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工作者国庆60年特别征文:我眼中的教育的发展;
自我介绍:
略
过渡:
在庆祝我们伟大的共和国60华诞之际,我仅以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身份,以我一双老百姓的眼睛,从我最了解的教育的发展,来看共和国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学生:
书包网兜 毛巾 花格布 军挎包(新老大 旧老二 缝缝补补给老三)
作业本 挂面纸 帐簿 大白纸(裁\订)
文具盒
教师:
学历 高小 初中(师范停招)工农兵大学生
性质 民办 代课
教学内容 单一 语数英
学校:
铃声 铁槽钢 铜钟 口哨 电铃
校舍 绿树红墙 庙宇 教堂 地主房子 粮管所 现代化大楼
课桌 砖墩 长木凳
黑板 木板 水泥 磁性黑板 电脑
学制:幼儿园 初小 高小 小学5年 初中二年 高中二年(扫盲班 夜校)
9年义务教育
规模:
复式教学 学生少 教师少
入学率 重男轻女
一村一校(校长兼校工,上课代打钟)
规模办学 校车 食堂 教学楼 综合楼(实验室 图书室(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阅览室(电子)活动室 音乐室 美术室)
大学:
精英教育 普及教育 高考录取率73%—75%
泰州:以前 “高等学府”(师范 卫校 职大)
现在 师专 南师大 南理工 省牧院 高职院
即将 大学城
第二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国庆60年征文
一名教师的作业
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新学期给学生讲述的第一课第一节是《感受共和国的巨变》,内容主要是通过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百姓生活大变迁和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事实,来感受祖国新变化,体验百姓生活大变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课外作业:通过搜集资料或采访自己的父母和
亲人,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或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文章或者出一份手抄报。学生们热情很高,一周后作业都交了,其中的佳作真不少!在给学生们展评的时候,忽然有个学生问:“老师,这作业您完成了吗?”一下,我被问住了。是啊,光顾要求学生了,结果自己却忘了做。难道老师就不能带头完成作业吗?其实,自己今年36岁的年龄,不正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的吗?我决定一定补上这次作业。
我出生于1972年的秋天。我的童年是在生产队的哨子声中度过的。那时村里的孩子多,村里幼儿园老师的任务主要是看孩子。记忆中,课堂上学了什么已经全没有了,而“老鹰抓小鸡”、“打纸包”、“挤狗油”、下河、攀树等游戏带来的快乐却依然在心头。虽然物质条件艰苦:没有固定的教室,在村里“打游击”;所谓教室,一段时间里竟然是“白天羊出来我们这些孩子们进去,晚上我们出来,羊再进去”;记得有一段时间男女生共用一个厕所。没有钟表,上下课全凭老师自己说了算。课本就更甭说了,全在老师的嘴里。虽然课本从没见过,但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我们的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却是蛮好的,也许那时的课堂就是我们身边的生活。
1980年我进入一年级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之所以感到光荣是因为这是经过数对了老师的几个手指头和几支粉笔“考进来”的。要知道同龄人中有的还因为没数对要等到明年才能上学呢。毕竟那时家家户户的孩子多嘛。不过我终于有了固定的教室!有了崭新的课本了!一二年级时的课桌是两摞砖上架一块水泥板,两个人共用,座位要自己从家带。到了麦假时还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帮生产队里捡麦子。变化最大是在三年级时,记得那时家里分了地,放学后要帮父母忙自家地里的活。不只是家里要帮忙,学校里也在大搞“建设”:要在老师的示范下把窗户上第一次安装玻璃,尽管划破了手,却也高兴;师生一齐动手从村边用小车推土来整修操场,即使一连累几天也不觉辛苦。最大的乐趣是没这样那样的上级达标检查,没有那些繁多的作业,课间和放学后可以尽情的玩。虽然那时学生犯了错会受到老师的责罚甚至责打,但从没记恨过任何一个老师:因为老师们都是真心为了我们好。最有意义的事是每年的三月份,不但外出植树,还几人组成学雷锋小组定期给村里的军烈属和无保户义务劳动。学校经常请老红军给师生上革命传统教育课。记得那时有个活动印象最深,叫做“五讲四美三热爱”,就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纪律、讲道德。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最爱唱的歌是《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童年》等歌曲。最光荣的一次是五年级第一学期我获得学校的“三好学生”,不但上台领奖(一个文具盒),而且在村里人的注视中被批上红花敲锣打鼓送到家。
别了难忘的小学生活,踏入初中的母校——周村区南营联中。砖房教室里已经有了日光灯,课桌已经是长条木桌,虽然旧了些,但还结实。尽管每逢麦假还要回家帮忙抢收小麦;在学校里要经常参加劳动,比如每年入冬前要去掏生土和煤生炉子取暖;作为优等生享受住校的待遇也无非是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凑合睡;学校的食堂无非就是烧开水,把学生从家带来的干粮热热而已。但是,毕竟这时的我已经迷上了知识的乐趣,骄傲于能力的提高。经常停电的锻炼使我们养成了点灯点蜡烛也要学习的习惯;老师和我们的平等使我们为了问明白一个问题不怕到老师宿舍里“迫使”他们放下嘴边的馒头;同学之间纯真的友谊使我们至今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学校那时仍贫穷,但我们却很富有!那时一流的学生考上中专成为了市民户口,在令人羡慕的赞扬中“飞黄腾达”了,我们这些二流的学生只能接受去淄博六中、周村六中这样的高中学校的命运。仍然记得毕业前的最后一课,班主任白淑琴老师与我们洒泪惜别的情景。
经过周村六中、周村二中和淄博师专的学习,1995年7月,我回到了昔日的母校,南营中学任政治课教师。这时的母校虽然还保留了一些旧教室平房作为教师的宿舍,但我们的舞台却已经转到了教学楼的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学生们再也不用冬天生炉子挨烟熏了。学校因为一次充实了好几个大学生而实力大增,一些课程专业课教师逐渐取代了民办教师。几年下来,随着师范专业毕业生的陆续分配,学校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逐渐退出了课堂,退出了历史舞台。记得第一次感叹是给一个年级4 个班的二百多名学生印试卷,用铁笔手工刻蜡纸制版费了半天功夫,用手动的滚子印刷,费了两个人的半天,效果还不清楚。记得第一次
尴尬是1997年时讲公开课,用学校刚买的投影仪讲“学科学用科学”,上课5分钟了自己竟然打不开那投影仪。第一次莫名奇妙是不知道上网是怎么回事?需要多少个烦琐的步骤?于是,每年暑期的课程或教学业务培训,每一次的外出学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成了我学习成长的阶梯。渐渐的课堂上的我不仅能板书口授,也学会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音像并茂”地来
“助阵”;课堂内的我一到操场上,“地位”一下由教师变成了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哥们;各级教研活动中以前只能做旁观者的我,渐渐地也成了“主角”。那些用来学习借鉴的教育报刊杂志,上面也渐渐有了我的作品。最令人自豪的是,每年春节,总有一批批的学生来看我,虽历经13年而不断。
2005年,随着崭新的教学楼落成,原先的北郊镇三处中学合校,成为一所有着1000余名学生,百余名教师的新中学——周村区北郊中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有着崭新的校舍、崭新的学生公寓和餐厅,学生可以寄宿制。学校大力实行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使得合校后的师生们同心聚力,迎来了我们学校历史上成绩最好的时期。同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结交了更多的好同事,培养了更多的好学生。2008年正是我初中毕业20年整,暑期中,昔日的初中同班同学,当地小有名气的尚老板来找我这个老朋友。原来他与一些企业家们要与学校组织一场颇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学校积极帮助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使这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在活动中都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精彩。为此,《某报》还做了详细的报道!
这学年新学期,我发现学校新来的教师中,竟然有一位是我昔日的第一批学生!不觉中我已经在这所农村学校的讲台上耕耘了13年了!她告诉我,还有3个同学,我的学生,已经大学本科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了。昔日的学生已然成了我的同行、同事。可是,与她们的交流中我明显感到了有一种压力和紧迫感。是什么呢?与90后的学生进行深入地思想沟通,我有差距;熟练地运动现代化教具充实课堂促进教学,我也有差距。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如果不继续努力进步,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恐怕不久的将来,真会出现自己不能完成的“作业”了!不过,不管时代怎么进步,物质环境怎么变化,对学生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是我由学生到教师经历中感悟到的不变的师魂,是促使我们教师不断进取的永恒动力!“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可以作为我一生的作业!
我想,这样的经历和感悟,作为我的作业,能得到您什么样的评价呢?
第三篇:教育工作者建国60年征文;
爸爸的“三级跳”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那时我爸才12岁,家住江都一个小村,每天放学回家,先跟我爷爷推着板车走村串户去炸爆米花。他俩常常干到天黑,披星戴月回家。爸是家里长子,我奶奶、我叔叔还等着炸爆米花的钱贴补家用、交学费呢。
那时家里有个院子,前后两进,土坯房,茅草屋顶。一到下大雨,我爷爷就得爬梯子上屋顶盖塑料布。大雨下得他睁不开眼。爸和我叔都愁苦着脸,惶恐地为爷爷扶着梯子。
1982年,爸17岁,高中毕业了,家中无钱供他上大学。他随我二爷爷学泥瓦匠,起早贪黑拎泥桶。有一年去南京盖大楼,回来后为我奶奶买了二斤毛线,为我爷爷买了件的确良衬衣,为我叔买了本儿童画报,把大家都乐出了热泪。爸成了当时家里唯一能“挣大钱”的人,常跑到老远的邮局往家中寄血汗钱。
后来,能吃苦耐劳的爸爸终于明白只有有文化才能脱贫,他毅然去了山东学习无线电技术。几年后,他在镇上开了间小门市,家中逐渐有了点积蓄,使得前后两进共六间土坯房全部翻新,盖上了砖瓦。
可日子还是非常清贫,我爸赚的钱都用来盖新房了,家里很快又拮据起来。爷爷借钱去镇上买了台饲料加工机,每天和奶奶摸黑加工“水花生”。加工后的“水花生”猪最喜欢吃,连邻村养猪户都来买。这样,家里勉强能供我叔上完高中。
我爸高中毕业后一直没忘读书看报,门市对面广播站的领导都看在眼里,1987年,他让我爸尝试写新闻稿。爸欣喜若狂,有时回家干农活,为了能听到广播站播出的新闻,跑到很远的邻村绑大广播的电线杆下边听边记。苦学了很长时间,我爸终于进了镇广播站当了新闻通讯员。我爸这记者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
1994年,我7岁,上小学了。我爸我妈在镇上规划的新农民街买了块地产,盖上了二层小楼。后来,爸考上了公务员,调入镇政府司法部门,五六年后又回到记者行列,调入了江都市电视台。2005年我考上大学,现在我已经是一名教师了。新千年,我们举家迁入市区。
第四篇:市民庆祝国庆60年特别征文
正吃着中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电风扇的扇片缓缓地停下来了,晕!停电了!房间里刹时就被热腾腾的空气所笼罩,我的汗水也不由自主地滑落脸庞。“供电公司!”是我第一个想到去埋怨的词语。
我再也顾不上满桌的饭菜,拿起电话就去拨打供电服务热线,想问问有没有人去抢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来电?占线!占线!还是占线!我心中的怒火随着弥漫
在空气中的热流渐渐沸腾了。终于,电话拨通了,当听完我气势汹汹的报案后,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到:“由于今天天气炎热,城区大负荷的用电造成线路意外故障,因停电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非常地抱歉!我们的抢修队伍已赶赴故障线路,请您耐心等待。”
放下电话,我用手抹着额头的汗冲向水龙头,想用凉水给自己降降温,天哪!连水也停了!我绝望地找出把扇子,心情烦乱地拼命地扇,不行,都过了半小时了还没来电,我要去打电话投诉供电公司!正当我怒气冲冲地走到电话机前时,电话铃了,“你好!我是供电公司客户服务热线,我公司的抢修人员现在已经找到了造成停电的故障点,请您再耐心地等待片刻,马上就会恢复供电。我们为给您的生活带来的不便表示非常地抱歉!”
放下电话,我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些,“算你们还记得我打的这个报修电话!”我又再次地回到窗口,去找寻空气中那偶尔过路的凉风。不一会儿,我的耳畔传来邻居兴奋的欢呼声“来电了!来电了!”我赶忙甩了手中的破扇子,冲进空调房间,迅速打开了空调,去享受那份久违的清凉。
放松后心情格外平静,我透过紧闭的窗户望向不远的街道,户外那明晃晃的阳光依旧刺眼,一辆路过的电力抢修车闯进了我的视线,后车厢上坐着的抢修工人已经是汗流浃背,“算你们抢修的还及时!”我对他们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突然,我的视线被他们手中捧着的盒饭所吸引了,我低头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难道他们现在才吃中饭?我的脸上已经没有了笑容,我的目光追随着那辆电力抢修车驰向远方,或许,他们还正在赶往下一个故障点吧?
窗外,阳光依旧刺眼,空气中是依旧热浪滚滚,只是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敬佩的情节。
第五篇:军人建国60年特别征文
今天是母亲去世11周年的日子,我们兄弟姐妹7人约好去她坟前祭拜。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尽可能给她老人家上柱香,只不过今天更特殊,因为母亲是在1998年农历的闰五月28日去世的,11年以来只有今年闰五月,所以说,也只有今天才是母亲真正的忌日。
母亲一生操劳,印象最深的是在我7、8岁时,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基本干不了
农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母亲身上。每天中午,母亲利用干完生产队里的活,回家吃午饭的时间都要到水塘里捞一担水草给猪吃。因为子女多,家里挣工分的人少,养猪成了贴补家用唯一的办法。大热的天,带着满身的汗珠跳进凉水里捞猪菜,这也可能是她日后落下皮肤病的主要原因。1984年夏,母亲被查出患有红斑狼疮,一种类似于皮肤癌的疾病。母亲为了不影响我学习,硬是叫家人对我封锁这个消息。直到我 第二年高考后,我才大致知道母亲的病情。
第二年,我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母亲为我高兴着,似乎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一大半,整天眉开眼笑的。临走时,还一再叮嘱我要安心学习,不要想家。其实那时的我们,像飞出笼子的鸟儿,只顾着享受脱离寒窗的喜悦,勾画着毕业以后可以有个铁饭碗,全然没有在意天天在家惦记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她时刻准备着听从死神的召唤,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我工作、结婚、生子的那一天,所以对于与我们相聚的日子格外珍惜。然而,年少不经事的我,却从来没有把母亲的关怀、挂念装在心里,现在回想起来,这么多年以来,我没有陪母亲好好的谈过一次心,母子间的交流全然是母亲注视我的目光,也许母亲心理有许多遗憾、失落,只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并不知道。
在读大学时,有一年放寒假,我在家只呆了几天就回到了县城,成天与参加了工作的女朋友泡在一起,直到开学仍然缠绵悱恻没有返校的意思,学校来电报催回,我却去电报谎称阑尾炎住院,硬是迟到了一个礼拜。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那时母亲的病在一天天加重,父亲既气我不上进耽误学业,又气我不孝顺放假回家不陪母亲。等到暑假我忐忑不安回家时,母亲已是骨瘦如柴,父亲余怒未消,拿起扫把要打我,母亲却一把把我拉到身后,没有一句责备的语言。
日子在艰难中度过,后来我尽管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但接着就结婚生子,给家里经济上的接济很少,只是常给母亲买一些治病的药,记得那时治红斑狼疮的是一种叫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伴着一种叫强的松激素吃,母亲就是靠着这些极其廉价的药维持着生命,器官的功能一天天衰弱,直到1997年端午节,母亲出现了生命垂危的迹象,这一次我托人找到了当时县里有名的一位中医,请他到乡下给母亲治疗,这位廖医生给母亲望闻问切,作了一番全面检查后,开了一堆中药,说来也怪,母亲竟然奇迹般好转了起来,一家人欢呼雀跃,只有我心里清楚,母亲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对于她渐渐远去的生命,名医也只能是尽力让死神放慢脚步。。。
果然,第二年夏天,我还在长江大堤上防汛,母亲又一次病危,我赶紧请假回去,买了市面上还没有大量上市的西瓜和葡萄(家人说母亲想吃这些东西),母亲听说我回家,坚持叫家人扶着她坐起来,在门口迎接我,我一看她气色不错,以为没什么大碍,计划等防汛工作结束后再送母亲去县医院检查。母亲去世后我才从弟弟的口中知道,每次我们回家,母亲都挣扎着坐起来,只是不愿让我们看到她在病床上呻吟而让我们担心,另一方面,她不知听谁说:儿女看见她躺在床上会影响孩子们的运气。
大约一个礼拜以后,农历的5月28日,我这辈子刻骨铭心的那一天,一场大雨后的清晨,母亲永远得闭上了双眼,她去世时,只有父亲,这位她相伴40多年的老伴陪着他,而她的7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床前为她送终!
就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天中午,我在午睡时竟然梦见母亲去世了。梦中的情景清晰可见,而且梦中母亲出殡的路线和安葬地点竟然与母亲去世后道士选定的完全一致。我想这不是巧合,而是母亲给我的心灵感应。
记得看过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文章,90多岁的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离开了家,没有能在母亲膝下侍奉她,为她养老送终。为人子女的,最伤心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对母亲的愧疚是我们做儿女心里永远的痛!她辛苦操劳一辈子,身体好时吃不饱,能吃饱时却吃不了!一生为子女劳碌奔波,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后,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却撒手人寰,留给亲人无尽的怀念......母亲去世11年来,我们把对母亲的爱加倍的给了父亲,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些慰籍,偿还着欠母亲的孝道。但面对父亲,总是让我不经意想起母亲,想起她的瘦弱身躯和慈祥的双眸,心里的泪早已化作丝丝细雨,一遍又一遍打湿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