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四川省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的看法
对四川省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的看法
四川省高考试卷已在网上公布,今年的历史试题难度与去年持平,无偏题、怪题,较好考查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分度、可信度,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具备浓郁的四川特色,形式新颖。“变脸、说唱俑”图片,考察学生知识面的广
度,四川民谣“川江号子”的引用,体现学科特色,琅琅上口,读来尤使人感到亲切。四川省粮票、布票(扫描图片)第一次出现在试卷中,通过珍贵文物折射出时代变迁和国家的进步。
(2)图文并茂,形式轻松活泼。2004年高考题(四川、湖北卷)没有一幅图片,令人
大感失望,整套题干巴无味,让人产生“审题疲劳”,未能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去年是四川省首次自主命题,设计了五幅图片,比04年有显著进步,其中一幅“成昆铁路通车”照片,彰显地方史特色,命题人开始关注四川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责任感,今年在去年基础上增加到13幅图片,将活生生的历史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时代脉搏,聆听社会进步的足音,第39题中苏关系小综合题是本卷的一大亮点。将不同人物的活动照片及数据表格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过考完之后,学生反映阅读量较大,半个小时做完客观题后,主观题接近2小时做完,没有检查时间。政史地三科中地理稍难一些,推测命题人用“文科中的理科——地理”来拉开差距。
(3)今年考题的一大创新:第37题第5小题:“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
拟一篇历史小论文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虽然只有2分,但发出了“稳中求变,向上海卷靠拢”的重要信号。在高考改革中,上海市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试题难度不大,但非常灵活,最先推出“小论文”类型考题,引起全国同行瞩目,其开放性思维、新颖独到的设计角度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良好导向作用。明年是否会正式推出“小论文”?这个问题应引起高三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
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日子,最近各大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电视台都推出评论、回忆高考相关文章及专题节目。凤凰卫视中文台请了几位教授谈对高考的看法。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废除高考的议案,但从目前国内形势看,条件根本不允许,而且美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绝不能盲目照搬,大多数人认为高考制度存在弊端,应改革但不应废除。
由此看来,改革高考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 不愿的人,命运拖着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冲破盆地意识,大胆创新才是唯一出路!
第二篇:2010高考 文科综合 安徽卷 历史部分 胡天宝 评析
不变的情怀华丽的转身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卷评析
安徽芜湖一中胡天宝
纵观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卷不难发现,今年试题的结构、与全年如出一辙,试卷整体在继承去年的良好口碑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价值取向和试卷结构均渐趋稳定,但徽派的特色却蕴含其中,全卷命题视角融入先进的史学观念和理论,彰显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分析的角度把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一、文明史观统领全卷,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以文明史观为引领。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归纳构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主干知识体系。注意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比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差异性重要。
从安徽卷可以看出三个必修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体现物质文明演进的历程,感悟不同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共存与竞争,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价值观念。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历程中,感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要性。如第18题《人权宣言》题,此题注意考察的视角:国际威望,主要考查《人权宣言》对世界民主化的影响。
第19题俄国农奴制改革题。俄国农奴制改革带有很大的封建残余,所以并未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改革后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国家,代议制并未建立起来。沙皇专制统治导致了1905年革命。但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俄国近代化。第21题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从表中可看出英国关税为0,说明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美国1894年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但关税很高。
二;题型创新
2010年安徽省文综历史高考试卷虽然一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方式呈现,但在主观题中不再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之分,传统的两大题型已逐渐融合,并且更多的是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的渗透,以材料出现的非选择题所占比例更大。反映了近年来历史科命题的一个总趋势,即越来越注重材料的呈现与运用,注意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亮相,这是对新课程肯定的肯定,也是对安徽实施新课程的一次检阅。
如第15题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题,此题可谓别出心裁,是今年安徽文综卷的最大亮点。通过漫画可知,瓢是指湖北,葫芦指四川。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为了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革命党人乘机发动武昌起义。“葫芦尚未按下”说明四川保路运动还未被镇压,“瓢又起来了”说明武昌起义已经爆发。如第17题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题。飞乐音响公司股票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中国出现了股份制企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新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11月26日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11月15日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试营业),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0年,我们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安徽文综卷做到了有效的反猜题、押题,这也是考查高考试题命制者的必经步骤,每年命制试卷开始,首先摆放在试题命制者面前的是课标和大量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卷,试卷命制者针对课标、教材、考纲、考试说明等依据命题一般是不成为问题的,因为这本身要求的伸缩性就很大,但是对于反猜题、押题就绞尽脑汁,无论是材料还是设问都是尽量避免尤其是情境材料。
三、选择题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主观题难度降低了要求。
安徽卷体现了安徽考试说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思想。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非常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去年相比,选择题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主观题一脉相承了去年安徽卷题型特色,既注重中外历史的的横向比较,又注重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的比较。
如36题对外关系题。此题重在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有的直接根据材料即可作答。有的要集合材料归纳回答,特别是注意将前后变化的态度比较起来回答。变化的原因要与鸦片战争后状况回答,注意提干中以耆英为代表的的“某些人”的态度。第三问要注意将三个时期分开分别作答,切忌笼统回答,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宽泛,增加考查的广度与宽度:一组材料之间联系宽泛,具有辐射广的特点。以前的高考由于试卷整体结构的需要,非选择题试题的设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问,现在来看,不完全是这样也不必要是这样。作为拼盘式的高考试卷,试题的题量毕竟有限,宽泛性的好处在于适量增加考查的覆盖面,当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试题适量考虑到新课改精神。历史是过去的事件,但历史学是发展的科学,研究的角度会有变化和更新。高考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2010年是安徽省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平稳过渡已经实现对接,因此在高考中一定要会体现课改的精神。如,近代化视角、文明史观、全球化的观点应非常重视。
如第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题。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判断茶的起源。
五、考量思维深度:语言凝练,具有思辨性、哲理性。
从安徽文综卷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匠心独运、题目的立意前瞻,视角独特且卓而不群,无不体现安徽荟萃人文的地位。
如35题 科技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分析特点,可以与农耕文明结合阐释。注意“这一时期”科技的成就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理解科技的双刃剑的影响。注意观点表达并用具体事例说明。
如:14题.柳宗元题。此题关键要读懂材料。柳宗元的原意是:秦朝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人怨”,即秦的暴政,与郡县制实行无关。汉代“七国之乱”是因为汉初体制的弊端,即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的膨胀对中央政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再如第16题.近代战争示意图对应的时代主题题。要求考生通过对图的释读,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
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以新情境材料设置试题,选取材料往往是新颖与独特的,用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平时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试题的新颖,只要对现有的试卷进行规范讲解,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上下功夫即可。而非选择题中的答案也不完全是主观性质,有的答案就是课本的基本结论甚至是基本事实,可惜的是学生往往不能够得到,值得注意。
六、以本土特色打造“徽菜大餐”
高考分省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安徽自主命题本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这将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试题以安徽元素为情境材料,多角度考察安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这也是2010年安徽卷特色之一。
如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地方特色题注意不同地区考生的公平性,如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男女之间:高考的公平性是不能够受到质疑的,因此对于地区性的材料即使应用也是应该是大众化的,即便如此还是尽量避免使用。如去年高考试题只是考查安徽地理沿革大的史实而不是个别地域性的,今年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也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
结语:当然瑕不掩瑜,今年安徽文综试题也留下了一些美丽的缺憾,有的题目答案可以更严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有的试题选项设计可以更合理一些,如第20题通过题干中材料“人民独立自主”、“依赖政府”、“弊端”等可知,选C项也也许更相符合题意。第22题答案选A项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导致许多优秀生在此题丢分,或许是今年安徽文综试题命卷的一大败笔。欧盟属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我国新时期外交领域的活动。选B项也许更符合。事物都是双面的,也正是由这些缺憾,安徽卷才留给我们更多的寻味,更多的反思,有利于高考命题打破思维定势,使今后高考命卷一阵喧闹之后来一场“华丽转身”呢?
第三篇:2011高考四川文科综合卷试题
2011高考四川文科综合卷试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图2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4.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雨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表1为四地气温、江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7-9题。
地点 维度 气温(摄℃)降水量(mm)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② 39°48’-4.7 26.0 2.6 196.0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7.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①②③④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 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图4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0-11题。
10.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1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14.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扯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类历史上战争频仍,争取和平的努力也持续不断,回答21一23题。
21.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2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围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园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23.图7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能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 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25.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
A.18.46元 B.21.33元 C.23.08元 D.24.75元
26.J省《高速公路条例》规定,为了保障车辆正常通行,高速公路收 费道口的待交费车辆排队超过200米得,应当免费放行。这一条例的实施,对高速公路经营者和消费者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有
①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服务质量,赢得市场信誉
②增加单位时间车辆通行数量,提高经济收益
③加快消费者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出行效率
④保持消费者车辆的通行畅通,节省过路费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一位从事几层民政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十几年来坚持走访当地居民家庭,记了70多本“民情日记”和“民心日记”,一次次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表明,该人大代表
①履行了严格执法行政的义务 ②履行了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
③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 ④履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王某较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环保局履行职责。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这反映了
①国家支持公民依法 维权 ②公民享有质询权
③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④公民享有监督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①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 ②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锋队性质的需要
③是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④是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各成员国所持有的份额决定其发言权。2010年,IMF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方案,发达国家总体份额降至57.7﹪,发展中国家总体份额升至42.3﹪;美国在IMF中的份额降至17.41﹪,仍然拥有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这反映出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C.国家经济中南北发展达到平衡 D.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在增强
在国家灾后重建政策的指导下,经历了“5•12”特大地震伤痛的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涅槃重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回答33-35题。
33、水磨镇重建模式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搬走58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复原再生禅寿老街、引进两所高校、开发3000亩“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园基地,形成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这种“腾笼换鸟”式的重建模式体现的发展路径是
①恢复传统农业经济,促进生态保护 ②注重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内涵增长
③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旅游商贸 ④着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从上题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在水磨镇灾后重建中
①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 ②把经济增长作为中心工作
③促进教育与文化事业 ④为地方发展提供公共服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水磨镇的涅槃重生,离不开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东省佛山市的对口援建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自强奋进。这反映了
A.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事物的反战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4大题。共l60分。
36.(36分)图8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
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6分)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6分)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奖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8分)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8分)
37、(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4分)
材料二:
(2)表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 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图
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
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 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道子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 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邮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 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11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材料三
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安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 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肓、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1从经济常识角度 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5分)
(2)联系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 重点”的认识。(10分)
(3)结台材料三,说明城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2分)
39.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致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 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剐。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走,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l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地,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满卮、求富强“殊有关系”。l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l875年,清廷 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表3 1875 —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5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爆矿 1873 李鸿章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6分)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4分)。
材料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过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
(3)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向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6分)
材料四
亚马逊河河河口位置(图13)
(4)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四,分析亚马逊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6分)
(5)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8分)
材料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高效发展核电。据资料,1公斤核燃料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核电基本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站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我国目前已建成13太核电机组,电价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201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核电占16%,我国发电总量中核电占2%。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达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约为8.5%。
第四篇: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广东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 地理(纯手工word文版)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A、平顶山和新乡B、焦作和漯河C、济源和开封D、郑州和洛阳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例的提示,济源和开封两个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
量处于同一等级。
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
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B【解析】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寒潮影响小,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
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D【解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则拦截风沙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图
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4-5题。
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
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答案】4.C
5.A
【解析】
4.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拨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拨段中,海拨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5.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
于我国黄土高原。
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
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C【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则说明外出务工
人员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所以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7、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
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有()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
流量年际变化减小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答案】D【解析】拆坝后,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水库调蓄作用不存在了,坝址下
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8、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向东
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A、1/2B、1/3C、1/6D、1/9
【答案】D【解析】某地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E向东至160°E)
处于白昼的是120°E向东到180°E,跨度为40°,占全球360°的1/9。
9.图4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北地区
【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向我国东北移动,所以
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东北地区。
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
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示,晴天正午时刻,公路表面温度最高,所以热红外遥感
影像亮度也是最亮的。
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
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B【解析】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上升流为寒流,则气温增高,冰川融水增
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气温偏低。
第Ⅱ卷
40.(24分)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有众多的国际著名酒店进驻,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黑海是一个辽阔幽深的内海,海水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
低且在100-150米深处存在密度跃层,形成双层海。
(1)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冬季,黑海西北部还去常常波涛汹涌,形象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8分)
(4)分析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1)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2)冬季,黑海西北部受西风带的影响,且西风势力较强;风力使黑海西部形成波涛。(3)黑海周围降水多,蒸发量少;黑海周围
径流注入,直到稀释作用;表层海水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大;海水中盐类物质下沉,使深层
海水盐度大;黑海和地中海之间存在密度流,盐度较大的地中海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使深层海水盐度大。(4)伊斯坦布尔地跨
亚欧两洲,地理位置优越;伊斯坦布尔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观光旅游人口多;
土耳其最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海港城市,水陆交通便利;重要的金融
和工商业中心,人口的流动量大。【解析】黑海地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同时汇
集了欧洲一些较大河流的径流量,年平均入海水量达355立方千米(其中多瑙河占60%),这些淡水量总和远多于海面蒸发量,淡化了表层海水的含盐量,使平均盐度只有12~22‰。
黑海淡水的收入量大于海水的蒸发量,使黑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盐度较小的黑海海水便
从海峡表层流向地中海,地中海中盐度较大海水从海峡下层流入黑海,由于海峡较浅,阻碍
了流入黑海的水量,使流入黑海的水量小于从黑海流出的水量,维持着黑海水量的动态平衡。
(1)从纬度位置分析,该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2)波涛汹涌是受风的影响,联系该地
冬季风向回答。(3)影响坡度因素是降水、蒸发和径流,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4)影响国际酒店的因素主要是市场,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该地人口集聚的原因。
41.(32分)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
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入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
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
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图12)
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图13)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季。(4分)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是。
(3)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
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6分)
(4)简要分析珠江“入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5)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
后者认为不合适的原因。(8分)
【答案】(1)大气降水冬季(2)梯级开发降水丰富,河流流量丰富;落差
大,水流速度快,水能资源丰富。(3)劳动资源木材加工业(4)珠江流域降水
丰富,河流径流量丰富,支流流域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珠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珠江
干流河道短,所以大大支流八口入海。(5)梧州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大型造纸厂排
放污水量大;梧州市治污能力差;梧州周围水域自净能力差,大型造纸厂的迁入会使西江污
染,甚至危及珠江三角洲。【解析】(1)因该地降水丰富,所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是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冬季降水少。(2)西江沿岸地势起伏大,适合梯级开发,其水
能资源应从流量和流速(落差)去分析。(3)梧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资源。(4)
从该流域的降水,河流流速及珠江河道特征分析其原因。(5)联系造纸厂对水污染严重分
析不合理的原因。
12014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版解析注意:本答案为试做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
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
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 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答
案】A【解析】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宫室屋宇,所以“”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故选A。
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
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答案】C【解析】“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
地)”学科网可以推断出是在唐代中期出现的均田制被兼并,受到破坏的现象。故选C。
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
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
D【解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一定不是法
定的官职,故应该是D。
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
映宋代生活 【答案】A【解析】《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当时是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所以四书五经是占主流地位的,故选A。名师解读,权威剖析,独家奉献,打造不一样的高考!
216、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里说到的“拈香行跪拜礼”可以看
出是有点尊孔复古的思潮,学科 网所以应该是体现B。
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
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解析】结合时间和当时的毛泽东的一段话,说明当时应是强
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所以选择C。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
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
屋子再请客” 【答案】B【解析】对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新中国是本着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来处理与之的关系的,故应选B。
19、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
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
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 C古
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 【答案】D名师解读,权威剖析,独家奉献,打造不一样的高考!3【解析】由“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学科网可以
看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这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识,故选D。20、欧美国家率
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
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蒸汽机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
A【解析】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故选A。
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
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D.《人
权宣言》 【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以推断应该是《共产党宣言》,故选B。
2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
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
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解析】“上议院主用世爵”中上议院
指的是德国的联邦议会,“君权仍重”更能看出是德国的情况,故选D。
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
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金本位”、“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学 科 网可以判定应该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故选C。
38、(25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0,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8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答案】(1)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要形式;等等。状况:在洋纱洋布的冲击下,自然经济体系开始瓦解,但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2)局限:材料一只是强调了西方工业对中国的危害,没有考虑它的客观积极作用;材料二是倾向于小农经济,没有从从小农经济的顽固性角度分析。学科网特点:中国近代,农耕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而逐渐解体,不断被动的近代化。(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定马歇尔计划;名师解读,权威剖析,独家奉献,打造不一样的高考!5漫画的作者则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解析】(1)小农经济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可从生产部门、生产特点和劳动单位和产品去向角度分析即可。农村经济结构的状况注意是讲“经济结构”,还要注意分析材料一、二得出结论即可。(2)注意审题,题目要求写“局限性”,而且要求“分别”写。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近代的经济结构的,都没有全面看待。学科 网特点:可以结合材料一二得出即可。(3)根据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国籍角度思考,而且还要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得出结论即可。国际格局: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9、(27分)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8分)(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7分)(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2分)【答案】
(1)角度:近代化。影响:“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或者:“地理大发现”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和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就是典型的例证。等等)一战结束之后,zxxk.com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下隐含着诸多的矛盾,诸如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随着国际形势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了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法西斯势力崛起,不断发动武装侵略,而西方大国却采取了绥靖政策,导致了新的时间大战爆发。角度:以1992年为界是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角度来划分的,以2001年为界是从中国主动融入世
第五篇: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2014年高考是我们山西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4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5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其分值
1、中国古代史:5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8.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24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第(2)问,宋应星的科技成就未受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题,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对历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评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43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中国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9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1题,抗日战争·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目录的修改(必修1政治史)12分;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4分):31题,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世界古代史(4分):32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必修1政治史)4分。
※ 世界近现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选修15分):33题,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必修1政治史)4分;34题,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5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牛顿科技成就的特点,第(2)问,牛顿的科技成就受到广泛重视的社会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 47 1
题,关注二战后联合国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中国史部分:101.5分(必修56.5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28.5分,选修15分)。其中,政治史:92分(必修32分,选修60分),经济社会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33分(必修33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17世纪中国的传统科技与同时期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不同时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稳的表现有:(1)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2)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4)从考察的知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党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中国历史比重较大;(5)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战争,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答案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和当时中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中国周边的海洋局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
惑与困难;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2012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
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基于此,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
第二,抓好第一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理解透彻,对于历史事件必须有全方位、多
角度、深层次的认识;(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示范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第四 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
第五 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最大,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最大,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具体途径和方法: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三是订阅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周年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年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事件,如04或14、06或16年的事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集合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