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饲养活动的有效开展
诺亚舟学习机:http:///index.php?c=detail&a=index&share_id=20
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幼儿园饲养活动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饲养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饲养活动的准备
1.制定动物饲养计划
合理选择饲养内容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前提。我们首先制订了饲养活动计划,选出适合幼儿饲养的动物,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饲养活动。小班幼儿对小动物充满好奇,但他们还很难关注到动物的细微变化,我们就让他们饲养在生长过程中外形变化不大或模样可爱的小动物,如兔、猫、狗、金鱼、乌龟等。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饲养经验,我们就让他们饲养容易照料的动物,如刺猬、鸡、鸭、鹅、鸽子等。大班幼儿动作已比较协调,观察能力也较强,且已有较强的责任心,我们就让他们饲养照料过程较复杂或变化较大的动物。我们饲养的动物一般分为相对固定的和经常变换的两种,相对固定的动物有家禽、家畜、鱼、龟等,经常变换的动物是根据春、夏、秋三个季节特征来选择的,如春季养蝌蚪、蚕、鸡等,夏季养蜗牛、龙虾、刺猬、螃蟹等,秋季养昆虫、螃蟹等,或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来选择。
2.设置饲养区角
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先要创设良好的饲养环境。我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在园内设置了三个公共饲养区:一个是上方用防护网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房舍和活动场地,用来饲养会飞的动物,如鸽子、野鸡等;一个是笼子状的,用来饲养奔跑能力强或犬齿动物,如猫、狗、兔等;还有一个是用矮矮的栅栏围起来的区域,里面有小屋和草地,适合幼儿和动物接触,用来饲养家禽类动物,如鸡、鸭、鹅等。每个饲养区里的动物由各班分别负责喂养,供全园幼儿观察或开展与动物相关的活动。一段时间后,各班交换喂养动物。
另外,我们还在每个班因地制宜地设置饲养角,营造出温馨的小动物之家的氛围。例如,在墙面上贴上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在区角摆放动物爱吃的食物,给小动物喂食用的小勺、小碗,给小动物梳理毛发用的小梳子,幼儿观察小动物用的放大镜、尺、记录纸、透明的瓶子和杯子等,以便幼儿用于照顾小动物,随时观察小动物。
二、饲养活动的开展
1.制定动物饲养制度,保证饲养活动顺利进行
制定动物饲养制度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保证。我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制定了各个饲养区角的饲养制度,内容包括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食物的准备、每天喂食的次数和数量、观察的时间和周期、饲养区的打扫等。小班的饲养制度一般由教师引导制定,中大班的饲养制度一般由教师与幼儿商议制定。我们还会随时将在饲养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补充到饲养制度里去。例如,幼儿发现兔子吃饱了还会经常咬纸盒、啃笼子。通过仔细观察和查资料,他们知道了这是因为兔子的门牙每天都在长,它必须把门牙磨短,才能正常地吃东西。为此,我们在有关兔子的饲养制度里就加上了“要经常投放一些小木头供小兔咬”。我们还将有些动物饲养的注意事项列入饲养制度。例如,养蚕的地方不能放香水、护肤霜、蚊香、灭蚊剂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要保持空气新鲜;不能让兔子吃带水的草,以防兔子拉肚子。教师和孩子们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饲养制度装裱起来,布置在饲养角以方便大家随时了解。
2.把饲养活动融入一日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长特性
选择好饲养的动物后,教师就要根据动物的生长特征制定饲养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将饲养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
幼儿对许多动物都只有粗浅的认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认识、了解动物,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了有关动物的主题探索活动。如关于鸽子,教师设
计了集体活动“和鸽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制定饲养制度”,分组活动“鸽子喜欢吃什么”“鸽子的叫声”“看、画、模仿鸽子的飞行动作”等,以及个别活动“鸽子下蛋”“鸽子孵宝宝”等,从而将饲养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鸽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掌握了喂养鸽子的方法,对鸽子的认识也更加系统了。
日常的饲养活动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幼儿在细心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会慢慢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一些生活习性,包括动物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怎样繁殖后代等。例如,兔子喜欢干燥,蜗牛喜欢潮湿,蚯蚓喜暗怕光;有的动物喂少了不行,喂多了又会胀死;鸡、鸭小时候需要保暖,等等。
3.引导幼儿探索动物饲养方法,积累动物饲养经验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问题,视问题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动物的饲养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饲养蝌蚪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蝌蚪似乎长得很慢,总不见它长个,好不容易长出了两条腿,却又接二连三地死了。这时,孩子们很着急,他们分析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有的认为蝌蚪是饿死的,有的认为蝌蚪是干死的,有的认为蝌蚪是生病了。他们尝试了好多种方法都不管用,后来发现养在一个放了一些石头的鱼缸里的蝌蚪没有死,而且都长出了四条腿。于是,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上网仔细查找各种有关蝌蚪的资料,发现蝌蚪生活在水中时是用腮呼吸的,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条腿后则是用肺和皮肤呼吸的,因此要在鱼缸里放上一些石头或木块,让它们能经常露出水面来呼吸。于是孩子们立即动手将洗干净的石头、积木块小心地放进水里。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准备食物、喂养动物、清理脏物等都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有关动物饲养的方法和劳动技能,还总结了相关饲养经验。例如,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一般不让他们给犬齿动物喂食。孩子们在饲养兔子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既安全又有趣的喂食方法:将胡萝卜一根一根插在笼子的缝隙中,不需人用手拿着喂,胡萝卜也不会掉下来,兔子则会抬起头挨个地吃胡萝卜。这样的场面让孩子们很着迷,他们每天都争着去喂兔子。又如,在给小动物喂水时,孩子们发现要用大一点、浅一点、重一点的盘子才不容易被小动物踩翻;养蚕的孩子发现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蚕会生长得快一点;蚕宝宝吐丝时,要为它提供合适的“小房子”用于结茧。
4.做好饲养记录,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引导幼儿记录动物的喂养情况、对动物外形和行为的观察结果以及动物的生长情况等。为了帮助幼儿有效记录,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第一,让幼儿自己设计饲养记录表。我们及时捕捉幼儿对动物的兴趣点或争议点,引导幼儿确定记录内容,设计相关记录表。如在饲养鸽子的初期,孩子们常常会围绕鸽子喜不喜欢吃自己带来的食物这一话题争论不休。于是,我们就围绕“怎样知道鸽子到底喜欢吃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并确定记录内容、设计记录表:给鸽子喂了哪几种食物,每种食物有几只鸽子来吃,吃哪种食物的鸽子最多等。幼儿根据记录表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到鸽子到底喜欢吃什么。第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记录饲养过程,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在幼儿开展记录活动时,教师引导幼儿尽量用能让别人看懂的符号,如数字、表格、图画加以表征。幼儿学会了用数字或符号在表格中记录动物的喂养情况,如喂了什么食物,动物的精神状况,大小便次数、形状等,也学会了用画面直观地记录动物的生长变化情况、运动方式等。我们还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记录方法,以提高幼儿总结、概括、创造和表征的能力。第三,将观察记录与交流分享结合起来。在幼儿记录完后,教师常常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说明或描述自己记录的内容,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分享饲养经验。这样做,既避免了记录流于形式,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征能力。
5.家长协助开展饲养活动,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
饲养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利用校信通、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开展
饲养活动的意义,以此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为此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和孩子开展饲养活动,如帮孩子准备喂养小动物的食物,帮助查找资料,等等。
我们还倡议家长根据自家条件和孩子一起饲养小动物,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我们指导家长在饲养过程中要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引导孩子在喂养、观察、记录、猜想、查资料等活动中丰富体验。如春天时,我们建议大班家长和孩子一起养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在家里养蚕,孩子有随时观察的便利,许多孩子观察到了蚕蜕皮、结茧的过程,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他们经常和同伴交流养蚕的趣事,将家里养的蚕和在幼儿园养的蚕作比较。可以说,家庭中的饲养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究需求,也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
为了让幼儿更多地关注动物,观察和了解动物,我们还将饲养活动延伸到了社区,与附近农户、养殖场建立了联系,带幼儿定期去观察、喂养动物,听农民伯伯介绍有关动物的趣闻、趣事,帮助幼儿积累了更多关于动物的经验。
第二篇: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模版]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活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活动区正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在这类活动区中,幼儿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来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在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已有经验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 我认为主要应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 1.区域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各不相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是要满足各层次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在创设各区域时要注意:(1)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与幼儿探讨来设置区角。创设的区角,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要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活动区域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片沃土。
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为基本条件,尊重幼儿的经验创设与他经验相符合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比如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由于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是就家,接触最多的是家人,我们就为小班孩子创设了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家的环境。(2)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教室里面的位置: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科学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3)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小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因此各区域的建立应该要相对独立而不封闭。2.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故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1)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材料。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才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只有在这样的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的,幼儿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索。
(2)根据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特别要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
比如小班孩子,根据其年龄特点,就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在小班时,我们用废旧的大纸箱、大纸盒、牛奶盒、各种瓶子等制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灶台、饮水机、冰箱、衣柜等家具及厨房用具,投放了各种绒毛动物玩具及一些小服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娃娃家。孩子们一进入到这里,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妈妈,来照顾这些小动物们。当它们的爸爸妈妈,给小动物们穿衣服,喂食物,带它们出去玩,生病了带着去看病等等。3.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比如有一次,娃娃家里新投入了扣纽扣的操作材料,我向孩子们做了说明,介绍了新增材料应该如何操作。有几个孩子摆弄了一会儿就走了。只剩下桐桐小朋友还在继续扣,可是也没有把纽扣扣上。于是我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和桐桐一起玩。并手把手的教她扣好了几颗纽扣。这时桐桐说:“我自己来扣一下好吗?”漫漫地,桐桐扣上了一颗,两颗„„
还有一次在益智区里新投入了走迷宫、连线等操作卡。我逐一将操作方法给孩子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在活动中,我发现林林小朋友在迷宫图上乱画。于是我蹲下来轻声告诉她这样操作是不对的。接着请她看我是怎么玩的,并强调要往没有线条堵住的地方走。最后,林林终于帮小猴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以上实例中我觉得自己在指导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当桐桐扣不上纽扣时,虽然通过我的指导,孩子及时学会了扣纽扣,但是由于我介入过早,没有寻找她扣不上纽扣的原因。当发现林林乱画时,没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就盲目指导,针对性不强。而且使用手把手教的方法和示范法太直接,致使孩子失去自己领会摸索正确方法的机会,还会造成幼儿对老师形成依赖。如果在指导幼儿时,先寻找该幼儿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的用意,这样对孩子的指导就会更有针对性,而且给孩子留下了思考领悟的时间,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兴趣,我能根据需要在活动区里投入相应的操作材料。在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当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不良操作行为时,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与指导,使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但是对幼儿的指导策略是值得我深思的。我认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以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关注幼儿。要更好地指导幼儿区域活动,首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幼儿喜欢玩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观察的情况, 在幼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入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教师才能及时给予指导。在以上案例中就有体现,通过观察我发现桐桐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指导,看到林林乱画的现象给予了纠正。让孩子及时学会扣纽扣、走迷宫的窍门,使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更喜欢这个活动。
(2)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如以上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我只注重了参与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操作困难及不良操作行为时,只是单一的示范、教授。而忽略了应该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幼儿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活动,给予的指导应是间接指导而不是直接代劳。
(3)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孩子们对区域活动里出现新的新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以上第一个实例中就有体现,虽然教师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但是时机把握的还不够好。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几名幼儿就对新事物失去探索和尝试的欲望。如果当这几个孩子摆弄纽扣没有扣上时,教师及时介入,教幼儿学会扣纽扣,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这几个幼儿就不会无趣的离开游戏。所以教师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来时,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当游戏无法深入时,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及时介入,给予指导。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更符合《纲要》精神。它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如何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使每位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仍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让活动区切实的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位导师。
第三篇: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更是深受幼儿喜爱,也更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因此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多年的幼教实践使我更加重视户外游戏的同时,更使我总结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户外游戏组织方法。
一、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有些幼儿从小班读到大班,游戏的水平还很低,游戏时间不足是其主要原因。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参加游戏活动,许多幼儿在游戏快结束时才来参加,游戏时间导致低水平游戏的出现,限制了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的正常进行。多年的实践观察表明: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幼儿更多地表现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表演游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难发挥。因而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因此,每天宜为幼儿提供6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另外,室内游戏时间不能代替户外活动时间,这两种活动会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在自然界中游戏的机会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好课堂,孩子可以玩很多东西,并通过游戏学习不少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园内的户外场地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游戏地,使幼儿的生活更贴近大自然。如:沙池及玩水设备等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设施,利用率极高,因为这类游戏活动可使幼儿自由地操作,无拘无束地参与,更能启发他们的幻想力。另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的材料,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用废旧报纸做成纸球,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一些旧轮胎供幼儿滚动、码叠等。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又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三、要珍视、保护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作为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场所,一日生活有着较为严格的秩序。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活动。幼儿园应努力探索幼儿自主、自发性游戏的开展研究,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老师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依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四、以饱满的热情影响幼儿
作为教师,我们应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跟着我一起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孩子主动参加到活动和游戏中。例如:在游戏猫捉老鼠中,我会告诉幼儿,里面的老鼠好饿呀,得赶快出去找食物,可是老鼠花猫更饿,一定要盯紧老鼠哦。孩子们一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抓住老鼠以后,我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分享美味的肉肉,孩子们也都会高兴地分享自己“劳动成果”,被抓住的小老鼠们也会乐在其中。在玩障碍接力的游戏中,两位老师也会分别率领两队进行激烈的决战,孩子们不仅热情很高,也调动起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因为自己队伍里小朋友掉队而紧张,一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抱团狂欢。就这样,我的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他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交往也渐频繁了,游戏也主动了。
五、游戏要有选择性
多年幼教经验也告诉我,在幼儿中开展游戏一定要有选择性。首先,要思想健康,避免一些有暴力思想的游戏。其次,能调动起幼儿参与的热情,那就要有一定的竞争机制。跳皮筋是一项传统游戏,皮筋的高度不同,跳的速度不同,有双脚跳、单脚跳、双人跳、花样跳,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变化动作,同时又说着好听歌谣,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得孩子们的腰部、腿部得到了锻炼,有节奏的跳跃技能也进一步加强。跳房子也同样是继承了老一辈儿时的喜闻乐见的游戏项目,利用废旧纸箱制作的格子和沙包使孩子掌握简单的游戏方法,反复练习,锻炼孩子的单脚跳、双脚跳等跳跃能力、投掷准确性及平衡性技能的提高,这些传统游戏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体育游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体育活动内容,也加深了孩子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体育游戏。幼儿园开展游戏一般以集体游戏为主,如果游戏前儿歌很长,队形准备时间很长,参与人数又很少,幼儿便会觉得自己是个旁观者,失去兴趣,不好好配合。
六、重视幼儿游戏的安全
开展丰富多样的户外游戏活动,必须,但决不能怕出事,因保证幼儿安全而影响幼儿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应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1、调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户外活动人数,根据幼儿的班数,活动场地的大小,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户外活动作息时间应进行整体调整、统一安排、分别活动。这样,同一段时间内的活动人数减少,幼儿有充足的场地进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小型体育活动,进行各种体能锻炼,增加幼儿的活动量,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合理安排安全的活动场地。根据年龄特点,运动量的大小,合理划分各班的活动场地。大班的幼儿活动项目多,活动量大,内容丰富,可以根据班级的人数,提供面积大的活动场地;中小班可以适当减少。同时,设立了园舍安全员,每天对户外场地、活动器械进行安全晨检,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场地,幼儿拥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活动。幼儿的活动时间长了,活动量大了,促使进食量增加,睡眠质量提高了,促进了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5、教育幼儿应有规则意识。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中都应有一个遵守的规则,那么,户外体育活动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讲明游戏与活动的规则,这样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又能充分保证在有序的环境下充分活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总之,幼儿园要开展好户外体育活动,其活动目标与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制订、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教师重视对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避免和减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如果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效率,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健康的,快乐的!
第四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形成机制,为园本教研提供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是园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如何构建一个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群体。幼儿园应建立,以园长、教学园长为责任人的教研体制。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1)形成教研网络层次管理。幼儿园如果原有的制度影响了的教师成长和保教质量的提高,就要改进制度、修订制度、完善制度,让制度为人的发展服务。
(2)自上而下的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保教工作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是提高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
(3)形成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氛围。
教研内容来源于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的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究,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2、立足园本,运用教研管理策略
本着“落实《纲要》,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对教研管理策略的寻求上。什么样的策略是最有效的?只要能激发本园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促进其发展,提高业务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1)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的积极情感与需要是幼儿园教研的灵魂。幼儿园要将教研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让所有的教师都认同教研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和调动教师内在动力,让教研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
(2)搭建舞台——让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形成了需求上的差异。对教师的划分,可以从工作经验分为: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指导。从业务能力分为:骨干教师和发展中的教师。给他们压胆子,承担不同教研任务。这样通过为每位教师搭建不同的成长平台,使人人享有成长的空间。
3、创建环境——提供人文的教研环境。色彩淡雅的办公桌椅、清新典雅的插花,平实贴切的标语。为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参与式的教研、丰富的活动内容、人文化的教研管理,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4、反思实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改进——进一步的反思——实践的进一步改进。这一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研讨反思能力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如:
案例1:大班社会活动:七色花
目标:有同情心,尝试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意尽可能帮助别人。
教师讲七色花的故事,讲完后提问:“假如你有一片花瓣,你愿意用它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说出了:帮助盲人过马路、给他们治眼睛、给要饭的人钱,其中一位叫张晋泽的小朋友说,假如我有一片花瓣,我就当国家主席,让全世界的老太太都变年轻。
这一活动后,教师反思。认为虽然幼儿说出了成人想让他们说的话,看到了成人所想要的结果。表面上看目标完成了,但对于5-6岁的幼儿,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故事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七色花根本不存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假如„”,孩子们回答的也只是假如,他们完全不用对自己的话负责。七色花是传统故事,神奇的花,对于幼儿来说,只是故事里听说过,如果是侧重于语言领域,让幼儿大胆想象、进行表达,这个选材就可以。现在是社会领域,就应该与社会、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孩子们知道的、见过的、真实地、这个年龄段能理解到的内容,这样才能通过社会认知,调动起幼儿的社会情感,最后落实到社会行为中。
(5)注重指导——形成传帮带氛围。实践经历和在经验中学习,对新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我园开展了“师徒共同体”活动。师徒互相组合,学年考核从本人出勤、幼儿出勤、家长评议、教学比赛、理论考试、班级各类活动、论文荣誉、案例分析、三笔记、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分别以3:7的比例打分、排队(师傅占总分的30%,徒弟占70%)。
(6)借助外援——获取最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种研讨、交流,既开阔教师眼界,又提升教育理念。
3、丰富活动,构建教研互动交流群体
(1)从内容上丰富:教研的内容有:教学反思、案例研讨、专题讲座、集体培训、课题化研究、个别指导、理论答辩、教学观摩、评析等形式。如:对“最近发展区”的认识,是教师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专题讨论、学习、反思,最终认为;幼儿本来就能发展A,教师教育帮助下能发展到B,那么,B-A = 最近发展区。
(2)从方式上丰富:
实践体验式教研:是让教师通过亲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内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种方式。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不知道关注幼儿什么,很难体会作为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换位思维让教师真正体验学习者面对问题如何思考,使教师觉察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亲身体验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教师的需要。
问题跟进式教研:是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普遍或典型的困惑问题作为案例,用问题引导教师,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充电式教研:是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开阔教师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获得知识经验、观念行为和教学策略等的提升。如:专题讲座、教学赛讲、优秀课例分析、课题研讨、外出参观等。
文化式教研:是围绕本园文化背景、氛围、特色以及教师的素养、情趣开展的一种教研。它的目的在于:形在教研中,神在教研外。跳出教研思考教研,是教研所追求的目标。力求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文化。如:西餐文化、咖啡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茶道、品茶文化教研,让教师了解中国茶文化;读书沙龙教研,丰富教师生活,陶冶教师情操。让教师对“喜欢读书是一种享受”达成共识。在文化式的教研中,还可以让教师通过聊天,互相倾诉工作中的困难、遇到的困惑等,共享集体的温暖、力量。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激活教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疲惫、麻木的心理和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求实创新,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这就需要幼儿园结合教师的实际与需要深入思考教研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问题,并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教研内容能与教师当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紧密结合;
(2)能与提高园所的教育质量紧密结合;
(3)教研过程能与教师常态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4)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
当园本教研的问题来源于迫切需要时,教师就有了动力,有了自我成长与工作的完善。教研的过程才真正成为教师主动探究和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第五篇: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
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
(2014-10-25 22:32:53)转载▼ 标签:
幼儿
游戏活动
户外
幼儿园
游戏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更是深受幼儿喜爱,也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
一、户外游戏活动——熟悉又陌生
户外游戏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室外范围内(包括走廊)进行的游戏活动,户外游戏拥有广阔、新鲜、刺激的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使幼儿四肢的肌肉得到适宜的锻炼,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度。并且在户外,幼儿可以接触到阳光、空气、水、风等,有利于增强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关户外游戏活动的规定:
《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 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 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思考:目前户外游戏活动存在哪些问题?)
二、目前户外游戏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场地不足,活动时间、活动量无保障。
缺乏活动器材,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或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过分注重安全, 限制幼儿自由。人员不够、天气不好、家长不让等等都会成为妨碍户外游戏活动的理由和障碍。
放任自流,缺少适宜的引导与支持,教师的观察和指导不到位,缺乏目的性,成为“集体性的放风活动”。
活动内容缺乏系统性,存在随意性。
三、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
户外游戏活动往往仅仅被人们看作是“身体的活动”, 事实上, 户外游戏活动包含着两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 即“学习运动”,“通过运动学习”
学习运动——指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提高身体素质, 学会运动的基本技能, 发展运动能力。运动促进心肺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与技能的完善,促进基本动作和体能的发展。
通过运动学习强调的是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发展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1.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2.刺激大脑,想办法探索。3.提高幼儿的合作和交往能力。4.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5.丰 富的体验感受。
四、《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
(一)《指南》健康领域目标 子领域: 身心状况:
目标:
1、具有健康的体态
2、情绪安定愉快
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动作发展:
目标: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
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指对天气变化的适应;日常乘坐交通工具的适应性;对新环境的适应性。
动作发展:平衡、动作协调、灵敏、力量、耐力——最基本的身体素质 《指南》从幼儿身体素质的角度确立幼儿在大肌肉动作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增强幼儿体质的高度重视。
(二)户外游戏环境设计
户外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室内环境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是幼儿园教育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带着童心童趣创设有结构的安全有趣的户外游戏场地 1.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
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是幼儿园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所以,户外游戏环境规划一定要根据3~6岁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设计,既让环境充满童趣,有童话般的感觉,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如钻、爬、跑、跳等的需要,充分挖掘现有空间条件,让幼儿充分享受户外游戏的乐趣。2.有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活动空间
户外游戏场地设计要充分考虑全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比如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摔跤,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个专门的半开放的软游戏区,铺设软垫、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幼儿既可以跑跑跳跳,也可以爬爬、坐坐,适当投放一些小型玩具如皮球、沙包、小汽车等。如此一来,教师也可以放心让幼儿去户外游戏。
地面的设计应该软硬都有。除了前面谈到的为小班幼儿设计的软游戏区外,滑梯、秋千等处的地面也应该软化处理,避免幼儿落地时受到伤害;树林、山坡、草坪等应该尽可能保留其土质地面,便于动植物的生长,可以在连接处的路面进行硬化处理;另外,幼儿园还应该专门为幼儿设计车道等硬化地面,还要有沙池、水池等游戏场地。
户外游戏场地以开放性空间设计为主,也可以设计部分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以利于幼儿的自由活动或交往活动,如游戏小屋、小迷宫、小城堡等。3.有适合四季游戏活动的空间设计
户外游戏环境规划一定要根据季节交替,考虑户外游戏需要,如果有条件,新建幼儿园可以设计绿色长廊,栽种紫藤、葡萄等藤蔓类植物,并架设秋千一类玩具;在沙池、水池、大型玩具旁栽种高大、枝叶茂密的乔木;提供山洞、小城堡、游戏小屋一类充满神秘感的设施。
4.事先考虑空间密度和地面表层、下水道及场地相互关系等问题 户外活动面积不足的幼儿园,可以通过轮流、交替(错时分区)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开辟楼顶活动空间、立体地利用户外空间等方法使其得到改善。绿化场地要避开下水道等管道,戏水池、游泳池、喷泉、鱼池要方便接入水龙头。室内游戏场地与户外游戏场地可以用长廊相连接,户外每一个游戏区域之间有多个通道;避免游戏区域相互之间的干扰或者存留安全隐患,如车道应该是一个半封闭的区域,不能与秋千、滑梯等玩具区混在一起。(三)户外游戏环境的构成 1.大中型运动器械区
主要是指攀登架、滑梯(大型组合玩具)和秋千、跷跷板、转椅(中型玩具)等,这是户外游戏场的主要设备,能够为幼儿练习各种基本动作提供机会,促进大肌肉动作的发展。(5—10件)器械选择应有利于发展各动作(钻爬、攀登、旋转、支撑、悬吊等等)
攀登架——高度有不同水平变化
秋千、转椅——刺激前庭器官发育,促进感觉统合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发展。
脚踏石、梅花桩——促进平衡能力发展。2.集体运动场地
在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有全园一起做操的习惯,还有上体育课的传统,所以,幼儿园还需要有一块较宽敞的、平坦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上可以开展集体游戏,可以开辟车道,可以独立出小班的软游戏区。这样的游戏场地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全部软化,铺设塑胶地面或人造草坪,也可以有部分自然草坪。在集体运动场地上摆放可移动器材: 一类是能够发挥特定功能的器材:如平衡木、梯子、跳袋等等。
一类是能够做各种组合变化的非结构性材料:如球、圈、绳、棒、箱子、板条、轮胎以及风车、沙包、飞碟等(灵活使用、功能性强),所以最好在四周为每个班设计一个玩具储藏室。场地的四周最好栽种高大的乔木,保证夏季提供绿荫。3.攀爬区
小孩子都喜欢攀爬,尤其是中大班的幼儿,所以应该尽可能为幼儿设计1—3个攀爬区。比如可以在墙面设计横向攀岩,在绿色长廊设计软索爬梯,在草坪上设计轮胎爬墙、软索爬墙等。若幼儿园户外空间充足,可以设计一个小树林,栽种各种树木,包括果木、花木等,在小树林里吊挂秋千、摇椅等设施,保留树林的土质地面。4.草坪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设计开阔大面积的草坪,不是观赏草坪,应该允许幼儿上去滚爬戏耍;没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铺设带状草坪,或者在裸露土壤的地面铺设草坪,作为软化地面的手段。5.种植区和养殖区
幼儿园可以为每个班的幼儿开辟一块种植区和养殖区,距离自己的班级较近,并有班级标牌,由幼儿自己管理,而不是交给门卫或教师管理;没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应该利用现有场地、哪怕利用盆盆罐罐进行种植养殖活动也行,幼儿可以观察和体验播种、栽培、施肥、浇水收获等等过程。这是幼儿的探索活动,也是幼儿的游戏活动,是每个幼儿童年的乐趣所在。6.玩沙区
沙子有趣的物理特性使它成为一种多变化的、令人着迷的操作材料。因为沙子富有变化,所以可以天天玩,年年玩。幼儿园应该根据人数的多少设计几个不同规格的沙池,边缘可以用轮胎进行软化处理,轮胎还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个走平衡的好场所。沙池四周最好有高大的树木,夏季提供树荫。7.玩水区
玩水区可以和玩沙区相邻。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可以设计游泳池、喷泉、鱼池等不同的玩水区;条件一般的幼儿园可以设计简单的长条形玩水池,紧邻玩沙区,既可以为沙池供水,也方便幼儿玩沙后洗手。8.投掷区
投掷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臂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所以,幼儿园可以在户外设计一个投掷区,如果空间不足,投掷区可以借用门廊、墙面、树林、长廊等地,不单独占用空间。9.涂涂画画区
户外涂涂画画,不同于室内桌面上的绘画活动,对于小孩子更有吸引力。幼儿园可以利用户外墙面为幼儿设计一面涂鸦墙,可以用水彩笔涂画、可以是粉笔涂画、也可以是毛笔或其他大刷子等工具和材料的涂画。墙面当然必须是可以擦掉、重复使用的。10.游戏小屋 幼儿园可以在户外设计一座童话式小城堡或小木屋,也可以利用农作物的秸秆或草席、稻草之类自然材料设计一座自然风貌的小屋,也可以简单地利用帐篷为幼儿设计几个悄悄话小屋,这些都会让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充满趣味,并增加幼儿社会性交往的机会。
(四)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投放适宜其发展的不同材料。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难度,让幼儿的能力逐步得以提高。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
第二,提供充足的低结构材料,幼儿可以自由摆放、组合,并能够探索出多种玩法的材料。低结构游戏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动手操作等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如沟通、交流、合作等)。
特别强调幼儿园应配备:
——摆动类、旋转类、攀登类、爬行类的运动器材
——并让幼儿都能有机会去活动
第三, 室内外游戏材料结合使用。将室内材料带到户外使用
(五)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游戏活动
以幼儿身体素质为切入点,考虑选择适宜的活动,激发幼儿兴趣,积累幼儿运动经验。
注意:
——不能只顾兴趣忽视动作要领的指导
——不能只顾动作练习忽视能力 一些运动活动的要求
1、一周体育活动保证体育课、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2、保证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
3、科学组织幼儿运动活动,掌握幼儿的运动量、时间、强度和密度,循序渐进,注意动静交替,确保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安全。
科学化的实质问题就是如何安排适宜的运动量,使其符合幼儿机体的运动负荷 运动量是指幼儿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数量、时间、强度、密度)
幼儿园教师常采用的方法是运动密度测量法和观察法。
运动密度= 幼儿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之和 ×100%
活动的总时间
(六)户外游戏活动的指导要点
华爱华(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游戏专委会主任)认为:保证充分游戏时间,就保证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就是给予幼儿自发探索自主学习的好机会。
1、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雨雪天、雾霾天在室内活动。
2、合理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保证幼儿足够的、安全的活动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因地制宜,有效利用)
3、根据本园的师资条件和场地、器械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地理环境;自制运动活动材料、利用现有自然物和无毒废旧物,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丰富的户外活动。
4、建立适宜的运动活动常规
蒙特梭利“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规则隐含在环境中。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来制定规则,学会自我管理。
5、注意安全和运动卫生
场地、器材的检修(定期大检修,随时有专人维护)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满足幼儿好奇心,容许并鼓励幼儿适当的冒险性游戏行为;避免进行专门力量及耐力训练,可结合日常活动进行;运动前的充分热身,活动后的放松(呼吸、心率)、擦汗,活动量的循序渐进。
教师在户外游戏中的角色: A 游戏活动的组织者
游戏内容的选择 选取既适合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既具趣味性又能体现锻炼的实效性,使幼儿在有情节有趣味多样化的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除了提供幼儿园购置的一些体育器械外,还可以和家长创造性地制作可供幼儿进行各种动作练习的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玩具,如:零布头缝制的沙袋;毛线编织成的软飞盘、流星球;旧报纸卷的纸棒、揉成的纸球;塑料绳制作的毽子、编织的编网抛球;雪碧瓶做成的保龄球、拉上松紧带就成了跨栏等。经常变换这些材料,可以保证幼儿参与的兴趣,选择游戏材料时,要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对于多数幼儿都喜欢的材料,教师在投放的数量上要适当的多一些,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
规则的制定 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中都应有一个遵守的规则,在户外游戏活动规则尤为重要,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时,应讲明游戏与活动的规则,这样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又能充分保证在有序的环境下充分活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游戏规则应根据需要合理制订、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运用。B 幼儿的引导者
在游戏中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面对不同的幼儿老师要给予不同的支持:胆小的孩子面对一个新的、又想去玩的区域犹豫不决时,教师要从情感上让孩子体验到接纳与安全,首先要主动向他问好,并告诉他玩法,同时指导他玩一玩,如果玩起来有一定难度,要降低活动难度,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孩子得到第一次活动就成功的乐趣;对于一些大胆,动作发展良好的孩子,教师指导其探索游戏活动、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使幼儿的活动创意及身体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好动的、不停选择大运动量活动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指导他坐一坐,或玩一些安静或运动量小的游戏,以保证这类孩子的活动和合理适中安全性。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C 幼儿游戏的伙伴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成为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和幼儿一起开心的游戏,有了老师的参与,幼儿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而且还可以拉近师幼的距离。D 看护者 安全第一是对学前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前后为幼儿减加衣服。例如男孩子经常会结伴用拳脚相对打起来,这很容易造成其他幼儿受伤,我们必须及时制止,同时也应注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加入到同伴们的游戏中。
我们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主导思想是:
1、幼儿觉得好玩、想玩、敢玩、喜欢玩,让幼儿学会玩,玩得高兴、玩得痛快,并能自愿、自觉、自主地参与活动。
2、注重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及主动、乐观的合作态度。
3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情感、体质、认知、运动能力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让户外活动充满了吸引力,满足每个孩子学习发展的需要,把自由和快乐真正还给孩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把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如果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效率,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健康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