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4: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第一篇: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代码:0403)

二级学科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代码:040303)

二级学科名称:民族传统体育学(代码:0403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本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王润平教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4、5届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常委、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首批运动心理咨询专家,中国第26、28、29、30届、加拿大第27届奥运会心理专家,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运动心理学分会主任。长期担任体育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职务,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工作30多年,并在加拿大渥太华等北美大学访学多次,熟悉国内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规律。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教育部、体育总局、科技部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30余篇,出席奥科会、国际运动心理学等重大学术会议10余次,学术造诣和社会知名度颇高。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均较合理,且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学术研究队伍。目前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8人(包括校外指导教师8人),研究生任课教师约40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5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4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

近年来,本学位点导师团队针对我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结合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的学科梯队成员先后在国内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教学光盘等30余部(本),承担研究课题近70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厅局级3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30余项,并获得体育总局、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科研、教学奖多项。

三、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优良,作风朴实,学风严谨,具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愿意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掌握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各级各类体育机构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5.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6.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7.学院成立指导委员会,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方案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指导。

五、专业内容介绍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见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

七、课程教学大纲

见“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可以是担任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组织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工作;深入运动队进行实习;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教学实践等。研究生要填写《广州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登记表(硕士)》。

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含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研讨会等)5次以上,完成5篇心得体会(1500字以上),并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选择本专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问题作为论文选题,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但应分清职责,明确区分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范畴。

论文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采取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

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写作完成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应在本专业领域内在观点和方法上提出自己独立见解。论文内容应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部分内容修改后达到公开发表水平,形式上应符合规范要求,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3万字左右。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参照《广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执行。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按照教育部和《广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要求,体育学硕士研究生通过答辩,经学位审核后,颁发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凡参加答辩,但答辩委员会不建议授予学位、同意予以毕业者,通过审核,发给硕士生毕业证书。凡未通过答辩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以在3个月以后、1年以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含论文评阅)一次,通过答辩和学位审核者授予学位。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 2.《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主办 3.《体育与科学》,江苏体育科研所主办 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主办 5.《体育学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办 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主办 7.《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主办 8.《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研究所主办 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主办 10.《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主办 1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主办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主办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主办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主办 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主办 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体育学院主办 17.《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杨贵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张力为,任未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邓树勋,王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0.《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1.《体育原理》,杨文轩,陈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2.《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黄汉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3.《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张力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4.《中国武术教程》,邱丕相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 25.《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全国体育学院系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6.《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全国体育学院系教材委员会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7.《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葛春林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球类运动—乒乓球 手球 垒球 羽毛球》,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9.《竞技体操高级教程》,全国体育院系教材委员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0.《体育社会学》(第二版),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1.《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2.《体育产业经济学》,吴超林、杨晓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3.《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邱丕相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4.《中国传统养生》,高等学校新世纪体育教材编写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5.《社会体育导论》,卢元镇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注: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

第二篇: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 专业代码:0403 二级学科名称: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专业代码:040301 运动人体科学 专业代码:0403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专业代码:040303 民族传统体育学 专业代码:040304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在体育、健康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掌握本门学科所需要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悉本学科学术上的动态和新成就,了解其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开展学科教学和研究。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5、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

2.运动人体科学(040302)

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

4.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

四、学习年限

1、本学科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批准可推迟半年至一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它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3、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10月填写《湖北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

4、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提前毕业申请批准后,若不能按其申请的时间毕业的,将按结业办理。

5、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10月由硕士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湖北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

6、硕士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修习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含实践环节2学分),课程总学分不得低于28学分。具体学分要求为公共学位课7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二级学科专业课不低于4学分;选修课程不低于9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研究课题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某些必要的课程。

体育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略)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合格者记2个学分。

1、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4个学期进行,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主持课堂讨论、训练课、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课堂教学环节一般为8学时,并填写《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

2、学术活动要求参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3次及以上,每学期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3、学生在学期间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2-3个月,其实践活动形式由导师根据学生学业要求灵活安排,并计入学生实践考核。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实践环节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定。实践环节成绩评定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的答辩。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该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开题与撰写

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安排在第4个学期进行,开题报告应考虑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注意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各自研究特长与兴趣的结合,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开题报告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论文特色和创新之处;预期的论文进度安排以及具体的论文大纲。学位论文开题应组织3名及以上的专业教师参与审定。

在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中期,导师应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对研究进度要求提出意见。论文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研究方法得当;文献信息量全面而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结论科学、准确,有个人独到见解。

2、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按照《湖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培养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要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是:

1、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培养方式为导师组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对所指导学生的学业、思想、道德等方面全面负责。导师在制定学生个人培养计划之前要与学生充分沟通,同时应结合培养目标、职业取向、个性特点等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高尚情操,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加强研究生的就业指导。

2、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和导师组要积极创造条件并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讨论会、社会实践等,以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领域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5、导师与研究生采用互选制,指导人数根据研究生院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研究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内选定导师,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审定,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实施。个人培养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必须要改动时,要履行相关手续。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学位公共课和学位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主,同时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6、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学位委员会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导师遴选、专业课设置、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及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

7、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与参考书籍,应反映本专业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硕士研究生非学位课程任课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由教研室推荐,经导师组和硕士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后安排。

8、未尽事宜,参照《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实施。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体育硕士 类别代码:5401

专业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 领域代码:540101、540102、540104

一、培养目标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通过系统培养,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领域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体育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以及具有一定的阅读外文文献和专业书籍的能力;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均为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发展学生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实践环节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生参加教学实践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一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培养单位可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等长期从事体育硕士培养工作,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学位论文

(1)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2)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3)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运动训练方案、典型案例分析等。(4)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

第三篇: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0903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土壤学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土壤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土壤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1、森林土壤学(土壤与森林的相互关系及其调节措施,森林土壤资源的类型、成因、特征、生产力,森林土壤分布、区划、利用和管理等);

2、林木营养与施肥(木本作物营养学,木本作物营养诊断,苗圃施肥、林地施肥、经济林木施肥,营养液及营养基质等);

3、土壤保持及改良学(土壤侵蚀及治理,宜林荒地培肥改良及造林技术,林业土壤退化机理及防治等);

4、环境土壤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及转化,土壤污染的治理,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的元素交换及其环境作用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 1

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含2学分实践性环节)。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1)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

自然辩证法2

第一外国语5

基础理论课(5学分)

多元统计分析3

环境化学2

森林生态学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3

专业基础与专业课(6学分)

土壤侵蚀学2

中国森林土壤资源2

土壤物理学2

土壤化学2

森林土壤学3

林木营养与施肥2

(2)选修课

无土栽培2

土壤理化分析(含植物分析)3

农业化学2

试验设计2

植物营养学2

土壤生物化学2

土壤微生物学2

土壤地理学2

土壤调查与制图2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地球化学2学分

根际研究法2学分

土壤研究法2学分

森林立地学2学分

土壤学专题文献综述2学分

同位素示踪技术2学分

第二外语2学分

矩阵论3学分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F等)3学分

仪器分析3学分

造林学研究法2学分

测树学研究法2学分

水土保持学2学分

防护林学2学分

高级植物生理学3学分

生物多样性专题2学分

经济林学2学分

植物地理学2学分

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3学分

电子显微镜技术2学分

土地利用规划2学分

森林培育学(种苗、造林、营林)2学分

设施栽培学2学分

2、学位课程说明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

见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多元统计分析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向量检验,协方差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主要内容:向量检验,协方差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土壤侵蚀学

园林植物学或花卉学2学分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地表流水的形成,土壤条件、植被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侵蚀的防治。

主要内容:地表流水的形成,土壤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土壤质地与土壤侵蚀,地形条件与土壤侵蚀,地质地貌条件与土壤侵蚀,滑坡的形成与防治,植被与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防治。

(5)环境化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污染物的残留降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污染的治理。

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及残留,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危害,土壤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条件与污染物的残留转化,土壤污染的治理。

(6)森林生态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森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森林群落的发展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森林与光照、大气、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关系,森林群落的发展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7)中国森林土壤资源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森林土壤的形成条件,森林土壤的分布规律,土壤发生分类系统,森林土壤资源条件分析及利用改良。

主要内容:我国森林土壤的形成条件,森林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山区土壤发育系列和组合,土壤发生分类和诊断层分类。我国森林土壤的分布规律,我国主要林区的森林土壤类型,我国森林土壤资源条件分析及利用改良。

(8)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第四纪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中国地貌概况,地质地貌条件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主要内容:外力地质作用,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构造地貌,第四纪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中国地貌概况,地质地貌条件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9)土壤物理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土壤物理性状如土壤水分、热量、空气特性等,土壤水分、热量、空气与土壤质地、结构、孔隙的关系,土壤结构改良与侵蚀防治。

主要内容:土壤颗粒及质地,土壤结构及孔隙,土壤水分、热量、空气特性,土壤物理性状与抗蚀性,土壤耕性,土壤结构的改良,土壤侵蚀的防治。

(10)土壤化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和特性,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性状,土壤养分的吸附及释放,土壤元素沉淀、溶解、络合、解离,主要氧化还原体系。

主要内容: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和特性,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性状,土壤溶液化学,土壤胶体化学,土壤养分的吸附及释放,养分的沉淀、溶解、络合、解离,酸碱平衡,土壤氧化还原过程。

(11)森林土壤学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森林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条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我国森林土壤的主要类型、性质及利用。

主要内容:森林土壤发育过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和状态因子,土壤条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森林土壤物理条件及水分状况,森林土壤障碍性条件,我国森林土壤概况。

(12)林木营养与施肥

要求研究生了解和掌握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及迁移,林木营养诊断的方法,施肥试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矿质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及迁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林木营养诊断的方法:临界养分法、目视症状诊断法、综合诊断施肥法、矢量诊断法,肥料特性,苗圃、林地、种子园、经济林、温室林木的施肥技术,肥效分析,施肥试验方法。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可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要参加学校、学科所统一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教育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10次及以上学术报告(讲座)。

七、硕士生的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考核,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行人才分流。

考核时间:一般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业务方向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总支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交费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关于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

硕士生的具体要求为:

1、论文工作应包括的内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试验或调查报告、课程设计);

2、论文的开题时间,论文的全部时间至少有一年;

3、论文的基本要求(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见解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四篇: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文)

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2 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培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林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能够适应林业建设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森林培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定本学科研究方向如下:

1、林木种子与苗木

2、森林营造及森林经营管理

3、经济林培育

4、竹类培育

5、药用植物栽培

6、能源林培育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应不少于1学年。实践环节不少于120学时的工作量或20个工作日,有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0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2.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3~5门,可记成绩,但不计学分。

3.学分计算以课内讲授20学时为1学分,实验、实习比重大的课程30学时为1学分。

1.学位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3)高级植物生理学(或植物营养学)

(4)高级生态学

(5)森林培育学专题

(6)森林立地学

(7)经济林栽培学专题

2.选修课

(1)生物统计分析及软件应用

(2)现代生化仪器分析

(3)分子生物学

(4)种苗学专题

(5)果树栽培学

(6)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专题

(7)林业生态工程学

(8)农业复合生态系统

(9)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专题

(10)天然药物化学

(11)植物胚胎学

(12)生物技术制药

(13)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

(14)制药概论

(15)第二外国语

(16)地理信息系统

(17)农林经济专题

(18)森林培育研究法

(19)经济林研究法3学分 6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经济林栽培学2学分

(21)竹类培育与利用2学分

(22)药用植物栽培学2学分

(23)人工林定向培育专题2学分

(24)竹产业综合开发2学分

(25)设施栽培学2学分

(26)森林土壤学2学分

(27)土壤理化分析2学分

(28)文献综述2学分

(29)能源林培育与利用2学分

(30)植物解剖学2学分

(二)学位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

3.高级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是为植物学科及有关学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为拓宽研究生的植物生理学知识。其主要内容有植物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生理、植酸素、生长发育和抗性生理。该课程是在本科生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植物生理学的有关进展情况和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

4.植物营养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植物体物质交换的重要生分过程,包括酶促反应,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含氮化合物代谢等。

营养和结实重量,包括植物营养物质和自然营养基质(土壤),物质吸收和运送,生长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营养、施肥和结实,植物产品的质量与营养等。

各个植物营养元素的特殊作用和意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N、P、S、K、Ca、Mg、Fe、Mn、Cu、Zn、B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生长发育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和进行林木营养分析的技能。

5.高级生态学

该课程包含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景观生态以及生态学最新领域的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等的重点理论问题与研究方法,并且对生态学研究进展进行较系

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统地介绍。因此,该课程是森林培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也是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学、园林学、环境学等学科研究生学习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6.森林培育学专题

本课程是在为本科生开设的森林培育学的基础上的提高课程,主要介绍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关键理论和技术、主要地区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等。

7.森林立地学

研究与森林相关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的内容包括:森林与立地的相互关系,森林立地分类系统和评价体系,森林培育系统中立地因子分析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培育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自然因子,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

8.经济林栽培学专题

本课程是在为本科生开设的经济林栽培学的基础上的提高课程。全面介绍国内外经济林栽培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思路;经济林生产现状与对策;经济林种质资源研究;经济林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主要经济林丰产优质栽培模式等等。

五、实践环节,公益劳动和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进行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及社会调查。实践环节的工作量不少于120个学时(包括课内外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的方式可以是给本(专)科生讲课(部分章节或某个专题),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协助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学科(教研室)和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记2学分。对没有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的者,按必修课不及格办理,不予以毕业。也不能申请学位。

为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记2学分。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至论文答辩前期间完成。

六、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

论文工作是对研究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科研调查、工程设计)和论文撰写等部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研究生最好在入学后的1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举行开题报告,并经硕士研究生所在教研室或审查小组讨论审定。

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提出试验研究方案,经导师审阅同意后开展工作。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总的要求:立论正确,要领清楚,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无误,图表清晰,结论正确。

论文工作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学年,论文一般在3万字左右,论文摘要在2千字左右,并按规定时间提交论文。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求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七、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采取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学科(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小组的集体功能。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重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教学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在学习方法上,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激发研究生自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用,严谨治学的态度,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统一规定的时势政治学习及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念。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有利于因材施教,实行人才分流,也是交流经验,检查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硕士研究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1.考核时间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完成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进行,具体时间为第四学期的第四周。

2.考核内容

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包括课程成绩、论文进展情况等)和健康状况。

3.考核方式

中期考核由研究生工作处和各院(系)共同组织,对硕士研究生逐个考核。要求研究生认真的、实事求是地总结汇报自己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健康状况。

西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考核小组成员由学科带头人提名,院(系)审批,报研究生工作处备案。研究生导师应参加对研究生的考核工作。

4.考核结果与分流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按照学籍管理办法处理。考核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考核小组和导师推荐可提前毕业或报考攻读博士学位。

森林培育学科编写组 2006年6月

第五篇: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林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我国宪法,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从事农业经济及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热爱农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研究前沿;具有独立承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2.农业管理工程

3.农产品贸易

4.农业项目管理

5.农村区域发展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延长1年,最长(含休学)不超过4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提前或延期毕业。鼓励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提前毕业。在学习时间上,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1.5年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并适当进行硕士论文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及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年。凡能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前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学习成绩优良者,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主管院长批准,可提前

毕业。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学籍管理的规定,可经同样手续适当延长学习期限。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说明

(一)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20学分,选修课不得低于10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1.学位课

(1)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第一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

(3)中级宏观经济学

(4)中级微观经济学

(5)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6)管理理论与实践

(7)管理系统工程

2.选修课

(1)多元统计分析

(2)生态经济学

(3)农林技术经济学

(4)决策分析

(5)运筹学

(6)生产与运作管理

(7)管理统计学

(8)物流管理

(9)发展项目管理

(10)计量经济学

(11)农产品市场营销

(12)农产品贸易

(13)高级财务会计

(14)财务分析

(15)投资学

(16)发展经济学

(17)资源经济学

(18)组织行为学

(19)管理经济学

(20)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学分 6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3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21)农村社会学2学分

(22)区域经济学2学分

(23)战略管理2学分

(24)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2学分

(25)高级专题讲座2学分 选修课按照研究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5-7门。研究生可以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也可以选修有关大学本科课程。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生,应当补学本专业3~5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补学课程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并通过考核,但不计学分。

(二)学位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概论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以上2门课程见国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第一外国语

见西南林学院编写的教学大纲。

4.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着重讲述西方经济学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

5.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农业宏观调节,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经营,林业非木材产品经济,森林地租等理论问题及其重大农业政策问题;国内外农业经济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等。

6.农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农业行业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国内外最新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国内外管理科学、管理改革最新动态与趋势等。

7.管理系统工程

用系统理论来研究经济管理问题,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学会建立系统模型、系统仿真过程以及系统的评价方法。

五、实践环节、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主要方式:讲授本、专科有关课程的部分章节、课堂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教学实习或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工作量依据因材施教原则确定。教研室和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合格者计2学分;对没有参加教学实践或考核不合格者,不授予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经考核的公益劳动累计为2~3周。公益劳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教研室与导师要积极支持和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学术、社会调研等活动。研究生参加学术、社会调研等活动,经考核评定合格,记2学分。

要求每个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撰写出2篇以上专业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以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并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

以上工作由导师和教研室共同协商安排

六、学位论文工作与论文要求

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业调查及撰写论文等部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基础,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时间可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开题报告由研究生所在教研室或学科组织聘请有关专家3~5人审定。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结果应有新见解或对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建设具有一定实用价值,能表明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论文不得少于3万字。

论文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

1.对所研究领域中,前人未有过或未曾肯定的理论见解,而这种新见解既有充分依据,又是该领域中比较有意义和重要的环节。或前人虽有见解,但随着科学进步,在重新认识过程中,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具有充分依据,并符合现代科学理论。

2.国外近年虽有,但国内尚未掌握的学科前沿,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并取得可靠的实验对比数据和有初步的解释,能获得有意义的新结果。

3.把专业基本原理应用到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取得新的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值。

七、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随着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农业经济及管理学科的发展,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采用单一规格和模式,可根据学院的业务优势、导师专长和研究生的具体条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教学科研型、管理型和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不同部门工作的需要。

硕士点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教学实践和其他各种活动;着重培养研究生自学能力和获得新知识、发展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具体要求是: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应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校、院(系)统一规定的政治、形势与政策教育,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

2.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学科(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小组集体作用。

3.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重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

4.课程教学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在学习方法上,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与研讨相结合,充分激发研究生自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全民健身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培养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效措施。

1.考核时间

第二学年进行。

2.考核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表现,课程学习、公益活动,资料查阅分析能力、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身体健康情况等。

3.考核形式

考核由学科带头人、导师和教研室配合进行,组成专家小组对研究生逐个考核。根据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必要时可聘请院外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

4.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合格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不合格者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编写组

2006年6月

下载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最终版)

    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教学、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掌握......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040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040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实际需要的具备体育教育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在高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部门,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学科涉及的面非常广,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硕......

    设计学学科2017-2018年硕士研究生

    设计学学科2017-2018年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复试大纲 适用专业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学学位、工学学位)、工业设计(工学学位) 一、复试分数主要内容 统考生须参加复试。复试由笔试和......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 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修班开班于8月12日至15日于吉林体育学院举行,本次参与培训人员近达一百......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法学一级学科代码:0301 二级学科名称:民商法学二级学科代码:030105二、适用对象 法学院2012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

    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学习工作努力,实事求是。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