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15日)
积极推进两地联合“走出去”
——在“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的讲话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
(2011年11月15日,香港)
尊敬的黄孟复副主席、王忠禹会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对此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首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在香港召开,是因为香港在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香港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经济体之一,在开展对外投资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银行体系健全,金融产品丰富,外汇资金充裕,融资成本较低,结算服务快捷,保险体系发达。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香港承接中国内地和美、欧、日等主要市场,并拥有国际一流的海运、空运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与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法律、会计、咨询、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达,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企业国际网络健全、国际化程度高。作为中西文化汇聚地,香港企业熟悉国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在推进中外融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香港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为促进两地对外投资合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积极的贡献。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加大。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出现回落;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普遍较大,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不可逆转,新的跨境投资、跨国并购、技术合作和产业转移势头正在上升,各国对外来投资寄予厚望,中国海外投资的机遇大于挑战。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坚持开放政策,秉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
1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8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位。截至2010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100亿美元。对外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以下四个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一是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加强国内外的产业衔接,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技术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二是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式,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等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
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和布局。支持各类所有制、各地区、各层次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融合进程,积极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
四是努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融合,有效防控各类投资风险。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内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和香港具有的诸多优势,为两地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合作创造了广阔空间。今年8月李克强副总理访港时,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36项政策措施,强调要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为此建议:
第一,加强两地投资合作。内地和香港企业可通过设立联合企业等方式共同开拓国际投资市场。内地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可利用香港多币种、多功能的金融平台,开展相关融资和资金管理。
第二,切实做好投资服务。推动两地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合作,研究建立对
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和信息交流机制,共同举办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活动。内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可充分利用香港的咨询服务。
第三,加大投资促进力度。建立两地企业共同“走出去”的促进机制,搭建推动共同“走出去”的平台。内地在开展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时,可邀请香港企业家参加,发挥中央政府双边协调力度大、香港国际化程度高、对外经贸受限少等优势,推动两地企业共同“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投资前景广阔,两地合作潜力巨大。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坚定不移,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和内地企业共同“走出去”坚定不移!内地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香港一定能够在两地走向世界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两地企业联合 “走出去”前途远大!
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2012年3月25日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
——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3月25日,广州)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首届岭南论坛。刚才几位同事发表了精彩演讲,我深受启发。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就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谈几点思考:
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
一是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进出口3.6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75倍,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1.7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占世界贸易份额不断提高。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近10%,其中出口超过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08年的8.9%提高到2011年的10.5%左右。
三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外贸缓解了我国市场、资源、技术和外汇的约束,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起飞。1978年至2011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约20%。同时,我国市场规模大,目前每年近2万亿美元的进口对保持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但仍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以数量扩张为主,质量档次不高。出口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自主国际营销网络不完善。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行业自律和协调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权和定价权不足。
我国外贸大而不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外贸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我国经济总量尽管已是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观上是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外贸政策不配套和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等原因有关。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市场空间、贸易摩擦、产业竞争力和资源环境等内外多重约束。
在市场空间上,发达国家消费市场成熟稳定,靠数量增长市场空间有限。2011年,我国占发达国家进口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下降的势头,在欧美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25和1个百分点。
在贸易摩擦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已连续17 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不仅有传统的“两反一保”,也有人民币汇率等新的贸易手段。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涉及产业不断扩大,不仅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对外贸稳增长造成很大压力。
在产业竞争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再工业化”,更加注重制造业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与我形成竞争,而且也大力吸引传统产业回归,与我也形成竞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我竞争面扩大,大大压缩了我国国际市场空间。
在资源环境上,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硬约束”,外贸靠数量扩张将进一步加
剧我国资源保障压力,国内环境空间也难以承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三、实现贸易强国必须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转方式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将伴随着我国外贸从大到强的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为主要目标,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强化“四种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着力提高“四种能力”:出口商品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行业中介组织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要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着力促进“四个优化”:优化商品结构,优化主体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要进一步促进外贸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六个协调”:出口和进口协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外贸和外资、外经协调,外贸和内贸协调,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协调,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外贸质量水平,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时期,外贸工作的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动“三项建设”,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要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新兴市场的规模,力争到2015年,新兴市场的份额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优化国内区域布局,要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扩大中西部外贸规模,力争到2015年,中
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专业型、综合型外贸基地和企业型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进口促进平台,提高贸易促进能力。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市场渗透能力强的零售网点和若干个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营销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继续对外贸发展予以关心、指导和支持。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第三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陈健2011年7月5日在第六届中国-西班牙论坛上的讲话(扩大投资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扩大投资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第六届中国—西班牙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
陈
健(2011年7月5日,巴塞罗那)
尊敬的索尔维斯先生,尊敬的塞巴斯蒂安大臣、伯奈特国务秘书,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
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对第六届中国-西班牙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各位朋友们长期以来为发展和深化中西友好关系所作的不懈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西论坛自2003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来,为促进两国各领域,特别是经贸关系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刚才,伯奈特先生就“西班牙企业走向世界”做了精彩发言,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情况,并就扩大中西投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谈几点意见。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性经济格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实现逆势上扬,对外投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000亿美元,共设立境外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对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中外双方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企业通过信贷融资,弥补了东道国建设资金的缺口;通过开展资源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通过基础设施合作,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开展属地化经营,培养了大批当地人才,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中国境外企业为当地提供超过100万的就业岗位,向东道国纳税超过1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在西班牙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实践证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
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政府坚定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在“十二五” 规划中提出,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到2015年底,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实现飞跃发展,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国作为全球投资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西班牙虽然和中国相距遥远,但是中国人民对西班牙并不陌生。西班牙足球让数以万计的中国球迷痴迷,西班牙的橄榄油、葡萄酒、火腿摆上了中国千家万户的餐桌。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六大贸易国,中国是西班牙在欧盟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2010年,双边贸易比上年增长33%,达到244亿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西进口增长强劲,增幅比中国对西出口增幅高出16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月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自西进口增幅更是比出口增幅高出32个百分点,中西贸易正在向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更多的西班牙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高兴地看到,中西双向投资不断增长,西班牙关注的对华投资大项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比如,西班牙在华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四川金属硅生产项目、西班牙石油公司(CEPSA)在上海的苯酚丙酮联合项目、桑坦德银行与建行合作的村镇银行等项目,还有一批合作项目正在具体洽谈中。中国在西班牙的投资发展趋势也很好,增长速度较快。今年1-4月,中国对西班牙投资654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倍。除了渔业、电信、运输等传统领域,工业、金融等领域的投资也取得了突破。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对西班牙的投资热情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班牙投资环境良好。西班牙社会稳定,发展潜力大,投资支持体系完整。中国企业看好西班牙经济的未来发展,日益认识到西班牙在对外投资中的重要价值,两国投资合作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中方统计,2010年,西班牙对华实际直接投资2.54亿美元,仅占当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0.24%;中国对西投资829万美元,仅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0.14‰。扩大双向投资合作规模,需要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我愿就此提三点建议:
一是政府搭建平台,增进企业相互了解和交流。两国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现有投资促进机制、机构的作用,为企业开展合作牵线搭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先生已向贵国工业旅游贸易大臣塞巴斯蒂安先生致函,邀请他率团参加9月在滨海城市厦门举行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方可直接与中方接洽商谈投资机会,也可通过举办“西班牙日”等活动,向中国投资者介绍西班牙投资环境和工业项目。二是放眼全球市场,鼓励企业联手开展在第三国合作。中石化、华为、中兴等公司和西班牙企业合作的经验表明,中西企业完全有条件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各自优势,开拓全球市场。我们支持两国企业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探讨在拉美、亚洲、非洲等地区开展电信、能源、建筑、工程设计、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丰富双边经贸合作内容。
三是完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便利。昨天,在西班牙投资的中国企业与我进行座谈时,反映西班牙投资环境良好,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希望西方能提供更多便利,协助解决中方员工的工作许可等具体问题,特别是中方高管人员及项目急需的特殊技术人员的工作许可。西班牙环境优美宜人,西班牙人民热情友好,必将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落户。我也想向在座各位西班牙企业界人士特别强调,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同时优化投资软环境,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欢迎你们到中国投资兴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几天,我将和贵国工业旅游贸易大臣塞巴斯蒂安先生、外贸国务秘书伯奈特先生就加强两国经贸关系、特别是投资合作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我们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可以说,两国企业携手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希望双方继续扩大投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及各委员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四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钟山2012年4月13日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筹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4月13日,广州)
各省、区、市商务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同志们: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一年,这次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化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办好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充分认识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是我国总体外交布局和对外经贸全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充分认识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营造和谐周边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东盟是我国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来源和重要的投资贸易市场。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于增强我国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能力,增加我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支撑,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把自贸区战略推向深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一是双边贸易增加迅速。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36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高出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东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我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1
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中国—东盟双向投资累计已超过85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存量达151.2亿美元。去年中方企业对东盟实际投资金额为25.4亿美元,东盟对华直接投资额达7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三是互利合作不断深化。东盟是我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合作市场。双方在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加工业等诸多领域正在商谈或建设一批大型合作项目。
(三)有利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外贸自身发展的需要。今年的外贸工作,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最近,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外贸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其中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贸易平台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我国各省区市开拓东盟市场的有效平台,要努力实现一届比一届办得好,影响更大,水平更高,成效更明显。
二、把握机遇,突出重点,开创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新局面我们要利用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和深入发展的机遇,突出重点,把双边经贸合作推向更高水平。
(一)充分发挥自贸区作用,保持双边贸易稳定发展。今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新一轮降税已经实施,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我们要加强向企业宣讲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提高自贸区优惠政策的使用率,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出口,加大从东盟进口我国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及老百姓生活需要的产品,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增长。
(二)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高双向投资规模和水平。把
推动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规划管理和宏观指导,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等方面的支持。继续推动我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继续吸引东盟国家来华投资,扩大双向投资规模。
(三)加大力度推动双方企业在交通、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及产业合作。我们要用好博览会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互联互通的合作,推动形成中国—东盟便捷交通走廊,带动贸易、投资和农业、制造业、加工业等产业合作。
三、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做好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筹备工作
继续办好第九届博览会,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全国商务系统的同志们保持高度重视,共同推进。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结合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工作要求,做好博览会的组织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优势行业引导,提高名优企业参展比例。各省区市要加强本地优势行业的引导,形成地区特色,组织一批有代表性的名优企业参展,着力将参展企业和产品质量再提升一个台阶。二是做好采购商邀请和贸易配对工作。各地要积极研究分析本地区采购企业的特点,根据本届博览会东盟参展商品的特色,组织采购。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较密切的省区市要在进口方面多下工夫,合理扩大从东盟国家进口。
(二)不断创新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新模式,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
一是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的新模式,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本届博览会将首次举办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各省区市要积极推进本地区与东盟国家在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资源开发、农业、能源、工业及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要注意在投资国多承担些社会责任,提升我国在东盟投资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共同建设好权威的中国—东盟投融资信息平台。目前,博览会与东盟10国投资促进机构的合作已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各省区市要积极通过博览会与东盟国家投资促进机构增进对话和交流,务实开展投资促进工作。要完善中国—东盟中心官方网站、博览会官方网站的投融资项目数据库建设,使之成为服务于地方与东盟开展投融资合作权威的信息平台。
(三)以博览会为平台深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合作与发展。一是积极组织服务贸易企业参展参会。商务部相关司局要为博览会服务贸易专题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各省区市要鼓励当地金融、旅游、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型机构参加博览会,并结合今年博览会“科技合作”的主题,积极组织一批有实力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园区、企业和机构参会。
二是发挥金融助推作用,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各省区市要重视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推进作用,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组织有意向“走出去”和需要融资的企业开展银企对话、融资培训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是做好中国“魅力之城”的有关工作。广州市已确定为第九届博览会中国“魅力之城”。各省区市要鼓励和支持本地金融、旅游、服务外包企业和机构参加“魅力之城”相关活动。有条件的城市要积极申办“魅力之城”。
同志们,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本次会议的部署,结合各地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筹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抓好落实,确保第九届博览会的圆满成功,以优异成绩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五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钟山2012年3月23日在“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3月23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这里举行“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有关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朋友们共聚一堂,研讨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为我国外贸发展建言献策。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研讨活动。我代表商务部向参加报告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当前外贸形势和任务谈一些看法。
一、今年外贸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今年经济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5330亿美元,增长7.3%,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判断。这种降幅尽管有季节性因素,但也反映出今年我国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影响外贸发展因素错综复杂,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互博弈,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关联,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从根本上看,外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环境三个因素。
(一)需求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国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压力加大。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增大;美国失业率高企,对居民消费形成抑制;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美欧大选、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另外,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动荡,一些国家对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实行管制,对我扩大进口形成制 1
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际市场仍有很大空间。发达经济体居民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这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更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在进口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阶段,进口需求空间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口将稳定增加,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
(二)竞争力是外贸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大力促进制造业回归,努力抢占制造业高地,在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与我竞争增强。另外,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发展中国家在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我竞争面扩大。2011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呈现下降态势,纺织服装、家具、鞋类、玩具、箱包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2、1.7、2.0、1.2和2.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产业竞争力仍然有优势。我国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在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取得积极成效,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劳动力素质高,有利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三)环境是外贸发展的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在外部环境上,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今年以来,我国一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80%。我国已连续17 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在内部环境上,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尖锐,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经营压力大。同时,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仍存在诸多有利条件。在外部环境上,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上升,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自贸区建设步伐加快,区域贸易环境改善。在内部环境上,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管理环境不断改善。
二、今年外贸工作重点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外贸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外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做好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调整结构三项工作。
(一)完善政策。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在财税政策方面,保持出口退税政策基本稳定,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引导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汇率波动。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扩大出口货物贸易试点企业名单。在金融政策方面,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在贸易政策方面,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继续落实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产品零关税承诺;改进许可证管理。
(二)优化环境。优化外部环境。加强多双边合作,营造公平自由、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高度重视贸易摩擦重大案件的应对工作;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和贸易救济措施等手段维护国内产业安全。优化内部环境。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全面推行通关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简化贸易收付汇手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外贸发展的舆论环境;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清理对外贸企业不合理收费,增强企业活力。
(三)调整结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已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这个意见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文件,是一个战略性、目标性、指导性的文件,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外贸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即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推进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动“三项建设”,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将在稳定传统市场规模、着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深度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等途径,力争到2015年,我与除欧美日港以外的市场份额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优化国内区域布局,在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通过加大贸易促进力度和区域外贸协作力度等途径,力争到2015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专业型、综合型外贸基地和企业型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进口促进平台,提高贸易促进能力。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市场渗透能力强的零售网点和若干个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营销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们应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调研,密切关注外贸形势变化;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我国外贸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预祝报告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