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建设民富村强新农村
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建设民富村强新农村
陆海峰
今年以来,如皋市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民增收的一个突破口,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富民强村工程加以强势推进,高效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高效规模养殖业规模占比达92.28%,全市亩效益达2000元以上的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达8.33万亩,高效规模种植业占比达到43.43%,特色高效、休闲渔业建设面积新增4015亩,总面积达12515亩。
一、以组织领导为保障,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完善组织网络。将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建设新农村“十大工程”的第一工程,建立健全市、镇两级高效农业规模化组织推进体系,市委、市政府各有1名领导主抓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镇镇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镇农技站、兽医站为具体服务主体。强化现场推进,先后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和专题会,组织参观全市各类农林发展典型,进行交流汇报,通过现场点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强势向前推进。严格督查考核。年初就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镇,综合运用考核杠杆对镇实行考核,组织了5个督查小组,对各片高效农业发展进行督查,一月一汇报,一季一点评,每月回报交流加以推进。坚持政策引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政策性文件,市财政拿出300多万元支持高效农业项目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以优质高效为目标,不断增强发展动力。高要求确定目标。年
初就明确了今后5年“打造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强势,高效农业占比、规模养殖占比年增长5个百分点”的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目标。高起点编制规划。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十一五”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规划,制定了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意见和由“一图、一表、一文”组成的市、镇、村三级四大高效主导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园区。注重培育“起点高、规模大、机制新、效益好、辐射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培育高效农业规模化新的增长点,倾力打造中国肠衣城、十万亩花木园,做大做强肠衣、花木品牌。
三、以项目农业为抓手,不断打造发展平台。把项目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靠项目打根基、用项目立柱石、以项目求跨越”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项目农业。新增项目农业211个,计划投资3.8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投入项目70个,占总项目数的33.2%。在推进项目农业过程中,坚持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内容来抓,截至目前,全市新发展在建畜牧园区50多个,其中规模养猪园区14个、规模养鸡园区25个、鸽子和鹅及其他园区11个,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涌现了年出栏优质商品鸡达50万羽的南通科兴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养殖项目。在种植园区建设上,涌现了投资3000万元的下原300亩大树超市园区等典型。
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不断增添发展后劲。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抓工业招商的力度抓农业招商,今年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到帐2800万美元,新增50万美元以上农业项目14个。成功地举办了如皋第二届新春农业招商洽谈会上海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其中,新春农业招商协议项目总投资额达9亿元,上海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58个,签约额达9.54元和1.26亿美元。广泛开展网上招商,成功引进5个项目,充分利用长寿之乡的优势,整合农业资源,统一宣传造势,打造“苏·皋长寿”品牌;力争年内通过招商拉开百亿长寿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框架,着力培育银杏产业加工园区。
五、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全市已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3.86万人次,农民创业培训达1435人,分别占任务的87%和91%。在农民培训上不断创新举措,注重实效。实行订单培训,自下而上征集培训课题;积极组织开展全省乡镇农业信息网上大联播活动;抓好正常的信息发布,并切实做好电台“一月农事早知道”和“农业专家坐堂”两个农业专题栏目,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深受农民的欢迎。(作者系如皋市委办公室干部)
第二篇:发展一村一品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发展一村一品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发展“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县围绕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板块经济、做亮镇域特色,着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高效农田占比、生猪、蛋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35.9%、52.2%、95.6%。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70元,比上年增加770元,增长13.1%,增幅连续四年超过10%。今年前三季度,农民家庭经营一产现金收入1642元,同比增长6.2%,在家庭经营性收入、全部现金收入中的占比分别达71.9%、20.44%。
一、注重培优育强,实现任其自然到发展优势的转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海安逐步形成了两大支柱、三大基地、四大板块的农业产业格局,主导产业较为突出。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不少种养基地逐步变成了工厂、社区;同时,新农村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积极应对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稳定种养总量、优化种养方式,不断把主导产业做成优势产业。
科学规划,实施布局调整。积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切实加快全县农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在促进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发展集约方面,突破行政区划和城乡界限,依据区位特征、产业特色、人文资源等因素和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里下河生态农业片区、沿海绿色旅游农业片区、西南特色农业片区“三大农业片区”,科学搭建组织架构,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规划、管理、开发和要素配置的“四统一”,促进片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蚕桑、禽蛋两大支柱产业根据全县片区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将蚕桑生产密集区逐步由县城周边向西南高沙土、西北里下河地区转移,大力实施“万千百”高效规模桑园建设工程,不断发展新的优质高效连片桑园,保证了全县桑园面积相对稳定。家禽养殖结合城镇的扩建、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和204国道改道、江海高速建设拆迁,逐步远离城镇、工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不断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各镇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分别就镇域特色产业进行了规划,不断把海洋水产、蔬菜、生猪、林果、淡水养殖等镇域产业培优育强。2007年,全县投产桑园15.5万亩,饲养蚕种61.45万张,预计生产蚕茧2.07万吨;家禽年饲养量超过4800万羽,存栏万羽以上规模鸡场达到68家。
多元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我们以建设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实施村干部“双带”工程,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增强发展“一村一品”源动力。2007年以来,成功引进、实施了普泽10万头猪场、康德50万羽鸡场、大棚蘑菇生产、万亩桑园示范方等一批特大项目。今年共实施投入超过500万元的市级农业园区41个,计划投资7.73亿元。农业园区的建设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一村一品典型。
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一村一品”,“品”是核心,品质是生命。针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县积极参与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我县先后牵头制定了河豚养殖加工、蚕桑生产、鳗鱼养殖等27项省级以上标准(规程)。全县104个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40多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类认证。海安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禽蛋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成为江苏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
二、注重市场对接,实现初级产品到适销商品的跃升
农业是否高效,要靠市场来检验;农民能否从生产上增收,要靠销售来实现。“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以产品的顺畅销售为前提,没有市场的认可与接受,产品就成不了商品,更成不了名品。
发展流通组织,提高商品率。千家万户的农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为化解小农户面临的大风险,我们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7家,其中,龙头企业28家。今年,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34.9亿元、出口创汇6417万美元、完成利税1亿元,向农民返利3200万元,支付农民工资4258万元;全县建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3个,带动农户17万多户,辐射生产基地40多万亩,预计全年销售16亿多元。
培育名牌产品,增加知名度。“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村一品”的终极目标。我们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激励、优化环境,培育出一批名牌农业产品。全县农业产品中先后培育出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名牌产品17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鑫缘集团是南通市第一个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以1个驰名商标、3块中国名牌、5类国家免检产品创造了中国茧丝绸行业之最。“绿浪”牌瓜果蔬菜、“秋月”牌五水一高梨被省消费者协会评为重点推荐产品。
开拓各类市场,铸粗销售链。我们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展销中心等现代营销业务,努力构建农户、基地、市场联结紧密的生产加工流通链条。全县先后兴建了海洋水产、蔬菜、禽蛋、山羊、粮食等18个农产品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积极开展促销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各类展销会、推介会、交易会,搭建平台、衔接产销,使更多的农产品成规模、有组织地进入各大中城市超市。今年全县农产品进超市销售额超过4.9亿元。
三、注重行政推动,实现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扩张
发展“一村一品”,目的在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我们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努力使村村发动、村村发展,让“亮点”更亮、“光圈”更大。
强化典型带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开展各项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注重培育各类典型,通过查评会、推进会组织镇村干部、种养大户参观学习,让各村都学有榜样,干有标兵。大公镇群益村蚕桑生产基础较好,经过引导,该村在原有2825亩桑园的基础上,实施填平补齐扩桑1200亩,桑园在耕地面积中的占比达75%,今年全村饲养蚕种1.3万张,户均蚕茧收入超万元。南莫镇南莫村2007年通过招商引资开始实施大棚蘑菇生产项目,今年全村新增投入360万元,流转土地120亩,新建蘑菇大棚120个,年内可望实现产值600万元。各类典型为全县发展一村一品增强了信心,拓宽了思路,树立了榜样。
强化农技推广。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发展“一村一品”,我们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注重加强与农业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兰波公司与江苏省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长期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建成亚洲最大的现代化条斑紫菜育苗基地,不仅带动了本镇镇域特色、“一村一品”的发展,而且每年为周边县(市)提供3万多亩的种苗;“兰波”牌紫菜顺利通过美国有机食品认证,成功打入欧美、东南亚市场。建立了以县蚕桑技术推广中心为龙头、镇蚕桑站为主体、村蚕桑技术员为基础、供育组长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典型的蚕桑生产五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发展蚕桑一村一品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强化考核激励。我们把发展“一村一品”列入农业经济考核内容,激励各镇、各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根据县情制订了蚕桑、家禽、生猪、蔬菜、林果等8类专业村发展标准,目前已有47个村入围。李堡镇光明村、老坝港镇川港村、曲塘镇刘圩村等10个村基本达到农业部制订的“一村一品”标准。预计“十一五”期末全县80%的村将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
第三篇:强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精选)
强势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今年以来,古蔺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推进大寨箭竹一类示范片新村建设。
以烤烟为主导产业,辅以林下蔬菜、土鸡散养、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带动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培育发展星级农家乐,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发展:投入1000万元,新增烤烟面积11500亩,占年初预定计划的230%;投入155万元,新增蔬菜面积2216亩,其中林下蔬菜1180亩,占计划任务的118%。
新村建设:按照“三打破”(即打破军营式、打破火柴盒、打破夹皮沟)的要求,使村落民居做到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全面展现新建民居特色。截至目前,德耀红光、箭竹富强、大寨向阳、富民新村聚居点160户新建农房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富民新村聚居点完成60户,已入住新居28户。完成风貌塑造1970户,占计划任务的150%。新建农房258户,占计划任务的120%。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公路17.5公里,硬化机耕道10公里。新建沼气池22口;累计投入资金1450万元。
公共服务建设:投入23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2个,农村卫生室1个,农民健身场1个,开设农家店3家。(古蔺县委农工办)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贺家庄乡清乐院村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尧都区农委:
按照贺家庄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清乐院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不断改善村级人居环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在2010年多次获得上级嘉奖.现将我村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尧都区东部丘陵地带,毗邻贺家庄乡政府所在地贺家庄村,全村共有96户,395口人,耕地面积1376亩,全村以樱桃和桃树为主导产业,面积达到300余亩,作为沼气建设示范村,共计52户沼气用户.双孢菇共建设24组土窑洞.二 主导产业:
在尧都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乡政府要求,我村两委班子严格贯彻执行上级调产政策,全力领导村民开辟新的适合本村气候和土壤的新经济作物.根据我村土壤直立性强的特点,经过多方考察和全体村民讨论决定,在我村大面积进行樱桃种植,加之桃树产业已经初见成效,亩产量5000斤,总产100万斤,仅此一项村民收入增加2500元。我村还响应乡政府号召,利用土窑洞周年生产的特性,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建设双孢菇24组,种植面积5000平方米,总收入20余万元,成为增加我村农民收入的好项目。
三 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两委班子多方筹资对我村村级道路
实行硬化,到目前为止,我村道路硬化达到了百分百,获得上级一致好评.我村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行低碳生活,建设沼气池综合利用,目前共建设沼气池52户,让村民得利.另外,还在田地里铺设了水管管道,对灌溉农业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一心一意为村民搞建设.今后,我村会一如既往的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带领村民致富,为农村农民谋利益.加强党员的业务学习,打造新世纪的新农民.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方面距区委、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会严格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为发展我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决定向上级提出建设新农村推进村申请,望上级领导充分考虑我村实际,同意我村申请,同时我们真诚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我们清乐院村全体村民有信心、有决心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把我村建设成为富裕、秀美、文明的新村,为尧都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此致
敬礼
贺家庄乡清乐院村
2011年1月
第五篇: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人民日报: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
中共农业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2014年06月23日06:04来源:人民日报字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2年底习近平同志在河北调研时,强调要扎实抓好农村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2013年7月在湖北调研时,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了深刻阐述;11月在山东调研时,提出了“三个导向”,强调要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深入阐述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了“食为政首”的战略布局,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作了部署;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对处理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基本原则;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三农”工作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党组在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立足职责任务,开展了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三农”重要论述专题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社会安定、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四化”同步的关键时期,“三农”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三农”问题仍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始终坚持“重中之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这是以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对“三农”工作的时代定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四化”中农业现代化仍是“短板”。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工业化的反哺支持作用、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信息化的提升改造作用,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弱质产业,同时又具有典型的社会性、公共性、基础性。这就要求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进农业补贴方式,提高市场调控水平,推动农村金融保险创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同志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这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战略思
维。我们要从治国安邦的高度清醒认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长期性、艰巨性。坚持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战略立足点是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战略出发点是始终抓好粮食生产不动摇,战略着力点是努力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战略底线是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加快对主要品种进行战略平衡的研究和测算,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牢固树立大粮食概念,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抓好棉油糖、果菜鱼、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把农产品质量抓好: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同志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这充分体现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的态度和常抓不懈的决心。要努力在“产出来”这个环节下功夫,加强源头治理,治地治水,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标准体系,控肥、控药、控添加剂,把住农产品环境安全关和生产安全关;在“管出来”这个环节建体系,重点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制度,强化手段,保持严格监管高压态势,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严格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习近平同志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这丰富拓展了耕地红线的内涵,鲜明回答了要不要坚守耕地红线的疑问。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耕地,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保住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在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尽量不占、少占基本农田,尽量避开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和城郊菜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修复,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指明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方向。要适应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民族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农民家庭是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的法定主体,这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根本,也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键;
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这指明了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底线和着力点。要抓紧研究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向留在农村的农户特别是种田能手流转。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应主要从事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一般种养殖环节尽可能留给农民特别是规模农户,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化经营。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进一步阐明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遵循和实现路径。广大承包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和数量最多的主体,新型经营主体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依靠力量。要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理想格局。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这提出了农业巩固发展的重大课题,指明了“谁来种地”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途径。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新变化新趋势,适应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经营农业有钱赚,让农民增收致富同步奔向小康,吸引一部分有文化的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这指明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正确方向。要大力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财政支出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公共财政的阳光进一步向农村普照,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覆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大中小城市、东中西部地区相结合,推动农民工逐步有序转为城市居民。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以农业为主产业的市县乡镇干部,要熟悉农业、了解农业。这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三农”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
设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农业、了解农村、懂得农民的干部队伍,努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应在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干部配备等方面向农业农村工作倾斜,县(市)级党政领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上。
坚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扎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全力以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