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少数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从源头上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总局决定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首先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加工食品。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按照总局发布的实施方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把关、执行产品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和包装要求等条件进行审查,并对其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对符合条件且其产品经全项目检验合格的企业,颁发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允许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
已获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颁发的《出口食品厂卫生注册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在国内销售的;以及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在申办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简化或者免于工厂生产必备条件审查。
二、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十二条 “产品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规定和我局“三定”方案规定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对国内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的职能,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具体要求如下:
(一)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其具有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自行检验其出厂的食品。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当定期将样品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
(二)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但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委托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出厂检验;
(三)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和条件,经省级以上(含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核准,由总局统一公布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名录。
三、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
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Safety的缩写“QS”表示。
总局统一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以下简称“QS标志”)的式样和使用办法。
四、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根据不同类型食品的特点,定期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是否持续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市场准入标志的使用等情况;
(二)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其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是否向供货单位索取合格证明,或者自行检验合格。不得使用过期、失效、变质、污秽不洁或者非食用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食品;
(三)加强对使用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加工食品,或者利用新的原材料进行食品包装的监督管理;
(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书面通知企业限期整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由指定的检验机构对该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逐批检验。对已经出售的、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缺陷食品召回行动;
(五)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承担食品检验任务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发现不科学、不公正等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检验机构的责任;
(六)要逐步建立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并按照总局统一制定的管理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
五、统一组织,规范操作,确保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各项措施
总局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一)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指导、监督全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实施工作。负责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许可实施细则,管理许可证审查人员和检验人员的资质;
(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宣贯有关规定及实施办法,负责受理、审查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颁发证书,组织实施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审查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颁发证书,组织实施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总局的统一规定,主要负责调查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基本条件和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对于具备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发证能力的部分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省局审核同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可授权其承担相应的发证审核工作;
(五)企业申请办理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委托质量技术监督部
门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费用。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执行。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并由本局质量监督工作部门负责落实本通知的各项工作,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好、实施好,开创质量监督工作新局面。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并将实施情况及有关问题及时报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
特此通知。
二OO二年五月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定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质检监函[2002]2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少数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从源头上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总局决定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首先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督管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 后,方可生产加工食品。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按照总局发布的实施方案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过程、原材料把关、执行产品标准、人员资质、储运条件、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和包装要求等条件进行审查,并对其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对符合条件且其产品经全项目检验合格的企业,颁发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证许可证,允许其从事
食品生产加工。
已获得出入境检验验疫机构颁发的《出口食品厂卫生注册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在国内销售的;以及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在申办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简化或者免于工厂生产必备条件审查。
二、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十二条“产品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规定和我局”三定“方案规定的”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对国内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的职能,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具体要求如下:
(一)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其具有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自行检验其出厂的食品。实施自行检验的企业,应当定期将样品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
(二)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但不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的企业,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委托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出厂检验;
(三)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必须具备法定资格和条件,经省级以上(含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核准,由总局统一公布承担食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名录。
三、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
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表明食品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 Safety的缩写”QS“表示。
总局统一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以下简称”QS标志")的式样和使用办法。
四、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根据不同类型食品的特点,定期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企业是否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是否持续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市场准入标志的使用等情况;
(二)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其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是否向供货单位索取合格证明,或者自行检验合格。不得使用过期、失效、变质、污秽不洁或者非食用的原材料生产加工食品;
(三)加强对使用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加工食品,或者利用新的原材料进行食品包装的监督管理;
(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书面通知企业限期整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由指定的检验机构对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逐批检验。对已经出售的、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食品,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缺陷食品召回行动;
(五)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该承担食品检验任务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发现不科学、不公正等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检验机构的责任;
(六)要逐步建立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并按照总局统一制定的管理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
五、统一组织,规范操作,确保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
督管理的各项措施
总局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一)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指导、监督全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实施工作。负责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各类食品质量安全许可实施细则,管理许可证审查人员和检验人员的资质;
(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宣贯有关规定及实施办法,负责受理、审查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颁发证书,组织实施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受理、审查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并颁发证书,组织实施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总局的统一规定,主要负责调查本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基本条件和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日常监管。对于具备承担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发证能力的部分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省局审核同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可授权其承担相应的发证审核工作;
(五)企业申请办理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委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费用。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执行。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领导,并由本局质量监督工作部门负责落实本通知的各项工作,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好、实施好,开创质量监督工作新局面。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
注意总结经验,并将实施情况及有关问题及时报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
特此通知。
二00二年五月十六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兰成(中贵)原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各项部:
2011年7月24日凌晨3点20分左右,中交一航局兰渝铁路建设指挥部隧道施工民工赵天忠驾驶一辆时风牌自卸三轮车搭乘民工等14人下班返回距隧道出口400米处的工棚,当行驶至隧道出口297米处时翻于右侧斜高4.7米的弃碴场内,造成1人当场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2人重伤、6人轻伤、5人轻微伤的车辆翻覆事故。为了切实加强安全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营造良好的建设和社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希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生产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不懈地把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领导要带头落实安全责任,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第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专人负责。
二、严格制度,坚决贯彻
要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好现场管理,严格达到各项要求。
1、生产安全方面,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干部、危险工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应培训持证上岗,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各项应急预案,严格禁止“三违作业”,即“违章作业规程,违章劳动纪
律,违章指挥”。
2、特种设备安全方面,要依法办理使用登记,安全附件要按期校验,并确保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按规定定期开展日常维修保养,作业人员要持有效作业证书上岗,规范运行记录。
3、车辆方面,要加强检修,消除隐患,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装卸车辆要规范操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自查,消除隐患各单位从接到通知之日起,要立即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工作,特别是重点部位,及时发现问题并坚决整改处置,确保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近期,我办还将会同区有关职能部门对各单位落实情况组织专项检查,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将予以通报,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将由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加大处罚力度,直至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特此通知
二〇一一年七月日
第四篇: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鄂建[2012]37号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住建(城建)委、规划局、房管局: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努力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和综合节能能力,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房地产管理部门要将加强建筑节能监管作为重点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工作联动、闭合管理、上下联动、监管有效,省、市、县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得到贯彻执行。
(三)强化建筑节能涉及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等方面工作,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应选择应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含商住楼)应选择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严格执行《湖北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暂行规定》(鄂建[2009]82号)。
(四)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图审查机构、检测机构违反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视情节给予处罚,列入不良记录。对使用国家或省明令淘汰的、质量不合格的、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并公开曝光。
二、加强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建设业主行为
(一)建设单位应按照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施工、建设监理、质量检测,并在施工现场的显著位置公布建筑节能相关信息。
(二)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及时按照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备案要求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经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取得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的工程,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时,应将修改后的设计文件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且不得降低原设计的建筑节能水平,并办理备案。
(三)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性能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品、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的有关建筑材料和设备,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不得明示或暗示监理单位将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和分部分项工程予以通过;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对涉及建筑节能的各类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如尚无国家和地方标准,应当按规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后选用。
(四)严格执行12层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应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因特殊条件拟不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项目,应当向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新建、改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严格执行《湖北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暂行规定》(鄂建[2009]82号),设计、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省级以上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财政支持实施节能改造的建筑,应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并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六)建筑节能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或委托监理单位进行专项验收,对是否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并在验收报告中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应责成施工单位整改,并不得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凡建筑节能未组织专项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三、加强工程设计管理,提升建筑节能设计水平
(一)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按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节能系列图集》,进行建筑节能专项设计,编制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二)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中应明确建筑的体型系数、建筑节能主要技术参数及指标,屋面、墙体、门窗、分户墙、架空楼板、楼板和地面的节能构造做法、保温材料性能指标,用能系统的设计选型及性能指标,建筑节能工程使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及防火构造。建筑节能设计专篇、建筑节能计算书、设计图纸等相关内容应一致。
(三)设计单位应将建筑节能纳入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建筑节能设计内部校审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材料(部品)和设施、设备系统在建筑中应用水平。建筑工程设计应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充分考虑建筑体形、窗墙比、围护结构、冷热桥处理等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确定冷(热)源的形式和设备性能。建筑设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学习、掌握、选择建筑节能新技术,加强对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一体化研究,因地制宜采用经济、适用、可行的节能设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政策,积极选用新型墙体材料。
(四)设计文件中有关建筑节能的计算参数和构造做法必须真实,与施工图纸的设计选用一致,不得提供虚假设计参数和构造做法。涉及建筑节能的设计变更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并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的有关标准进行验收。设计文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墙体保温体系的防火隔离带等有关建筑节能的做法和构造处理必须达到相应的设计深度,并在设计交底时予以明确告知。
(五)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进行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建筑热工计算书、节能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节能材料、产品的技术参数等。对建筑节能计算书不全或不符合要求、无建筑节能节点构造或构造措施不符合要求、未对建筑节能进行表述或表述不清、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审查机构一律不得审查通过,不得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六)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及时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材料,包括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专项审查情况汇总表、审查情况记录表、建筑节能法规、标准、规范执行情况以及设计单位和注册人员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一)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编制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二)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并加强分包管理,确保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对进场的材料、产品、设备和建筑构配件进行查验,确保其与产品说明书、产品标识以及材料、产品检验报告相一致,同时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对材料、产品、设备和建筑构配件及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并按照规定见证取样,送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使用。特别要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外保温材料施工质量控制和防火安全监管。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国家和省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
(三)加强建筑节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保证符合设计要求和建筑节能标准。建筑工程采暖、通风与空调、电气等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调试,调试结果应当符合设计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形成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建筑节能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针对工程的特点制定符合建筑节能质量要求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对建筑节能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节能质量控制点、质量要求、验收程序以及建筑节能工程专业旁站监理方案。
(五)总监理工程师应对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并签字认可。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场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对须现场抽样复验的材料和设备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对检测报告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国家和省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存在的建筑节能质量问题和隐患,应当书面通知责任单位改正,并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功臣质量监督机构。
(六)项目监理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结构基层的处理、保温层的厚度和保温层的抹灰、粘贴、挂装与铺设施工、门窗及幕墙施工、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的关键部位和工序施工以及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的施工实施旁站监理,并做好监理日志。
(七)建筑节能设计文件需要变更的,工程监理单位应督促建设单位送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设计文件不得使用;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行为时,应及时签发整改通知单并对整改情况复查,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报告。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主持建筑节能的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并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载明对建筑节能实施情况的检查内容和检查结论。
(八)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检验规程实施建筑节能检测工作,并出具合法检测报告。严禁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和不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对弄虚作假、伪造检测报告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对在建筑节能检测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和产品,应及时书面通报建设单位并上报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五、加强监督管理,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一)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依据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依法进行规划审查,不符合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阶段监管。对没有编制建筑节能设计专篇,未通过建筑节能专项审查的工程,违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定的工程,未按要求设计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对没有编制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方案未经审核审批、未针对工程特点制定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旁站监理方案、设计变更后未报送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工程,应责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在规定期限未整改到位的工程,实施行政处罚直至责令停工整顿。督促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主要入口显著位置,公布所建工程建筑节能信息。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审核,重点核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备案表与设计图纸、计算书的一致性。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要求,未设计安装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工程、未设计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并责成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三)房地产市场管理部门应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房时,按照国家规定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所销售房屋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隔热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建筑节能施工质量作为监督重点,实施专项质量监督。督促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履行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责任和义务;督促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编制建筑节能施工和监理专项方案,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审查批准的施工和监理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与监理;督促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设备进行查验并按照规定见证取样,送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不符合设计文件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严禁使用;督促施工企业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外保温材料防火安全管理;督促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建筑节能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五)建筑节能和墙材革新管理机构承担本级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受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委托组织相关机构对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负责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日常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建筑节能材料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应用于工程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实施备案管理;对本地工程中使用的墙体材料和节能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抽查,在工程砌体结构隐蔽前对实心粘土砖使用情况实施核验。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质检量函„2010‟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10‟14号,以下简称14号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14号文件精神,切实履行质检部门在供热计量改革中的相关职能,全面做好计量监管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进一步提高对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14号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及时解决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计量问题,确保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加强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制造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
要按照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制造环节的计量监管,尤其是要加强热量表的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的监督管理。一是按照《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热量表的型式批准工作,委托经总局授权的热量表型式评价实验室进行型式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热量表不得予以型式批准。二是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热量表制造许可证的发放,对不符合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要求的企业,不得发放制造许可证。三是加强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的后续监管。重点监督热量表生产企业是否按照批准的型式组织生产,是否持续保证与制造许可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对不满足要求的企业,要责令立即整改。四是组织开展辖区内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基本状况的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热量表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进行整顿,强化对热量表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
三、进一步加强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经销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
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经销环节的计量监管。一是要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经销企业组织专项检查,对销售无证或者不合格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企业或者个人,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二是要加强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进口环节的计量监管,尤其是要强化进口热量表的型式批准和销售前检定工作,对未按规定申请型式批准和进口检定的,要依法予以查处。三是要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修理企业的计量监管,对于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而从事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修理的企业,要依法严格查处。对于利用修理之便破坏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准确度的计量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使用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
要按照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加强对在用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计量监管工作。一是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2号)要求,强化对热量表安装使用前首次强制检定的监督管理,对未经首次检定以及首次检定不合格的热量表,不得安装和使用。二是强化使用中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后续检定的监督管理,对后续检定不合格并不能再满足使用要求的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要督促供热单位及时予以调换。三是要加强对热量表等在用供热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对使用不符合计量法制管理要求的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和利用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作弊的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
五、进一步严格规范热量表型式评价工作
经总局授权的热量表型式评价实验室要严格规范热量表的型式评价工作。一是要严格按照型式评价大纲的要求开展型式评价工作,保证热量表型式评价实验室的型式评价质量。二是要建立热量表型式评价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型式评价技术人员的素质,完善型式评价的技术条件,为热量表型式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三是要掌握热量表发展的技术要求,了解热量表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热量表型式评价实验室的型式评价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体系的建设
北方采暖地区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布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量传体系建设步伐,为供热计量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保障。要按照规划指导计量技术机构尽快研制配备满足当地热费计量结算的热量表检定需要的检定装置,重点是大口径热量表检定装置的研制与配备。要按照《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计量检定机构,为实施国家强制检定所需要的计量标准和检定设施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配备”的规定,积极帮助计量技术机构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购置热量表检定装置,要在2010年年底前配备80mm口径以下的热量表检定装置,实现对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中直接用于热费计量结算的热量表开展安装前的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的目标;在2012年年底以前配备满足本地需要的其他口径的热量表检定装置,并全面实现对直接用于热费计量结算的热量表开展安装前的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的目标。在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体系建设中,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七、进一步规范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要切实提高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不断研制、生产出适合我国国情、稳定性高、可靠性强的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为供热计量提供基础技术保障。其中热量表制造企业要严格按照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申请生产前的产品型式评价和制造许可,严格按照热量表型式评价大纲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加强热量表产品出厂的检验工作,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和计量性能合格。
八、进一步规范供热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计量行为
供热单位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建城„2008‟106号)的规定,负责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供热单位要按照供热计量的要求,采购并安装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其中用于热费结算的热量表,应当依法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通过安装前的首次检定;进口的用于热费计量结算的热量表应当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并通过进口计量器具检定。用于热量分摊的供热计量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供热单位要负责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申请、调换等日常维护工作,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实行专责管理,确保热量表等在用供热计量器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九、切实做好大宗能源(热气)贸易交接的计量监督管理
一是要积极向地方政府宣传在大宗能源贸易交接中建立公正计量制度的重要性,争取地方政府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切实做好大宗能源贸易交接过程中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对大宗能源贸易交接逐步推行并建立公正计量制度,特别是在能源交易量较大的地方可先行建立供需双方认可的第三方公正计量行(站),公正计量行(站)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热气贸易交接中有争议的计量行为或计量数据开展公正计量活动,提供计量仲裁依据,进一步规范大宗能源贸易交接计量行为。三是对目前大宗能源贸易交接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其依法经计量检定或者校准,为大宗能源贸易结算提供准确可靠的量值依据。
十、积极为供热单位提供计量技术服务
根据供热计量改革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当地计量技术机构的研发能力、计量技术服务能力和能效评价能力,积极为供热单位开展锅炉能效评价、供热系统能效评价等计量技术服务活动,帮助供热单位改进技术装备,实施计量管理,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引导供热单位对供热系统进行监测、维护,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为供热节能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十一、进一步争取政府支持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供热计量监督管理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做好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二是要加强与当地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按照14号文件要求,对于具备条件的地区,居民用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由同级财政保障,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收费标准从低核定,不得向居民用户收取供热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三是要加强与当地建设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将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制造、安装、检定、计量纠纷等方面问题及时向建设等有关部门进行反映,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同时要及时掌握和了解供热计量过程中其他部门对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方面的需求,认真做好供热计量监督管理和计量技术服务工作。
十二、要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供热计量长效监管机制
要严格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的生产、经销、使用等多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坚持“区域监管与跨域协作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抽查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监管原则,综合治理,重点突出,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加强部门协调,确保工作落实,建立全方位长时效的监管机制。
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第二、第三、第四条的要求,对热量表等供热计量器具制造企业、经销企业和热量表等在用供热计量器具开展专项计量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10年8月31日结束。监督检查结束后,请将监督检查的书面总结和附件1于2010年9月30日以前报至总局计量司并同时发电子邮件。
附件1:供热计量监督检查统计表(略)
附件2:《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10]14号)(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