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0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

做强做大**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城郊型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兼具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农业资源总量呈

下降趋势,根据我区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做精做特、做强做大城郊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区城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区辖5个镇57个行政村,其中有35个村在赣州中心城区建设规划严管范围内。**年末全区农业人口12.13万人(含失地农民5.5万人)。耕地面积5.35万亩,人均耕地0.44亩。林业用地面积34.4万亩,其中有林地33.8万亩;疏林地0.01万亩;灌木林地0.3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28万亩。列入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25.96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19.96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6万亩),占全区林地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达到60.71%,比前期增加了5.5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2.05万立方米,比前期净增了2.85万立方米。**年全区农业总产值62865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25651万元,增长3.9%;林业产值1591万元,增长2.6%;牧业产值27626万元,增长2.3%;渔业产值5792万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5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7543元,同比增长 16.9%。

(二)产业发展状况

1、粮食。**年我区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的思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行稳产高产技术措施,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面80178亩,粮食产量30609吨,粮食单产较上年增加5公斤,增长1.3%。

2、蔬菜。**年通过农业招商、培育种植大户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经营等方式,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蔬菜播种面积达 49021亩,较上年增长1%,蔬菜产量97419吨,较上年增长1%。全区现有5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商品蔬菜基地23个,面积4350 亩。

3、食用菌。食用菌是近年来我区发展迅速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大力引导和扶持,目前在沙石镇火燃村、沙河镇华林村、水东镇马祖岩村建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规模达250亩,其中,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建设规模100亩,普通生产大棚150亩。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食用菌生产企业完善了现代化生产设施,安装了制冷机组、温度控制系统、烘干机、自动装袋机、高压灭菌锅等生产设备,具备了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调控能力,实现了食用菌周年化、机械化、流程化生产的目标,确保了食用菌产品淡季不淡、四季均衡供应。**年,新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4000平方米,新建食用菌生产钢架大棚3000平方米,全区各类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1120万袋,总产量达4325吨,金针菇在赣州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成为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4、畜牧产业。通过启动生猪养殖“零疫情、零残留、零污染”工程,狠抓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生猪养殖健康化、清洁化生产,**年全区生猪出栏93545头,较上年增长3.0%;家禽出笼439万羽, 较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14309.4吨,较上年增长2.7%。

5、水产业。**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5863吨, 较上年增长1%;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2001吨,较上年增长7.4%。

6、花卉苗木。全区现有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面积829.0亩,比上一年度增加面积200余亩。其中桂花面积32.5亩。花卉苗木企业年销售收入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200余人。

7、水果业。**年全区水果产量1650吨,增长7.1%。

(三)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年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8828千瓦,机耕面积100126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064亩的72 %,同比增加13%;机收面积7350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5.29%,同比增加8%。

(四)产业化程度

第二篇:肃州区城郊型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郊型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注:肃州区原为县级酒泉市,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现辖15个农村乡镇,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有汉、回、裕固族等15个民族,耕地面积63万亩。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28%;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61%;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5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76元,年均增长11%。全区粮、经比例由2011年的44.89:55.11变化为2012年的45.69:54.31,制种面积达到284186亩;各类蔬菜面积(含设施种植)157473亩;全区主要畜禽出栏217.59万头(鸡出栏185.78万只,猪出栏6.62万头,羊出栏21.86万只,牛出栏3.33万头)。今年上半年,为了全面推进“2+2”增收模式,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力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了城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在编制《肃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出台《建设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指导意见》中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和吸收,并在制定完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方面予以落实。

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抢抓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机遇,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育壮大规模化设施养殖,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经作制种、新型产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是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部署。为了大力推进城郊型高效农业设施发展,努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在有关部门的参与配合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专门工作人员,采取现场视

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城郊型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肃州区立足于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基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做精第一产业、做强城郊农业、做大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1+1、2+2”富民增收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五个年”活动,把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加以推进,按照“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统一标准,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和“科技优先、突出效益,行政推动、突出特色、高效实用”的原则,采取“政府规划、部门帮扶、财政补助、政策激励、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高效制种、立体种植和标准化设施养殖”五大建设重点,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高新技术组装配套为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效益为突破点,以高效示范园区、示范小区建设为依托,积极发展城郊型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坚持规模发展、连片落实、重点推进的思路,以示范小区为突破口,狠抓日光温室、大棚

蔬菜种植。截止2012年4月份,已落实日光温室新建面积2030亩,占计划任务的101.5%,其中有机生态无土栽培面积1010亩,预新建百亩以上温室小区21个,日光温室累计面积预计可达3.07万亩。落实塑料大棚面积10113亩,占计划任务的100%,落实百亩以上连片小区43个,在百亩小区落实搭建面积4381亩。预落实蔬菜面积20万亩,比计划任务增加5000亩。建成3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中心3个,已育蔬菜苗木320万株。目前落实3000元以上的高效田48万亩,其中: 5000元田18万亩,万元田10万亩。培育户均2亩万元田示范乡镇5个,新增2亩万元田示范户1.2万户,整体实现“2+2”目标的示范村将达到50个。

(二)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按照“建园抓场扩规模、标准养殖提水平”的发展思路,狠抓标准化养殖园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着力培育高效养殖示范户。至4月份,全区已落实新建人畜分离牛羊标准化养殖园区15个,规模养殖场8个,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5个,种羊扩繁场6个。养殖园区已完成水、电、路三通和场地平整,部分乡镇圈舍等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落实万元规模养殖户12075户,其中2万元养殖示范户5028户,100立方以上青贮池350座。一季度,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35万头只,同比增加16.6万头只,出栏166万头只,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肉牛存栏8.3万头,出栏2.85万头,同比分别增加0.54万头和0.13万头;羊存栏74.7万只,出

栏18.6万只,同比分别增加2.8万只和0.15万只。改良生猪5500头,补栏6300头;补栏羔羊27万只,调引基础母羊2160只、冻配牛1.63万头,下达的600只种公羊调引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村组农户,正在寻找羊源,考查价格,组织调引。

(三)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以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平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以科技培训为先导,通过集成推广各类增产增效措施,有效发挥了科技园区示范推动作用,提高了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7%。全区共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5个,区级园区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方案制定、育苗、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设施农业重建轻管,效益发挥还不够充分。2012年,全区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面积已发展到4万亩以上,设施蔬菜已成为城郊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方式,但据调查,全区近1万亩设施面积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在日光温室上,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打建的温室存在基础设施简陋、条件落后、保温性能差等缺点,提升改造难度较大,效益发挥较差,另外,经营分散,没有销售优势也是导致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塑料大棚近年发展较快,但由于存在重建轻管、盲目生产的原因,没有真正发挥出“春提早、秋延后” 的种植效益;城郊养殖小区,存在有“区”无畜的现象,部分农户以修建养殖小区的名义圈地,只修围墙,不修圈舍,有改变用途之嫌。

2、设施农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及人工因素的影响,设施农业投资越来越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农户打建温室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区日光温室的发展模式已经由一家一户的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打建、承包经营的种植特点,尽管政府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新建的几处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全由乡村两级筹集资金建设,每座温室成本价6-7万,不含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现每座温棚已给农户补贴到1.3万元,但农户还是感到投入资金较大,难以承受,积极性不高,园区发展速度缓慢。

3、非耕地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潜在的困难和问题诸多。经过多年的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建设已经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国内设施农业无土栽培发展中影响深远。目前,从银达镇六分村非耕地高效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寨镇沙河千亩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科技示范园和西洞镇罗马村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园等三个大型的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来看,各乡镇通过多渠道融资,使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已建的温棚谁来经营,成为困难。乡镇虽然出台诸多优惠政策,放低门槛来吸引农户经营,但租赁难度大,租费低,难以收回成本,租

费增加,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目前部分温棚暂时只能压给乡村组干部来经营,直接影响园区工作推进力度。

4、设施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低,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为了提高设施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已引导乡村成立了2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只有少部分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大部分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产销组织化程度低,并且面临名存实亡的窘境。另外,土地流转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耕地区内规划建设集中连片的专业化种植小区,由于土地的权属和使用问题,成为困扰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乡镇采取政府出资向农户租入土地,进行规模化布局、集中开发,这无形中提高了设施农业建设成本,增加了区、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资金投入负担。

5、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设施农业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的农业栽培方式,在技术方面要求较高。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区乡两级基层技术服务体系,但存在区级技术人员少,乡级技术人员专业性不高等原因,加之技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少,特别是能够投入生产一线进行指导的技术人员短缺,严重制约着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效益的提升,加之农村年轻劳力向城市转化,现有的劳力均处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弱,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农户中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对策及意见建议

1、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园区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立足我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时机,突出区域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基地,以城郊农业示范园区突出试验示范展示功能,布局建设非耕地设施反季节精细菌菜、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制种、牛羊标准化养殖、精细蔬菜生产、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类示范区,促进沿山形成杂交玉米制种和肉牛肉羊产业基地,中北部形成特色高效制种产业和优质蔬菜产业基地,防止设施农业分散化、一般化的倾向。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产品优势,扩大特色产品规模,强力推动设施农业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设施农业。

2、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多元投入设施农业新格局。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现代设施农业扶持补贴力度,减轻乡村资金投入压力;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户通过土地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参与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对现有的二代温室效益低的小区给予政策扶持,加大提升改造力度,增强农民经营的积极性,使温室小区种植效益最大化;引导和鼓励省内外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租赁经营、参股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设施农业发展领域,形成多元投入的新格局。

3、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坚强

技术支撑。以城郊乡镇为重点,积极引进生物工程技术、设施栽培、集约化种养、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循环农业等先进农业高新技术,加大农业科技展示力度,确保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强区乡两级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技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区内外技术交流合作力度,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依托高效产业发展、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场户建设、新兴产业培育、农民科技培训等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活动,切实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服务水平。

第三篇: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县政府办公室成立了督察调研组,于3月29至4月2日期间,由梁主任和黄主任带队,到重点项目所在或牵头的镇和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督查调研主要采取实地查看、座谈和收集书面材料等方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这次调研我所分工负责的农业部分汇报如下:

一、我县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稳步推进。2009年,我县农业生产总值x元,同比增长x%,比2000年增长x倍;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同比增长x%,比2000年增长x倍。

(一)特色种植业。种植业始终是我县的农业大头,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2009年,我县特色种植业的种植面积x亩,占农村土地的x%;产值x元,占农业总产值的x%。

一是优质商品粮产量节节攀升。2009年,我县优质商品粮种植面积X亩,形成了xx等优质商品粮种植基地,成功打造了xx品牌。

二是水果生产质量有效提高。至2009年,我县共有水果x亩,其中荔枝x亩,菠萝蜜x亩,成功创建了“xx之乡”、“xx之乡”。2009年,水果种植产值x元,增加农民收入x

元。

三是南药规模化种植成效明显。xx等南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9年我县xx种植面积x亩,xx种植面积x亩,南药种植基地形成,有效巩固了“xx之乡”的品牌,为下一步成功创建国家级“xxx产地标志”打下扎实基础。

四是花卉苗木产业形成规模。近年来,我县花卉苗木种植发展势头喜人,07年种植面积x亩,08年x亩,09年x亩,今年新引进花卉苗木种植项目x个,约x亩。

五是冬种成效显著。我县一直把冬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来抓紧抓好,着重加强技术指导和农产品流通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2009年,我县冬种面积x亩,平均亩产x元,增加农民收入x元。

(二)商品林经济效益良好。目前,我县经济林种植面积x亩,规模产值x元。

(三)渔业。近年来,我县近海养殖业迅速发展,海洋捕捞能力得到有效增强,渔业经济进一步壮大。2009年,我县渔业产值x元,占农业总产值的x%。

一是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我县水产养殖面积x亩,比2005年增长x倍,产值增长x倍。

二是海洋捕捞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县渔港建设步伐加快,有效促使了渔船数量的增长。目前,我县拥有渔船x只,其中具有远洋捕捞能力的x只;每年停靠我县渔港的渔船x

只,具远洋捕捞能力的x只。

(四)畜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在羽威和温氏两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我县禽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共有禽畜养殖基地x个,养殖户x户,禽畜养殖增加农民收入x元。

第四篇: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我镇逐年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一、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大河沿子镇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镇。辖区总面积1642.4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3万亩,总人口4.5万人,由汉、维、蒙、哈、回等1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42%。下辖24个农牧业村队、3个建制镇社区、2个开发公司。今年全镇总播面积27.54万亩(其中枸杞3.37万亩),播种棉花约22.8万亩,甜菜0.2万亩,蓖麻0.21万亩,玉米0.4万亩,小麦0.5657万亩,西瓜0.035万亩,高标准温室大棚289座。

(二)基本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镇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我镇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棉花为主、果蔬为辅的格局,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瓜果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镇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经济发展全靠工业,我镇农业工作的潜力不大,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二是种植结构比较单一。棉花占总播面积的 80%以上,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的优势产品。三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镇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产棉田,发展蔬菜、花卉、水果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全面提高种植业水平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棉花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果木种植面

积,将传统的以棉花种植为主的种植模式逐步调整为棉花、果蔬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加大特色果蔬产业发展力度,扩大名优新特果蔬品种的引进,走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果蔬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建设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合工作力度

继续加大对广大村民的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典型引导、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等方式,使全体村民都能够自觉自愿的开展土地整合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整合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三)办法和对策、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特色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镇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园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节本增效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

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第五篇:农业调研报告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2007 年全区共有耕地 4.7 万亩,总播面 8.92 万亩,其中粮田 8.2 万亩,菜田 0.71 万亩,其他济作物 0.1 万亩。设施播面 0.25 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2007 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 689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794 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 0.25 万亩,建有温室 580 栋,涉及农户 23 户。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 2.1 万亩。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 958、蠡玉 14、农大 108 等。

(二)基本特点、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木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www.xiexiebang.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已成为主城区了,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在领导力量、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业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粮田占总耕地面积的 85%,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头产品。四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粮食作物,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将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扩大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减少大路货品种的种植面积。、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方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办法和对策、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科技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区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龙头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服务水平

围绕转变职能这个中心,在信息、科技、维权服务上下功夫,并切实加强对特色农业工作的指导,积极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典型示范、科技推广服务等方面。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推广各区县创造性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抓好典型,搞好示范,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农业发展。

下载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市农业经济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及全州第三季度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在“十二五” 期间又......

    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农业工作调研报告按照镇政府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听取意见的部署和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近年来的农业工作实际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认真研究、深入思......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关于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阻碍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因素的调研马站乡政府副乡长夏安兴在全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践省委“三个一”实践活动与“三查三看”教育学习之际,为了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

    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赴山东潍坊考察设施农业调研报告 华龙区农委 闫中进 为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步伐,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经济社会实际所做出的现实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分析总结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谋划“十三五”农业规划及2016年农业发展思......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云南省农村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