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香港文化的小结
150年的香港文化可以大致分为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是香港与大陆的同根所在;而近代代文化,香港文化是在殖民主义压迫和克制下的文化,甚至香港人在面对自己的文化历史文化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步入不敢肯定和自居卑微的态度中。而对于传统文化,香港的某些地方甚至保留的比大陆还完好,因为香港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某些在大陆已经绝迹的风俗文化都能在香港找到。由于香港历史、地理、人文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香港文化有其独特的特性,这就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多元混合型的文化特性。
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必然会加强香港文化人的国家意识。在新形势下,在他们所从事的文化事业工作中,不能不考虑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因素,在原有的市民文化基础上注入国家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香港文化的思想内涵。这是香港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传统道德风俗和价值观念根深蒂固,这就奠定了双方文化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
香港文化明显特征是商业性强。这是因为香港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商品生产和交换决定一切,利润主宰一切,市场涵盖一切,所有文化活动无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大多数文化产品依市场需要而生产,并以盈利为目的,这就必然要迎合市民的需要而走通俗性、娱乐性的道路,严肃的文化艺术,往往难以得到支持与发展,致通俗性、娱乐性的文化作品大行其道。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国香港和内地曾一度沟通困难,内地人对香港这块神奇的宝地望尘莫及,而这时候,人们对香港社会和人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这个媒介。
香港电影已有百年发展历史,百年间香港电影所起到的作用远不止娱乐效应,它对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作用不容忽视。香港作家们以香港市场经济为背景,反映工商、经贸、金融界的斗争为题材的财经系列小说,与祖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着重人物性格的心理刻划、展现惩恶扬善爱国除奸的新武侠小说,以及影视作品、歌曲等涌入内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对内地文化亦带来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占68.33%的同学认为香港电影电视剧的输入使大陆受到了更多元文化的影响是香港回归后对内地文化产生的主要影响;占51.11%的同学认为香港越来越多的融入大陆促进了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的繁荣。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香港电影有退步的现象,青黄不接是当前香港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衷心为香港电影祈祷,希望它能永葆辉煌,不断为国人奉献经典,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香港在经济上的自由开放,也带来文化上的自由开放。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与世界上的其他自由港比较,其开放程度是最高的,因此香港又称为“世界文化橱窗”。香港的文坛、艺坛和商品市场一样向全世界开放,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可到香港表演和交流,各类艺术节、电影节、国际学术会议连年不断。在调查问卷中提到,如今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相继在香港特区成功举办,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举办有76.67%的同学认为这使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得以增强,这一切体现出香港文化自由开放的特征。
香港回归以后,实行“一国两制”,国家意识的逐步确立,香港与大陆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其前景无限光明,同时亦必将向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第二篇:香港流行歌文化范文
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记香港流行音乐歌手
香港流行音乐进入大陆,从宏观讲,应该感谢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不再把港台流行音乐定义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应该感谢中央电视台于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里首次把港台流行音乐介绍给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以下几部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陈真》(从梁小龙那儿流传开来的“四小龙”)、《霍东阁》、《射雕英雄传》(最早的追星方式就是买明星的黑白照片,我曾把一年辛苦得到的压岁钱全用来买了十几张黄日华、翁美玲的黑白剧照)、《万水千山总是情》、《再向虎山行》、《大地恩情》、《上海滩》(最酷的周润发和最帅吕良伟!:)只是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该主题曲歌者叶丽仪否?)。从微观讲,应该感谢喇叭裤青年手里的饭盒录音机(三洋牌),他们在客观上极大促进了港台流行音乐的传播和流行。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香港乐坛,步入了一个繁荣的黄金时期,但此时在大陆流行度更广的则是台湾国语流行音乐,概因当时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律要求唱“普通话”,粤语做为一种地方语言,其歌曲只能在其电视剧和电影先流行于大陆后,方才凭借广录进字,D版磁带漫漫渗透进了内地,就我个人听歌经历而言,是无法与香港流行乐坛潮流同步了,作为一个追星族连追星都追的滞后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天啦!it's unfair!),实乃一大憾事也。自己初中几乎全迷上的是台湾流行音乐,直到了高中(90-93年),才在班长(当当当当,隆重推荐:超级王牌粤语歌迷,在学校门口三家卡拉OK厅里荣获陈百强超级模仿秀冠军的海豚同学)的带领下,光荣迈进了粤语流行乐时代,全面否定了初中时疯狂迷恋台湾国语流行乐的错误思想!打倒姜育恒!打倒齐秦!打倒王杰!打倒张雨生!打倒童安格!对了,还要打倒小虎队!打倒红唇族!
此阶段最风光的唱片公司是香港暴力金和华星两家,最风光的歌手当属谭张梅,谭咏麟在78年就离开温拿独自发展,81年在香港歌坛就已凭借“想将来”站稳脚跟,而后在82、83年发展也可谓是稳扎稳打,每年都有一首入选“十大金曲”(雨丝情愁、迟来的春天),真正大红大紫则是在1984年,他依靠“爱的根源”和“雾之恋”两张专辑红得一塌糊涂!而我更为喜欢的哥哥张国荣呢,就比较不幸一点点,他在1976年就加入丽的(亚视的前身,象我们最初看的什么霍元甲、陈真啊就是这个电视台搞出的东东)电视台做演员和歌手,出了两张英文唱片,销量惨不忍睹,后来转投华星,满怀希望出了“风继续吹”,以为肯定能红(我后来听了,也想肯定能红啊,这么好听的,经典的,柔情无比的慢歌既然不红,靠,没有理由吗),但没红,中间还出了点小事,就是和那个蔡枫桦去沙田一家酒吧唱歌,他抛下的帽子给歌迷又扔了回来(这段太有名了,我就不多敲键盘了,哥哥当时回到后台就哭了耶!真的WOW!),后来他就慢慢熬,直到出到第5张专辑“Monica”,他才真正红的一塌糊涂(但比起谭校长的“一塌糊涂”还要差一点点),也是在1984年!最后说说梅艳芳,她82年参加新秀赛,加入华星,而后凭借主演无线的电视剧“香江花月夜”并主唱其主题歌“心债”小红一把,但不是大红大紫喔!在83年凭借“赤的诱惑”再小红一把!84年凭借“似水流年”(恩,我最喜欢的梅阿姨的一首歌!梅阿姨的慢歌不多,但每首都可以杀死人!人家好喜欢!)再小红一把。85年凭借同名专辑真正大红大紫了,这时她出名是靠夸张的舞台形象和表演,而后被人称为“东方麦阿姨”(坏女孩!恩恩,坏死了!)。两位香港乐坛天皇巨星谭咏麟和张国荣分属两家唱片公司,为了争夺名利而搞得翻了脸,两派歌迷(同性恋迷和异性恋迷,xixi……玩笑玩笑,是谭迷和张迷)开始大斗法,你撕我偶像的海报,我就毁你偶像的唱片!甚至还有打群架,互相吐口水啊!这些,这些……是多么多么的……不卫生啊,你们说是不是!何必搞的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
第三篇:香港的黑帮文化
香港的黑帮文化
黑帮影片可以看成是香港文化的名片,因为它不但见证了香港电影的兴衰起落,同时也见证了香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黑帮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香港文化。
《英雄本色》就是黑帮影片的典型。这部《英雄本色》一出手,震惊了当时香港搞电影的内行们以及外行的观众,人们顿觉耳目一新。在动作片与搞笑剧占主流的九十年代香港,这部影片的出现无疑是一道惊雷闪电。在这部电影里,吴宇森将具有他独特风格的暴力和飘逸的枪战场面融合到了一起,使得这部电影中的小马哥的枪手形象深入人心。小马哥穿着黑色风衣,戴着墨镜,咬着牙签,手持双枪杀入敌阵的风范,是当时青少年的模范。“我不想一辈子让人踩到脚下!你以为我是臭要饭的?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在社庙里,小马哥喊出的这段话,让多少失意的男儿热泪盈眶,并重新鼓起拼搏奋斗的勇气啊!从《英雄本色》到《无间道》黑帮电影越发充满活力,其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身处主流社会的我们,接受现代的教育,一般都认为黑社会就是到处充斥着暴力、血腥、无法治、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阴暗角落。在黑社会里没有“仁”,更谈不上“爱人”。但奇怪的是黑帮题材在香港却永久不衰,甚至成了香港文化的名片。是因为其魅力不仅仅是向观众展现了社会的阴暗角落,而且电影情节往往跌宕起伏,拍摄手法凌厉而紧凑,明星大牌更是汇聚一堂。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影塑造的一系列英雄形象,这些角色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战胜、超越环境,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他们不会向环境屈服,在他们的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抱着必死的决心达到他们的目标。他们虽然身处黑道却维护人的尊严,讲求做人的原则,遵守江湖道义,对社团忠诚、对兄弟讲义气,对家庭负责。这些角色都寄托了香港人的浪漫理想和英雄情怀,可以说是香港人根据自己理想描绘的自画像。
同时香港黑帮电影的魅力也在于它不像别的黑帮电影一样好坏分明,在它的世界里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份,有的只是黑与白。它更多的是接近现实社会,接近现实人性,人性是多元的,好人有犯错误的时候,坏人也有正义的冲动。另外不论黑社会们如何尽显英雄本色,他们也都还明白一个道理“: 欠了的,终究是要还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或许尚存“我想做个好人”的悲叹,但是现实迫使他们回不了头,所以他们在最后都能悲壮地接受自己的结局。也正是这个现实性使得香港黑帮电影越发迷人。
第四篇:感悟香港细节文化
2011年冬,我来到香港,目睹耳闻之人、之事、之物,印象深刻,其中最为动人的是香港的细节之美。
一
我们住的那个宾馆是一家朴素的酒店,11月20日晚我们入住,大家先后拨打了数十次电话索要烫衣板、开通网站、增添衣架、借用插座转换器等,而每一次要求,宾馆服务员总是在第一时间回答和解决我们学习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
在香港的日子里,我们深深体会到天天都有优质的、热情的服务。据了解,香港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体系建设。香港人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普遍提升,有效推动了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香港已发展成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服务业雇用了香港超过四分之三的劳动人口,成为世界一流的服务中心。香港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港口和货运机场,是亚洲最大的创业基金中心。亚洲区内长途电话通话量最多的地方都属于香港,准确地说,是属于香港的服务业。服务业总产值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90%,服务贸易出口总值位列全球前10名,约有300万香港人从事服务业。香港已经成为世界服务业之都。
二
我们住的楼下有一个狭长的农贸市场,位于两居民楼之间,农贸市场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公路穿插而过。就这样一个看似杂乱的特殊环境,白天、夜晚竟然听不到喧嚷声、叫卖声、汽笛声。各种商品摆放井然有序,人行道上24小时如水洗一般,看不到油渍和菜叶之类的垃圾。
香港近乎一个无烟城市,但香港绝非是完全禁烟的城市,吸烟的香港市民和入港的外来“烟民”稍加留意都知道,香港市内几乎每隔100米都有一个偌大的垃圾桶,桶盖设置有一个偌大的烟灰缸,以供抽烟的人定点吸烟和放置烟头。在香港的公共场所和街上行走的人群中,是看不到有人吸烟的。
香港人的公共卫生意识极强,不论是何时何地,都见不到人踏踩草坪,或攀枝上树。偶尔见到有人在公共场合吃零食,那此人一定携带有一个塑料袋装果皮和废弃物。在香港的许多公共场所、公交车上等都贴有“请勿吸烟,违者罚款1500元”、“乱扔烟头罚款1500元”、“随地吐痰罚款1500元”的警示语。
香港的公共卫生防护、防控体系十分严密,成立了隶属卫生署的卫生防护中心,主要承担流行病学及感染控制培训、监测、风险通报、应用研究、统筹协调及应变策划。同时,加强了与香港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香港特别行政区地理空间信息枢纽平台、香港医院管理局(直属香港政府的一个独立组织)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从而确保了香港的公共卫生防护、防控工作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完美运行。
三
住进香港的宾馆,发现有3件东西很有意思:一是牙刷;二是毛巾;三是浴巾。这入口贴身的3件东西咋会不一样呢,原来是为方便同室居住的人保洁起见而配置的。同类东西都是同一品牌、同一规格,仅仅是呈不同的颜色而已。
宾馆日用品颜色“红绿相间”,折射了香港人的人本理念。11月26日,时逢周末,学院安排考察闻名遐迩的香港海洋公园,我们发现在人群涌动的公园的每个角落都呈现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残疾的老人、成人、小孩坐在轮椅上悠然自得、观海赏景,轮椅后面跟着家人和护理雇工。走出公园大门方知当
日是“世界康复日”。听当地居民介绍,健康节日是公园比较拥挤的日子,因为有残障人士的家庭几乎会全部出动,公园管理人员也要全部上阵服务游客。
香港的公园、地铁、过街天桥大都有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升降梯,他们只要按电铃,就有专人为他们服务。
香港是个高消费城市,尤其是土地,珍贵如油,房地产市场犹如黄金市场。2010年,香港政府推行“置安心资助房屋计划”,协助家庭月收入不超3.9万元、有能力供楼却不能负担首期的市民实现“居者有其屋”,完成了社区建设的成功个案——马坑“龙德苑”规划并投入使用。香港政府还在赤柱修建了“避护中心”,每逢冬季到来时,相关部门把流浪在香港街头无家可归的闲杂人员收容到“避护中心”集中取暖。
香港出台了4个反歧视条例,由一个称为“平等机构委员会”的组织负责执行,目的是消除歧视和推广平等机会,确保市民不会遭受性别、残疾、家庭岗位、种族歧视,有效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2010年至2011年两年间,“平机会”处理各种纠纷投诉1119起,通过调解及法律援助,为投诉人成功争取赔偿经费达550万港元。
四
香港市区的写字楼、酒店和住宅楼普遍在30层以上,有的达70多层,香港高楼林立,彰显了香港立体之美。香港人乘电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出大楼的人们非常遵循先来后到、先出后进。物管部门在电梯脚下几乎都放置了乘梯行为规范牌。初到香港的人常常因忙着挤电梯而感到羞愧。香港人讲秩序、守规矩:入厕排队、上车排队、打饭排队等等,已成为香港人的良好习惯。
香港城市道路畅通、公共交通发达、交通设施人性化,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规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1月22日,我们到赤柱参观,车行至海岸线上一崎岖小道时,前边车辆突然出现缓行状态,但却没有一辆车变道超车,两分钟不到,车队又自然畅通前行了。
香港的交通秩序堪称世界一流,人和车和谐共存,绘制了香港繁华而祥和的都市文化。香港1104平方公里的市区,有常住人口700万(如加流动人口有近1000万),人口密度名冠世界各大城市前列。香港有成千上万的十字路口,无论任何时候,你站在斑马线旁等候绿灯过马路,你的身后和不足10米宽(多数公路而言)的马路对面,也一定有成百上千的人在盼望“绿灯行”。而你前边是一辆接着一辆飞驰的大小车辆在急速穿行,多数情况下,车速都在时速50公里以上。初到香港,头一次等候绿灯,你会觉得在狭窄的“人缝”里有“万人瞩目看赛车”的感觉。到香港的半个月里,我们乘车出行有20次之多,没有出现一次堵车现象,没有听到一起交通事故发生。
香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颇有见地,印象极深的是香港的“基础交通”建设。在香港,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上媒体早已进入常态化,创立了属于公益性质、在促进交通安全方面担任重要角色的交通安全会和交通安全队。交通安全队的学生队员遍及香港400多所中小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两次大型会操表演,以此推动交通安全宣传和交通安全教育。香港共建有4处模拟交通安全宣传城,交通安全宣传城按照现实道路交通环境修建了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红绿灯,让学生切实感受真实的城市交通网络。
五
香港是一个非常文明的城市,更是一个尊重法律的典范城市。外地人初次逛街,不用担心钱包丢失,就怕找不到回程路。大多数香港人都知道,“抢一条项链和偷一万两黄金”没有什么区别。久居香港的的士司机告诉我们,香港违法处罚严厉,无人情可讲,唯一可以申辩的地方就是法院,如法院认为违法事实清楚,罪名成立,违法者则会被判罚款,甚至坐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一对夫妇带着不满18个月的孩子驾车行驶在大街上,为逗孩子高兴,先生托着孩子的小手搭在方向盘上,太太用手机拍下这一瞬并挂在网上,不料被人下载。孩子的母亲一气之下把当事人告上了法庭,结果是“不打自招”,遭到了重罚。
香港地少人多、人员构成复杂、经济呈多元化趋势,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难度很大。可多年来,香港社会治安管理态势良好,案件少、破案率高,秩序井然,这与香港积极推进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有关。
第五篇:香港培训心得及小结
香港教育培训心得记录
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香港教育培训心得之一:有感于家长教师会
早就听说,在香港校园里,常常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每天会到学校,观摩学校早会,协助管理图书,课余为学生讲故事,放学为低年级学生辅导作业,甚至参与到课程中辅导学生一技之长……俨然是学校的正式教师,而其实是学生家长。他们为学校、帮老师做了很多事情,都是义务之举。这就是家长教师会,是以志愿组织的形式设立的为家长提供正式途径参与学校的活动,也是家长与教师交换意见的场所、合作的阵地,是对学校培育学生成材作出有力的支援。此次香港教育考察之行,我们参观的香港马头涌小学让我终于对家长教师会有了深动形象的感知。
那一天,接待交流的气氛十分温暖。因为暑期学生放假,学校邀请了4位六年级同学来为我们做导赏员。而尤其让人感叹的是整个活动的主持人是六年级的家长,翻译是家长,糕点制作是家长,拍照是家长„„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还知道居然是家长筹款60万为学校每个教室装了空调、改建了图书馆,是家长培养了一批有各种器乐特长的音乐团队,是家长排练并表演了校庆中的小话剧,是家长带领童子军们操练,露营„„尤其可贵的是有的家长即使孩子毕业了,也依然为这所学校尽职尽力。参观结束时,我无比感慨:这般的单纯奉献,让香港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充满了浓浓爱意、款款深情。
香港教育培训心得之二:有感于“小班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这期培训中我最关注的一个专题。这次学习帮助我理清了什么是“小班教学”、它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以及“ 小班教学的六大原则”等。
关于“小班教学”意义所在。小班教学,不仅仅是在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让教师有更多的空间关心学生,作个别指导及增加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可能,令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其核心价值在于更加以人为本。
关于“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合作学习”无疑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常常认为小班教学主要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在小班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教师经常采用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策略,且大多数只徒具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合作的需要和价值。通过学习我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不同的认识。“小班教学” 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空间。而每节课“教学目标”的厘定,才是我们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合作学习”只是众多适合小班化课堂环境的教学策略中的一种,它绝不是最好,更不是唯一的教学策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最终是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关于“小班教学的六大原则”的意义所在。香港小班教学有六大原则:
1、订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着重其目的及达致的过程。
2、善于提问,尤其是延展性的提问技巧。
3、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有趣是在全班讨论。
4、透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5、多采用引导性回馈,一边学生自行发现及纠正错误。
6、采用促进学习的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弱。上述六大原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重,而且每一条原则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譬如,其中关于 “提问”原则,引导要有高层次的延伸提问,倡导一问多答;要求充分的候答时间;师生的互动最少维持30秒。而关于引导式的延伸提问又明确提出四个步骤: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说出假设;教师以“是”或“不是”回应学生的假设;如果教师相应“不是”,学生说出其他假设,直至教师回应“是”为止。可以肯定如此详细、有效的操作经验必然来自于一线教师踏实地实践与智慧地提炼,也让我不可置疑于“小班教学”在香港教育强劲茂盛的生命力。
培训小结:
香港教育印象录
为期半月的香港教育培训考察活动结束了,我们宁波市第五期骨干校长培训班的18位成员获益匪浅。其间丰富的考察形式——听课讨论、实地交流、博物馆参观等使我在办学方式、家校合作、校风建设、特色文化、小班教育、英语教学、创意课堂等多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一:自主多元的办学方式。香港的办学方式分为三种:官立学校、资助学校、私立学校。而就私立学校而言又分为了完全独立私立校、直接资助校、国际学校。其中官立学校占5%,在这类学校里校长老师均为国家公务员。资助学校占85%,政府将办学权下放给办学团体,校长教师的人事关系在办学团体,学校由办学团体直接营办。私立学校占10%,为数不多。国际学校独立于香港教育以外,它是外国企业、领事馆专为本国子女提供教育服务而设立的学校。而在私立学校中享有最大办学自主权的是直接资助学校,它既接受政府的教育资助,又可以向家长收取学费。多元化的办学形式,有效促进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对广泛吸纳不同的办学思想,丰富学校文化,充实学校的教学语言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教育局或办学团体的督导下,办学权的充分自主,让学校的管理者能“甩开膀子干事”。也能充分的实现学校真正意义的个性化发展。
印象二:真诚无私的家校合作。香港的很多学校都有家长教师会,是以志愿组织的形式设立的,为家长提供正式途径参与学校的活动,亦是家长与教师交换意见的场所、合作的阵地,对学校培育学生成材作出了有力的支援。我们所参观的两所学校让我们对这一组织有了深刻的认识。以“马头涌小学”为例,参观当天,活动的主持人是六年级的家长,翻译是家长,糕点制作是家长,拍照是家长„„从他们的介绍中我们还知道是家长筹款60万为学校每个教室装了空调、改建了图书馆,是家长培养了一批有各种器乐特长的音乐团队,是家长排练并表演了校庆中的小话剧,是家长带领童子军们操练,露营等。尤其可贵的是有些家长即使孩子毕业了,也依然为这所学校尽职尽力。“家长教师会”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架起了一道坚实有力的桥梁,让香港教育充满了真诚与感动。
印象三:严瑾有序的校风建设。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人性的民主与自由是城市高度发达的明显标志。那么,与民主、自由相联系、促进城市文明发展的规范有序的社会秩序又是怎样在学校中培养和体现的呢?我通过仔细观察以及与校方的交谈了解到,香港学校重视校风建设。“校风”又称隐蔽课程,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与风格,它对学生的品格和待人处事的态度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香港各级学校深感校风在公民与道德教育中所起的无言之教的陶冶作用,因此都普遍重视校风建设。如制订严格的校规校纪,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利用法治和舆论的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和自觉性。在马头涌小学,我们看到学生导赏员有礼有节的引领,淡定从容的讲解,以及智慧生动的对答,从而不难想象出教师在这方面的用心栽培。另外,教室内都醒目地张贴着班级规则与要求。校园显得整洁、有序而规范。
印象四:小中见大的特色文化。香港中小学普遍占地不大,外观朴素、简约,在不到1000米的范围内往往有好几所学校。但小中见天地,细节见精致,我们参观的两所小学,小鱼假山、鲜花绿树、小亭幽径等无不生意盎然。小小的图书馆、小小的体艺区、小小的办公室、小小的班组室,角角落落彰显着学校独特的精神理想。同时在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在学校内涵发展上,各个学校根植于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把握学校显在或潜在的办学资源,利用校董会、家长、社会、校长个人的人脉关系等资源,形成各种特色项目,如学生乐团、游泳项目等,从而努力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发挥孩子内在潜能,达成全人教育的大目标。
印象五:详尽周全的小班研究。这次学习的“小班化教育”专题中提到了六大原则:
1、订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着重其目的及达致的过程。
2、善于提问,尤其是延展性的提问技巧。
3、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有趣是在全班讨论。
4、透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5、多采用引导性回馈,一边学生自行发现及纠正错误。
6、采用促进学习的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弱。上述六大原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重,而且每一条原则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譬如,其中关于 “提问”原则,引导要有高层次的延伸提问,倡导一问多答;要求充分的候答时间;师生的互动最少维持30秒。而关于引导式的延伸提 问又明确提出四个步骤: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说出假设;教师以“是”或“不是”回应学生的假设;如果教师相应“不是”,学生说出其他假设,直至教师回应“是”为止。可以想象如此详细、周全的操作经验必然根源于一线教师踏踏实实地实践,也让我不可置疑于小班化在香港教育强劲茂盛的生命力。
印象六:扎实有效的英语教学。在香港,粤语是母语,英语是官方用语,97回归后,在普通话使用方面也正在做着大力的推广工作。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熟练掌握英语早在回归前就成为了香港学校教育的重心之一。小学英语外语教学是香港一门官方规定的课程。英语是正规教育所需要的语言工具,亦是求生工具,因此,掌握英语成了学习多数科目的必备条件。香港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也有的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小学四年级以后多种学科就开始实行全英文授课。通过教学使学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的功能潜力,特别是符合香港社会需要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印象七:灵动创意的教学策略。离家的半月固然充满思念,但课堂上充满创意的策略却让学习生活充满了轻松愉悦。其间,课堂上提到的中小学课堂创意策略十分生动实用:角色代入、幽默玩意、感官并用、图片联想、实物联想、类推比喻、模仿再造、抽象具体化和具体抽象化、修订引申、虚构情节、假设想象、强迫组合、矛盾探讨、问题解决、好奇探索、游戏演义、提纲摘要、延迟判断、冒险尝试等。这二十种创意教学的策略对国内的课堂教学具有着十分有效的理论与操作上的指导意义。可以想象,在这些创意策略的启示下,香港的课堂教学灵动、丰富、民主、自由。
香港之学已然结束,但我的思考依然继续:香港地小人多,但车流不阻人流不挤;香港是国际大都市,但香港人待人接特谦和有礼,不自恃自傲;香港资源稀少,但不存在毒馒头毒牛奶的威胁;香港是中国的,却可以不时有游行的队伍拿着各式标语反抗着政府的某项改革,警察在一边淡定地维持秩序„„这大气、包容、多元的香港城市文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今天我思考的答案是:香港的教育。是香港教育的严瑾又不失灵动、规范又不失自主、守根又不失大气,彰显得这颗东方之珠十分美丽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