其实,禁查乙肝成为一纸空文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者维权成本高。高在何处?其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其二,维权通道仍不畅通,劳动者投诉难、立案难、举证难、胜诉难、赔偿难。这些是劳动者所不能承受的。与之相对的是,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即便企业败诉,赔偿金往往只有几千元,最高的也只有几万元,这对于财力雄厚的国企来说可谓“不值一提”。对比如此鲜明,结果不言而喻。
维权成本高,固然有法律滞后的原因,但最关键的却是监管部门工作的不给力。当监管部门只是热衷于发发禁令,当监管部门只是在办公室里坐等劳动者上门。这对于企业又有多少震慑力?“禁查乙肝”禁令被虚置,让人疼痛。禁令如果只是“纸老虎”,以后谁还会遵守禁令?“禁查乙肝”应该得到严格执行。最需要的是把维权成本降低下来。“成本高”,是劳动者维
权的致命伤,受伤的绝不只是“禁查乙肝”。
第四篇:新闻事件评析
当明黄色不再幸福
12月27日清晨7时40分许,受浓雾影响,湖南衡南县松江镇因果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14名小学生遇难。分析认为,此次车祸事件暴露出我国农村撤点并校后、教育配套措施落后的现实。29日,王元福、王诚国等多名遇难学生家长向记者称,27日晚和28日凌晨遭到当地政府的威胁,在大量警力压制下被迫签字同意接受补偿协议。
看到这则新闻时,心里有种压抑的愤怒和难受在抓挠自己的心一样。非常不好受。就像是在微博上频繁地看到城管欺负老人的一些照片视频。有愤怒却无法发泄的感觉。
一辆农用三轮车没有安全带,没有照管人员,没有任何符合校车标准的条件,但是从去年开始,它却成了20个孩子事实上的校车,直到发生意外。
由于三轮车车厢从外部被封闭,落水后学生根本无法挣脱出来。
《新闻1+1》之后对此的采访中,白岩松的愤怒是隐忍可见的。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校车,他吝啬叫事故中的车为“校车”。是,那是一种侮辱。浅薄的言语在巨大的悲哀面前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代替不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张稚嫩的孩童的笑脸。没有人关注到,没有人真的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冒险。尤其是在看到之后的后续报道中,当地政府居然压制遇难家长签署什么破协议!真的是可悲可笑!
之前有一期的冰点故事中的《幸福的明黄色》一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对于此事的关注和感动是那么明显和直接。细细看了之后,的确,文中洋溢着的细碎的小幸福拼凑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感动和希望,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努力前进的方向和小小的进步带给大家的自信。
但是,在那个时候,心中就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关于校车接送,关于那篇文章,关于那背后,我的某些杂乱的思考。
首先,校车的进步的确是带给人感动的,包括白岩松所言,他甚至用了“热烈盈眶”四个字来形容。不得不说,在那样一个地方的进步,带给我们信心。可是,我却记得白岩松做过的节目,在“白岩松看美国:黄色的特权”专访中,那种震惊带给我的思考绝对是更多更复杂的。
美国全国大约有4350万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其中54%坐校车上学,人数为2350万。接送这些孩子的校车有45万辆,每天每个孩子来回两次,全年接送孩子就达上百亿人次,行程35亿英里。这还不算每天平均有500万人次坐校车去参加各种活动。其实,美国人也真把校车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总共有500多项;各州和全国性的组织也在关注校车的一举一动,每年各州都要开讨论校车的年会,每隔五年还要开一次全国大会;还有许多专门围绕校车进行各种新闻报道的报纸和杂志。坐校车最大的好处是省钱、方便和安全。上公立学校的孩子坐校车不用交钱,私立学校学生交得也不多。这基本上是一种教育福利。美国孩子还是上公立学校的多,因此都能享受这项福利。美国每年要为一个学生坐校车支出493美元,这笔钱由政府教育经费开支。而教育经费一向是美国各级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最舍得花钱。校车一般都根据学生居住的地点灵活设站,孩子上车离家都很近,大一点的孩子自己就可以去等车。另外一个就是安全。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校车最大的特点。据统计,坐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坐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上学的40倍,即每年因坐校车伤亡的人数是坐一般车辆的1/40。事故率仅为每亿英里0.02次。
1939年,来自48个州的代表们集会,提出了校车的标准体系和校车推荐品牌。从此以后,美国举行了12次全国学校运输业大会,不断修订和制定安全标准和运送学生的操作规程。在这一民间的标准体系之外,联邦标准也开始制定并运用。1966年国会通过了《全国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1974年又增加了《校车安全修正案》。两项法案为校车制度确立了
诸多基本规定。
如今全美每天有47500辆校车奔驰在公路上;有2500万学生乘校车上学和回家;每天乘坐校车的学生为5000万人次;每天因参加课外活动乘校车的学生为500万人次。每年,校车行驶43亿英里,有110亿次学生旅行,并有220亿次学生上下车。每年每个学生花在校车上的费用为520美元。
在技术方面,美国官方的相关制度规定得非常细致。1966年和1974年的两项法规总共为校车确定了36项《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这些标准覆盖了校车的零件和整车,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校车,其中不少标准联邦标准是特设的。
例如:第108条,关于“车灯、反光装置”。要求大巴在停车或将要停车时,以及上下乘客时,必须点亮琥珀色或红色的警示灯。
第217条,关于“大巴紧急出口和车窗的保护及开启”。规定了紧急出口的数量和操作方式。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校车的四项专门标准条款。
第220条,“校车滚翻时的保护”。具体规定了校车为应对翻覆式车祸,所必须达到的最低结构强度。
第131条,“校车的行人安全装置”。要求校车必须在车身的左侧配备信号指示臂,以警示其他驾驶员停车,注意避让前方校车上下学生。
目前的这些规定都是全国通行的,当然在各州和各社区,还会有各自不同的其他补充规定。以校车座椅为例,要求在校车发生事故时学生即使未扣紧安全带也可获得必要保护。座椅必须全部朝前,高靠背,使用坚固材料制作;座椅应具备坚固贴身的形制,其靠背能吸收撞车时的冲击能量。如今,有些公司还推出了智能化控制的校车座椅。
各州都制定了严格的校车司机驾车守则。通常,依照守则,校车司机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学生时要按照固定的路线行驶,在指定的地点上下学生。司机要尽可能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以防止学生受伤。在学生上下车时,司机要特别加以小心,而且为了学生的安全,司机不得让无关人员乘坐校车。此外,他们还要督促落实校方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校车司机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他每周都得向管理部门报告乘车学生人数、出行次数、里程和耗油量。上级领导根据这些信息再来制定每周或每天的固定行车路线和时刻表。
如此的精心努力,收获的是校车极高的安全水平。美国校车很少发生安全事故,即便发生,事故通常也很小。这些事故也多半是与轿车和轻卡碰撞,由于校车通常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几乎从不“吃亏”。所以,每年别的车辆因为与校车相撞造成死伤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校车内乘客的死伤人数。统计数字显示,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校车仅为0.01,而火车为0.04,飞机为0.06,其他公路车辆为0.96。因此,校车的安全性是其他车辆的9倍!每年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8500~12000名学生中,有96%受的是轻伤(碰伤、擦伤、挫伤等);4%的重伤学生总数约为350~475名。重伤学生中每年平均只有6名学生是在校车内受的伤。根据NHTSA的分析,每年不乘坐校车上学的学生中死于交通故事者,比乘坐校车的多600人。这些资料所展示的才是真正的校车。但是,我们的国家在做什么。之前《幸福的明黄色》 一文中,除了表现在偏僻地方的校车,还有很多文字是在赞颂当地政府的支持的。我们不会说这样的吹嘘是不是不好的,但是,何须如此的赞颂?辽宁宽甸为山区孩子推出中国式校车,这样的幸福,为什么不能再多一些?
看到了白岩松在此次湖南校车事件中的言谈,代表了我们很多人的愤怒。但是,这样的声音太少,太单薄,我们还不是在承受一次一次的悲剧吗?新闻媒体的作用难道只是会宣扬好的,难道只会写溢美之词吗?
我无法想象自己的专业前景。那里,是深渊。是对职业的污染。
“我觉得我们这个梦有点太远了,还是回到现实,能有一个初步监管,初步符合国标的,中国的农村一辆又一辆的校车要开始,我觉得我们要为农民,每年的1月份一号文件可能又是‘三农’问题,能从校车开始吗?”这是最后白岩松的话,我想很多的情绪都是不言而明的。我们无法批判很多的现象。尤其是渺小的我,没有坚实的基础和背景。没有办法发出声音。但是,就算是白亚松,他在很多时候也是无奈的。他说不出很多东西,在他的新书中,他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忧愁让我在很多个空白的日子里思考。
白岩松在美国耶鲁大学做讲座时讲到了一个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的话题。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有个梦。我们在羡慕美国的体制时,我们在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不知道在这些梦想背后是有支持的。美国的老太太可以在年老的时候去环游世界,我们羡慕这样的例子。觉得那是非常脱俗和非常个性的行为。因为我们做不到。但是,每个与偶老大大可以这样做是因为美国的体制所导致的。他们有大量的国家救济金。足以养活自己,足以支付自己的旅程。我们呢?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办法解决温饱问题。这样的时候,我们何来梦想可言?
谁都希望可以自在地到处走走,谁都希望可以洒脱地不顾生活的烦恼。但是,我们做不到,我们有很多的压力和负担。在温饱之前,任何梦想都是轻微的。它不重,真的不重。我们需要承担的首先是生活,这个现实。所以,当很多人羡慕别人可以去哪里哪里玩时,可以背上行李去旅游时,我们不知道,那些为自由买单的钱,我们是否承担的起。
这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问题。我所佩服的是,那些真的依靠自己,自由的人。
关于民心,关于真实,关于正义„„这些词语都太过遥远,遥远得像是梦境一般。我还不知道现实社会有多黑暗,在校园中的我,接触到的还只是段数很浅的事件。我无法想象,在之后的工作中,深深的忧患情绪是否会带动我。
我知道自己的言语幼稚可笑。曾经因为喜欢节目,喜欢新闻,下定决心报了第一志愿。然后一直努力到现在。看了三辑的《后台》,却发现,连南方周末都会有做不到的新闻。牵涉太多的利益,还是会选择放弃。
看到一则消息,在187个新闻自由度国家排名时,中国排在倒数第六。这样的讽刺有些伤到我。以为自己努力,然后找寻自己想要的节目,编制出真正的用心的节目,期待做自己的访谈节目。做我想要的“新闻调查”。可是,却没有发现,这些都是幼稚的虚幻。然后,开始设想,是因为自己站得不够高,那么自己的发言就是虚弱的。于是,争取看更多的书,考上理想的学校。那个时候,我想我会有不同的身份。或许,那个时候,我可以让人听到,我的声音。
仅有梦想是不够的。我的思维因为早上重温那个湖南事件后有些激动和偏执起来。人情世故、法律限制„„很多的问题,我都必须做好准备。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但是,我感谢自己的不妥协和倔强,感谢自己仍然愿意保持赤子之心。那么,这样就够了。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依旧不打算放弃心中的执念。
还没有食不果腹,衣衫褴褛,那就一往无前吧。
备注: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有些纷繁的杂乱。还是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心中的热血沸腾,还是想要把这些话告诉老师。恩。我无法忘记那个老人的面容,失去孙女后的巨大悲痛。我们无法感同身受,言语很浅薄。可视,那些后续报道真的,刺伤了我,刺伤了我们。原本是在找寻关于期末的民生报道分析,但是,还是想要发出一些声音。也许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可不可以,代替,期末的那篇分析文章?还是,说一些真的,想要说的话。
周碧华
第五篇:民生新闻策划案
《百姓身边》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策划书
一、节目梗概 1.节目主旨:
《百姓身边》栏目是一档日播的小型谈话节目。本栏目关注成都民生,关心百姓生活,风格生动活泼,以宣传精神文明为宗旨,以百姓热议的话题为内容,以幽默新奇的故事为承载,以大众的广泛参与为支撑。主持人独树一帜的聊天风格,用幽默与温情为百姓精心烹制出一道适合大众口味的甜点。同时,节目最实用的生活小妙招,最独家的专家权威发布,最具亮点的民间智慧服务于观众。
2.栏目形态:
栏目采用主持人播报讲解加新闻现场采访视频加片花的方式,营造一种别样的新闻播报方式,主持人播报采用的是“说新闻”的方式,不像正规新闻播报那样用很书面的形式播新闻,而是一种说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多采用大白话,还可以适当的加入地方口语,让栏目气氛轻松活跃,具有接近性和地方特色。
3.栏目时段及时长
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 4.栏目人员配备
本档栏目以8-12人为主。监制、制片人、主持人、编辑(记者)、摄像、灯光及辅助人员:
(1)监制: 是栏目的总负责人;(一人)
(2)制片人:主要负责栏目选题的选择和整体策划;(一人)
(3)编辑、记者:栏目的选题、内容、形式的选择、与台里联系等。直接在一线采访、线索收集整理和追踪,是栏目的具体负责人。汇报栏目内容、选题、新闻事实等相关情况。编辑、记者负责新闻线索的收集整理和新闻的采写、编辑,起到新闻现场与演播厅沟通的桥梁作用。让新闻栏目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现场真实的报道,让新闻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四人)(4)主 持 人:(三人)
此栏目需要三个主持人,一男一女一位手语主持。手语主持主要负责民生新闻播报时以画中画的形式出现,这样能方便聋哑群众。男主持主要负责出镜采访,女主持负责室内采访,主持人总的风格应该是大气而不失于幽默、随和、机智、严谨,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在与受众互动这一环节,要有很强的应变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女主持人要有极强的亲和力。在前期准备阶段,主持人应明确针对性,必要性和导向性,了解相关的政策精神的同时要沉下去,真正的了解百姓生活,了解民生疾苦,走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为老百姓说实话,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同时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能设计开场白、串词和结束语等等。(5)摄像、灯光及辅助人员:负责栏目拍摄,灯光以及主持人化妆。辅助人员在主持人指导下协助整理受众来信、来电和留言等
注:(摄像三名,掌管三个机位;灯光、场务、场记、化妆、后期人员若干)
二、栏目版块 1.片头
2.百姓新闻:主要是报道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且是老百姓所关注的民生新闻。主要是一些关于地区范围内的服务性信息,包括:天气服务、菜价市场、招聘信息、教育信息,这些新闻都是小而贴近百姓生活的。(本版块主要在演播室由主持人播报为主)
3.百姓关注: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情,通过一些百姓来电来信或留言中的线索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百姓关注点来展开报道。其中主要报道那些侵犯老百姓权利,影响老百姓正常生活的违法乱纪行为,以此来向上反映民情,并邀请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员做为嘉宾进行采访并对事件进行评论,从而为服务于百姓。
注:(主要在演播室内进行,有相关的事件,需要出镜外采,采访对象主要为大众,采访内容主要为大众对本期民生事件的看法)
4.生活小妙招:(本版块环节主要为外景采访)到居民家中进行采访,让居民为观众介绍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涵盖健康、饮食、居家、日常美容、减肥、穿着打扮等生活各方各面。生活小窍门版块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方便,便捷,科学,提升生活质量。5.片尾
三、节目包装
1.节目片头和片花要制作精良突出节目的定位和主旨,不能粗糙,要亲民并绝对美观。记者出镜时,话筒上要有节目标识,给节目做个LOGO,让整档节目成为品牌,并让让品牌亮起来。
2.节目的音乐分版块制作,栏目的板块要有专属的音乐,音乐采用大众亲民型。字幕在特殊的新闻要显得突出,手语主持人主要以画中画的形式出现,便于聋哑弱势群体观看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