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广东省饲料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2013年,行业集中度继续稳步提高。按持证数计算,2013年全省共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约800家。其中,全省年产销30万吨的企业集团共计15个,产量约1587万吨,约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68%。全省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68家,产量1698万吨,约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72.8%。
回首2013年,畜牧饲料业遭遇诸多“不利事件”,先是黄浦江出现“漂浮猪”,猪价紧接着“破六”;4月份H7N9禽流感毫无征兆地降临,中国家禽业因此元气大伤;在水产投苗高峰时期又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南美白对虾也没有逃过EMS的阻击,养殖成功率不到三成。在饲料需求减少的同时,饲料原料整体处于高位运行,几乎贯穿一整年。两头夹击之下,绝大多数饲料企业的利润出现下滑,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在逆境之中,我省饲料企业表现出较高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实施更大力度的帮扶方案,严格把控资金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等综合措施,与养殖户共度难关。这也是我省饲料业2013年依然能够保持相对平稳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2013年饲料产量增长明显放缓
2013年,预计全省商品饲料总产量2360.7万吨,同比增长1.3%。总产值约854.6亿元,同比增长17.3%。受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饲料产品价格整体呈增长态势,因此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不过这不意味饲料企业的营业利润也有如此表现。相反,由于养殖市场不景气,禽料、水产料需求持续低迷,又遭遇蛋白原料价格快速上涨,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企业增产不增利、减产减利甚至被迫停产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浓缩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大幅增长
从品类来看,预计配合饲料产量为2250.5万吨,同比增长仅0.3%;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逆势大涨,预计产量分别为46.5万吨、63.7万吨,同比增长高达28.4%、22.8%。配合饲料跟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表现如此迥异,除了配合料基数大之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今年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价格偏低,使用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更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
配合饲料方面,蛋禽配合饲料、肉禽配合饲料、水产配合饲料在2013年均出现大幅下滑,预计产量分别为130.1万吨、724.2万吨、385.0万吨,同比下降12.8%、7.6%、7.3%。猪配合饲料、反刍配合饲料表现强劲,预计产量分别为994.3万吨、2.3万吨,同比增长13.%、18.0%。在猪配合饲料的强力拉动下,配合饲料总体产量才勉强能够跟去年基本持平。
浓缩饲料方面,猪浓缩饲料一枝独秀,预计产量为430468吨,同比增幅高达35.3%。水产浓缩饲料预计产量为6708吨,同比增长21.6%。蛋禽浓缩饲料、肉禽浓缩饲料表现惨淡,预计产量分别为931.3吨、11651吨,同比下降12.6%、52.7%。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方面,我省正在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业,反刍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增速最快,预计产量为373.5吨,同比增长高达250.4%。猪、蛋禽、肉禽、水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均有所增长,预计产量分别为44.8万吨、2.1万吨、4.6万吨、6.3万吨,同比增长19.5%、49.8%、29.0%、8.2%。
三、猪料产量增长依然是最大亮点
从品种来看,2013年生猪存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猪料需求因此显著增加。预计2013年我省猪料产量1082.3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4.0%。蛋禽料、肉禽料、水产料均遭遇巨大发展阻力,产量齐齐出现下滑,预计产量分别为132.3万吨、730.0万吨、391.9万吨,同比下降12.2%、7.6%、7.0%。反刍料异军突起,预计产量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25.4%,在所有品种中的增速最快。
四、珠三角饲料产量所占比例超过60%
从四大区域产量排名情况来看,2013年的排名没有发生改变,依次是珠三角、粤西、粤北和粤东。具体来讲,珠三角地区饲料预计产量1513.6万吨,同比下降0.2%,但依然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64.1%;粤东地区饲料预计产量为120.7万吨,同比下降5.5%;粤西地区饲料预计产量590.6万吨,同比增长4.8%;粤北地区饲料预计产量135.9万吨,同比增长9.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业资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其中珠三角地区土地约束更突出、环保要求更严格,今年多地开展养殖污染整治行动,珠三角地区养殖业已经率先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饲料需求有所下滑。粤东今年由于遭受强台风“尤特”、“天兔”的正面袭击,水产养殖业遭受重创,饲料产量因此有所下降。粤西、粤北作为珠三角的互补地,正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养殖业加速发展,饲料产量明显上升。
五、佛山居地级市工业饲料产量之首
2013年我省商品饲料产量最大五个市的排序同样保持不变,分别是佛山、广州、江门、茂名、湛江。其中,预计佛山产量424.1万吨、广州336.1万吨、江门321.4万吨、茂名218.8万吨、湛江175.8万吨。根据近年来数据分析,虽然佛山、广州、江门依然占据我省饲料生产的前三甲,但随着粤北和东西两翼工业饲料新厂投建步伐明显加快,湛江、茂名、云浮等地级市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
六、饲料产品质量安全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基础。最近五年,我省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12年更是达到99.6%,饲料中“瘦肉精”违禁添加物保持“零检出”。
2013年1-9月,全省监督抽检饲料样品3537个,质量卫生指标合格率99.11%,没有发现人为添加禁用物质的情况,总体继续稳定向好。全省累计查出饲料类案件71起,移送司法机关16起,涉案金额357.23万元,取缔无证企业2个,继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随着《饲料标签》、《饲料原料目录(2013)》、《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等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有可能在2014年颁布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这将进一步提高饲料行业准入门槛。减少数量,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转变方式,增加效益依然是2014年饲料行业的关键主题。
七、行业整合继续加速
因市场低迷,饲料企业纷纷主动调整自身发展结构,一系列的设备改造升级、外延式扩张,都在助推着行业整合速度的加快,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以猪料为例,新希望六和、海大、通威、双胞胎、唐人神、傲农、金新农、星星天天、旺大等企业积极扩大产能,进一步加快广东市场的布局步伐。
2013年,行业集中度继续稳步提高。按持证数计算,2013年全省共有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约800家。其中,全省年产销30万吨的企业集团共计15个,产量约1587万吨,约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68%。全省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68家,产量1698万吨,约占全省饲料总产量的72.8%。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在努力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寻求新的机会、新的突破。此外,行业对危机事件的理性有效应对,则体现了整个行业成熟大幅提高。
第二篇:饲料行业发展形势
中国饲料行业发展的五大趋势
1、产业一条龙经营将逐步成为饲料加工行业拓展市场的主流模式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大集团将肉鸡育种孵化与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及深加工为一体的企业经营模式搬到中国来以后,农牧业产业经营一条龙模式在中国就开始被不断复制。在家禽、生猪及奶牛、水产养殖业先后诞生了山东六和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等一大批农牧业经营一体化的代表性企业。到今天为止,一条龙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部分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饲料加工企业成功拓展赢利面的主要选择。
与此同时,一种松散型的一条龙经营模式也在中国的农牧业领域诞生,即所谓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市场”模式,这也是订单式生产合作的一种新模式。由企业提供畜禽种苗、配套的饲料以及管理与技术支持,多家养殖户联合出资成立养殖小区,企业对成品生猪、家禽及水产品进行回收加工的松散型一条龙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作为以饲料生产为主业的企业来说,既可以保证饲料销路的稳定,又同时实现了经营领域向畜禽水产品育种育苗及深加工的延伸,可谓一举多得。
未来,资金实力强大的集团公司将更多地选择依靠自身实力从事“育种育苗-饲料-养殖-畜禽水产品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经营模式,而绝大多数中型及小型饲料企业由于受资金限制,将更多地采取联合育种育苗企业、养殖企业或养殖户、畜禽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共同组成松散型的非产权形式的一条龙经营合作社的模式来完成。
2、将采取继续自建或收购兼并的方式来完成行业整合2001年开始,中国的养殖市场和饲料加工市场出现阶段性相对饱和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畜禽产品价格调整的周期越来越短,之前一个良性发展周期跨越4-5年的现象逐步消失,时间缩短到1-2年甚至更短。市场不断动荡,饲料加工及养殖业的单位经营利润越来越薄,逼迫部分饲料加工企业及养殖企业开始主动退出市场,或被大型企业兼并重组。整个行业面临整合重组的事实逐步呈现出来。
2005年,以山东六和集团被四川南方新希望集团控股兼并为标志,中国饲料产业整合的帷幕正式拉开了。此后,南方新希望集团对陕西石羊集团、山西大象集团等地方大型饲料企业相继“开炮”。典型的代表性事件还包括四川通威集团等对广东湛江粤华水产饲料公司的收购、新疆天康集团对河南宏展饲料集团的收购。这些预示着中国饲料加工业的整合已经真正开始。
与此同时,部分饲料集团公司则通过加速扩建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阵营,如上海东方希望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等,他们主要以不断建立新厂的方式,对全国主要养殖地区的饲料加工市场实行密集开发。这些大型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丰富、饲料加工技术先进,资金实力雄厚,市场网络开发能力强,占领市场的推进速度非常快,一旦建厂,当地周边的一些小企业很快就不得不关门歇业。
根据统计,到2005年末,中国实际在产的饲料加工企业共15,000家左右,2007-2008年,2,70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从我们的实际在产企业统计表中消失;2009年,被抹去的饲料加工企业又增加了1,700多家,全国实际在产的饲料企业减少到11,000家左右,这个数字还包括了新建的饲料企业和虽然仍然登记在册但事实上已经停产的企业。事实非常鲜明地说明,中国饲料加工业的整合,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预计2015年全国实际在产的饲料加工企业在8,000家左右,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变成6,000家左右。
3、养殖模式变化成为调整饲料品种结构的主要动力
在中国饲料加工业起步发展之初,根据当时养殖模式及原料供应结构特点,中国的饲料生产企业一开始就开发出全价料、浓缩料和预混料三大细分品种,以满足不同规模养殖户的需求。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大宗原料价格高企以及散养户大批退出市场,预混料和浓缩料最终将从市场上消失,全价料将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品种。
较长时间以来,畜禽散养均是中国最主要的养殖模式,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和家禽、水产养殖场则很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比重低于20%、蛋鸡蛋鸭规模养殖场比重不到40%、肉鸡肉鸭规模养殖场的比重不到30%,而投放饲料进行水产养殖的比重连10%都不到。散养户的大量存在,以及农村丰富的能量饲料原料的存在,决定了浓缩料比重高达30%左右,以满足大量散养户自配料的需求。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畜禽养殖规模化进程首先在蛋鸡养殖领域快速推进。九十年代末,规模场比重已经达到67%左右,2005年中国的蛋禽规模化养殖的比重已经接近84%。但2005年全国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比重仅占37%,肉禽规模化比重为49%,仍然偏低。因此,截至2005年,中国浓缩料的比重仍占总产量比重的23.42%。
真正的变革是从2007年开始的。在经历了2006年养殖市场大亏损之后,大量生猪及家禽养殖户都出现了经营亏损,散养户纷纷退出市场。2007年饲料原料价格暴涨,养殖成本大幅增加,绝大多数散养户已经无力重新进入养殖市场。因此,从2007年开始,中国浓缩料市场开始明显萎缩。2008-2010年,中国养殖市场的经营效益又连续下滑,亏损的风险越来越大,浓缩料自配市场,既失去了需求主体,又丧失了成本优势。因此,2009年末中国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比重已经上升至79%,肉禽规模养殖场比重上升至64%,蛋禽规模养殖场比重达到83%。中国浓缩饲料比重则下降至20.25%。
未来数年,随着中国养殖规模化进程不断推进,大宗原料行情高位运行以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饲料品种结构调整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浓缩料将最终从中国的饲料品种中消失,而预混料存在的时间则相对要长,但也逃避不了这样的命运。
4、饲料生产企业将逐步演化成养殖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
纵观中国饲料加工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饲料加工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和成熟的过程,也是饲料加工行业利润逐年下降的过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饲料加工业处于“暴利”阶段,平均加工利润大都在16%以上;九十年代,平均利润下降到8%-12%左右;从2001年开始,饲料市场开始剧烈震荡,加工利润进一步降低,到2005年行业平均利润下降到4%-6%;2006年全国养殖市场大亏损,饲料需求量下降,2007年饲料原料价格又出现暴涨,全国饲料加工企业的平均利润进一步下降到3%以下,大多数饲料加工企业不得不依靠饲料产销量的增长来拉动利润的增长。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饲料企业选择以产业链模式发展,还是与畜禽水产育种企业、养殖企业以及畜禽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实行松散型的非产权式联合经营,饲料加工环节的利润都将维持在1-3%甚至更低的水平。加上订单式生产联合模式的出现,饲料加工企业将逐步成为养殖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再没有机会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主角,这是农牧业产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主要饲料原料供应短缺的事实无法回避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灌溉用水紧缺以及自然灾害的增多,中国主要的饲料用原料供应能力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原料短缺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统计表明,到2010年止,中国的饲用豆粕接近80%由进口大豆来提供,进口鱼粉早在2000年就占到总需求的80%以上;饲用菜粕和棉粕的理论需求量在1500万吨左右,但自产数量却不足1000万吨,500万吨左右的缺口不得不用豆粕来替代;饲用玉米的需求量逐步逼近9500万吨,加上不断增长的玉米深加工需求,中国的玉米供应已经逼近红色警戒点,而国产玉米的实际产量到1.5亿吨已经是极限,面临着全面进口和正式推广转基因种植的艰难抉择,未来两三年,中国大量进口玉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其余诸如小麦、麸皮、次粉、DDGS等非常规原料的供应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本文出自南京晶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稳步发展,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增长,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原料是饲料生产的源头和基础,也是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国际市场饲料原料价格一体化趋势明显,国外资本利用资金、区位和信息优势,拥有玉米、豆粕、鱼粉等大宗饲料原料的定价权,使得我国饲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导致了近几年国内饲料原料价格大起大落,增大了我国饲料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国内饲料行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饲料行业稳步发展,实现了饲料产量、产值、利税和就业人数的增长,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畜牧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战略保证。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饲料的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的概念已有所延伸,不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而是已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首先,需保证入口畜产品的安全,反映在饲料应用上就是使用后不产生残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保证社会环境的安全,主要指不会污染环境;再次,对禽畜动物本身要安全,即保证营养全面。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饲料企业也付出了极大努力,使我国饲料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状况不断改善。1987年,第一次全国抽查饲料产品质量样品合格率仅为20%,2006年达93.8%。自2001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的饲料质量监督例行检测和饲料中违禁药品监测结果显示,饲料和禽畜产品中违禁药物检出率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3.83%下降到2007年的0.67%。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一方面,我国许多饲料厂商的生产仍停留在以生产混合饲料和单一饲料为主的阶段,浓缩饲料、精料补料和饲料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所占比例有待提升,饲料的利用率及禽畜的营养效果难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导致饲料产品结构中,耗粮较多的猪料比例占到40%,禽料43%左右,牛羊料约20%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猪料31%、牛料26%、禽料17%仍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大量企业投资于饲料业导致我国饲料产能迅速增加,出现了开工不足、生产设备闲置的现象。以2008年为例,我国饲料企业总产能约
3.64亿吨,但实际产量仅1.31亿吨,产能利用率36%,产能严重过剩。
第三篇: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材料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特点可概括为:“五加快、四推进、三平稳”的良好势头。
“五加快”: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0.1亿元,增长25.9%。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加快。1-5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4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位列全国第三、中部首位。三是外贸出口增速加快。1-5月,进出口总额68.06亿美元,增长61.9%,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增速加快。前5个月,全省财政总收入465.7亿元,增长34.9%,同比提高31.7个百分点。五是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1-5月,工业用电量185.8亿千瓦时,增长26%,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
“四推进”:一是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全省GDP能耗同比下降4.54%,四年累计降低16.7%。二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省财政先后下达或预拨城乡低保资金20.3亿元、就业补助资金8.6亿元、城乡医疗保险补助资金13.4亿元。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一季度,全省80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4.1亿元,增长14.6%,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一季度,省属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4.2亿元,同比增长62.9%,比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43.3个百分点。
“三平稳”:一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754.7亿元,增长14.4%。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升。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2067亿元,投资增幅回升到30%以上,达30.7%。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加。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41元,增长10.7%。
财政收入积极向好
省财政厅
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465.7亿元,增长34.9%,超出全国4.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7.5亿元,增长31.6%,超出全国地方2.7个百分点,省级收入39.6亿元,增长13.9%;市县级收入257.9亿元,增长34.8%。财政支出537亿元,增长18.5%,超出全国地方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
全省财政运行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1.财政收入积极向好。1-5月,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34.9%,较上年同期加快3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前移,居全国第12位,较一季度前移13位。
2.县域财政发展加快。1-5月,县级财政总收入328.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70.6%,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增长41.8%,超出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34个县(市、区)增幅超过50%,较一季度增加12个。
工业运行强劲有力
省工信委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5.9%;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增长45%;预计实现利税400亿元,增长55%。
工业运行主要特点
1.园区经济增长强劲。1-5月,全省工业园区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0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163.5亿元,增长91.5%;上缴税金120亿元,增长32%;招商实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17%。
2.重点企业增长强劲。1-5月,江铜、新钢、萍钢、江铃、九石化、南钢6户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3亿元,同比增长69.2%;实现利税89.4亿元,增长55.6%。
3.工业投资增长强劲。1-5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1090.6亿元,同比增长29.3%,农副食品加工、化工、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幅达50%以上。
4.市场订单增长强劲。据调查,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1935户工业企业中,下半年订单充足的约占85%,主要集中在光伏、汽车、石化、电子、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
商务运行呈高速增长态势
省商务厅
上半年全省主要商务指标呈现出“三个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即外贸出口、走出去对外投资、口岸进出口货运高速增长。1-5月,全省累计实现出口38.52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61亿美元,同比增长47.27%;全省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77.79万吨,同比增长70.42%。
第四篇:商务局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商 务 局
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县商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县政府:
今年全县商务经济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对外开放工作及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大目标”、“七件大事”的工作部署,以推进商贸经济提速进位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化目标管理,奋力保超全年目标。元---9月全县商务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呈现总量增加、增幅提速、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发展态势。现将前三个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预测分析如下:
一、外贸出口
二、利用外资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今年利用外资工作交由商务局协调和管理。前半年已签约引进香港粤能集团、新加坡亚洲水泥集团(在我县注册“湖北亘源水电开发公司)来我县投资生物植热能发电、平度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两个项目。其中,粤能集团签约总投资855万美元,已到帐110万美元,##水电开发签约引资500万美元,上半年到帐100万美元。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利用外资任务300万美元,元----9月,实际完成利用外资210万美元,占考核目标70%。七月份后,我局多次到两项目调研联系,因##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工程进展不畅,三季度外资到帐受到影响。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计完成17亿元,占市考核目标26.3亿元的64.6%,同比增长19.8%。虽然进度、增幅好于同期,但完成全年任务仍有很大风险。主要是进入统计笼子的规模批零企业数量偏少,销售统计流失现象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我局提出的普查方案还没有批准执行等。好于同期的因素:一是扩大了规模批零、餐饮企业总数。前三个季度,我局会同统计局多次深入城乡企业调研,掌握销售情况,先后将11家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全县规模批零企业由上年19家增加到30家,队伍扩大带来了消费额的增加;二是加强了统计报表管理,逐企下达销售任务,坚持按月跟踪管理,提高销售统计真实性,增加了统计数量;三是扩大了“家电“销售,元---9月完成家电销售2.5万台套,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2.7%。
四、支持聚达提质增效
建立了有局长挂帅的工作专班,一月一次深入企业座谈调研,坚持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该企业元---9月完成创汇1380万美元,销售收入已过亿元。预计全年创汇有望突破2000万美元,达到这个规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企业提质增效目标能够实现。
五、四季工作安排
认真落实7月20日县委工作会暨保超全年目标、项目“百日攻坚”会议精神,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坚持抓重点、突难点,再加措施,千方百计确保省、市商务考核目标超额完成;尽最大努力冲刺县要求目标,能够完成的奋力实现,个别目标完成确有困难的,力争把差额降到最低。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全县综合考核进位做出贡献。
##商务局
2011.9.21
第五篇:2010年街道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古槐街道办事处
2010年1--5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汇报材料
1-5月份,古槐街道按照市区有关会议精神,根据街道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攻难克坚,街道工业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街道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5月份,街道完成财政总收入3597.5万元,占年计划的42.3%,地方财政收入2067.47万元,占年计划的48.1%。其中出租房屋税完成204万元。截至5月底,古槐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家:山东先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四合热力公司、济宁中瑞科技有限公司和济宁亚浩服饰有限公司。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47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9%;实现利税234万元,占全年任务的40%。实现利润170元,占全年任务的37%。实现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引进区外项目16个,引进资金10645万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个,过千万项目3个。预计今年1--6月份完成工业投资5000万元、技改投资4000万元。工业销售收入3800万元,实现利润190万元,利税300万元。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1--5月份,古槐街道经济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一是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使得街道辖区工业增速普遍减缓,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街道处于市区中心位置,服务业相对发达,不具备发展大型工业的地源优势;三是个别特殊行业企业由于生产销售工作的特殊性,影响了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利税和利润的实现。
三、下步工作措施
面对这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街道经济工作的“双过半”,促进街道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是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托清辖区内的企业,特别是对下放企业的领导班子、技术及人员结构、主要经济指标、主要产品产量、企业资产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符合规模以上企业的进行重新申报。对四和热力公司进行重点跟踪和联系,针对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及时将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和上报。
二是加强与辖区企业联系,同时主动上门走访,相互沟通信息,取得企业的信认和支持。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发动街道机关、特别是街道经济人员坚决走办公室,沉到辖区企业去。发挥政府部门的服务和协调功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辖区企业山东中瑞科技有限公司,受外界因素和自身产品影响较大,企业面临很大困难,街
道将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及时走出工作困境,提高企业的竟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做好中山水务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增效。
三是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领导挂点帮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做好山东先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大力协调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对有投资意向的山东奥美服饰有限公司,街道明确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上工作,加大培育力度,确保该企业成熟并落户古槐。
四是充分挖掘招商引资信息,继续发动全社会招商,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招商引资信息是做好街道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街道工业企业的一重要途径。一是街道统计调查中心将加大与招商引资队伍的协调力度,每周按时召开信息通报会,及时做好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二是充实调整招商队伍,街道根据工作实际,调整一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充实调整到招商引资办公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街道工业项目能引进来、落得下。三是每个社区明确1名招商引资信息员,及时发现招商信息,实现企业项目的及时发现,增加街道工为业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