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重庆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六):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重庆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
(六):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重庆公务员考试,中公网校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重庆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常识储备】
舌尖上的安全即“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就是要全面落实正在进行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在改革中,要防止只作简单的物理变化,要用改革的手段实现化学变化,从心开始、用智谋事、人心合一,凝心聚力,统一步伐,众志成城,做到融心、融智、融行,共同为公众把好食品药品安全的关口。
【报告摘要】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报告解读】
“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就是要全面落实正在进行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在改革中,要防止只作简单的物理变化,要用改革的手段实现化学变化,从心开始、用智谋事、人心合一,凝心聚力,统一步伐,众志成城,做到融心、融智、融行,共同为公众把好食品药品安全的关口。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违法成本太低,刑法的震慑力不够,是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罪名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全国人大代表张立勇
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全国政协委员刘佩智
食品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益驱使之下的行为,其更多考虑的是自我感受。如果大家都遵循“我们大于我”的理念,多替他人考虑,相信社会上的食品安全将不会成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
国家应该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树立国人对国产药品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李嘉音
[问题]
“舌尖上的安全”形势虽有好转但仍有多重障碍:
一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人均消费量巨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易发。
二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普遍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乱的基本特征仍旧突出,隐患多、监管难。
三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待完善,道德失范、诚信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措施]
第一,改变多头管理现状,保障食品安全。多头管理是造成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因。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从生产加工到市场流通,虽然每一个环节都设有“重兵防守”,但因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得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农业、卫生、工商、质检、药监、派出所等执法监管部门谁都管等于谁都不管。另外,对于当地的无证经营的小商小贩,或者是当地纳税大户的不法商贩,本地相关部门充作老好人不愿出头管理,所以一旦出了事,主动负责的更少。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进行机构改革,尽量减少部门设置,将食品生产厂家以所在区域划分,进行实名制管理,分工明确、权责相配,让各管理部门切实担负责任。
第二,转变监管思路,畅通监督渠道,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当前中国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具有地域性特点,一些地方乡镇以村为单位普遍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些问题的查处易受到全村村民的阻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监督管理到位,可以快速有效的肃清一整个行业的风气。另外,部分不法分子同执法部门打游击,白天大门紧闭,半夜开工,加大了查处难度。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主动发现问题,提前做好功课,加强同当地百姓紧密联系,做好当地百姓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加强百姓食品安全意识,以反面典型做宣传教育,引导百姓树立正确的食品观。同时,完善举报体制,让消费者投诉有门,通过众多消费者的力量形成一个监督网络,及时有效的查处整改违法生产行为,使食品安全问题止于消费之前。
第三,加强立法,严厉处罚,防止不法行为卷土重来。对待这些商贩不能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几天就敷衍了事,要通过司法的威慑制止犯罪。生产销售危险食品属于危害公众安全罪,构成刑事犯罪,应按照这些产品的传播范围及危害程度施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并提高罚款金额,让这些不法厂商充分意识到犯罪成本远远高于收益成本,有效遏止这些不法行为的死灰复燃。
第二篇: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六)
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六)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常识储备】
舌尖上的安全即“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就是要全面落实正在进行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在改革中,要防止只作简单的物理变化,要用改革的手段实现化学变化,从心开始、用智谋事、人心合一,凝心聚力,统一步伐,众志成城,做到融心、融智、融行,共同为公众把好食品药品安全的关口。
【报告摘要】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报告解读】
“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就是要全面落实正在进行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在改革中,要防止只作简单的物理变化,要用改革的手段实现化学变化,从心开始、用智谋事、人心合一,凝心聚力,统一步伐,众志成城,做到融心、融智、融行,共同为公众把好食品药品安全的关口。
【标准表述】
[专家观点]
违法成本太低,刑法的震慑力不够,是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当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罪名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体系,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全国人大代表张立勇
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全国政协委员刘佩智
食品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益驱使之下的行为,其更多考虑的是自我感受。如果大家都遵循“我们大于我”的理念,多替他人考虑,相信社会上的食品安全将不会成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
国家应该加大对食品药品的监管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树立国人对国产药品的信心。——全国政协委员李嘉音
[问题]
“舌尖上的安全”形势虽有好转但仍有多重障碍:
一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食品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人均消费量巨大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易发。
二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普遍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多、小、散、乱的基本特征仍旧突出,隐患多、监管难。
三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待完善,道德失范、诚信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措施]
第一,改变多头管理现状,保障食品安全。多头管理是造成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因。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从生产加工到市场流通,虽然每一个环节都设有“重兵防守”,但因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得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农业、卫生、工商、质检、药监、派出所等执法监管部门谁都管等于谁都不管。另外,对于当地的无证经营的小商小贩,或者是当地纳税大户的不法商贩,本地相关部门充作老好人不愿出头管理,所以一旦出了事,主动负责的更少。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进行机构改革,尽量减少部门设置,将食品生产厂家以所在区域划分,进行实名制管理,分工明确、权责相配,让各管理部门切实担负责任。
第二,转变监管思路,畅通监督渠道,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当前中国食品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具有地域性特点,一些地方乡镇以村为单位普遍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些问题的查处易受到全村村民的阻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监督管理到位,可以快速有效的肃清一整个行业的风气。另外,部分不法分子同执法部门打游击,白天大门紧闭,半夜开工,加大了查处难度。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主动发现问题,提前做好功课,加强同当地百姓紧密联系,做好当地百姓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加强百姓食品安全意识,以反面典型做宣传教育,引导百姓树立正确的食品观。同时,完善举报体制,让消费者投诉有门,通过众多消费者的力量形成一个监督网络,及时有效的查处整改违法生产行为,使食品安全问题止于消费之前。
第三,加强立法,严厉处罚,防止不法行为卷土重来。对待这些商贩不能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几天就敷衍了事,要通过司法的威慑制止犯罪。生产销售
危险食品属于危害公众安全罪,构成刑事犯罪,应按照这些产品的传播范围及危害程度施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并提高罚款金额,让这些不法厂商充分意识到犯罪成本远远高于收益成本,有效遏止这些不法行为的死灰复燃。
第三篇: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两会热点申论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两会热点申论范文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重庆公务员考试,中公网校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重庆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最高级数的运用领导言论作为文章主料,整篇文章围绕领导论述写作,这看似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在机关的实际工作中却是常见现象。例如,2014两会期间总理提出治理餐桌污染,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话一落地,马上就有人作文诠释。中公网校专家认为,申论文章虽然要立足于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诠释领导讲话的作文模式视为常态,但在充分吃透领导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扣紧材料,有的放矢,分几个角度铺开,表达自己对讲话的理解和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也可以异军突起,收到论证深刻精辟、令人赞赏的效果。例如下文:
【参考例文】
“三个最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标题采用典型的动词作谓语句,由主语“三个最严”的工作原则+动词守护+宾语“舌尖上的安全”组成,是申论最典型、最常用也是政府文书最提倡的标题句式。使用动词谓语句就表明文章的主论点是对策,而主要对策已概括在标题之中。〕
2014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食品安全指出,{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事关民生,对餐桌上的污染“零容忍”,用“三个最严”切实守护起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大事、实事。
〔首段交代背景,介绍“舌尖上的安全”一词由来,括号内为直接引用。简单概括落实这一要求的意义,进而指出落实这一要求的原则和途径,即零容忍加三个最严。主要问题、主要意义、主要对策全部在开头依次出现,这是申论文章最优开篇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食品安全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从“大头娃娃”到“三鹿事件”,再到“地沟油”、“毒豆芽”、“毒奶粉”等等,人民群众对“毒食品”痛恨至极。而一些“黑心”商人、不法之徒为了牟一己之利,置人民利益于不顾,造假制假、销售“问题食品”,让人民群众遭受人身、财产重大损失。向餐桌污染宣战,用严格监管、严厉惩罚、严肃问责打好“舌尖上的安全”保卫战。
〔承接首段,引出话题,以案例点名的方式,简要地概括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人民的呼声为依据,指出问题危害性、形势严峻性和解决必要性,在为什么要守护舌尖安全和怎样守护之间完成过渡。〕
最严格的措施,对餐桌污染“无缝监管”。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关键在加强源头监管,以严的要求、严的标准管好食品制造、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既要从原材料抓起,也要加强对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管,切实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无缝监管”。唯有如此,才能让餐桌污染的“蛀虫”无处可“下口”,让人民群众切实吃上“放心食品”。
〔常规对策,以监督、处罚、问责为三个分论点,分别诠释“三个最严”,对策首句字数基本相等,形式整齐,句式有力,适合严格监管类的主题。〕最严厉的处罚,用重典惩治不法之行。治乱要用重典,只有用最严厉的处罚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才能有效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黑心”商人利益熏心、唯利是图,把人民安全置之脑后。因此,一方面,对于不法分子必须给予最严厉的惩罚,让不法分子感到恐惧,给其他市场主体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严厉的处罚净化市场,消除“污染”,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最严肃的问责,用严纪树立制度权威。有问责,才有成效、见长效。铁腕问责,严格执纪,用制度筑牢“舌尖上的安全”的坚固堡垒,才能有效强化维护食品安全的效果。严肃追责,让“问题食品”的任何责任人不能游走在制度之外,确保制度红线不被触、底线不被越、高压线不被碰,让每一个主体负起应该负的责任。用严肃的问责树立起制度的权威,用制度托起“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政府部门,有责任让人民群众吃好、吃安全、吃得放心。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态度零容忍,1%的问题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解决。经过一段时期的长期奋斗,一定能够更加良好的食品安全,让群众舌尖上愉悦、肚子里放心。
〔三段对策具体诠释了贯彻落实总理要求的做法,每一条对策阐释一个“最严”,结尾用政府责任收笔,并以舌尖和和放心两个词呼应总理言论与文章主题,严丝合拍,十分巧妙地细化了总理的观点。〕
第四篇: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十)
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十)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常识储备】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报告摘要】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报告解读】
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教育发展要均衡。教育发展的东西部差距,会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会造成很大阻碍,而扶植政策可以减少这种差距的程度。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增长可观,这个数字需要更具体一点,是降低录取分数的结果,还是录取照顾的结果。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是如何选定的。教育越透明,政策才越有活力。
【标准表述】
[表现]
一是办学条件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学校,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备相对陈旧,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相对不足。
二是教学质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任教,教师数量不足、结构短缺,水平相对较差,使这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无法迅速有效提高。
三是教育资源紧张。学校建设不力,学校资源紧张,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
[问题]
第一,重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有的地方概念模糊,以为只要把发展水平搞上去,均衡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缺少整体发展意识。有的地方只满足于低水平均衡,缺少整体提升发展水平的工作动力,对实现均衡发展目标有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思想;
第三,缺乏长效机制保障。有的地方未能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有些地方教育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措施]
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摆在教育发展重中之重地位,做到政府行为“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到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上下联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二是投入到位。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切实落实法定增长要求,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三是工作到位。对照国家标准,结合地方实际,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均衡发展工作的动态性,做好长期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坚持常抓不懈。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明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是突破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调“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原则,将各级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解决各地各学校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是提升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对策,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的硬软件配置,全面优化其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正视新问题。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多部门协作,积极解决老城区教育用地和校舍建设问题。
第五篇:2014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三)
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热点解读(三)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常识储备】
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2013年11月12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在中国制度框架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引起市场各界高度关注。
【报告摘要】
报告指出,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
【报告解读】
治理一词,缘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往我们说“管理”,今天成“治理”,虽是一字之变,但这种从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变化,意味着我们不仅于思想观念上不再走人治的老路,而且于政治生态上铲除了人治隐形存在的可能,最终使那种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法治无所依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理系统现代化;二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谓的治理系统现代化,主要是指权力运行的现代化,运行有两个保证,一个保证它的纯洁性,反腐也是系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未未来五到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改革,要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公平正义社会的一个体现就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标准表述】
[深刻内涵]
在过去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权力的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运用政治权威发号施令、制定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垂直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寻求一致目标等方式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当前,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极,是政府和企业之外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第三种力量。
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之上的合作。法治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秩序,就无从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