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进村简介
国家级食用菌示范区
安丰镇五进村
五进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丰镇东部,全村8个村民小组,830户居民,人口2189人。耕地面积3700亩,其中桑园1200亩,食用菌栽培1800亩,水稻、蔬菜等其他农作物种植700亩。多年来,该村按照“富民优先”的理念,努力探索,不断实践,走上了综合发展、循环利用的致富道路,成为江苏省“财务规范化示范村”、“管理民主示范村”、“学习华西先进村”、“民主法制村”、“生态村”,东台市“科技示范村”、“小康示范村”。
五进村坚持把栽桑养蚕支柱产业与食用菌栽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效地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食用菌栽培利润率达50%。食用菌栽培面积由原有的50亩扩大到1500亩,生产品种由蘑菇、平菇两个品种发展到灵芝、猴头菇、香菇等16个品种,建成了以该村为中心占地3500亩的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栽培示范区。
五进村在稳定农业的同时,狠抓工业发展。村办工业以菇神食用真菌研究所为龙头,以食(药)用菌深加工为主体,主要品种有灵芝破壁孢子粉、蛹虫草等6大系列28个品种,其加工规模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强。2011年全村实现经济总量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
第二篇:开展五进村活动情况汇报
开展五进村活动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热水镇是农业大镇,国土面积598.6平方公里。经济收入以烤烟为主,种植面积在80000亩左右,占宣威总面积的30%左右。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亿3644万元,实现烤烟产值1亿零680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605元。热水镇还是人口大镇,总人口74850人。全镇
有文化站一个,面积30余平方米;有电影院一座,可容纳观众600余人,电影院门厅设有阅览室、图书室;有新闻办一个,摄像机2台,照相机1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电脑2台。随着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已难以适应“三个文明”建设需要,也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繁荣农村文化,我们把“创新宣传文化工作机制,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作为镇党委中心学习组第一季度的学习主题,确定了“以民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以镇文化中心、村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为依托,以文化户培养为重点,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的工作目标,3月初着手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4月1日,“一体四队”(文艺演出联合体、科技服务小分队、法律服务小分队、政策服务小分队、卫生服务小分队)“五进村”活动正式启动,-1-
在全镇巡回开展,受到群众欢迎。现就文艺演出联合体组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热水镇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人大主
席为副组长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镇党委政府自筹资金10万元,购置了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使镇电影院、镇五楼会议室基本适应开展文艺活动的需要。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准备建设一幢投资在50万元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拥有藏书三千册以上、报刊30种以上的文化活动中心,现已从省文化厅协调建设资金10万元,准备另筹40万元,年内启动。三是在老年人相对集中,文化基础好的述迤村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现已投资13万元,购置了办公设备,新建了围墙、门球场、地掷球场等设施,准备9月底开放。
二、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做实文化下村工作
1月30日,曲靖市“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我镇举行,曲靖市委江部长等领导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使“三下乡”活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们在充分调研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决定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培育农村文化产业。
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只
-2-
能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在工作中,我们以宣传政策、科技,促进当前工作和繁荣农村文化为目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在加强领导上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党委政府成立了“五进村”工作领
导小组,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分管(挂钩)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聘请宣威市花灯团、文联、文化馆的老师进行辅导,指导剧本的创作、节目的编排和表演,力求做到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同时在资金上给予倾斜,镇财政划拨专款作专为工作经费,用于购买道具和演出设施,对参加演出的农民,每日发给误工补助20元,对学生、教师在评选先进、优秀时给予优先考虑,统一调演时,集中免费食宿。大家由于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高涨,参加文艺演出联合体的有上至近60岁的退休干部,下至二、三年级的学生;有姐妹三人同台演出的,夫妻二人共同参与的。文艺演出联合体发展成为由五个队(教师业余宣传队、述迤文艺队、吉科文艺队、阿浪文艺队、热水镇电影队)73人组成的大型服务团体,通过演出、播放科教影片向群众灌输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
(二)在创新形式上着力,丰富活动内容
为使“五进村”活动切实取得实效,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我们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最高标准,在活动形式上,采取以文化户为中心,以文艺演出联合体为龙头的方式,平时各文化户分散排练,用时组织集中调演。在活动内容上,以
-3-
文艺演出为主,强化“平民素材,百姓消费”理念,把群众的兴奋点和工作的着力点有机地融和起来,把宣传内容变成文艺节目,把宣传形式变成文艺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小品、相声、花灯演唱等形式进行宣传,文艺演出在内容上体现了五
个结合”:一是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一号文件在热水》,以花灯歌舞的形式宣传了中央一号条件的主要精神;《王老朽看病》,宣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引导人们要积极主动参与农村新型合作
第三篇:开展五进村活动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热水镇是农业大镇,国土面积598.6平方公里。经济收入以烤烟为主,种植面积在80000亩左右,占宣威总面积的30%左右。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亿3644万元,实现烤烟产值1亿零680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605元。热水镇还是人口大镇,总人口74850人。全镇有文化站一个,面积30余平方米;有电影院一座,可容纳观众600余人,电影院门厅设有阅览室、图书室;有新闻办一个,摄像机2台,照相机1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电脑2台。随着烤烟产业的发展壮大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已难以适应“三个文明”建设需要,也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繁荣农村文化,我们把“创新宣传文化工作机制,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作为镇党委中心学习组第一季度的学习主题,确定了“以民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以镇文化中心、村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为依托,以文化户培养为重点,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的工作目标,3月初着手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4月1日,“一体四队”(文艺演出联合体、科技服务小分队、法律服务小分队、政策服务小分队、卫生服务小分队)“五进村”活动正式启动,-1-
在全镇巡回开展,受到群众欢迎。现就文艺演出联合体组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热水镇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 镇长、副书记、人大主
席为副组长的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 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镇党委政府自筹资金10万元,购置了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使镇电影院、镇五楼会议室基本适应开展文艺活动的需要。二是积极争取各级支持, 准备建设一幢投资在50万元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拥有藏书三千册以上、报刊30种以上的文化活动中心,现已从省文化厅协调建设资金10万元,准备另筹40万元,年内启动。三是在老年人相对集中,文化基础好的述迤村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现已投资13万元,购置了办公设备,新建了围墙、门球场、地掷球场等设施,准备9月底开放。
二、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做实文化下村工作
1月30日,曲靖市“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我镇举行,曲靖市委江部长等领导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使“三下乡”活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们在充分调研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决定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培育农村文化产业。
组建文艺演出联合体,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只
能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在工作中,我们以宣传政策、科技,促进当前工作和繁荣农村文化为目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在加强领导上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党委政府成立了 “五进村”工作领
导小组,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分管(挂钩)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聘请宣威市花灯团、文联、文化馆的老师进行辅导,指导剧本的创作、节目的编排和表演,力求做到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同时在资金上给予倾斜,镇财政划拨专款作专为工作经费,用于购买道具和演出设施,对参加演出的农民,每日发给误工补助20元,对学生、教师在评选先进、优秀时给予优先考虑,统一调演时,集中免费食宿。大家由于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高涨,参加文艺演出联合体的有上至近60岁的退休干部,下至二、三年级的学生;有姐妹三人同台演出的,夫妻二人共同参与的。文艺演出联合体发展成为由五个队(教师业余宣传队、述迤文艺队、吉科文艺队、阿浪文艺队、热水镇电影队)73人组成的大型服务团体,通过演出、播放科教影片向群众灌输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
(二)在创新形式上着力,丰富活动内容
为使“五进村”活动切实取得实效,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我们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最高标准,在活动形式上,采取以文化户为中心,以文艺演出联合体为龙头的方式,平时各文化户分散排练,用时组织集中调演。在活动内容上,以
文艺演出为主,强化“平民素材,百姓消费”理念,把群众的兴奋点和工作的着力点有机地融和起来,把宣传内容变成文艺节目,把宣传形式变成文艺表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小品、相声、花灯演唱等形式进行宣传,文艺演出在内容上体现了五
个结合”:一是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相结合。《一号文件在热水》,以花灯歌舞的形式宣传了中央一号条件的主要精神;《王老朽看病》,宣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引导人们要积极主动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二是与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相结合。花灯演唱《四大婶赞热水》,在歌唱热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时,向广大群众宣传了2005年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三是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巧治笑辣子》反映了当前农村虐待公婆的典型事例,教育引导人们
要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大黑牛回家》反映了党委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心贫困学生、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四是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宣传材料的印制,着力于帮助学生增强法制意识,引导大家在校要做好学生,在家要做好孩子,在社会要做好公民。五是与民族团结相结合。在文艺节目的安排上,编排了反映苗族、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的节目,展现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生活风貌。
此次巡回演出,历时45天,创作剧本13个,排练节目40个,在22个村进行巡回演出,共演出 26场次,观众达65000余
人,共发放宣传资料51000多份,举办法制讲座6次,接受教育5000人;义务就诊3000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11场次,参加培训的6800多人。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干部的支持和好评,激发了生产热情。
(三)在制度建设上着力,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激励制度。镇党委政府计划每年组织一次文艺演出活动,组织评委对各村参加演出的节目进行评选。获镇级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的节目,每个节目分别奖2000、1000、500、200元。同时,积极向外推荐文艺节目,参加上级调演的节目,获宣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每个节目分别奖5000、2000、1000元;获曲靖市级一、二、三等奖的,每个节目分别奖8000、5000、3000元;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的,每个节目分别奖20000、10000、5000元。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党委政府已经研究决定,从2006年起,镇财政每年将预算15万元,用于化户培养、设备配置更新、聘请创作人员和开展“五进村”活动。
三是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一方面在剧本的创作上,建立剧本征集制度,镇党委政府拟定题材、选定内容,公开向社会各界征集剧本,经评审后被采用的给予重奖。另一方面,鼓励和帮助演出联合体走向市场,实行有偿服务,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到2008年,建成一支政治思想好、文艺素质高的演出队伍,走上“以文养文”的发展道路。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计划
1、做好镇文化活动中心的筹备建设工作,力争年内动工。
2、搞好述迤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好活动,为村级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提供示范点。
3、培养扶持文化户。一方面积极做好文化户发展规划,制定文化户创建方案,力争年底村村都有文化户;另一方面是落实好文化户扶持制度,从今年起,在全镇22个村委会,每个村重点扶持1户文化户,除上级的补助外,每户每年定补500元。平时由文化户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在当地作好宣传。
4、年内组织一次文艺调演,促进农村文艺队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篇:五沟镇庙前村简介
五沟镇庙前村简介
庙前村位于五沟镇,距离镇政府办事处北偏东约3公里,全村总住1246数户,总人口5320人。全村共有个10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7.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80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5800元。
庙前村党总支,共有4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五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三是与五沟矿携手,通过“矿村共建”机制,加强维稳工作,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改善本村居民居住条件。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电视、全村无线调频广播工程,村办公楼、群众休闲活动中心、小流域治理工程、土地的征用与村庄的搬迁、村环境整治等工作,全村实现了庄庄通煤矸石硬地化道路。固定电话及通信全民普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齐全,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五沟镇庙前村两委
2012年3月
第五篇:村简介
村简介
**村地处信宜市南面、离市区4公里、镇5公里,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信宜四大主干线、两大高速出口和信宜火车站均在**村或附近。**村共有自然村18个(其中20户以上自然村17个),农户598户、总人口3146人,其中劳动力1675人,外出务工人员1018人,妇女1233人,残疾83人,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党员79人。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亩(其中有效耕地面积689亩),山地面积2572亩,林地面积1200亩。山地主要种植油茶、松树以及少量的荔枝、龙眼,耕地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木薯为主。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21元,以外出务工为主,种养殖业为辅。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1.5万元,以铺位、山场出租为主。
2016年,**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经核查,全村共有贫困户94户、260人。其中五保户27户、29人,低保户29户、80人(无劳力14户、19人,有劳力15户、61人),扶贫户38户、151人。有劳力的低保户和扶贫户53户、212人。去年五保户和无劳力低保户已全部落实政策兜底脱贫,余下的有劳力的低保户和扶贫户53户、212人为今明两年脱贫对象。在广东省农业发展银行的帮扶下,扎实推进脱贫
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兜底政策。2016年底,全村对符合条件的扶贫户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供养;二是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贫困户子女按标准领取生活补助费,没有因贫辍学学生;60岁以上的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27户泥改贫困户完成改造。三是加强主业种植。对全村种植户免费发放高产量水稻种子1800多斤,并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四是施行一户一策,进行产业帮扶脱贫。今年,全村共申报116个产业帮扶项目,涉及奖补金额40万多元。五是壮大集体经济。帮扶单位投入24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顶建设24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2016年全村脱贫42户、49人,超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村以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为目标要求,推进村庄规划、房屋建造、道路修缮、卫生保洁、生活污水处理、治安管理等最紧迫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建设;18条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实现路灯安装;成立保洁队伍,对全村垃圾进行收集,建立起“日产日清”的可持续运作的长效机制;全村实现饮水安全。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投入16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村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全市村极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亮点,全面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配合市公安局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实现主干道出入口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4个文化广场和1间农家书屋。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村村有水管员。四是全面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150余处;清理沟渠河道8.5公里;整建乱搭乱建、建章建筑7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60多处,拆除危旧房及废弃猪舍、牛栏等120多间;关闭禽畜养殖场13个,搬迁大型养猪场5个,发放奖补资金6万多元;整治污水排放1.2公里,整治畜禽污染20余处;全村已完成道路扩建3.5公里(由3米扩改为6米),并有约6公里的村道种植花卉,实现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绿化美化。