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共5篇)

时间:2019-05-14 04:1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第一篇: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孟 梦

2007年第1期 ——社会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解决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若干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全会决定重点解决的十个方面的问题之一;省政府作出了采取由省财政贴息贷款的办法增加投入的安排,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紧迫课题,也是民之所需与所盼。目前湖北省还有近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有800万血吸虫疫区人口的饮水安全受到疫水和污染水的双重威胁,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对于加快推进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重点转移从解决有水喝到解决喝安全水

2005年以来,我省农村饮水工作重点从解决农民有水喝,转移到解决饮水安全上,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列入《全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规划》的投资计划于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先后到位,解决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4年9月以来,国家又给湖北下达了2006年第二批和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安排了涉及74.34万人的建设项目,省级投资也安排了涉及16.35万人的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至此,涉及全省188.69万人口饮水安全的工程投资计划已全部到位,并先后投入实施。按照一年投资、一年建成受益的合理工期,列入2006年全省十件实事中的解决血吸虫疫区15万人和解决高氟水、苦咸水、严重污染水及严重缺水地区50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年内可望全部竣工,并让群众从中受益,迈出了我省农村饮水工作由“有水喝”向“有洁净安全水可以喝”转移的第一步。

多方保障千方百计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好

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专题调研探讨做好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举措。同时,成立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作。

《湖北省“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施纲要》,明确了“解决列入国家总体规划的1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并决定“省里采取统一融资、财政贴息、国家以后下拨的饮水安全工程资金逐步偿还贷款本金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财政每年拿出2.1亿元专项资金作为省级配套和贷款贴息,确保“十一五”期间省级投入不低于10亿元,同时要求各市(州)、县仿效省里的做法,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为了切实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全省采取多种筹措方式:一是要求有建设任务的市、县,在每年收取的水资源费留成部分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比例应不少于40%;二是采取经营者垫资作为配套资金,政府出让经营权的方式,让经营者从工程水费收入中逐步收回投资,获取合法收益,吸引社会资金建设供水工程;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原则上入户工程由农民按设计方案自行建设,投资投劳部分仅限于村内工程建设。

科学规划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长受益

具体的分步骤目标设想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到2007年,解决高氟水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08年,解决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09年,解决苦咸水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0年,解决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与此同时,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铁、锰超标等其它饮水水质问题优先解决,部分地区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等问题,水库库区、少数民族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安全问题、“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所在项目区统筹优先解决。

为把这次农村饮水安全的每个工程都建成“水质达标、水量足够,及时可靠、长效运行,群众满意”的工程,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修订完善了《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建设规划》,并先后4次举办县市区规划编制培训班。近期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到项目县对规划文本进行审查,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按照“合理供水、循序渐进、先急后缓”的原则,各地将把规划作为规范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行为准则,在媒体上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按照既保证饮水安全又节约资金的要求,全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建设:打破地域界限,中心水厂能延伸的就延伸,老水厂能改造的尽量改造,必须新建的则加快建设。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先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建集中给水点,以保证供水水质和便于管理;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适当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区,则建造小型水塘、水窖、水井、水池等分散式供水工程,切实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创新机使农民成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使用的主体

在具体管理方式上,根据群众意愿,对单户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用;联户工程采取民主决策,受益农户自愿组建供水协会或推荐“井长”管理,民主讨论制定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供水站(厂)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物价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

目前,省内部分县(市)集中供水工程创新机制,采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形式进行建设和管理,国家投资建设水源至调节池部分,由受益农户投资建设到户,产权归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所有,经营归用水者协会;或者通过招标,引进“水管家”实行“担保制”,对饮水工程进行日常经营和管理。“水管家”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经营权期满后,工程仍能正常运行和保值。经营权期间,不仅要保证受益农户的日常供水,还要管好供水设施,如果期满后有设备、管线出现问题,将从保证金中扣除更换、维修的费用。

按照“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全面展开,加速推进”的原则和步骤,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安全饮水目标,并建立起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让群众长期能饮用得上、饮用得起、饮用得好放心水。■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厅宣传中心)

第二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建设饮水工程,重点解决了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吃水困难问题,但仍有一些地区的农村饮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工业污染、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用水的人口3亿多人,其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约有650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00万人。

据了解,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的地区,易导致疾病流行,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稳定,成为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农村的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与城市供水有相当的差别,饮水安全问题很多,是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也是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已与农村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别。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饮水安全问题不解决,这些目标和构想就难以实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可减少疾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农村经济普遍薄弱、农民收入较低,需要政府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到水资源等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保护,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和协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目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实,国家应该调整政策倾斜对象,从保护弱势群体、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加大对包括农村饮水在内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使全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在2015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我国政府对此已作出了郑重承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分阶段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第三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情况,做好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前的各项工作,7月21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210mm,蒸发量达2000mm。尽管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被誉为“塞上江南”,可是仍有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少质差,浅层地下水含氟、砷、细菌超标,不能作为饮用水。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切实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作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一大批农村饮水工程发挥了良好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按照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等四项饮水安全指标评判,2009年底,我市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50.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65.2万人的77%。就目前看,我市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管网体系,推行了农村规模化供水,试行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供水入户。基本构建起农村饮水管理体系,由各县市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人饮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供水水价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让广大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据测算,平均水价在2元/立方米,户均月水费支出在10元左右,国家发改委中资公司开展的饮水安全中期评估显示,我市农村群众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满意率达到96%。

今年是我市连续第四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提出了年内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以显示市委政府“保障民生、惠及群众”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市水务局的积极协调和争取,今年确定了9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批复解决24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5万人,改善提高饮水标准9万人。已下达批复开工建设的四项工程是贺兰洪广常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宁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灵武梧桐树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灵武郝家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项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2.2万人,饮水受益人口18.9 万人。批复总投资88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75万元,自治区财政投资1062万元,剩余4309万元由银川市和各县市区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目前,贺兰、永宁、灵武的4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三区和贺兰县习岗人饮项目也在积极协调下达批复,8月5日前全部开工建设。

兴庆区大兴镇塔桥村饮水安全工程被列为市政协今年的1号提案,在市水务局、市自来水公司、市建设局、兴庆区的 共同努力下,目前,从六盘山路延伸至长塔路的管道埋设基本完成,往东由兴庆区水务局负责的长塔路至塔桥村管线铺设工作,待人饮方案批复后,即可招标实施,预计9月底完工。市自来水公司承诺,该工程完成后,村民用水实现同网同水质,并给予一年的优惠水价。一年后实行同网同价,按照供水标准服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项目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一是饮水安全项目解决的人口从15万人增加辐射受益人口到24万人,这其中增加的资金不仅有国拨资金的缺口,还有市、县两级配套的资金缺口和农户自筹资金,这笔缺口资金在预算中是没有的。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移民吊庄地区群众拿不出足额的自筹资金,其它县市区的贫困户、特困户的自筹资金难以落实,成为自筹资金缺口的重点。同时,吊庄群众和贫困户今后的水费也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工程的不可预见费较大。管沟开挖时需要占青苗,破坏现有的柏油(水泥)路面,挖断部分地埋电线光缆,恢复路面、线路以及青苗补偿的资金无处落实。

(二)工程建设保障方面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工程任务艰巨,施工条件复杂。工程点多、面广、线长,且前期需要协调供电、公路、铁路、园林、通讯等多个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二是宣传动员难度大。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为自家手压井(地表水)使用方便,对集中安装自来水,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也有“等靠要”的想法,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三是有的县市区政府财政困难,自筹资金难以落实。

(三)运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供水电价不统一。有的县市区执行0.478元/千瓦时的电价,没有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因电价高,导致水费高、水费难收缴等连锁反应。二是技术力量匮乏,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深入实施,三区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工作需求,人员和技术力量成为农村饮水工程顺利实施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安全饮水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要求。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农民饮水安全,维护农民生命健康刻不容缓。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当前和今后,应着力解决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问题。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和声势,争取项目区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让农民群众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力争年内完成市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加大领导责任力度。各县市区应成立工作领导班子,具体落实领导、技术、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实施。三是加大水利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县乡水利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县市区水务局应利用农村供水管理总站成立之机,选配水利技术人员,同时,加强水利技术人员、供水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四是做好项 目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切实做好水质水量的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严格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要严把“三关”,严格“四制”,确保工程质量。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项目工程应开展勘测规划设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门的中介机构完成初步规划设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立项,更不能开工建设。二是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业主负责、施工保障、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合格的施工单位、负责的工程技术人员、称职的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严把工程建设各个关口。三是严把交工验收关,坚持报验制。工程竣工后,先由施工单位自验,之后报请项目法人单位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牵头,会同发改、财政、水务、卫生、供水等相关单位联合验收,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整改或返工。严格“四制”,就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

(三)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一是改进资金管理方式。应实行工程建设资金县级报账制,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审签程序。二是加强资金统筹使用。由各县市区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三是实行定期审计。审计部门应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责其整改。

(四)妥善解决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的24万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其中一部分是属 于改善型的。从以往情况看,饮水安全人口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数,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新增加的潜在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不断涌现,有关部门应做好监测工作,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五)加强管理和服务,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一是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首先应明确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管理主体,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制度;其次应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制度,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及维修费用;再次应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借鉴成功经验,组建供水公司,依靠供水公司加强管理。二是建立动态检测和举报机制,强化对集中式供水的源水、处理水、末梢水的监测,确保出厂水、末梢水都达到饮用标准,同时,应建立用水举报机制,接受群众监督与举报。三是加大饮水安全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及整改督促,对检测不达标的应责令供水单位及时整改。

第四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今年河南省已投23.68亿元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0日 05: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记者7月4日获悉,省财政厅近日再次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8.61亿元,至此,今年省财政厅共分三批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20.61亿元,加上市县配套金1.21亿元以及群众自筹1.86亿元,今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已达23.68亿元。这将让508万农村人口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财政下达的总计20.61亿元资金中,中央补助资金16.7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3.88亿元。

我省是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较多的省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连续多年成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将专项用于补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中央补助资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共涉及17个省辖市、139个县市区、783个乡镇。自今年2月中央下拨第一批建设资金以来,省财政厅严格按照投资计划分配资金,及时划转中央投资预算,积极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水利基金,千方百计筹措省级配套资金,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省在财政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大型集中供水工程为骨干,单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网络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5.55亿元,兴建各类供水工程7261处,解决了11865个行政村、17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按照《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总投资168.9亿元,规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人口2999.7万人,学校师生人口630.3万人。

第五篇:沁水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查

沁水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调查

邹树琦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本。去年入秋以来的旱情,使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也给我们带来了警示——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不仅关系到“三农”工作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更关系到发展稳定大局。笔者通过对沁水县的农村安全饮水状况进行的全面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认为解决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未雨绸缪,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依法治水,科学用水,严格管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沁水县通过大力实施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444处,使全县农村饮水工程达到797处,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延伸,广大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日益迫切,对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的呼声也日益强烈,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或逐渐危及到农村饮水安全,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1、全县水资源总量呈下将趋势。沁水县处于沁河中游,境内有小泉小水444处,人们普遍认为“沁水不缺水”。但是,从全市水资源评价来看,沁水县水资源总量减速相当明显。1956年-2000年系列全市水资源评价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3.0788亿立方米,1980年-2000年系列全市水资源评价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

2.5155亿立方米,如果把2001年-2009年的水资源加入进行评价,年均水资源总量减少将更为明显。尤其是近三年以来,受连续干旱影响,全县的水资源总量呈连续下降趋势。2009年,全县十大河流流量比正常年份减少了60%,蒲峪和山泽两座水库蓄水量不超过50万方,444处小泉小水有近300处干枯,地下水位普遍下降3-4米。部分饮水工程水源水位连年下降,水量大幅减少,甚至干枯。

2、农村饮用水源水量逐年减少。全县大部分村庄都是利用村庄附近水源,按照“引水源——建水池——修管道”的办法,满足日常用水需要。但随着近年来降雨量减少,采煤、采气和大型基建工程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全县40-50%的引水工程在冬春两季枯水期缺水严重,一些村庄只能隔天供水,有的村甚至每天只能供水一个小时。水源总量的连年下降,已经造成农村饮水安全不稳定和无保障,找水、引水成本不断加大。30%左右村庄的水源使用期大大缩短,平均每隔3-5年就需重新寻找水源,有些相邻的村甚至为了争水源而引发矛盾。从2009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初步普查的结果来看,在全县农村17.1万人口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为13万多,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高的人口为4万,占到了农村总人口的24%。

3、农村饮水工程保障机制不健全。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和保障水平低的问题。部分饮水工程属于“一次性”工程,管理滞后,缺乏维护,供水量和水质得不到保障。一是95%以上农村村民无偿使用饮水工程,不缴水费,只有极个别村村民缴纳提水电费,饮水工程的正常维护、水质净化无正常的经费来源。二是村民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致使日益枯竭的水源更是雪上加霜。三是

部分农村饮水工程水源环境遭到破坏后,不能及时得到补偿和修复,缺乏农村饮水安全破坏评估机制和赔偿机制。四是基层水利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现有人员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需要。

二、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存之本、是生态之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沁水县人均水资源量1400立方米,在全省属相对富水区。但是,水资源年际变化丰枯悬殊,具有连续丰水、连续干旱的特点,而且由于受降水、下垫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水资源量的区域差别很大,时空分布不均,形成理论上的“富水区”与不能满足实际用水需要的现实矛盾。要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使有限的水资源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发挥最大的作用,应做到以下三点:

1、依法保护现有水资源。一是在全县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意识,积极参予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二是依法保护好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防止盲目开采导致地质环境恶化;依法做好地表水防治工作,杜绝地表水资源污染。三是完善和出台全县水资源保护的规范性文件,规范各种取水、用水行为。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行各业节约水资源;通过大力发展中水回用等先进技术,推广节水减排的典型经验,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2、科学配置利用水资源。一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适合我县水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业、牧业等低耗水型农业;对工业企业中高耗水低产出的企业,强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项目审批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环境生态效益,对于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项目不允许上马。二是对全县境内水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调配、管理和利用,制定水量分配方案,合理分配用水指标,优化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结构,科学配置水资源,努力杜绝水资源浪费。三是合理的提高水费价格,实行总量控制的阶梯水价,有效利用经济措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通过科学调度水源,把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和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贯彻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解决“防洪、工农业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问题,实现科学用水、科学管水。

3、持续加强水源涵养。多年以来,沁水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610平方公里,初步治理面积仅为830平方公里。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积极涵养水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营造和保护水源涵养林,严禁乱砍滥伐,严禁陡坡开荒。围绕水源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荒沟,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积极实施淤地坝、河道改造治理、截潜流、荒沟治理等工程建设,做到土不下山,水不流失。三是加大小型水库建设力度,在县河、十里河、柿庄河、郑村河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骨干性水库,进一步扩大全县水资源总库容量,做到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

三、积极推行区域化集中供水模式,大力发展农村集中联片供水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差别不断缩小。但是,“供水的保障率”仍然是农村与城市形成差别的一个主要因素。发展区域化集中供水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的重要举措,可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运作思路和最大范围覆盖、最小运行成本的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区域化集中供水建设。

1、科学布局,分批实施。一是围绕全县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总体安排部署,科学规划布局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做到规划先行、设计超前、广泛覆盖,使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符合特色城镇化建设要求,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二是按照“先易后难、先沿线后边远、逐步扩大范围”的原则,以“龙港镇、中村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为重点,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为主要建设范围,分期分批建设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三是在实施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当中,兼顾乡村行政区划与水源地的合理搭配,做到科学使用水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水工程造价;坚持注重工程质量,把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真正建设成惠民工程、百年工程,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合理用水,规范建设。一是要认真选择水源。能选用合格地表水的就不开采地下水,能选用小泉小水的就不用大库大河的水,尽可能把地下水和大库大河的水作为应急备用水源。二是要布好管网,建好泵站。围绕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管网,科学设计泵站,保证所建工程发挥长期效益。三是要建立健全区域化集中供水管理的运行机制。实行供水公司、供水协会、供水大户等多种运行模式,按照“政府适当补贴、企业合理收益、用水优质优价、水费公平负担”的原则制订水价,收取水费,使供水企业步入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

3、兼顾个别,灵活供水。沁水县山大沟深,面积相对较大,地理条件西高东低,区域海拔落差明显,客观上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村庄。对于居住相对分散、人口较少的偏远山庄,可以通过移民并庄,纳入区域化集中供水网络。对于移民条件不成熟的偏远村庄,可就近纳入区域化集中供水企业管理之中,由区域化集中供水企业承担供水任务,建立单独的引、提、蓄小型供水设施,以满足群众用水基本需求。

四、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抓紧抓好,切实维护农村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沁水县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实际情况,促使我们应该及早动手着力研究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要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定期进行研究部署,加强督办检查。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摆上各级各部门的重要日程,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责任落到实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狠抓落实。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

2、要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要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顺利实施。一是争取国家和省、市的项目支持和财政投入,有效整合使用各项水利资金和支农资金,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二是县财政建立水利专项基金,划拔专款用于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三是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水。四是凡涉及到农村饮水工程安全的工矿企业,尤其是采煤、采矿、采气和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要提前进行评估,并收取相应的保证金,用于区域化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保护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要进一步强化队伍保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必须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做保证。沁水县现有水务队伍和技术装备已经存在业务素质较低、硬件设备落后等问题,与做好今后的水务工作形成较大反差。因

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县、乡、村三级水务队伍建设。一是充实建强县级水务队伍,加强技术力量和装备建设。二是加强乡镇水利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吸收一批水利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院校毕业生,同时加大力度培训现有的乡镇水利员队伍,不断优化水利员队伍结构。三是建立村级水管员队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具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能力。

(作者系中共沁水县委副书记)

下载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赣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调研报告

    赣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

    解决农村学生乘车安全问题

    解决农村学生乘车安全问题随着嘉善县撤乡并镇和学校布局调整,嘉善县农村学生上下学路途更远,学校使用接送车的现象增多,安全隐患突出。嘉善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学生乘车安全......

    浅谈泰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浅谈泰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彭淑琴 摘 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水利。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改善......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年内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年内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月29日,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环保部联合召开全国农......

    XX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XX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根据《XX县农村饮水安全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县纪委监委《关于“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的方案》,为扎实开展整治......

    XX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XX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解决“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

    XX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XX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开展我镇农村饮水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巩固城乡供水水质提升整改项目,维护群众利益,结合水利行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工作实......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 XX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XXX (指导教师:XX)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