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时间:2019-05-14 04: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篇: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访问次

2009-11-16信息来源:山数:

东省食用菌工10作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要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就必须大力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在我国未来发展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保护国土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众所周知,食用菌以其“天然、营养、保健、味道鲜美”而著称,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山珍”,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废料(菌糠)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在发展都市农业、效益农业的今天,食用菌产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秸秆栽培食用菌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问题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是秸秆出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测算,全省每年生产可利用的农作物鲜秸秆数量总计为9526.94万吨。若按照秸秆露天堆放储存时的平均含水率17%计算,作物秸秆总量为7036.15万吨,综合利用率在60.4%左右,另外,还有近40%的剩余秸秆资源得不到科学利用。大部分被焚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可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为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

效、持久的捷径。

我省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多用木屑和棉籽皮,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极大地节约了木屑与棉籽壳资源,避免了过度砍伐木材等问题,对生态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既可大量利用作物秸秆,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增加农民收益。如2005年,全省用于食用菌生产利用秸

秆221.3万吨,产菇后的培养废料(即菌糠)达110多万吨,如果全部用作肥料,肥效可相当于100%碳肥约190.4万吨,100%氮肥2.56万吨,22万公斤复合肥或800万吨的优质土杂肥。若利用出菇后的菌糠低温发酵技术,在配料时,适当添加尿素、麸糠等,利用大棚低温发酵,还可直接获得粗蛋白含量在18-20%的无污染的高蛋白饲料。菌糠饲料利用后再次进入新的生物循环,形成了多梯级循环、多层次搭配、多效益统一和生物多次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体系,有效地延长了食物链和生态链,实现了大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秸秆种菇不仅生态效益显著,而且也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根据近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半亩地的菇棚,每年将消耗15-20亩作物秸秆,产生1万公斤的鲜菇,形成2万元左右的产值效益。

二、我省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发展概况与主要成绩

我省作为食用菌生产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九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食用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食用菌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我省种植业中继粮、棉、油、菜、果之后蓬勃兴起的第六大产业,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指标,由2000年的全国中游水平已跃居目前的全国第3位,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30万吨,比2000年的72万吨提高了80.6%;总产值60亿元,比2000年的26.19亿元提高了129.1%,出口额1.2亿美元,比2000年的4863万美元提高了150%;消耗农作物秸秆、农产品下脚料、废弃枝条和木屑等农业废料221.3万吨,比2000年的109.1万吨,提高了102.8%;涌现出一批如莘县、定陶、惠民、新泰、邹城、武城、牟平、苍山、栖霞、淄川、利津、莒县、台儿庄、滕州、临朐、寿光、齐河、历城、文登、鱼台等年总产值超过2亿元的食用菌主产县,建成了以烟台九发、聊城奥登、泰安天野、菏泽利得尔、济南奥利、济宁华源、淄博七河、滨州科力等20多家国家级、省级大型食用菌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了全省300万农民致富,菇农户均增收8000元。这一切,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省厅领导们的充分肯定,更是得到了行内同仁的普遍认可。2005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单位。2003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视察我省定陶县马集镇双孢菇生产基地时,对该县以食用菌为突破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在陪同胡总书记视察定陶双孢菇生产现场后,在山东会堂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也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食用菌在我国既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应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贾庆林、回良玉、俞正声、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先后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我们的辛勤、努力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信任,2003年

5月,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下达农业部第四批部级质检中心筹建计划的通知》(农市发〔2003〕5号),批准我站筹建“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全国第二处)。项目建成后,将负责长江以北十八个省市的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任务。目前,该项目的筹建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并将于今年8月份前通过国家验收。

三、秸秆栽培食用菌 “十一五”规划及今后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省食用菌产业的新突破,做大做强秸秆种菇产业,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新的力量,我们认真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具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出口量分别实现10%以上的年增长率,每年开发利用作物秸秆250万吨,“十一五”末,总产量达200万吨,总产值达100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达20万吨,出口创汇3亿美元,开发利用秸秆1250

万吨。

2006年主要工作目标:产量力争达140万吨,产值65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利用作物秸秆250万吨。

要完成上述任务,实现宏伟目标。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及政策配套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协调、指挥与引导作用,使产业完成“十个转变”: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耗费林业资源向秸秆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使用传统的低产劣质菌株向优质高产菌株转变;由单

一、普通的栽培品种向传统品种与名优特品种共存的多元化转变;由一年单茬栽培向多茬栽培、周年生产、反季节栽培转变;由单纯地搞生产向生产、加工、流通一起抓转变;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由局限的地区市场向多元化国际市场转变。要根据全省发展实际和各地特点,制订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理顺食用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食用菌产业组织管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信息引导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和良好的服务。在立项、资金、贷款、税收等方面,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领导扶持力度。其次,要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普及。要通过立项实施、成果推广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研究和普及,不断提高食用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术水平,提高百万菇农的科技致富与创新意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我省食用菌品种由目前的6大主导品种发展到8个,每个主导品种选育、确立出当家品种2-5个,新引进并实现规模栽培珍稀品种4个,全省食用菌平均生物转化率水平提高10%以上,深加工出口级产品占加工总量的30%以上,攻克目前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10种,培训菇农10万人次,培养技术骨干2万人。第三,要强化菌政管理。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阻碍产业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些菌种厂根本不具备生产菌种的条件,非法生产劣质菌种,制作虚假广告,坑农害农;有些单位或企业无证经营菌种,无质量保证,无售后服务;有些

民办科研单位或生产、经营菌种的企业,对菌种名称随意命名,制造假象,故弄玄虚,夸大其词,误导菇农,以致造成同种异名、同名异种,名称管理混乱;还有的生产单位或个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违禁施用各种消毒剂、灭菌剂、添加剂、防腐剂,造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甚至危害人们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劣质菌种给菇农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省站每年都要解决几十起因食用菌菌种或生产引起的各种纠纷,以保护菇农及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政治稳定。为此,我们要依据《种子法》和新颁布的《全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出台《山东省食用菌菌种具体管理办法》。实施资质审查与审批制度,严格产品生产程序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菌品种保护专利制度等。第四,要加强龙头体系建设。在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推进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现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为核心,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采取联合、参股、兼并、租赁等方式,培植发展壮大一批大型食用菌龙头企业,增强其竞争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不断升级。要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民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争取70%以上的菇农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要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管理综合指标体系,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样板。力争“十一五”期间,60%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培育省部级食用菌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20个,县级龙头企业40个,打造省级食用菌名牌产品20个。在继续抓好 “全省14个食用菌科技强县”和“万棚亿元”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项目扶持与引导,今后5年,再培植各具特色的30个“万吨县”、200个“千吨镇”、1000

个“百吨村”。

要做大做强我省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完成省委、省政府及省农业厅提出的全省食用菌产业“十一五”规划目标与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深入研究、探讨加快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再创佳绩。

第二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近年来,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1/2。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节约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后发优势,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而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该模式的核心要素。我们正在探索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史无前例的,除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组合作

用,利用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崛起的机会加快完成工业化过程,建立起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促进节约型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核心竞争力或战略性科技创新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地位。而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和全球变暖的加剧,具备节约环保特性的产业、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发展节约型的产业和技术也将成为战略性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绿色崛起”与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影响的日益加强,中国对国外资源(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的依存度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各种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通过发展模式转型、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更合理地利用本国资源和国际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对局地、区域和全球的影响,并承担与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未来社会的努力方向。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将承受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人类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来节省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全球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又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面临诸多挑战

自1950年开始,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方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废物回收系统,这在物质财富并不丰富的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1980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资源消耗量、废弃物产生量也不可抑制地增长。与此同时,在生产领域,由于资源价格不合理、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等原因,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加剧。在一些沿海地区发展出废物拆解和回收产业,但二次污染严重;在消费领域,受西方物质主义影响,超越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度消费倾向日益明显。其结果是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远远赶不上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速度,能源短缺加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尽管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成效显著,但资源利用方式总体上仍十分粗放。从横向比较,目前中国的资源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从纵向看,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研究,自1980年以来,中国基于10种主要资源和污染物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2.359降至2002年最低的0.726,年均降低4.9%,说明我国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节约指数总体下降趋势渐缓,2003年之后开始出现反弹。从上述对比结果综合判断,过去20多年来,虽然中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成效显著,但并没有根本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盲目冒进的现象。我国曾多次提出节约资源的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盲目冒进的现象。我国曾多次提出节约资源的问题。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议、对策

(1)建立节约型生产体系和可持续生产模式。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最佳实践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优先发展绿色制造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可持续农业,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与梯级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2)建立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紧凑型、组团式”的城市群,提高资源的规模效益和效率;建立公交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理性增长;发展绿色建筑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

(3)倡导适度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由注重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减物质化的文化和功能性消费转变,从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转向技术、知识和服务密集型消费。

(4)加强自主创新,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着力培育和提升节约型社会的科技支撑能力,重点发展促进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建设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其技术开发为重要导向的创新型国家。

(5)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经济激励与行政规范相

结合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行业、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或资源环境绩效标准体系。

(6)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7)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人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8)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重点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9)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剖析和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

人员的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荚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希望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研究单位及企业问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出新贡献。

学校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系别:财经系

班级:本经济134

姓名:杨晓铃

学号:20***

第三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仔细回想,我们所住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其实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而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2.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

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5.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6..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7.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考虑资源和生态可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

8..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第四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郭颖

调查目标:了解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实地了解新型能源公司的发展成长过程和国企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3日——2009年8月15日

调查对象:安徽省淮南市张集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包括参观工作车间及管理部门

调查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二、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

一。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即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这种以资源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作为代

价的经济收益,必须进行有效地修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如何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首先,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推进这一基本国策。不仅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要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政绩指标”与“绿色指标”的统一,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

其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大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辩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加大合理开发资源的力度,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要着力抓好节能、节材、节水工作,实现开源与节流的统一。第三,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尽快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出口加以控制,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在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力争用信息技术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第四,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并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要进行制度设计,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

实地调查的情形

大约三天的考察时间,我几乎走遍了张集煤矿的每个角落。总体来说,从外观上看,张集煤矿不太像是一个大的煤炭基地,因为整个基地环境非常好,不像是印象当中一个采煤地区该有的环境。后来听工作人员介绍说,张集煤矿曾被授予“花园工作环境”的称号。

在某职工住宅区的后面,有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据悉,这是张集煤矿近来新建的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系统,它可以日处理矿上几乎全部的生产污水,这又是一个对节约水资源,实现资源重复利用的好的诠释。

对于煤矿周围逐渐在减少的矸石山,当地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以前煤矿往往为处置这些矸石绞尽了脑汁,矸石山占压耕地,还污染环境。现在,这些矸石在修路、发电、烧制建筑用的空心砖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既增加经济收入,又节约土地。李从玉还介绍说,在稻田养龙虾最近也在淮南火起来了,这些龙虾既能吃掉稻田里的草和虫子,省去打农药的钱,养龙虾一亩还可收入2000多元,另外龙虾壳可做成鸡鸭的饲料,还可以提取甲壳素药用辅料。我也稍微留意了一下,确实,很少能看见所谓的矸石山了。

我们都知道,在采煤的过程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瓦斯气体。以往,煤矿企业采煤时都是把瓦斯从井下抽出并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也污染大气。而今,“煤炭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的理念在淮南已深入人心。淮南矿业集团改革创新,变瓦斯“抽放”为“抽采”,使瓦斯从昔日的“安全杀手”、“污染源头”变为清洁能源。在承担职工洗澡、食堂蒸汽和办公区暖气供应的张集煤矿锅炉房旁,高耸的烟囱静静矗立。“它呀,原来冒黑烟,后来冒白烟,现在不冒烟了,彻底下岗!”当地职工感慨万千。淮南矿业集团新上马的6台燃气锅炉,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噪音小、无粉尘、无“三废”,一台4吨瓦斯锅炉每年可节约2200吨标准煤。“余热不光能供暖,还能抽湿制冷。明年夏天,井下工友的作业环境会舒服许多。”老矿工张作勇满怀憧憬,亚太地区首个热电冷联供技术项目正在这里紧张施工,瓦斯发电的余热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使井下工作面温度由目前的平均33摄氏度降至26摄氏度。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淮南,这一要求正在成为矿区上下的实际行动。”淮南市经委副主任杨成算了一笔账:淮南矿区把瓦斯气作为居民燃气使用并用于发电,每年至少创收2000万元以上。

调查后的感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作为淮南煤矿集团中的代表,张集煤矿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张集煤矿这十年多的发展,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相信它可以走的更远更好。

此次短暂而颇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使得我有机会深入到真正的生产环境,如何从生产的层面上去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细节和意义,这或许对于我将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产生不同的意义。

第五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市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茶油同棕油、橄榄油和椰子油并称为世界四大主要食用油,而茶油因其风味佳、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的欢迎和群众的喜爱,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而根据统计,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50%来自湖南。2008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切实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我市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引导,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

1、强化组织规划。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市里成立油茶产业协会及办事机构,确保油茶产业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并咬住发展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把油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抓紧抓好,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狠抓落实。

2、强化示范引路。按照“农民自愿、服务引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引导,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使油茶生产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转变,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 1

林。一是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的方式,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家、油茶大户,采取租赁方式,整合山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对零星种植、小规模种植的茶园,化零为整,变小为大,进行连片开发,形成油茶基地,走规模化发展之路;二是建议由市林业局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授课和现场指导,提高群众对油茶的认识,使群众树立“把油茶当作田来耕”、“种油茶也能致富”的观念。

3、强化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大奖励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奖励的办法,鼓励群众种植和改造油茶林,对大面积承包油茶林造林或更新者实行奖励。二是要加速油茶林地流转,政府要鼓励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依法、有序流转,逐步向种植大户集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争取项目资金。政府实施的林业、农业项目,要把油茶产业发展纳入综合开发,一并考虑,一起谋划。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服务力度,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

(二)培育龙头,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

1、培育龙头。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一是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生产工艺进行嫁接改造,精心包装油茶产业项目,大力开发油茶招商,吸引客商来**兴办加工企业、销售公司或建设基地。二是要认真落实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油茶生产龙头企业税费、用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2、争创品牌。市场是油茶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没有市场,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要引导油茶加工

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尽快注册绿色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品,争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形成我市茶油的特色品牌。

(三)调优结构,挖掘油茶生产潜力

1、因地制宜选准品种。良种是油茶生产的第一要务。在选择品种过程中,要与本地土壤、气候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下力气建设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速推进油茶品种改良。

2、加大力度培训农民。发展油茶产业,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农民才是主体。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油茶生产技术培训,让他们学会嫁接、育苗、种植、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合格的育苗工和种植工。同时,要组织农民到油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坚定他们种植油茶的信心和决心。

3、完善网络搞好服务。要注重建设发展油茶产业的科技服务网络,建立油茶林病虫害测报制度,抓好病虫害预警和防治工作。创新科技服务方式,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机关,以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深入生产第一线,搞示范、树样板,切实有效地推动良种良法的推广。

下载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精选5篇)

    阅读材料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2011-03-08 13:21:32 阅读25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1.为什么要节约?这个问题看似多余,但有些数字估计你看了还是会觉得触目......

    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班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学号:0807024201姓名;张香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

    关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探讨[范文模版]

    关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探讨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资源和......

    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

    [按]近年来,潜江市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将小龙虾实施产业化经营,已形成从苗种繁育、养殖、......

    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思考

    对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的思考摘要:要做大做强张掖百万肉牛产业,加快张掖肉牛产业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搞好疫病防治和饲养、调动、屠宰等环节的检疫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政策......

    关于做大做强荷藕产业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宝应县把培大培强特色农业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壮大水稻、水产、水生蔬菜、水禽等“四水”产业。荷藕是我县农业的传统特色作物,在......

    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思考

    做大做强竹产业的思考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 曾 健 发展竹业生产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壮大经济总量的捷径。长宁作为“......

    解放思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5篇)

    解放思想,做强旅游产业——赴湘赣粤学习考察体会肖 乐平(2007年10月26日)国庆前后,我随县党政代表团到江西萍乡、新余、湖南浏阳、广东韶关、深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每到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