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顺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预案
广顺幼儿园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预案
近年来,在县教委的领导和镇政府、教办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下,我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无食品中毒事件发生。但由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一些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为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防止我校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一、我园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成立预防食物中毒领导小组机构,由园长亲自负责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并与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层层签定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无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发生。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刘恋(园长)
副组长:李荣生(校警)杨晓玲(教导主任)
成员:叶嗣来(保安)陈刚(保安)雷丽冷结玉廖倩平韩丽吕婕杨芳张凤荣明艳
二、各部门职责
1、领导小组正、副组长职责:
(1)做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工作,让师生明确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意义。
(2)搞好预防食物中毒的培训工作。每年的12—3月不购马铃薯。
(3)负责食物中毒病人的监控工作,并及时上报。
2、班主任工作职责
(1)在班上做好宣传教育和预防食物中毒的培训工作,严禁学生到学校附近小卖部买小吃。
(2)每天对学生到校情况进行监测,如发现呕吐、肚痛、头晕、腹泻、发热等中毒疑似病人,应立即了解其饮食情况,并进行排查。
3、食品卫生管理员职责
(1)监控好学校食堂和炊事员的清洁卫生工作,经常了解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2)每天检查师生午餐的饭菜质量。并做到饭菜24小时内留样备检。
(3)做好中毒病人的监控和疑似病人的排查工作。
三、食物中毒实行紧急报告
1、报告内容:
食物中毒学生所在班级、学生姓名、中毒时间、中毒地点、中毒人数、可疑似食物等。
2、报告制度
(1)学校教职工发现有学生中毒,应当在5分钟报告学校领导,领导在半小时内赶到事故现场。
(2)中毒人数超过10人的,应于半小时内报告广顺镇教办(46355572)和通知广顺镇卫生院(46355120)。
(1)中毒人数超过20人的,应于半小时内报告广顺镇人民政府和县卫生局。
广顺镇幼儿园
2010年9月
第二篇:龙泉小学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工作预案
龙泉小学2012-2013学年 预防传染病、食物中毒工作预案
为了提高学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王亚明
副组长:王发权、刘勇、柏永春 组
员:、李子平、侯林双、梁云城、李易红、李虹萍孙继萍、李加荣
二、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发生校园内蔓延。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各学校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地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学校应将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5、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出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4961730。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尖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学校领导小组应立即向镇中心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镇中心学校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出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出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①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教育系统内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省教育厅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②对全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处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暂停成人教育和业余培训等教学活动。
④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必须报县教育局,经县人民政府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易门县龙泉小学
2012年9月5日
第三篇:广顺幼儿园预案1
广顺幼儿园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迅速有效地处理幼儿园可能发生的突发交通安全事故,全面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故的危害程度,建立健全幼儿园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全园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全力打造平安校园,确保社会稳定。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出发,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作好预防和处置幼儿接送中突发事件的工作,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并迅速稳定和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
二、组织管理
1、成立广顺幼儿园交通安全事故紧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刘恋(园长)
副组长:李荣生(校警)杨晓玲(教导主任)
组
员:叶嗣来(保安)陈刚(保安)廖倩平雷丽 韩丽 吕婕 杨芳 冷结玉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预案制定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②调集园内、外人力、物力,组织实施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③讨论决定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向上级汇报事件情况及应急措施,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④调查核实事故原因及性质,及时做好善后工作。⑤总结经验与教训,对相关人员实施奖惩。
三、处置措施:
1、报警:
当事人或发现人应争取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报警,重大交通事故和人员伤害可直拨110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施救,122交通事故处置电话,园长电话:***(并注意记住肇事车的车型、颜色、车牌。)
2、幼儿园接报后,迅速向教办、教育局领导汇报简要案情及后果,并立即组织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现场应急抢救措施:先人后物
先抢救人员,后抢救财物。先重后轻
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就近向附近单位、居民紧急求救,拦截过往车辆求救。应尽快把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
4、保护现场,维护事故现场秩序,防止人为破坏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再发生。稳定师生情绪,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安全、有序地进行疏散撤离。
6、监护当事人,寻找并调查证人,收集证人证言。调查核实事故原因及性
质
7、成立专门接待组,及时做好幼儿及家长安抚工作,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根据实际需要,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8、进一步查明事故原因和损害后果,尽快拟出事故情况的书面材料,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上级机关报告。
广顺镇幼儿园
2010.9
第四篇:预防食物中毒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设计 涪城区金峰小学 江章富
【教学内容】地质版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第11课“预防食物中毒”P40---43。【设计意图】
近年来,中小学特大群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教育部专门对各学校提出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做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防范工作。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哪些东西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并掌握预防食物中毒方法及中毒后应急处理常识。【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提高鉴别能力;
2、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常识和方法,学习处理食物中毒的简单方法;
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教学重点】
1、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学准备】
有毒食物的图片或实物、案例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案例、症状、后果
1、介绍了我国2008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2、利用卡通图介绍食物中毒后在医院处理的情形。
3、适当播放一些网络上报道过的一些食物中毒重大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以上由教师点拨即可。
三、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
(一)、分组讨论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40-41的卡通图片和刚看的视频案例查找原因。
(二)、全班互动交流食物中毒的原因
1、食品加热不充分或未煮熟烧透;
文本预览:
2、本身具有毒性;
3、半成品放置时间太长;
4、误食混入农药的食品和有毒动植物食品;
5、生食未洗净的食品。
(三)、师生进一步归纳食物中毒的原因
1、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
3、加工不当或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食物本身是具有毒性的”,„„从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归纳后组织学生讨论“除了食用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原因会造成食物中毒”。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视频直击、新闻报道等,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将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补充完整,并将原因分类列出。让学生分类思考:什么情况会导致农药残留、哪些不正确的加工方式、不正确的食物搭配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四、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在学生了解食物中毒原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师生共同归纳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对食入不洁或有毒食物严重危害性及可能性的认识。不在饮食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小吃店、摊点进食。
2、选购新鲜食品,食品加工过程中消除环境的污染(如砧板、刀具、碗筷乃至冰箱的清洁消毒)。
3、不食变质腐烂食物(如剩米饭、霉烂红薯、变味菜肴等)。
4、正确加工、食用食物,发芽的土豆应挖掉芽。豆浆、扁豆要煮熟,动物的甲状腺也要切掉,鱼虾等水产品不应生吃。
5、有些蔬菜水果受农药、化肥污染严重,所以在食用前,应用消毒水(食用型)浸泡一段时间后冲洗干净,食用水果最好去皮。
6、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河水、沟塘水、井水、自来水);不喝过期变质饮料。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食物中毒的分类来进行针对性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预防的最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提出的方法对预防食物中毒是没有明显作用的,如“有虫眼的蔬菜就是没有喷洒过农药的蔬菜”等。教师要小心甄别,不清楚的方法不要轻易给学生做肯定的答复,可以课后进行核实。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然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诵读《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歌》: 食物中毒在预防,功夫完全在日常。2
文本预览:
饭前便后要洗手,卫生习惯要优良。专人餐具专人用,饭后洗净袋内装。生吃蔬菜与瓜果,洗净削皮不能忘。夏天本是高发季,保持警惕别遗忘。熟食冷荤剩饭菜,海鲜冷拌需提防。不吃腐烂变质物,不食病死猪牛羊。饭菜吃前要热透,餐后烧开要贮藏。生熟食品要分开,生熟工具别混放。交叉感染手易脏,洗净才可少祸殃。生猛海鲜要适量,野生动物不轻尝。把好病从口入关,身体永远保健康。
五、明确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引导教育学生在发生食物中毒时不慌张,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自己或周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一下所了解的各种应急方法,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在应对食物中毒时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应急措施:
1、自我催吐。用手指或筷子按压、刺激舌根部,使之产生呕吐。
2、大量饮开水或茶水、糖盐水,以稀释毒物,促进毒物排泄。
3、食物中毒症状较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4、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心得体会,教师点拨。
七、布置作业
制作一份《预防食物中毒的手抄报》参加评比展览。
八、板书设计 预防食物中毒 分类 原因 预防 应急 【教学后记】
通过文字介绍、图片或食物、案例视频给学生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后果和分类,追溯食物中毒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使每位学生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防止食品安全卫生事故的发生。
背景: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不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近几年食物中毒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
第五篇:伊宁市第八小学预防食物中毒和疫情处理工作预案
伊宁市第八小学预防食物中毒和疫情处理
工作预案
为了确保我校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和疫情,切实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维护学校稳定,我校根据上级各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食物中毒和疫情防治知识,巩固上年成果,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2、完善疫情检查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做到临危不惧,临阵不慌,及时果断处理发生的事件。
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及应急领导小组,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尽量让食物中毒和疫情拘之门外,确保一方净土。
二、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食物中毒和疫情防治领导小组及组织职责
(1)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组长:李巍
副组长:索菲亚、杨静、安宇
成员:马达旭、陈丽丽、加娜尔、丁慧琴、杜仲卿、李芝、张晓梅、张琦奇、袁野、吴凤丽
2、领导小组相关成员职责:
(一)办公室职责:
1、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负责疫情报告工作。
2、制定食物中毒和疫情防治工作的制度及措施。
(二)政教处职责:
1、召集处室相关人员开好分工会,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2、督查每天的扫除及定期消毒和疫情检查工作。
(三)总务处职责:
1、组织食堂、小卖部从业人员开好食物中毒和疫情防治工作会,让业主明确预防工作中的措施和责任。
2、认真整治校园环境。
(四)团委职责:
1、利用卫生宣传专栏、广播、讲座等形式,切实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2、组织学生会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消毒检查、评比,并做好记录。
(五)班主任职责:
1、严格履行食物中毒和疫情检查和防治,如有情况如实汇报。
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3、加强宣传,正确引导,高度警戒,提高认识。
(六)校医、门卫、保卫职责:
严格按照学校有关食物中毒和疫情防治的办法规定执行。
三、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1、宣传教育
学校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改变以前的众多不良习惯。
2、预防措施
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出入校门制度,及时掌握人员流动情况。改善学校环境,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
严格把握食品卫生监测制度,有问题及时汇报并妥善处理。
四、应急措施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有问题及时汇报。
2、严格把握校门出入关。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及时消毒,保证空气流通。
4、建立疫情考勤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处理。
5、做到教学与防食物中毒和疫情监测两不误。
6、加强宣传与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五、学校的应急反应
一旦疫情发生,学校将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开展学校“防食物中毒和疫情发生处理”工作,落实有关措施。
六、建立保障措施
1、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对校园内所辖管区域的地方和人员进行知识讲座及消毒处理工作。
伊宁市第八小学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